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4-05-08

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精选8篇)

篇1: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关于转发《苏州市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府办〔2006〕122号

苏州市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规范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和管理,根据省经贸委、财政厅《关于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经贸投资[2005]341号、苏财企[2005]31号),结合苏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享受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的项目是指:企业实施的符合国家、省和市产业政策,能够压缩过剩生产产能,优化现有产业和产品结构,节约用地,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我市地方经济具有带动作用且投资额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

每年年初或上年年末,全市排出一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分别推荐列入省级和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享受专项资金扶持(二者不能重复享受)。其中,市级技术改造项目暂定为市区范围内企业实施的项目。

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主要对实施市级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用自筹资金购买的、用于改造提升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技术含量的技术设备给予补助。

二、专项资金的来源和管理

(一)来源

由市级财政在预算内安排。各区财政在预算内安排相应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列入省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的投资项目,在省级资金下达后,各区财政按1:0.5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市本级财政按1:0.5的比例予以补助。列入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的投资项目,在市级资金下达后,各区财政按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二)管理

由市经贸委、财政局共同管理,各区经贸、财政部门参与管理。

1、市经贸委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市级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核准、备案)和项目库管理,并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开展对技术改造项目的评审、建设进度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以及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

2、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参与技术改造项目库的管理和审批;会同市经贸委下达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补助的专项资金计划,落实各区财政安排的配套资金,并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企业申报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者素质较高,对企业的发展有明确的思路;

2、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

3、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需经各区经贸委(局)投资管理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投资额在8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购置额超过400万元),在合理工期内竣工投产或主体工程竣工并按规定验收合格的。

推荐列入省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按省经贸委、财政厅《关于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经贸投资[2005]341号、苏财企[2005]31号)规定执行。

(二)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当地经贸、财政部门申报,并提供如下材料:

1、符合规范要求的申请专项资金的报告;

2、项目实施单位需填报《苏州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同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以及复印件;

3、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后,购置技术设备的增值税发票清单复印件;

4、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的总结、项目竣工验收材料(包括环保、安全生产、消防、职业卫生等单项验收)。

四、专项资金的审定和结算

(一)每年5月,各区经贸、财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级技术改造项目;

(二)市经贸委、财政局对申报的技术改造项目分类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报市政府准后,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三)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计划下达后,各区财政局要向市财政局出具安排配套资金的承诺书,然后集中办理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拨付手续;

(四)市经贸委、财政局每年对享受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并及时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报告市政府。

五、专项资金的扶持导向(2006年版本)

市经贸委要根据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不定期向社会发布《市级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扶持导向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当前的导向为:

(一)列入市级重点培育发展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纳税大户企业所实施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二)鼓励企业加快对1995年以前购置或引进的设备进行升级换代,采用当今最新的技术和装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符合国家鼓励类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对地方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四)电子信息(近其主要是集成电路、光电、汽车电子和通信等)、生物与新型药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五)实施产业集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方面的示范或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六)为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产品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七)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投资本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购置信息化设备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八)企业主动调整压缩过剩生产产能(近期重点是小化工、纺织印染、小水泥等),按照全市产业布局调整的规划,通过技改将部分过剩产能从苏州转移至江苏省内其他区域,但产品仍在苏州开票销售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九)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节能降耗、开展环境整治和发展循环经济。以2005年重点企业能源(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原材料消耗和排污(废)量定额实绩为基数,企业实施的通过技术改造,能耗隆低3%、5%、8%和10%以上,原材料单耗下降8%、10%、15%和20%以上,年排污量减少10%、15%、20%和30%以上,或以排放废料为原料形成新产品循环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十)本地企业通过技改兼并外地企业,并在苏州建立销售总部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十一)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对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苏 州 市 财 政局

二OO六年十月二十日

篇2: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集团)名称:

技术中心名称

企业所属行业:

企业所有制性质:

通讯地址:

太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

太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书提纲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成立时间、企业组织机构、人员情况、技术开发机构设置(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图)、主导产品规模、技术水平及市场定位分析;

2.企业经营状况(近三年销售收入、上交税金等),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销售收入排序情况。

二、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与高校或研究所合办研发机构情况(附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图);人员结构(包括技术带头人简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2.科研条件:科研用房、主要仪器设备、中间试验手段、科研人员近三年的收入情况;

3.经费来源,近三年投入及支出情况;

4.近期主要研究领域: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及水平,专利授权情况;三年内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情况及当年新制定企业标准情况。

三、上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总结提纲详见《太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有关要求》之三“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提纲”。

四、其它附件:

1.太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表

2.太原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定量数据表

3.其它附表:

表1.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人员花名表;

表2.技术中心与其它组织合办开发结构情况; 表3.专利情况;

表4.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项目情况; 表5.企业三年内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情况; 表6.研发周期三年以上的项目情况;

表7.企业拥有的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情况; 表8.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情况;

表9.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排序情况。

4.企业技术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

5.企业技术中心章程;

6.各项管理制度;

7.市场分析报告;

篇3: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依据《太原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经过相关程序, 近日, 太原市经信委等部门共同认定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省宏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省化工设计院技术中心等14户企业技术中心为太原市第十二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为止, 全市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11户,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7户,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1户, 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总共149户, 占到全省的1/3。无论是数量规模, 还是能力水平, 都达到历史最好记录, 对带动太原市技术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创新能力强、成果多等特点。14户技术中心共实施创新项目200多个, 拥有专利成果300多个、发明专利50多个, 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50多个。其中, 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拥有广告分公司、发行分公司、印务分公司等企业, 其印务园区投资1.58亿元, 引进、上马了国际一流的高斯、德国海德堡印刷设备, 具备年印量7亿对开张的能力, 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 是目前华北地区印刷规模最大、彩印设备最先进、印刷业务最广的综合印刷包装企业, 并创建了山西太报国际创意设计中心。

篇4: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管理办法》指出,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范围是为加强科普事业宏观指导和建设,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部门为市财政部门和市科协共同负责。其中,市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专项资金收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组织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市科协主要负责提出预算建议;根据批复的预算提出实际方案,执行支出预算;对科普项目进行审查,督促项目实施和监督资金使用;按规定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等。

《管理办法》规定,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用途主要用于市本级科普项目建设的引导推动和科普业务活动费用,以及科普工作的表彰奖励。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包括十三个方面,分别是:一、青少年科普:主要指围绕未成年人“学科学、爱科学”的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各类青少年科技场馆(室)建设引导、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建设和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等。二、城镇劳动人口科普:主要指围绕城镇劳动人口的科普活动;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以提高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科普教育活动,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科普宣传活动等。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主要指围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着力提高其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在机关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开展科技素质培训和科普教育等活动。四、农民科普:主要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兴农富民,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宣传科学思想,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和鼓励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一站一员一栏”、科普惠民服务站等平台建设,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业专家库的作用,开展各类“科技三下乡”活动。五、社区居民科普: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要,建设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组织开展科教进社区、社区科普学校等品牌活动,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科学生活等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六、科技社团科普:主要指苏州市科协所属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协、企业科协开展的具有创新特点的各项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科普创作、科普研讨、科普论坛、科技推广、专业科普馆(室)建设的引导等活动。七、重大科普宣传活动:主要指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由市政府及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专项活动。八、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主要指科普影视拍摄、科普活动多媒体、科普展板制作、科普刊物出版及科普资料编制印刷等;重点扶持资助原创性和地方特色的科普作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作品的创作开发。九、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小型科普场馆建设的引导资金投入;科普画廊和科普网站的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和管理,大型科普设施建设方案的调研活动;科普设施的维护管理,逐步扩大科普场馆免费开放引导资金的范围。十、大众传媒的利用:主要指在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上开辟科普专栏和专版;租用户外广告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的项目。十一、围绕全市科普工作目标,由各区承办的对全市产生直接影响和有示范作用的活动,以及由各区作为投资主体且具有典型推广意义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十二、优秀活动项目的评比:鼓励各项科普活动在形式、内容、效果上不断创新,对在活动中积极创新,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十三、经市财政部门、市科协批准的其他科普项目支出。

《管理办法》明确,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实行预、决算制度。市科协按照批复的科普经费专项资金支出预算,于每年4月30日之前编制科普经费的详细使用计划报送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按照市级专项资金管理流程,按照市政府会办的审定意见,会同市科协以正式文件下达“科普经费使用计划”。同时,全部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预算确定的项目以《苏州市市级科普项目申报书》的形式进行管理。市财政部门和科协按“科普经费使用计划”规定的金额、用途和进度进行拨付。使用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项目结束后60日内,由项目单位向市科协提交《苏州市市级科普项目绩效报告书》。预算年度结束后,市科协根据市财政部门编制年度决算的要求,及时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按预算科目编列财务决算报表向市财政部门报告,并抄送市审计、监察部门。科普经费专项资金按规定形成国有资产的,应当及时办理决算验收,进行产权、财产物资移交,办理登记入账手续,并按规定纳入单位资产管理,同时录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凡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用款单位应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实行专门核算,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批准的使用计划和内容并按有关程序组织实施,不得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用于单位工资福利和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科普项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变动项目计划的,应当按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原审批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管理办法》更加突出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建立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市科协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评价。市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跟踪,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评价,评价报告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资金到位不及时,挤占挪用资金及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要限期纠正;逾期不改且情况严重的,停止拨款,收回经费,报市政府在全市通报。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市科协应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及时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情况。对科普经费专项项目进行验收;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纠正科普经费专项资金使用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

《管理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科普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界定。凡是承担科普项目的实施单位要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科普经费专款专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自觉接收并主动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项目单位骗取、挪用、套取财政资金的,由财政部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苏州市级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江苏省省级科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苏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路径,也是实现市级科普经费科学管理和规范使用的制度创新和规则设计,必将在市级层面对各市(县)、区科普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苏科 编辑:唐釜金)

篇5:泉州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在重点产品与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效

1、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以服务于公司再生资源综合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工作为基础,瞄准国际市场和潜在市场,组织研究、攻关、创新和开发以全国乃至国际名牌产品为目的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拥有自己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潜在市场的开发,使企业不断地造就一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不断地研制和储备一批超前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信息网络、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公司整体优势,为实现公司中、长期规划,达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科技为先导的目的。

2、重点产品与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效

公司自2001年起就针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及其新产品的开发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产品和技术改造工作,并与泉州市科技局就化纤行业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开发,使得在生产丙纶纱的原料上可以使用70%的废旧塑料代替聚丙烯原料。在使用废旧塑料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既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利税额和降低了废旧塑料排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该项目在2008年成功实现验收。在2008年开始致力于中空丝、三角异形丝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于2009年成功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销售业绩非常优异。另外公司积极引进了电脑提花技术,针对各个客户的要求编织观赏性高、质量优质、手感好的丙纶纱制品,这一技术引进生产,为公司的销售业绩又添上优异的一笔。在 2009年,公司通过塑料改性技术,使FDY丙纶生产线能能100%使用聚丙烯回收料生产建筑纤维,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现公司已经投入一定的费用用于业务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工作。预计在2010年-2012年,公司积极开发用普通国产聚丙烯原料生产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的高断生产技术。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创新环境以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面的工作及成效

1、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 1)技术中心办公室

公司的研发中心作为企业技术中心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技术中心内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协调技术中心内外各部门、各车间工作,又是为技术人员在公司内部实行培训和再教育的管理机构,在行政管理上主要负责技术中心的人事和劳资方面的综合归口部门管理,并负责有关文书、资料和需要长期保存的完整的技术文档,同时还兼管信息和相关情报工作。通过了几个月的正常运转,现研发中心已经对原料进行归档管理,并备有样品;在与生产车间的协调配合方面默契,均能按照公司的要求达到试验目的。2)对外经济技术部

对外经济技术部负责对外引进技术、装备、原材料工作,负责国内外专家的引进和交流,同时还负责对国内外本行业及其相关的技术、市场、企业、产品等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研究、汇总、处理、建档、储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对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情报分类送到相关部门,为有关部门制定部门计划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重大的调研项目、引进项目、技术进步项目提供信息依据,参与组织这些项目的论证工作。对外经济技术部通过参加丙纶行业协会等相关会议获得最新的丙纶行业信息,保证了公司研发机构所进行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的适用性。3)分析试验室

试验室负责公司所有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工作,并在不断积累、消化高新技术的前提下,不断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根据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组织不同专业人员去研究开发;接到技术部提供的信息,不断提出开发与储备下一代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技术方案和参与对重大项目的论证、建议,为企业的发展计划和中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积极为企业培养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创造与院、校科研人员共同研究的良好工作环境,并在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中,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专有技术。在公司增加试验设备的基础上,对公司产品的各种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更好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公司营销团队打开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度建设、创新环境以及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面

企业技术管理体制是由公司直属的技术部门组成。技术中心以服务于公司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为基础,瞄准国际市场和潜在市场,组织研究、攻关、创新、开发以全国乃至国际上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潜在市场的开发,使企业不断地造就一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不断地研制和储备一批超前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规律后劲。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信息网络、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公司整体优势,为实现公司中、长期规划,达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科技为先导的目的。针对以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的技术中心,我司所设计的主要职能如下:a、研究开发具有较长远市场和潜在市场前景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以新产品、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龙头,滚动拓展在工业、农业等应用领域,形成系列的环保产品,带动整体技术、工艺、设备及材料的研究开发;b、对外界引进的技术、装备进行论证、消化、吸收和创新。对已有的成果综合集成,进行二次开发,以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c、搜集、整理和储存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国内、外的科技、产品、技术及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的信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提出建议,并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进行规划的制定、重大的引进项目和开发研究项目的咨询、论证等工作;d、负责厂、院、校产学研联合体内部管理以及对外技术联络,为企业建立起长期的稳定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e、成为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中心;f、为公司内部提供技术服务,向外提供咨询服务和输出技术、交流技术和推广技术。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对公司的发展方向,重大技术方案进行决策,对技术中心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研发中心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机制,确保“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必须通过成立技术中心把各相关的技术部门和分散的技术力量有机的组织起来,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发挥技术和公司各部门的整体优势。

三、企业及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情况、数据共享等

企业及技术中心建立了与客户、供应商的互联网供销网络,在公司内部建立局域网、OA管理系统以及ERP管理系统;在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实现全程监控,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得到充分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已基本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格局。

四、企业在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情况及成效,以及在技术创新人才的吸引、利用、激励、培养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基础条件建设方面

按企业技术中心要求条件全部完成基础条件的建设,包括试验设备、办公设备、人员配备、信息化系统、研究经费及其他所需的条件,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挥出整体的优势,进一步保障技术中心工作的开展。

2、人才引进、利用、激励、培养

公司根据未来发展规划,自2008年开始引进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4人,并分别在技术研究、试验、管理、分析及信息化处理方面担任重要职务。

五、企业在核心能力建设、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情况

1、核心能力建设

公司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为融国内外科技和人才,集科研、设计、市场、测试、档案、咨询为一体,结合国内外的技术、产品发展趋势,研究开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技术预测和提出近期科技计划和中远期规划;对引进科技技术进行论证、消化、吸收和创新;为优化和开发超高层次产品、产业结构。

2、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项目开发

公司在2001年与泉州市科技局就泉州科技技术项目(编号为:C200116)“关于化纤行业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共同的研究和开发,使得在生产丙纶纱的原料上可以使用70%的废旧塑料代替聚丙烯原料。在使用废旧塑料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既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利税额和降低了废旧塑料排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该项目在2008年成功实现验收。最终该项目在2008年成功实现验收。

六、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市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条件方面的情况

1、市场分析

1)由于产品主要应用了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国际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丙纶及其制品的产量和销售量也呈递增的趋势。根据公司业务团队的调查和中国丙纶行业权威数据表明,丙纶丝因其具有抗老化、耐酸碱、质轻、耐磨、低导热性、耐海水腐蚀、不吸湿、断裂强度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网带、工业吊带、柔性集装袋、土工布、工业过滤布、绳缆、光缆、高压消防水带、PVC增强管、输送带、工业缝纫线、篷帆布、聚丙烯抗裂纤维、塑编袋等领域,也一直是替代涤纶、锦纶、乙纶的新型理想化纤材料。而且与涤纶、腈纶、锦纶相比,丙纶具有原料生产和纺丝过程简单、工艺路线短、原料和综合能耗低、成本低廉、无污染和应用广泛等优点。所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国内和国际的丙纶市场还将继续扩大。

2)健全公司营销网络,完善公司的销售服务体系,强化功能,为销售网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以最短时间解决用户所遇问题,为客户提供热情、优质、完善的服务。

3)通过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4)以专题技术交流与研讨会(如参加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相关会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相关会议)形式向行业用户、专家推荐展示产品,并征求相关意见。

2、可行性研究

公司几年来秉承“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公司发展理念,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工作,对产品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包装。

1)产品外形设计的创新,以环保为设计主题,确保产品的美学特点。2)产品内部结构的创新,以废旧塑料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3、检测分析设备、中间试验条件

技术中心的检测分析设备、试验设备按项目要求完成配臵,公司现配有纺丝试验设备、破碎清洗一体机实验设备、造粒试验设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熔融测试仪、缕纱机、拉力机、烘干箱、光阴对色箱等试验设备,公司产品的成分检测、熔融试验、纤度检测及拉力试验等的技术和检测条件都已经成熟。

七、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国际化以及推动行业与地区科技进步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篇6:龙岩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作者: 出处:龙岩市经贸委 更新时间: 2007年08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第53号令)以及省经贸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联合发布的《福建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闽经贸技术[2006]313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加速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能力,创新业绩显著,在行业或产业集群起重要导向作用的示范体。市有关部门予以市级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此引导和推动全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条 龙岩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牵头,龙岩市科学技术局、龙岩市财政局、龙岩市国家税务局、龙岩市地方税务局参加,共同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撤销和评价工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扶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形成共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协调互动机制。市经贸委作为牵头单位,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并具体负责组织认定和评价工作。第二章 认定

第四条 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能:

(一)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结合市场分析,重点从事中长期的新产品开发,实施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和产品的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负责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

(二)从事产品和技术的决策咨询。使企业对本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有较强的获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进步规划的制定,组织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的评估和论证,对企业重大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三)开展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提高企业多渠道运用技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科技力量和研究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提升产品水平。

(四)开展人才吸收、凝聚和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以各种形式为企业工作,凝聚企业现有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培训和造就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五)从事产品、技术的服务。负责对企业内部多层次技术开发的指导和服务,协调解决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学习和引入企业外部成熟的共性技术,并在企业内进行应用。

(六)从事行业和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和辐射。跟踪和研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利用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发挥技术的集散和辐射、信息集聚与扩散、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分析、检测、试验以及人才交流与培训等职能,在行业和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第五条 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上年度销售收入总额原则上在3000万元以上。(软件、光电、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额不低于1500万元);

(二)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市各主要行业和产业集群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本市同行业前列。

(三)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研究、开发、实验条件较完善,有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研究开发队伍,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不少于15人。

(五)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六)企业上年度盈利、并在认定前两年内没有涉税违法行为、重大安全质量和环境事故等行为。

第六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

第七条 申请企业按属地原则(市直统企业直接向市经贸委申报)向所属地经贸局提出书面申请(一式三份),申请材料包括:附件一《龙岩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二)。

第八条 各县(市、区)经贸局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经贸委,并抄报市科技局、财政局。

第九条 市经贸委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审查后,依据《龙岩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三),组织相关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第十条 市经贸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会同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择优确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并联合行文公布。第十一条 因评价不合格被撤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资格的,企业两年后重新申请认定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 评 价

第十二条 依据评价标准,已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

第十三条 初审。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30日前将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式两份)(评价材料包括:《龙岩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详见附件四)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报送县(市.区)经贸局汇总初审后,报送市经贸委。

第十四条 核查及评价。市经贸委根据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上报评价材料等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实地核查和集中核查等。

第十五条 数据分析与反馈。市经贸委组织有关部门核查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初步评价结果。

第十六条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1、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2、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为合格。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在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间;(3)逾期一个月不报送评价材料;(4)提供虚假评价材料。第十七条 评价结果的确认。市经贸委对初评结果进行审核,结合企业技术中心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确定评价结果,并通报相关部门和企业。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其下属公司原有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视情况调整为集团公司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二)技术中心评价不合格;

(三)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被依法终止;

(五)企业有涉税违法行为、或因技术原因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以及环保事故等行为。

第二十条 市经贸委会同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对调整与撤销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当年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文件形式一并公布。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上报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材料和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两年内不受理该企业认定申请。已是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撤消其认定资格,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市级认定。

第二十二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每年度评价时由企业一并提出变更申请,经当地经贸主管部门确认后报送市经贸委办理更名等手续。

第二十三条 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至60分或无故不参加国家、省、市依法组织的企业技术中心正常活动,市经贸委将给予警告,并督促所在企业进行整改。

第二十四条 市经贸委应以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根据产业发展重点,鼓励企业进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产学研结合,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 政策

第二十五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向有关部门申报的项目经专家评审确认良好的,优先列入市经贸、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扶持的技术创新项目。

第二十六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推荐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必要条件。

第二十七条 对考核评价优秀的企业技术中心市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二十八条 经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可以享受以下相关政策:

(一)依照(94)财税001号文件规定,对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应依法缴纳所得税。

(二)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88号文件规定:

1、关于技术开发费

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对上述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下列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2、关于职工教育经费

对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关于加速折旧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前两款所述仪器和设备,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

(三)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奖励。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经贸委会同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二00七年七月一 日开始施行。

附件一:《龙岩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附件三:龙岩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

篇7: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第一条 为规范苏州市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苏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府„2011‟13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用于科技研发和自主科技创新发展的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自主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合并而成,由苏州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苏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 苏州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审核专项资金预算并按规定程序报送、下达、批复,配合苏州市科技局组织项目申报和汇审评估,对确定的项目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指导和督促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探索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使用方式,会同苏州市科技局协调处理专项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苏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会同苏州市财政局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上报专项资金预算,组织项目申报和汇审评估,对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管理与监督,办理专项资金决算,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自评价,按规定实施专项资金预决算公开,探索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使用方式,会同苏州市财政局协调处理专项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级科技计划、政策性资助、科技奖励、国家和省级项目配套、科技计划管理等项目,及其它有关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使用方式有资金扶持和科技金融融合等。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遵循统筹兼顾、公开透明、规范管理、跟踪监督、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苏州市科技局编制专项资金预算,经批准后,苏州市财政局会同苏州市科技局在每年4月30日前制订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计划,并依法公开。

第九条 扶持类专项资金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并经公示后下达。对规定额度以上的重点支出项目可采取分下达的方式。

第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申报书时,应当细化申报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苏州市财政局会同苏州市科技局在批准立项时一并批准项目经费使用计划。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苏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申请使用全过程承诺责任制。专项资金项目承担单位应承诺对项目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并遵守国家科技经费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开支;落实自筹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在下达的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支出预算如需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苏州市科技局、财政局审查后予以确认。

申请项目明确需要申请单位所在市、区配套资金的,有关市、区项目主管部门推荐时应做出承诺,并在项目下达后安排落实配套资金。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项目验收按照《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组织。规定额度以上的项目验收时,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完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实施内容的,应重新编制项目考核目标、支出预算,并逐级报苏州市科技局和苏州市财政局同意;对因故需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做出经费决算逐级报苏州市科技局和苏州市财政局核批,资金退回苏州市财政。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各种福利性支出及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接受苏州市财政局和苏州市科技局的监督。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依据《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的费用标准核定。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根据《苏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规„2013‟7号)的相关规定开放共享。

第十七条

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公开通报,并作为下一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实行监督检查制度。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对专项资金开展监督检查。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做好相关台帐管理,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骗取、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中涉及科技金融、政策性资助等项目,按相关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篇8: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 苏州高新技术企业专利预警的不足

1.1 企业对专利预警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对政府主导的专利预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专利预警和贯标工作不能让企业马上看到效益,也降低了企业主动推进专利预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对专利预警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书面状态,没有真正地贯彻到专利工作中。很多企业的专利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只是为专利申请而申请,专利申请完以后的产业化运用以及后期侵权监控措施和力度都不够。

1.2 企业专利预警管理系统不完善

以苏州市某区专利预警工作为例。2010年,该区在江苏省内率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的功能定位是对股改企业专利信息监控和预警、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信息管控和预警。但是,目前该区专利预警系统已经基本停止运行。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预警系统的相关数据不太准确,无法确切地掌握股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报、授权及后续管理的系统数据;二是预警系统的功能没有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更深的角度思考,以上两个原因只是浅层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预警系统运行机制和系统运行保障体系。

1.3 企业专利维权成本过高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维权成本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企业发现自身拥有的专利被侵权时,如果进行有效的维权,所承担的精力、经济、时间等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维权的周期比较长。即使最后维权成功,挽回的损失很可能抵不上维权成本。因此,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出于维权成本方面的考虑,在遇到专利侵权的情况时,维权的主动性不高。此外,即使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发现自己的专利被侵权后,由于企业专利管理不规范,没有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或人员,发现侵权后的应对方法不当,不能利用专利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

1.4 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的创建主要集中在区级和昆山等县级市,苏州市工业园区、姑苏区、平江区等都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昆山于2004年9月成立了昆山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但是截至目前,苏州市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还没有成立。在2014年7月召开的2014年度上半年苏州市专利工作座谈会上,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提出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各服务机构间的沟通交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

1.5 专利预警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专利预警工作机构中,缺乏专业的专利预警研究人员和从事专利预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对国际专利的预警工作尤为薄弱。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中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少对专利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对比,对专利预警信息论证无从谈起,从而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警策略进行维权事宜,缺少专利预警信息收集、整体、分析、发布及反馈等一系列预警工作管理运行体系。

2 苏州高新技术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构建措施

2.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苏州市科技管理部门在现有的专利预警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由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主导建立专利预警服务平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在苏州专利预警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组建“专利预警咨询中心”。另外,要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落户苏州的优势,利用中心突出的信息、人才和管理优势,帮助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预警分析、数据利用等。

2.2 促进各机构相互协作

在专利预警工作中,可以实施分级式的预警机制,第一级是以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多层次专利预警机制,主要对苏州市重点产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发展、经济安全进行预测,发布警讯。第二级是行业层面的专利预警,主要针对行业技术研发、进出口专利壁垒等进行监控和预警,由行业协会参与执行相关任务。第三级是企业层面的专利预警机制,由企业内部建立预警职能、相关危机评价指标和处理方案。

2.3 增强协会的桥梁功能

在2014年7月召开的2014年度上半年苏州市专利工作座谈会上,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施卫兵提出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各服务机构间的沟通交流。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将其所掌握的国内的行业动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等宏观信息传递给高新技术企业,使企业在进行专利开发、检索、论证及专利预警机制构建工作中把握明确的方向,充分挖掘并利用国际专利库中已经失效的专利进行深入研发;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通过组织专利信息交流会、专利预警研讨会等形式,将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在一起,进行专利信息技术的交流、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设想等。这样可以实现专利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专利预警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预警工作成本。

2.4 推进产学研协同机制

在政府的主导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专利预警工作战略联盟。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专利技术创新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专利预警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集成创新。联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均为各行业骨干,这些企业机构组成的联盟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研发的过程中能发现专利技术壁垒,从而向联盟内的会员发出专利预警,充分利用联盟内的专利管理人员对专利技术壁垒进行规避。

2.5 发挥各地区特色优势

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也是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规模较大的地区。2012年,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六位,三省市申请总量达到804 71 1件,占同期全国申请总量的42%。三省市专利授权量为509 915件,占全国同期比重达到43.8%。因此,在“长三角”地区构建专利预警合作机制对于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实现区域专利预警信息共享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成立“长三角”专利预警合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三省市专利预警相关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下设专利预警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专利预警工作制度,构建委员会良性运行机制,建立政府间、政府与社会间的协调机制,开展“长三角”地区专利预警软课题研究,探索“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专利预警合作的新途径。

2.6 完善预警工作的体系

基于预警结果制定相应预案是专利预警机制发挥实际作用并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苏州市应加强针对专利预警结果的预案机制建设,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工作,配置专职专利预警工作人员,跟踪和收集专利信息,并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论证。建立专利预警快速处理规范和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建立苏州市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重要专利预警信息互通互报平台及相应反馈机制,使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重要专利信息,为其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支撑。

2.7 保障高端人才的供应

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四省市的高校成立知识产权学院较早,是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集中地。相比而言,江苏省仅有南京理工大学于2005年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江苏大学与江苏省共建的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产权研究,对于人才培养的功能体现不明显。因此,苏州市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预警工作,必须从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知识产权人才丰富的地区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到苏州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

同时,苏州市目前拥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高校,可以在这些高校设置知识产权院系或专业,用于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苏州市专利预警工作储备专业人才。另外,苏州市独墅湖高教区有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中国科技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多所著名高校的研究院。苏州市政府部门、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可以和这些研究院进行合作,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苏州市专利预警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8 设立预警专项基金

对于有能力开展专利预警机制构建工作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通过基金帮扶的形式支持其建设,确定一批专利预警机制建设试点领域及试点单位,开展服务模式及服务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应用示范。对于资金、技术等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其专利预警工作,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与论证等方面的服务。对于重大或突发的专利预警工作,政府可以给予应急专项资金支持,并负责协调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共同应对。早在2007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市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属于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并对本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有产品或技术向国外输出、或计划拓展国外市场的企业,具备一定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申请和拥有量,且对知识产权工作有相应资金投入、相关人力资源条件和配套设施的企业等几类企业进行资助。苏州市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做法,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

参考文献

[1]齐荣坤,张谦明.企业专利法律风险及有效防范的预警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6).

[2]陶金龙.企业专利技术预警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3(12).

[3]贺德方.中国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5).

[4]陈瑜.企业专利预警研究[J].创新科技,2013(4).

[5]薛冬梅.企业专利预警系统中的专利分析[J].科技视界,2014(5).

上一篇:乡愁教学设计(刘云波)下一篇:北京生育二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