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2024-05-03

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共16篇)

篇1: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蒹葭

——寻美之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律美,意境美,精神美。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德国曾经进行过一次世界最美之书的评选,参评之书不计其数,最后一举夺魁的是中国古老的诗经。为何我们2500多年前的作品,还受到如此的推崇呢?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中境界很美的一篇——《蒹葭》。一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历一次寻美之旅。

二、从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意。

都说好诗是读出来的,我们同学先拿出课本,将这首诗自由地朗读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诗歌的节奏,争取把它读通顺。开始。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板书:美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进一步来探寻它的美。这首诗一共有三个小节,大家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叠词的运用,让诗情更加浓郁。还有什么特点?

很工整,有一种建筑上的美感,诗经以四字为主。

1、音律美(重章叠唱)

边读边分析、体会字、词的韵味。如“苍苍”“萋萋”、“采采” 叫一个学生读:蒹葭苍苍。

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蒹葭苍——苍——把蒹葭苍苍的“苍苍”改成“苍盛”行不行?读读看。

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再把这三句读一下,感受这芦苇的苍茫。

重章叠唱,有几章?三章,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律之美。板书:音律美(重章叠唱)同桌二重读,师生二重读。

2、意境美

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我已经看出同学们已经领略了蒹葭的意境。能用一两句话来描绘一下此时此刻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吗?你看到了什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坚信就在水的一方,心情应该是幸福欣喜憧憬。重音应该在哪个字上?

请一个同学读一次,再齐读一次。

同学们,假如我要在这个句子当中加一个感叹词,你认为应该加什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 啊”,为什么?

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屏显:“溯游从之,____!宛在水中央。”)

对 “唉”字,齐读 加了字的原文,淡淡的惆怅、失落。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就在主人公身边。你除了看到的,还听到了什么?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感受诉诸笔端,借助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有人说,如果把一首诗。读成了一幅越来越丰富的画面,那就算读懂了这首诗。你们诗意的描述,让我,让我们大家都一起沉浸在了一种无以伦比的意境之中。(板书:意境美)

3、精神美

回到诗歌,再沉醉地读一读。自由读。

请一学生配乐朗读

真美,你的朗读仿佛把老师也带进了那个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苍苍的蒹葭在茫茫的秋水之上,随风摇曳,晓雾朦胧,烟水迷离,这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出现了,在你眼里,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从那几句看出来。

在6个“从之”中可以看出来。3、6、9、12,极言甚多。念一下这三行。“溯回从之”要读得急切,其他悠长。声音的悠长带出了情感的绵长。再多次朗读。

我们无需同情主人公的追寻未果,更应看重他追寻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主人公的那种执着追寻的精神。(板书:精神美)

这首诗流传了2500多年,难道仅仅是主人公追寻而不得的故事感动了你吗? 所谓伊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指也。朱熹——《诗集传》

对于本诗中的“伊人”还能不能有其他理解?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先哲时贤对该诗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况且诗中并无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当然诗无达诂,所以见仁见智

闻一多:我们很难确定它的找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让我们将这首百读不厌的诗句再一次深情吟诵: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顺着蒹葭,这秋水畔的芦苇,一起经历了一次愉快的寻美之旅。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以及诗歌主人公传递给我们的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追求的精神之美。我相信,主人公的这种精神一定可以激励在座的为理想而奋斗的我们。千百年来,这首诗感动了太多的人,台湾作家琼瑶就把它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蒹葭》所带给我们的余音绕梁之美。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课只是一个引子,我们的寻美之旅还远未结束。我们心中的伊人,我们心中的理想,我们心中的美,也正在水一方。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带着这种执着的精神,一起走上追寻美的道路。

篇2: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厦门市集美第二小学

梁惠敏

[教材分析]

《制作诗集封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课分为四个活动,旨在通过探究与操作,使学生学会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并对艺术字和自选图形进行修饰,最后加以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比较强的学科,软件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教材中使用的office 2000也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office 2003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在近几年更新的电脑室中也都升级到office 2003,因此,我大胆地二次重组、置换教材内容,对教材中WORD 2000的界面及按钮做了修改,有效地突破“时空”的限制,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学会对艺术字进行简单修饰。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举一仿三的能力。

2、通过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诗集封面和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展示作品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3、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教学策略]

本课综合选用“情景与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对艺术字进行简单修饰。[教学难点]

掌握修饰艺术字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学校集韵文学社诗集封面

2、分析封面中的各个组成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欣赏校文学社诗集的封面引出课题,起到欣赏和示例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封面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任务驱动,教授新知

(一)插入艺术字

1、出示“集韵文学社”封面“艺术字”标题。

2、提出任务,学生自学课文,组内交流,并按这种方法在组长的电脑上进行操作。

3、指名一小组长上台示范、讲解。

4、交流其它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5、师生共同梳理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并适时板书。

6、学生自主操作——学习比赛,教师边巡视指导,边评价。

比赛内容:在WORD文档中插入字号为48,字体为华文彩云的艺术字。比赛规则:哪一组全部正确完成,就可以为本组赢得一颗爱心。先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组内遇到困难的同学。

(二)修饰艺术字

1、导入: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们已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学会了如何插入艺术字!同学们,你们想把这些艺术字变得更漂亮,更有个性吗?

2、打开课本,学生自学修饰艺术字的方法,在自己的电脑上试着操作,最后保存。

3、指名学生上台边示范边交流,根据学生总结老师相机板书。

4、学生自主操作,老师指导、评价——学习比赛

比赛内容:请在WORD文档中插入字号为60,字体为华文彩云的艺术字,改变艺术字形状为“八边形”,最后并把艺术字移动到编辑区的左上角。

比赛规则同上。

5、师小结: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进行“修饰艺术字”小结。

[设计意图: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先学后教”、“情景与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使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还有效地利用学生资源,关注个体差异,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落实到位。]

三、突破难点,个性学习

1、导入:同学们,马上将进入今天最后一轮小组对抗赛,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学校文学社得知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正在学习艺术字,委托梁老师带来一个征集封面的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比赛内容:打开电脑桌面的“诗集封面”模版,选择恰当的位置,插入富有创意的艺术字,并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

比赛规则:先小组讨论,再根据要求制作,后保存。

2、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3、指名学生上台边示范边讲解,教师评价。

4、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评价。

5、总结: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评价,对各小组表现进行总结。

6、采访冠军小组,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所以,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因此再次以学校文学社征集公告之“任务驱动”引出学习目标,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从而使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四、自我评价,应用新知

1、填写 “自我评价表”。

2、作业:

1、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

2、设计一张作业封面。

篇3:《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 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 文题中“绿”指什么? (常春藤) 2. 题目为“囚绿记”,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请用两个字概括。 (寻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 3. 作者囚绿后放绿, 放绿后又怀绿, 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 (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 学习囚绿 (8—12段) , 齐读,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 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 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 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 (装饰, 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 这里移用, 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 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 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 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往光明, 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 体味作者的用意。 (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 学习 (1—6段) , 自由诵读, 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 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 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 是什么原因呢? 2. 为什么如此爱绿呢? 3. 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 4. 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 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注意重音, 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暗示作者境遇不佳, 他的生活缺乏绿色, 缺乏希望, 缺乏慰安, 缺乏快乐, 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 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 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齐读5—6段。

(三) 学习 (13—14段) , 老师范读, 完成下面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 2.在绿枝条上, 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 (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 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 (自强不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 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 作者怀念绿, 还怀念了什么? (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 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圣贤可以当之无愧。”1942年4月, 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 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 查封了书店, 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 敌宪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 “不赞成 !”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 年仅34岁。“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陆蠡, 一介书生, 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 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 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 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 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 (托物言志) 。

(五) 课堂迁移

篇4:《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篇5: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 使用情态动词can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回答和否

定回答。

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交流彼此的爱好与特长,展示自己的特长。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与交流,增强群体意识。

重点难点:情态动词can(表示具备的能力)的用法。语言结构与功能

语言结构:Can you do…? Yes ,I can./No, I can’t.I can do …I can’t do…

What can you do?

语言功能:讨论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能力。

重点词汇: guitarpianoviolinsingdanceswimspeak Engl

ishplay the guitarplay the chess

学习策略:猜测,联想,模仿,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Talk about Christmas, play a Christmas song and sing together.T: Good morning, everyone!I am very glad to give you an English lesson here.Today I have something to show you.Look at this, what’sthis in English?

Ss: It’s a calendar.T: Right.And what’s the date today? Do you know? Ss: It’s December 25rd.T: Yes.And during these days, when you walk in the streets, you can see something different, what are they?

There is something special 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Do you know what is it?

T: Just now we heard a Christmas song.Can you sing the song?.....If you can sing, let’s sing a song to all of our teachers here, Ok? 2 Sing a song together: ‘Merry Christmas’.T: You are very clever, you can sing songs.But can you dance?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This is w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Step 2Guessing game

Please guess what kind of instrument it is according to my bodylanguage.Guitar Can you play the guitar?Yes, I can./ No, I can’t.Piano Can she play the piano? Yes, she can./ No, she can’t.Violin Can he play the violin? Yes, he can./ No, he can’t.Cello My uncle can play the cello.DrumPlaying the drum is interesting/ difficult.Trumpet Can they play the trumpet?

ErhuCan you play Erhu?

Step 3MatchT: Ok, you can do so many things, do you want to join some clubs? Let’s see, what clubs do we have.I want to join ______ club.Music ClubSwimming ClubArt ClubChess ClubEnglish Club 2 Look the picture and the words, match the letters with the new words.Step 4Listening and speakingListen to thre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m, write 1,2,and 3 in the boxes.Repeat after T

Step 5 Group Workchoose the tasks : there are four tasks for students to do ingroups, divide them to four groups.Each group choose an envelope which including one task in it.They will do the task as what they are told to do.declare the tasks:

Task 1The best partners

Task 2Do you know him/ her well?

Task 3Response quickly

Task 4Set up clubs

3Students get prepare for their tasks.4Do the tasks one by one.Step 6 Summarize and homework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Make a survey:

Ask your classmates what can he/she do and what club dose he want to join.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Can you do---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Then write report about it.教学后记:

篇6:校级公开课通知

兹定于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举行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研讨公开课,执教者为江苏省运河中学申宝明老师,请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做好听课和评课准备。

开课班级:初一(1)班

开课节次:第三节(10:10----10:55)

交流时间:第四节(11:05-----11:50)

交流地点:会议室

邳州市第二中学

2007年10月10日

通知

兹定于2008年4月10日星期四举行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新

课程研讨公开课,执教者为江苏省运河中学申宝明老师,请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做好听课和评课准备。

开课班级:初一(3)班

开课节次:第六节(15:00----15:45)

交流时间:第七节(15:55-----16:40)

交流地点:体育教研组办公室

邳州市炮车中学

2008年4月1日

通知

兹定于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举行初三年级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教学研讨课,执教者为江苏省运河中学申宝明老师,请体育教研组全体老师做好听课和评课准备。

开课班级:初三(4)班

开课节次:第五节(14:00----14:45)

交流时间:第六节(15:00----15:45)

交流地点:体育教研组办公室

明德实验学校

篇7:校级公开课听课心得

七年级语文组于艳芹

上周集中听了语文学科的六堂课,各个级部语文组的精英们对苏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展开了讲课大比拼,高效课堂的理念在这里展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作为刚刚步入语文教学工作岗位经验极其缺乏的新教师,这次听课让我感触很深,收获也很多,不仅是各位老师的教态教法,还有流利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环环相扣的逻辑,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下面,我将对我的收获和感想做一点简单的总结。

首先,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各位老师都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文本的指导,并能对于学生的朗读和发言给与恰当的评价。例如,郭红娟老师在这堂课中初读课文环节就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她首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然后找个别同学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天赋并及时给与适当的评价(包括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接着让大家齐读课文,最后是听读课文,并配乐,感悟情景之美。可见朗读文本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并且,郭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最初就给学生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道理,使学生能从心理上将朗读课文重视起来,为以后的背诵全文打下基础。

其次,是创设简单的课堂情境,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

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自我感觉,在这次校级公开课中,肖芳老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她的课堂配着简单自然的轻音乐,用音乐的美感来烘托月夜的静美,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一种美妙的氛围之中,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会比较简单一些了。

再次,扎实的基本功让我惊叹不已,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扎实的基本功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魅力,这种魅力会于无形之中吸引着学生们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并深深喜欢上这一学科,另外,扎实的基本功也能使教师掌控课堂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想首先举一下肖芳老师的例子,她在给学生解释“月色入户”的“户”字时,分别举了“木兰当户织”、“足不出户”、“门当户对”这样的范例,使学生很容易记住“户”是“门”的意思,并且还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师的基本功可见一斑。于文娟老师的课堂也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起码的语文素养,具体表现在,作者简介方面,她指出苏轼不仅是诗人、文学家,还是美食家,传世的经典美食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肉等,并适时加以引导,说:“有些同学开始流口水了,下面让我们带着对知识垂涎欲滴的精神来品尝一下苏轼为我们奉上的文学大餐。”这样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于老师也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将文言文读出文言味(语调、语气、拖音、感情等),由此可见老师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最后就是适时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适当的鼓励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公开课中,六位老师几乎都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篇8:《阿Q正传》研究性公开课教案

本次研究性公开课主要想尝试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处理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其指导思想是把学生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占有大量的材料) 然后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性的了解。而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说教、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开阔, 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并且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能关注社会, 关注自身成长。

教学步骤

1、通过猜谜语导入 (猜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形象)

2、简要介绍一下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第二、三章划出觉得可笑的句子, 并体味这些句子体现了阿Q的哪些性格, 后让学生主动回答。

4、引导学生作深入地分析, 分析阿Q对待欺侮和失败时的心理活动。总结出精神胜利法的定义。

5、让学生举出在现实生活中与阿Q类似的现象。

6、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与人们正常的心理自我安慰的不同。

7、指导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失败。

8、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继续研究我们的阿Q和鲁迅先生

9、留课下开放性的作业。

10、课堂小结:通过本次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但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还应把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提高自已的素养, 指导自己的人生, 指导社会。

篇9:校级说课对抗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说课;形式;内容;问题;对策

一、说课内容程序化,缺乏真正的内涵

说教材时,不能只说教材的位置(如第几章第几节),把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说得空洞、抽象,只说知识不说技能、淡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说教材重点是说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以这个知识点为基础或与该知识点有关;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说清楚本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教师在说课中注重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但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有的教师先叙说理论知识,然后再说具体课程内容,理论的阐述甚至比课程内容还要多。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将课程标准精神融入课程设计,使先进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各个步骤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三、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准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统领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同时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确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但是比赛中,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目标设置表述不准,或者大而空,导致课堂重心偏移。

2.教学环节不当

教学目标确定后,必然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来实现,目标能否实现,环节设置至关重要。教学环节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不可旁逸斜出。各个环节应长短合宜、节奏和谐,环节间的衔接与过渡自然,无重复多余,无缺漏跳脱。说课中教学环节设置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详略不当。各教学环节时间长短安排不合理,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顺序不当,违背认知规律。典型例子是结论先行,即不考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索过程,先提出结论,后进行阐释证明。三是设问不当。部分教师的设问缺乏深入的思考,角度不够合理,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3.课堂生成不足

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固守着“教材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我们的教师仔仔细细地研究教材,辛辛苦苦地梳理教参,认认真真地撰写教案,然后一板一眼、严丝合缝地驾驭预设好的课堂,学生们则在我们预设好的窠臼里行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预设有余,生成不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有效活动串联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科素养,逐渐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篇10:评职称校级公开课证明

中学老师于年 3月 日 上 午第 三 节承担公开课任务,上课班级 初三年级4班,课题

√ 为,效果优秀□良好□一

√ 般□,参加人员有:本学科全体教师□、教导处

√ √ □、教研室□、校领导□等(在合适的□中打√)。特此证明。

教导处负责人:

篇11:英语校级公开课总结(英语组)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我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导向作用,学校在5月份搞了一次校级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积极参与,开课教师更是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在充分总结个人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出有特色的公开课,展示了他们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拘一格,挖掘潜能,扬我所长,为我所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开课过程中,骨干教师们有针对地确定各自的教学研究内容,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综观本次教师示范课,可谓主题鲜明,各具特色。老师择课形式新颖,选材典型,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强;老师语言亲切、优美,讲解细腻,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活泼生动;老师教学方法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以适宜、适用为原则,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实效性强;老师教学手段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创意好,水平高,充分利用多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这两位教师的课之所以能够如此高质量高水平,与他们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课堂教学不懈的钻研是分不开的。

他们的课富有激情,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已颇具水平,教学功底日趋扎实,特别是他们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为我校教学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简单地回顾这一段过程,不难发现有以下收获:

1.不断凝聚的教研氛围。本次活动,授课老师都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备课,以勇于创新的态度上课,以知无不言的态度评课,营造了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教研环境,在教研组长的引导和组织下,各教研组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不断高涨。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得到各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各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利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专门对本组老师的课加以评析,评头论足,作出客观评价,并以评课记录的形式对课堂教学信息给予反馈,使教学公开课活动真正起到评教评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不断提高的教师素质。从整个的准备过程来看,无论是骨干教师示范课,还是青年教师优质课,老师们从整合教材、处理重点难点、调控课堂、融合新教学法、语言表达技巧等方方面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基本功,特别是一些老师课堂时时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诚心诚意的接纳,让我们看到他们为师之“道”与育人之“术”的平衡发展,是高素质的表现。

3.不断提升的教学能力。授课教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钻研最新的教学手段,这两位教师使用课件的熟练,且大胆尝试新方法,勇于实践新理念,这种求实、求真、求新的态度值得褒扬。

当然,本次公开课活动也不能说尽善尽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⑴我们有些老师对青年教师公开课的认识不到位,以为青年教师的课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不值得一听。其实青年教师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有激情,有亲和力,课堂气氛的调控手段多样。何况每个人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不同英语公开课活动实施方案

⑵本组老师公开课多限于本组教师,其它学科的老师参与不多。这说明,我们很多老师仍然把对教育教学的钻研狭隘地理解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钻研,实际上,各学科都有相通的地方,甚至别的学科的知识能为本学科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所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应该是老师们需要提高的认识。

篇12:支教教师校级公开课展风采

支教教师校级公开课展风采

近日,来自泰安的支教教师 迮继东主动为中心小学老师们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反响很大,效果很好。老师们一致认为她的课堂教学路子清晰,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兴趣激发到位,学法指导多样,特别是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学校掀起了学习教学理论,勇于改革创新的新高潮,对该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篇13: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到25前的古希腊去,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有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时麦子正是收获的季节,他让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接下来的故事中,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刚才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沉甸甸 麦垄 定夺 如梦初醒

苍老 嘲笑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⑴指名读,齐读。强调:“垄”部首可以是“龙”,也可以是“土”。

⑵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⑶“如梦初醒”近义词是什么?到文中找出“错失良机”的反义词。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把生词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保证每个同学读准每个字词。

2、把你们小组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五、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去,与文本对话,与苏格拉底对话,看看你又有了怎样的新收获,又产生了哪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动笔写一写批注。

2、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收获,并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小白板上。

3、展示小白板。小白板上这么多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去解决这么多问题呢?

篇14: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2011年10月22日

根据我校《校级公开课活动计划》和县镇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为全面实施我校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快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切实引导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真正做到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我校开展了“校级公开课”活动。

我校“校级公开课”活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扎实有序地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教师充分研究课堂,攻坚课堂,决战课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主体课堂”、“阳光课堂”、“绿色课堂”、“精品课堂”。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校开展这项活动坚持了以下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执教公开课活动的对象包括全校语文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要求人人参与,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2.注重过程原则:活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对每一位教师的听评课、教学反思等要保存记录,存档备查,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3.实事求是原则:活动要立足实际,关注发展,注重激励。

4、活动形式: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等。

二、、组织实施:

我校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是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的:

整个活动分两个阶段组织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为9月1日—9月20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3、加强教学保障措施,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4、制定奖惩措施。

(二)实施阶段:(9月21日—10月20日)

1、低年级语文听了四节课,即刘雯雯一年级《一去二三里》;冯瑞菲一年级《在家里》;韩桂青二年级《难忘的一天》;魏红三年级《古诗两首》。由孟庆东主任主持。

2、低年级数学听了四节课即:荣维刚一年级《6和7的组成》;桑楠一年级《10的认识》;王友昌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齐桂花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进行了教师集体备课和评课。由赵文骁副校长主持。

3、高年级语文听了三节课,即荣桂莲四年级《幸福是什么》,孟庆东五年级《鲸》,韩炜六年级《唯一的听众》;尤其荣桂莲这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特别优秀。进行了教师集体评课。由孟庆东主任主持。

4、高年级数学听了三节课,宋俊涛四年级《画角》;张淑贤五年级《稍复杂的方程》;赵燕霞六年级《圆的整理与复习》。由赵文骁副校长主持。

这次好的给我们感触很深的是:(1)领导重视,各有分工,各负其责。(2)讲课教师敬业,表现为认真对待,用心准备,努力上好;(3)听课教师虚心,活动的过程中认真听、认真记、无一溜号。

5、此项活动我们加强活动档案管理。活动计划、教师教案、听课材料、评课材料等都认真完成并保存好。

三、我校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执教公开课活动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做到了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达到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2.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教导处、各教研组分工明确,措施到位。

3、注重反思,常抓不懈。活动结束后,认真反思总结,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反思:在听课中发现教师缺乏激情,不善于表扬学生,目光里缺少对学困生的一种期待,不会了草草坐下。其中数学教学缺少“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一味的“教教材”;缺少联系生活的体验;缺少适当的拓展;缺乏对课的设计能力;缺少“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学生的“质疑”及“灵性”;缺少“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引领等。

篇15: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6:5B Unit8校级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上一篇:章太公钓鱼作文下一篇:部门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