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音乐的情感交融

2024-05-05

舞蹈与音乐的情感交融(共6篇)

篇1:舞蹈与音乐的情感交融

历史与现实碰撞情感与知识交融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人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学的认知领域,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而关乎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的情感领域常被忽视。现代的教育既重视传授给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又要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感和理想的人格。这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追求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现实情感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人们更多地重视了教学的认知领域,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而关乎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的情感领域常被忽视,从而使历史这门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知识性的达标课程。显然这是与现代的教育要求不相符的。现代教育既要重视传授给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感和理想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将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以获得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笔者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现整理如下,拟与各位同仁探讨。

案例陈述

案例一导入

师:放录音资料《冰心的遗憾》: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师:一代文学大家冰心晚年的遗憾是什么?

生:没能写成纪实性的长篇之作《甲午战争》。

师:为什么没能写成?

生:因为哭、因为气、因为恨。

师:那么,她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去甲午战争纪念馆看看。

案例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五)

师:掌声有请解说员(学生)为大家讲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情况。(课件展示有关的文字与图片)

生:操作课件,讲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情况。

大家好,我是解说员*****,本展厅的主题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的基隆港附近登陆,台湾巡抚唐景菘逃往厦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发出了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大家请看,右边

这则是《台民布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现了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坚强意志。左边这段话是当时台湾一位义军首领徐骧的誓言,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后来,他在保卫台湾的战斗中牺牲。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幅图片,左边这位是台湾人民公推的首领刘永福。右边这张是“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的照片,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但我们仍能感觉到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保卫台湾的坚定决心。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战争情况。战场从台北一直延伸到台南,1895年10月,日军攻陷台南,台湾全部沦陷。台湾保卫战历时5个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台湾人民共抗击日军5万余人,其中打死打伤3万2千余人,并击毙了日本的一位亲王与一位少将。

台湾保卫战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谢谢大家!

师:谢谢解说员的精彩介绍。在这展厅,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决心、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与其祖辈是多么的格格不入。现假设在座各位有机会与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对话,请问你会说些什么?

生:各述己见(略)。

案例三甲午战争经过(课件展示虚拟展厅三)

师:按照展示的地图、图片、战争的有关文字资料,教师充满感情地讲述战争经过。或高亢(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或悲愤(十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无论男女老幼,没有饶过一个,„„有开膛剖肚的,亦有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播放影片《甲午风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场面。

生:随着教师讲述掌握战争经过,(丰岛战役——战争爆发的标志;平壤战役——左宝贵(回族)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并从中体验战争的残酷,感受广大爱国官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四留言厅

师:参观本馆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哭、是气、是恨„„

生:学生述说感受(略)。

师:及时点评学生的感想,并述说自己的感受。哭,我们为牺牲的爱国将领而哭,为祖国的惨痛历史而哭;气,我们气清政府的腐朽与懦弱,我们更气当时

统治者的不反省与继续沉沦;恨,我们恨日本侵略者的无耻与冷血,我们更恨当今日本政府对历史的否认。

案例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为建设一个强大祖国而尽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师、生:(全体起立)朗诵诗歌:《甲午风云》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

分析总结

纵观本案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历史紧扣现实,把“知”与“情”的教育视作同等地位,贯穿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以情激趣、以境激情、以情动情、知情相融,获得了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1、以情激趣

喜爱与讨厌是人们对事物的外在情感表现,反映了对事物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案例一中以《冰心的遗憾》导入,哭、气、恨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用三个学生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遗憾是什么?”、“为什么没能写成?”、“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创造的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欲望。问题的创设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基础,最后一问起承上启下作用,并且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作好铺垫。

2、以境激情

人们常说“触境生情”,但历史教材的简约性、综合性强,从而使本来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内容的情境性大为失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历史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触“境”方能生情。案例二中,首先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一起“参观纪念馆”,共同学习、探讨甲午战争的历史。其次,创设了学生与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对话的情境,使历史与现实碰撞。这既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更是通过古今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统一是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3、以情动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案例三中教师用或高亢或悲愤的语言,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甲午战争的经过,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之以图片、文字、影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用教师的“情”

震动学生的“情”。在悲愤的气氛中见识日军的残忍,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高亢的气氛中见识爱国官兵的英勇与壮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4、知情相融

案例四留言厅的设置,是历史与现实的沟通,让学生明白“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道理。“是哭、是气、是恨„„”更是在情感上首尾呼应,在学习了知识以后,情感得到升华。案例五结尾的设置趁热打铁,在学生畅谈感想、情绪激昂的基础上师生集体朗诵诗歌《甲午风云》,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在对学生再次进行情感熏陶的同时,强调要牢记历史,获得了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石泉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中国教育实验通讯,1997⑸.《情感智商》<美>丹尼尔·戈尔曼;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2

《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探》彭德昭著;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篇2:舞蹈与音乐的情感交融

关键词:音乐,舞蹈,节奏,关系,途径

引言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 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 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当然, 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其实各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某些艺术门类之间更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 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 音乐和舞蹈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组合。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 舞蹈离不开音乐, 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音乐和舞蹈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它以旋律、节奏等为基本手段, 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 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现实生活中, 音乐常常同舞蹈结合在一起。舞蹈所表达的形象, 具有视觉的可感性, 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而且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舞蹈是以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早在舞蹈发生之初, 它就和音乐相伴相生关系密不可分, 最早的舞蹈也往往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的综合形式。随着舞蹈不断的发展, 从集体舞蹈到独舞、双人舞, 从单纯的性格舞蹈发展到舞剧, 舞蹈与音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舞蹈既是视觉艺术, 又是听觉艺术。在舞蹈中, 节奏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 而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又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在舞蹈作品中, 甚至可以说没有成功的音乐就没有完美的舞蹈, 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 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的;而音乐的节奏, 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所以说, 舞蹈与音乐之间是相互依存, 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的, 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

二、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共同点

音乐与舞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国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是这样认为的:“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情感的组合, 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贾作光的这一舞蹈创作思想更加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 密不可分的。音乐形象直接深化舞蹈形象并启发舞者的情感,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只有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 才能创造出艺术的魅力。

首先, 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 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 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 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 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 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 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 但是最容易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 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 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 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 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 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次, 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 结合在一起。

三、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通常, 人们在音乐伴奏下跳舞。对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 舞蹈就是根据一段音乐, 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 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然而,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不能简化为仅仅是在时间范畴内的简单的“粘贴”。音乐在舞蹈中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1. 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 体现舞蹈人物性格, 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 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 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 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 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 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 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 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 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在舞蹈《路灯下》中, 采用的就是纯音乐加人物对白的效果来烘托情感。舞蹈《路灯下》打破了舞蹈中原本采用的完整音乐, 中间穿插了电影原声的人物对白。舞蹈本身讲述的是一个因为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的小女孩, 孤伶伶的一个人站在昏黄的路灯下, 看着街道旁的路灯想到自己, 更加的孤独和无助。在这种无助、无奈的感情背景下, 加入了电影《谁说我不在乎》里的人物原声, 运用到父母吵架和孩子对父母离婚的事发自内心的呐喊, 这就使演员和观众更能直白的进入情节中, 体会一个小女孩那种无助又无奈的情感。舞蹈演员在塑造人物时更能通过音乐传达出的强烈情感将自己换成故事里的小女孩, 去体会即将失去温馨的家庭, 失去疼爱自己父母的心情, 去难过, 去发泄。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会从视觉、听觉全面感受舞蹈演员通过肢体的表演, 把自己融到舞蹈里去感受那触动着每个人的酸楚。

2. 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

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 而且是同步展示的, 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 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 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当然, 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 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 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 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 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 另外, 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吴祖强先生在《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一文中曾这样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 从总的方面来看, 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 丰富舞蹈形象, 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

在舞蹈《路灯下》中, 音乐的每一个高潮点都可以和舞蹈动作恰到好处的融合, 让观众的情绪也一起随着舞者跌宕起伏。尤其是当舞蹈演员表现情绪时, 所作出的爆发性、跳跃性的动作和呐喊, 与音乐中的高潮点或者是人物对白中的呐喊完美结合时, 可以更好的达到这种视觉听觉全方位的效果。当然, 在这之前的准备是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也必须反复听音乐, 熟悉旋律, 熟悉节奏, 甚至熟悉音符的每一个切分点, 把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 化音符为肢体动作, 从而使观众被你感染, 被你牵引, 情绪随着你的动作起伏。这也是舞蹈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

3. 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如舞蹈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 音乐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 由小变大, 由远至近, 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 在唢呐呼喊般的领奏下, 和着强烈的鼓声、钹声, 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 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 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 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在舞蹈《路灯下》中, 音乐在这方面表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采用人物原声对白的效果, 更能直接明了的发挥音乐在舞蹈中介绍剧情的作用, 将舞蹈由无声变“有声”, 让观众不止在视觉上体会舞者的悲愤, 还从听觉上感受那种触及每一个人心底最酸楚的情感。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好的音乐时常会带给欣赏者某种舞蹈的感觉, 这种感觉通常是作用于人的基本情感的, 我们常常会以优雅的、轻盈的、舒缓的、静谧的、诡异的、神秘的、惊惶的、躁动的、恐惧的、愤怒的、急切的、压抑的、开朗的、温暖的、壮丽的、辉煌的……等等形容词来概括地表达人的内在感受, 而这些在舞蹈家那里可以用肢体动作轻而易举地加以映显或是象征。音乐与舞蹈也就是在“感觉相通”这一点上构成了形象相印的契合性。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 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 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 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四、学会处理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意义

作为综合艺术的舞蹈艺术, 谁都不能否认音乐和舞蹈是最密切的伙伴, 从实践和理论上看,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血肉相连的伙伴。在我们编创一个舞蹈作品时, 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听到某一个音乐时, 顿时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编创出了符合这个音乐的舞蹈作品;另一种是因为有了灵感编创出舞蹈作品后, 再请音乐作曲家来根据我们的舞蹈创作音乐, 当然大部分是前者居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先从理论上了解和处理好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去。

在编创舞蹈作品时, 不光要反复听音乐, 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还要熟悉和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节拍, 以及每一个音乐点。掌握了这些, 在编创舞蹈动作时就能够很好的与音乐相结合。比如在编创舞蹈作品时, 一边反复的听音乐, 理解音乐中的情感, 一边在编创动作时不断的推敲, 不断的修改动作, 逐渐达到和音乐最好的结合。在指导舞蹈演员时, 才能够让舞蹈演员清晰地明白和掌握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的节奏, 就不容易出现节奏不对、节拍不对等问题。

当我们去演绎一部舞蹈作品时, 也要反复听音乐, 熟悉节奏、节拍, 以及音乐的每一个点, 这样才能把动作和音乐更好的相结合, 才能体会整个音乐及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 让自己更容易和舞蹈作品相融合, 充分展现编创者的意图和要表现的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让舞蹈作品有更好的演绎效果, 最后才能让观众和演员成为一体, 一起感受编创者、舞蹈演员表现的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意蕴。像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中, 就有很多优秀的舞蹈。其中的《画卷》, 舞蹈演员用肢体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 每一个动作都和悠扬的旋律完美结合, 相得益彰, 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深刻体会到中国艺术的博大。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除了直接选择使用现成的音乐以外, 我们更应该提倡优秀的舞蹈者、舞蹈音乐伴奏者在总结伴奏经验, 特别是即兴伴奏的经验上, 不断创作原创作品。只有加强原创意识, 才能更好地实验、磨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所以说, 学习处理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编创和演绎舞蹈作品具有重大意义。

五、结论

总之, 在舞蹈艺术中, 音乐将永远是舞蹈的最亲密伙伴, 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 有着不可分隔的特殊关系。只有在认清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运用到实际中, 我们才能提高自我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对舞蹈作品的演绎, 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从而提高和丰富我们的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王亚慧.论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关系[J].剧作家, 2007 (3)

[2].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文化, 2004

[3].主编: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4].张前, 王次照.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俞人象.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6].杨民康著.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篇3:情感交融,魅力音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感交融     魅力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精彩的艺术,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创新。以审美为核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彰显才艺的舞台,用最少的时间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满足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素养提升。教师要精心设计音乐集体活动的主要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运用多种手段,吸引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讨论中学会尊重,在舒展个性时享受自由。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特定的音乐活动,深入挖掘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深刻领悟,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张扬学生个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愉悦情境,激发音乐兴趣

1.1质疑引入,感受音乐。

质疑是小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心理机智,是学生对所学音乐内容感到迷茫又想解决问题产生的急切心理状态,强烈刺激小学生的大脑皮层。恰当的质疑能唤起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巧设质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追根溯源,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使学生亲近音乐,获得成功体验,身心得到发展,激情得到释放。教育家夸美钮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利用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打开学生音乐思维的问题闸门,体会音乐的魅力,真正达到“如鱼得水,俊鸟高飞”的高效教学境界。例如:教学音乐欣赏《小白船》时,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教师介绍“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中秋佳节。过中秋节时,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在学生初步了解乐曲内容后,让学生依据图片质疑: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呢?坐船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小船怎么能在天空中?学生积极踊跃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引入新课。下面请大家欣赏《小白船》,学生边听边用身体做划船的动作,体现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想象歌曲表达的优美意境。让小学生感到音乐的亲切、有趣,在音乐欣赏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巧用动画,想象音乐。

Flash动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巧妙地把动、静结合的音乐直观显示在小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动画能直观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波兰歌曲《在动物园里》一课时,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动画出示各种小动物。瞧,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呀?(师模仿小兔)生答。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抓住小动物走路的特点,不说出它的名字就能让大家知道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学生自由模仿,全班模仿)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故意左右扭动屁股,样子滑稽可爱,嘴里还“嘎嘎嘎”地叫着,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声中开阔了视野,创编了音乐。孩子们模仿小猫走路时弯着腰,脚步轻轻,样子安静。下面我们就唱唱跟这些动物有关的歌曲吧,放CAI听歌曲,同学们可以听歌曲旋律打节拍默唱,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歌曲表现的情感。多媒体让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动口、动手,又动脚、动脑,让娱乐走进音乐世界。

2.打造灵动课堂,凸显音乐本质

2.1悦耳节奏,表现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时间关系与力度关系的精美组合。节奏的变化和运用以思想感情运动为原则,教师从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创造,应从整体上考虑节奏布局,从悦耳的节奏中找寻音乐元素,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恰当的节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例如:教学《共产儿童团歌》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XX.XXX∣X.XXXX—∣让学生试着找到节奏,然后跟老师边划拍边读节奏,想一想:这两种节奏在歌曲中出现几次?请同学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遍。试听伴奏带,区分出歌曲中各种乐器演奏出的不同节奏,反复听伴奏带演唱,迅速找到歌曲中最典型的那一种节奏,试着打节拍,学生掌握了儿童歌曲的特点。对进行曲兴趣浓厚,教师请大家一起跟钢琴学唱这首歌曲。学生找准了美妙的节奏,跟唱歌曲水到渠成,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体现审美情趣,张扬个性。

2.2趣味表演,欣赏音乐。

音乐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趣味表演对小学生来说并不轻松,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才可以尝试趣味表演。教师要让学生在读歌词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为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课前可以制作学生喜爱的动物、音符头饰做教具,让这些头饰把学生带入色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教师多鼓励,让孩子们敢于尝试,不足之处委婉指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百鸟树林中“啾啾”鸣叫。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听了之后的感觉,是愉悦,还是清新呢?如果此时此刻你是山中游玩的人心情如何?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中,偶尔听到百灵鸟的鸣叫声,你会想到什么?教师让学生充分想象,然后戴上小鸟的头饰自主表演,从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兴奋和满足。从趣味表演中让学生用心创编动作,边唱边动,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音乐中速度和强弱的变化,表达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趣味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在感官上有所领悟。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互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音乐课绽放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韩蓉.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536.

[2]刘庆伟.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38.

篇4:关于舞蹈与音乐的情感节奏思考

一、情感节奏:舞蹈与音乐的表达

舞蹈与音乐是两者相辅相成, 而情感节奏是两者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舞蹈中的音乐, 还是音乐中的舞蹈;无论是从表面来看, 还是深入到内在, 情感节奏都与两者融为一体。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舞蹈的节奏是有形无声的, 而音乐的节奏是有声无形的。舞蹈的“无声”与音乐的“有声”, 舞蹈的“有形”与音乐的“无形”, 恰好能充分融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种表现迥异的艺术形式, 在有机结合之后能充分表达人类的情感节奏, 并在律动的变化过程中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 舞蹈一定要有音乐进行伴奏, 就算是原始舞蹈中, 也必须要有丰富的表情与一定规律的打击声来相互配合。通过对器物的打击进而产生一定规律的节拍, 或者辅以夺人魂魄的歌唱加以烘托, 我们熟悉的脚踏舞, 也一样要用手或者脚拍击而产生一定的节拍, 这些都属于情感表达与灵魂跃动的一种形式。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能与音乐相互结合起来,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情感节奏。

舞蹈与音乐的表达方式, 取决于两者的相似之处, 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舞蹈与音乐相互结合的基础是节奏感, 人体有节奏的动作必然需要一定的音乐来进行配合。舞蹈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自由表达, 进而从具体的工作体现出来, 因此, 更加必须要有音乐的配合。音乐虽然能与很多艺术形式相互结合, 但是一般还是舞蹈较多一些, 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共同的情感节奏。另外, 两者的抒情性。无论是舞蹈, 还是音乐, 两者源于心有所想、心有所动, 体现在肢体动作方面就是舞蹈, 体现在口语表达方面则为歌曲。由此可见, 舞蹈与音乐都能直接表达情感, 只是形式不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这些共同的特征, 因此, 在情感表达方面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直观来看就是“有形”衬托“无形”, 或者“有声”衬托“无声”, 加之以情感节奏为核心进而充分展现。

例如:芭蕾舞剧《天鹅湖》, 该剧讲述了齐格费里德王子用爱情的力量, 抵御魔王女儿变成黑天鹅奥季莉娅的诱惑, 并战胜了魔王, 让自己深爱的奥杰塔公主恢复人形的一个感人爱情故事。剧中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乐器, 如: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圆号等等, 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旋律与音乐, 将剧中人物的形象充分的烘托出来。充分利用双簧管能将简单流畅的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能充分展现奥杰塔公主的美丽形象;尤其是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充分结合, 以二重奏抒情缓慢的音乐旋律, 将公主与王子那段双人用音乐充分烘托出来, 而音乐非常形象的将舞蹈形象体现出来。又例如《四小天鹅舞曲》通过干净利落的节奏, 对天鹅在湖边嬉戏的场景准确的描述出来。

二、情感节奏:舞蹈与音乐的灵魂

舞蹈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如何在情感表达中进行结合。音乐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舞蹈是肢体动作语言内心情感的表达, 具有一定的符号性与抽象性。舞蹈与音乐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时间节奏的干扰, 进而结合的天衣无缝。由于舞蹈与音乐在同一时间轴线中可以发展、可以变化, 甚至可以结束, 能够在时间的轨迹中共同前进、相辅相成。舞蹈属于一种现时性的、有形的艺术形式。有人也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但是这只能比喻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有多么亲密。这种亲密关系, 源于人类生命律动的本能, 其中功能差异的互补性与共同基础中的同步性而产生的一种融合状态。舞蹈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舞蹈充分利用音乐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也可以进一步利用音乐的节奏来对舞蹈的动作韵律进行强化, 加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而舞蹈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充满了情感与肢体美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 情感才是舞蹈的灵魂。而音乐也是一定思想情感的表达, 好的音乐具有灵魂, 让人从音乐中产生共鸣, 例如:我国的民歌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情感。舞蹈与音乐要表达的东西, 就是我们所感受最终的东西, 也就是思想与情感的结合, 让我们为舞蹈、为音乐而欢笑、哭泣甚至疯狂。然而舞蹈与音乐却都必须选择同样合适的情感节奏, 才能得以完美无缺地表现。例如: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汉宫秋月》

《阿珈鼓》等等, 都因其能完美的情感节奏表达, 从而巧妙地描绘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灵魂, 给评委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 舞蹈与音乐中的情感节奏不能被忽视, 不然将会影响舞蹈与音乐的创作与发展。只有坚持听觉与视觉艺术在情感上的完美结合, 才能形成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的艺术形态。

摘要:情感节奏是舞蹈与音乐发展的源泉, 舞蹈节奏中所蕴含的“形无声”与音乐节奏中所蕴含的“声无形”能完美的进行结合。这是视觉与听觉在情感方面的融合, 才有了舞蹈与音乐的艺术形式。本文针对舞蹈与音乐的情感节奏进行分析, 进而明确情感节奏在舞蹈与音乐中怎么表现的。

关键词:舞蹈,音乐,情感节奏

参考文献

[1]杨玉花.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的创作[J].科技信息.2013 (01)

篇5:谈文言文的情感交融与课堂教学

在不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 学习文言文仍存在着一些弊端:有些人只重字词理解, 重课文分析;而忽略诵读, 轻视情感感悟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引导。这样一来, 不少基础差的学生对文言文感觉生疏, 加上课文中还有大量含混晦涩的生僻字词;他们在学习中自然会倍感困惑和吃力, 久而久之, 就会对文言文缺乏兴趣, 产生畏惧情绪。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在于中学语文课堂的文言文教学中, 不少老师往往侧重在对课文内容的翻译, 实词虚词的归纳、整理、落实。通过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 再讲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对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帮助确实很大;但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和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使学生走进了认为只要掌握了字词翻译, 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文言文的误区。

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途径培养出来的学生, 虽然学了文言文和古诗句, 但留在学生头脑中印象不深, 时间长了, 就会遗忘殆尽。这点到了初中九年级总复习阶段, 毕业班的学生感觉就特别强烈了。为什么会这样?结合本人多年的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经验, 我认为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与情感交融相结合所导致。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归根结底靠的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情感交融和诱导启发,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选入初中课文中的文言文, 都包含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感和理想;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情感交融, 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古文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一起交流, 一起辩论, 一起共鸣;从而在此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 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只有这样的情感交融, 我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诵读。俗话说得好,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民间, 老人们常常以《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句为例, 在反复诵读中教会膝下孩童感悟古诗句的奥妙。确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加以朗读、背诵、领悟, 才能教会学生学文言文。我们知道, 文章的内容要靠读来化解, 疑难词要靠读来吸收消化。课文中的文言文都是短而精, 讲究平仄起伏、抑扬顿挫, 讲究起承转合的。朗读比默读更有增强语感, 深化理解, 巩固记忆等功效;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 培养语感, 提高鉴赏能力。

其实, 激发学生情感, 诵读虽为主要, 但其它方法也不可少。

语文老师首先要读懂古人, 为其所感;其次要博览群书, 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在三两句的点拨中做到随意拈来, 情感交融而又不露痕迹, 不然就会生拉硬扯而显得矫揉做作。试想, 如果我们不了解曹操, 又怎能读出“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的壮怀激越?不熟悉苏轼, 又怎能读出“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俯视古今的气势?不知道范仲淹, 又怎能读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如果老师不熟悉历史, 不读懂古人, 要激发学生情感, 恐怕也是难以做到的了。

在阅读和学习古诗文的时候, 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内容, 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只有这样, 才会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文章时, 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 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 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在一些感人至深的古诗文教学中, 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的情感。比如:在七年级课文《观沧海》中, 曹操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东坡居士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期待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抒发了词人自己悲怆凄凉的思乡之情……所有这些, 又怎能不让学生怦然心动呢?因此, 在这样情感的熏陶下, 初中学生肯定能很快产生共鸣, 而终有所悟的。

古文课文中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物、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如《过零丁洋》中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透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时代背景, 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史记》中司马迁的忍辱负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东坡的豁达乐观……这些历史风流人物的故事生动感人, 又富有教育意义。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及时抓住精彩片段, 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实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英雄人物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篇6:舞蹈与音乐的情感交融

一、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具有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是很重要的。审美情感也是一种审美趣味, 是人对自己所遇到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情趣和态度, 是人在审美过后的一种兴味和追求。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的结合, 构成了人的审美情感。在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中, 对于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是很缺乏的, 在新时期下, 对于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要求, 幼儿的舞蹈教学要更加注重过程的培养, 更加注重对于幼儿在音乐审美情感方面的培养。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幼儿有一个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 才能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如, 也会更加喜欢舞蹈教学。当一系列的事件成为一种习惯以后, 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也会达到最浓, 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激发幼儿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的措施

1. 启发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积累对于音乐的敏感度。

在舞蹈教学中, 舞蹈老师一边教导学生, 一边按照音乐让学生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音乐敏感度, 在不断的重复的练习过程中, 幼儿提高了对音乐的敏感度, 能够对音乐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在不断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幼儿能够对音乐产生自己本能的反应, 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赏析, 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情感。

2.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辅助幼儿丰富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 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需要在不断的舞蹈教学活动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 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的满满的累积之后, 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音乐审美情感的完善。作为幼儿舞蹈教师,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争取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得到提高, 真正地掌握好音乐审美情感。首先, 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 幼儿在不断的赏析过程中, 能够更进一步地内化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学者曾表示, “幼儿在不断的审美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感情状态灌注到了其审美对象上, 将自身没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 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之余, 有意无意的使得个体形象的形、神朝着定向的方向和情境变化, 使其自然而然地带上了自身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使得对象成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由此可见, 儿童是在欣赏着被自己所修饰过了的添加了自己情感在里面

的对象的形象, 体验着欣赏给自己带来的在过一些多媒体技术等, 让幼儿欣赏舞蹈音愉悦感。在舞蹈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舞制乐, 舞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少作成PPT进行幻灯片播放, 在活动的过儿舞蹈作品, 蹈程中让学生欣赏, 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审教美情感3.。在游戏活动中辅助幼儿丰富自己的学生长点音乐审”美。游戏情感。有人曾说是在艺术教, 育中具有重要地“游戏是艺术的中位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幼儿来说, 学习舞激蹈会其紧实张更的。像教是师在通进过行一一些场形游象戏, 的其动本作身让是幼不儿窦瑞◎发吸引, 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领会优美的舞蹈欣赏舞蹈音乐, 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卿幼自己精神。的指导在游戏, 让幼儿活动中, 能够很好地感知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 、儿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 让幼儿得到提高, 还音

4.在舞蹈教学中辅助培养幼儿的能够让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音乐审乐蹈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美情感。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 舞审感。因此, 在选取舞蹈的时候, 尽量挑选适美美情感的舞蹈合幼儿学习的, 进行教学而且还是。舞蹈老师需要认真和培养幼儿音乐审情在进备课, 行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 可以先结合幼儿的理解能舞蹈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 感

力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背景教育, 让幼儿有所认识, 这样更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在舞蹈教师和幼儿不断的共同努力下, 幼儿的音乐审美情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上一篇: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材料下一篇:重庆理工大学校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