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2024-04-27

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精选9篇)

篇1: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文学的经典名言

1、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

2、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3、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4、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5、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6、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7、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8、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9、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10、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

11、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12、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唐•杜荀鹤

13、文章均得江山肋。——宋•王十朋

14、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唐•梁肃

15、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6、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

17、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JeanAnouilh

1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19、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20、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21、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22、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于事实真相。——Plato

23、志者诗之本也。——宋•朱熹

24、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25、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26、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2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28、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29、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30、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31、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苏高尔基

32、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SamuelJohnson

33、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34、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5、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36、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ThomasBerger

37、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38、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3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40、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半;文学的展和受教育程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

41、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42、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43、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

44、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45、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

46、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47、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篇2: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1、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刘义庆《世说新语》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刘义庆《世说新语》

3、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刘义庆《世说新语》

4、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刘义庆

5、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刘义庆

6、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7、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刘义庆《世说新语》

8、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9、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在有些时候,结果并不重要,兴致就是最好的目的地。)——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10、势力之交,古人羞之。——刘义庆

11、以明防前,以智虑后。——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12、华歆避难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迫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刘义庆《世说新语》

1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刘义庆《咏雪》

14、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刘义庆《世说新语》

篇3:文学经典中的“沟通的艺术”

关键词:经典,普适,沟通,艺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乃至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绝大多数毕业生并不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 他们未来的工作与文学的直接联系十分有限。这就决定了本科文学类教学不应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学知识、文学理论上, 而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具体的文学经典作品的分析解读, 揭示文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 传授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普适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促使学生广泛而深入地理解人、理解社会, 理解自然。”[1]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精神, 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学非所用的问题, 使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一生———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来, 文学经典就有这样一种界定, “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 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2]也就是说文学经典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最高明的师长, 不论是中国文学经典还是外国文学经典, 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些文学经典总结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精神探索的历程, 即使在古代的作品中, 也蕴涵大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些并不会因为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失去其价值。本文将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艺术”这一角度加以说明。

我们先从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奥德赛》说起。《奥德赛》叙述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之一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历经十年飘泊, 返回家园的故事, 这部作品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奥德修斯作为史诗的主人公, 受到诗人的着意刻画, 与诗中其他人物相比, 诗人为他准备了数量最多的修饰语, 称他是神样的、勇敢的、睿智的、足智多谋的、机敏多智的、阅历丰富的等等, 这些修饰语在诗中频繁出现, 但诗人最强调的是奥德修斯的智慧, 这一点从下面一个事例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这个事例出现在《奥德赛》第六卷, 即“公主瑙西卡娅惊梦救援落难人”, 在离家二十年后, 奥德修斯在回伊萨卡的路上船只毁损, 被冲到了岛国沙丽亚王国的一个河口岸上, 他当时是一丝不挂、浑身污秽、孤单一人。他遇到了这个岛国的公主瑙西卡娅, 她同自己的随从一起来到河边洗衣服, 随从们看到奥德修斯后都四散逃开, 但公主瑙西卡娅没有动, 奥德修斯对她说了一番话, 他想要衣服, 并且最终想得到帮助回家。他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他怎样才能说服瑙西卡娅帮助自己呢?我们看奥德修斯是如何说的:

“‘恕我求问, 姑娘, 你是天神或凡人?

你如果是位执掌广阔天宇的神明,

我看你与伟大的宙斯的女儿最相似,

无论容貌, 无论身材或是那气度。

如果你是位生活在辽阔大地的凡人。

那你的父亲和尊贵的母亲三倍地幸运,

你的兄弟也三倍地幸运, 你会使他们

心中永远充满不灭的喜悦和欢欣,

看见你这样一美丽的姑娘去歌舞。

但有一人比所有其他的人更幸运,

他若能把你娶回家, 付出优厚的聘礼。

我从未亲眼见过如此俊美的世人,

或男或女, 我一看见你不由得心惊异。

……

现在神明送我来这里,

让我继续遭不幸, 我的苦难犹未了,

神明们还会给我降下灾祸无穷尽。

尊敬的姑娘, 可怜我, 遭到许多苦难后,

我首先遇见了你, 其他人我均不相识,

他们拥有这里的城市和广阔的土地。

请给我指点城市, 赐给我粗布蔽体,

如果你前来这里时带有一些衣衫。

我祈求神明满足你的一切心愿,

惠赐你丈夫、家室和无比的家庭和睦,

世上没有什么能如此美满和怡乐,

有如丈夫和妻子情趣相投意相合,

家庭和谐, 令心怀恶意的人们憎恶,

亲者欣慰, 为自己赢得最高的荣誉。’”[3]

奥德修斯一开口就使用了大量的奉承, 问她是一位天神还是一个凡人,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俊美的让人惊异, 在沿着这条思路说了很多话以后, 奥德修斯最后才提到了自己的情况, 已经遭到许多苦难, 还要继续遭不幸, 当话说到这个份上, 也就是他的这段话已经说了大约四分之三时, 他才请求公主的怜悯, 他要求的仅仅是给他一件粗布衣衫和指点城市在哪里。奥德修斯的要求说得很简短——他请求帮助一共只用了几句话, 然后又把话题从自己转回公主, 祈求神明满足公主的一切心愿, 还特别指出包括了一位丈夫和一个家。

通过奥德修斯的言谈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心理学大师, 他善于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并且深谙人类心理, 从他本人的角度讲, 他最想说、最想先说、最想多说的是自己的窘境和寻求帮助, 但他从公主角度考虑, 他实际上最先说、说得最多的反而是公主, 因为“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 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4]于是他大谈特谈年轻公主可能最感兴趣的事情:自己的容貌、未来的丈夫、家室等, 说的最少的反而是自己, 并且他把谈论自己的话夹在大量的奉承公主的话之中, 因为奉承一般不会有什么坏处——奉承话即使不被相信也常常让人很受用。另外就当时情况看, 因为无法报答瑙西卡娅的帮助, 所以他必须让她处于一种施舍心态中。一般说来, 施舍者的财富超过哀求者越多, 施舍者就越是可能给予慷慨的救助。因为人们对自己福利的重视通常要远远超过对陌生人福利的重视, 所以, 只有当自己的情况好得多时, 他们从陌生人消费自己的一部分财富中所得到的效用才有可能高于自己消费这些财富所得到的效用。这就是为什么奥德修斯会把自己话的第一部分主要用于证明瑙西卡娅会很快变得十分富有, 因为她的美貌会使她得到一个富有的丈夫, 奥德修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说服瑙西卡娅相信自己现在很穷困, 这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在证明了两人之间财富悬殊之后, 他才提出了自己的小小的要求。美国学者理查德·A·波斯纳曾从法律的角度对奥德修斯的言说进行过分析, 认为它是一个说服性请求的优秀例子[5], 论述得鞭辟入里, 实际上这也是如何与对方沟通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优秀案例——奥德修斯说完公主欣然予以帮助, 奥德修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又是如何说的, 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是我们效仿的模样, 因为他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智慧。

同样善于与对方沟通的例子也出现在我国“诗圣”杜甫笔下。我们看他的这首诗《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沾巾。

这是一首以诗代简之作, 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老妇人打枣这件小事, 吴郎是杜甫的晚辈姻亲, 杜甫腾出自己靠近城市的住宅瀼西草堂给吴郎居住, 草堂前有枣树, 西邻是一贫穷寡妇, 杜甫在时听任她打枣。吴郎搬入后, 在枣树周围围起篱笆, 其用意自然是防止寡妇再来打枣。杜甫得知以后, 便以诗代简, 婉言相劝。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 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实际上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 杜甫不说“又简吴郎”, 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相称的的敬词, 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 从自已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打枣说起, 杜甫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于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 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 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呢?正因为她打枣时总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 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 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 使她安心打枣, 以上四句, 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 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诗是说,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 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 但是, 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 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这两句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接、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 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沾巾”, 似乎说远了, 跑题了, 其实正是点醒、开导吴郎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 受苦受难的决不止寡妇一个, 战乱的局面不改变, 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 而你不就是正住着我的草堂吗?希望吴郎由此能站得高一点, 看得远一点, 想得开一点, 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 杜甫的言说策略非常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 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 最后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 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 措词委婉, 入情入理。”[6]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直接批评未必能解决问题, 反而有可能把事情弄糟。相反, 如果“能委婉地提醒对方的错误, 对方将会感激在心, 并乐意按你的建议去做。”[7]

在文学经典中, 同样也有由于不善于沟通而造成悲剧的事例。比如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是一段著名的爱情悲剧, 杜十娘为了与命运抗争, 费尽心机, 深谋远虑, 结果巧亏一篑, 仍坠入悲剧命运的深渊, 令读者为之扼腕不已, 一般认为:“其表面原因是所托非人, 甚至是偶然因素 (适逢孙富) , 但深层原因却是她的美好生活愿望与当时社会制度的矛盾, 是冷酷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乃至扼杀。”[8]但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 杜十娘的悲剧是由于她与李甲两人不善于沟通的结果。话说青楼名妓杜十娘, 看遍世间纨绔子弟, 最后选中了看似忠厚老实的李甲为终身归宿, 还拿出私房钱给李甲帮自己赎身, 希望两人能够远走高飞去过一种自由而又幸福的生活。无奈渡江途中, 意志不坚的李甲在商人孙富利益的蛊惑之下现出原形, 决定把杜十娘让给孙富。

事发当晚, 不知情的杜十娘还在舟中摆设酒果, 欲与李甲小酌, 看李甲似乎有心事, 却迟迟说不出口。到了半夜, 杜十娘抱持李甲于怀间, 软言抚慰, 李甲才吞吞吐吐说出实情, 杜十娘明明悔恨自己看走眼, 于是放开两手, 冷笑一声道:“郎君千金之资, 既得恢复, 而妾归他姓, 又不致为行李之累, 发乎情, 止乎礼, 诚两便之策也。”又说:“明早快快应承了他, 不可挫过机会。”第二天四鼓时分杜十娘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 乃迎新送旧, 非比寻常。”等到岸边众人围观好戏, 杜十娘这才痛骂李甲和孙富, 取出藏在身边想要跟李甲共度余生的百宝箱, 拿出里面金银财宝投之于江, 最后杜十娘抱持宝匣, 跳入江心。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 一旦葬于江鱼之腹。从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可以看出:当杜十娘气到极点, 恨到极端, 悲到极致之时, 脱口而出的都是反话, 杜十娘没有在当时冷静下来, 及时与李甲深入沟通, 为两人的幸福做最后的努力, 而李甲年轻幼稚, 对女性心理缺乏了解, 没有能够及时倾听出杜十娘这些违心之论背后的真实涵义, 也没有注意到杜十娘的肢体语言, 本来杜十娘是抱持李甲于怀间的, 而当李甲道出实情后, 杜十娘放开两手, 开始冷笑着同李甲对话。我们知道: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 或者说,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有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 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 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9]当肢体语言与人的语言表达产生矛盾时, 我们更应该相信肢体语言发出的信息, 因为人们可以口是心非, 但却无法做到“眼是心非”。从杜十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关键时刻杜十娘没有冷静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李甲又不善于识别杜十娘的真实情感, 两人沟通失败从而酿成了悲剧, 如果两人善于与对方沟通, 或许还有机会力挽狂澜, 就算感情不能重归于好, 至少可以阻止悲剧发生。

文学经典是作家宝贵人生经验的结晶, 是人文精神催开的芬芳花朵。在讲解文学经典时, 教师应从多方面深入挖掘其中所具有的丰富涵义。吴宓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开设的“文学与人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把文学当做人生的表现和人生的精髓, 侧重挖掘文学作品的哲学蕴涵, 揭示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本文仅从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人际交往中“沟通的艺术”加以说明, 从中可以展现文学经典的普适价值,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诺:《生态与心态——当代欧美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203页。

[2]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黄灿然、李桂蜜译, 译林出版社, 2006年, 第6页。

[3]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09—110页。

[4][7]戴尔·卡耐基:《说话的艺术》, 刘祜编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年, 第28页, 第135页。

[5]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与文学》, 李国庆译, 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345—346页。

[6]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年, 第585页。

[8]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 (第九版)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83页。

篇4: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载体和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对象和范例。语文教材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存在正野之分和雅俗之辩。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先,还是文学艺术挂帅,也存在很大争议。其实,哪些文学作品能够进入语文教材,这涉及到知识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赋予。

一、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与强社会控制——学生不堪其重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客观、普遍、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价值性的,知识总是受社会价值需要引导而生成。不仅所有的知识都受着价值引导,就是知识本身也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要求,无论是社会和人文知识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如此。这一点在人文社会领域表现明显,因为在该领域,不存在纯粹的事实与观察,有的只是价值建构的事实和价值引导的观察。课程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特定主流阶层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人类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总是为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所控制,体现一定的价值特性,并为特定社会服务。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思想品德的基本材料,是语文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任何语文教材都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文学遗产,而只能是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对现有文学遗产有选择地加以筛选。也正是通过对知识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赋予,一部分文学作品流传下来,而另外一部分文学作品则慢慢消逝。所以,不同作家的作品能否进入课程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命运,体现的是社会控制的原则。进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成为保存、传递文化,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中介,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文学作品借助教材也得以传承并成为文学经典。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展示着一定的道德伦理与生活态度是必要的,因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总是具有某些一致的价值观念与某种共同的精神,这是维系这个社会或民族的精神支柱。而这些信念与精神的形成,正是通过对文学经典的学习与理解,逐渐将经典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与价值的过程。通过文学经典的一代代传递,民族精神也一代代延续,社会因此才能和谐发展。然而,目前的语文教材,首先,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与价值,有些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世界,成为了过于遥远与虚幻的存在。于是,在此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只能以教师表达的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对知识的认同和对教师的遵从。其次,文学作品承载了太多国家、民族、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东西,过多地关注作品的伦理道德价值及工具性,结果“文以载道”被提高到一个压倒作品其他价值的绝对地步。如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语文课文的“选文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再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文学经典常常以一种严肃的面孔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理解来源于教师的解读,而各种评价方式又时常检验着学生理解与接受的情况,于是语文教学演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和篇章结构的分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缺乏应有的人文观照。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失去了原有的清新,只剩下沉闷;《记念刘和珍君》成了一把钝刀,只剩下一些条框。文学经典越来越成为载“道”之“具”,严肃的面孔与沉重的思想内涵,使学生难以承受其重。结果语文学习活动被异化,语言教育被淡化,被说教取代。这种预定了学生的发展而置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性、自由与个性不顾,只要求学生接受现存的事实与价值,而不要求他们反省和批判,无视人类生活经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忽视对文学经典意义和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和拓展的课程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塑造。所以,对文学经典的内涵及其传递方式的反思,是我们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为此,革新这种模式,提出课程发展的新思维,重构课程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之动力与必需。

二、文学经典的重构与合理的社会控制——学生和谐发展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三大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模式,尝试建立一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全新课程目标体系,均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新课标》建议教科书编写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应该将与学习者的适应、与社会生活需要的协调作为课程变革的起点,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在课程概念生活化取向日益明显的今天,一方面,我们应该选取那些能够从心理上(包括认知、情意和精神等方面)、功能上达至学生,和学生心灵“际遇”,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和生命教化的内容。因为课程的意义是向学习者而生的,为学习者的发展而存在的:课程的每一个结点都应该充满着对学习者身心的殷切关怀,都应该试图和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发展水平,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生态、生存境域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否则,就可能超过学习者理解的阈限,并构成学习者理解课程的障碍。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不是超历史的、永恒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及审美趣味的变化,文学经典将不断地被建构,而一些传统经典又在新的视域被置于批判与反省的席位上,并在不同层面及维度被阅读与重写,经典内容正是在这样的重构中被不断丰富和扩展。

北京市语文教材新文学作品的人选与经典作品的退出,这一变化重要的不是课文的变化,而是课程标准的变化,是整个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显露出教材的编写和教育的导向问题,体现了价值倾向和文化选择的转变及社会控制特征的某些变化,从过去那种以斗争、批判、揭露、否定为主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强控型”,已逐步转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弱控型”,文章的价值取向多以正面、积极、美好的面

目出现,并且趋向多元,同时尊重了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中时代性和选择性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与指导方针。一方面,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才能更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领悟生存意义。作为通俗文学的金庸式的小说和《新鲜的网络语言》等文学作品进入高中语文读本,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人们的文学观和价值观“与时俱进”的结果。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不仅仅要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语言,走进一个设定的语文的意义世界,也不仅仅是感受那些抽象的甚至是飘渺的文化意识,还应该使学生拥有道德、智慧和生存的能力,调动学生人性内部的力量和智慧来面对人类生命的困境并诗性地生活。内容的时代性还能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以扩大视野,使语文教学更接近于文学本身。另一方面,教材具有选择性,才能培养多元化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也体现了《新课标》渗透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要求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因为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知识体现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生存境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包容力,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正义、尊严等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念号情感态度的认同,结果是强制性的统一国家道德伦理逐渐被稀释,“和谐社会”逐渐形成。武侠小说和网络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入选高中语文,标志着基础教育观念的突破,标志着主流文化开始正视大众文化,也显现出通俗文学正在被主流文学认可的些许迹象,这一多元化趋势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是契合的,既切合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充满着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和关怀。因此,我们希望北京市语文教材的改革能产生某种引领价值,催发语文教学从政治、历史教学中走出来,从过度的政治导向与道德说教中摆脱出来,从而还原语文作为汉语言教学、作为文学审美的本质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文学作品的价值承载与教育意义的生成——教育的作为

按照特定价值标准所选定的课程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它不断地被解构与建构,并赋予新的意义。由此,课程知识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师生互动中建构习得的,是在建构中不断生成并发展的。课程的预置目标不是为了限制师生的教学行为,而是促进师生在亲历知识、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生成意义。所以,课程知识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以既定的课程知识为中介的对话交流中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

教育意义的生成过程是学生自身以及在同教师交往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意义的过程,是教材所蕴含的精神生命与学生个体精神生命之间进行交往、对话的“视域融合”过程。意义作为一种价值关系、意义关系。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而获得,教育意义是由学生自觉的理解而生成的。通过理解,形成学生的精神整体与知识或教育“文本”的对话关系和视野相融,才能生成引导个人生活的意义。因此,教育意义的建构需要体现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和需要性,体现学生人生经验与精神世界的参与性。所以,语文教学不是单向的独自,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效的意义沟通。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记忆和接受现成的、事实性的知识,也不是将某种价值标准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而是让学生通过与教材这一媒介的对话,形成提问和反思的能力,体现课堂教学发展智慧的价值。语文教材蕴涵的学习活动方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包括体验、感悟、移情等。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不再是脱离学生生命的客体性存在,而是承载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蕴藏着历史、文化与生活底蕴的主体性、意义性存在。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将焦点集中在语文知识所蕴涵的意义世界,关注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生存意义的指引和生命境界的提升。语文教育只有相对个体的精神世界和成长有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发展,因为只有意义才能使学生的发展从现实性不断趋向可能性。

教育意义的生成性同时意味着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意义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学生通过理解而把握和建构的。正是学生通过理解建构意义并且进入这一意义关系中,从而在相互作用中能动地选择和接纳教育的引导,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不仅接受而且也超越了教育的引导和塑造,不仅超越了教育存在的现实状态,而且也投入到发展的可能性中,由此在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见,教育意义的生成强调了教育的引导性与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通达和融合,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意义引导下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因此,我们不仅应该使教学生成活动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同时也应该把教学生成活动当成彰显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这样语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成为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经验不断重组和更新,学生在教学和课程进行中通过对意义的建构而不断地进入新的存在境域,从而扩大其精神视野,促进其精神成长。

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例,一方面,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鉴赏,引导学生品味其优美、自然的语言,巧妙的情节构思,领悟小说包罗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数学、医农、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与教育活动及内容在理解沟通中真正展开交流,把握小说将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的丰富内涵,挖掘小说对人性的维护和对人道的关怀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高度的人本主义精神,感悟小说对仁道与侠义的思考和赞美。对国家、民族问题的深刻探讨。如此内在而非表面化,潜移默化而不脸谱化说教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教育意义的生成,体现了对文学作品人文内涵的人文关照,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的同时,尊重和理解了多元文化,也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拉近了学生与文学作品的精神距离,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有助于启迪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材是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教育的作为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学作品的教学,生成对文学作品教育性的意义理解。为此,语文教育应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承载的价值,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之间建立意义关联,使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承领教育的力量。这样,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转化为学生的人生智慧与生活经验,语文教育也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经验更新、人格成长实施意义引导。

篇5:名人文学名著语录经典

2) 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3)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4) 生命像流水,这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如果注定一辈子要这么过,再不开心也没有用。——《女人三十》

5)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6) 自幼曾读经书,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水浒传》

7) 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山海经》

8) 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呼啸山庄》

9) 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红字》

10) 你要改是因为你自己愿意改,不要为任何人,怕只怕那人会令你失望,你又得打回原形。——《不易居》

11) 已去之事不可留,已逝之情不可恋,能留能恋,就没有今天。——《花常好月常圆人长久》

12)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我们不是天使》

13)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时,中国便永远是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狂人日记》

14)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15)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三国演义》

16) 这张脸同早晨雪天映在镜子中的那张脸一样,红扑扑的。在岛村看来,这又是介于梦幻同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雪国》

17)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是无法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18) 生命是宇宙意志的忤逆,去其忤逆性,生命就不成其为生命。因此要生命徇从宇宙意志,附丽于宇宙意志,那是绝望的。——《爱默生家的恶客》

19)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源氏物语》

20) 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2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

22) 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可比拟的。——《死魂灵》

23) 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看,无数的旗帜满天飞舞I谁在那里向右转?向左!向左!向左!——《马雅可夫斯基诗选》

24)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巳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飘》

25) 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大卫·科波菲尔》

26)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星之碎片》

27)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28) 现今还有谁会照顾谁一辈子,那是多沉重的一个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不易居》

29) 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30)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31) 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梦回,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来的。——《叹息桥》

32) 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

33)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直至海枯石烂》

34) 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家明与玫瑰》

35) 做人要含蓄点,得过且过,不必斤斤计较,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谁又不跟谁一辈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蔷薇泡沫》

36) 他常常用一些小零食去讨好女人,而他也不过是女人生活中的一些小零食罢了。——《爱与孤独》

37)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她的二三事》

38) 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先知》

39) 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罪与罚》

篇6: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失望,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你相信吗? 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 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

妈妈说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

我会不会加入作协?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

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可以換到沒關系!

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得向钱看!只有当日子过滋润了,我才能够向前看!

破牛仔裤怎么和晚礼服站在一起,我的吉他怎么和你的钢琴合奏?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篇7:励志经典的名人名言名言

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

长久曾约为白首,天涯从此是路人。

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我终于相信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爱一个人,是在午夜梦醒时,发现内心牵挂的仍是不在身边的你。

难以忘记,只因太多得第一次有你得参与。

当初的情意和后来的背弃同样让人铭记。

再忠贞的爱情抵不过谎言.,这段童话,原来没有结局。

只想听你说一句对不起和祝我幸福、然后,请永远的走出我的世界

想要的很简单,只要一个人,一颗心。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借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一个男人说,我们在一起吧.以后,我会对你好的。就像你去买东西时.售货员说,没关系。不好,我们可以退货.这话,能信吗

男人,只是饥渴得肉食动物。

脆弱不是理由,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曾经,拼了命的想念。现在,拼了命的忘记。

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女人对于爱情,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生睡在一个相爱的男人身边,并和这个男人去很多地方。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当爱已成往事,我们开始苦笑,爱情原来可以说走就走

曾经以为,我会是你不变得爱情的故事唯一不变得永远。。

篇8:文学艺术的经典名人名言

一、题材选择

首要原则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题材上的选择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幼儿熟悉的事物或者是他们能理解的事物, 这些用以构成艺术形象的生活材料较能唤起幼儿有限的经验, 对于幼儿的接受能力也相对比较适合, 可以激发他们阅读和诵读的兴趣。古典文学主要有以下类型的素材可供选择改编。

(一) 选择古代诗歌及简单的题画诗, 尤以咏物和叙事诗为佳。它们描述的对象、情节都相对比较单一, 而且形象突出鲜明, 甚至在教师的某些提示下能做到可观可感。例如贺知章的《咏柳》对于柳树的形象给予惟妙惟肖的比喻描写, 有十分浓厚的趣味。

(二) 选择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谜语。例如《画》:“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诸如此类的谜语, 题目就是谜题的答案, 浅显形象的语言描述, 教师可使用挂画等辅助手段, 让幼儿结合游戏的形式积极参与。

(三) 成语故事或古典文学中的典型片断。成语故事几乎取材于生活, 而且一些简单的成语常常在生活中提及, 幼儿对此有相当的表征经验。参考儿童文学三大主题内容 (培养幼儿优良品质方面的主题, 知识性主题, 趣味性主题) , 都广泛涉及, 是幼儿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素材最丰富的宝库。例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三心二意等, 富有情节性、趣味性, 而且故事中的道理比较浅显, 即使幼儿不能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也可以让幼儿享受阅读故事。与此类似, 长篇古典文学中,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幼儿阅读, 但是可以截取其中某一细微情节加以概括或扩展, 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四) 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相类似, 而神话传说故事, 典型的成功例子是《西游记》长篇故事, 因为形象上的典型夸张、内容上的天马行空符合幼儿喜爱幻想的心理特点, 这类题材很受幼儿欢迎, 易于幼儿接受。

二、改编创作过程

选择了题材, 就可以对已有的素材做幼儿化的艺术处理。如对题目的制定, 结构的处理, 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突出, 以及艺术表达的处理等。

(一) 题目的制定。郑板桥说:“作诗非难, 命题为难, 题高则诗高, 题矮则诗矮。”不但是诗, 其他文体也是这样。适合幼儿文学的题目应该是直接单纯并且富有趣味性的, 可以作比较夸张的修饰, 也可以是对故事概括化的总结, 例如李绅的《悯农》, 一般出现在儿童读物中, 常见题目为《锄禾》。

(二) 结构安排。一般是针对有情节的故事扩展而言的。诗歌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 就同样可以故事化, 例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就可以写成一个农民辛苦耕作的故事, 并且在改编的结构重设上可以更随意。文学作品的结构上一般分为开头、展开及结尾。开头做到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展开一般采取顺叙, 但也有倒叙, 还可以设一个简单的“包袱”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结尾处要巧妙, 有意境, 令人回味。

(三) 艺术形象典型化处理。有些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很突出, 或者缺乏趣味性, 要对内容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形象加以修饰夸张, 使人物性格更鲜活, 植物动物形象拟人化等。例如, 可以把贺知章《咏柳》中的柳树或风儿拟人化, 给《狐假虎威》中的老虎和狐狸起名字等。

(四) 艺术表达。文言文语言的改编, 对教师的文字功底要求相对比较高。对语言浅显化、拓展化、形象化等处理是整个古典文学幼儿化改编的关键。具体语言要求正如儿童文学家朱庆坪所说的:“形象而有趣, 浅显而美听。”例如《猪八戒吃西瓜》:“西瓜一块不够吃, 我把孙悟空的一块吃了吧。”他又吃了一块。“西瓜真解渴, 再吃一块不算多, 我把沙和尚的一块也吃了吧。”他又吃了一块, 这下只留下唐僧的一块了。他捧起来, 又放下去, 放下去, 又捧起来, 最后还是憋不住, 把这块西瓜也吃了。”虽然对话中猪八戒的话只是简单句式的重复, 但是有音乐美的排列效果, 而且充满趣味性, 是相当适合幼儿的。

三、运用

改编好的作品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或生活的阅读活动中。当然也可以加上一些辅助手段, 例如挂画、相片、玩偶等。其次, 形式上也可以丰富。可以是表演游戏、角色游戏, 也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 例如《成语大观》。幼儿教师对经典文学的运用不必执著于文学价值的挖掘。经典文学的作用除了教育性以外, 就是为幼儿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地将其与幼儿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及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

[3]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

[4]章红.论幼儿语言文学的接受[J].早期教育, 2005 (11) :10-13.

篇9:“经典北京” 经典艺术的未来

近融危机的重重压力,中国艺术博览会的白热化争夺,“艺术北京”全新品牌“经典北京”将如何面对压力,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资源冲出重围?本刊采访了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总监董梦阳先生,全方位地为您呈现出一个全新且立体的经典北京。

Q:到目前为止,经典艺术博览会在国内几近空白,是什么使您萌发了举办经典北京的想法?

A:记得世界顶级经典博监会TEFAF(欧洲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博览会)主席本,简森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美国的艺术是现当代以后才形成‘美国风格’的,欧美艺术博监会偏重于现当代,便是以此为核心。但是欧洲是有传统,有历史的,并有其对应的收藏家、收藏群体。如果不被给予舞台,便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实际上,中国的问题也是如此,欧洲有传统,中国更有传统。当下,我们集中了更大的人力财力去做当代艺术博览会,而中国与传统和经典艺术相关的画廊和机构,以及很多丰富的传统型的东西,甚至包括现代艺术,都缺少舞台,缺少展示的空间和机会。而我们的艺术市场并不完全是当代的,实际上当代占的比例相当小。而偏重当代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传统的习惯,经典和传统的艺术品大都会直接流入拍卖公司,在市场中真正好的经典画廊更是凤毛麟角,经典市场缺乏艺术代理机制。而经营当代的画廊主要兴起于2000年以后,由于当代艺术属于新生事物,大部分运营机制都仿效国外,画廊体制更加完善。从这个角度,经典画廊更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更需要有经典博览会作为支撑:另外,我们考虑要通过博览会的形式,推动中国的经典。中国成熟的专营经典的画廊很少,是不是会产生个新的发展和成熟的契机?再者,现在的市场不缺乏需求和资源,经典势必会成为热点,艺术北京这个品牌,要更加多元化,要致力于推出更多有竞争力的品牌。有当代,就要有经典。所以,经典是一个全新的切入点,艺术北京会通过多个品牌的发展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

Q:像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有影像北京,它们都有特别明确的界定范畴。但是经典北京的界定在哪?

A:“经典”是一个涵盖宽泛的概念,它不能直接等同时间或者品位,但又有相对共通的时间和品位。所以细化成为必然,而细化又需要策略。艺术北京始于当代,当追溯经典的时候,首先,从时间的概念已经定位于现代和近现代,也就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而西方的艺术发展从市场角度来说却有着明晰的历史脉络,先传统,印象派,现代艺术,继而是从现代中细分出的战后,最后才是当代艺术。但是中国却并没有这样的过程,中国实际并没有明确的现代艺术概念。那么,我们便称之为“经典”,主要是在时间段里面偏重于近现代,这已经足够丰富了。另外,从经典角度,以及宏观市场的品种和资源角度,我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两大重头戏,即油画和国画,以及素描、水彩、版画等小画种。所以,经典北京以近现代为核心,以油画和国画为主,小品种为辅来进行界定。而在市场价格层面,主力画种和小。

Q:金融危机对整个艺术市场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今的艺术活动都讲究整合。为什么把经典北京和艺术北京脱离开?而不是与艺术北京当代整合起来?

A;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是初勘门径。经典的类型极其丰富,所以呈现面貌可能会更加多样。假设把经典北京和当代进行整合,繁杂和明晰结合在一起,结果极可能被冲淡而失去了主题,这是艺术博览会的大忌。所以我认为,与其整合为之,不如各个击破。在两个半年中分别集中力量做一件事,会傲的更好。

Q: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艺术博览会的竞争进入一种白热化阶段。那么经典北京是通过什么来吸引赞助商和参展商?您觉得经典北京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A:第一,从博览会运营层面,如果分成两个部分来运营,实际上每个展都有一年的运作时间,所以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相对一年为周期,而是一次整合。第二,恶性竞争很可能出现了相当多的艺术博览会,而在此种情形下,明确的市场划分和定位显得尤其重要,而经典北京之所谓“经典”,是一个没有人涉足的领域,打开新领域,才会海阔天空。第三,就是市场细分的问题,不同的市场定位就更容易找到契合的合作方和赞助商。此次经典北京的赞助商,奔驰、爱马仕等品牌,更注重基于传统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在当下的可能性发展的价值。这样经典北京的定位便不谋而台。最后一点,吸引力的问题。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需要通过与近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别性进行凸显,但由于中国乃至亚洲的近现代艺术面貌不清楚,才使当代艺术显得有些突兀。所以说,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更新、更稳定的价值,这成为经典北京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Q:除去商业上的运作和推广之外,此次经典北京也主推学术,主打学术牌,初衷是什么?如何去实现?

A:当下的经典艺术存在着模糊的概念。这北京,加大了学术的和专题性的展览力度。比如我们做的主题展——“西风东见”,主要展现在近现代中的一个大的命题,中西的交流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这个展览能梳理出中国从十九世纪末到整个的二十世纪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交融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另外一个专题展览是与爱马仕合作的类型化展览,就是纸上作品,包括水彩、素描、版画等。这类展览过去少人涉猎。但实际上却因为其丰富性和不可或缺性而非常重要。明年的TEFAF就会策划纸上艺术类型的专区,所以我认为这将是学术性探索的一种共同的方向和趋势。再者就是经典油画的展览,邀请以靳尚谊为主的新中国以后的经典油画家,借国庆六十周年的契机,来概括性地表现六十年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国画方面,我们将策划黄胄的专题展,黄胄最重要的是人物画,人物画里面最主要表现的是新疆。此次展览将通过新疆这个独特的地域作为表达和纪念,更是对于祖国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的祝愿。所以,整体层面而言,强调学术的梳。

Q:金融危机对艺术博览会的影响有目共睹,经典北京的招展情况如何,受到影响了吗?

A:此次经典北京的规模不会太大,除去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更多出于一种“经典”的考虑,而并非规模。农展馆一号馆和三号馆完全属于苏式建筑,空间高,形式更趋于经典化,更符合博览会的初衷。此次参加的画廊预计为四十家。参展商的主要的方向都集中在中华大文化圈,就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也包括韩国、日本等国外的参展商。而对于欧美的参展商而言对于经典艺术相当保守,更主要看博览会是否符合他们的经典价值,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实际问题一一能否产生影响力,能否交易都在其次。各个国家的经典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于当代全球化有共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趋向。这里面还有一个文化交融和相互理解的关系,所以更多欧美画廊还是带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我认为还是立足于博览会自身的完善,这仍有很长的一

段路要走。但是,通过招展,我能感觉到欧美的画廊对中国的市场还有经典北京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点毋庸置疑。如果这次经典北京做的很成功,他们定会加入进来,对此我很有信心。北京对参展画廊如何进行遴选,是执行怎样的一套标准?

A:目前情况下,首先我们会锁定一直出现在视野中的画廊,尤其是大陆和台湾的画廊,知根知底,也有很深的了解。这些画廊会被提交给经典北京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共同制订了严格的遴选标准和投票机制,任何画廊的入选都会按照标准进行评判。

Q:此次经典北京由于是首届,在参展商层面遇到过哪些困难?

A:困难肯定是存在的。最主要的就是中国过去就没有过成熟的经典博览会,这使得经营经典的画廊或机构失去概念,更失去了热情。当然,这样的观念一定会随着时间和我们的努力而得到改变。另外,有部分参展商认为,拍卖更加简单易行,是一种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交易方式,风险比较小。而参加博览会,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存在风险。所以,这需要执行委员会做大量的说服和解释的工作,必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而对于海外的经典的画廊来说,主要担心的倒不是一定要成交,而是它们的东西这边能不能有观众?大家会不会欣赏?因为毕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文化的隔阂,国内的观众对于海外的经典艺术的陌生程度实际上并不亚于当代艺术。所以有多少观众能够喜欢海外画廊的作品,这点他们没有任何的把握。所以,再教育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而且任重道远。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此次经典北京策划了大量相关的讲座和论坛,并加入专家导览的艺术之旅的全新方式,就是在展会中通过活动的方式带动大家去欣赏、去认识、去解开大家的疑惑。

Q:因为是首次举办,经典北京是否对参展画廊提供了优惠?

A:实际上,我们不想高标价,然后以折扣的方式做促销或者优惠。此次经典北京充分考虑到参展商对价格的承受力,所以开始我们就制订了一个合理的价位。另外,经典艺术的博览会的费用在全球价格都是相对是比较高的,但经典北京价位的制定却跟国际定价有着差距,这种价格的优势,再加上中国经典市场的无限潜力,会使一些画廊更容易做出选择。

Q:此次经典北京与赞助商具体的合作关系是什么?

A:此敬艺术北京的赞助商奔驰、爱马仕、建设银行,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赞助和被赞助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爱马仕,通过与我们共同商讨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进行展览的合作。爱马仕的丝巾和皮具等制品,不仅讲求工艺,也很注重材质的精美。这与纸上作品对材质的强调和重视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大家是在考虑艺术问题,而不仅是商业问题。

Q:经典北京的举办也得到了政府部分的强有力支持,具体得到了那些层面的支持?

A:政府的支持是导向型,政策上的,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和舆论氛围,所有的博览会的成功,最关键的不在于资金,还是靠你能不能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实际上,本次经典北京刚刚起步,要有一定的作为,才能得到政府更多的财力物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政府为我们这次博览会放宽了条令规定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进关艺术品的限制,以及海关的配合度等等。政府会在宣传方面给予经典北京强有力的支持,包括更多的宣传的渠道,拓宽媒体、公共性的平台,推动性的作用有目共睹。

Q:相较于国际上最权威的经典的博览会TEFAF,您觉得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A:劣势很大。这个倒不是一个博览会的问题,是整个中国艺术的整体环境,呈系统、呈体制的市场制度和文化制度的问题。TEFAF就强调能够把现代优秀的设计、装饰理念与古代艺术品形成完美的结合,给人以现代的全新阐释的视觉表达。并且TEFAF还强调,收藏艺术品之后,如何更好地在自己家里面摆放。并且在博览会现场做了艺术品收藏展示类样板房。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历史积淀,并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够追赶的上的。

当然,有劣势就会有优势。中国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国家,中国人崇古,热爱甚至迷恋被传统文化价值或者被历史证明的东西,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即对古代崇敬。热爱的态度。所以,中国的这一特点可能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西方人强调思想不断前行和突破,而中国注重反思,强调回顾过去,正是有这样历史关怀的情结才会造就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所以,虽然不论社会发生如何的巨变,中国人依旧会愈发注重自己的民族传统,在兼顾传统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所以,当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那些失落的传统和被遮蔽的文明都会被人重新关注。并且,这种思潮从九十年代开始变得愈加浓烈,国学的复兴呀,经典价值观等等逐渐浮出水面,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文化优势,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文化资源上再创造、再发明。我们会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前景,能够把传统的经典的艺术进行弘扬,经典北京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任重而道远。现在可喜的就是,政府对经典艺术的看重和对经典艺术未来的信心。所以,经典艺术肯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于经典北京的成功非常重要,让我们拭目以待。

Q:优势是否应该在于中国经典领域的藏家群体相比当代艺术领域更加广泛?

上一篇:给工作找一个快乐的理由的作文下一篇:奴颜媚骨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