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的爱情诗歌

2024-04-27

再见的爱情诗歌(共13篇)

篇1:再见的爱情诗歌

有那样一个人

像黑夜中的明月

在你想念的时候

已与你再无关联

但你会用一生来怀念

我问你要了一碗浊酒

参兑了半生风尘

我喝下

你可愿以你故事下酒

与我对饮

我们都是红尘的浮萍

活着

靠唯一的身体

没有扎根的土地

自然没有和这世间相纠缠的根系

不断漂泊

只因为都害怕一颗被囚禁的心

时光来的时

路过影印过我们繁星的水泽

岁月去时

也带走两颗心有过的结璃

你真是我生命中最清浅的水泽

只要我念起

便能眼见里你最深的心底

那是你留下的而我所仅知的关于你的所有故事

多想请光阴再送我一程山水

溯回时空

再赴一趟此生的约

而后

你再划走你的帆船

我再顺流我的扁舟

道一声珍重

篇2:再见的爱情诗歌

但却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虚幻

我的嘴笨拙的描绘着再见

不知道风是否将再见送到你的耳边

空气把你遗留下来的芳香一丝不留的封存

我想再见应该寻觅到你的足迹追寻你去了

也许是我太天真了,再见跟着风去了其它地方

再见被风带走了,一切仿佛还停留在上一刻当中

第一次看到阳光下的城市披上了一层淡雅的金色

才发现你的身影永久的消散在这里

再见始终无法寻觅到你的耳郭

也许此生注定无缘

一切都是这样的短暂

独自行走在这个奇异的地方

不知道什么时候黑夜笼罩了这片城市,一切却又都变得漫长起来

眼前始终是你消失的地方

想你的夜,一切都略显寂寥

烟花打破这样的格局

转瞬即逝的璀璨却让你的笑颜占据我的脑海

深入骨髓,永恒在那一瞬被诠释

再见或许注定无法寻觅到你

不知今生修的缘

篇3:再见的爱情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4:北京爱情故事 再见,青春

该剧讲述了程峰(陈思成饰)、吴狄(李晨饰)和石小猛(张译饰)是大学同学,也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不过三个人的家庭背景却有着很大的差别。程峰是富豪之家的公子哥,幼年时母亲因为父亲程胜恩的背叛而自杀,这让程峰一直怨恨父亲。吴狄出身平民家庭,在一个重组家庭里长大,14岁时母亲和继父遇车祸去世,只有继父的儿子吴魏勉强可以算做一个亲人。石小猛来自云南小镇,家里人都是朴实的乡民,在偌大的北京城石小猛没有可以依仗的靠山,一个人苦苦打拼,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是这样情同手足的三兄弟,在人生拼搏的道路上,各自遇到了重重的艰辛与磨难。程峰从不相信真爱,每天忙着与各色女孩约会,就算苦恋他多年的林夏(张歆艺饰)以跳楼相逼也不曾为之动容,直到他遇到了石小猛的女友沈冰(佟丽娅饰)。吴狄赶去劝说准备跳楼的林夏,反而因为林夏无意中透露出他的女朋友杨紫曦(杨幂饰)背叛他的消息。杨紫曦新交的有钱男友Andy只不过把杨紫曦当做一个玩物,每当Andy伤害杨紫曦的时候,杨紫曦就从吴狄那里寻找温暖,可是Andy一哄,杨紫曦又会甩开吴狄回到Andy的怀抱。程峰帮石小猛到车站接前来北京照顾石小猛的沈冰,初次见面,程峰就爱上了这个女孩。面对自己、沈冰和石小猛之间的复杂关系,程峰痛苦不已。三人间的不和谐关系被程峰父亲的竞争伙伴加以利用,最终爱情分手,友情决裂。当年的三兄弟如今成为了死敌。友情、爱情与事业,这本是他们真心追求的幸福,却最终成为他们人性、良知的考验。

这部由陈思成执导,滕华弢、李晨监制的现代都市励志、爱情剧《北京爱情故事》,作为当年《士兵突击》众位好兄弟的首次亲自试水之作,倾尽了每位既是幕前演员,也是幕后制作者的心血。拍摄《北京爱情故事》的初衷,源自李晨2007年在博客上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经过“士兵帮”的兄弟们长时间探讨后,大家决定将其搬上荧屏。经历了3年的“艰辛劳作”,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身兼主创与演员的众人都从未想过真正放弃,他们把《北京爱情故事》当做是自己和兄弟们的一个梦,小心地呵护着,直到《北京爱情故事》被顺利搬上荧屏。

陈思成我是完美主义者

电视指南:能把这部戏定义为一部爱情偶像剧吗?

陈思成: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义一部偶像剧,但它不是一部特别浅显的传统爱情偶像剧。爱情其实只是当中的一部分,我们片花后面有一个MV,那个MV应该更能代表这部戏的气质。我觉得它不像传统电视剧那么甜,或者那么简单,其实你会发现它里面的信息量挺庞杂的,我们想讲的我们的观念,还是比较尖锐,对这个社会来说,我觉得有一些哲学的思想在里面,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它绝对不是一个纯讲爱情的偶像剧。

电视指南:剧中每个角色对爱情的看法都不同,那你所认定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陈思成:这部戏通过不同的角色主要表达的是我们主流的幸福观和爱情观。主流的幸福观是从吴狄那个角色里面去传达的,爱情观是通过程峰来表达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我觉得真正的爱情是特别稀罕的,是很多人可能穷极其一生都未曾遇到的,甚至有的人都已经子孙满堂了,他都不一定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我认为是这样的。

电视指南:程峰对沈冰的爱情是那么疯狂那么执著,但沈冰是他死党石小猛的女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定?

陈思成:我一直在想,爱情应该面临很多传统观念的拷问,包括价值观,包括我们所谓的伦理观、道德观,所以我当初在设定这个人物剧情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放在很尖锐的一个境界里,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戏剧理念上来说结构肯定就是这样的。还有就是,我写过一个电影剧本叫《初恋》,是说一个特别老的花花公子,一直游走在各种女人之间,但后来忽然碰到一个女人,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恋爱过,然后我就把他用到了程峰这个人物身上。

电视指南:为什么要将四个女主角按春、夏、秋、冬的性格来划分?

陈思成:其实不是一开始就刻意的,当我设定这些女主角的故事以后发现她们的性格跟四季不谋而合,而且我觉得这样在我的创作上面会更容易,就给他们一个理念先行,更容易去掌控她们。不知不觉地,发现这些女孩跟四季很靠,进而互相影响,就越来越像。

电视指南:这部戏是描写有关寻找、回忆逝去的热情和青春,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成长做一个记录和纪念吗?

陈思成:对,我认为真正了不起的创作者不能拿创作这事当职业,而是当人生各个阶段的总结,或者一种观念的表达。可能通过这部戏,我真的是告别了青春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境遇是前所未有的,面临着诱惑也好,面临着困惑也好,就像2000年之前没有人提一个词——“安全感”。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在提“安全感”?就因为人人都缺乏安全感,整个社会走得太快,物质走得太快,精神掉得太远,我觉得我关注的是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电视指南:剧中有很多大牌明星来客串演出,是一开始就这样想好了?

陈思成:这也是我们这个戏比较好的一点,我动用了所有的社会资源,为达到哪怕只有一场戏的演员都是会演戏的好演员,哪怕只有一两句的台词,我都尽量找很惟妙惟肖的人物。我觉得细小的真实构建一个巨大的真实,我不想因为一两处败笔,让整个戏看起来就有瑕疵,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找了好多朋友过来。

电视指南:演员是很被动的职业,导演相对来说主动性和掌控权更大一些吧?

陈思成: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处境,导演在创作上肯定更主动,至少我可以说《北爱》是我的作品,以前不管我演过多少戏,我都只能说那是我的表演作品,但这部戏我说是我的作品,能代表我的气质,而且我觉得演员比较难通过角色去表达自己,但是导演是你看他的作品就能看到他的人格,他的胸怀,他的情怀,这是在一部作品里面能感受得到的。

张歆艺本色出演很过瘾

电视指南:说说你饰演的林夏吧,据说剧中的故事也有你自己的经历?

张歆艺:我觉得林夏这个角色很像自己曾经阳光的样子,有点神经兮兮,但傻得特别可爱。剧中的很多故事,是取材于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对于生活,似乎是未知的、神秘的、充满想象的,或有人对你有攻击性的,这样生活你才会觉得很有意思,就像打游戏闯关,要一关一关地闯,这种感觉很好。

电视指南:林夏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张歆艺:林夏处理事务的角度,以及她的豪爽、不拘小节,这就是我。当时拿到剧本的时候,就感觉这个人物跟我很像,也挺适合我的,演起来不会那么拘紧,再加上跟陈思成是朋友,他邀请肯定就接了。我从小就和男同学混在一起撒欢儿,家里人老用“浑”来形容我的性格。我每拍一部戏都会和一起搭戏的男演员变成哥们儿,我知道这很“苦恼”,但我就这性格,没办法。

电视指南:林夏对于程峰的爱情你是持什么样的看法?

张歆艺:剧中林夏对程峰的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这种爱是包容的,也是一个傻傻的做法,明明知道对方不爱你,却还存在一丝丝的希望,觉得真心的爱会打动他,随着时间推移也许对方会爱上你,但这种机会在剧中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爱情应该会很少吧,因为大家都会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电视指南:那对于爱情,你有着怎样的理解?

张歆艺:所谓爱情,是有爱在先,然后延伸出来各种亲情、友情、感情,这些综合起来,才是爱情。爱情随时有可能发生,我相信一见钟情的存在。只是小时候我可能会说出来,大了学会把那些美好的感觉放在心里,自己回味。遗憾的是,现在工作满档,根本没时间谈恋爱。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很多彩的,自由的,然后才能精致起来,可是我现在被推着不断前行,已经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欣赏身边的种种小美好,所以有时候在角色中能感受一下那种热烈的情感,还真挺过瘾的。

电视指南:你跟陈思成、李晨、张译以往都合作过,私下关系也特别好吧?

篇5:不说分手的再见爱情诗歌

你已经开始失联

曾经那么多爱的字符

都被你贴上反感标签

以至于能面对你的只剩下家长里短的埋怨

午后的太阳雨骤然出现

落雨在麻将馆外绕了几个弯

摊开一把兴奋的赢牌

你不会在意窗外

那些为你垂落的雨丝

顺着我失落的步子

把巷口的路踩得深深浅浅

后悔没有为爱情设置保鲜

才会招来一次不说分手的再见

我的思维打开了预览

学生装存放在我的记忆里

你那表情冰一样的让我畏寒

无奈的停泊在你视线之外

却不能用情绪表达一句怨言

面对一块拒绝融化的冰

如麻的心思堵塞了灵感

为你写诗定格在最后一首

我们的故事该有一个了断

我只是你路过的风景

我只是你快门的一闪

那些记忆各自储存

篇6:难说再见爱情诗歌

我们靠近了 相遇了 交织着

我们紧紧握着彼此的手

一道儿走着 说着 笑着

走着走着

我们却是散了

回头时再也不见了那个人儿

时也悲夫 悲夫时也

只是

你的灵动的瞳

永远闪烁在我心间

皓月那般明亮

窗外的流云

是我们看过的风景

你的温暖依然在那里盛开

缠绕成我的眷恋

你的臂膀是我曾经停靠的港湾

我将心放在你的掌心

那里原是我梦中的归家

这一山一水

这深情厚意

于我心中凝成永恒

便也真的成了永远

山高路远

却再也不能共你将风景都看透

愿你步履轻盈

将沿途的珍奇尽收囊中

难说再见 却再也不见

我们走过 说起的汇成泪海

化为漫天相思之雨

篇7:不要说再见爱情诗歌

还绕在我的指尖

像春风拂过细柳

白云低吻山巅

不要说再见

你身体的温度

还留在我的臂弯

如雪夜燃起炉火

母亲拥我入眠

可你终究还是

选择远走

走得不留一点烟火

走得不着一丝痕迹

走的不顾挽留

还留在我的口

窗台的月光

洒我一身凄凉

床头的相册

我取名忧伤

我们曾相对而坐

我的眼里只有你

而你却只有远方

你终于无语而走了

模糊的是背影

清晰的是忧伤

我日日徘徊

却总向着你的方向

于是

唱起这首歌

歌里有这样一句话

走吧 走吧

篇8:论孟郊爱情题材诗歌的特点

孟郊是一个典型的“苦吟”型诗人, 多用“苦吟”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创作, 如“夜学晓不休, 苦吟鬼神愁” (《夜感自遣》) , “忧人成苦吟, 达士为高歌” (《送崔纯亮下第》) 。孟郊苦吟成癖, 注重诗歌的炼字造句, 追求构思的生新奇特而不法固常, 大量使用生冷的意象和枯槁的色彩, 使其诗歌的整体风格险怪奇崛。

孟郊的诗表现了很广阔的社会生活, 主要有针砭时弊, 同情百姓疾苦, 表达自己不随流俗之志节, 以及大量的叹老嗟穷、怨离苦羁之作。这些诗大多刻意追求奇险, 风格峭硬, 带有深刻的心理体验。孟郊是一位非常注重情感的诗人, 写下了不少表现亲情、友情、爱情的诗篇。《游子吟》塑造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 最为后世所传诵。《赠李观》、《上包祭酒》、《赠主人》等诗篇均表现了孟郊对友情的珍惜。孟郊诗中表现爱情题材的并不多, 但感情真挚, 艺术上也很有特点。

孟郊爱情题材诗歌有着真实而深厚的情感基础, 那就是孟郊与妻子相互间的真挚感情, 以及长期的羁旅生活使他对家庭生活的无限眷恋。其《病客吟》写道:“主人夜呻吟, 皆入妻子心。客子昼呻吟, 徒为虫鸟音。妻子手中病, 愁思不复深。僮仆手中病, 忧危独难任……” (《孟东野诗集》卷三) 漂泊在外, 而又身染疾病, 触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诗人设想如果在家生病即使是夜里, 呻吟的声音也能进入妻子的心中, 而远在他乡即使是白天, 呻吟的声音也只是像虫鸟的叫声一样, 无人理会;在妻子身边生病了, 有妻子照顾, 愁思也不会深, 而生病了只有仆人在身边, 这么深的忧愁一个人真难以承担。此诗不仅突出了诗人病在外地的忧伤和痛苦, 也写出了他对妻子的依恋, 反衬出妻子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还有《别妻家》:“孤云目虽断, 明月心相通。私情讵销铄, 积芳在春丛。” (《孟东野诗集》卷八) 孤云遮住了望眼, 看不到远去的踪迹, 但看到天边的明月, 感觉他们的心灵还是相通的, 在对比中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对对方的牵挂。从中可见孟郊与妻子感情很好, 孟郊因为常年在外, 与妻子聚少离多, 因此对妻子十分思念, 也能够感同身受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不难理解,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大多为离别时的感伤和别后的思念, 并描写了很多坚贞如一、感情真挚的思妇形象。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其中融合了他真实的情感体验, 所以非常感人。

孟郊爱情题材诗歌在艺术上很有特点, 首先从构思上看,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诗歌依然有生新奇特的特点。《闲怨》一诗非常短小, 只有二十字:“妾恨比斑竹, 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 中已含泪痕。” (《孟东野诗集》卷一) 在如此小的篇幅里也能写出惊人之语。此诗将一女子的怨恨之情比作泪痕点点的斑竹, 斑竹的根部也充满了烦怨苦恨, 以至于尚未出土的笋芽竟然也布满泪痕。想象如此奇特, 化用典故而又青出于蓝, 使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感人肺腑。再看他的《车遥遥》:“路喜到江尽, 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 何处不得游。丈夫四方志, 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 无令生远愁。旅雁忽叫月, 断猿啼寒秋。此夕梦君梦, 君在百城楼。寄泪无因波, 寄恨无因輈。愿为驭者手, 与郎回马头。” (《孟东野诗集》卷一) 此诗篇幅较长, 诗意回环有致, 结构开合自如。前四句述写思妇的内心变化, 送别郎君时看到路在江边消失, 思妇本想无路可走应该返回了, 因此内心欢喜。可是江上又可以通行船只, 又由喜转忧。紧接四句是女子的话别之语, 言谈之中充满了无奈, 再下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梦君梦”构思很奇特, 这位多情的女子在别后的夜晚与郎君做着同样的梦, 梦同而郎君已在千里之外, 形成一种反差, 写出了女子对郎君的魂牵梦绕之情, 令人动容。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别后, 忆相逢, 几回梦魂与君同。” (《小山词》) 明显借鉴了这种表达方式。最后四句思妇在百般无奈的心情下想象自身变作驾车者之手, 亲自为郎君调转马头, 希望他回到自己身边。这两首诗都想象奇特, 而又不荒诞离奇, 构思新颖而又寓于常情常理的特点。

其次, 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篇幅一般都不长, 不讲究叙事和铺陈, 也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而非常重视主观抒情, 重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感情世界的开掘。如《结爱》:“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 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 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 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 结尽百年月。” (《孟东野诗集》卷一) 写离别之时, 男女双方将衣襟挽结在一起, 以此表达永不变心之意, 此诗基本上没有外在的人物形象的描写, 一些动作描写也与内心情感紧密相关, 而且画龙点睛地加入了议论的成分, 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深入一层。《古怨别》:“飒飒秋风生, 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 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 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孟东野诗集》卷二) 写情人在秋天离别, 更添愁绪, 二人含情相向, 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对方, 但离别深重的悲伤只把千言万语化为哽咽。可是, 正是这无语之时, 情感力量才更为强大, 更加感人肺腑。最后一句设想别后相思, 把感情寄托于明月之中。这首诗篇幅虽然不长, 但却能把离别与相思之情刻画得十分深厚绵远, 不愧是大家手笔。

再次,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使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增色不少, 比如《去妇》诗中孟郊写道:“君心匣中镜, 一破不复全。妾心藕中丝, 虽断犹牵连。” (《孟东野诗集》卷三) 以匣中镜比喻负心男子之心, 一旦心意改变就不会留恋以前的幸福;以藕中丝比喻多情女子之心, 依然对负心之人念念不忘。既用比喻使两者的内心情感形象化、具体化, 又用对比手法突出女子的痴情, 因此极富艺术魅力。《烈女操》:“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 妾心井中水。” (《孟东野诗集》卷一) 以梧桐、鸳鸯托物起兴, 象征永恒坚贞的爱情, 又以井中之水比喻女子内心的坚贞。这些比喻运用的很恰当, 不做外在描写, 只着意于刻画人的情态及内在心理。比体与喻体在精神上一脉相通, 确实达到了神似的境界。再如《临池曲》:“池中春蒲叶如带, 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 双双伯劳飞向东。” (《孟东野诗集》卷一) 用民歌惯用的象征及谐音手法如“莲”与“怜”等, 写得缠绵摇曳, 清丽无比。类似的手法还有很多, 这些修辞手法一经孟郊运用, 往往能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 而且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体验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

最后, 孟郊诗歌的语言大多瘦硬奇峭, 拗折不平, 刻意炼字造句。在这些爱情题材诗歌中, 可以说他依然刻意苦吟、精心营构, 力避平庸浅易。但这毕竟是一类特殊题材的诗, 不应该有太多的幽僻冷涩与险怪。孟郊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些诗歌的语言大多明白自然、通俗平淡, 却又淡而有味、含蓄隽永。如《古意》:“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孟东野诗集》卷一) 全诗用语极为平淡, 没有任何华丽的色彩, 作者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墨氤氲的写意画。而所传达出的情感令人动容, 有情人偏偏天隔一方, 只能承受漫长的等待和思念。再如《望夫石》:“望夫石, 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 千年万年色如故。” (《孟东野诗集》卷二) 与盛唐诗人李白所写同题诗相比就可看出端倪。其诗如下:“仿佛古容仪, 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 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 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 犹若待夫归。” (《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五) 可见孟诗更为简古, 色调也比较清冷, 所突出的是一种千万年不变的坚持与忧伤。还有一个特例, 那就是《看花五首》, 其诗如下:“家家有芍药, 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 红笑笑不休。月娥双双下, 楚艳枝枝浮。洞里逢仙人, 绰约青宵游。/芍药谁为婿, 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 日日殷勤开。玉立无气力, 春凝且徘徊。将何谢青春, 痛饮一百杯……” (《孟东野诗集》卷五) 此五首诗所写很像是一次婚外恋情的经历, 以芍药比喻美人, 除最后一首外, 语言均绮丽烂漫, 姿态横生, 一反常态而多作欢快语。

可见孟郊所写爱情题材的诗歌构思上依然注重生新奇巧, 力避平庸, 讲究主观抒情和修辞炼句, 总体趋向自然醇厚, 不像其他类型诗歌那样斗奇争险, 力逞诗才, 而是传情达意即可。孟郊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 他的诗包括爱情诗也是卓荦不群, 很有特点, 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对宋代及宋以后的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孟郊:《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毕宝魁:《韩孟诗派研究》,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年版。

[4].陈文华:《唐诗史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5].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校正》, 周本淳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6].王运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篇9:诗歌里的爱情(外二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般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渠。”

——泰戈尔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混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风》陆游

时间:(陆游礼部会试失利,回到家乡。)莺红柳绿的春天

地点:沈园

人物:陆游、唐婉、赵士程

背景:唐婉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

陆游:“如今你已为人妇,我……”

唐婉:“什么都不用说了,士程还在那儿等我呢。”

(此时唐婉心中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涌上心头,泪珠儿似断了线一般,不住地流,流进了陆游的心里。)

陆游:“婉儿……”

(唐婉正与赵士程在池中水榭上进食。她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

陆游:“唉,这真是讽刺啊,讽刺啊……”

(画外音:这是一场真正的爱情悲剧。昨日情梦,今日痴怨绕尽心头。陆游和唐婉毕竟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红藉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

时间: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地点:木兰舟上

人物:李清照

背景:赵明诚出外求学,李清照独守空闺

李清照:“我的郎君,你何时会归来?同我共赏皎月,同我吟诗作对,同我双双泛舟? ”

(李清照独自登上兰舟,想借泛舟而消愁,排遣心中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并非悲歌当泣,她只是不想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而是设想对方也思念着自己。)

李清照:“唉,青春易老,时光易逝……”

(李晴照不由得感叹青春韶华的脆弱,回想起自己与夫君如胶似漆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李清照:“……”

(低头欲语,眉头紧锁)

(李清照还是幸福的,虽然与赵明诚有短暂的别离,但能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她对明诚的爱,这爱是旖旎,纯洁,而又心心相印的。)

说了一遍请再对我说一遍说我爱你

即使那样一遍遍地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记着在那青山和绿林间在山谷和田野中

如果它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纵使清新的春天

披着满身的绿装降临也不算完美无缺

爱四周那么黑暗

耳边只听见惊悸的心声

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之中

我嚷道再说一遍我爱你

谁会嫌星星太多每颗星星都在太空中转动

谁会嫌鲜花太多每朵鲜花都洋溢着春意

说你爱我你爱我一声声敲着银钟

只是要记住还得用灵魂爱我在默默里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英]布朗宁夫人

时间:1844年

地点:英国

人物:布朗宁夫人和她心爱的“他”

背景:“他”比布朗宁夫人年轻六岁,但他们却互相爱慕,企图冲破世俗的枷锁。

布朗宁夫人:“请不要再说这样不知轻重的话,你我是不可能的。”

“他”:“我要说,我要说。我要每天送给你鲜花,带给你欢乐。我要让你每天都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布朗宁夫人:“不,我父亲是不会允许的,那些美好的场面就请你将它们留在你的梦境中吧。Farewell(再见)。”

(画外音:布朗宁夫人最终和他结婚,但她固执的父亲至死都没有宽恕她,接着又是丈夫死去的噩耗。布朗宁夫人在丈夫死后曾说:“除了爱,什么都不是爱的对手。”)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1

最美妙的错误&最美妙的声音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爸爸又唱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歌。“是‘长亭外,我都跟你说了无数次了。”我不耐烦地对爸爸说。“是吗?我觉得‘长城外更好听。”爸爸强词夺理道,“我都唱了几十年的‘长城外了,就别改算了。”唉,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歌曲被翻唱错的原因了。“唉,真是‘长亭外啊。”爸爸翻了翻那本破得掉皮的音乐书无奈地说。自那以后,爸爸很少唱歌,并不是因为他怕唱错,而是因为他失去了唱歌的那份心情。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是一个思乡的人,所以他才会唱出‘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他是用他的心,用他的感情在唱歌。“长城外”,这是一个最美丽的错误,也是一个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2

最殷切的守候&最美妙的声音

小A是一个聪明却又调皮的学生,他从B中学转到了C中学。B中学的班主任对小A很好,总是嘘寒问暖。但小A仍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他不交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小A到了C中学后仍然是那样。有一天下了晚自习,小A想起了自己在B中学时,他的班主任对他很好,今天又是教师节,不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她。他看了看手表,呀,都10:50了,老师恐怕睡了吧,但是错过今天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又有点可惜。于是他下定决心拿出手机给老师打电话。“嘀嘀……”电话里仍是忙音。“喂?”电话那端传来了一个疲惫的声音。“喂,老师。”小A兴奋不已。“哦,有什么事吗?”老师问道。“老师,是我啊。”小A感到些许的失望。“哦,是你?21号。”老师听出了小A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你在那儿还好吗?作业有没有按时交?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啊?”“我还是老样子呢,还有作业没做完,不过我正在努力改进呢。”小A俏皮地说,“老师,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小A回到寝室,突然手机又在振动。小A一看屏幕,是老师的语音留言,他打开听了听:“要做完作业再睡觉哦。”这是一份最殷切的守候,也是一个最美妙的声音。

片断3

最动感的声音&最美妙的声音

当代的高中生除了繁重的学业外,还有一大堆的精美音乐CD。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回家的路上,总是能听到最新、最潮的音乐。他们会随着音乐摇动手臂,伸展躯体,这音乐给了他们灵感和动力。音乐,给了他们最动感的青春,最美妙的声音。

声音让我说,说出最美妙的声音。

身陷《围城》

钟书先生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

《围城》,我实在没看懂多少,也没看出多少深意。但看小说又何需注释呢?于是,很多读者每对一本小说发生兴趣,就对作者也发生兴趣,并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人真事。有的干脆把小说的主角视为作者本人。高明的读者承认作者不能和书中人物等同,不过他们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感情。这话的确很对。可是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创造的故事往往从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经验。要从创造的故事里返求作者的经验是颠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创造,就好比发过酵而酿成了酒,从酒里辨认酿酒的原料,也不容易。我有机缘知道作者的经历,也知道酿成的酒是什么原料,很愿意让其他人看看真人真事和虚构的人物情节有多少联系,而且是怎样的联系,因为许多所谓写实的小说,其实是改头换面的叙写自己的经历,提升或满足自己的感情。这种自传体的小说或小说体的自传,实在是浪漫的纪实,不是写实的虚构。而《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

钟书先生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纯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可能会稍有真人的影子,但事情都属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是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而唐晓芙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取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这些话都很对。可是他究竟没有娶到意中人,他那些话也就可释为聊以自慰的话。

作者游雪窦山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天风如海水,屹立作山势;浪头飞碎白,积雪疑几世。我常观乎山,起伏有水致;蜿蜒若没骨,皱颇波涛意。乃知水与山,思各出其位,譬如豪杰人,异量美能备。固哉鲁中叟,祗解别仁智。

山容太古静,而中藏瀑布,不舍昼夜流,得雨势更怒。辛酸亦有泪,贮胸敢倾吐;略似比山然,外勿改其度。相契默无言,远役喜一晤。微恨多游踪,藏焉未为固。衷曲莫浪陈,悠悠彼行路。

小说里只提到游雪窦山,一字未及游山的情景。

范小姐、刘小姐之流想必是大家熟悉的,不必再介绍。孙柔嘉也是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孙柔嘉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但这点聪明还是钟书先生赋予她的。

杨绛先生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钟书先生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可是钟书先生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也毕竟不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篇10:再见,昨日少年爱情诗歌

我会铭记你手心那冰凉的温度

刻在心底的最深处

篇11:不要和爱说再见爱情诗歌

再见意味着

都要孤单

不要说再见

再见意味着

彼此少了情感

不可说再见

再见意味着

断了一世情缘

在爱的记忆中

希望看到的是

那张纯情的笑脸

不希望看到的是

那张含泪迷茫的眼

让人会感到心酸

那又何必去把爱伤残

在爱的征途中

路总是那样地遥远

期盼是永久的团圆

都不敢去想的不可预见

爱的双方要彼此多一些浪漫

浪漫会找到快乐的从前

彼此去欣赏对方的脸

看看对方还是不是初衷情缘

女人的喋喋不休

那是她的友善

男人牵过女人的手

那是他的美感

不要和爱说再见

再见应是最艰难的决断

俩人虽然相阋

那也是风雨中的考验

俩人虽然磕磕绊绊

那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羁绊

只因你我走在爱的路上

用一缕丝线

将你我的心相连

篇12:再见,爱人爱情散文

阳光散落,星星点点点缀大地。片片雪花承载片刻欢愉,飘飘洒洒洒落人间。在这寒冷的冬季,是否有一个人,她的温情无处寄托?

有时候,就在那么的不经意间,我想起了你的温柔,心中不曾泛起酸涩,也不再留有甜蜜。于是,我知道我们的故事已经沉静的成为过去,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有些惋惜,但这是生活的印记。

当我百无聊赖望着天,眼泪会涌向眼圈。孤独像黑夜,席卷一切。我不需要引用哪位哲人的话,因为生活给予我的哲理更多,更贴合,我的生活。

即使爱着你,我仍然选择放弃。因为我们的爱并不像歌里唱得那样浓烈。而我知道正是这醇厚的深沉的爱让我们潇洒的放手,头也不回的走向两条道路,甚至不曾说“再见”。

多年以后我也许会后悔,在铺满了落叶的分岔路口,我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而那条路,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路,也许幸福就在它的沿边。但也许,也不是。选择根本就是放弃的同义词。我们选择留住美好的`记忆,放弃未知的未来。

谢谢那段美好的时光,像是在清朗的海的尽头,我从沙滩望到天际。芳香的气味、温暖的阳光。你的爱像春天,给我无尽的滋养。

篇13:再见的爱情诗歌

苏曼殊编选的诗歌大多数都为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 比如《诗经》中的名篇、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的诗歌都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歌典范, 因此, 选择历代名家的名篇很具有代表性。不过苏曼殊并没有因此将《文学因缘》、《潮音》、《汉英三昧集》编选成为专门辑录英译经典汉诗名篇的选集。苏曼殊有着独具慧眼的编选风格。

《文学因缘》中收录Mercer学士 (William T.Mercer, 英国人) 所译的即景即情、充满诗情画意的《采茶词三十首》。《采茶词三十首》属于民歌, 共三十首, 属于七绝诗。《采茶词》生动展现出如仙露明珠般的民间采茶风貌:“侬家家住万山中, 村南村北尽茗丛。社后雨前忙不了, 朝朝早起课茶工。”“雨过枝头泛碧纹, 攀来香气便氤氲。高低接尽黄金缕, 染得衣襟处处芬。”“番番辛苦不辞难, 鸦髻斜歪玉指寒。惟愿依家茶色好, 赛他雀舌与龙团。”

今人读之, 仍感意犹未尽:“语多衔怨, 想见采茶之苦。茶熟香温时读之, 将令人不忍一啜也。”除此之外, 苏曼殊自身出于对茶的喜爱, 在《燕子龛随笔》中将少年时期难忘的一幕情景娓娓道来:“余年十七……小楼三楹。朝云推窗, 暮雨卷帘。有泉, 有茶, 有笋, 有竽。”苏曼殊《本事诗十章》中写有“丈室番茶手自煎, 语深香冷涕潸然”之句, 诗歌抄寄给友人柳亚子、高天梅、蔡哲夫等。继而好友蔡哲夫在《和曼殊本事诗原韵》里也有关于茶的和作:“赁肩灯下听瓶笙, 一缕茶烟斗室盈。照见并头杯茗里, 停杯无语不胜情。”从诗句中可知, 苏曼殊在与友人一起茗茶小啜中感受着怡然自得的生活乐趣。

苏曼殊能从浩瀚的古籍堆里选出无名氏的《采茶词三十首》, 将其与历代名诗并起并坐, 汇编于同一书中, 可见他对这些民歌是非常欣赏和珍视的, 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传统诗歌中所蕴含的一份不可多得的茶文化遗产。

苏曼殊编选的另外一个特色便是对爱情类诗歌的关注。苏曼殊将《诗经》中的《关雎》、《静女》、《涉江采芙蓉》、《汉广》等名篇编入选集当中, 这些婉转回旋的诗歌都是对爱情的咏叹, 而且女性形象大都深情脉脉又天真浪漫, 再比如所选的王昌龄《闺怨》、张籍《节妇吟》、李白《怨情》、《乌夜啼》等诗歌也都是以描绘女性的生活情感状态来抒发离愁别绪、深闺哀怨。苏曼殊在《潮音》中编选入拜伦的英文原诗She Walksin Beauty (今译为《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第一节: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skies;/Andallthat’sbestofdarkandbright/Meetinheraspect andhereyes:/Thusmellow’dtothattenderlight/Whichheavento gaudydaydenies.”

查良铮译文: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她走在美得光彩中》作于1814年, 是拜伦早年时期一首恋爱抒情诗。这首诗歌将女子婉约的风华姿态融于静寂的万物之中, 动与静的结合, 明与暗的交替, 光与色的妙用都将一位端庄秀丽的倩影勾勒出来, 置于宛如天幕的舞台, 飘逸于浩瀚的星空。

雪莱的英文原诗Love’sphilosophy (今译为《爱底哲学》) 也被选入《潮音》, 与《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一样, 这也同样是一首迷人的小诗。查良铮将Love’sphilosophy译为:

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河水又汇入海中, /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一种甜蜜的感情;/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何以你我却独异?

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波浪也相互拥抱;/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姊妹把弟兄轻蔑?/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月光在吻着海波:/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要是你不肯吻我?

雪莱的这首《爱底哲学》充满了哲理性, 将爱情的言语和万物精神融汇在一起, 从而探讨爱情所蕴含的哲理。大自然中的万物如“泉水”、“轻风”、“高山”、“波浪”、“花儿”、“阳光”尚且诠释着涌动的温柔爱意, 更何况是人类呢?苏曼殊在《潮音》英文自序中毫不掩饰对这首小诗的喜爱, 从中受到启发, 称雪莱为“一个哲学家的恋爱者”:

Shelly, thoughadevoteeofloveisjudiciousandpensive.Hisenthusiasm for love never appears in any strong out-burst if expression.He is a“Philosopher-lover”.He loves not only the beauty of love, or love for love, but“love in philosophy”or“philosophy in love”。柳无忌译文:“虽是个恋爱的信仰者, 师梨是审慎有深思。他为着恋爱的热诚, 从未在任何强猛爆裂出的表示内显现着。他是一个‘哲学家的恋爱者’。他不但喜好爱的优美或是为恋爱而恋爱, 他并爱着‘哲学里的恋爱’, 或‘恋爱里的哲学’。”

选入的拜伦和雪莱的两首小诗色彩鲜明, 节奏明快, 气韵清新, 抒发感情极其自然真挚。

上一篇:经济法部分习题下一篇:幼儿教师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