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人生

2024-04-10

褚时健人生(精选6篇)

篇1:褚时健人生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

他的辉煌开辟了一个时代,他的悲剧也结束了一个时代。如今,他以独特的方式继续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记者 尹鸿伟 发自云南玉溪

2009年1月末,在云南省著名律师马军的极力引荐下,记者才得以顺利进入褚时健家——一处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城郊的别墅。头发花白,已经82岁高龄的褚时健家里似乎从来不缺人拜访,总是一拨走了一拨又来,只是他不太愿意面见记者。不过,作为他多年的朋友和法庭上的代理律师,褚时健对于马军这种为数不多的看望显得很高兴,除了亲自端上一大盘橙子,话匣子也渐渐打开。

“主要是觉得心累,不想公开多谈了。”曾经被誉为“中国烟王”的他坐在阳光灿烂的别墅四合院里,手指里不断夹着支“玉溪”吞云吐雾,“我希望人们忘记了我,我出名太多总会有人不高兴,我现在就种种橙子算了。”

大约在2008年初,云南省玉溪、昆明等一些城市里的水果摊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橙子品种,橙子的名字倒不引人驻足,却是广告令人眼前一亮:褚时健种的冰糖橙。

曾经名震四海,后又销声匿迹的褚时健,现在又意外地回到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并且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橙子。他说:“我种橙子已经进入第7年,以后树长得更大,橙子会结得更多,味道更好。”

尴尬人生

褚时健于1928年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农民家庭,自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便荣誉不断: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在其领导玉溪卷烟厂(后为红塔集团)的18年里,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其中仅“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就达400多亿。

褚时健的不平凡在于: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由一个根本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烟草企业集团。这样的成绩,显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他掌握了“一个国有垄断型的、并且实行专营的特殊行业”那么简单就能够获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仅中国国内的烟草企业当时就数不胜数。

但随后的1995年,褚时健因为被人举报而被调查,并于1997年7月正式被捕,最后锒铛入狱。此前,他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也被河南省洛阳警方控制调查,1995年12月女儿在被扣押期间自杀。当时,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找到马军,要求他以律师的身份代替褚时健处理有关事务。马军立即赶赴河南洛阳料理后事,亲自把褚映红的骨灰带回云南交给褚时健。后来,马军又应褚时健本人的要求,为其作了法庭辩护。

褚时健说:“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与马军律师已经密不可分。”

“按照当时中央一些领导的意见,褚时健因为涉案金额巨大,应该被判死刑,立即执行。我作为他的代理律师也被各种组织、领导找去谈话,但是我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辩护观点,为此也得罪了许多单位和领导。”事隔多年后,马军律师终于透露了秘密,“1999年1月,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17年,2002年初获准保外就医。随后合作多年的云南省烟草公司和红塔集团不再聘任我为企业法律顾问,而云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孙小虹不久后也被借故免职,可以想象当时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对于褚时健问题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隐藏着大量„包括高级干部及其子女以烟牟利‟等至今无法公开的秘密。” 褚时健:渴望获得公道评价

(褚时健已经是一位82岁的老人)

褚时健这个名字在云南省、在全国烟草界一直被提及,尽管他曾经因为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175万美元被判刑关押,但是熟悉他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而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同情与谅解。在监狱服刑期间,经常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想方设法到狱中去看望他。

马军律师说:“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但是褚时建18年的总收入不足百万。当时企业家激励机制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葬送了他的政治和职业生命,他的错误有不可回避的历史和制度原因。”

的确,农民出身的褚时健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云南地方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云南地方财政支柱。当时云南省的财政收入曾经有过这样的比例:70%来自于烟草行业,玉溪卷烟厂又独占了其中的70%,换言之后者

曾经占到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样,褚时健既是云南省最大的“财神”,更是全国许多人发财致富的“财源”。

“在为褚时健进行法庭辩护之前,云南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约见我,鼓励我充分尊重、运用法律为其进行辩护,关心、惋惜之情自不必多言。”马军说,“后来我之所以提出„富庙穷方丈‟的辩护观点,是因为褚时健是在不该拿钱的时候,拿了他应该拿的钱。我不是为了帮助他开脱罪责,而是希望警醒社会、警醒政府,对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特殊事件应该特殊应对。”

马军很感慨:“作为为民族工业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褚时健一年的收入竟不如那个时期的歌星登台唱一首歌,而且他进去了,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也调整了。”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褚时健落马后,其继任者字国瑞,年薪加上奖金合法收入已经超过100万元——褚时健一辈子的工资也没有那么多。而如今,国企高管们享受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年薪,还配以干股,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曾经因为“褚时健现象”而不平,进而呼吁“高薪养廉”的人们却似乎更尴尬,如今拿着高薪的那些人并没有放松对金钱的贪欲,甚至愈演愈烈。

褚时健案发后,有经济学家曾经说:“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而惋惜。”那时候人们都在议论,以为褚时健的一生将到此结束——即便不是生命的结束,至少也是事业的结束,他必将渐渐消失于公众视线。

于是,即使褚时健已经被公开判刑,在监狱里服刑,但是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故事仍然在云南省内和烟草行业里神秘地流传,讲述故事的人都认为:第一,褚时健的才能无人可以代替;第二,云南省一定会想办法挽救他;第三……

不过,英雄之所以不同于凡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褚时健的感悟是:要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挫折,做人一定要心宽,不要有太多计较,要坚持往前走。我有一些老朋友,一遇到挫折就消沉下去了,站不起身来了。” “褚橙”风靡

“无论如何,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更令我放心的是,褚时健仍然活得很好。”马军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经过7年的辛勤耕耘又种出了著名的品牌橙子,这样的老人值得尊敬。”

历史的水波一波一波地远去了,就留下来它岸边的这些痕迹,犹如褚时健的“红塔烟草帝国”,它们是事物成绩存在的表征。但是作为后来的褚时健,在经历女儿狱中自杀,自己身陷囹圄的沧桑后却变成了一位更坚强的老人,在75岁的时候,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承包了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一片面积为2400多亩的荒山,种下了34万株橙树苗。

“我带着妻子进驻到荒山里,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再次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身有严重糖尿病的褚时健说,“有许多人关心我,生活本来不成问题,但是我闲不住。众所周知烟草的事情我不太方便介入了,但是我还有其他事情可以选择做。”

在日常生活中,褚时健发现美国进口到中国的水果例如橙子、葡萄和樱桃等口感很好,但是价格也非常贵,这让他不由有回想起过去那些岁月:“当时人人都说欧洲、美国的烟比中国的好,中国永远不可能生产出像„三五‟、„万宝路‟等著名香烟,但是我不信这个邪,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终于打造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烟牌子。”

思考到水果的问题,褚时健决心“重出江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信心,“种出和美国橙子一样好吃,甚至比美国更好吃的橙子来”。

尽管有着多年成功栽种烟草的农业经验,但是褚时健发现种橙子和前者有许多不同,因为橙子有着自己的许多特性,在水分供给、营养成分配给、枝条留密和虫害、病害等方面都需要一项项去观察、实验和研究,可以说栽种橙子的技术特性依然很多。

“我是边学习、边总结,并且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朋友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困难的确遇到不少,比如糖份、酸度、日照等情况都需要细致应对。同时对于肥料的配制,灌溉用水的选择都花了心思,尤其灌溉用水都是从远处特别运来,以保证橙子味道的纯正。”褚时健说,“我一直鼓励自己,要做就要成功,要做就要做好。美国人能够种出好吃的橙子,我也一定能种,我不会比他们差。”

一名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甘心成为了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五六年后,褚时健所栽种的橙树终于结出了果实,开始由于信息不够,主要是靠一些老朋友帮助购买,包括集团消费。他说:“质量好了,口碑就好,所以我从不主动宣传。” 果然,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昆明街头的其它橙子10元4公斤随处可见,而他种的冰糖脐橙8元1公斤还很难买到,而且很多橙子更是一采摘下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销售。

(褚时健和马军律师有着特殊的关系)

马军说:“一直有人恶意中伤褚时健,说他以前在烟草行业的成功靠的是国家资源。而现在他二次创业种橙子的过程,并没有依靠什么国家资源,基本上靠的是产品质量和公平的市场竞争,但是他仍然很成功。”

现在,褚时健承包的果园里已经有300多人在工作,果农们基本都来自附近山区。他引用了以前种植烟叶的管理经验,给每棵果树都定了标准,尤其产量是固定的数字,因为果实太多会影响后期质量,所以果农一见到差点的果子就主动摘掉,杜绝了以次充好。他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一名果农只要承担的任务完成每年就能领到4000元工资,质量达标的再领4000元,年终奖金又有2000多元,这样正常情况下一名果农一年能领到1万多元,个别人甚至到达2万多元,明显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褚时健表示:“我愿意带领在果园中打工的农民一起走向富裕。”

“有一次我去了解沃尔玛里的销售情况,发现我们的橙子已经卖完了,而旁边美国进口的橙子还剩了一大堆。”褚时健乐呵呵地说,“顾客们认为美国的橙子皮偏厚,味道偏酸,而我们的橙子水分更足,甜味明显,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些可都是我们大家多年心血的成果。”

褚时健说:“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做,不可能做不好,以前我种烟是这样的态度,现在种橙子也是这样的态度。其实种东西和培养人是一样的道理,一方面是要用心,另一方面是前期施与的养料要合理,这样才可能结出好果实。”

他表示,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普遍品质不高,就是因为对“原料”重视不够,对前期投入不够,而只注重后期“加工”,“其实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的道理,全社会对于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行动上仍然遵循一些陈旧的习惯”。

公道评价

马军表示,尽管平时很繁忙,但是褚时健的情况一直为自己所挂念,除了多年的朋友交情和法庭上的据理力争为其保下了性命,马军更有着独特的评价:“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怎么度过自己 的晚年,褚时健给了大家非常好的示范。”

不过,也有人对褚时健能够被顺利减刑、保外就医和保外期间能够重新创业提出了异议:“褚时健的身体能创业,却不能坐牢?”当然这样的评论马上遭到了更多人的反驳:“如果没有褚时健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国有企业老总们扬眉吐气的生活。”

而褚时健本人现在已经不怎么在意类似的评论或争议了。

“现在,小果园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除了在家休息,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怎么种好橙子上了。”褚时健说,“其实自从我恢复自由以后,不断有朋友来请我去做烟草方面的顾问,承诺年薪都在30万至50万以上,另外还有各种优厚的福利。但是我真的不想再出头做事情了,一是年纪大了,二是不想再出名了,因为我这个人不做事情则已,一做就要做成最好的。”

虽然口头上一直很谦虚,话语里也很谨慎,但是褚时健家里随处堆放的各种书籍、报刊,电视里经常播放的新闻节目其实已经在透露出他的“秘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境在他的身上有着明确的体现。

“烟厂的人也经常来请我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包括生产技术和田间地头的种植技术都有,但是每次我也只是谈些简单的意见,他们听不听、用不用我的建议我并不太在意,但是我保证自己不会乱说话。”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看新闻,毕竟搞了半辈子经济工作,对国家、地方的许多事情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一般不公开发表意见了,甚至不太愿意告诉别人„我仍然很关心国家的经济活动‟。”

(“红塔山”品牌上永远有着褚时健的痕迹)

褚时健表示,平时自己不断边了解、边思考,总觉得现在许多工商企业的做法有问题,如果纠正、改良了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在褚时健的新企业里,他明确表示自己只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董事长是他的妻子马静芬,同时由外孙女负责销售方面的工作,“我现在是为她们打工的,靠技术吃饭。”

尽管褚时健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但是他的能力和贡献却一直被认可,很多中央和云南的领导到玉溪出差,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老褚现在身体怎么样?”许多退休后的干部也隔三插五地找理由上门看望他,甚至到果园里找他叙旧。

“尽管上级领导和在任的领导们都不直接来看望我,但是他们对我的关注和关心我是知道的,这让我觉得他们还算是有点良心的人,所以我也能够理解他们的难处。对于我的那些过去,大家都不愿意多谈了,包括我自己也一样。”褚时健说。

马军表示,对于褚时健过去的各种荣耀与是非,包括其被批准保外就医,并且在刑期正式结束前栽种橙子等情况,社会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有人觉得对他的宽容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也有人认为对他的纵容是对法律的不敬,种种言论从来没有停息过。事实上,无论在云南省内外,还是在企业界内外,对于他的评价一直都有褒有贬,但是有关他的命运与行踪则一直是个社会热门话题,“尤其在云南省,谈烟草、谈企业时,始终很难避开褚时健这个名字”。

褚时健说:“不论我以前做得对不对,只要别人能够承认我曾经在经济工作上做了些好事情,我就认为评价公道了,自己也就知足了。”

篇2:褚时健人生

答案是明显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成功可能是靠运气,而褚时健凡涉及的领域,均获得成功,必有其独特的秘诀,我将他的秘诀归纳为如下四条:

第一:态度是基础。褚时健认为做人做事要认真踏实,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谱气”。褚时健业务水平非常高,经常在生产一线研究问题,他身先士卒,甚至钻进锅炉里面维修设备。他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做事,态度认真,学习多了,实践多了,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而且作为管理者只有自己内功过关,业务成熟,才能服众。这告诉我们,企业里总有一些人说不会,但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完全可以学会、学精。

第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是核心。无论什么事情,褚时健相信其中一定有规律,要善于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褚少年时酿酒发现冬天靠近灶台的发酵箱酵母菌长得好,他思考是否跟温度高有关,然后尝试把留有余温的柴火放到门边,出酒率出人意料提高了15%,以至于后来教他酿酒的师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苞谷自己酿的酒质量与产量却都比不上一个稚嫩的少年。后期在解决褚橙增产瓶颈与质量稳定问题上更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典范。这种积极寻找规律,提高生产效能的科学方法,跟现在的精益生产管理异曲同工,往往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就是生产的一次巨大飞跃。

第三:要熟悉财务成本数据。褚时健认为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莫糊涂。他对企业经营的数据十分熟悉,各种项目的成本核算烂熟于胸。在被调入糖厂做副厂长时,褚时健就是因为熟悉财务成本才找出了糖厂亏损关键。哪些地方费用不合理要控制,哪些地方要降本增效,褚时健很清楚。入职第一年他通过降本增效、就让年年亏损的糖厂实现了较大盈利。玉溪卷烟厂(现“红塔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说褚时健肚子里有一台高配置的计算机。

第四:定好用人标准,做好员工激励。褚时健标准是用踏实肯钻研、认真的人,不用练嘴劲的人。褚时健坚信人对了事情就对了。在玉溪卷烟厂任职期间,面谈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也坚持自己的用人标准。褚时健对做员工激励十分重视,他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激励与奖惩制度,个人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即使在盛行“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时代,他也将工资与业绩挂钩,不搞平均主义,关心员工生活。褚时健妻子马静芬说,别人都会说他最擅长经营管理企业,但她的回答是褚时健最会把工厂生活搞好。

篇3:褚时健人生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采取编年体的范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1928~1979:燃情年代”,主要讲述了褚时健青少年时期到接手玉溪卷烟厂之前的故事,抓过鱼、烤过酒、种过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过自救队指导员、征粮组组长、区长、农场副场长、糖厂副厂长:中篇“1979~1995:巅峰时刻”,详细讲述了褚时健进行改革,带领红塔集团崛起步入巅峰的历程,年过半百把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连年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自己也成为了“亚洲第一烟王”;下篇“1995至今:峥嵘岁月”,呈现了褚时健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中发生的诸多事件,特别是“褚橙”的背后故事。

市面上写褚时健“传奇”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这本书的不同之处:一是作者,先燕云是褚时健的干女儿,张赋宇曾为资深财经记者、报社总编辑,她们在20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与褚时健结成了至交;二是在历时两年、2400个小时的采访录音、超过70万字的手稿中,为读者揭密褚时健不为外人所知的、深埋于时间深处的亲历事件,回答了褚时健一生从事过四种职业,为什么种种都能成功?为什么会从“反右”干部变为“最后的右派”?为什么不愿从政而从商?如何将“红塔”扭亏为盈,成为国家税利第一大户?“折翼”滇南,又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大变故?如何与褚橙结缘,又如何开始了“第二次登顶”?等等问题。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说:“一个真的英雄总是在无法想象的困境中、在不可思议的时点上崛起!褚时健因这几个橙子,拉开了与这个时代所有优秀企业家的距离,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不倒的商业传奇,而且成为一个不朽的励志英雄!”作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身上无疑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人们最渴望知道的答案是“褚时健的成功基因是什么,是否可以复制”,即褚时健究竟该影响企业家什么?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只能在阅读、感动、感慨、惊叹中去思索、顿悟。褚时健在“自序”中说,他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我这个人不习惯讲什么大道理,我对人生的体会就是自己走过的路”,“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

就如褚时健自己所说:“我不是神,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希望从褚时健那里获得“终南捷径”注定是“黄梁美梦”。正如郎咸平曾经说过的那样,“更多的人愿意以崇敬的心情和诗意的笔触去描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但无论是褚时健曾经的烟厂辉煌,还是他之后再重新创业,都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尽管褚时健的犯罪,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但当我们审视褚时健、反思企业家精神的时候,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要面对的。《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告诫人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王石首先从褚时健身上学习到的,就是“不行贿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则和底线”。

王石喜欢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是的,行进在人生之路上,不可能不跌跤,不论是石头的绊脚抑或自己的失足。但是能够跌倒而复起,这是难能可贵的。反思企业家精神,需要这样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但这也不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无论是传统的“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如今的“互联网思维”,仔细打量褚时健的成功细节,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在如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即时利益的时代,“全民创业”中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恐怕还会是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包含着冒险、信任、责任、创新等内涵。很多人习惯用社会责任来解读“企业家精神”,实际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早说过:“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支撑褚时健活下来并前行的信仰究竟是什么?“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干,生命就有意义。”思考“企业家精神”,其实最应该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是“人生的信仰”,空谈责任,空谈冒险,空谈创新,都只是表象,只是因为这些可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褚时健的传奇,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在人生信仰之下,“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当然,褚时健的许多“经验之谈”,也是值得我们去揣摩的。比如在谈到“成功之道”时,褚时健说“就是爱琢磨,往往一件事情,别人想一种办法,我会想五种、八种,会找相关的人去交流、上考虑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限制,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事情不办好不罢休,我顽固得很”。在谈到“人生变故”时,褚时健说“我那些朋友都说命运不公。我说别说那些了,杂念少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只想着把事情干好。”褚时健的二次创业,钱是从朋友那里借的1000多万,“褚橙”上市的成功或多或少与潘石屹、杨锦麟、梁冬、章诒和等“大V”们的微博也不无关系。

我们都只是地球上的租客,褚时健一生的故事太多,给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启示也太多,即使《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是惟一得到褚时健本人认可的自传,但我们眼睛看到的仍然只是一部分。一个75岁的老人,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出来创业;今年已经87岁了,仍然没有“退休”的打算。那么,当我们还没有到75岁的时候,就跟别人说自己老了,还没到87岁的时候,就在谈论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我们是否觉得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呢?褚时健也许从来没曾忘记从前,但他从不在怀念中唏嘘感叹、流连忘返,我们是否应该赶紧上路,毕竟前面还有更美好的风景等着我们。

在如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即时利益的时代,“全民创业”中能够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恐怕还会是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

篇4:褚时健:人生跌宕,没有终点

巅峰时骤然折戟

褚时健的人生跌宕起伏,在玉溪卷烟厂用18年时间打造出红塔帝国,登上令众人仰望的巅峰时,却骤然折戟身陷囹圄。75岁保外就医后,他不甘寂寞承包下2400亩荒山,经过一番打拼,由烟王华丽转身成橙王,翻开了财富人生的新篇章……

1979年,戴了22年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红塔集团前身)厂长,这一年他52岁。

当时,整个烟草行业正展开一轮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换代,国家烟草总局审时度势,准备分配给西南地区一个引进一套国际先进设备的指标,但西南地区各省市烟草局谁都没有索要这个指标——因为谁要谁就得准备两千多万美元。褚时健听说了此事,立刻动了心。当时,玉溪卷烟厂的固定资产不到七千万元人民币,哪怕全部抵押贷款,也贷不到两千万美元。相关领导建议他慎重考虑,因为项目一旦运营失败,他便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但褚时健想都没想,便押上了整个烟厂及自己的前程,最终成功引进了这套新设备。

褚时健的豪赌换来了玉溪卷烟厂的迅速崛起,一时间,该厂生产的红塔山、玉溪、红梅牌香烟在全国供不应求。然而,他的冒险并未停止。随后几年,褚时健先后通过联系烟草种植基地直接供货(当时,中国的烟草行业规定原料不准买卖,只能调拨),严把原料关,推行计件工资政策,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等突破常规的措施,将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了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褚时健的大刀阔斧让玉溪卷烟厂红极一时,累计上缴利税上千亿元,但这也给褚时健埋下了隐患。由于当时的烟草行业价格体系实行双轨制,香烟价格在计划内和计划外差额巨大,只要有批文,一倒手就能赚一倍乃至数倍的利润,因此,想从褚时健手中拿批文的人数不胜数。褚时健能躲则躲,实在躲不了了,就会晓之以理竭力拒绝。当时有不少高官子弟找他批烟,每次他都直白地说:“娃娃,你们做这些事会给你们的家人带来麻烦,就别再想着做烟草生意了,如果你们想抽烟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们点白皮烟。”

褚时健谨小慎微,但他的妻子却给全家惹来了祸端。1995年,中纪委发现时任贵州省委某领导家属从云南批了上万条红塔山香烟,而这批烟是通过褚时健的妻子介绍的。就这样,褚时健的妻子及其身边的亲友全部被押往河南。不久,褚时健在珠海工作的女儿褚映群也被带走。

一年后,褚映群在洛阳监狱自杀。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一辈子没哭过的褚时健打电话给他的律师马军,在电话里号啕大哭起来:“姑娘死了,姑娘死了,死在河南,自杀了!是我害了我姑娘,姑娘早就跟我说叫我退休,可我一直想着多干干,把我们厂再做大一点,我要是早听姑娘的话退休,姑娘就不会有今天……”这是褚时健最难熬的一年,这年的中秋节,整个烟厂放了一天假,职工全都回家团圆了,他却独自呆在漆黑的厂长办公室里,盖着一个毛毯缩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任眼泪肆意流淌。

随后,褚时健面临着退休。在新接班人到来之前,他打开了多年来和核心管理层一起设立的小金库,决定分而得之。“我效力玉溪卷烟厂18年,从一个破败的地方小厂做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为国家贡献利税至少1400亿,造就了无数的百万富翁,也造福了玉溪一方众多烟农,而18年里我的总收入不过六十多万元,我的晚景不能过得太凄凉……”

这次分食让褚时健最终折戟,他被判处无期徒刑,黯然离开执掌18年的红塔集团。这一年,他70岁。多年后回首这坎坷的18年,褚时健淡淡地一笔带过:“不论我以前做得对还是错,只要别人能够承认我曾经在经济工作上做了些好事情,我就认为评价公道了,也就知足了。”

七十五岁方开始

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肌梗塞,2002年,褚时健获准保外就医。重获自由,褚时健卯了一口气要创业。这个选择缘于两点:一来他闲不住,必须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二来他心里不平衡,他之后的许多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他不想自己的晚年过得太穷困。但他拒绝了所有国内外烟草商的出山邀请,而将目光放在了橙子上。“当年总有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我就想否定这个观点。”

橙子是褚时健老家云南省华宁县的传统作物,但老家出产的橙子,无论是口感还是价格,都无法和美国脐橙相比。褚时健发誓要种出和美国脐橙一样好吃,甚至比美国脐橙更好吃的橙子来。2002年,褚时健四处筹措借贷了一千万元,承包下了哀牢山脉深处的2400亩荒地,注册了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这一年,他75岁,在这个本该安心呆在家里尽享天伦的年纪,他却毅然选择再次上路。

褚时健种烟草是高手,但种橙子却是十足的门外汉。光靠技术员显然不靠谱,褚时健便从零学起,一点点地钻研。七年后,他成为一名老道的技术员,让科班出身的技术员叹服不已。果园发展中的几次危机,都是褚时健查阅书本仔细研究度过的。第一次是2006年,种下四年的果树第一次挂果,却因为掉果严重,2400亩只收了14吨。褚时健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连夜查阅资料寻找原因,终于解决了难题。另一次危机是在2007年,随着产量的增加,果园建起了冷库,但由于对冷库的温度和湿度标准并不熟悉,入库的水果都腐烂了,请了外地的专家来也没能解决。褚时健索性再次向书本讨教,反复琢磨,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褚时健按现代化农业的标准建设着这片果园,每亩地投入达到了一万元。机械化开挖林地,更节水、更高效的喷灌方式,果园、沼气、农家肥三配套的运转,独特配方的肥料……在褚时健的果园里,农业不再是靠天吃饭,所有的设置和果树的生长都有一系列经过测算的数据支撑。“橙子的各项指标都是经过化验的,酸度、糖分、可溶性物质等,褚时健总是用最严格的手段将橙子的标准精细化。不光是果子,每年收获季节之后,土壤也要进行严格化验,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次年的肥料配置调整。”说起这些,褚时健的技术员既骄傲又叹服。

解决技术瓶颈后,褚时健又将他经营烟草的眼光运用到种橙上,控制着这片山林运转的每个环节。果园里的果树种类有过多次变化。刚种下时,为了减轻市场压力,果园里种了一部分温州蜜柑。这种作物的卖价约比冰糖橙便宜一半,成熟期也不同,可以错开销售高峰。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雪灾,褚时健看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召集技术人员开会说:“雪灾肯定对湖南冰糖橙产量有很大影响,来年的市场要有大的变化。我决定将果园的五万棵温州蜜柑挖掉,全部改种冰糖橙。”当时基地的温州蜜柑已经挂果了,还有几个月就可以收获,这个时候挖掉,相当于要舍弃价值两百多万元的果子。技术员们都说最好等蜜柑收完这一季再换品种,或者隔一株挖掉一棵,减少一点损失,但褚时健还是坚持立刻挖掉所有温州蜜柑。后来的市场情况证明他是对的——第二年,南方的冰糖橙因为受灾严重,大量减产,而褚时健抓住机遇,一下子赚了一千万。

耄耋老人有颗财富英雄的心

2008年7月,爱好爬山的万科总裁王石来到了云南,特意抽时间专程去看望褚时健。令王石惊讶的是,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而是一个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两人一见如故,褚时健像个孩子一样乐呵呵地向王石介绍他的果园,介绍果苗的长势。

交谈中,褚时健道出了自己的管理诀窍:以前他为了让烟农种出优质烟叶,采用由烟厂投资,直接到烟田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办法,并且把进口优质肥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烟农。当时有好多烟农都富了,与烟农双赢的是烟厂,原料质量一天比一天好,竞争力一天比一天强。如今管理果园,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他定个数,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为太多会影响果子质量,多出的果子一个也不要。这样一来,果农一见到差点的果子就主动摘掉,从来不以次充好。

他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一个果农只要完成承担的任务,就能领到4000元奖金,质量达标,再领4000元奖金,还有不菲的年终奖,这样算下来,一个果农,光奖金一年就能领到一万多元,比到外面打工挣得多得多。王石听后感慨地说:“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怎么度过自己的晚年?褚时健给了大家非常好的示范。”

有这样的眼光与气概,自然会收获丰厚的回报。2008年,褚时健的“云冠”冰糖橙以极好的口碑打开了市场,2009年他便还清了一千万元贷款,2011年他的固定资产达到了八千万元,当年利润超过三千万元,他的果园成为拥有完备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他的橙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85岁的褚时健再次以财富英雄的身份,回到了聚光灯下。

然而,伴隨而来的,是前尘往事不断被提起,对于那段艰难的时光,褚时健选择了淡忘。“每次受挫时在情绪上都受到很大冲击,但很多事情我觉得问心无愧,我已经看得很淡。”现在的他每天对着自己的果园,看着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显得乐呵呵的,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但淡忘过去并不意味着对未来没有展望,褚时健还在不断地谋划扩大果园的版图和规模。他新租赁下了400亩土地,种下了一批仅有半尺高的嫩绿果苗。一个投资三千万元的果实初加工基地也已经投产,基地的选果车间也在扩建,他正有条不紊地筹建一个越来越紧密的供应链。

褚时健似乎什么都想尝试,不过,他也有坚决不愿意试的事情,“有好几家投资公司想找我上市,我都拒绝了。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只怕亏了股民。这种只利己不利人的事,我做不出来。”

一个年已耄耋的老者,却拥有像年轻人一样敢想、敢试、敢闯,永远怀揣一颗梦想成为财富英雄的心,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篇5:褚时健的传奇人生读后感

或许,是因为他的经历与家庭经历有着几分类似。或许,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让自己依然热血沸腾。

也很感谢这本书,让自己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曾想过,以后遇到需要解决的困难,怎么办。看完这本书后就觉得,有困难,就去想办法,总会解决的。就好像从西藏的时候,总觉得,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有什么可以比得过大山大水。

认认真真去做,总不会太差。

篇6:《褚时健传》读书笔记

一帆风顺的人生,如同童话故事,玄妙美好却不可得。曾多少次,我在困难面前萌生出了“得过且过”的念头,在磨难面前产生的“畏缩不前”的心理,褚老的现实经历,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让我汗颜。

这个在中国烟草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这位将地方工厂发展成世界级行业巨头的能人,这位临近退休却折戟沉沙的强人,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风雨后的彩虹更加美好,风雨中亦有柔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身处于世、为人事故的准则。纵观褚老一生的跌宕起伏,绝非常人所能及,他曾历人生之巅,俯瞰事态万千。而他却在历经风雨后,依旧看到生活的美好。几经波折后,仍然心怀坦荡,拓步向前。

很多人感慨于人生在世的不易,既要面对繁忙复杂的工作,又要过好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人人想寻求工作中的欢乐、生活中的惬意,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往往非你我可左右。褚老是这样一个老人,在舐犊情深中忍骨肉分离之痛,他有着超人的智慧、缜密的思维,在人生的暴风雨中他始终站立,凸显一代人的担当和智慧。

风雨变幻不可测,若能在风雨之后依然坦荡,那这就是一个人的胸怀,这正是褚老的人生写照。因为有他的胸怀,才有了“褚橙”的励志故事,才让我们后辈有了得以效仿的对象。愿你我在工作、生活中,如褚老一般,缜密细致、胸怀坦荡,历经风雨后仍能发现生活中的柔情。

《褚时健传》读完感慨万千,我现在所处的工作环境就在青山绿水间,管理着一片马家柚果园。从城市到农村,做一回农夫,感悟劳动的辛苦,品尝种植和收获的乐趣。看着果子一天天长大,心情在随之变化。在果园里散步,看它们一天天长大,看阳光和月光洒满果园,品味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让人感受到满足和幸福。那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禅意。

每当身体疲劳,抑或心里有什么纠结的时候,只要走进果园,看到那长势旺盛的果树,闻着那满园的柚花香,看到那满树的硕果,什么疲劳和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种植,种的是一份情怀,体会的是一种生活感悟:一是不要以为种植很简单,看似简单,实则一点也不简单,也不是人人易会的;二保持平常心,培养的是一种乐趣,能有足够的精力及时间来照顾它们等。

上一篇:酒营销策划成功方案下一篇:中暑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