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2024-05-12

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共9篇)

篇1: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为规范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接手续,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制度所指的财务人员,包括公司出纳、会计、财务总监及其他所有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第二条 财务人员主动离职须提前1个月通知财务管理中心、综合管理中心。

第三条 财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办理交接手续,将本人所负责的财务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财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代理工作的,也应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和离职。

第四条 财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或上级领导负责监交。交接完成后,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三方必须签字确认,否则,视为未办清交接手续。

第五条 财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可分为交接前的准备、移交、监交、移交后事项处理四个阶段。

第二章交接前的准备

第六条 财务人员在办理工作交接前,应提前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1、对已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出纳岗位交接工作的,还必须保证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核对一致,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实际余额核对无误;

3、整理应移交的各项资料,填制《财务人员工作交接表》,详细说明岗位职责、岗位工作内容(包括流程、风险等),列明移交的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待办事项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第三章移交

第七条 移交人员必须将本人经管的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向接管人员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财务人员工作交接表》逐项予以点收。

第八条 财务人员因病、休假或其他原因短期内临时离岗,需要将工作交接的,应将工作交由互不相容岗位的人员,具体由财务管理中心、综合管理中心指定接替人员,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第四章专人负责监交

第九条 为了明确责任,财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由工作调动人员的上一级主管领导负责监交,财务总监等高层办理交接手续,应遵照置信集团相关流程办理。

第五章移交后的事项处理

第十条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财务人员工作交接表》上签名。交接表应当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财务管理中心存档一份。

第十一条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的账簿等各项财务资料(包括电子文档等),不得自行另立新账,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工作并行:为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移交人与接管人应至少并行5个工作日才能予以办理离职或调动手续,以便接管人能尽快熟悉岗位工作。特殊情况需要缩短并行时间的,必须经公司财务管理中心负责人批准同意。

第十三条移交结束后,对于接管人员的相关问题,移交人员有义务予以解答,该义务并不因移交工作的结束而终止。

第十四条未经公司允许移交人员不得将任何与公司有关的资料正本或复印件(包括但不限于书面、电子媒体等形式)带出公司。违者公司将视为盗窃行为并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或其他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制度由财务管理中心负责解释、修订,由集团财务投融资中心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十六条自颁布之日起,本制度所涉及的其他同类条款同时废止。

2014年4月22日

篇2: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1.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的管理,确保会计人员变动岗位时,区分清楚岗位变动前后岗位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会计工作的前后衔接,防止账目不清、责任不清等混乱现象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财务人员工作交接。

2.会计人员调动工作、变动岗位或因故离职的,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处理善后事宜,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编制移交清册,否则,一律不得离岗。

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所有会计人员。

第二章移交

会计人员离岗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盖经办人员印章。

3.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要写出书面材料,工作总结《财务人员工作交接》。要核实所有内外往来账目,部门间财产物资账,并尽可能处理结清,处理不完的列表交接。

4.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清册一般应包括: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项目、交接内容、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交接内容要详细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会计用品等内容。会计核算已实行电算化的,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5.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长、各科长移交时,还必须将自己分管的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6.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需要他人接替或代理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临时离职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应当与接替或代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7.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财务负责人批准由移交人员委托他人代办移交,但委托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

8.公司、部门撤销的,公司财务部必须确定必要的会计人员办理清算工作。清算工作未完毕前,不得离职。接收单位和移交日期由公司财务部确定。

第三章接管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时,移交人员要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管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并注意以下几点:

1.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必须与会计账簿记录保持一致,不一致时,移交人要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要查明原因,并要在移交册中加以注明,由移交人负责。

3.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不一致,应当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4.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要通过随机抽查个别账户余额方式,核实账账、账实的核对情况。

5.接管的会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的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以保持会计信息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

篇3: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首先, 对于交接工作, 会计法是这样规定的:

《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 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由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办理交接手续, 由单位负责人监交, 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这是法律对会计人员工作交接问题作出的规定, 见图1。

除《会计法》规定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规定:

1.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 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 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 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 经单位负责人批准, 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 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是相关法律的规定, 那么, 下面介绍办理会计交接工作的基本程序。

为了直观清楚, 我把这几种情况用图表的方法列示如下:

(一) 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 结出余额, 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3.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 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 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

5.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移交时, 应将所有与会计相关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以上条款如上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里, 有些规定在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的情况下, 已经不合时宜, 需要修改。比如:第二条, 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 结出余额, 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所以, 修改如下图4。

(二) 移交点收

1.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 不得短缺, 如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 移交人员要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 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 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 不得遗漏。如有短缺, 必须查清原因, 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 由移交人负责。

以下是会计交接人员移交原则:

但是, 以上规定, 历史悠久, 处于无电脑时代。交接人往往随意性比较大, 交接表不够规范, 有的甚至很笼统模糊, 很多内容不能涵盖其中。试想:一个接管人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 不容易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 往往靠口口传授。这种结果, 势必造成接管人工作适应期比较长, 当然会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目前状况设计出统一的具体的交接格式, 概括全面, 交代清晰, 接管人员才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 履行新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职责!所以, 针对目前财务状况, 根据实际情况, 特设计会计交接表1如下:

一般情况下, 出纳拒绝接受白条抵库;账实不符者, 拒绝接受;交接日之前的未了事宜仍由交接人完成。公章的适用范围, 也应该在交接表备注中清楚注明, 不能简单地笼统地口头表达。

此表格在交接时, 宜用三联压杆纸打出, 可以填补漏洞。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也要公休、病休、婚假、事假、哺乳、轮岗等等, 遇到此事, 所在岗位都要有一个工作交接的过程。那么, 交接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如果能把会计工作交接表做到直观化, 具体化, 全面化, 清晰化, 让每一个需要交接的会计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 迅速做到得心应手, 尽快融入角色, 做到无缝连接, 笔者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涵盖量比较大的表格, 易于各交接会计借鉴。

篇4: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影响基层单位、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区构建和谐档案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做好交接是要素之一。2007年4月,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意见》,其中提到“基层单位的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而且调动较为频繁,这给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但深有同感,而且在缓解档案人员“身兼数职、调动频繁”的状况方面十分乏力。因此,如何将由此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其中解决好交接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工作交接不力已经令很多新任档案人员饱受其苦,令单位的档案工作深受其害,更使构建和谐的档案工作成为空谈。

一、基层单位档案人员调整和工作交接状况

以北京市崇文区为例,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崇文区档案局先后两次调查区属单位档案人员状况,结果表明,半年之内,全区110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更换了档案人员,有的单位不只调整了一次,其中一个单位竟然四次换人。从第二次调查看,全部档案人员中连续从事档案工作不满三年的有55人,相对专职的只有12人,兼职档案员中以档案工作为主的也不多。虽然《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规定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很多单位频繁换人的局面,档案局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规范档案工作交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表明,档案交接手续不正式、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甚至不进行监交的情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致使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掌握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如找不到档案工作制度,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不掌握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不知道全宗卷、编研材料为何物,个别单位甚至找不到档案柜钥匙,档案工作长期不能纳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在凌乱的局面中艰难起步,很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工作贻误时难以尽快补救;一些单位原本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由于多次换人且交接不力被“一代一代”地磨灭;档案局检查时,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无法追究责任。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随时准备对新任档案人员进行个别培训,反复指导频繁换人的单位夯实工作基础。这使其陷入被动应付甚至疲于奔命的状态,大大减少了调查、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计划的执行,进而对整个地区建设和谐档案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交接不力的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①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往往一声令下,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新老档案人员只得仓促交接,并且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交;②有的领导虽然重视交接工作,但是对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够了解,因而提不出具体要求,更没有规定具体的交接手续;③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④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档案人员不敢或无法办理正式交接手续;⑤由于档案人员主观原因或单位换人过于频繁,档案人员自身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全貌和档案工作头绪尚不清楚,没有能力办理严谨的交接手续;⑥一些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与接任自己的人分享,因而交接时有意回避重要和关键问题;⑦个别档案人员因病或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等特殊情况,无法办理交接手续;⑧新任档案人员毫无经验,对应当收什么、点什么、查什么一无所知,前人怎么交,自己就只能怎么接,看不出问题,更提不出问题。

二、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建议

造成档案工作交接不力的种种表面原因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制度保障,缺乏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缺乏规范的手续、有效的引导和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身工作查漏补缺,在监督指导上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转换思路,从加强制度保障入手

工作交接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一般不外乎财、物交接和工作经验、方法的交接,其中财、物交接是实实在在的,往往成为交接的主要内容。如果把“财”的交接具体化为会计工作交接,那么我国《会计法》对此做出了专门规定,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责任、准备工作、正式手续和监交要求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作为“物”的“档案”的交接在《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虽然规定了“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但是过于笼统。

由于缺少具有操作性的规定,长期以来,严格进行档案工作交接基本处于各单位自发状态,交接效果的好坏主要依靠档案人员的自觉。事实上只有少数单位由于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基础扎实、人员得力,交接后工作平稳过渡。多数单位调整人员后档案工作虽未空岗,但实际工作难以衔接,一连几度换人的单位的档案工作则遭受“重创”。档案局如果还是提出“要做好交接工作”的宏观要求显然不能解决来自领导和档案人员主观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转换思路,从被动依靠各单位自觉做好交接工作转变为主动用成文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改工作已被国家档案局正式提上日程,建议增加对做好档案工作交接的规定,使这项看似简单、琐碎,其实关乎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地方档案局应制定本地区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办法,使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严格进行交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能够在具体操作上有所遵循,做到手续严谨,责任明确,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明确职责,建立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第一,单位档案人员调动工作、离职、转岗、临时借调外单位工作或连续休假超过三个月的,都应当在离开本岗位之前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其中档案人员临时被抽调或休假时,个别单位不安排临时代管人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应特别强调这种情况不但要有人代管,时间较长的还应进行正式交接。

第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手续繁杂,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如:有准备、有计划地调换档案人员,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分时间;对于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调整岗位,不予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转移等手续。

第三,交接双方均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

移交人员应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核实档案柜签,清查柜内档案,使移交的档案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催还借出档案,暂时不能归还的注明情况;对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和移出档案的数量等情况逐项列表;核对全宗卷目录,整理好全宗卷内文件及需要移交的其他材料;档案数量与目录记载不相符的,档案工作存在其他明显问题的注明情况和原因;有尚未完成的档案工作,应请示领导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完成人员。

接管人员则应做好接交工作: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档案交接工作规定和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了解本单位基本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项核对,逐柜逐卷(件)核查档案数量,对不明事项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必要时做书面记录;抽查电子档案和机读目录是否可读;学习档案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向监交人员报告接交的具体情况。

当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移交手续时,接管人员应在到岗后立即清点核对检索工具和档案数量等重要项目,存在疑问的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

第四,任何行业中进行财、物交接,监交工作都必不可少。档案交接也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监交。一般来说,档案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由档案工作所在部门负责人监交,而档案人员同时为部门负责人的,应由本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监交。监交人员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督交接双方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并进行审查,防止交接工作敷衍了事或流于形式,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细化手续,加强监督和检查

国家关于档案交接手续方面的规定只有《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 13968—92),用于档案室、档案馆移交和接收档案,不适用于单位内部人员交接。为使档案工作交接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使档案局的监督检查工作能够有据可查,使执法机关发现档案丢失等违法行为时便于调查取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统一并规范本地区档案人员工作交接的文据格式。

交接文据可以包括如下表格:①交接总体情况登记表,记录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及移出档案、全宗卷、基础登记、档案库、柜钥匙等核对和交接的基本情况;②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③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④现存和移出档案数量统计表;⑤未完成工作登记表。特殊情况在表中不便于填写时应另附详细说明。每页交接文据都应有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签字。交接文据应一式三份,一份交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一份存本单位文书档案,一份存全宗卷。

各单位调换档案人员应在双方交接之前通知同级档案局或上级单位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档案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前往监督检查。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办理档案工作交接手续或在交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或者个人应进行通报,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对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四)有效引导,编发简明学习材料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工作领域尚未实现先持证后上岗,绝大多数档案人员是先被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再参加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因此,几乎每名档案人员接手时都对档案工作一无所知。即使交接制度制定得再细致,手续规定得再严密,接管人员如果对档案工作中常识性的概念不了解,也难以完成各项清点核对工作。档案专业书籍(包括岗位培训教材)虽然不少,但是篇幅较长,档案人员不可能在交接前的短暂时间内完成自学,即使翻看了,恐怕也难得要领。因此,有必要专门为新任档案人员顺利交接编写“入门概念和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尽量短的篇幅解释交接工作中必然遇到的专业问题,如全宗、全宗号、全宗卷、档案门类、检索工具、档号、集中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归档时间、编研材料、常规档案工作等等。

另一方面,工作交接中前任向后任介绍基本情况、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前任的一句话、一个提醒往往能让后任少走不少弯路。但是这方面的交接主要依靠移交人员的主观愿望和能力,难以用制度去约束,用手续去落实。而移交人员出于各种原因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并不多,接管人员又往往提不出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档案室的工作特点,替新任档案员提些问题,如:本单位保管了几个全宗的档案?哪些门类的档案?检索工具有多少种,分别有多少册?室藏档案数量是多少?档案起始时间与本单位成立时间是否一致?本单位曾移出了哪些档案?现存档案与移出档案之和是否等于应该归档的全部档案? 尚有哪些应该归档而未归档的文件?本单位档案有多少个存放地点?档案库、柜的钥匙有多少套,由谁保管?档案利用情况如何?编写了哪些参考资料?近两年本单位为档案工作大约投入了多少经费,用于哪些方面?近年来收到了哪些需长期执行的档案业务文件?本单位档案工作或档案人员获得过哪些奖励?接受了哪些检查或评审?档案工作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编成“工作交接应问应知”,帮助新任档案员从前任那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经验,尽快熟悉本岗位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工作交接做到组织上有保证,制度上有规定,职责上有分工,手续上有记载,工作上有监督,操作上有引导,使各单位档案工作交接成为对前段工作认真盘点、查漏补缺的过程,从“越交越乱”变为“越交越清”,最终使工作交接在建设和谐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不再成为障碍,而是成为档案工作向前迈进的新起点。

篇5:财务人员做好工作交接的技巧

编者按:很多没有接触过实际财务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些准备进入财务界打拼的准会计,相信在开始工作前已经给自己充满了电。对于财务知识的掌握,甚至许多实务操作的流程,相信已经轻车熟路。但是,很多没有接触过实际财务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

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薄、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盘、磁带等内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移交点收

移交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向接管人员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

具体要求是:

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

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

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后,方可交接。

3、专人负责监交

篇6: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安全规范的实施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子(分)公司会计工作交接管理的一般要求。

3.职责

3.1会计人员由于单位内部的工作调动、生病离职或者长期离职以及辞职需要进行工作交接。

3.2会计人员交接工作时需要填列一份移交清册并经移交双方清点完毕后进行签字确认。

4.工作内容

4.1工作交接要求与内容

4.1.1会计人员由于任免、工作调动或长期离职,必须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

4.1.2会计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岗位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逐项移交清楚,接替人员应全面接管移交工作,并认真接办移交的未了事项,移交过程中,如发现原经管的会计人员业务有违反会计制度、财经纪律等问题,应停止交接,接替人员应马上向主管领导报告。

4.1.3接替人员到任开始接管移交人员会计岗位之时为会计交接基准时点。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4.1.4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到职工作的,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领导必须指定人员接替或代理。

4.1.5接替的会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的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要保持所接收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4.1.6单位关停、并转、撤消时,必须留有必需的会计人员,办理善后工作,未移交前不得离职。

4.2.工作交接程序

4.2.1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4.2.1.1归集、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事宜,对未了事项要写出书面材料。

4.2.1.2已受理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应处理完毕。

4.2.1.3尚未登记的账目,应该登记完毕,结出发生额和余额,与有关科目核对无误后,加盖印章。

4.2.1.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4.2.1.5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必须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4.2.1.6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员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会计人员监交。

4.2.1.7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公司会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应当与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公司会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由移交人员委托他人代办移交,但委托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4.2.1.8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4.2.1.8.1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必须与会计账簿记录保持一致。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4.2.1.8.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4.2.1.8.3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一致,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必要时,要抽查个别账户的余额,与实物核对相符,或者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清楚;

4.2.1.8.4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对电子数据要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4.2.1.8.5公司会计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还必须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4.2.1.8.6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篇7:工作面交接班、入井人员检身制度

1.每一入井人员必须服从检身工的检查,经检身合格后方准下井。

2.检身工负责对每一个下井人员进行检身,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权制止其下井:

(1)下井不带自救器者。

(2)下井不戴安全帽者。

(3)下井不带矿灯者。

(4)下井携带易燃、易爆的或点火物品者。

(5)下井穿化纤衣服者。

(6)下井前喝酒者。

(7)小型锋利物品,未捆绑好放入工具包内者。

(8)其他不宜下井者。

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1、采掘工作面工人、瓦检员、绞车司机及其他辅助工要执行交接班制度。

2、交接内容:

本班生产情况;机电设备情况;下一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安全情况要详细交给下一班。

3、交接班地点要在工作面或现场进行。采掘工作面交班,由当班班长或小队长进行。

4、重大问题要填写交接班记录。

篇8: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在《会计法》第42条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三节都对会计工作交接进行了指导说明, 对需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情形、程序、责任一一做了规定。但是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 必须及时做好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针对第一层次的会计人员, 即详细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移交程序, 对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属财务管理人员的移交事项仅以“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 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的规定做了简单概括。

一、财务管理工作交接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强调定期轮岗制度、经济的发展以及追求更好的事业使财务管理人才流动变换频繁, 以上因素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交接成为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经济行为。财务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 与交接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也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会计是讲述历史, 算的是过去的账, 以凭证、账簿等核算型的交易和事项为主;财务管理是编织未来, 算的是提高企业价值的账, 以决策、分析、评价、控制、预算等管理型为主。虽然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会计人员占全部会计人员的比例较少, 但是, 他们所创造的财务价值远远大于第一层次的会计人员, 因此, 做好18.75%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至关重要。

二、财务管理工作交接存在问题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在实际会计 (含财务管理) 工作交接中往往不受重视、程序不到位、内容不完整、形式浮于表面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中涉及会计核算的交接内容不完整

财务管理具体的工作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评价, 它贯穿在财务部门日常工作中, 和会计核算是互补关系。交接内容不完整具体表现为:原始凭证未经审核进行交接造成散失, 难以界定责任;未移交档案室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本由于审计和税务检查的原因经常查看容易丢失;其它会计资料 (如合同、文件、协议、清单、审批单等业务资料) 比较零散, 若无编号整理归类, 容易遗失;有些需说明原因的未重点移交。

(二) 会计机构负责人移交内容说明较为简单

财务经理作为会计机构负责人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活跃的角色, 每天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事务的处理, 进行各种内外部财务活动, 如公司产品定价、成本控制、投资和融资的决策、资产管理的决策、税收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对公司的影响等等。当会计机构负责人面临变更的时候, 他们的工作交接意义远远要大于普通会计的工作交接, 若交接简单, 可能会给企业和后任财务经理造成被动的局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简单说明“必须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 向接替人员详细说明。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 应当写出书面材料”。《会计法》没有明确规定由于交接工作的不作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因此极易造成前任财务经理辞职后甩手走人的现象发生。

(三) 由财务活动衍生的财务管理工作交接被忽视

由财务活动衍生的财务管理工作如利润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税收管理、票据管理、融资管理等等, 这些涉及财务管理型的会计工作交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只字未提, 此类财务人员在离职时一般忽略会计交接, 没有移交有关财务管理相关文件资料、测算资料、审批单、请示报告和批复、财经专业书籍等, 有的会计人员甚至把这些文件资料作为个人物品, 在离职时带走。

(四) 交接后接收人未按规定处理相关事务

接收人责任心有待加强, 在交接后接收人未按规定处理相关事务。接收人将处理责任推给前任, 不给予办理, 造成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 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五) 监交人的责任未明确

按《会计法》的规定, 财务会计工作交接必须有监交人。一般财务会计人员离任, 要由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财务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财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离任, 要由单位负责人进行监交。但是监交只是一个形式, 或虽然知道但未予重视, 一般都是在移交清单上签名。因此, 监交人的责任心也很重要, 监交人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交接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工作交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移交人的原因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 少部分财务人员离职未进行交接是自身业务素质原因——根本不知道有会计工作交接这回事, 但大部分财务人员离职未进行交接则是职业道德问题, 由于接替前任就没有进行工作交接, 故造成恶性循环, 形成一走了之或敷衍了事的局面。

(二) 接收人的原因

接手人接手新的工作, 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不甚了解, 故不知接手工作的重点和常规的区分, 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不知所云, 只有当需要解决时才知晓有这回事, 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接手人会继续前人的事业, 若接收人职业道德素质低, 责任心、事业心不强, 则会因移交人不曾交接而不愿接手, 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 监交人的原因

监交人有两种身份, 在普通财务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时, 监交人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当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时, 监交人是单位领导人, 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前者监交人身份是财务经理, 他们一般熟知财务运作的程序和业务流程, 做为监交人具备指导功能, 对于交接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后者监交人身份是单位领导人, 作为企业负责人, 一是不可能像财务经理一样通晓财务知识, 二是不重视会计机构负责人之间的交接, 常常是双方交接后, 象征性的在交接单上签字, 未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

(四) 企业的原因

一些企业本身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轻视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地位,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人随意更换财务人员, 频繁轮换会计岗位, 又未按规定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 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的基础工作标准。

四、完善财务管理交接工作的对策

财务管理工作交接亟待规范化, 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交接的途径有:

(一) 制定完整严谨、合规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交接制度

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 根据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制定财务会计交接具体办法, 要分别按各财务管理岗位说明工作交接的要求、内容和程序, 并对容易出现疏漏的地方提出注意事项, 使财务管理工作交接制度化、流程规范化。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财务管理工作交接时需重点交接的内容:

1.融资管理岗位:资金成本测算资料、资金分析报告、银行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等。

2.利润管理岗位:利润测算分析资料、价格审批单、调价单、绩效考核资料、审计报告等。

3.投资管理岗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书、项目竣工报告、董事会决议、证券账户卡和资金卡等。

4.预算管理岗位:全面预算测算资料、各业务部门报送测算资料、预算文件等。

5.成本管理岗位:成本费用分析资料、成本测算资料、成本核算规程、各种产品产量消耗台账等。

进行上述财务管理交接工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各种测算资料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移交, 各种财务管理文件的移交, 尤其涉及企业经营重大决策的需做好会议记录以及具有公司高管意见签字书面文件的移交工作, 以便当决策发生失误后可明确责任。

(二)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1.移交人的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对财务管理工作交接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来说, 如果移交人的财务会计业务素质较高而且责任心较强, 那么交接中在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上问题就会较少;如果移交人的财务会计业务素质较差或者责任心不强, 往往在事后遗留较多的问题, 财务会计交接则不顺利。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使会计人员自觉认识会计工作交接的重要性, 从而使会计人员在调动时能自觉于此项工作。随同会计证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和考核机制, 每年的继续教育考核的是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提高, 将会计交接工作纳入诚信考核记入档案, 可以约束移交会计工作时的随意性, 保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2.有条件的大型单位可开展会计委派制度, 选拨业务素质高, 具有责任心的会计人员作为财务负责人, 将会计工作交接列为年度考核或财务负责人离任时的前提条件, 严格考核其在任职期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情况等。

(三) 加强监交人在会计工作交接的作用

监交人是交接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人, 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交接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参加监交的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监交工作, 在监交中要坚持原则, 秉公执法, 确保财务管理交接工作手续完善、责任明确。必要时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参与重要会计工作交接。

财务管理工作交接的质量是由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三者共同决定的, 三者的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对财务管理交接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因此, 上述的对策能从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影响财务管理交接工作向良好态势发展, 规范财务管理交接工作, 不仅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同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

摘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同属会计从业人员, 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离开现任岗位也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交接。但是, 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未对此作出详细规定。因此, 本文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交接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规范性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交接,规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9号) .

篇9: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一、交接工作的必要性

(一)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财务工作交接。《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监交并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对会计工作的交接作相应规定。(二)财务工作交接是专业技术性的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需经过专业培训及学习,取得上岗资格证书才能正式上岗。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结合,按照一定的流程及核算方法进行工作。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应当明确本岗位的职责。(三)引进人才及财务人员轮岗的工作交接,可以对财务工作进行压力测试,防止舞弊行为,发现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起到改进工作的作用。

二、财务工作交接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交接缺少规章制度。虽然《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对财务工作的交接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财务核算的连续性及档案保存的永久性,企业内部往往缺少交接工作的程序,交接过程不规范,使工作出现断层甚至对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二)财务工作不交接或者交接不完整。有的离职人员没有交接工作就匆匆走人,造成新财务人员无所适从,不但要摸索以前的做法,还要按时完成新发生业务的财务工作,造成一段时间财务工作混乱。还有的财务人员离岗前虽然有工作交接,但是比较粗糙,只是一些手头上的实物的交接,没有交代清楚其全部工作内容,如使用的系统及目前操作流程等,或未完全移交其所掌握的资料,存在责任不清和相关资料丢失等情况。(三)财务监交敷衍了事。有的企业工作交接是一种形式主义,领导不重视交接工作,没有认识到财务工作交接不清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监交人未履行监督职责,没有对移交资料及工作细节进行审核。(四)财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无人能接替,导致业务无法进行。

三、财务工作交接的应对措施

(一)依据《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企业财务工作交接规章制度。由财务部门起草,结合企业财务核算流程特点,总结以往交接工作出现的问题,制定本企业的交接制度,包括实物交接制度和工作流程交接制度,使交接工作有章可循。

财务工作交接规范方面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设计统一的移交清册,填列所有需移交的文件、凭证、账簿等。(2)移交者在交接前应对本岗位工作进行完整梳理,撰写岗位工作总结报告,并写出最近一个财务年度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流程。(3)移交者应对手头上已经受理的并且手续完备的需及时入账编制财务凭证,且对未尽事宜书面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写上经办人联系方式以供后任跟进。(4)明确交接程序:所有交接的材料必须经过最熟悉移交者业务的主管领导过目同意后才能开始交接工作。

(二)交接工作纳入人事管理,进行工资绩效考核。一般企业员工提出辞职到正式离职为一个月,企业办公协同系统可以设置部门联签制度,首先是部门内部交接,不交接清楚,其他部门的离职手续都不能开始办理,员工在企业工作应该善始善终,离职手续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组成部分。对于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恶意不交或隐匿造成企业损失的,要由离职人员承担责任,损失金额从离职工资扣除。

(三)必要时,对离职交接岗位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离职交接是今后工作进行顺利的基本保障,对于重要岗位,可建议公司内审进行专项审计,使岗位职责、前期工作、未完成的工作更加透明化,防止交接疏漏,可以协助新的财务人员更快地接手工作,提高了交接的效率。

(四)应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交接工作就是充分体现职业道德的一个环节,能否把日常工作中的所有重要事项和文件全部移交,是对移交者的职业道德的一个考验。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员工严格要求,工作要及时完成,不要拖拉。同时要加强监督,包括领导定期抽查,员工之间工作要互相检查,做到日清月结,不留后患。还应对员工进行正面引导,向其明确在本企业的表现会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比如在本企业的晋升、到外企业择业的背景调查,交接工作能够反映出财务人员工作是否有责任心。

(五)应当充分发挥监交职能,领导应充分重视交接工作,严格要求。在办理财务工作交接手续时,要有专人负责监交,以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财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财务机构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监交人应当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在监交过程中及时指正问题,并对交接模糊的问题加以明确。监交人员必须督促移交者尽快交接,并负责对移交者的总结报告的工作内容和流程、程序等进行审核,如发现有疏漏的,需督促其修改完善后再进行交接。交接移交清册一式三份,需由移交者、接交者和监交者三者签名后,一份交移交者、一份交接交者、最后一份存档。

(六)制定岗位工作手册,有利于交接工作顺利进行。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手册,说明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流程。工作手册是日常财务工作的积累,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企业应要求员工定期更新和梳理,在交接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作手册的作用,使新上岗的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工作规范,能以最快时间掌握业务。

(七)对于一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如预决算编制、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房屋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债务管理等岗位,可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让多人参加,使交接工作更加正式,减轻新上岗人员的压力。

(八)为防止财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导致业务无法进行。财务岗位可以定期轮岗,或者将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备胎”。

四、总结

会计工作交接制度,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办理好财务工作交接,财务人员应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保障财务工作有序进行,从而使交接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效率最大化。

上一篇:三年级下期末家长会下一篇:202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