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

2024-04-22

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共6篇)

篇1: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理事推选我担任协会理事长职务。大家能够推选我这个盐业战线上的新兵担此重任,这是对以刘生强同志为理事长的协会工作的肯定、信任以及支持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希望通过在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盐业公司这个平台进一步发挥协会作用,推进我省盐业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业协会成立以来,在省经委、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省盐务管理局的正确指导和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协会章程的要求,紧紧围绕全省盐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积极争取联合国儿基会碘盐基金支持、中央财政消除碘缺乏病补助资金、新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宣贯和组织协调行业的公共事务、沟通会员与政府及社会的联系、研究行业政策、提供行业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省盐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向长期以来给予协会关心指导的省经委、省盐务管理局、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以生强同志为理事长的两届理事会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各会员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近几年来,我们盐行业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全国盐行业在共同实现科技进步的情况下出现了长期产大于销的局面,各产区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仓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盐的下游氯碱、纯碱和其它盐化工产业也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各大化工企业长期存在开工不足、原料需求减少的情况。三是自2009年3月盐行业改革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改革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这场关系民生健康、行业利益改革的落地只是时间问题,盐行业的发展还将面临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四是我省在运输效益方面的要求对笨重物资类的低附加值的盐产品提出了新的考验。五是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源将更加集中,产能将得到合理优化,安全环保政策措施将更加刚性化,特别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规划的发布,对盐行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也促使各行各业在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进步,盐行业也不例外。

凡此种种,使得我们盐行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处境:市场萎缩、销量减少、价格下跌、费用增加,等等,这些使我们备尝艰苦的经历,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盐业企业怎样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怎样才能切实把我省盐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盐业协会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在新形势下盐业协会工作的开展,我有以下几点意见和设想:

一、承前启后,恪尽职守,发挥职能,落实宗旨。

总体来看,我省盐业企业还普遍存在着“小、弱、散”的现状。在生产方面,工艺技术及装备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综合能耗高、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品种少;在流通方面,规模偏小且竞争激烈;在组织化程度方面,劳动用工多、生产率低,勉强维系甚至亏损经营。全省盐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省内价格不到位,资源浪费大,盐业企业被拖欠压价现象严重。这种状况既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的总体要求,也与我省作为一个盐湖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坦白地讲,我们任何一家盐业企业的力量都还是薄弱的,还不具备抵御市场风险足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全省盐业企业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抱团出击,实现共赢。

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中间体的盐业协会更要承前启后地加强和发挥职能作用:从制定行规行约、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贯彻实施有关地方或国家标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实现协会自律职能;从代表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企业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会员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实现行业代表职能;从收集、分析、发布国内外盐行业经济信息,开展咨询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组织产品展销展览,组织人才、技术、管理、法规培训等方面发挥服务职能;从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事宜,协调本行业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事宜等方面发挥协调职能;根据政府部门的委托,开展行业标准起草、行业信息披露、资质资格认定、检验检测以及行业规划、行业统计、公信证明等方面发挥行业授权委托职能。

依据以上职能作用的发挥,盐业协会将努力落实好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宗旨,促进全省盐业企业的健康成长、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盐业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归根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

二、继往开来,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协会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适应我省盐业企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工作体系。

经过两届协会工

作者不懈探索成长起来的盐业协会,今后如何在中国盐业协会和省盐务管理局的指导下,围绕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成为市场的中间组织,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实现协会的市场化运作。协会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份子,脱离市场的规律怎么可能履行好职能发挥作用呢?依靠政府吗?不仅成为不了政府的职能部门而且也有悖于国家政策;依靠单一的企业吗?岂不成为这个企业的附属,更何谈是大家的家?因此,我们的盐业协会,只有按照市场的规则去办事、去规划、去发展,不断增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只有当协会对会员单位有所帮助,会员才会愿意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进来,协会也才可以说是真正成为了企业的“娘家”,成为政府的参谋助手。

协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按照市场化运作与地方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模式,努力去做“政府顾及不到,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为我省盐行业健康发展搭好平台。比如接受政府委托为有实力的企业承接国家重大课题,通过协会组织的品牌展示、经贸洽谈、投资合作、成果转让、信息发布、学术交流等方式,通过组织严密、费用低、针对性强的产品推介等活动进行业务洽谈、产品订购和签约,在提高服务上多想办法、狠下功夫,切实把产需衔接、拉动需求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和扩大影响力,实实在在地为企业、为行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盐业协会的市场化运作,一是管理模式要市场化,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会员大会、理事会议事规则。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可以轮值,协会的专职人员可以通过选举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产生并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待遇。二是要规范收费行为,包括会费的标准和使用,举办展览会、交易会、培训、认证、检验等有偿服务活动的收费规定。基本的原则是,无论协会举办何种类型、何等规模的活动,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三是活动平台的市场化,依靠全体会员的力量办好协会网站、盐业刊物、盐志编撰等行业宣传交流的平台,做好行业调研、政策宣贯、对外交流等服务工作。四是积极探索如何在协会其他工作中引进市场机制,目的就是要促使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得到更多的服务与实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盐业协会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格局。二是健全现代协会内部治理制度。三是完善协会法律政策体系。四是建立科学的协会管理体制。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逐步建成适应我省盐业企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市场化工作体系。

三、切实加强盐业协会的监管。

协会只有在保持自身健康运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对此,我们盐业协会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知“我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基本问题,规范基本制度建设的同时更要规范监管的流程,开展有偿服务的收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公开收费依据、标准和收支情况,自觉主动地接受管理部门、物价部门、审计部门、会员单位和个人的监管,确保协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新一届盐业协会理事会成员,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在省经委、省盐务管理局、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关心指导和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协会作用的发挥,在建设“相互理解、合作双赢、竞争有序、共同发展”的和谐盐业,建设“规模适度、产销平衡、产业延伸、效益显著”的大型盐企目标中,在努力推进我省盐行业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本届协会的理事长单位,青海盐业愿意率先垂范,加强自律,加快发展,为我省原盐、食用盐和盐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借此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也衷心的祝愿大家节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衷心的祝愿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盐业事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篇2: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

2010年全省盐业工作会议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下面,我受班子的委托作会议小结,讲三个方面。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是在贵州盐行业面临“体制大转型、行业大调整、经营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对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深入宣讲会;是站在集团生存发展的高度谋划未来、确定方向、明确目标的全面动员会;也是集团一年一度总结和安排工作的盛会。

会议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此次会议,得到了省国资委、发改委、卫生厅、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法制办和整规办等有关单位(部门)的指导、支持。省国资委副主任薛宝军、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路、省卫生厅副厅长朱征明、原商业厅、信息产业厅厅长张英峰等领导亲临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了集团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集团刘董事长、彭总经理亲自修改会议文稿并分别代表集团党委、集团公司作工作报告,班子其他领导也经常过问会议筹备的相关情况,各级公司(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我们的老领导张树良也亲临会议指导。这些都为会议的圆满召开打下了基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上述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及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二是召开及时。“一年之计在于春”,集团班子意识到,当前贵州盐行业处在体制大转型、行业大调整、经营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生存、稳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要想抢抓机遇,实现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先想一步,先走一步,把各项工作提前谋划好、安排好,为应对专营政策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为此,集团主要领导要求“今年的全省盐业工作会议要在春节前召开”。在都匀召开的集团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结束后,各相关部门立即着手筹备会议,对2010年的工作主题、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并在昨天顺利召开了会议。大家感到,现在的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会议在春节前召开非常恰当、非常及时。这也是集团第一次在春节前召开全省盐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集团党委、董事会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内容丰富。会议全面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国资委、省发改委有关精神,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分析了集团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了2010年的工作任务;分组讨论了党委、行政、盐政三个报告和集团营销网络建设方案(讨论稿);表彰了2009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在贵州盐业工作满30年的员工;与各直属分子公司(单位)签订了2010年的目标责任状等。大家认为会议时间不长,但会议精神很重要、安排很紧凑、主题很突出、要求很明确、内容很丰富。四是求真务实。大家普遍认为,会议紧紧围绕“抢机遇、应挑战、调结构、建机制、促合作、求生存”的工作主题和生存、稳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全体党员职工提出了新的希望。会议上所作的党委、行政和盐政三个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今年全省盐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期间,刘董事长、彭总经理亲临分组讨论现场,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表达了集团党委、董事会、省盐务局对向与会代表诚挚问候和谢意,对打造“四大板块”的内容和《集团营销网络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等进行了说明,对认真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为大家鼓劲加油。集团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组安排参加了小组讨论,在认真听取发言后,结合实际就抓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与会代表结合实际,认真思考,踊跃发言。面对取得的成绩不沾沾自喜,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不气馁、不松劲,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会风。

篇3: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

常言道,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 作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做好、写实我省建材行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这篇文章, 需要的是魄力、考验的是智慧、检验的是作风。这就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心, 敢于担当, 善于担当, 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发展的重任, 以敢为人先的气概,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志气, 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豪气,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 齐心协力把中国梦云南篇章建材章节写好写精彩。

1 党员干部务必要在加快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发展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全省建材行业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根本保证。对我们来讲, 立足当前, 千方百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就是最大的担当。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决淘汰水泥落后产能,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为其他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目前, 我省水泥产业确实存在局部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不能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先进产能就不能发挥作用, 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就不可能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 只有继续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 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指导思想, 坚决执行省政府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矛盾的方案部署和要求, 积极采取措施, 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才能促使我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上一个新台阶。全系统党员干部要用中国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以舍我其谁、敢于担责的勇气, 以咬住青山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不懈怠、奋发有为不停步的信心, 坚决克服加快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努力开创全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2 党员干部务必要在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中体现责任担当

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情怀。我常说, 有为才有位, 有位更要有所作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党员干部, 才能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主动出击, 想办法, 找出路, 才能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只有有所作为,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云南建材行业经过多次改革改制, 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 各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拿出一种“亮剑”的精神, 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 坚决克服畏难怕事、退缩回避、被动应付的思想。出路出路, 走出去才会有路。困难困难, 困在家里什么都难。领导干部面对发展道路上的复杂问题, 要敢抓敢管、敢于协调, 要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调查研究, 多到职工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 多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在担当中破解难题、有所建树、赢得信赖。

3 党员干部务必要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中体现责任担当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最基本的责任担当就是抓落实。谱写好行业转型升级、企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 勇于担当重任, 全心全意谋发展, 全力以赴抓落实。要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执行者,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决贯彻落实省建材行业协会党组的各项工作举措, 努力完成好年度工作任务, 做到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要敢为人先, 敢于啃硬骨头, 加快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突破旧有的思维观念, 找到新的思路、新的出路。对于事关发展全局, 事关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只要把握政策, 厘清思路, 就大胆去决策、大胆去推动、大胆去落实。同时, 要注重研究分析, 吃透情况, 把握政策, 用科学的方法、决策的本领, 铸就敢于拍板、处事果断的“底气”。要心存理想追求, 自觉把工作岗位作为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以恪尽职守、积极奉献的热情, 勤于思考, 把握重点, 开拓创新, 在善于抓落实中成就一番事业。

4 党员干部务必要在正风肃纪干净干事中体现责任担当

俗话说的好, 打铁还需自身硬, 铁肩才能担道义。作为领导干部, 只有身正才能挺直腰板干事创业, 才有担当的资格和底气。干净做人做事, 才能不为人情所困, 才能坚持原则, 才能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 坚定理想信念,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操守, 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 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冲得上。要有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良好作风, 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为民宗旨, 全心全意为行业企业、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着力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坚定不移地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任, 把廉洁自律与爱岗敬业融合起来, 把干净与干事结合好;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在管好自己的同时, 抓好班子, 带好队伍,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 自觉增强“四风”免疫力, 恪守“八项规定”, 兑现整改承诺, 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 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同志们, 一位先哲曾说过, “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可见, 责任如生命之重。我们肩负重托, 更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凝心聚力, 勇于担责, 开拓进取, 奋力谱写好全省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新篇章, 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4:省盐业协会会议讲话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2014年度省饲料工业协会年会,与各位饲料界的精英一起座谈交流。刚才,我们饲料T业协会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畜牧水产局对关心支持我省养殖业及饲料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特别是向余老会长多年来为協会呕心沥血所做的T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新当选的会长陶一山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饲料是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饲料工业为我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为基础,以饲料科研、质量检测、行业管理为保障的饲料工业体系,饲料工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省饲料工业协会坚持服务宗旨,在余会长的带领下,按照“量力而行、拾遗补缺、逐步推进”的思路,当政府参谋,做企业娘家,不辞辛苦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年,我省饲料总产量可望超过1100万吨,总产值有望突破420亿元,在全国排第六位。一大批饲料企业或企业集团脱颖而出,在全国的排位不断前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饲料工业协会的工作分不开,与协会每位成员的努力分不开。

前几天,中央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套开了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我是作为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机会难得,感觉有必要把会议精神给各位作个传达。第一,这次会议提出,农业已经成为“新四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短板,推进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第二,会议指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打破“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的局面,也就是要转方式、调结构。所谓“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即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补贴遇到了“天花板”,同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成为今后制约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道“紧箍咒”。第三,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三产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这些会议精神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我认为,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有四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如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二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国家现在重视发展草食牧业,今年给我省草食牧业的政策支持突破了一个亿,但南方要发展草食牧业还面临品种、草料和适合南方的小规模草业机械的问题:三是如何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加快推进休闲牧业、休闲渔业:四是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方面再也不能发生大的问题。具体到下一步饲料行业怎样转型升级,我提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快行业整合。鼓励饲料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联盟,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大型企业要做强做大:二是要推动产业升级。农业部2012年第1849号公告对生产企业的许可条件有了新要求,希望同志们抓紧做好产业升级:三是要着力推进规范。饲料安全管理规范是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举措;四是要保障饲料安全。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基础,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违法的成本越来越大,希望同志们绝不要掉以轻心:五是要靠改革创新驱动发展,靠科技面对严峻的形势:六是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协会工作,为各位会员做好服务工作。

总之,希望省饲料工业协会在新形势下,白加压力,增进团结,争取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迈上新的台阶。元旦即将到来,祝同志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业红火,万事如意,谢谢!

篇5:省农村会议讲话

一、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简要回顾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的试点工作从20xx年开始在汉阴、合阳、子洲3个县进行试点,积累经验。,作为全国16个扩大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以“三个取消(乡统筹、屠宰税、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收费)、一个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项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一项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按照国务院“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巩固成果、规范运作、抓好配套、积极推进,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全省选择部分县、部分品目进行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为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奠定了基础。,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在全省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市、县视地方财力情况多降或全部免征农业税。在实际执行中,延安、榆林两市和碑林区、秦都区、凤县等31个县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其它县(区)的农业税税率也至少降低了1个百分点。,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比中央原定的时间提前了3年,实现了全省农民农业税收零负担。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实现了“减轻、规范、稳定”和“三个确保”的目标,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民负担得到大幅度减轻。与改革前相比,20xx年全省农民减负23.5亿元,人均84.65元。20xx年全省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负担又减轻8.42亿元,人均30.35元,实现了农民农业税收的零负担。中、省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资金累计达28.36亿元。与此同时,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退耕还林补贴,使农民得到了国家财政的直接支持。

二是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从开始的“治乱减负”到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再到逐步减免以至最终取消农业税,这就终结了由传统农业社会所遗留的赋税制度,消除了在现代社会中不应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赋税的制度性缺陷,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乡村组织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得到了保证,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

三是大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整个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当中,全省上下大张旗鼓地宣传改革政策,公开操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规范了基层干部的行政行为,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增强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干群的摩擦和矛盾,从制度上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是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契机。农村税费改革进展到今天,客观地要求进行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带动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与进步。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之所以进展得比较顺利,并取得重大成果,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改革的第一位的目标,把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的领导,省委把握改革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政策,依靠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始终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平稳地推进。

二、全面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我国农村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能否巩固;农民负担能否跳出“黄宗羲定律”,摆脱“加重­—减轻—再加重”的恶性循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为此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局和内在需求出发,准确定位、全面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艰巨性。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乱收费有所抬头并有新的表现。农村乱收费的主体开始由基层政府转向职能部门,收费的名目开始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向经营服务性收费,收费的对象开始由农民转向中小学生。在农民建房、外出务工、计划生育以及殡葬等方面乱收费仍然比较严重,生产性收费名目多、标准高、不规范,一些村级组织也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二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后,公共财政如何有效覆盖农村,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乡村债务量大面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这个问题不解决,既影响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又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感到改革后工作缺乏“抓手”。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来逐步解决。

(二)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农村综合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且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同农民群众的关系。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相对来讲,第三步改革的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农村综合改革需要解决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富余人员出路等问题;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需要农村干部转变旧的工作方式,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善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与农民打交道。这些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所以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9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明确提出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十一五”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这三项改革任务。把这三项改革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抓好这三项改革有利于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二是这三项改革都涉及农村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一些关键问题;三是改革的内容相对集中一些,有利于重点突破,带动农村的各项改革。对此,我们一定要统一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三、抓住重点,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中央已经明确了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下一步关键是要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狠抓落实。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不仅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关键,也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去年7月,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在安康市和岐山县、洛川县进行试点。安康市和岐山县的试点方案,已经批复,正在组织实施。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现在,我们对此的认识和实践都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乡镇政府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从试点市、县的情况看,普遍感到减人、减支比较难,存在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深层次的原因是乡镇政府的职能界定不清,事减不下来。应当从农村工作的现实状况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体制的要求出发,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要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基层自治能力。与此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二是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要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富余人员。中央提出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两条乡镇机构改革的“底线”必须坚守,否则改革就会前功尽弃。要在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用人员。探索多种分流形式,帮助分流人员重新就业,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认真抓好改革试点。按照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除继续抓好安康和岐山、洛川的试点外,各市都要确定1个县、各县都要确定1个乡镇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各市抓的1个县的实施方案要和省编办、省税改办沟通并备案。各市在指导各县在选择试点乡镇时既要注意代表性的问题,又要避免雷同。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努力做到既如期实现改革目标,又保证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和基层干部队伍稳定。

(二)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和省上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既明显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又有效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为农村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村孩子都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财政分级负担的责任不落实,投入保障标准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差、设备差、质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必须下功夫以改革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为农村的教育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核心是建立起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xx]5号),决定从20xx年春季学期起,全部免除农村(含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收归县管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足额发放。可以说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和良好的起步,现在的关键是随着这一改革转入正常化,各级政府要确保按照规定落实自己应当承担的费用。在这里我重申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三条要求:不准减少本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学校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贴;不准再乱收费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哪个市县不能落实,省财政就停止所有的财政转移支付,造成严重影响的要追究领导和责任者的责任。同时,还要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其他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要努力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并上好的学校。

二是加快教育系统自身改革。现在全社会对子女教育都非常重视,对学校期望很高。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事关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成败。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其次,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要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向农村倾斜,向中小学倾斜。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和引导城镇教师到乡村执教,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第三,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要按照方便学生上学、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保证教育质量的原则,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近年来,通过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实施“两保两挂”和“三奖一补”激励约束机制,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要继续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着眼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按照这样的要求,县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要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以事权定财权,以责任定财权,对加强的职能要增加财力支持,对弱化的职能要减少支出;要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切实增强乡镇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一要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明显增加,保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同时,要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加大和规范转移支付工作。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中、省财政给基层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三奖一补”转移支付、工资转移支付等资金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给乡镇。要进一步拓展、充实和完善“两保两挂”的内容和办法,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长效机制。

三要积极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财政厅要在借鉴外省市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我省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及相关配套办法,明年在部分县进行改革试点。

四要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最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税改办、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年内要在全省全面推开。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

(四)以坚决控制新债为重点,积极稳妥化解陈旧债务。

8月下旬,我们在永寿县召开了全省化解县乡村债务专题工作会,通报表彰了10个全省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先进县,安排部署了全省清理化解债务工作。这里,我再强调四点:

一要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债。各地要严格贯彻落实“约法三章”的规定,规范乡镇政府行为。今年,乡镇换届已经结束,各县要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进行离任审计,尤其是债务的审计。凡发生新债的乡镇,必须追究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在新债未化解之前,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得提拔重用,不准异地任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不得超越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不能借新农村建设乱向农民伸手,加重农民负担,也不能举债搞建设,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二要清理核查,锁定旧债。全面清理、核实债务底数是化解乡镇债务的前提条件。各地要组织财政、教育、农业等部门集中力量核清县乡村债务底数。对债权债务逐笔核实,明确债权人、债务人,债务形成时间、金额、期限等,对每一笔债权债务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并登记造册,建立债务管理资料档案。这项工作要在年底最晚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核查结果上报省税改办。对核实债务按照债务性质类别、责任主体、形成时间进行分类制定化解债务时间表,为稳妥化解债务提供依据。

三要抓住重点,逐步化解。当前,各地要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债务入手,抓住重点,逐项突破。可以考虑先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权建设、基层政法机构等公益性政府债务入手,开展工作。

四要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化解债务的责任在地方,关键是县一级。省、市财政部门要借鉴“三奖一补”的成功经验,研究化解县乡村债务的奖补措施和办法,建立奖励资金,鼓励县乡积极开展清理化解债务工作。有一点必须明确,化解在前,奖补在后,先化解后奖补。有条件的市、县,要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政府偿债准备金,用于偿还政府债务。

在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上述四项改革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农村金融、征地制度、粮食流通、专业合作、城乡管理和国有农场、林权水权改革等。这里,我特别强调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要占用一部分土地。但征用土地要遵循三条原则:一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二要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合理补偿,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三要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纳入地方预算;四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开透明,防止腐败。其它的改革都要在搞好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导

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现在改革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这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改革势必触及各个方面的利益、触及许多传统体制的调整,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更要充分认识推进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长期作战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核心是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的理念变成综合改革的具体行动,贯穿到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切实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推进综合改革。

(二)加强领导,搞好配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综合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领导小组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切实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为推进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省级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指导,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积极支持地方改革。

(三)上下沟通,加强指导。各地要及时向省上报告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上报,便于省上及时掌握情况,及时研究处理。各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和省级有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加强对县级实施改革工作的具体指导。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要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要加强上下信息沟通,密切掌握改革动态,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同时,各地要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中深层次问题的调研,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四)宣传引导,化解矛盾。农村综合改革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更是涉及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千万户利益的一项事业,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成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要围绕转变职能,积极稳妥、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保持稳定。

篇6:省环保工作会议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两会”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以来全省环保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环保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重点,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2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省环保厅关于全省环保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对做好今后全省环保工作和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刚才,三运省长亲自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发科副省长也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向会议报告全省“十一五”环保工作情况和20xx年环保工作意见。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十一五”全省环保工作。

“十一五”是安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五年来,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环保部的工作部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依法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了全省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为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全力以赴,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省政府与17个市分别签订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市污染减排目标和责任;20xx年和20xx年又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年度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按年度对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从20xx年开始,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年度超目标完成减排任务的市政府、重点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省委组织部也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各地分别建立健全了减排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狠抓工程项目建设。五年来,全省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92座,日处理能力为328.5万吨,污水管网5054公里,实现了所有市、县都建成了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省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479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92.3%。全省环保部门强化执法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对2673家企业采取了停产治理、限期整改、经济处罚等措施,依法取缔、关闭“十五小”、“新5小”企业223家,完成工业治理项目516个。通过推进结构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分别减少COD和二氧化硫排放3.1万吨和7.85万吨。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全省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国家对我省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评分由20xx年的55.5分提高到20xx年71.7分。

经环保部核定, 20xx年COD排放量为41.11万吨,比上年下降3.09%,比下降7.36%,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13.64%;SO2排放量为53.26万吨,比上年下降1.07%,比20下降6.72%,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67.99%。其中,淮河、巢湖流域COD排放量分别下降11.6%和10.4%以上。

(二)突出重点,水污染防治工作效果明显。

加强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一是强化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年,省政府与淮河、巢湖流域各市签订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xx年)。20xx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对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告结果。二是以治污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截至20xx年底,累计完成投资91.3亿元(其中,20xx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6169亿元),建成138个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135个已投入运营。三是加强重污染支流综合整治。按照“一河一策”的思路,对全省13条重污染河流(段),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目前,合肥市南淝河、十五里河等8条河流综合整治方案初稿已编制完成;颍河等4条河流完成了数据收集。四是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施行了《安徽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开展了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现状调查,并将饮用水源环境管理逐步向农村延伸。沿淮各市在枯水期和汛期组织开展了水污染联防工作;巢湖流域各市也分别开展了蓝藻防控工作,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未受影响。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20xx年,经环保部考核,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优,与2005年相比,I-III类标准断面提高了17.1个百分点;主要支流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较去年有所好转(去年同期水质为重度污染)。巢湖湖区水质由“十五”末的劣Ⅴ类好转为Ⅴ类,湖区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其中东半湖区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环湖河流整体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与20xx年相比,水质有好转趋势。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保持优,新安江流域和主要水库水质保持优。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3.8%,比“十五”末上升了12.3个百分点。

(三)依法行政,环评监督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全省环保部门充分发挥环境评价“闸门”控制作用,深化建设项目环评,突出加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制定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容量管理办法》,把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所有建设项目所需总量须从当地减排项目中置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量。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95个建设项目环评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积极开展规划环评。积极指导、督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全省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均完成了区域或规划环评工作。

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省环境保护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排查、自查、互查等阶段性工作,对1812个存在环境问题的建设项目进行整改,1517个项目已整改到位,顺利通过环保部的检查。

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环评同级审批制度,赋予合肥、蚌埠、芜湖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环保局省级环保审批权限。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项目的分类指导,采取提前介入、主动衔接等方法,畅通环评“绿色通道”,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对省“861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861项目”环评执行率逐年提高,由20的71.4%提高到20xx年的96.1%。对属于环保部审批的重大项目,积极沟通、汇报,加快审批速度。“十一五”以来,经环保部审批的重大项目113个,全省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32812个,其中省环保厅审批项目1163个。20xx年中纪委、监察部、环保部对我省环评审批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我省环评审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强化监管,努力解决影响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了现场执法、监控管理、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行政处罚、督办落实等系列制度和办法,建立了企业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强化了减排监察系数核算;在全省388家国控企业及重金属排放企业建立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组织开展了巡查、专项执法检查及对重点信访案件的调查等环境执法活动。“十一五”以来,连续三年开展涉铅、涉砷行业专项执法检查,连续四年开展造纸行业专项整治,组织全省性执法检查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2.6万人次,检查企业12.1万家次,累计对561家企业(开发区、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挂牌督办,对2673家企业采取了停产治理、限期整改和经济处罚等措施,依法取缔、关闭“十五小”、“新5小”企业223家,对407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08家造纸企业、545个各级挂牌督办案件进行了后督察,并追究了45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和风险防范。建立了全省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全省共编制出台了103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环境应急演练,建立了信息快报制度、应急值守制度,并与安全监管部门建立了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安徽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监管动态数据库。开展了全省尾矿库专项整治,排查整治尾矿库301座。开展了“迎世博查隐患”辐射安全专项检查、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完成了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工作。及时妥善处理了外省企业在我省倾倒危险废物事件和泗县、怀宁儿童血铅超标环境事件等。

加强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排污费征收管理。到20xx年底, 275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全部安装联网,国控、省控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运行良好率达到95%。开展了国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从20xx年4月起,根据在线监控数据对严重污染企业实施处罚。健全排污收费征收制度,出台了《安徽省排污申报核定与排污费征收工作汇审考核办法》;在合肥等4市开展了全国排污费征收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征收排污费21.49亿元,是“十五”排污费征收总额的2.27倍,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我省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排污申报和排污费征收工作一、二等奖。

完善了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信访接待、案件调查、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完善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等工作机制。“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受理各类投诉79399件,化解矛盾纠纷10574件,办结率达95%以上。20xx年,省环境监察局、淮南市环境监察支队和黄山市环境监察支队3家单位被环保部授予“环境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典型示范,城市、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马鞍山市成为中部地区以及全国钢铁工业城市中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合肥、芜湖、黄山等市创建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组织开展了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20xx年17个省辖市综合整治考核平均得分为86.88分。巩固和扩大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建设,分类实施了水、声、气、尘等城市污染治理,分步实施了锅炉烟尘和油烟治理。组织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联合省发改委等单位制定下发了《安徽省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实施方案》。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管理,编制了《安徽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指导书》,制定了安徽省机动车稳态工况法检测标准。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重金属染污防治,编制完成《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会同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积极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及废旧家电定点拆解处理工作。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经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安徽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20xx-)》,完成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以奖促治”政策,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十一五”以来,争取到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9975万元用于128个镇村的环境整治,省环保专项资金也安排1.35亿元,用于540个农村治污项目。目前,和20xx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

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积极开展生态县、乡镇、村创建工作。霍山县成功创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全省累计建设了1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5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45个省级生态村。完成了全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组织编制了《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xx-)》。新建了休宁六股尖等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38处,保护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2%。

(六)夯实基础,环保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省环境监察局及16个市级、41个县级环境监察机构通过标准化验收,17个市环境监控中心建成并与省环境监控中心联网,所有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省、市监控中心联网。在环境监测方面, 目前,已建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站36座,空气自动监测站72座,其中,“十一五”期间,分别建成27座和24座。17个省辖城市全部实现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环境信息化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15个市通过市级环境信息机构标准化验收,全省环保专用网络建成,环保系统网站和电子政务成效显著。在辐射环境监管方面,基本建立了省、市两级辐射环境监管体系。

环保法制和宣教工作得到强化。颁布实施了《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了行政执法程序,出台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和案件移送等工作程序和规定。组织实施了五五普法规划。稳步推进绿色信贷。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生态安徽”建设、污染减排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成效显著的环境宣教活动。开展了“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和安徽省首届环保“双十佳”评选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合肥)环保展和电磁辐射知识专项宣传活动。积极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6所,命名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207所,绿色社区24个。

环保科研和国际合作成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在重大课题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科研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6项,省级项目百余项,其中,2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申请了国家专利。国家水专项课题和环保公益专项项目研究,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环保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步伐,中德、中意合作巢湖项目顺利结题,国际履约项目顺利推进。

随着改革的深入,全省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同时,全省环保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全系统的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干部和人才素质得到增强,为全省环保工作提供组织、人才保障。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历程,我们深感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十分不易。上述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张宝顺书记来安徽工作不久即到省环保厅调研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王三运省长多次开会研究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倪发科副省长不仅经常研究部署环保工作,而且亲历亲为,多次深入市、县现场检查指导环保工作。二是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省发改、经信、公安、监察、财政、国土、住建、交通、水利、安监、宣传等有关部门在推动减排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开展联合执法等方面,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各级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大力支持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统计、考核等部门把环保统计和考核列为对地方政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环保工作的完成。三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真抓实干。各级党委、政府把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责任体系,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落到了实处。四是得益于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十二五”污染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我省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排污强度大,结构性污染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改变。而且,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十二五”我省GDP将迈上2万亿元台阶,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将继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虽然已经建起来了,但管网不配套,减排效益不明显。另一方面, “十二五” 在COD和SO2减排比例不低于“十一五”的基础上,还将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约束性指标,减排领域扩大到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减排压力巨大。

二是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153个项目,仅有135个建成投运,个别项目因为存在资金、选址、市场等原因,未能开工建设。在国家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考核中,巢湖湖区10个考核断面总氮达标的仅有4个,综合达标率为40%,主要污染支流水质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全国重点湖泊流域中处于中等位次;淮河流域安徽境内部分支流污染仍然较重,在国家对流域各省考核中连续四年处于较后位次。

三是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xx年,我省连续出现多起因企业违法生产引发的环境安全事件,一些企业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污现象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重金属、纺织印染、造纸、酿造、食品加工和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环境违法率较高,其中涉铅企业有60%以上存在违法排污现象,环境执法监管任务繁重。

四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省农村地区每年大约产生1800万吨生活垃圾和5亿多吨生活污水,加上农业、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给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带来较大污染。分散在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也极易造成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

五是基层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市级环保机构批准的编制数平均为17人,县(市、区)环保机构批准编制数平均为5.6人,乡镇环保监管力量几乎为空白;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均未达到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验收标准;环境应急、固体废物管理等方面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辐射监管、环境监察等方面存在人员编制严重缺乏等问题。

六是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在保护环境问题上思想认识仍然不到位,还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擅自降低环保准入标准,引进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有的地方甚至出台限制和阻碍环保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土政策”,如固镇事件。这一事件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xx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事件,负面影响极大,既损害了安徽的形象,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在环境执法效力等方面,全省普遍存在逐级衰减的情况,还有个别环保干部执法犯法,失职渎职,少数环评中介机构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等。

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 继承创新,积极探索,全力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环保工作。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全省环保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任务艰巨而繁重。因此,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对开创“十二五”环保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和环保部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促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执法监管,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公众参与,突出抓好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为实现我省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控制污染物总量为目标,全面推进四项减排。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减排领域扩大到农业源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机动车尾气排放,COD和二氧化硫减排比例和减排绝对量均超过“十一五”,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比例更高一些。

为有序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省政府要求,今年全省COD下降1.5%,氨氮下降1.5%,二氧化硫下降1.3%,氮氧化物下降1.2%。省政府会议研究确定了17个市20xx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此次会议上,倪发科副省长还将代表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20xx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

根据20xx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推测,20xx年,全省COD排放量工业占9%,生活占39%,畜禽养殖占52%;氨氮排放量工业占12%,生活占79%,畜禽养殖占9%;二氧化硫排放量电力行业占47%,其余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电力行业占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21%,机动车占31%。因此,“十二五”期间COD和氨氮减排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二氧化硫减排的重点是电力和冶金、化工等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要是电力、建材行业和机动车。为完成20xx年污染减排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城镇(包括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要进一步提高处理水量和进水浓度,提高减排效益。

二是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全面推行干清粪、垫草垫料、生物发酵床等方法,改进养殖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要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和管理,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实行清洁养殖。

三是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已经运行的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要保证正常运行,工业企业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药、造纸、羽绒等实施新的排污标准的行业,要进行提标改造和措施强化,确保达标排放。

四是发电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烟气湿法脱硫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综合脱硫效率分别保持在85%和70%以上,燃煤发电机组燃煤平均硫分不超过上年水平;全面启动燃煤发电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工作,已经建成的脱硝设施必须投运,单台装机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实行低氮燃烧;已有低氮燃烧的要加强运行管理和改造,提高效率。

五是要加大黄标车(尾气排放达不到国一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三标准的柴油车)淘汰力度,对达到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强制报废;环保部门要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志管理。

六是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落后装备和工艺的淘汰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严肃查处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和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并达标排放。

七是继续加大污染减排核查工作力度。实行每月调度,每季巡查,半年督查,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各市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对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缓慢的县区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

八是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根据环保部《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体系考查办法》,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强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

(二)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今年应以保障饮用水源为重点,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编制完成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有18个项目没有按期完工,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一步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找准症结,科学合理地确定“十二五”规划项目和实施进度。

二是加强重污染支流环境整治。继续按照“一河一策”的思路,完成13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的编制与修改完善,待上报省政府同意后,会同省直部门联合印发执行。力争20xx年底,岱河消除劣Ⅴ类水体;颍河、涡河、濉河下游考核断面水质好于上游入境水质;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来河、襄河、清流河、滁河和济河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

三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要全面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对存在的问题要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各市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

四是继续开展淮河流域污染联防和巢湖蓝藻应急防控工作。在淮河流域枯水期和汛期开展污染联防,增密监测频次,加强水质分析,根据水质状况及时采取限产限排等措施。合肥、巢湖两市要制定蓝藻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在蓝藻水华发生期间加密监测、加强巡查,发现蓝藻及时组织应急打捞及妥善处置措施。

五是开展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终期考核。积极配合国家对我省两个流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对流域10市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报省政府审示后,将向社会公布。同时,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水质目标跨界交接制度;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修订完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

(三)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环评审批管理。

今年,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 “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环保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为促进我省全面转型做出积极贡献。要积极推进规划环评,重点抓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扩区的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其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

组织开展全省环评执法检查。今年要对以来全省审批的建设项目,逐一排查环评批复执行情况;要进一步加强环保验收工作,建立“三同时”现场督查机制,切实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三同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一律限期改正;未经环保验收即擅自投运的,一律限期验收,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严格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调整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去年怀宁县发生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环保厅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关,对可能影响群众健康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不仅不能下放,而且要上收,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此,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下发《关于严格环境准入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通知》,对涉铅等污染较重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进行调整。省市环评审批部门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受理审批环评文件,积极做好项目的审批衔接工作。

在加强项目环评审批监管的过程中,还要做到既要严格审批把关,也兼顾审批效率。要进一步畅通环评“绿色通道”,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与服务。加强沟通和协调,与发改等相关部门建立项目联合调度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指导与督促工作。

(四)以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

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监督检查。今年的环保执法监管要围绕总量减排工作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来开展。强化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监管,注重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确保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和重点排污企业等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与达标排放。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工业园区、自然保护区和临近居民区企业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重金属、化工、造纸等行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对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准且排放污染物直接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继续加强环境应急和环境安全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健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应急装备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放射源安全检查工作,排查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环境安全隐患;针对重点风险源及敏感区域,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健全省级排污申报核定与排污费征收工作汇审制度,推动建立市级汇审制度;进一步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管理,推进小型三产排污费征收工作,开展环境监察稽查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排污费征收全程信息化工作。

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放射源日常监管。编制全省电子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废旧家电拆解处理。督促各市推进危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如期竣工验收;加强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加强退役废旧辐射源收贮管理,完成全国辐射监测网我省三个连续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管理。

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管理,规范发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逐步实行机动车辆环保标志管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双超”(超标准、超总量)、“双有”(有毒、有害)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健全清洁生产审核机制。贯彻环保部《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大交通、施工、工业、生活四个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力度,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完善环境信访办理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带案下访等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加强“三跨三分离”等复杂案件的处理力度,及时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五)以典型示范为引导,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

一是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加强核查,促进各级政府加大城市环保投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城市创模工作,对马鞍山和合肥市创模进行复核和再评估,推进芜湖、黄山、铜陵市创模工作。组织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以奖促治”政策。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编制连片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优先整治区域和重点内容,建立项目实施协调机制,组织好我省连片整治试点示范工作。继续做好我省20xx年度国家“以奖促治”项目的实施工作,对已完成项目开展效益评估,扎实推进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三是着力推进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指导宣城市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督促绩溪县、宁国市抓紧完成国家生态县(市)技术核查整改工作,力争通过国家生态县(市)验收。启动省级生态县(市)验收工作,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生态乡镇、村评选和命名工作,推荐报送一批国家生态乡镇、村。

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大对保护区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各类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管护水平,逐步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六)以夯实基础为保障,切实抓好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终期考核和重点环保项目绩效评估,完成全省“十二五”环保总体规划、重点流域水污防治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配套措施,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全面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修订《巢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拟定《安徽省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办法》、《安徽省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完善执法责任制,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皖江示范区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三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联合组织部门开展对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环保政策法规的培训活动;开展安徽环境保护宣传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和“江淮环保世纪行”等环境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创建工作力度,推动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

四是开展环境质量、污染减排、应急等各类监测工作,定期公布地表水、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及城市空气、声环境质量信息。优化国、省控监测点位(断面),推进全省自动监测网络建设,更新改造水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编制完成“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

五是做好“十一五” 水专项巢湖课题结题验收和淮河课题中期评估, 做好“十二五” 水专项项目启动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国家环保公益专项课题。

六是积极推进环境监察、监测和信息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增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建立省市两级环保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开展环境管理业务网上申报,实施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

七是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组织开展环保局长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和政风行风建设,坚决与弄虚做作假、失职渎职行为作斗争;加强机关党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效能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

上一篇:法制民警发言稿下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