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2024-04-26

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精选5篇)

篇1: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项 目 名 称: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

项目建议单位:德江县建设局

联 系 电 话:(0856)8520128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日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小城市,大战略”的战略决策。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城乡规划和城市化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作出了“关于加快城市建设的若干决定”。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建设厅制定了《贵州省十一五期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2003年8月,贵州省建设厅贵建[2003]23号文《关于实施重点城市建设的意见》,把德江县列为全省重点发展小城市。

特别是2006年底,德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县新一轮城市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以来,我县决定强力推进德江城南新区开发和城北居住区开发之时,又逢国家实施第十个西部大开发和第十二五规划以及贵州省提出用10年的时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随着国家战略的需要和我县独特的区位条件,“三高二铁一港口”在我县的产生,为积极对接这些有利条件,为使我县更好地成为改革开发的承接地,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一道,发扬“5+2”和“白+黑”的精神,努力加快我县自身建设发展的步伐等等;这些都为德江县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向小康迈进了迫切的要求,把“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招商、以商带农”作为小城市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德江县委、县政府根据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提出了加快“德江县城南拓北扩”建设的重大开发建设计划。

德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从以人为本出发,站在新的建设起点、新的高度,为了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配合德江县城南拓北扩发展的需要,努力推进德江城市建设上新台阶,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休憩需要,在德江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结果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德江县城主入口门户方向上有着良好植被和环境的区位划定一个占地约为33公顷(合500亩)的区域用来建设市民休憩的场所,受单位的安排由德江县风景名胜和项目办公室编写了《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以下简称《建议书》),以供县委、县政府用来作招商引资等提供资料。

把“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建设作为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对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休憩等都有着特殊重要意义。

本建议书包括:概述、德江县域和县城概况、项目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估算、综合效益分析、建设资金筹措和偿还方案、结论九部分。

目 录

一、项目概况...............................................................................5

二、项目背景...............................................................................5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6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8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

六、项目产品市场分析..............................................................9

七、效益分析.............................................................................10

八、环境影响评价.....................................................................11

九、结论建议...........................................................................12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

(二)建设规模:35公顷(合525亩)

(三)项目投资:10000万元

(四)资金来源:拟招商引资为主

(五)主办单位:德江县建设局

(六)建设性质:新建

(七)建设地点:德江县青龙镇南主出口(城南社区)

(八)合作方式:独资或合资

(九)建设目标:立足德江县城建设条件,抓住“三高两铁一港口”过境德江的机遇,建设和完善配套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功能,完善区内功能结构。对内,承接外来游客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之所需;对外,有组织的开展本县市民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使之成为铜仁地区旅游中心。

二、项目背景

(一)随着我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由单纯追求物质生活向综合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以消除由对工作所产生亚健康,满足市民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之所需。

(二)城区没有大型集中公园,现有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处于初级阶段,经营管理及交易方式落后。

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大豆,烤烟,花生。主要工业门类有煤炭,电力,酿酒,化工,农机,印刷等。土特产有生漆,桐油,乌柏,柑橘,天麻。近年来,我县把发展战略思路放在首位,我县平均海拔高度470米,年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302天,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环境资源,辖区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前景。

县城概况:县城所初青龙镇位于县域几何中心,城市凝聚力优势明显,城市化上升空间很大,后发优势较周边各县城更加突出。截此2009年底,有县城人口近10万人,在贵州省东北部是最大的县级城市人口。

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对内辐射全县20乡镇51万余人,对外可承接南来北往(陕川渝-港澳粤),西来东去(华东-东盟)的大量游客。

2、带动性强。加快德江县城大洞沟公园建设,是我县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带动全县各行各业俱兴,增加大量社会就业,创造劳动者的增收。

3、我县广大人民需求热情程度高。目前我县名片少、包装难,尚未有规模大、品种全、功能多的旅游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中心,但广大人民需求热情程度高。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东-东盟)的游客,带动的其他一系列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德江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以及规模

(一)建设规模:场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内容:

1、兴建场内旅游公路、道路广场、停车场;

2、旅游宾馆、景观步廊、休闲娱乐中心小品;

3、餐饮配套设施;

4、管理用房(包括食品安全检疫);

5、公厕及垃圾回收站;

6、区内配套市政管网设施建设;

7、其他相关先进设备建设。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本项目研究文件、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

2、价格依据

(1)工资标准:定额人工费×地区系数

(2)主要材料价格取定:按贵州省2004年定额执行。主材:425#水泥400元/t,钢筋(综合)4500元/t,钢板(综合)5000元/t,松原木450元/m3,石料:片石50元元/m3,(7)建设监理费:按第5项中的(2)(3)(4)项工程造价之和的0.8%计算为7079万元×0.8%=57万元。

(8)不可预见费,按第5项中的(1)(2)(3)(4)项工程造价之和的3%计算。8879万元×3.0%=260万元。

(二)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工程静态投资8879万元,流动资金1121万元。

六、项目市场分析

(一)截至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51.2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2元,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群众对精神生活的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享受欲增强,必然带来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

(二)贵州地处偏远、污染少、在多彩贵州下的原生态乡村旅游国人皆知,德江县的旅游市场竞争力后发优势明显,利于德江旅游业走向快速发展。

(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休憩、娱乐、服务和餐饮享受欲快速增长,只有集中向内外提供旅游休闲消费场所,才能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带动的其他一系列产业发展和升级,才能保证全县旅游业结构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德江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七、效益分析

13、设臵专门垃圾场、无害化处理场,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和无害化处理残留,环卫定时清扫,配臵垃圾清运车,对垃圾及时处理,保证街道清洁卫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安定。

4、对游客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建后管理措施

本项目按照规划标准建成后,区内具备良好的配套休憩、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建成后又可吸引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引导游客各方面的全面进步。

九、结论建议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篇2: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位于天水市东岔镇境内, 西秦岭北坡, 距陕西宝鸡市64km, 距甘肃天水市106公里, 公园规划2个景区即桃花沟景区和普度峡景区, 89个景点。海拔740-2343米, 山体相对高度一般在300-700米之间。公园面积:2544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44', 北纬34°14'-34°26'之间。北以渭水为界与陕西省宝鸡市胡店乡隔渭河相对, 南靠秦岭与百花林场接壤, 东邻陕西辛家山林场, 西与立远林场相接。

园区桃花沟景区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 前山沟道开阔平坦, 森林茂密, 山环水绕、秀丽异常。后山奇花异木之中, 奇崖怪石, 溪流潭间掩映在密林巨树。普度峡峡谷之奇, 桃花沟之秀, 秦岭梁之幽、各显特色, 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冰河翠之雄, 景区有为典型的峡谷景色兼顾有冰川遗迹、峰峦层叠、峰锐坡陡、山势峻峭, 孤峰入云、岩石奇巧。游人到此可欣赏自然天功的神奇, 森林风光的野趣, 处处感受到大自然幽静古野的原始情调。

公园建立以来, 先后投资750万余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修筑入园公路13.5公里, 旅游步道10.5公里, 修建了桃花沟度假村接待厅、客房、餐厅、小木屋、会议室、职工宿舍等, 建筑面积4520.9平方米, 可同时容纳180人就餐休闲度假。

二、SWOT分析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 发展优势 (Strengths)

1. 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

公园和景区主要位于秦岭山脉, 因历经第四纪地质构造形成了现今地质地貌形态, 山体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分异明显, 构造变化强烈。丰富的地文景观, 以凸峰、峰林、奇特象形山石, 岩壁、峡谷最具特色, 而且分布较广, 各景区又别具一格。部分景区具有一定又宽阔平坦、视野开阔的亚高山盆地景观。如奇特石壁面佛、令牌石匠、摞摞石、灯盏石另有众多的岩壁与岩缝、奇丽的普渡峡谷、险幽的溶洞等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优势主要有妩媚桃花溪流、幽深的碧潭、普度峡飞流的悬瀑与跌水、清澈的山泉等。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有原始次生林、松栎混交林、古树名木、草地等。并具有植物季相的多彩性、观赏动植物的多样性;具有发生频率较高、景观丰富的天象景观, 尤以日出、雪雾最具优势。人文景观“观音山”为典型代表, 有小华山之称。各景点又别具一格构成了桃花沟景区丰富的景观资源优势。

2. 显著的区位优势。

小陇山东岔林区位于古丝路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最东部, 有甘肃东大门之称, 客源丰富广阔。近年来, 通过开发建设, 森林生态旅游区内公路、游道密布, 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已初步具备了“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 已逐步形成了陇上小江南绿色生态环境为代表的天水旅游经济开发区, 可进入性较强, 区位条件优越。

3. 良好的大旅游环境。

小陇山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所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 天水市是甘肃东南部旅游龙头和甘肃旅游的突破口, 森林旅游业发展起步比较早, 有着良好的基础, 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累计达到85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 依托大旅游环境, 突出桃花沟公园特色, 塑造桃花沟生态旅游品牌, 既是旅游市场的需要, 也是做大做强林业第三旅游产业, 提高旅游品位。推动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外部便利的交通环境。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主的外部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天宝高速公路将旅游区与省会城市兰州和宝鸡的交通时间缩短为3-4小时, 且兰州到天水有“伏羲号”旅游专列;天水机场转为军地两用机场, 已在2006年11月20营用, 宝天高速公路, 国道310、横穿整个林区, 区内大部分景点、景区均有县、乡级公路及林区原有的生产公路连接。

(二) 发展劣势 (Weaknesses)

1. 基础设施落后, 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健全。

资金短缺制约着旅游业的开发规模, 服务设施跟不上,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只是小规模的开发, 这种小规模的开发, 影响了整体森林生态旅游形象, 不利于对外宣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较落后, 还不能满足游客的“行、住、吃、游、购、娱这些旅游基本需求。大部分景区通讯、通邮状况差,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低。

2. 运行机制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林区周边地、县互争林场资源, 争相发展旅游, 制约着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步伐。部门分割管理, 机构重叠, 职能交叉, 各管一方, 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游客难以接受这种多重管理机制。林业局与当地政府难以协调, 严重影响了投资商的积极性, 使森林旅游业发展缓慢。

3. 景点之间线路过长, 不利于组织高效率的线路旅游。

林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富集, 景点数目较多, 虽然基本具有开展森林旅游的基础, 但因景点相对比较分散, 景点之间线路过长, 景区可进入性差, 给游客的感觉距离较远, 再加上森林公园之间道路等级低路况较差连接不畅通, 这些都成为制约着本林区森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不利于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管理。

4. 旅游资源共性大, 森林公园个性不突出。

森林公园与森林生态旅游区没有制定详细的区域性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薄弱、起点低、景区建设差、服务接待能力差, 甚至处于原始状态森林公园和景区未能充分、合理的挖掘和开发好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没有突出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文化与地方旅游特色。

(三) 发展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ies)

1.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森林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部大开发强调的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两大战略措施的实施极为有效地改善了本区的交通、通讯条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城市化进程加快, 将有效地改善森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瓶颈, 有力地推进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

旅游业是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倡导和发展的重点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随着中国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国家对林业发展的再次定位, 林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历史机遇。

3. 人们对林林生态旅游的需求带来的机遇。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增加, 人们渴望到大自然去沐浴, 缓解精神和工作压力, 陶冶性情, 这种需求必然会带来森林生态旅游的大市场和大发展。另外, 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自驾游正在悄然兴起, 将对森林生态旅游带来较好的机遇。

(四) 存在的挑战与威胁 (Threats)

1. 国内挑战。

西部省市的自然资源条件存在着一定相似性, 云南省早在1997年就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全省林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 如今全省森林旅游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市场。周边的省 (区) 如陕西、四川、新疆等, 森林旅游区起步也比较早, 发展速度较快, 特别是邻近陕西省的森林旅游, 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对本区开展森林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2. 邻近景区的挑战。

邻近的公园存在各自竞争有限的客源市场, 相互形成竞争对手, 面临区域内部各森林公园自身的挑战。如:麦积森林公园、陕西森林公园等, 同样一些乡村旅游区、城郊公园、游乐园等, 都对森林旅游有部分替代性形成竞争和挑战。

(五)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模糊经营思路导致特色的不显著性。

各森林公园表现出一定的共性, 未充分突出地方旅游特色与个性风格。出现了游客出游率和回头率双低的现象, 难以形成一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来吸引游客。公园建设初期仅仅根据自身的森林旅游资源为依托, 对周边的经济环境与相邻环境研究不细致, 协调性未能得到发挥, 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单纯的模仿型建设和重复建设导致一方面资金的浪费, 另一方面不具有特色性。缺乏与旅游、建设、文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与有效沟通, 经营思路的狭窄和独家经营面格局是当前制约森林旅游发展的瓶颈。

2. 初级阶段管理粗放性。

旅游发展大体要经过“高投入低产出、中投入中产出和低投入高产出”三个阶段。目前桃花沟景区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项目开发规划, 环境、资源保护不力等方面;二是森林公园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森林公园与国有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资金运行严格按照天保工程管理要求完成, 森林公园发展很难符合以市场发展规律, 甚至造成违规现象;三是公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这些人员都是从林业转产服务业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对新行业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森林旅游市场培育、开发、宣传促销的意识不强, 服务水平低, 经营管理粗放, 只能边干边学。

3. 阶段经营的不可持续性。

据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37%的出游市场分布在距城市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距城市15-50km的范围内。桃花沟景区地处宝鸡市、天水市两大城市中间均在50-500km范围内, 而这两个城市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给小集团出游和私家旅游带来不便, 游客很有局限性, 又加公园未开发冬季旅游项目, 常是2012年5-10月经营, 其他时间停业。这种状态造成了公园的不可持续性, 同时也影响了参业人员的经济收入, 使公园经营期间管理难度增加。

三、对策及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强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着重解决目前经营与管理水平, 引入新机制、新模式, 塑造企业新形象, 达到经营管理标准化、服务水平人性化。使森林公园的发展有目标化, 逐步突出自身特色, 在市场中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位,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 可持续发展。

(二) 旅游产品特色

特色是森林生态旅游的灵魂, 是对森林旅游者产生吸引的根本所在,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发和弘扬本区特色旅游产品, 提高文化品位, 形成地方特色, 以满足森林旅游者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要。

1. 桃花概念相关旅游产品特色。

以桃花运为主题, 开展在青山绿水之间寻找爱情和感悟爱情的真谛的活动, 并将桃花运的含义提升为祝福游客家族和事业象桃树一样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 温柔多情的桃花水变幻成各种景观形式, 形成了多样的活动, 给游人带来不同的游乐感受。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特色, 带动林区群众脱贫治富。

2. 景区与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产品特色。

根据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资源市场禀赋, 优化产品特色树立桃花沟———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印象区”, 龙头景区, 主题休闲。重点开发和生产体现“桃花”特色, 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

(三) 增加投资力度, 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改善旅游条件

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一项为当代人服务、为后代人造福的公益性事业。要坚持好“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下, 采取多种方式。同时, 鼓励森林公园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原则, 坚持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 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并举的原则。

(四)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人员素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性旅游, 无论是开发建设, 还是经营管理, 都需要专门的人才, 旅游市场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当前应重视人才开发和引入, 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专业型的人才。

(五) 抓好宣传, 做好对外开放, 提高知名度, 促进联合营销力度

森林生态旅游区的宣传促销工作, 要突出重点, 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 周密策划, 因地制宜, 精心包装, 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宣传促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

总之, 森林生态旅游区是自然景观丰富, 人文景观兼备的旅游佳地。为实现恩泽鸟兽, 蕙及子孙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现人们“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需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在森林观光、休闲、科普、旅游的基础上, 着力打造“桃花”品牌, 突出园区特色。同时拉动林区及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地方林农的经济收入, 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摘要:森林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原始基础。随着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必将要求林业单位经营结构的转变。逐步由单一的木材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以森林为依托, 市场为导向, 适应我国林业向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对小陇山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10年经营现状研究和分析, 指出在发展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思路, 为进一步切实推动林业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森林公园,SWOT分析,桃花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兰芳芳.峡谷型旅游区的景观规划——以“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 2012 (1) .

[2].田里, 李长林.生态旅游天津[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力锋.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4].DavidAFennell.生态旅游/旅游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5].张蕾.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

篇3: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湿地保护与恢复,饮用水源保护,对策,措施

1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身生存不仅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同时还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 导致水质恶化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从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物理、生物、化学组成部分交互作用, 具有调节洪水、降低洪峰、补充地下含水层、改善水质等作用, 对维护水资源的水质和安全、正常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境内的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一座城市湿地公园, 更是红安县的一座生命泉, 是典型的库塘湿地。

2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红安县县城西北部, 紧靠城区。湿地公园的范围包括水库水面及周边的生态公益林、近自然林、宜林地和水库水面滩涂湿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7′02″~31°22′38″, 东经114°32′09″~114°35′45″。湿地公园东西宽约10km, 南北长约12km, 规划总面积1903.37hm2, 其中湿地面积1590.69hm2。

据统计,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96科、205属、318种, 其中湿地草本植物27科、35属、55种;有脊椎动物24目、39科、86种, 水鸟资源较为丰富, 有鸟类14目、24科、47种。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在规划中将92.24%的湿地公园面积作为保育和恢复区域, 7.76%作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区域。既有效保护了水源地, 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维持了金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又合理地解决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红安县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金沙湖对下游33个自然村、省道阳福公路、下游45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16万亩农田的灌溉、20万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意义重大。

3 金沙湖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湖区湿地面积萎缩, 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 水资源面临危机。湖区湿地筑坝围堰, 围湖养渔截断了上游汇水区内水源的自然流入, 影响了湖区的蓄水和水质。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 许多重要湿地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 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主要有以下污染源。

(1) 人居污染。在湖区周边涉及对湖区环境有影响的有22个村场, 共有109个村民小组, 住户4839户, 人口21052人, 4个镇有7个行政村洪水线下农民违规建房, 共89户居住在洪水线内, 一遇洪灾, 被淹受灾, 餐饮业6处, 桌台数33张, 共占地面12亩。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 每年排污量 (按干物质计算) 为1229437kg/年, 每天的生活污水一遇下雨, 就流入湖内。

(2) 养殖污染。经湿地公园调查核实, 湖区周边共有围湖养渔98处, 有畜禽养殖122户, 养殖占地面积150.5亩, 存栏畜禽37133头 (只) 。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 化学需氧量 (COD) 2644166kg/年, 氨氮 (NH3-N) 112800kg/年。

(3) 采矿污染。二程、华河2个乡镇的2个行政村所在地有厂矿业2处, 6个井口, 占地1410亩, 开矿破坏了植被, 矿渣填埋了湿地, 洗矿污染了湖水。

(4) 加工污染。2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所在地有各类加工制造业共6处, 共占地面积107亩, 其中, 苕粉加工厂1处, 占地面积15亩, 年产苕粉60t, 靠水生产苕粉, 污水直排湖内;与金沙湖一坝之隔的红信化工厂生产时排放的废水、废烟, 以及泄漏的液氨, 都是直接污染源。

(5) 围堰养鱼。沿湖边及湖区一级支流围堰养鱼, 坝堤连环, 坝内筑坝, 共98处, 面积2908亩, 叉沟叉河拦河筑坝, 阻断金沙湖支流汇聚, 破坏生物栖息繁衍场所, 坝内鱼池黑水漆漆, 洪水季节, 堰满溢洪, 污染水源。

4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具体措施

饮用水安全的前提是什么?是先要有水吃, 因此涵养水源、防止水资源流失显得愈发重要。再次是防止水源污染, 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洁净的饮用水源。

4.1 保护工程建设

4.1.1 水禽栖息地建设

在李家洼、董家湾建设2处水禽栖息地, 建设面积10hm2, 其中水域面积7.6hm2, 陆地面积2.4hm2, 建设措施为包括以下方面。

(1) 水生植物种植:在水深1~2m区域种植沉水植物, 如金鱼藻、菹草、竹叶眼子菜等, 使用种草数量为400kg/hm2;在水深1m以上水域种植莲、香蒲、茭草、芦苇、芡实等植物, 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水生植物种植面积7.6hm2。

(2) 宜林地造林:鸟类栖息地范围现有部分宜林地, 面积1.6hm2。拟在这部分宜林地种植阔叶树。接近水域地段栽植柳树、池杉和乌桕, 其他地段栽植樟树、槐树、榆树和浆果类植物, 如李树、桃树、枇杷等。种植采取随机混交的方式, 栽植密度为111~167株/亩。

(3) 现有林补植:鸟类栖息地范围现有部分稀疏林地, 面积0.8hm2。拟在这部分稀疏林地中补植和原树种相同的树种或较为耐阴的树种, 如樟树、胡桃、水青冈等, 每隔1.5m补植1株, 在林地空地中主要补植枣树、桃树、枇杷等浆果树种。补植后, 每亩保存株数为167株左右。

4.1.2 保护管理站建设

保护管理站是湿地公园最基础、最重要的管护机构, 尤其是湿地公园开放后, 人为活动将大量增加, 加强湿地公园保护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根据金沙湖湿地公园管理范围和保护管理的需要, 拟建立4个管理站, 建设位置分别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的三里岗林场、祈家塘、宣教展示区的白石咀以及管理服务区处, 每个管理站建设房屋1处, 建筑面积均为80m2, 共计320m2, 砖混结构。

4.1.3 确标立界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是原农民习惯了的生产和活动区域, 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标牌、界碑 (桩) 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金沙湖湿地公园的范围及各功能分区的区域, 避免发生纠纷和破坏;二是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醒人们注意, 控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 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四是为人们提供线路指南、其他服务等。因此, 保护区标牌、界碑 (桩) 的设置, 对人们了解建立湿地公园的意义, 普及有关科学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 确立保护自然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4.2 恢复工程建议

4.2.1 退耕还湿工程

金沙湖湿地范围中的耕地, 有的分布在库区常水位以上, 有的分布在常水位以下, 全部退耕还湿。在常水位68m以下的耕地恢复种植水生植物, 如芦苇、茭草、香蒲等, 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在常水位68m以上、泄洪高程73m以下的退耕地恢复种植柳树、刺楸、池杉和乌桕, 每亩种植株数110株左右;在泄洪高程73m以上的退耕地, 种植以乔木树种为主的阔叶树种, 主要树种为榆树、椿树、樟类、桃树等, 每亩种植株数170株。退耕还湿工程建设面积为30.5hm2。

4.2.2 退渔 (养) 还湖工程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鱼池养鱼和筑坝养鱼的情况较为普遍, 侵占了鸟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水生植物的生长地, 对水体有一定的污染, 与湿地公园保护、宣教等目的有冲突, 因此, 必须停止金沙湖湿地公园内的水产养殖生产, 并在退渔还湖的地方种植水生植物, 以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退渔 (养) 还湖工程建设分鱼池养鱼和筑坝养鱼两种情况恢复植被。①鱼池养鱼:分布在宣教展示区内的鱼池予以保留, 在鱼池内铺设40cm的种植土, 种植莕菜、莲、香蒲等水生植物;在宣教展示区以外的鱼池或保留或清理掉, 清理掉的鱼池种植香蒲、芦苇等植物, 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②筑坝养鱼:停止养鱼生产, 在现有渔场中种植芦苇、香蒲、香叶芦竹等植物, 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退渔 (养) 还湖工程建设面积共82.2hm2, 其中鱼池养鱼还湖15.4hm2, 筑坝养鱼还湖66.8hm2。

4.2.3 近自然林恢复工程

根据金沙湖湿地公园林地现状, 对林中空地和较稀疏林地进行补植补播, 近自然林恢复工程建设面积共205.2hm2, 其中现有林面积123.1hm2, 新造林面积82.1hm2。补植补播林树种宜选择与原有树种相同树种或其他耐阴树种, 如樟树、水青冈、枫香、花楸、枇杷等。林中空地中1.5m左右补植1株, 补植补播后的林中空地和稀疏林地每公顷保存株数1500株以上。对管理不善和受病虫害的低效林, 采取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清理枯倒木和病死枝等措施, 林地稀疏地带进行补植, 林分特别差的林分进行重造。对于宜林地、采伐迹地和灌丛地, 采取近自然林的措施进行恢复。

4.2.4 矿区植被恢复工程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有一处萤石矿3.41hm2, 为露天开采形式, 已废弃多年。目前, 矿区堆砌有较多的矿渣和尾矿, 山体破坏严重, 对金沙湖湿地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对水土保持、水库安全和水源洁净也有潜在的影响。因此, 规划对此矿区进行植被恢复, 面积为3.41hm2。

4.2.5 湿生、水生植物环湖带重建工程

据调查了解, 金沙河最高洪水位为73.06m, 出现频率较大的水位为67~69m。金沙河水源丰富, 即使是2010年洞庭湖、洪湖大型湖泊干涸, 金沙河也没有受到影响。金沙湖枯水位高程一般为65.5m, 持续天数一般为10d左右, 最多也不会超过1个月。其中水位情况根据需要, 还可以利用烟宝地水库通过烟金灌渠输送进行调节, 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和有关方面的需要。根据水文条件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拟在金沙湖范围海拔66~68m之间建设水生植物环湖带, 与现有林地和其他绿化工程相结合, 形成深水→浅水→湿生植物→乔灌木的绿色环湖圈, 将金沙湖构建成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海拔66~67m高程区段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狗牙根等植物, 使用种草数量为400kg/hm2;在海拔67~68m高程区种植香蒲、茭草、芦苇、狗牙根等植物, 使用种草数量为800kg/hm2;在海拔68~73.06m消落区种植柳树、刺楸、池杉和乌桕。湿生、水生植物环湖带工程建设总面积为179.7hm2, 其中湿生植物环湖带 (68~73.06m) 面积95.2hm2, 水生植物环湖带 (66~68m) 面积84.5hm2。

5 结论与建议

(1) 金沙湖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不仅能够达到涵养水源的目标, 改善入湖水体生态环境和流经工程区的水体水质, 还能改变原消落区面貌, 提升景观效果。

(2) 通过高效复合植物生态系统加强对富营养污水的净化作用, 抑制藻类生长。不仅能够有效脱氮除磷, 消解农药、抗生素等微量持久的有机污染物, 还能减少自来水制备过程中的氯耗和矾耗, 提供高于国家标准的健康饮用水。

(3) 建议在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引入环境评价体系, 从环保角度评价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使项目建设既能符合生态安全, 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1-2018) [R].北京: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2011.

[2]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2013.

[3]蔡文洁.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R].福州: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009.

篇4: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本溪洋湖沟公园,公园景观设计,生态景观

在新形势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对于物质经济,现代人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面对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压得现代人喘不过气,既不利于现代人身体状况的健康发展,还会给他们的精神造成一定的打击,为了能够在生活与工作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娱乐活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城市公园是现代人进行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而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景观不仅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也会给人一种身心得到舒缓的感觉。

一、我国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

城市公园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表现,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建设水平,还间接的体现出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公园景观设计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园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为了缓解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将工作重心放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的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城市都在国家的鼓励下兴建“园林城市”,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活动。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逐渐突出,主要表现在施工质量、景观效果、景观设计几个方面。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城市绿化工作,鼓励建设城市公园景观,很多城市就曲解了建设城市公园的意义,过于重视城市绿地化建设,为了提升景观效果采取各种手段,忽视了城市公园的真正价值。城市公园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要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也是为了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目前,很多城市在建设城市公园景观的时候,都忽视了其社会效益[1]。

二、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

城市公园是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景观,不仅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还能够体现出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所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溪洋湖沟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出溪洋湖沟公园景观的重要作用,推动本溪市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相结合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极强的生态效益,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自然通风、提供氧气、水分等生态效果,在平衡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植物造景”的手法,将人的理想蕴含在植物景观的布局当中,每一处园林景观的设计都体现着不一样的含义,是生态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一处风景,还具有艺术品的基本特征,能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植物并没有很强的时代性,所以在使用“植物造景”手法的时候,能够准确的将现代园林与古代园林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植物摆放体现不同的时代感觉,既能够展现出苏州园林的古典美,也能够表现出世博园的现代美。除了时代以外,“植物造景”手法还能展现出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的景观。在进行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将生态效益与景观效应相结合考虑,既要满足生态效益的稳定发展,还要满足公园景观的观赏性[2]。

2、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对公园景观的需求,深入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从而设计出最能够让人放松的环境。城市公园说到底还是跟人使用、供人观赏的,如果设计出景观都不能满足人的需求,那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非常不成功的。在进行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巧妙的利用本溪洋湖沟周围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植物草地等,充分发挥出本溪洋湖沟的地理优势和艺术优势,通过空间的渗透来实现和谐统一的目标。

设计师可以利用本溪洋湖沟周围的假山台地、植物等在入口处或者转弯处设置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拓宽空间的深度与广度。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就需要重新对公园景观设计进行考虑,尽可能的避免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实现空间开朗化的目标。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从而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3]。

3、充分表现出当地的地方特色

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使用,应该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进行,从本溪洋湖沟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程度、地域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本溪洋湖沟景观设计中适当的融入一些历史的元素、文化的元素,不仅要表现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还要展现出园林景观的文化价值。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保留本溪洋湖沟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本溪市的气候环境相适合的植被,发挥出公园景观园林的重要作用[4]。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在设计本溪洋湖沟公园景观的时候,应该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人文环境、地域特色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将公园从城市中分离出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不受外界因素打扰的空间,在这里人们能够得到身体与心灵的充分休息,对于陶冶性情、慰藉心灵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陶慧,刘家明.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标志碑设计为例[J].地理研究,2014,09:1758-1767.

[2]郭卓.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西安兴庆宫公园、丰庆公园、灞河公园为例研究的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孙鸣飞.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模拟展示方法研究——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4.

篇5:大洞沟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甘肃省吐鲁沟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处, 北与甘肃省天祝县马牙雪山省级地质公园毗邻, 西北与青海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02°35′57″~102°45′42″, 北纬36°40′16″~ 36°44′30″, 面积66.35km2。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管辖。吐鲁沟记载着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区地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历程, 集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构造运动、气候演变与侵蚀、剥蚀等地质环境作用于一身, 对我国西部环境演变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1 吐鲁沟地质地貌背景

1.1 区域地质

1.1.1 地层

吐鲁沟一带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大区, 秦祁昆地层区, 中祁连地层小区, 区内出露地层相对简单, 主要有蓟县系高家湾组、奥陶系下统阴沟群及第四系全新统。蓟县系高家湾组区内出露最为广泛, 下部主要岩性为一套碳酸盐岩, 其中夹有较厚的千枚岩、板岩及少量片岩, 上部为一套以片岩、板岩、千枚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奥陶系在区内出露范围零星, 主要分布在园区西北部, 仅出露下统阴沟群, 岩性主要为砂板岩、安山凝灰岩、大理岩、结晶灰岩等。第四系分布在东部的大通河河谷、阶地及吐鲁沟沟谷地带, 沿河、沟谷地带呈带状分布, 岩性为松散的砂砾石层。

1.1.2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 均为加里东中期侵入岩, 分为两种类型, 分别分布在园区北部及南部, 北部为花岗岩, 南部为花岗闪长岩, 均呈不规则岩株状产出。

区内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加里东早期, 以海底火山活动为特征;第二期为加里东中期, 以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为特征。

1.1.3 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处于祁连造山带, 鱼儿红—老虎山板块缝合线南侧, 经历了自加里东运动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较发育, 总体表现为缓慢的隆起抬升运动。

松多山复式向斜为区内主体构造, 吐鲁沟处于该复式向斜构造东部南翼。松多山复式向斜始于青海省互助县松多山, 止于吐鲁沟东部的等等岭, 总长约60km, 走向近东西向, 两翼倾角多为50°~70°, 南翼及核部大部分地层被花岗闪长岩侵入占位。

1.2 地形地貌

吐鲁沟地处祁连山东部山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区域大环境属断块山地貌, 吐鲁沟一带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中山地貌, 海拔2000~3600m, 相对高差一般300~700m, 最大相对高差1600m, 总体由西向东倾斜。

区内沟谷发育, 吐鲁沟主沟至三岔分为大吐鲁沟、小吐鲁沟两条支沟, 两支沟之间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山岭地貌。沟谷切割深度在400m以上, 总体表现为上游切割浅, 中下游切割深的特点。两岸岸坡陡峻, 总体表现为上缓下陡, 特别是在大吐鲁沟中下游地带多有陡崖状地貌发育, 地貌上呈现峡谷地貌特征, 平均沟坡坡度大于30°, 在大、小吐鲁沟中下游及中间山岭地带, 多发育尖峰、绝壁等较典型的构造侵蚀地貌, 也是吐鲁沟地质遗迹景观的主要分布区。大吐鲁沟上游及吐鲁掌一带, 地势开阔、平缓, 呈现一派高原风光, 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

2 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

吐鲁沟地质遗迹景观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形成的, 以峰丛地貌景观为主, 伴有快速隆起阶段地表水沿构造裂隙下切形成的峡谷一线天地貌景观, 瀑布、构造泉等水体景观, 断层、直立岩层等构造景观, 溶洞、钟乳石等岩溶景观以及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等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体。

2.1 峰丛地貌景观

峰丛地貌是吐鲁沟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的主体。沿山脊线多分布集中连片的各类奇峰:龟桥迎僧形似神龟架桥迎接西行荣归的神僧度过绝壁天堑;其东巨石恰似童子戏虎, 又形似一艘宝船于西天云海间顺利起航;护国天王似天王立于山间;太白醉酒酷似诗仙李白斜卧于山岭, 手把酒杯仰面向天, 吟出一首首冠绝古今的壮丽诗篇;借花献佛形似一位老者手捧鲜花;寿鹿望穹相邻两峰一高一矮, 立于林海其中一峰形似寿鹿抬头遥望苍天;小吐鲁锦绣江山为典型峰丛, 绿荫中突兀的怪石集中连片, 形成规模宏大的石林景观;三清峰似道家三仙打坐于林间谈经论道;明月峰峰顶洞开, 似皎皎半月映照天际, 西侧山顶一处矩形山洞, 其形如门, 名曰“天门”;温娇峰突兀于山腰, 状如一美少女, 长发飘逸, 仰面向天, 又似雄狮张开血盆大口, 向周边宣示威严。沟谷地带则以单体规模较大的独立山峰为主, 灯杆石如一只巨大的笔锋立于蓝天之下, 峰顶天然生长一小松树, 恰似梦笔生花;罗汉峰山顶呈浑圆状孤峰;卧虎峰似一头威严猛虎守护藏龙洞;驼峰岭山岭逶迤, 高低错落有致, 构成大小吐鲁沟的分水岭。这类微地貌往往集中在一起, 形成规模宏大的峰丛, 千峰争秀, 奇岩林立, 景色秀丽, 引人入胜, 其风格各异, 成因特殊, 是甘肃省罕见的地貌类型。

区内最为奇特的是峰丛地貌区分布的龟桥迎僧、天窗眼、明月峰、天门等四处自然形成的通透岩洞, 形态各异, 奇妙之处, 冠绝华夏。

2.2 峡谷地貌景观

主要有通天门、卧虎藏龙半月天两处。通天门壁立千仞, 一侧岩壁直立, 气势恢宏, 大吐鲁沟在此蜿蜒通过, 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穿过通天门, 却又忽然豁然开朗;卧虎藏龙半月天为一处景点组合, 该段岩壁略有弯曲, 右岸为深幽的藏龙洞, 左岸为气势逼人的卧虎峰, 期间仰面望天, 天如半月。

2.3 水体景观

吐鲁沟水体景观相对较少, 仅有丹崖叠瀑、半月泉两处。丹崖叠瀑上下分为两级, 一股清流从花岗岩受构造运动形成的绝壁飞流直下, 第一级落差约25m, 第二级约40m, 总落差近80m, 雨季流量增大, 气势壮观;干旱季节, 水流变小, 似颗颗珍珠从岩壁滚落, 又是另一番景象。半月泉为一处沿构造面形成的小型溶洞, 直径约3m, 深不见底。水质清澈, 属于与断裂构造有关的下降泉, 其水量受大气降水补给明显, 干旱季节水位深度2m左右, 雨季充满溶洞。其奇特之处在于旱季不枯, 雨季满而不溢, 夏季泉水冷气森森, 冬季从不结冰, 降雪季节可见蒸汽飘荡于泉眼周边。

2.4 地质构造景观

吐鲁沟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带, 受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影响, 构造运动强烈, 主要表现为陡立的单斜构造, 伴有小型逆断层。比较典型的有厚层状大理岩、直立岩层、断面光滑的反“S”型逆断层、破碎带宽度1~2m的逆冲断层、以及断面明显的逆掩断层等。

2.5 岩溶景观

修真洞为吐鲁沟目前发现的唯一石灰岩溶洞, 为一处沿产状197°∠75°的小型逆断层形成的溶洞。洞深约30m, 最高处8m, 最宽处约7m。

洞内完全由钟乳石构成, 呈纯白色, 表面由于氧化作用呈现淡黄褐色。洞内钟乳石造型奇特, 主要形态有石蘑菇、石葡萄等, 溶洞最深处几处石笋形如佛陀诵经, 特别是其中一处形似身披袈裟的高僧打坐诵佛。每年进入冬季洞内滴水逐渐结冰, 封闭了溶洞大部, 来年至七月份全部消融, 别有一番景致。

该溶洞在甘肃省西部, 特别是兰州以西极为罕见, 可称为“河西第一洞”。

2.6 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吐鲁沟地质公园地形切割强烈, 多峰丛、悬崖绝壁, 历史上崩塌、泥石流较发育。崩塌遗迹较典型的有一处, 位于丹崖叠瀑左侧, 巨石崩落后形成的地貌清晰可变, 坡脚崩落的一块巨石沿岩石中的一条剪切节理碎成两块, 恰似从岩石中间巨斧劈开, 为丹崖叠瀑景点增色不少。泥石流的表现主要是前期泥石流发展期形成的堆积物分布在各沟谷中, 形成泥石流垅冈。

3 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

3.1 峰丛地貌景观

峰丛地貌景观分为南北两条带。北带分布于大吐鲁沟加里东中期花岗岩南侧外接触带, 空间上大吐鲁沟流域内均有分布, 上游地带主要分布于右岸山岭地带, 黑刺沟以下在沟谷两岸均有分布。南带分布于小吐鲁沟加里东中期花岗闪长岩北侧外接触带, 空间上集中出露在小吐鲁沟上游右岸山岭地带。

3.2 峡谷地貌景观

吐鲁沟峡谷地貌景观相对集中, 主要分布在大吐鲁沟中下游通天门至藏龙卧虎半月天之间, 该段沟谷狭窄、蜿蜒曲折, 形成一处“S”型河曲, 总体上右岸岸坡陡峻, 近于直立, 左岸岸坡相对坡度较小。

3.3 水体景观

吐鲁沟水体景观仅有两处:丹崖叠瀑为一处瀑布景观, 分布于大吐鲁沟中游支沟中, 大致以该沟为界, 左岸为加里东中期斑状花岗岩, 右岸为大理岩化灰岩, 来源于北部吐鲁掌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汇流后形成地表溪流, 顺花岗岩形成的陡壁奔流而下, 形成吐鲁沟唯一的瀑布景观。

半月泉分布于大吐鲁沟下游支沟中, 属于一处与构造对岩溶有关的构造泉, 泉水来源属灰岩中的岩溶水及构造裂隙水, 泉眼处于一处沿小型断裂构造形成的溶洞中, 状如半月。

3.4 地质构造景观

地质构造景观主要有分布于大吐鲁沟中游的厚层状大理岩 (结晶灰岩) 直立岩层、通天门东侧的断面光滑的反“S”型逆断层、形成破碎带宽度1~2m的逆冲断层、丹崖叠瀑对面的逆掩断层等。

3.5 岩溶景观

吐鲁沟岩溶景观—修真洞为一处典型的石灰岩溶洞景观, 分布于大吐鲁沟下游支沟中。洞内钟乳石极为发育, 洞身几乎全由钟乳石构成。钟乳石造型奇特, 主要形态有石蘑菇、石葡萄等, 尚处于发育阶段, 是区内极为罕见的自然奇观。

3.6 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区内保存下来的地质灾害遗迹主要由分布在丹崖叠瀑左侧的崩塌遗迹、该沟沟口地带及半月泉所处沟谷中游的泥石流垅岗。

4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4.1 科学研究价值

吐鲁沟地质遗迹规模较大, 种类较多, 特别是造型奇特的各类象形山 (峰丛地貌) 构成吐鲁沟地质遗迹景观主体。对其成因的研究, 为该地区区域地质演变历史、古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效应等地质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不可再生的重要实物资料。吐鲁沟地质公园主体地质遗迹景观峰丛地貌景观、峡谷地貌景观、岩溶景观、水体景观等由于其所处的典型地理位置, 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4.2 科普价值

吐鲁沟出露有较完整的蓟县系高家湾组地层剖面、加里东中期侵入岩、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危岩峭壁、峡谷以及受地层与构造双重控制的溶洞、溶蚀岩壁、溶蚀坑、造型奇特的各类象形山 (峰丛地貌) 。特别是厚层状大理岩直立岩层、断面光滑的反“S”型逆断层、形成破碎带宽度1~2m的逆冲断层等地质灾害遗迹构成了区内良好的科普资源, 可开辟为丰富的地学科普基地, 可向游客及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地学科普教育。

4.3 美学价值

吐鲁沟地质公园内峰丛密集, 沟壑纵横, 多悬崖峭壁, 至今依然保存着接近原始状态的山川景色, 其独特的峰丛地貌、峡谷地貌、以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修真洞岩溶景观, 幽深的半月泉、时而如玉带穿梭又似珍珠散落人间的丹崖叠瀑点缀在森林茂密的绿色海洋中, 为吐鲁沟更加增添了一份幽深玄境。由峰丛地貌构成的各类造型奇特的象形山如梦笔生花、温娇峰、太白醉酒, 泓然洞开的天窗眼、龟桥迎僧、明月峰、天门, 修真洞多姿多彩的岩溶堆积—钟乳石, 多属甘肃省内罕见, 特别是峰丛地貌构成的各类造型体特的象形山即便国内亦属罕见, 极具美学价值。

4.4 旅游开发价值

吐鲁沟地处祁连山东南部的冷龙岭山地,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地带, 区内山势险峻, 孤峰林立, 气势雄伟, 为黄土高原西部不可多得的绿色生态景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原始植被, 形成了甘肃省中西部少有的自然景观, 结合其周边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了集地质遗迹、森林景观、高山草甸、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资源。区内地形起伏剧烈, 山石嶙峋, 植被垂直分带极为明显, 峰峦叠嶂, 林木苍翠, 吐奇纳秀, 是一处毫无人工雕琢的原始自然风景区。综上所述, 吐鲁沟区位优势明显, 旅游资源丰富, 属于一处具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绿色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区。

4.5 自然完整性

吐鲁沟地质公园森林茂密, 峰丛呈带状分布, 蓟县纪形成的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建造经历了区域变质及岩浆活动叠加的接触变质作用, 经过大自然的千锤百炼, 伴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 历经数亿年的沧桑巨变, 最终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 形成现今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峰丛、峡谷、瀑布、溶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内容丰富多彩, 景观壮美。伴着优美的森林、灌丛、草原景观, 构成一处纯自然状态的优良风景, 整体资源的品位较高, 属于一处未受任何人工破坏的自然形成的地质遗迹分布区。

4.6 经济价值

4.6.1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吐鲁沟以奇特的峰丛地貌、峡谷地貌、岩溶景观、水体景观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主要自然景观的风景旅游区, 是兰州市周边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将这些地质遗迹景观与区内丰富的自然景观相结合, 合理科学地开展观光、休闲度假、登山探险等大众旅游项目, 将极大地增加当地就业人数和地方财政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6.2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所在地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与保护地质遗迹是统一的整体, 通过建立地质公园, 设立不同层次的保护区和周围的缓冲区, 有效限制人类活动, 严格禁止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已达到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目标, 使公园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维护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英玉, 龚明权, 张自森, 等.青海省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综合评价[J].地球学报, 2009 (3) .

[2]张国庆, 田明中, 刘斯文, 耿玉环, 郭婧, 等.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 2009 (3) .

上一篇:与书为友其乐无穷作文下一篇:石油钻井专业词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