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

2024-05-14

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精选5篇)

篇1: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

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议.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议 案

黄政〔2007〕65号

州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保障我州电网的安全运行,维持正常供电秩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源,进一步保护好电力设施,有效遏制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青海省供用电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拟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现提请审议,并列入2008年黄南藏族自治州立法计划。

附:

1、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立法时间安排意见

2、《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

3、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的起草说明

?

州长: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的立法时间安排意见

?

《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立法进度建议安排如下:

1、2007年11月,州经贸委向州政府提出提请州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条例》提案的请示, 列为黄南州2008年立法计划。2、2007年12月,根据立法机关批准的立法计划,州经贸委会同黄化供电公司深入现场,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为起草条例奠定基础。进行调研资料的整理、分类,完成《条例》(送审稿)的起草工作。3、2008年4月前,配合州立法机关对《条例》(草案)进行调研、论证、修改等工作。5、2008年6月前,力争《条例》提交的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期间,配合州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条例》(草案)的论证、修改等工作。6、2008年底前:力争《条例》提交的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正式颁布实施.? ? ? ? ? ?

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送审稿)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正常用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州境内已建或在建电力设施的保护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 ?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设立由政府和电力管理、公安、林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相应的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研究、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电力设施保护有关措施的落实;

三、监督和检查各级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工作;

四、定期分析电力设施保护情况,研究制定对策,总结推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经验。

第五条 ?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实施;

二、在省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公告应当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区界、地段上设立安全保护标志;

三、会同电力企业及沿电力线路各单位,建立群众护线组织,培训护线员,健全护线管理责任制;

四、依法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治安、刑事案件;

五、协调、疏导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的安全问题;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检举、揭发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属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和扰乱供用电秩序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保障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用电。

第二章 电力设施建设

第七条 州、县人民政府在制定和组织实施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将电力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电力建设用地,不得在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内规划或批准其他妨碍电力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

州、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审批或规划在已建架空电力线路设施或已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规划的架空电力线路设施两侧新建的建筑物时,应会同当地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征求相关电力企业的意见后审查批准。

第八条 电力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土地和砍伐林木的,电力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林业等相关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第九条 电力设施建设和产权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和设施维护时,作业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影响、阻碍施工或者作业。因作业对建筑物、林木或者农作物等造成损失的,电力设施建设或者产权单位应当负责修复或者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其所有者一次性补偿。对超过规定标准的无理补偿要求和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及抢栽抢种的林木、农作物等不予补偿。

第十条 对已征用的电力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种植任何植物。经批准在林地上砍伐出的输电线路走廊内,确需种植低矮树木及植物的,应当与电力线路产权单位订立的种植协议,未订立书面协议的不得擅自种植。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电力设施,应当与周围已建设施保持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需要迁移其他设施或者要求其他设施所有人和管理人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电力企业应当与其协商,并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

铁路、公路、水利、电信、航运、城市道路、桥梁、涵洞、管线及其他公共工程设施后于电力设施建设的,不得危及电力设施的安全。确需迁移电力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电力企业协商并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 第十二条 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改建、扩建时,使其距离不符合电力设施保护安全距离的,其建筑物、构筑物产权人应当及时整改,并承担由此造成损害的责任。

第三章 电力设施保护

第十三条 发电设施、变电设施、输电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的保护范围和电力线路保护区按照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窃、破坏电力设施。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一、扰乱发电、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二、移动或损害发电、变电、调度、通讯、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及其标志物;

三、非法侵占电力设施建设征用的土地,擅自进入施工现场扰乱正常施工,破坏、封堵施工道路,截断施工水源或电源;

四、擅自攀登或跨越电力设施保护围墙、防护遮栏、杆塔、变压器平台及相关辅助设施,移动、拆卸电杆拉线杆和拉线;

五、无电力工程有关施工资质或无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进行施工和作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

第十五条 在下列范围内,不得进行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灌溉或者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

一、10-35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5米;

二、110-330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10米;

三、750千伏杆塔、拉线基础外缘15米。

在上述距离范围外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灌溉、堆放有害化学物品等活动时,不得损毁、封堵通往杆塔、拉线基础供设施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通行的道路;不得影响杆塔、拉线基础的稳定,如可能引起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土壤、砂石滑坡时,应当负责修筑护坡进行加固;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置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第十六条?在10-35千伏电力设施周围300米;110-330千伏电力设施周围400米;750千伏电力设施周围500米;15万千瓦以下水电厂电力设施周围300米;15万千瓦以上水电厂电力设施周围400米等处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在上述范围外进行爆破作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手续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防止危及电力设施安全。

第十七条 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和集会应当远离架空电力线路,需要架设临时线路和设施的,应当前往当地供电企业办理用电手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时,应当制定安全措施并经所在地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

二、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作业;

三、各类机动车辆(含装载物)、机械或其他物品通过架空电力线路时,自地面起其高度不符合穿越物体与导线之间的安全距离;

四、其他线路需从架空电力线路下通过或交叉穿越的;

五、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人身安全的活动。

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款规定的事项时,应当征求电力企业的意见;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前款的作业事项需要电力企业提供协助时,电力企业应当予以配合,产生的费用由作业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竹子等高秆植物。

位于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外的树木,因高度凤偏后超出安全规定对电力线路可能造成危害的,所有者应当修剪或者砍伐,不予修剪或者砍伐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电力设施建设和产权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力设施对地距离的技术标准,但不承担电力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在施工、农田翻整、填埋、铺垫或者自然因素导致供电设施对地距离减少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等外力因素或者突发性事件导致树木、构筑物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电力企业可以先行采取相关紧急避险措施,防止危害电力设施的事故发生或者最大程度减轻事故的危害,并尽快报告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电力企业实施紧急避险措施后,应当及时告知利害关系人。

第二十二条 单位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经办人须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的身份证明,介绍信应当注明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来源、数量、规格等;个人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需持其本人身份证明。收购单位不得回收来源不明的废旧电力设施器材。收购单位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时,应当存留出售单位的介绍信,记录出售人的身份证明和所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来源、数量、规格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在电力设施上发生触电事故后,当事人及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触电人实施救助,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州、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会同电力管理、公安等部门派员赶赴现场,组织对受害人的抢救或者善后处理,并组成由司法技术和电力技术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出具《触电事故责任认定书》。

由于触电事故引起触电人伤残、死亡的,应当由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等级或死亡原因的鉴定报告。

第二十五条? 因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电力设施触电事故的,电力企业应当承担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或电力行业安全标准操作的;

二、电力调度失误的。

第二十六条 因下列违反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之一造成本人或他人触电事故的,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

一、擅自迁移、更动、操作、攀爬运行中的电力设施;

二、私拉乱接、私设电网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用电行为;

三、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爆破、取土、打桩、钻探,或者在架空电力线路下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品、种植高杆植物等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

四、向电力设施射击、撞击或抛掷物体等行为;

五、在电力杆塔、拉线上拴牲畜、攀附农作物、悬挂物体等行为;

六、在电力杆塔上擅自架设广播线、通讯线、闭路线等线路的行为;

七、盗窃电能,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

八、以触电方式自杀、自伤的行为;

九、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所禁止的、危害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行为人使用或操作自身用电设施或擅自使用、操作、盗窃、损坏他人用电设施造成本人或他人触电事故的,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造成自身或他人触电的,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州、县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电力设施保护的执法行为,协调电力执法过程中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电力设施保护的职责。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认真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相关工作,保障电力设施安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擅自在已征用的电力建设用地和输电线路走廊内种植各类植物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3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各类禁止性行为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办理用电手续,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制定安全措施并经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相关活动的由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电力企业和他人经济损失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由公安部门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

三、不依法履行电力设施保护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电力企业用电检查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权谋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由其单位给予行政的、经济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 ? ? ? ? ? ? ?

关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送审稿)》的起草说明 ?

一、立法的必要性

电力设施是电力的载体,是保障电力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服务的物质基础。由于电能产供销一次完成的特殊性质,电力设施一旦遭到破坏或盗窃,不仅影响电网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利益,而且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多年来,我州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电力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我州电力设施被盗窃、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2006年黄南电网共发生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41起,被盗线路累计18.9199万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28.1万元。其中拆毁塔材、盗割导线、盗窃电力建设物资、器材等案件比例较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造成停电、火灾、人身伤亡事故多起。有些地区不法分子屡屡作案、手段恶劣、气焰嚣张,甚至用炸药炸毁高压电线铁塔,几十公里的电力线路被盗割一空,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2)损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爆破采石、移动拆卸电杆拉线、吊装、取土、私拉乱接、抛掷物品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倒塔、倒杆、断线、短路跳闸、损毁设备、电力设施基础松动等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危及电力设施的安全。

(3)危害电力设施的问题突出。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种植树木时,不履行审批手续,随意跨越电力设施保护区,使其建设工程不符合安全距离或与电力设施直接接触,引发停电、人身伤亡等事故。(4)阻挠电力设施建设项目的行为时有发生,林木砍伐、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补偿费用不能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当事人漫天要价,随意提高法定补偿标准,达不到要求,就阻碍正常施工。同时,抢栽抢种现象严重,并强行要求建设单位给予补偿。

上述盗窃、破坏、损害和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运行和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扰乱了供电秩序,危及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和电力正常供应,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是十分必要的,将有利于解决制约黄南州电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将为黄南州电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立法的背景及依据

随着《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及其他配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电力立法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法》为龙头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电力法制的完善对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保障和规范作用,切实维护了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现行的电力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的营运和管理模式,不能解决电力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在供用电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盗窃电力设施、用户违章用电、拖欠电费等不规范行为,给供电企业造成了损失,也带来了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不规范行为,国家现有的电力法律、法规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便操作,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补充,从而依法解决供用电双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正常的供用电市场秩序。因此,在国家立法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既可保障和促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也为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立法经验。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电力立法,并加快了电力立法的速度,2005年制定颁布了《青海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今年又制定颁布了《青海省供用电条例》,标志着青海省电网企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已逐步形成。但由于已有的法律法规原则性较强,操作上没有具体的规定,给执行造成难度。为此,在黄南州第十三届人大会议上,代表联合提名,建议出台地方电力法规,以保证黄南州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电网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此建议得到了州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州第十三届人大会议的立法提案,纳入州人大立法计划。

制定《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青海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青海省供用电条例》,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法律和行政规章。

三、起草过程

2007年9月,州经贸委在深入电力企业和电力设施现场的基础上,起草了《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之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我州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实际,对《黄南藏族自治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送审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调整,形成现在的送审稿。

四、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建立保护电力设施的群防群治机制。由于电力设施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州、县电力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难度较大。加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仅靠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力量难以到达预期效果,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地保护电力设施。因此,为保护电力设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送审稿》第三条规定,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设立由政府和电力管理、公安、林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相应的电力企业,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日常工作。《送审稿》第五条规定,州、县电力管理部门应会同电力企业及沿电力线路各单位,建立群众护线组织,培训护线员,健全护线管理责任制。

(二)关于保护电力设施的职责。针对电力行政执法监管职能不到位,协调难度大,案件查处率低的情况,《送审稿》明确了电力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送审稿》第五条规定,州、县人民政府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实施;在省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公告应当设立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区界、地段上设立安全保护标志;依法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危害电力设施的治安、刑事案件;协调、疏导电力设施与其他设施的安全问题。

(三)关于对危害电力设施行为的界定和电力设施保护区的特殊规定。为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各类危害电力设施行为的发生。《送审稿》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明确界定了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为防止引发停电、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送审稿》第十八条对需要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架空电力线路下进行施工作业或者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电力线路运行安全的活动,依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经县级以上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可从事。

(四)关于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收购和出售。为封堵销赃渠道,规范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收购行为,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送审稿》第二十二条规定收购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登记出售废旧电力设施器材的出售人或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及其出售物品的来源、名称、数量、规格等。

(五)关于奖励制度。为调动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积极性,将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的保护电力设施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送审稿》第六条规定,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电力设施的义务,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举报。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检举、揭发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属实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

(六)关于电力设施上触电事故的处理。电力设施上触电事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以来,电力设施上发生的触电事故处于无人管的状况,无责任认定部门,无论谁的责任,当事人都要供电企业承担责任,有的甚至无理取闹,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正常生产。为此,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伤害事故的规定,《送审稿》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电力设施上发生触电事故后,当事人及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触电人实施救助,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州、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会同电力管理、公安等部门派员赶赴现场,组织对受害人的抢救或者善后处理,并组成由司法技术和电力技术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出具《触电事故责任认定书》。同时,《送审稿》还合理界定了触电事故的责任和免责条款。

(七)关于法律责任。《送审稿》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危害电力设施的各类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收入状况,对处罚标准进行了细化,区分了个人和单位的责任程度。对《送审稿》中未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篇2: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

关于做好党的十八大期间信访工作会议纪要

时 间:2012年11月1日13:00 地 点:公司二楼会议室 主 持:经理邬素艳 参加人员:

经理邬素艳,副经理王玉敏、沈小军,各部室主要负责人殷利军、赖萍、张志刚

会议内容: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当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是各部门在特殊形势下肩负的特殊任务和特殊职责。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城管局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分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党的十八大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十八大期间分公司内部和全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

1、深入排查,做到“四个彻底”。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四个重点,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排查,做到彻底排查、彻底化解,不留死角死面,不漏一人一事,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2、明确责任,强力推动落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岗位的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及时化解排查出的各类信访隐患。

篇3: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

青年干部队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力军,是推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鲜血液,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希望。

正视我们的事业,重视我们的未来,就应关注青年干部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关注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能否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前,理想信念坚定、保持充沛干劲、充满活力朝气。只有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自信,不受歪风邪气影响的青年党员干部,才能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青年党员干部能否在风险考验面前、在利益诱惑面前稳得住心神、守得住魂魄,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否心怀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和不懈坚守。而能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则是最直接、最首要的自信之源。

二、青年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今天的中国能够拥有世界第二的国际地位,人民生活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都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最终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探索是艰辛的,探索道路形成的宝贵经验是珍贵的。今天我们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所未有的接近,全党上下更应该以饱满的斗志、坚定的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我们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中坚力量,青年党员干部作为这股力量的生力军,尤其应当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有些势力处心积虑地运用各种手端,颠倒黑白,混淆黑白,模糊视线,千方百计地利用西方的价值观来影响青年党员干部。如通过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向年轻人群散播带有严重历史虚无主义的假历史、真谣言;又或是通过带有明显西方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的文化产品输出,抹黑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形象,破坏我们党执政的信仰根基,动摇年轻人群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如果青年党员干部没有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那么一旦在工作中遇到曲折和问题,就会禁不住某些势力的鼓噪,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心生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薪火相传的使命就会受到挫败。

三、发挥党校在增强青年党员干部道路自信的作用

党校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教育和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党校与一般培训机构不同,它以传播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学说为主要任务。党员干部通过党校学习,能更清晰、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利用好、发挥好党校培训这个主渠道,有助于引导青年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侵扰。

在党校培训中,党校的教务部门应当根据学员的特点,在青年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班次中开设有关坚定道路自信的理论课程。在培训过程中,教学部门可关注培养青年干部学员树立道路自信的三个方面。

第一是道路通往何处,解决目标问题。即让青年党员干部明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僵化死板的模式,更不是教条,是一条通往确切目标的道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性目标。这个目标是现实的,也是科学的,更是能通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懈奋斗实现的。

第二是道路何以选择,解决道路选择问题。即让青年党员干部明确两个“不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定力。在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须特别警惕现在一些舆情中误导我们走两条错误道路的言论和做法。一条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另一条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再走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另一个是指照搬现在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新常态时期。如何适应和引领这个新常态,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才刚起步,有些方面尚未破题,还需探索实践。但是,不能因为尚未破题,没有现成参照就奉行“拿来主义”,更不能受某些外部影响,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战略、路线,走上早已否定的“老路”和不顾国情的“邪路”。“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第三是道路何以自信,解决引导方法问题。在引导方法方面,主要可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式,引导青年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

横向比较是指通过对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分析介绍,以国际视野对比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以成功。如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断缩小。2007年中国GDP赶超德国,2010年赶超日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1978年中国GDP仅占美国十分之一,2011年占美国二分之一,2015年GDP增长6.9%,达到10.3万亿美元约占美国的64%。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比现状差异,比所选道路的影响。分别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比,和与20世纪90年代改旗易帜的原社会主义国家比,如果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指标,中国的成就超过所有转型经济国家的总和,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扩大了约18倍,而转型经济国家总体上为1倍左右。

纵向比较是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史,以时间为轴,以标志性历史事件为轴上坐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光辉历程。包括毛泽东同志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精心探索;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考验面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推进到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以及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贡献。通过历史梳理,使青年党员干部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探索到开辟,从坚持到发展的政策依据和历史逻辑。进而引导青年党员干部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珍惜艰难探索道路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以数据来论证,用史实来说明,帮助青年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对比中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与自信。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J].党建,2014(6).

篇4:关于如何提升本土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键词]本土文化 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本人根据对近六年的学生群体中调查,和一直以来自己身边朋友的表现中我们发现,我们县80%以上的人对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不是一知半解就是不清楚,更有甚者对自己身边的文化报以不屑一顾的复杂情绪体。像“特产就是本地人不吃、外地人拿来当宝的东西”这样的言论多得是。就拿我们龙川县最有名的佗城和霍山两个景点来说吧,不论从历史结构还是从文化背景,两者均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引以自豪的地方,绝对是值得我们本地人无限自信,从每逢节假日均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的情况来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可身边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县本地的居民大部分都没有到过这两个地方,对这两个景点的那一些了解更是道听途说得来的,“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其他如本地的客家山歌、杂技团表演、木偶戏、舞狮、上灯习俗、菜肴酿豆腐、红色苏区历史等属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范畴的东西,除了与本地风景名胜一样都处于一种相同的发展囧态外,还存在着一种更可悲的“断层”情况。

关于这种种情况的发生,以我县文化艺术发展出现囧况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发现主要成因有下面几个:

一、宣传本地文化的摄影、美术、歌曲、舞蹈、文学等艺术作品异常缺乏。

我们河源市在市委的支持下和市委宣传部的努力下,近十来年里面出现了诸如《美丽绿谷》、《家乡有条风雨桥》、《奋进吧,河源》、《多彩万绿湖》等优秀的可以传唱的作品,但这仅仅是在市一级范畴。到了我们县一级,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稀缺货”。以我们龙川为例,之前有一首《霍山放歌》,可其旋律和音域均为达到适合传唱的标准,注定上不了地方文化宣传的舞台。近几年的《龙川之歌》歌词和旋律均很美。但也出现音域等问题传唱不开。除这两首歌之外,就真的找不到其他的歌曲了。 关于摄影和美术作品,能让一部分人想起来的也就只有那几张被PS过无数次的关于霍山和佗城学宫的照片,美术作品和舞蹈根本就没有。文学作品有是有一些,如涧洞的刘老师就有好些代表作,但之外呢?除了宣传部和县文联的《循州诗词》、《龙川文艺》,似乎没有其他印象深刻。

二、宣传本地文化的平台不多、形式单一。

就以我们县的山歌剧团为例,作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剧团,在社会上拥有比较好的声誉和较多的赞誉,是比较有名的专业演出团体。他们的客家山歌系列节目其实质量很高的。记得本人曾多次组织学生去现场观看他们的演出,在演出后孩子们的QQ签名和分享的照片中不难发现,大家对一直以来不怎么感兴趣的客家山歌有了新的了解。但是就是那样的表演,也是只有在某些如春节、元宵等节日的特殊场合中才能看得到,且场次大都是一场两场的样子,平时常很少或根本没有。极少的演出平台除了给剧团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还让本地山歌文化出现断层危机。

三、宣传本地文化的文化艺术人才储备不够。

去年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北京文化艺术座谈会,紧接着省、市宣传部和文广新局均召开相关座谈会,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文化艺术讨论热潮。我有幸地参加了我们市的座谈会,但会议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参会人员很多都是年轻人,这与其他地方传出来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但开完会回到生活现实,我们会发现,除了参会人员,好像很难或者再也找不出其他几个真有代表性的了。我认为“高素养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是一切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对我县一级来讲,挖掘和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个头痛的问题,更不用说“高素养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了。在像山歌剧团和杂技团等这样的专业团体,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可培养的苗子,在培养出来后往往会出现被上一级或条件更好的文化宣传团队挖墙脚,留不住人才。而高中、技校等校园每年自主学习考文化艺术的艺术生,由于每年的人数不多,而且整体氛围不浓厚,之前缺乏有针对性的资料登记和后期跟踪培养。

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提升本土文化自信:

(一)在文学、美术、摄影、舞蹈、歌曲等方面创作一批作品。

以上级宣传部门为主、县文联为辅和专业团体成员执行的方式,挖掘、设置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主题进行创作,并在活动开始的前后,在广播电视台、本地网站和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专题宣传造势,之后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集结成册成碟,举办主题作品展,并在之后政府和社会的一切有关本地的宣传场合中,使用这些作品作为宣传的背景和资料,以达到扩大影响和本地文化宣传的目的、增强本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进一步提升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自信。本人就根据自身的专业情况,以歌曲创作为切入口,创作了《客家亲亲龙川人》、《龙川美》、《龙川恋》、《龙川情》关于龙川的系列音乐作品,以诗歌为切入口,创作了《龙川,我可爱的家乡》、《东江女》等作品。其中歌曲《龙川美》在推出后就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团体和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开展文化艺术竞赛等活动。

从资金和人力等运营成本来讲,文化艺术的宣传全靠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是不现实,也不切合实际的。社会团体和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因为业务的不同和宣传的需要,而显得殷实充足。所以,我们采用“政府部门引导协助、社会团体筹资主办”的方式进行,以打开演出平台缺乏的瓶颈的最佳方式。随着我县的经济等方面得到提升,市场上的文化艺术演出氛围也在开始繁荣起来,虽然在这些种类混杂的演出队伍里,有些情况着实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但总体情况是健康向上的。这些带有一定商业利益关系的文化宣传活动,对增强本地居民文化艺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本地文化宣传的影响和发展,均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nlc202309020817

(三)注重本地文化艺术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第一,对专业演出的团队,除了现今已经进行了的人事改制后,我们更应加大力度促进演出团队商业化的过度,注重工资收入等待遇上的改革,同时,拓展专业能力提升和价值展现的空间,扩大成员在剧团的存在感和自豪感。第二,对在校任职的文化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有序的、详细的资料登记,并作专业和能力方面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以提供专业能力展示的机会。其实,就目前龙川的情况来看,90%的文化艺术人才在学校,而且大部分是在学校任职的老师。这一批人才作为在校老师,他(她)们的出现必将带动更大面积的人群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促进下一步的宣传,第三,调查、整理二十年来我县所有的文化艺术特长生的资料,并对他(她)们如今的去向做一些了解和登记,适当的时候召开这类人员的文化艺术主题座谈会。按照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这部分人是当今社会在文化艺术宣传活动中专业素养最好、能力最强的中坚力量。第四,加强外地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工作。这个问题其实难度不高、成本也不大,如我县的胥迪老师就是一个声乐专业造诣较高的优秀人才,祖籍湖南,一般情况下要引进这样的人才是很有难度的,但她因婚嫁来到龙川,近几年代表龙川到市里比赛每每获奖,在市里面已是龙川的代表、河源的艺术新星了。第五,成立专门的本地文化艺术挖掘和创作的奖励基金和奖励制度,要知道,光凭一股热血干事情是不持久的,精神上的鼓励和适当的资金支持是很好的能量推动剂。

(四)搭建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网络宣传平台。

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尽快融入到这样的一个“面对面”的时代,使我们的当务之急。若把自身的宣传媒体还停留在报纸、电视或广播电台,那就落伍了,连电脑网站都有点显得迟钝。在如今我们人均数台手机的社会,微信等手机媒介的即时性、受欢迎性和受众广泛性是很多当下宣传平台的首选,我们很多文化艺术就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更好的、更快的宣传。所以尽快搭建好和使用好这种移动网络平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如今国家修订了网络管理条例,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减少了我们文化宣传方面的很多不确定性,增加和宣传内容的可信度。同时迎合了受众“爱分享”的内在心理,就更加有利于提升我们本地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自信和宣传。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如何改变我们龙川文化艺术发展的囧况和如何提升我们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扎根本地文化,立足本地实际情况,顺应时代潮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相信在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路上就一定能够展开新的局面,最大程度提升我们本地居民对身边文化的认识、认可和自信。

参考文献:

[1]欧阳文风.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二段;

[2]启 瑄.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2.05;第十三段。

作者简介:郑荣新(1983年—),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教学、歌曲创作、地方音乐艺术研究,现任职龙川县技工学校。

篇5:关于自信的议论文论据

一、自信的概念

早期的自信 (self-confidence) 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以外的决策及预测校准。Jonsson和Allwood (2003) 将自信定义为个体对自身成就、观念、知识等正确性的一种确认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力新认识:自信是个体与他人相比较而产生的一种对自身技能、成就等的信任 (Moore&Cain, 2007) 。 Rabaz (2014) 等认为, 自信是基于竞争力对自身能力满意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Efklides (2011) 则提出自信是对任务的特定元认知经验。Zla⁃ta (2013) 则认为, 自信是一种最重要的决定人类活动成功与效率的基本人格特质。

国内学者对自信的定义也有很多。黄希庭 (1991) 认为, 自信是个体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词典》 (东华书局印行, 1992) 中指出, “自信指个人信任自己, 对自己所知者与所能者具有的信心, 对自己所做的事或所下的判断不存怀疑”;毕重增、黄希庭 (2008) 认为, 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不怀疑。自信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 也是一种行为动机系统。学者的研究视角也有不同。从广义讲, 自信是个体对自身价值、观念、能力等的一种正向评价与肯定。从狭义看, 自信是个体对特定领域的自身能力、成就等的一种正向确信与满意程度。为此, 自信可定义为, 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 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 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人格特征 (车丽萍, 2009) 。它与其他人格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二、关于自信判断与自信发展

1.自信判断

自信判断 (self-confidence judgement) 指的是个体对信念把握的正确程度, 即自信与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Bu⁃descu&Yates, 1997;Lichtenstein, Fischhoff, &Phillips, 1982 认为, 人们会对自己做出的判断过度自信, 即对判断所拥有知识的自信大于其实际的准确性。过度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判断任务的难度。任务简单往往令人低估能力, 自信不足;反之, 任务越难越容易过度自信, 这就是信心判断中的难易效应 (hard-easy effect) 。

Klayman和Soll (1999) 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以前的研究存在方法性错误。缺少两个选择和置信区间判断, 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常常出现。虽然过度自信现象普遍存在, 但会随着判断类型的变化发生改变。在两个选项中做出判断, 个体很少出现过度自信;在主观置信区间, 也很少有明显的过度自信。即自信判断随问题的维度、特定的个体、判断的类型, 而非单一的问题难度而变化。

信心判断中还存在“高于平均值” (BTA, better than average) 现象, 即面对可控任务时, 通常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好, 从而出现“ 过度自信”。 Moore和Cain (2007) 认为, 人们在面临以技能为导向的困难任务时, 过度自信会消失, 反而自信不足, 表现出“低于平均值” (WTA, worse than average) 现象。贝叶斯解释 (Bayes⁃ian explanation) 为, 面临基于技能任务时, 人们一般了解自己的信息较他人更多更准确, 在将他人和自己的表现相比做判断时, 更倾向保守。

不同学生拥有相同信念或想法, 但对信念的把握却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影响个体决策的更确定性因素, 仅仅信念不足以影响决策, 而需要一些分配到信念上的确定性因素 (Brinol, De Marree, &Petty, 2010) 。学生对自身信念的确信判断对教师来说很重要, 因为这些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团队凝聚力和说服他人 (Alexan⁃der et al., 2002; Brinol&Petty, 2009) 。因此, 正确客观的自信判断, 有利于学生学习、决策以及教师的指导。

2.自信判断的两极:自信不足与过度自信

(1) 自信不足与过度自信。研究证明信心判断的失准普遍存在 (Soll&Klayman, 2004; Koriat, 2008) 。如果判断准确性低于客观准确性, 失准为自信不足 (under⁃confidence) 。自信不足意味着学生怀疑影响任务成功的内外部资源 (Stirin et al., 2012) , 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或畏惧心理, 影响其正常发挥或失去机会。

个体判断的准确性高于客观准确性, 则失准表明为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Puncochar & Fox, 2004;Moore & Healy, 2008) 。研究表明, 孩子过度自信比成年人更显著 (Roebers, 2002) 。那些认为已掌握所有知识且没有必要改进的学生, 与客观准确性高的学生相比, 缺少学习动力与时间投入 (Dunlosky&Rawson, 2012) 。 过度自信意味高估、高定位或过度精确, 这三种表现常常被混淆。自信不足与过度自信普遍存在, 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有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保持自信健康心态 (Moore&Healy, 2008) 。

() 教师应对学生两极自信的方法。自信不足与过度自信根植于对能力的主观感受 (Larrick, Burson, &Soll, 2007) , 这些感受可能抗拒改变 (Koriat, 2008, 2012)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自信判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现存知识与充分性判断相协调, 涉及学生的自我效能、乐观和坚韧等品质 (Stajkovic, 2006) 。当学生出现突出的信心失准时, 教师可以简单切实的判断性问题, 使学生了解自己, 并通过结构化问题让他们在困境中运用知识 (Hertzog, Price, &Dunlosky, 2008) 。比如, 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情况、家庭状况等, 或与其他同学客观比较, 使学生了解自己, 消除自信不足、过度自信以及自我怀疑。同时, 教授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方法、学习规律,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应发展自身的认知, 使自己变得可信赖, 用有力证据支持自己的信念并避免虚假共识 (Yaniv, Choshen-Hillel, &Mily⁃avsky, 2009; Koriat, 2008) 及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Mulnix, 2012)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主动性, 通过自我表达、自我肯定, 获得更多的自尊和自信。

3.自信判断的反面:自我怀疑

自信的反面——自我怀疑 (selfdoubt) 与不安全感 (insecurities) , 可能引发个体进一步的认知努力 (Woodman et al., 2010;Petty et al., 2007) 。自我怀疑与焦虑具有相似性, 二者的消极作用显而易见。面对怀疑时, 需要利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用以覆盖失败的态度, 在技术上被称为自我损耗 (ego-depletion) (Hagger et al., 2010) 。

有必要加强能力的自我调节, 否则个体防御反应会过度或不足 (Loseman&Van Den Bos, 2012) 。自我调节是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肯定描述, 即对成长、进步的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 通过发展“学术坚韧性 (academic hardiness) ” (Kamtsios&Karagi⁃annopoulou, 2012) 增强自信, 以迎接具有挑战的任务。要求教师具有说服力和真诚 (Correll, Spencer, &Zanna, 2004) , 要对学生的知识和成果积极评价。为避免无效赞扬和过度赞美, 教师需要面对内在的对话反馈 (Yang&Carless, 2012;Hattie&Gan, 2011) , 使学生对人际谈判反馈敏感, 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定位明确, 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现实评估 (realistic appraisal) (Stankov, Lee, &Paek, 2009) 能力, 了解优势与不足。

4.影响自信判断与发展的因素

自信判断受特定领域能力影响, 个体对擅长的领域有把握更自信。自信也受学生一般学习能力与策略的信念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Brewer, Sampaio, &Barlow, 2005) , 即元认知的影响。其中思考技能和学习技能是元认知的一部分 (Slavin, 2009) , 拥有良好思考和学习技能的学生自信判断更有把握。个体通过对自身行为、能力反省、评价, 有利于形成客观准确的自信判断。

影响自信发展的因素, 从情感情绪看, 消极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 甚至对身心健康、自信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积极健康情绪则有利于学生对思考与感觉的正确判断, 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发挥良好水平。从知识、信念看, 特定领域的知识对学生自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对特定领域所拥有的知识, 直接影响其能力或技能, 而能力是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正确认识自我的个体往往拥有正确的自信判断与良好的自信发展。教师可通过提供学生积极情绪、丰富知识有效发展学生自信,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及自我调节能力。

三、关于教师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与途径

1.满足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

重视自信发展中的积极情感需要。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比如, 寻找优点 (Hodges&Harter, 2005) 和积极的青少年发展 (Seevers, Hodnett, & Van Leeuwen, 2011) ,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其他干预方案包括按摩、放松、瑜珈疗法等 (Powell, Gilchrist, & Stapley, 2008) 。干预措施能使人清晰表达自我意识和自信感觉, 为潜在的未来障碍做准备 (Guerin, Arcand, &Durand-Bush, 2010) 。增强自信的社会资本 (John 2005;Grassi, Hanley & Liston, 2004;Risko, &Walker- Dalhouse, 2009;Usher & Pajares, 2006) 。重视并满足积极情感需要, 是用无私的爱、完全的信任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力, 教师的任务就是挖掘并激发学生潜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仁爱的心助其成长, 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

2.增强学生的内部控制并引导其正确归因

拥有强有力的内部控制逻辑的学生在社会和课堂中, 能维持与目标相关的行为, 且勇于承担与同龄人关系中的责任, 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维持并提高这些关系的质量 (Garger, Thomas, & Jacques, 2010) 。学习是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认知努力构建知识的过程, 这些努力受对自身学习能力或成就信念的影响 (Sakiz, 2008) 。学生是否意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与中心取决于是否把成功归因于努力, 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努力归因而非能力归因, 有利于学生适应学习行为并提高能力。 (Nokelainen, Tirri, & Merenti-Vali⁃maki, 2007) 。视努力为成功, 尤其意识到大量的努力能提高成就时, 高低绩效学生都能有效改善学习行为策略 (Masui & De Corte, 2005;Throndsen, 2011;Mc Clure et al., 2011)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通过自我调节、努力能实现目标。独立思考、学习也是自信的重要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让学生明白努力是学业进步的关键。失败时坦然, 成功时淡然, 保持好的心态, 才能消除过度自信与自信不足。

3.提供有效互动机会

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促进个体自信的重要方法。例如,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能使学生把对话当作学习上的一种重要资源 (Jakobsson, 2006;Park& Hyun, 2006) 。在教师教导下, 学生无论智力还是在情感都更自信。这种自信反馈到正规指令中 (Sax, Bryant, &Harper, 2005) 。同行感知的可信或可靠的现象被称为文化负载 (culturally laden) (Van De Gaer et al., 2012) , 影响鼓励一致性 (Horryet al., 2012; De Vries, Midden, &Bou⁃whuis, 2003) 。只有到8岁时, 孩子才能对社会影响的细微变化作出充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忽视不值得信任的信息, 开始抵制遵从行为 (Schwarz&Roebers, 2006) 。所有项目或干预的共同点是满足学生的完整感:识别和适应需要, 使学生能平衡思想、感觉、行为以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而师生互动、同伴互动, 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肯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丰富课程的组织形式

教育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分享知识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使学生加强内部控制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 增强信心 (Ong, Yeap, &Chong, 2011) 。自愿共享知识既不是自动的, 也不是文化上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胆怯、害怕错误以及语言的使用都可能成为阻碍自愿分享知识的因素。课程实施中的在线交流、社会交往和课外活动等, 都有助于促进知识共享、自信体验。

学校内部专业课程领域中的成就, 如数学 (Falco, Crethar, &Bauman, 2008) 和科学 (Chang&Cheng, 2008;Lockie&VanLanen, 2008; Susianna, 2011) 能有效提高个体自信。非专业学科课程成就也能改善自信, 如音乐课程 (Hallam, 2010) , 非专业学科成就对有 (轻微)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重要影响 (Mowschenson&Weintraub, 2009) 。一些学校教育外的课程或具有学术氛围的项目能够提高学生自信, 这是由于感知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Coo⁃per et al., 2010; Bergeron et al., 2010;Lee, Ol⁃szewski- Kubilius, &Peternel, 2009;Downer, 2007) 。这些课程体现了实质性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对特定领域知识及其学习策略的把握, 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基础。教师有意识消除刻板效应, 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信 (Ziegler, Finsterwald, & Grassinger, 2005) 。

学生获得自信, 特别是在活动领域。如早期探索性活动, 尤其是儿童期, 增强学生运动技能非常必要。拥有广泛多样经历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的运动并接受挑战, 最终获得运动技能 (Schmidt, 1988) 。运动与兴趣活动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外界的动力, 也是积累成功经验、培养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丰富课程组织形式, 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积累成功经验, 对自信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其他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拓展课程领域的专业技能, 提高该领域的学业自我概念, 增强特定目标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参与社会学习活动, 以促进非学业自我概念、专业知识的不断发展。教师有目的地规划能使学生解释他们的推理并证明其主张的正确性, 增强学生自信判断的客观、准确性。比如, 如开展辩论赛等。教师还可在所有教学中定期加入自我调节或元认知活动, 让学生对学习自我评估。与学生对话反馈, 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对自信判断特点、影响自信发展因素等系统了解, 教师才能更好促使学生自信, 切实培养学生自信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问题及研究展望

1.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构建有待完善。首先, 自信的理论建构学界尚无一致看法和界定。很多相关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 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自信水平、自信清晰度是否有明显差异?哪些因素对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某方面自信 (如学业自信) 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方面自信?自信人格变化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段自信特点等, 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其次, 从自信与自我关系角度看, 自信的种类、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 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自信, 虚假自信与自信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自信不足、过度自信以及自我怀疑具有特定的积极作用, 它们产生特定的环境或生理等因素, 其发生机制、消除及特定作用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再次, 自信与健康人格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现实中学业优异的学生缺乏人际自信、身体自信等现象很普遍, 学业自信并不代表人格健康;也不能说明学生人格不健康, 若学生具有高自尊、稳定情绪、良好心理素质, 该学生就拥有健康人格, 单一的学业自信不能作为健康人格的依据。 (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大部分测量方法都是自评法, 而他评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甚至某些方面比自评更准确。他评弥补了自我报告的自我认知不准确或受社会赞许影响的缺陷, 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研究。二是大部分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 实验研究较少。自信对学业成就、运动成绩的促进作用不能成为因果关系, 可能是相关关系或二者相互影响。例如, 学生成绩优异, 可能是其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良好学习方法, 而非自信直接导致优异成绩。相反, 可能是高成就就导致个体自信形成与增加。今后的研究应适度增加实验法的具体操作运用。

(3) 跨文化研究较少。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文化研究。目前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大都基于西方文化, 而东方文化背景中的自信研究、比较研究较少。东方文化中的自信外显与内隐区别、文化层面自信, 比如, 制度自信、公民自信等都值得研究。东方文化中的自信表达机制与西方的差异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发现, 整体上东方学生的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成绩较西方更优异, 但自我表达、自信表达不够。而西方学生的自我表达、自信表达非常明显 (Van, 2012) 。研究特定文化中的学生自信表达机制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更能有效培养并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

2.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1) 强化自信反面与两极研究。自信不足、过度自信以及自我怀疑发生、表达、消除机制及特定作用等, 都需要未来后续深入研究。具有不同人格特质个体的自信反面与两极特点也值得探讨。

(2) 丰富自信与学业进步、健康人格关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西方学生的自我概念以及自信表达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有显著差异。整体上看, 东方学生没有西方学生自信水平高, 但东方学生PISA成绩优异。有研究证明, 自我概念、自信对学业成绩、健康人格提升有积极作用。自信与学业进步、健康人格的关系与文化密切相关。未来需要加强相关方面跨文化比较研究, 以提供更充分的研究资料与证据。

(3) 加强他评法、实验法研究。已有自信人格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未来研究应加强他评法、实验法研究。

(4) 丰富跨领域研究内容,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自信研究除教育心理领域的学生自信人格探讨外, 还可运用管理与决策、医疗与健康等多个领域。且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本, 多方面社会活动的成功都涉及并需要个体自信人格。不断完善自信跨领域的研究内容, 向多元化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五、结语

上一篇:校园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精下一篇:新生入队仪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