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2024-05-10

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精选7篇)

篇1: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2010年甘肃省蔬菜产业生产环节建设项目

项 目 名 称:陇西县千亩无公害优质茄子高原反季节生产标准园建设

申 报 单 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主持人:

通 讯 地 址:陇西县巩昌镇长安路农业综合服务大楼 邮 政 编 码:748100 联 系 电 话: 0932-6622232

电 子 邮 箱:lxnjzxwhw@163.com

甘 肃 省 财 政 厅

甘 肃 省 农 牧 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

一、立项依据

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为了健康,对食品的安全和营养要求日趋迫切,因而无公害蔬菜生产己成为世界性的生产主流。从消费层次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在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向小康迈进,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对食品的要求在品种和质量两个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口感好;二是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接受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三是对食品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关注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细菌污染、以及滥用化肥造成的污染等。无公害、无污染食品,特别是绿色食品消费观念正在影响居民的日常购买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正在增强,另一方面也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关税壁垒降低的情况下,技术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正在加强,国内市场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市场竞争已全面进行质量和技术的竞争,市场的消费已导向对农产品多极化、营养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立名、优、特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建立无公 害蔬菜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2009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73亿亩,总产量6.02亿吨,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和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等原因,蔬菜生产,尤其是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生产受到抑制,初秋供应短缺,形成了明显的“秋淡”,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一般从七月中下旬开始,到九月底结束。当前东部和中部地区秋季蔬菜供需紧张的矛盾,是我国蔬菜生产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每年6-10月,受我国南方及沿海地区灾害性气候的影响,蔬菜价格比平时要高出1倍以上,而且货源不足。在此期间蔬菜缺口每月在300万吨左右。以上海为例,7-9月份的自给率不足30%,每月需从外地调入鲜菜15万吨以上,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每年台风期间蔬菜短缺,菜价成倍上涨,日均鲜菜的缺口在万吨以上。

陇西县蔬菜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一定的规模,其高原夏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以来,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目前高原夏菜商品现代化 的进程正处于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的形态,逐步发展到以现代商品形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渡阶段。随着农业结构的转变,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陇西县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之一。陇西县已经成为我国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蔬菜种植也成为陇西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劳动就业、蔬菜企业、蔬菜保鲜储运产业和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陇西县地处定西地区中部、渭河沿岸,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降雨量445.8㎜,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土地肥沃,沿川保灌面积大,光照充足,适宜各类蔬菜生长发育。蔬菜是陇西县四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0公斤。其中露地蔬菜17750亩,总产量25309吨,其中复种蔬菜16000亩,总产量23309吨,总产值1521.9万元,总纯收入755.8万元,地膜蔬菜22550亩,总产量27276吨,大棚7660亩,总产量15891吨,日光温室3110亩,总产量15861吨。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峰高效节能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南安50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巩昌、菜子千亩大葱生产基地和柯寨、首阳千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

陇西县千亩高原茄子反季节无公害生产基地位于西河沿川的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该区域均位于河 4 谷冲洪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海拔1800—2180米,年平均气温7.8℃,≥10℃有效积温1840—2437℃,无霜期160天,平均降雨量450mm,日照时数2500小时,太阳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土壤肥沃,是多年来我县优质茄子的主产区和高产区。项目区内农民有着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产品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遍布周边地市。生产的茄子个大、口感好、着色良,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远销岷县、漳县、青海、内蒙、西藏等地。目前,区域内茄子常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产6500~7000㎏,以杭茄一号、杭茄三号、引茄一号、杭丰一号杭茄三号、农友长茄等为主栽品种。

综上所述,陇西县作为甘肃省无公害蔬菜产业规划区之一,在环境条件、交通运输、蔬菜生产发展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在陇西建立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标准园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内容、总体目标

1、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拟在陇西县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建设1000亩无公害优质高原夏菜茄子标准园,其中菜子镇陆家庄600亩,巩昌镇靛坪村400亩。引进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8——10个,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制定相关优质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2个;引进示范生物农药防治,和防虫网防虫示范五个。举办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培训班12期(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

2、总体目标

(1)高原反季节标准园茄子亩产(鲜茄)达到8500kg,亩产值10000元,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10000万元。

(2)标准园内生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收获及后续管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

(3)通过技术培训和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达到蔬菜生产标准化,实现区域生态良性循环。使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750元,达到项目带动总体脱贫的目的。

三、关键技术问题与创新点

1、关键技术

一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关。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条件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环节。只有无污染,生产潜力大,生产规模及品种相对集中的地域,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产品。该项目茄子生产基地选择在菜子镇陆家庄和渭河河谷的巩昌镇靛坪村,交通便利,附近无工矿企业、医院,空气质量好,灌溉水有保证,且水质完全符合优质蔬菜生产要求标准,具备适宜高原茄子反季节生产

所要求的的独特气候,多年来是我县茄子生产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农民有丰富的茄子种植经验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茄子生产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严格推行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规程。肥料施用以有 6 机肥为主,底肥为主,实行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原则,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作物—土壤—害虫—天敌),使用药剂防治时严格按照GB4285、GB/T 8321 规定执行。

三是严格投入品管理。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严格执行农药禁用和限用目录,规范农药、化肥使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在基地内使用。

2、创新点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为了强化对茄子标准园建设的组织管理,对无公害茄子生产实行全过程的监管,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特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农业局局长及项目乡镇乡镇长为组员的行政领导小组,专庄负责基地建设、物资配套和资金使用等。成立由县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技术人员为组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高原茄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操作,技术培训,产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的检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同时,由陇西县茂源菌菜专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产品的销售、运输、包装等问题,确保标准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三是建立完善监管制度。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获销售” 7 的“五统一”要求,做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质量有保障,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保证生产的茄子安全、优质、营养。

四、技术路线

1、品种选择:引进和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连续结果能力强的中、晚熟茄子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符合GB16715.3—1999二级以上。通过设立品比试验选择主栽品种。对当地茄子种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根据高原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规程。

3、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一个,统一向项目区茄子栽培户提供优质合格种苗。

4、引进新型生物农药或无公害农药进行综合示范防治。

5、对项目区所有土壤进行肥力化验,做到100%测土配方施肥。

6、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50亩,分布于项目区各主要生产小组、社,使操作规程更加科学合理。

7、加强投入品管理和安全使用。

五、基础条件

1、主持人基本情况

项目主持人苟永平,男,汉族,农艺师,200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编写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陇西县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 8 范基地建设、陇西县循环生态生产模式技术推广示范、陇西县马铃薯综合增产集成技术推广、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马铃薯良种工程、陇西县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陇西县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陇西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等30多项次,参与实施2005年陇西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陇西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陇西县优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陇西县中心乡站建设项目、陇西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2005年被陇西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05先进个人”称号,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2、人员、设备、设施等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8年3月,隶属于陇西县农业局。中心下设办公室、植物检疫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园艺站、菜子原种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首阳高科技示范园等机构,是集推广、培训、指导、宣传、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参与制订全县农业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指导工作(如作物栽培、病虫防治、土壤肥料、农田环境监测等),组织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应用和管理工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关工作。拥有培养室、化验室、图书资料室、养虫室、标本室、观测园、试验示范科技园区、9 微机室等,设备先进,可全方位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病虫情报、警报、检疫、检测、化验、培养结果、试验、示范类农资使用效果,承担农业项目的实施、鉴定、原种生产、农资购销,农业“一法两例”的贯彻执行。

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8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名,其中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12名、农艺师18名、助理农艺师10名。承担本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6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4名。

3、工作基础

陇西县农技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农技推广围绕本县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农业特色,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地膜覆盖、日光温室、药剂拌种、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种植等20多项农业科技推广获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先后有74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地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荣获省、地、县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高原反季节茄子标准园亩产达到8500kg,亩增产300㎏,增产率11%,亩产值10000元,亩新增产值400元。标准园茄子总产量达到850万公斤,总产值达900万元。项目区茄子种植农户户均增加纯收入800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突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群众 10 优质农业及效益意识,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形成了蔬菜产区人人懂得无公害生产。充分发挥了产业优势,规范了农资市场,实现了蔬菜质量监控,给全县蔬菜生产走向优质、安全、营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从全局看,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解决项目区农民脱贫问题,还可以丰富东部和中部地区八、九月份淡季蔬菜供应,缓解夏秋淡季供需矛盾,对平抑菜价,稳定社会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良好。项目建成后,由于全程采用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对于陇西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带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七、经费预算与用途

1、经费预算

本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项目区农户自筹45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15万元。

2、资金用途

(1)高原反季节无公害茄子生产亩投资330元(种子费用140元、茄子专用肥费用130元、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费用60元),其中:种子、茄子专用肥、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药剂购置费中由省级补助资金解决200元,1000亩共计20万元。地膜购置等费用由项目农户自筹解决13万。

(2)育苗基地建设:建设需总费用40万元,地方政府补贴15万元,农户自筹25万元。

11(3)技术培训费4万元。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解决。(4)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示范10亩,总费用3万元。

以上共计80万元。

八、申报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九、县(区)财政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县(区)农牧(农业)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一、市(州)财政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二、市(州)农牧(农业)局意见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篇2: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申报材料

一、项目概况

1、基本情况

该项目准备上报XX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备案。项目名称:XX气调保鲜库 项目地址: 占地面积:20亩

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储藏水果、蔬菜、食品,开展冷链物流。年储藏量

为20000吨。

项目总投资3980万元。

2、主营业务

(1)收购储藏水果、蔬菜、食品。(2)批发销售上述产品。(3)招商租赁库房、冷藏车。(4)加工包装水果、蔬菜、食品。

(5)发展冷链物流,低温运输、配送水果、蔬菜、食品。

3、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为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工作,让绵阳及周边地区人民能吃上健康、新鲜、美味的水果、蔬菜、食品。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绵阳市龙门镇工业园区拟建水果、蔬菜、食品保鲜冷藏库项目。经评估论证,该项目建成将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有利于推动西南地区冷链物流的积极发展,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2)有利于提高绵阳及周边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位。(3)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水果、蔬菜市场的发展。(4)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4)有利于农业人口向产业化转化,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缓解政府就业压力。

(5)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6)有利于繁荣灾后重建市场供应,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4、项目规模

我公司计划在绵阳市龙门镇购买土地20亩,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建和扩建。一期建筑库房总面积3500平方米,新建果蔬气调库20个,购置冷藏车4辆,低温运输、配送蔬菜、水果、食品,发展冷链物流。新建办公楼及生活用房12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全框架钢筋混泥土,抗8级地震。保鲜冷藏气调库设备采用德国、意大利最先进气调冷藏机械设备,保鲜采用消毒真空包装储藏。二期新建库房二栋8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全框架钢筋混凝土,抗8级地震。保鲜冷藏气调库设备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气调脱氧压缩机等,保鲜采用消毒真空包装储藏。

5、行业现状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我公司新建果蔬气调项目目前是四川最优的果蔬气调项目,四川除成都、江油等市有使用这样先进设备的冷藏库外。其他城市均无,川西北地区目前尚无一个上规模的气调库,小规模不保留的冷藏库必将遭淘汰。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

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6、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上看,该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人总是要消费的,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增长,消费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健康和营养,提高生活质量是大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随之而来的冷藏保鲜库会不断产生,应该是一个有竞争、有活力、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了农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项目市场评估

1、市场环境分析

该项目有以下几点优势:(1)资源优势

绵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宜水果、蔬菜生长,江油有九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安镇万亩果蔬基地,苍溪县猕猴桃种植园。生产出来的水果蔬菜品质优良,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可以收购储藏,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全国闻名的白玉村水果生产基地,及周边地区有大量的果。由于没有冷冻库储存,大量水果烂后扔掉,给果农造成很大浪费和经济损失,这水些丰富的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比的。(2)价格优势

据市场调查,绵阳由于出产水果、蔬菜品质好,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低,价格具有竞争优势。(3)地理优势

本项目位于成都、绵阳、广元几个大中城市之间,距三个城市距离不足150公里,两个小时内即可往返。有成绵广高速公路相连和宝成铁路大动脉,运输十分方便,成本低、时间快,形成了区位优势。

2、消费者分析

从供求关系上看也有必要建设该项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人们收入不断增加。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的老百姓必须要考虑生活质量问题,摆在群众面前的重要问题就是吃的问题。特别是每天要吃的水果、蔬菜、食品,能吃上干净、新鲜、有营养的水果、蔬菜、食品是人们的最大心愿。项目投产后能基本满足绵阳及周边地区人们的需求,使大家的生活得到改善。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城市的部分居民收入人均已达2000美元。随着政府的惠民政策的体现,成都、绵阳、江油周边居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处于消费的快速增长期,同时冷藏食品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3、产品服务竞争力分析

(1)从硬件上讲新建气调库房全部采用聚苯乙烯板,多层气密封闭。厂区环境优美,适宜气调保鲜库使用。

(2)设备选用德国和意大利进口的最先进气调制冷设备,能保证果蔬不变质、变味保鲜。

(3)培训一批高素质、懂技术、懂业务的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4)加强管理,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有开拓创新、敬业精神。

4、国家支持力度分析

根据国务院(1034)号文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建设气调库,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也是适应我国生鲜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

三、项目运作模式

1、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安装两栋库房3500平方米冷藏气调保鲜库,购置冷藏车4辆。投入生产正常运转后,二期再建两栋8000平方米。

2、市场运作:依托江油、绵阳、德阳、成都、广元及周边的平武、梓潼、安县、北川等地区,待投产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再将产品销售辐射省内外。

3、产品来源:主要收购、销售本地和相邻城市自产的水果、蔬菜、食品及沿海地区的海产品、水产品。

4、销售渠道:销往省内、市内各大超市、酒店及批发市场。

5、发展冷链物流,低温运输、配送水果、蔬菜、食品。

6、代储各大超市、酒店和大中企业的产品。

7、与大型农户联合开发产品(公司+农户采取紧密型方式)。

8、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四、项目前期资金投入2854万元

1、土地购买费用576万元。

2、新建厂房、办公楼、道路改建及绿化470万元。

3、购置安装设备费用1208万元。

4、购置冷藏车费用350万元。

5、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50万元。

6、流动资金200万元。

五、项目岗位描述和数量

1、该企业项目属股份制单位,下设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办公室、财务科、质检科、营销科、生产部、维修部。

2、劳动定员:本项目劳动定员58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技术人员5人,车间操控人员10人,气调库和包装车间35人。气调库的工人主要来源从社会招收,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面向社会招聘择优录取。

六、项目的财务分析与预测

1、财务收入计划

(1)投产第一年计划总收入1600万元,实现利润750万元。(2)投产第二年计划总收入2800万元,实现利润1400万元。(3)投产第三年计划总收入5200万元,实现利润2450万元。

2、成本费用估算

(1)税金及附加费预计全年为160万元(逐年递增)。

(2)水电按现行规定价格计算,收购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人员工资按2.5万元/人/年计算,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提取(3)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5%。(4)设备折旧年限为15年,残值3%。(5)运输设备工器具折旧按10年,残值0。(6)征地费用按经营50年摊销。(7)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计算。(8)管理费用按工资总额的2%计算。

(9)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

3、利润估算

(1)投产第一年实现利润750万元。(2)投产第二年实现利润1400万元。(3)投产第三年实现利润2450万元。

六、创业者应具备的条件

董事长:XX大学文化,先后在XXXXX任职,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业务熟悉,有管理企业的经验。

总经理:XX,在XXXXX任职多年,长期从事经营经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运作策划能力。

各部门负责人能独挡一面,全心负责的工作。

七、项目扶持政策与措施

该项目属政府扶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项目,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了大力的优惠政策和支持。申请政府投入补贴资金1832万元占总投资的46%,企业自筹资金2150万元占54%,经可行性调查论证,该项目建成投产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良好。

八、项目可能的风险与对策建议

1、市场风险分析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对于新型水果、蔬菜,无害水果、蔬菜需求迅速增长,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高。

(2)省内外冷藏库建设速度加快,冷链物流的普及,竞争对手多,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对项目产生一定影响。

(3)管理经验不足可能造成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2、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政策的研究,构建企业市场优势。(2)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实施品牌战略,构建品牌优势。(3)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控制成本。

二0一一年

篇3: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一、什么是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指把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 通过在相同或相似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 使项目安全管理实现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

二、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通过安全标准化管理, 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 模

糊问题具体化, 分散的问题集成化, 成功的方法重复化, 整体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为既好又快地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2、通过总结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 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3、通过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 可以搭建起项目安全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 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 减少管理成本。5、通过对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安全事故, 避免相似事件重蹈覆辙。

三、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形成过程

1、总结以前的安全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已完成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总结, 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 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 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 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

2、安全生产管理的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标准, 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 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 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3、安全生产管理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管理新情况新问题, 对原有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 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始终保持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四、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

安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 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2、安全人员配备标准化

安全人员配备标准化, 目的在于解决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建设任务是否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 应当满足下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 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 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3、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

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 关键在于明确安全工作标准, 把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

4、过程控制标准化

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 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系统, 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安全管理目标;二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安全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

五、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1、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在安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

(1) 明确责任, 细化安全工作职责

除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外, 还对每个人的安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

(2) 强化安全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建立全员的分类安全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 项目主要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

3、在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

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安全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全线管理和作业人员服装、安全生产用品、现场安全防护、迎检准备工作以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4、在安全过程控制标准化方面

(1) 落实责任、强化约束

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评比体系, 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 约束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 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 进行考核评比, 严格兑现奖罚, 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

(2) 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

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 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 落实终端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安全检查签认表格进行统一, 建立定期收集、存档、建立台账制度, 并对安全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考评。

(3)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动态目标考核

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 对各工区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目标考核管理。

同时, 必须定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六、结束语

篇4:紫心甘薯标准化生产项目总结

一、项目概况

目前我镇紫心甘薯生产层面尚处于低级阶段,商品率、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等均较低。究期原因,就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存在产品分级不严、质量不高、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基本为无标准生产。我镇于去年制订了《无公害紫心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今年按本规程进行推广示范,申报了《紫心甘薯标准化生产》的农业丰收项目,实施地点主要在楼塔镇大同一村母岭和雪环桥头村淡竹坞,面积为250亩。实施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无环境污染,适宜各种甘薯品种的生长,是天然的绿色甘薯种植基地。全镇推广总面积为380亩。

二、工作措施

镇党委、政府对此项目的实施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由余丹平(楼塔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担任组长,楼仙法(楼塔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担任副组长,项目主要实施者杭州母岭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楼云然、杭州萧山淡竹坞果品园负责人楼炳洪。萧山区农科所则作为科技合作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培训,提供各类种植方面的技术与信息等。

三、技术措施

在技术上重抓以下几个环节:

1、育苗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和管理方便的田块。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畦宽120cm—150cm,深度20cm—25cm。

选种:品种选用新品种早紫、浙紫以及渝紫263,选用薯皮鲜亮光滑,无病无伤,未受冻害和湿害的种薯,剔除杂薯。种薯大小以100g—250g为宜。

育苗方式:采用单层小拱棚或单层地膜覆盖保温育苗法。

育苗时间:在3月中、下旬开始育苗。

排种:薯块斜放,头尾方向一致;顶部向上,尾部向下;上部平;大薯在中,小薯在外;薯块间隔3cm—5cm,排种后覆盖细土2cm—3cm。大田用种量15kg/亩—20kg/亩。

2、大田栽培

整地:要求在晴天进行深耕整地。深耕25cm—35cm为宜,充分翻碎土粒。采用宽畦双行或起垄单行种植。宽畦距110cm—120cm,畦沟深30cm—35cm;垄距75cm—85cm,垄高25cm左右。

施肥:肥料以基肥为主,整地时,将每亩用腐熟有机肥500kg加硫酸钾15kg或用硫酸钾复合肥25kg加硫酸钾10kg条施于畦(垄)心。后期缺肥地块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

采苗:在晴天今晚或阴雨天,剪取长15cm—23cm、基部3个节以上的壮苗。

扦插时期:4月上旬—7月下旬。

扦插方法:宜选择雨前或阴天土壤湿润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傍晚栽插,栽后及时浇水。遇久旱缺雨,应考虑抗旱栽插。宜采用浅平插或斜插。浅平插:薯苗埋入3cm—5cm深的浅土层。斜插:薯苗与地面呈45度角斜插入土中3个—4个节。

扦插密度:扦插密度视品种及扦插时期而定,宽畦双行株距22cm—30cm,起垄单行株距20cm—25cm,一般每亩扦插3000株—4500株。

3、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紫甘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病毒病、紫纹羽病。主要虫害有蛴螬等地下害虫、斜纹夜蛾、甘薯夜蛾和甘薯叶甲。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使用健康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薯。实行轮作。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少施化肥。及时清除病株、病叶。

化学防治:应对症、适期、适量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合理混配,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推广总面积为380亩,平均产品税量达到2159公斤,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采用标准化生产亩产可增加10%以上,商品率提高15%以上,亩增收700元左右,达到4318元,总亩产值达到164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紫心甘薯标准化高效栽培,提高了我镇甘薯品质和适口性,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进一步优化我镇的甘薯品种结构。同时,激发了农户种植紫心甘薯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紫心甘薯抗逆性强,抗旱耐瘠薄,害虫危害较少,农药施用量很少,可降低面源污染,而且楼塔镇气候温和,阳光育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无环境污染,适宜各种甘薯品种的生长。因此本项目在起到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五、结尾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紫心甘薯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紫心甘薯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楼塔镇紫心甘薯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我区今后发展紫心甘薯开创良好势头。

篇5: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考评申报材料清单

1、施工许可证复印件(申报时提供)

2、《辽宁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项目申请表》(申报时提供)

3、建筑施工企业自评材料(项目竣工后提供)

4、《辽宁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项目考评情况表》(项目竣工后提供)

篇6: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福建省南平市

2011年11月

中国 北京

福建省南平市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汇报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作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单位,在国标委和国家局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来,在标准化力量的推动下,南平烟叶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更加明显,特色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南平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一、南平烟区基本情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

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下辖10个县市,人口306万。拥有耕地面积314万亩,宜烟耕地面积128万亩,次宜烟面积101.7万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烟区之一。南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年平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300天,烤烟可利用大于10℃的积温为3300~38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2000小时,年降雨量平均1680~1900毫米,烟田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属烤烟适宜种植区。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之所为,乃良田地气使然也。”清朝乾隆年间,浦城晒烟被列为贡烟,有“贡丝”之称。

南平烟叶生产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和全球最大的卷烟企业美国菲莫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五年中美技术合作取得提高烟叶成熟度、高茎壮苗标准、追施硝酸钾、白云石粉改良土壤等先进技术理念,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2年,南平烟区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产区;2004年,南平烟区相继承担了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和国家局优质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并在多次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烟叶收购总量突破80万担,呈现出规模与质量、特色、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南平市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国标委和国家局验收,成绩优秀。

二、主要成效

(一)实施标准化全面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带动,南平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示范面积不断提升,2009-2011年标准化示范面积比例分别为84.24%、95.77%、97.24%;集约化规模生产更加突出,户均种植规模保持在14亩以上,2011年达到18.68亩;烟叶收购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五年达到70%以上,均获得国家局通报表彰;特色烟叶面积不断扩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烟叶质量稳中有升,特色烟叶质量提升明显,在“

532、”“461”重要品牌配方比例稳步提升。

(二)科学制订了系统完整的综合标准体系

编制和发布了较完整的《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体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编写格式规范,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并发布了67个企业标准,涵盖南平烤烟生产全过程,贯穿了生产收购经营各个环节,覆盖了产品质量、生产规划、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减灾措施、现代烟草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能够满足指导烟区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从内容和构成上实现高起点、全覆盖、广受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立足于烟区实际,是南平烟区多年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的梳理、总结和提升。

标准体系体现了五大特色和亮点:一是实践总结提炼13个现代化

烟叶生产方式标准,有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二是以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5个烟叶质量特色化标准,全面构成烟叶质量管理监测体系;三是构建标准化落实平台,建立2个标准化烟叶工作站管理标准, 加强标准化烟草站的管理和烟草站的创建评先工作;四是围绕市场需求抓科技,建立2个科技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立3个安全环保工作标准,体现了关爱烟农,安全生产的环保理念。

(三)实现烤烟生产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中15个生产技术标准的支撑下,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11项生产关键技术标准到位率和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品种布局良种化,以卷烟品牌为导向,100%推广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良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基本持平,每个县市1到2个品种;土壤改良科学化,根据烟区土壤理化状况,推广白云石粉配合稻草溶田进行改良土壤面积达95%以上,100%施用有机肥等;育苗技术集约化,全面实行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培育优质壮苗,商品化供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根据生产提炼高茎深栽标准,100%进行深栽技术,促进烟苗移栽后早生快发;施肥技术平衡化,全面实施平衡施肥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总氮,有机氮比例占20%以上,合理控制基追肥比例。施肥时做到以株定量,同时建立

烟农施肥档案进行动态监控;田间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烟株开盘时揭膜、培土、除草,确保在旺长前全面完成揭膜培土工作。既减少化肥用量又促进了烟叶生长发育,效果显著;100%推广刀片斜削适时打顶技术,防止因多雨造成空腔病。做到了烟花、烟杈、病烂叶以及覆盖地膜等一律出田,积极开展了废弃地膜、烟杆回收与利用研究,进一步净化了基本烟田环境;病虫防治统一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无公害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全面落实统防、统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烟叶采烤标准化,全面推广标准密集烤房,标准密集烤房烘烤率达95%以上,工场化烘烤率逐年增加。全面推行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技术,100%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收购交接标准化,严格按照《烤烟》国标收购、交接烟叶。烟叶收购全面推行预检制编码收购,烟叶工商交接全面实行“原收原调,一打三扫”。

(四)支撑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

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突出品牌导向、生产特色优质烟叶为重点,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化相关的13个标准,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建阳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县建设经验提升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规范,有效支撑了南平市基地单元建设的规划和发展。2011年全市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级试点有5个,分别为红塔集团建阳麻沙

基地单元、江苏中烟建阳城关基地单元、上海烟草集团邵武拿口基地单元、浙江中烟浦城临江基地单元、福建中烟武夷山兴田基地单元,包含24个乡镇,238个种烟村。南平基础设施建设及验收规程促进烟田基础设施的又好又快推进。三年来基地单元试点共投入资金3.77亿元,建设项目数3620个。高标准进行烟水、烟路、烟机、烤房和育苗棚建设,搞好“田、水、路、机、房、苗”六配套,发挥整体功能。南平烟草农业科研制管理办法、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管理规程三个标准有效支撑烟草机械的研发推广和管理。单元试点已示范推广烟叶拔杆机、培土机、覆膜培土一体机和剪叶机等烟用机械3000多台,有力推动烟草机械化作业程度。烟农专业合作社管理规程有力促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推广。在土地流转、组织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体现规模效益,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单元试点共组建17支合作社,深化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运输等六个专业化标准为烟叶生产过程专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试点建设专业机耕服务队62支,专业植保服务队46个,专业烘烤户210户,专业采编队63个,专业分级队143个,散叶收购1.7万担,专业运输户(队)143支。积极有效引导生产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的以烟农为主体的“三户五队”建设,实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

务、市场化运作”。南平农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完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支撑。200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视察烟农文化站,对烟草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运用省现代烟草平台,实现基地单元信息有效整合,信息化运用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标准化烟草站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烟草站收购管理水平。今年5月,国家局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验收评价组对建阳城关基地单元给予高度评价,“建阳城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成效明显,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经验收评价为优秀。自2007年姜成康局长视察武夷山时首次指出南平烟叶生产已经基本具备现代烟草农业特征以来,如今南平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五)通过标准化加快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研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示范期间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科技转化率明显提高。2008-2010年,全市公开发表科技论文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的23篇。自主研发专利8项,均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大部分专利产品已经在烟叶生产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一是栽培调制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解决南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的《红花大金元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烤烟新品种(系)筛选利用研究》、《特色品种采烤配套技

术研究与开发》和《南平市烟叶质量评价与特色定位研究》等三个项目,建立了南平优质特色烟叶指标体系。标准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又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目前,三个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烘烤过程中色素与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密集烤房节能降耗试验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中期鉴定,而且在南平烟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二是烟草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通过科技项目研发,烟叶拔杆机、旋耕培土机、畦垄施肥机、株距定位器四项烟用生产机械研发初步成功,并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这些转化的产品已经在烟区示范推广,并形成相应的操作标准,推动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密集烤房优化成果转化。烟叶烘烤专利成果显著,通过科技研发获得气流上升式烤房专用风机、密集烤房供热装置一体式结构、烟叶烘烤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烤房余热交换器等产品,并提炼充实到标准体系中,目前示范推广面积较大。四是有机烟叶开发成效显著。在三年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的基础上,秉承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有机烟叶开发理念,2011年,南平开发有机烟叶740亩,三个县市作为试点,烟叶品种选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有机烟叶生产严格遵循国家有机产品相关标准,开发比较顺利,并初步形成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至今

三个试点已经全部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机烟叶经工业公司评吸,认为“有机烟叶清香风格突出,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甜感明显,烟气状态好绵柔细腻”。今年5月“通系列”生态创新成果汇报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视察武夷山市对“通仙”生态有机烟叶园区给予肯定,“有机烟叶园区生态环境好、烟叶长势好、烟茶在同一区域种植理念好”。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标准化项目实施以来,省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相关工作小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制订了示范区建设三年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并且每年制定指导性文件,着力实现技术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强化考核,形成完善的运行和监督机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较完善,烟水、烟路等配套工程标准化程度高,满足烟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科学制定标准体系

重视标准体系分解编制。以市公司为主体进行标准体系的编制,将标准分解到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由工作的开展负责人担任相关

标准的撰写人,并抽调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形成标准编制组。将标准融入各部门的工作中,使标准成为各部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好本部门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及相关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已经组织大范围修订标准体系四次,邀请专家组评审一次,每次修订完成后都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和宣贯。迄今为止,已经形成四个不同阶段和版本的标准体系,保证了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度重视标准宣贯

标准化宣贯对于落实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南平市公司围绕标准体系积极落实烟叶生产各项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推广网络和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分阶段的技术培训,采用现场会、技术手册、报纸宣传、示范牌、横幅、标语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烟叶标准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标准到位率及广大技术员和烟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示范区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落实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加强各地烟叶标准化中心示范片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烟叶大田

生产均衡度整体提高。一是中心示范片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相结合,提升展示水平。二是严格按照各项生产技术标准操作,确保示范片烟叶生产高质量高水平。三是烟水、烟路、烤房等配套措施较好地满足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核心示范片载体建设,烟叶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烟田整齐度明显提高。加强各地标准化烟草站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站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建设标准化烟草站,充分发挥烟叶生产收购培训管理的枢纽和载体作用。烟草站管理完全按照南平标准化烟草站管理规程抓落实。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提升烟叶生产服务水平,使站点建设达到“职责明晰、贯标到位、管理有序、内业规范、环境整洁、提升形象”的目标。2010年全市11个烟草站作为首批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站,全部通过省局验收达标,其中8个站被评为“优秀站”,3个站被评为“达标站”。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我司主动加强了与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制修订、科技项目研究。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标准化工作,市公司先后组织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前往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云南大理、洛阳宜阳和山东诸城进行考察学习,对我市标准化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司作为南平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成员单位之一,加强了与南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联系与交流,有效促进了我市烟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六)注重标准创新机制

创新标准修订机制。在原有专门召开标准修订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固化为结合每年生产技术研讨会进行标准体系的修订。成效明显:一是节约时间和集中资源;二是参加修订技术管理人员层次完善,有助于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三是形成了标准修订的机制,便于持续提升标准。创新标准转化机制。注重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及经生产验证可行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标准,并示范推广。如烤烟原收原调工作规程、烟叶生产土地流转模式、专业化烘烤管理规程和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办法等。

四、工作体会和下阶段思路

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南平市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回顾我市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先决条件;二是完善科技网络,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基础保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发展适度规模,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关键环节;四是完善制度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五是抓

好基地建设,坚持农工商研结合,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工作是烟叶生产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持烟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标准宣贯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及时更新,保障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行;二是继续强化标准宣贯,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三是对照国家局通报文件,认真排查完善,切实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烟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在组织及制度保障、综合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及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环节加强研究,建立落地生根的长效机制。

篇7:果蔬生产标准园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必备)

根据农办财【2010】53号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2010】6 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范的通知》和农办【2010]67号《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都匀市蔬菜生产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项目由都匀市河阳向阳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都匀市河阳向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 1 0年9月,现有现有管理人员9人,参与农户78户,社员l 28人,注册资金68万元人民币。合作社主要以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组织社员从事蔬菜、茶叶、药材等农产品种植销售以及提供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201 1年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l i00亩,带动全村蔬菜种植面积2 0 0 0余亩。主要分布在河阳乡包阳村河流片,该基地主要以辣椒为主导产业,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蔬菜无 公害生产技术,积极探索蔬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节本增效技术,推广一年二至三熟高效种植模式,推广蔬菜漂浮育苗示范、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等物理防控示范等无公害蔬 菜生产技术,实现基地标准化生产。在生产管理上,采取“七统一”管理模式组织生产。即统一基地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防治、统一指导、统一检测。在产品销售上,立足本地市场,瞄准重庆、湖南市场,以安全优质辣椒产品供应市场。

二、实施地点

1、实施地点基本情况:

都匀市地处苗岭山脉南侧,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中+心和交通通讯纽带。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海拔650—1940米,年均温15.9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l5.9℃,年日照时数l l75.7小时,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气温23.8,一月份平均气温6.2。C,无霜期291天,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是贵州省蔬菜生产适宜区之一。境内黔桂铁路、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贵广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蔬菜产业潜力巨大。

在贵州省农委和黔南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9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1.16万吨,蔬菜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种植蔬菜的纯收入911元,蔬菜产业己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市发展蔬菜潜力大,耕地在海拔540-1400米的坝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工业欠发达,工业三废污染很少,生态环境条件好。近年来,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完成涉及34个村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获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4万余亩;二是培训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农户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有一定的认识,部分蔬菜产品如番茄、生姜,细刀豆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但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辐盖面不大,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低,蔬菜产业化经营尚未形型。面对全国蔬菜大生产大流通产销格局和市场对安全优质蔬菜产品需求日趋突出的新形式,我市蔬菜产业正面临着种植标准化,产品优质安全化的严峻桃战。实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蔬菜单位及蔬菜增加蔬菜种植纯收入具很大潜力。实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有利于培养一支科研、推广的农业技术队伍,有利于提高农民劳动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阳乡位于都匀市南部,地处东经1 07。7 7—47 7,北纬52。5 1 7—26。39 7之间。全乡总面积l 5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l 28 10亩,辖7个行政村,55个村民组,4035户,1 7035人。平均海拨850米,境内植被保护完好,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土质肥沃、深厚,自然条件适宜蔬菜生产。项目区内无大型工矿企业,工业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小,环境条件达无公害产地要求,蔬菜基地已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辣椒、番茄、生姜、大米等农作物获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近年来,在省、州扶贫、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项目区沟渠排洪设施完备、水泥路直通村寨,机耕道通达田问,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深入,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蔬菜生产已被市场和群众接受。围绕蔬菜项目的实施,通过推广蔬菜丰产栽培,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配套技术等,培育了一大批种菜“骨干”、“二传手”、“科技示范户“,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2、项目实施地点和品种

都匀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实施地点在河阳乡包阳村,示范品种为辣椒。

三、实施规模

项目在都匀河阳乡包阳村创建露地蔬菜标准园l000亩,园区内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品全部实行分级包装销售,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产地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并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四、建设内容

(一)标准化生产技术内容

1、创建露地蔬菜标准园l000亩,辣椒选用辣丰3号、长辣七号;萝卜选用白玉春等。生产操作依照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和《都匀市无公害辣椒生产操作规程》(试行),基地全部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采用“辣椒/萝卜”接茬种植模式,实现节本增效10%以上。

2、在园区开展新品种引试10亩,引进大葱新品种6个、辣椒新品种20个、萝卜新品种10个。

3、产品全部实现商品化处理:蔬菜采收后,对蔬菜标准园产品实行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蔬菜标准园的产品l 00%实行商品化处理。

(二)生产设施内容.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控措施开展病虫综合防治示范。.

(三)质量安全及管理制度内容

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投入品档案和生产操作档案,强化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建设,形 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五、建设投资(见附表)

项目由中央财政资金投入50万元。使用计划如下:

┏━━━━━━━━━━━━━━┳━━━━━┳━━━━━┳━━━━━━━━┓

┃┃金额┃┃补助┃

┃┣━━━━━┫┣━━━━━━━━┫

┃项目资金支持内容┃┃数量┃┃

┃┃(万元)┃┃标准┃

┣━━━━━━┳━━━━━━━╋━━━━━╋━━━━━╋━━━━━━━━┫

┃┃生物肥料┃6┃i000亩┃60元/亩┃

┃┣━━━━━━━╋━━━━━╋━━━━━╋━━━━━━━━┫

┃┃优良种子┃5┃i000亩┃50元/亩┃

┃┣━━━━━━━╋━━━━━╋━━━━━╋━━━━━━━━┫

┃┃生物农药┃3┃i000亩┃30元/亩┃

┃┣━━━━━━━╋━━━━━╋━━━━━╋━━━━━━━━┫

┃┃新品种引进试┃2┃10亩┃2000元/直┃

┃┃验┃┃┃┃

┃┣━━━━━━━╋━━━━━╋━━━━━╋━━━━━━━━┫

┃┃育苗基质┃2┃5亩+┃4000元/亩┃ ┃┣━━━━━━━╋━━━━━╋━━━━━╋━━━━━━━━┫

┃┃┃。┃┃┃

┃┃育苗用农地膜┃1┃5亩┃2000元/亩┃ ┣━━━━━━╋━━━━━━━╋━━━━━╋━━━━━╋━━━━━━━━┫

┃不彳包建┃消毒杀┃┃┃┃

┃┣━━━━━━━┫┃┃┃

┃设┃┃0.2┃5.┃400元/亩┃

┃┃菌药剂┃┃┃┃

┃┣━━━━━━━╋━━━━━╋━━━━━╋━━━━━━━━┫

┃┃太阳台甚┃┃┃┃

┃┣━━━━━━━┫┃┃┃

┃┃杀虫灯┃6┃10盏┃6000元/盏┃ ┃┣━━━━━━━╋━━━━━╋━━━━━╋━━━━━━━━┫

┃┃杀虫灯安装及┃0.8┃10盏┃800元/盏┃ ┃┃材料┃┃┃┃

┃┣━━━━━━━╋━━━━━╋━━━━━╋━━━━━━━━┫

┃┃性诱剂防虫┃2┃400亩┃50元/亩┃ ┃┣━━━━━━━╋━━━━━╋━━━━━╋━━━━━━━━┫

┃┃诱虫黄板┃1.5┃i5000┃1元/张┃

┣━━━━━━╋━━━━━━━╋━━━━━╋━━━━━╋━━━━━━━━┫

┃┃市场开拓┃4.5┃┃┃

┃┣━━━━━━━╋━━━━━╋━━━━━╋━━━━━━━━┫

┃品牌建┃┃┃┃┃

┃设┃宣传标牌┃l┃┃┃

┣━━━━━━╋━━━━━━━╋━━━━━╋━━━━━╋━━━━━━━━┫

┃技术培┃标准化生产技┃┃4000人┃┃

┃谚Il幂口服┃术培训┃6┃(次)┃1 5元/人(次)┃

┃┣━━━━━━━┫┣━━━━━┫┃

┃务┃┃┃┃┃

┃┃资料印刷费┃┃4000份┃┃

┣━━━━━━┻━━━━━━━╋━━━━━╋━━━━━╋━━━━━━━━┫

┃┃┃建立记录┃100元/个点┃ ┃┃┃点200个┃┃ ┃┃┣━━━━━╋━━━━━━━━┫

┃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4┃┃┃

┃验检测┃┃┃┃

┃┃┃产品抽检┃20元/个┃ ┃┃┃i000个┃┃

┣━━━━━━━━━━━━━━╋━━━━━╋━━━━━╋━━━━━━━━┫

┃项目监管┃5┃┃┃

┣━━━━━━━━━━━━━━╋━━━━━╋━━━━━╋━━━━━━━━┫

┃┃~┃┃┃

┃合计┃50┃┃┃

┗━━━━━━━━━━━━━━┻━━━━━┻━━━━━┻━━━━━━━━┛

六、实施进度

(1)20i l年1~2月:宣传发动,落实种植面积;制定 实施方案。辣椒种植种子、农药、肥料等的物资准备和宣传动员。

(2)201 1年2月~4月:开展辣椒集中育苗。育苗及技术培训。

(3)201 1年5月~6月:辣椒大田定植及田间管理。

(4)201 1年7月~lo月:田间管理,田间测产,产品采收上市,产品营销,信息收集,质量检测,资料整理,分析总结,项目验收等。

(5)201 1年10~1 2月:萝卜种植及田间管理。

七、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为了有效地实施本项目,有利于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

1、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总体管理,协调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 问题,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

组长:吴冬生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局长

副组长:卿宗胜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党组书记

成员:张有祥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副局长

闵燕河阳乡乡长

沈有祥都匀市农村工作局财务科科长

杨玉珍都匀市农村工作局业务科科

2、项目实施小组

负责按照项目目标要求,在项目区组织实施,创办示范区及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兴办示范样板,检查技术到位率,开展测产验收,完成项目总结等工作,确保项目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

组长:卿宗胜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党组书记

副组长:张有祥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副局长

成员:胡静云都匀市农村工作局.高级农艺师

朱子丹都匀市农村工作局特色作物站站长

周永兰都匀市农村工作局蔬菜站站长

杨云颖都匀市农村工作局特色站农艺师

陈菲都匀市农村工作局蔬菜站助理农艺师

樊琴都匀市农村工作局蔬菜站助理农艺师

莫如叶都匀市农村工作局蔬菜站农艺师

苏景林河阳向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廖永顺河阳乡农技站助理农艺师

(二)技术措施·

一是以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基础,示范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二是选用优良品种、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适时采收处理等技术组装配套。三是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台账,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产品检测制度、产品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等。

1.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进行选址,环境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要的品种。辣椒选用辣丰3号、长辣

七号;萝卜选用白玉春等。

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选择土壤肥力好,一便于管理田块,采用穴盘育苗,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处理。以培育优质壮苗,苗龄适宜时,及时定植大田。辣椒适宜播种期为2—3月,萝卜适宜播种期为1 0-12月。

4、起垄栽培、合理密植

辣椒采取高垄深沟,双行错窝栽植,提高栽植质量,适当密植,一般密度3000~3500株。萝卜小宽厢直播,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亩播7000—8000窝。

5、科学管肥,因需施肥

整地时重施腐熟农家肥及钾、钙、磷肥,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注意对苗期的田间肥水管理,生长中后期前期氮、钾、钙、磷的平衡施用。

6、开展物理防治,组织区域联防,综合防病治虫。

7、强化培训,重点培训无公害蔬菜生产配套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品种、播期、茬IZl安排等栽培技术。

8、基地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严禁限制使用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正确选择合法厂家生产的有品牌的合格产品投入生产,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家肥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基地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和产销档案,示范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9、适时采收和分级包装标识销售。

(三)项目管理措施

(1)按照无公害产品要求,一是控制农业投入品;二是对产品进行检测。项目区已通过无公害产地环境认定,市农村工作局已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具备蔬菜产品农残和

亚硝酸盐检测和速测手段。由市工商、公安、质监、农业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巡回督查农资市场,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农药、化肥经营摊点,打击经营违禁农药、化肥的不法商贩,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硝酸盐类化肥进入项目区,且严格按照蔬菜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为蔬菜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2)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档案管理,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申报材料、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技术方案、培训情况、检测材料、物资发放清册、简报、阶段总结、竣工总 结等,项目实施全程图片及光碟等。单独装订和保管会计资料,独立核算。

(3)明确信息员,采用现代通讯设施(电话、微机)查询和发布无公害蔬菜生产相关的动态资料,包括技术资料,生产物资种类和价格、产品质量和价格,市场供需情况等。

及时向项目领导小组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向项目实施主体反馈生产情况和销售信息。

(四)资金管理措施

1、严格资金管理规定:《财政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封闭运行”,新建后补,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2、专项资金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3、建立并落实项目资金“三项制”,即“公示制“、“备案制”、“责任追究制”。

4、专项资金项目符合本地政府采购管理要求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5、由监察和审计部门监督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

都匀市农村工作局

上一篇:小班科学活动认识竹子下一篇:关于八年级猎人笔记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