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表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表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一日常规的反思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和效率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不同的幼儿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一日常规制度。一日常规规定了幼儿在园的具体活动,也提出了常规要求。幼儿园工作中,执行一日常规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时间和效率意识,提高教育工作效率。所以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说我的一些小小经验。

1、榜样激励和物质奖励

幼儿爱模仿,好胜心也很强,当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的某种常规习惯特别好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那样做或者做得比他好。利用这种树立幼儿间同伴的榜样的“榜样激励”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小组长,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奖励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小组长,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幼儿都是喜欢受表扬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现幼儿对某一常规遵守比较好的时候及时进行表扬,在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同时使良好的生活常规得以强化和巩固。此外,教师自身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良好的榜样作用也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坐好,教师就要在上课时或平时坐好榜样,有些老师喜欢翘二郎腿,所以有些幼儿在上课时就会学老师也翘二郎腿;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2、多一些正面教育,减少负面教育。

3、让幼儿自己去判断、分析对错

在日常生活中,中班的小朋友已经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是非。我就利用这一点经常让幼儿自己去讨论、分析这些事情是对还是错。如:借助一些故事、视频或图片让幼儿去分析对错。我们还尝试用数码相机将幼儿生活中好的常规表现和不好的常规表现拍下来,然后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讨论、讲述哪种做法好?哪种做法不好?而且也让幼儿自己看看自己平时的表现是不是很好,因为很多时候幼儿只看到同伴的错误,而没有发现自身的错误。幼儿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4、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

我觉得班级里的两个位老师的配合时非常重要的。班上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而且配合要非常默契。我认为班上的老师对于本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要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致。如果这个老师要求严,那个老师不怎么管,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还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配合,比如一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就在后面配班,这样看到幼儿有什么问题时能及时的去阻止。幼儿盥洗入厕时一人在教室里组织活动,一人去厕所,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在两人的共同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

5、家庭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家园联系册、电话、校讯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等,使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在家中的常规教育。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反复耐心地指导与幼儿的坚持不懈地练习,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所以我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幼儿在更好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篇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反思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反思

河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 李芳雪

其实每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我想说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开展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很大关系。我所在的温县县直幼儿园条件有限,在硬件和软件创设上都不太完善。我们的教室很小,2个老师40个孩子,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很小的厕所,没有供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也没有小毛巾。每到集体上厕所的时候,楼梯,操场,厕所都十分拥挤。老师的看护很难到位,可以说有些力不从心。孩子上完厕所后就要集体回来,没有条件和时间洗手。教室里都是成排的桌子和椅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教师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模式刻板的教,灵活性不够。主题活动因为区域所限无法开展,走廊也很狭窄,并且无法利用。教室很暗,采光很不好,孩子们上课总是黑乎乎的。这也是亟待改善的情况。也就是,教室面积和采光也是需要规范的。在入园和离园问题上,其实我们幼儿园也有接送卡,并且每个班入口处也有挂接送卡的收纳袋,只不过这些卡已经落了很厚的灰。其实,园长在例会上说过接送卡的问题,从安全上考虑,接送卡有必要实施,只不过在落实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了。入园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分散来的,接送卡使用还比较便捷,但是当离园的时候,家长们蜂拥而至,常常在老师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就跟老师说再见跟着家长走了。如果师幼比高一些,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去注意,孩子们对秩序的遵守还不是很到位,需要老师重复强化。而且孩子们对主班老师的口令是比较听从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班主任威信”,孩子们往往对比较严厉地老师言听计从,相对而言,当一个老师比较和颜悦色的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很调皮,集体活动的纪律性就难以实现了。虽然我们提倡个性发展,提倡顺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有些活动上,我们需要强调纪律、强调规则,强调秩序感,比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做操。在晨检上,我们的幼儿园也做的不到位,这跟老师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没有这种意识,我们需要强调晨检的重要性。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很容易出现磕碰现象,我们的校医是由会计和生活老师兼任的,简单的说也只是准备碘酒和棉签,缺乏专业的医生和医务室,孩子皮肤很娇嫩,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由专业人员处理才是恰当合适的。很多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医务室和校医,也许这和资金和法规政策有直接关系,如果国家有关部门确立规范引导,那么这种医务体系设置将会大大出现,国家也应在医疗预防上对幼儿园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医疗知识普及,可以在儿童传染病高发时期,请专门的医务人员去幼儿园进行科普宣传,给教师和孩子们更多的保健医疗知识。国家对学前发展关注越来越大,虽然颁布了很多引导纲领政策,但是执行力有待加强,相应的监管也是很重视,应该完善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和考核评审。篇三: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一: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叠被子、一起洗脸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几十个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个一个的检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队去洗手间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几日起床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孩子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叠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检查衣服穿好了没有,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在一边谈话、穿鞋子的小朋友,发现老师在检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过来。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才知道干什么。经过一年多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额大、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

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二:永远的感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569字)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六七岁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上,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赏识教育,孩子的年龄小、自我约束的能力差,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赏识,肯定和指出正确的目标。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三:小问题,大反思——幼儿园规范幼儿一日活动观点报告>>(1101字)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要实现活动目标,单靠几节课、几节活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因此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同事之间的一日活动之研讨,做以下简述。

1、来园:

幼儿来园,老师的接待工作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有很多家长会不停地嘱托老师:我们的孩子今天改注意什么;他几点该吃这个药了;我家宝贝说谁谁谁不跟他好了等等??一连串突如其来的琐碎之事,会让你本来很清醒的头脑一下子沉入海底,难以控制。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在班级做个留言板或在老师身边放个小本本,以便对家长的一些嘱咐做一个及时记录。

2、盥洗如厕

幼儿园的盥洗室不是很开阔,场地限制,因此,当老师请孩子们去解小便,洗手,喝水的时候,厕所里会产生拥挤吵闹的现象。因此,我觉得可以尝试请孩子采用化样式地组织幼儿分批入厕,可以避免拥挤。但当养成一定的常规后,可以让幼儿适当的学会合理时间的等待,从小让幼儿养成见机行事。

3、餐点

那么多孩子在一个教室里用餐,难免会产生交头接耳的现象,而且有的小组会产生卫生很差的现象。由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在用餐的时候轻轻地说该说的话,养成不限制幼儿说话的习惯。关于卫生情况,中大班年龄段的可以选取小班长来监督卫生工作,以适当的调节班级卫生形象。

4、午睡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但在小班午睡的时候,幼儿的外套,棉衣,棉裤,折叠后放在床上,有时真的受不了这个高度,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绵绵的外套统一放在衣筐里,或统一的抛在被子上,这样会更整洁。在睡前,讲讲一些温馨的小故事,会让孩子更安静,更快速的入睡,这样的方法可以推广。

5、离园

幼儿在幼儿园呆了一天,离园的心情大家都可以了解,就像老师期待着下班。因此,当家长在教师问口出现的时候,孩子会特别的兴奋,特别的放肆。因此,我觉得在放学前,可组织幼儿进行自主的区角游戏,阅读游戏等,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不急不躁的个性。

小问题,大反思,这些小问题看似很小,却时时存在,影响着交换四的教育教学,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就如同我们如何上好一个集体活动一样,需要每个老师去反思,研究,实践。以上就是本人对幼儿一日活动中对一些小细节问题的反思,经验总结。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反思>>(699字)

我们班上有些小朋友洗手的时候会漏掉步骤,这与小朋友在家里的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在家的时候家长没有让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导致有些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他们不愿意主动去洗手,洗手的时候会偷懒,会漏掉步骤。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又提出,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生活活动有着其它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洗手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幼儿们每天必需经历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前要洗手;运动后要洗手;吃水果前要洗手??每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洗手的次数最少也要

6、7次。幼儿养成和习得良好的

洗手习惯的过程是幼儿有规律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经验的过程;是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过程;是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乐趣的过程;是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经验的过程,可见洗手的重要性。我们都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偏偏忽略了这些习惯主动性的培养,而习惯以命令、指示的方式去要求他们该做什么。特别是低龄幼儿的家长大都抱着孩子还小,不放心的心态,去“帮助”孩子做一些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有些老师也会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去“帮助”孩子,为他们代劳,这样只会助长依赖性,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障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平时带班中,我感到我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经过成人的引导和幼儿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五:躲在云后面——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化解读反思 >>(1161字)

自由活动时间,大宏跑过来问我:“老师,今天还到不到操场上玩了?”“不玩 了。”“为什么呀?”“昨天下雨了,你没有看见今天天气阴吗?地上还有水洼,等出了太阳才能去,今天没有太阳,还可能下雨,不出去玩了。”这时候,大宏抬起头望了望,突然指着天空喊:“老师,有太阳。”我抬头看了看,说:“不许撒谎,没有啊,哪里有太阳?”“有。”大宏指着天空,“就躲在云后面,云一走开,太阳就出来了。”可真有意思,听了大宏的话语,我不禁思索起来:他的话真的是有道理,哪一天没有太阳呢?没有太阳,天就不会亮,何必非要看到大大圆圆的太阳,才说有太阳呢?太阳就像大宏所说,只是躲在云后面,它在那里一动也没有动,云一走开,太阳就会露面了。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就像有时候,看到有的孩子犯错误,就像打碎花盆了,撕纸了等等,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们一通,你会想到他们打碎花盆是因为想帮老师浇浇花,撕纸是借给没有拿本子的孩子作画吗?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想到太阳就躲在云的后面。欢欣的孩子,总能看透乌云,见到太阳,而我们老师呢?

听了丁海东教授关于《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化》的讲座。使我豁然开朗,一日活动规范应坚持程序化与开放化相结合的原则,而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化设计的理念就是以管理为标,以幼儿为本。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我们是不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呢?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化建设从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角度阐述了它的意义,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幼儿园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在一日活动规范化的落实中我们老师不是死板地去执行,而是要以幼儿为本,具有开放性、灵活性。

第二篇:幼儿园一日活动培训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培训反思 腊市凤凰小学 罗检梅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幼儿一日活动时间表的重要性,一日活动表不应该是一张打印出来贴在某个角落的一张有文字和数字的纸,而是应由师幼共同探讨制定出来的图文并茂的画,师幼共同遵守相互监督。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适当的划分区域,各个区域充分合理利用,班级环境的创设要具有美感和艺术感。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个幼儿园的灵魂,刚开始时我一直以为环境创设只要好看不就好了,弄得花一点,多一点就行了,没有想到环境创设是为了幼儿服务,是让幼儿有可操作性的,是能与幼儿相互利用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儿童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的。 要满足孩子所需,给孩子一个丰富和谐的认识环境,要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互动环境,要鼓励孩子挑战,给孩子一个勇于探索的发展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还往往存在老师思想多,幼儿思想少;老师动手、动脑多,幼儿看的多、动的少;固定多、变化少等诸多问题,全部由老师做或指定内容孩子做,过于注重布置结果,不重过程,过于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孩子能否成为环境的主人,因此环境也就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我们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之成为能与孩子对话的活教材,使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思考,这不仅仅让孩子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环境是潜在、无声的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性的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把环境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共同创设幼儿所喜欢与之互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去讨论、去解决、去探索、去竞争,让幼儿园教育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发展和成长的舞台,让幼儿在充满欢乐的环境中更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4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擦桌子、一起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小朋友们午睡起床时,先让孩子们上个厕所,给他们穿好衣服,塞好裤子后在一个个的检查鞋子是否穿好再,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点心和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几日起床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孩子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起床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全都安静的趴着静息,等待我来分发点心,这样不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吗?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在一边谈话、穿鞋子的小朋友,发现老师在检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过来。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才知道干什么。经过快要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

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额大、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

第四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

作者:魏洪鑫 丁海东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1-12-30 19:24:36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违反规则,体验,反思

[摘要]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幼儿园社会教育;规则教育;违反规则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则(以教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则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反规则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

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

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

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

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

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

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

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

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

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

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

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

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四)应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故意违反规则的,而是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审视规则,区分出哪些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对待的,还有哪些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发展有利的规则。另外,在执行规则时,教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机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则,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五)应换位思考,机智地处理违反规则的幼儿

在案例四中,尘尘的三次要求都遭到了教师的拒绝,尘尘最后忍不住哭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幼儿的心理感受,机智地对待幼儿,[6]促使其主动地承认错误。逼幼儿承认错误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应予以克服和改正。

参考文献:

[1]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05,(3)

[2][3][4]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98,76

[5]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6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l:11

编辑:cicy

第五篇: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篇一:幼儿一日常规的反思

幼儿一日常规的反思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和效率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不同的幼儿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一日常规制度。一日常规规定了幼儿在园的具体活动,也提出了常规要求。幼儿园工作中,执行一日常规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时间和效率意识,提高教育工作效率。所以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说我的一些小小经验。

幼儿爱模仿,好胜心也很强,当班里的某个小朋友的某种常规习惯特别好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向他那样做或者做得比他好。利用这种树立幼儿间同伴的榜样的“榜样激励”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小组长,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奖励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小组长,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幼儿都是喜欢受表扬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现幼儿对某一常规遵守比较好的时候及时进行表扬,在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同时使良好的生活常规得以强化和巩固。此外,教师自身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良好的榜样作用也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坐好,教师就要在上课时或平时坐好榜样,有些老师喜欢翘二郎腿,所以有些幼儿在上课时就会学老师也翘二郎腿;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2、多一些正面教育,减少负面教育。

在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的时候,应该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切忌使用太多的“不”字,在一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用一些巧妙的言语来提醒幼儿,如:谁最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巴,而不是谁最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巴;谁坐的最好,而不是谁坐的最不好;小朋友应该这样做,而不是小朋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等。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中就没有出现一个“不”字。

3、让幼儿自己去判断、分析对错

在日常生活中,中班的小朋友已经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是非。我就利用这一点经常让幼儿自己去讨论、分析这些事情是对还是错。如:借助一些故事、视频或图片让幼儿去分析对错。我们还尝试用数码相机将幼儿生活中好的常规表现和不好的常规表现拍下来,然后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讨论、讲述哪种做法好?哪种做法不好?而且也让幼儿自己看看自己平时的表现是不是很好,因为很多时候幼儿只看到同伴的错误,而没有发现自身的错误。幼儿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4、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

我觉得班级里的两个位老师的配合时非常重要的。班上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而且配合要非常默契。我认为班上的老师对于本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要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一致。如果这个老师要求严,那个老师不怎么管,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还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配合,比如一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就在后面配班,这样看到幼儿有什么问题时能及时的去阻止。幼儿盥洗入厕时一人在教室里组织活动,一人去厕所,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在两人的共同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

5、家庭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家园联系册、电话、校讯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连续性、一致性等,使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在家中的常规教育。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

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反复耐心地指导与幼儿的坚持不懈地练习,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所以我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幼儿在更好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篇二: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一: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12月22日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我的一日活动组织,虽然是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在这一天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无论是教学经验上还是组织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导师的细心教导讲评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可运用到,因而我反思了在我短短一天中大的两节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打扮球宝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于这一活动特感兴趣,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在小朋友的互相比较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制作兴趣,从而激励幼儿将此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所以,对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

差,安排一些幼儿容易完成的手工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首先要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而我在活动中还是幼很多是值得反思的:(1)在引入部分时我提问的方式可再设计一下,重点是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在问题设计的话语上也应该在斟酌斟酌,考虑到问题提问的准确性,话语不可重复。(2)出示范例时可一起出示,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球宝宝,并尝试说说做法,这样幼儿的自主性才调动起来,而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3)在幼儿自由操作前应分桌介绍清楚每桌桌上所投放的材料,以便于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球宝宝的打扮方式。

二、教学活动:弹珠滚画

“感知色彩、提高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弹珠滚画就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的美术活动。一件衣服纸样、一个鞋盒、几种颜料和若干颗弹珠,引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美术世界。本班的孩子对这个新颖的作画方法兴趣十足,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都能认真地听,一步步根据教师的步骤下来,很好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些孩子晃动盒子时不够大胆,以致于着色分布不均匀。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也可以让孩子们用手来滚动,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同时解决了颜料局限于一块的问题。

虽然是短短的一天教学组织活动,但从这个反思中我知道我要做的,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幼儿教育是一件神圣的事业,我们在不断总结自己的同时,要知道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辅助幼儿,而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主动地动手操作起来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最终目标。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二:小班幼儿一日活动教案与反思>>(1115字)

设计背景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先从体验一天的生活开始,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能更独立,更喜欢生活 。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重点难点

会饭菜搭配,不挑食, 自选玩具 ,能按标记取放玩具。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小薯片捅,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小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的小桶,“今天小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小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桶发出声音?(在小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小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小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小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小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小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小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真能干。” 篇三: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反思

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反思

河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 李芳雪

其实每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都是大同小异的,我想说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开展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很大关系。我所在的温县县直幼儿园条件有限,在硬件和软件创设上都不太完善。我们的教室很小,2个老师40个孩子,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很小的厕所,没有供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也没有小毛巾。每到集体上厕所的时候,楼梯,操场,厕所都十分拥挤。老师的看护很难到位,可以说有些力不从心。孩子上完厕所后就要集体回来,没有条件和时间洗手。教室里都是成排的桌子和椅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教师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模式刻板的教,灵活性不够。主题活动因为区域所限无法开展,走廊也很狭窄,并且无法利用。教室很暗,采光很不好,孩子们上课总是黑乎乎的。这也是亟待改善的情况。也就是,教室面积和采光也是需要规范的。在入园和离园问题上,其实我们幼儿园也有接送卡,并且每个班入口处也有挂接送卡的收纳袋,只不过这些卡已经落了很厚的灰。其实,园长在例会上说过接送卡的问题,从安全上考虑,接送卡有必要实施,只不过在落实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了。入园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分散来的,接送卡使用还比较便捷,但是当离园的时候,家长们蜂拥而至,常常在老师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就跟老师说再见跟着家长走了。如果师幼比高一些,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去注意,孩子们对秩序的遵守还不是很到位,需要老师重复强化。而且孩子们对主班老师的口令是比较听从的,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班主任威信”,孩子们往往对比较严厉地老师言听计从,相对而言,当一个老师比较和颜悦色的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很调皮,集体活动的纪律性就难以实现了。虽然我们提倡个性发展,提倡顺应孩子的发展,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有些活动上,我们需要强调纪律、强调规则,强调秩序感,比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做操。在晨检上,我们的幼儿园也做的不到位,这跟老师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很多老师没有这种意识,我们需要强调晨检的重要性。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很容易出现磕碰现象,我们的校医是由会计和生活老师兼任的,简单的说也只是准备碘酒和棉签,缺乏专业的医生和医务室,孩子皮肤很娇嫩,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由专业人员处理才是恰当合适的。很多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医务室和校医,也许这和资金和法规政策有直接关系,如果国家有关部门确立规范引导,那么这种医务体系设置将会大大出现,国家也应在医疗预防上对幼儿园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医疗知识普及,可以在儿童传染病高发时期,请专门的医务人员去幼儿园进行科普宣传,给教师和孩子们更多的保健医疗知识。国家对学前发展关注越来越大,虽然颁布了很多引导纲领政策,但是执行力有待加强,相应的监管也是很重视,应该完善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和考核评审。 篇四: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的反思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的反思

在我所实习的短短几个月里,我认为农村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急需规范与科学化,合理化。

每天早上八点,在孩子们和其他老师陆续来园的时候,我们几个在园里住的老师就开始打扫整个校园的卫生。八点四十,孩子们基本到园,开始跳舞。九点,进班上课。十点左右下课。十一点,上课;十一点半家长接孩子。在园里吃中午饭的只有几个那些家长没空接的孩子。吃完中午饭,有的孩子就早早的来到幼儿园。到园之后,孩子们自由的玩耍。两点的时候上课,三点下课,四点上课,四点半接孩子。

农村幼儿园的条件远远不如城市幼儿园的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加点、午休等活动。而其在上课与自由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的问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的一个小时中,除了小班的孩子老师中间会带着出来上一次厕所之外,其他的班级基本要上够一个小时。在上课的前一二十分钟,孩子们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在剩下的时间里,大部分孩子们就不那么注意听老师在讲什么了。而老师们一般最多在课中间让孩子们抱臂静息休息几分钟,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有的孩子打瞌睡,尤其在下午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能睡着。在下课活动的一个小时里,孩子们自己在校园里游戏、活动。我认为,这样的一日时间安排存在着很大的不科学性。应该把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与自由活动时间交叉进行,上课的时间要考虑到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而让孩子们活动的过程中,有的时间可以交给

孩子们自己组织游戏,而有的时间老师可以适当适时介入和孩子们一起组织活动。

除了在幼儿园一日时间安排,对于幼儿的日常常规的规则教育也非常重要。老师对于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有秩序的生活,发展幼儿的自理和自控能力。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起到一个榜样模范作用。在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就发现每次老师要求孩子们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而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老师怕孩子们吃瓜子会不安全,不让孩子们带瓜子到幼儿园里,而老师在发现有孩子带瓜子之后,对孩子说教一番没收瓜子之后,老师自己却把瓜子吃了。我想,也许这样不注意不起眼的行为,看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便会去模仿。孩子的模仿性强,老师为人师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其次,在一日的常规的教育中,老师们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去生气地吼孩子们,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灵活机动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就像有的孩子上课乱跑了,老师不能只是一味的生气的去吵孩子,去批评他,老师应该和蔼的去引导他,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 篇五: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一: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反思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叠被子、一起洗脸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几十个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个一个的检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队去洗手间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几日起床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孩子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叠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检查衣服穿好了没有,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在一边谈话、穿鞋子的小朋友,发现老师在检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过来。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才知道干什么。经过一年多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额大、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

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二:永远的感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569字)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六七岁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上,我们一直倡导的是赏识教育,孩子的年龄小、自我约束的能力差,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赏识,肯定和指出正确的目标。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三:小问题,大反思——幼儿园规范幼儿一日活动观点报告>>(1101字)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要实现活动目标,单靠几节课、几节活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因此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同事之间的一日活动之研讨,做以下简述。

1、来园:

2、盥洗如厕

幼儿园的盥洗室不是很开阔,场地限制,因此,当老师请孩子们去解小便,洗手,喝水的时候,厕所里会产生拥挤吵闹的现象。因此,我觉得可以尝试请孩子采用化样式地组织幼儿分批入厕,可以避免拥挤。但当养成一定的常规后,可以让幼儿适当的学会合理时间的等待,从小让幼儿养成见机行事。

3、餐点

那么多孩子在一个教室里用餐,难免会产生交头接耳的现象,而且有的小组会产生卫生很差的现象。由此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在用餐的时候轻轻地说该说的话,养成不限制幼儿说话的习惯。关于卫生情况,中大班年龄段的可以选取小班长来监督卫生工作,以适当的调节班级卫生形象。

4、午睡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但在小班午睡的时候,幼儿的外套,棉衣,棉裤,折叠后放在床上,有时真的受不了这个高度,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绵绵的外套统一放在衣筐里,或统一的抛在被子上,这样会更整洁。在睡前,讲讲一些温馨的小故事,会让孩子更安静,更快速的入睡,这样的方法可以推广。

5、离园

幼儿在幼儿园呆了一天,离园的心情大家都可以了解,就像老师期待着下班。因此,当家长在教师问口出现的时候,孩子会特别的兴奋,特别的放肆。因此,我觉得在放学前,可组织幼儿进行自主的区角游戏,阅读游戏等,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不急不躁的个性。

小问题,大反思,这些小问题看似很小,却时时存在,影响着交换四的教育教学,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就如同我们如何上好一个集体活动一样,需要每个老师去反思,研究,实践。以上就是本人对幼儿一日活动中对一些小细节问题的反思,经验总结。

>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反思>>(699字)

我们班上有些小朋友洗手的时候会漏掉步骤,这与小朋友在家里的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在家的时候家长没有让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导致有些孩子在刚进幼儿园时,他们不愿意主动去洗手,洗手的时候会偷懒,会漏掉步骤。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又提出,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生活活动有着其它活动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洗手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幼儿们每天必需经历的。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前要洗手;运动后要洗手;吃水果前要洗手??每天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洗手的次数最少也要

6、7次。幼儿养成和习得良好的

洗手习惯的过程是幼儿有规律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经验的过程;是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过程;是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乐趣的过程;是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经验的过程,可见洗手的重要性。我们都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偏偏忽略了这些习惯主动性的培养,而习惯以命令、指示的方式去要求他们该做什么。特别是低龄幼儿的家长大都抱着孩子还小,不放心的心态,去“帮助”孩子做一些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有些老师也会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去“帮助”孩子,为他们代劳,这样只会助长依赖性,成为幼儿健康发展的障碍。

自由活动时间,大宏跑过来问我:“老师,今天还到不到操场上玩了?”“不玩 了。“”为什么呀?”“昨天下雨了,你没有看见今天天气阴吗?地上还有水洼,等出了太阳才能去,今天没有太阳,还可能下雨,不出去玩了。”这时候,大宏抬起头望了望,突然指着天空喊:“老师,有太阳。”我抬头看了看,说:“不许撒谎,没有啊,哪里有太阳?”“有。”大宏指着天空,“就躲在云后面,云一走开,太阳就出来了。”可真有意思,听了大宏的话语,我不禁思索起来:他的话真的是有道理,哪一天没有太阳呢?没有太阳,天就不会亮,何必非要看到大大圆圆的太阳,才说有太阳呢?太阳就像大宏所说,只是躲在云后面,它在那里一动也没有动,云一走开,太阳就会露面了。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就像有时候,看到有的孩子犯错误,就像打碎花盆了,撕纸了等等,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们一通,你会想到他们打碎花盆是因为想帮老师浇浇花,撕纸是借给没有拿本子的孩子作画吗?我们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想到太阳就躲在云的后面。欢欣的孩子,总能看透乌云,见到太阳,而我们老师呢?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教案大集合下一篇:幼儿园运动会口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