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梦人生 人生四梦

2024-05-03

似梦人生 人生四梦(精选4篇)

篇1:似梦人生 人生四梦

似梦人生 人生“四梦”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江西临川文昌里汤家,一男婴呱呱坠地,父亲汤尚贤为孩子取名汤显祖。汤家是书香世家,汤尚贤也是知识渊博的儒士,名其为“显祖”,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光宗耀祖。汤显祖也不负家望,小小年纪便能诗会赋,十四进学,二十一便中举,他幼年和少年时期在家庭的庇护下,得以在清静、优渥的环境下读书学习。这自然是汤显祖之后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的基石,可男子成人,总要独面人生,也要去完成家族和自己的理想。自此之后,冷峻复杂的人生和光怪陆离的梦交织共筑成了——东方的莎士比亚。

现在对历史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把古人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去分析,可纵观汤显祖反抗的一生,和历史显得那样格格不入。还记得教文学史的老师曾讲过:“孔子删‘诗’,成《诗经》,可一句‘思无邪’扼杀了国人的想象,中国自此起很少有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而汤显祖不仅“思”了,还一连四梦,“鬼、侠、仙、佛”无一不现,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可不要认为汤显祖在“梦里”只是发发牢骚,现实里的汤显祖像是一个斗士,坚定决绝,而在梦里他则显得更像先知,从容睿智。

汤显祖一生的著作当然不止“临川四梦”,仅剧作还有《紫钗记》的前身《紫箫记》,还有与剧作相关的学术著作,还有其早年和晚年所作诗、赋。可代表汤显祖最高成就的还是他的传奇,我们无从找到他所作传奇里跟他的生活有什么切合之处,只从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看到汤显祖的一个忠实读者“俞二娘”,在读《牡丹亭》后深感自己与杜丽娘的境遇相同,郁郁寡欢,“断肠而死”。而这也只是另一个让人慨叹的故事罢了,与汤显祖并无多大关系。“临川四梦”是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关怀和感悟,这四部传奇均有前人所作可鉴,所以作者目的并非想借故事写实,又借助“梦境”这一特殊场景,想表达的更是思考性,哲理性、艺术性的想法,因其与现实的脱离,就更具审美性。而艺术作品又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它更是作者主观化的表达,“临川四梦”和汤显祖的纽带就表现在其是作者对人生从阶段逐渐到全部的感悟,所以《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时间特征,还有作者关注点的转移。以下就以作者的创作顺序简述一下:

“临川四梦”的第一梦《紫钗记》是由“从前痴妒,一笔勾销。”充满汤显祖少年侠气之风的《紫箫记》脱胎而来,而《紫钗记》作于作者罢官之后,已年近不惑的他再不可能有也不再满足于“那时年少”的笔锋,可是《紫钗记》比前作多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再添的“卢太尉”成为霍小玉和李益的障碍,这将官场黑暗投影在剧中,使剧本的内容含量大大加深了,这是官场生活经历对汤显祖的馈赠。而在剧中出现的救助霍小玉的黄衣客形象,体现了汤显祖思想中的游侠精神尚未泯灭。在此基础上,汤显祖讴歌了真情能感化人心、冲破任何阻隔的力量。

第二梦《牡丹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梦,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上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生生死死,皆因梦,皆因情。又是两个至情至性的人,与霍小玉、李益不同的是,杜丽娘、柳梦梅穿越了生死,带给人的感情激荡更深、更久远。剧中杜丽娘有唱词云“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一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道出了《牡丹亭》的主旨。提到这里,要再强调一下汤显祖的为学处世思想,因为受小时教育的影响,作者一直站在当时正统思想“理学”的反面,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这和莎士比亚所推动的人文主义也很有相似之处。剧中杜丽娘只是在梦中一见,便无法忘怀,同为描写爱情,而《牡丹亭》的价值要高于《紫钗记》并不仅仅是因为想象的瑰丽,文笔的成熟,更是在其所表达的层次上,《牡丹亭》要更加深入人性,更加契合当时诉求,侠义只逞一时之快,而人的本质探究要更加隽永,更明确表达了作者的精神追求。

第三梦《南柯记》,作者笔锋一转,由人入世,叙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却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遂遁入空门。“南柯一梦”中作者发出了“浮世纷纷蚁子群”的感叹,作者此时已表现出了对社会的不屑,而至《邯郸记》,不只是不屑、失望,又有了更深的表达。

南柯梦觉,意犹未尽。之后便有了第四梦《邯郸记》,写了卢生黄粱一梦,却大彻大悟,随仙人入道了。作者把人世上的所有“宠辱得丧生死之情”都归之于梦幻,最后归结于“梦死可醒,真死何及”的佛家禅语,“要你世上人梦回时心自忖”。《邯郸记》读来和《南柯记》在故事上并没有很大区别,可《邯郸记》中有更强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卢生走得也更彻底,不愿在人世间。

“临川四梦”逐一说完,汤显祖一生最主要的“梦”也就此止了,此后他渐渐潜心佛学,这倒同他戏中之人有了相像之处,他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也再无如“临川四梦”一样有影响的传奇出现。作者也许已在《南柯记》《邯郸记》中表明了志向。

尽管汤显祖在那个时代止住了脚步,可他的影子却一直拉长到现在,影响最大的《牡丹亭》更是热演至今日。要论汤显祖和他的“临川四梦”对当下的影响,第一无疑是给昆曲留下了经典的演出剧目,给广大观众带来清雅的审美享受;第二则是担负着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第三则是给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昂首的巨大助力;第四则是留下了丰富的音乐、文字、表演方式等“活资料”供专家研究;第五就是广大而又深远的经济利益了。(暂且想到五点)

《牡丹亭》的重新改编演出就说明了这几点。前段时间,到北京找同学恰逢白先勇的讲座。他是新版《牡丹亭》的制片,虽然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作家,可是讲座中他只谈了昆曲和《牡丹亭》。白先勇讲自己一生都在和昆曲不断地结缘,从幼时第一次听梅兰芳唱“游园惊梦”到退休后从事昆曲宣传。这其中原因,第一位的当然是昆曲本身的美,第二还有自己的责任感——不想也不能让这样珍贵的文化失传。退休后他找到江苏昆剧院,和各位专家、老师、学生还有昔日好友历时三年重新创作了青春版《牡丹亭》。他的助手给我们播放了他带着演出队伍出国巡演的录像:每次七个小时的演出后,都是全场起立、鼓掌;美国加州大学戏剧系的老师和学生都丝毫不掩心中的激动和赞叹,还表达了对下次演出的期待。与西方写实性的戏剧不同,中国的戏曲更重于写意,似梦似幻,纵唱词难懂,也能引人入胜。最让我感动的是白先勇对年轻演员们说的话,“你们不是在演戏,你们是在写历史!”白先勇语气并不激扬,却掷地有声。他们现应快完成了全球二百场的演出并且将继续在各国演出。

想来,汤显祖看到今日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为如此多的观众所喜爱,未尝不觉得像梦。汤显祖的一生虽无梦中情节,却和梦“心心相印”,最终践行了梦中的理想。

2011·12·04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作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2010级一班 盛雅雯 10515020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作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2010级__班 ____ ______

篇2:似梦人生 人生四梦

一朝夏意尽褪,一簟深秋翩至,几度丛花开,几度叶落时,不觉间,四季的变更又在年龄的扉页上镶上一道岁月的吻痕。经不起诱惑如花的青春,倾尽于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异乡寻梦,梦想,一次次以着徙鸟的名义,往南浪流,迢迢故里江南,一些山水岁月,许久,未曾在诗意的手中撰写。

多少冬去春来,那些繁华于心间的美景;多少红尘往事,那些驻足过的生命波澜;多少人来人往,那些感动过的喜极而泣,时不时萦绕心间,缔结下蚀心记忆。那些欢聚时的欣喜,一起的欢笑,那些离别时的伤感,分开后的相思,总在上演着岁月济于彼此的分分合合,酸酸甜甜的情怀故事。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自己,所以人生程程不以并论,然而青春短短却可相提。一路走来,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如醉于诗意般,蓄攀着光阴的城墙。那些关于生活,工作,社交,似逐于烟火般,修饰你我不一的阅历况味。

流年似水,逝去的光阴又可是在描绘着一路成长的轨迹?目沿坑洼,深浅不一的生命征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远方里,似乎看到自己的一生,不过是自然界周而复始,万物轮回里的渺小一粟。有多少风景,是岁月旖旎于心的如饴,有多少在意,是他人不曾相忘,有多少故事,在等某人开始。自己的.一生,不过世间匆匆一遭的寄居而已,却又不甘就此臣服于滚滚红尘,时间不停,既定宿命的安排。

纵使岁月如何辗转,人生如何多变,一些昔时记忆,一些往日情怀,终不会尘封在转身后流失的日子里。那些生活画卷的美妙,那些灿烂笑靥在心里如此永娇:美丽梦想的经意点缀,五湖四海的缘份相汇,远方亲朋的既往关问,热心同行的温暖激励,陌路行人的友善微笑,天各一方的心系相牵,千里网端的默默关注,幸福爱情的悄然降临………这些,为此我们曾感动过,感恩过,感谢过,也感怀过,缘只你我乃红尘难脱的性情。将心以情,静静去缅怀曾经某一份难忘的美好。

在外辗转数地,漂泊数载,终还是一个游子的身份,心系于扎根城市的梦想。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的确,对于一直流浪于异乡的自己来说,我想,心终归是要向着,皈依于土生土长的故乡,家园。而这些年来,对于故乡,家园,却感觉是那么怯生而遥远的一个代名词,还有那满头银发的母亲,依旧是远方的卑微又沉重的难孝。也许,惟有努力,再努力,才是无愧于故乡,母亲最好的告慰!

拼搏于异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打工蓄积的他乡岁月,很庆幸能感受着这万千不一的打工故事,每一个的你我都是故事的主角。故事,断然有酸,有甜,有悲,有喜,故事中的我们或许痛定,婉惜,无奈过,或许庆幸,珍惜,自足过,又或许平淡,相扶,幸福过。我们虽然无法预定故事情节能否遂人愿发展,最后结局何种,但会一直坚守那份无愧于心的付出和诚意坦然的接受。

我想人生,就是一个往复的过程。仿若一个计时站台,某时迎来许多人,彼时又送走许多人,某时的新朋友,三五年后或更短,却是彼时即将送走的老朋友。如此往复,那些途经生命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一份心的真诚,友善和感激,多少相遇到离别,多少咫尺又天涯,仅此而已!

行走现代都市,彳亍现实生活,然也看尽世间万象,无奇不有,也想于人生百态,匪夷所思中,找回即便一小块的如水禅意,让心清静,尽管自己笔端的文字还是时常眷恋着那些难以明清的风月事事,红尘恩怨。也一直努力,纯想做个安静,平凡的写者,在安逸的时光里,用自己喜欢的文字换取思想,精神的丰裕。

没有什么能让岁月止步,岁月如歌,如歌岁月。中秋已过,过年之际很快就被提上日程,想想每年过年归家总是行色匆匆,于浩浩荡荡回家热潮里,欣喜赶赴久违的故乡。当每一次新年的钟声迎接来年的一笑莞尔,过年没几天,我们总是又一次次匆匆打点行妆,踏上久别故园的路。无论是归故还是离故,都是因为一种久别,岁月沿途送走的风景里,见证,珍藏着我们一路欢笑,泪水,还有成长的故事。

篇3:略论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

关键词:人生理想,宗教,宗教理想

0 引言

人生理想问题一直是人类文化关注的重要问题。人生不能没有理想,“理想出于理性,人类是理性的动物,理想是构成人格的要素,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伟人所以异于常人,全看理想的有无和高下。”作为人生奋斗的根本目标,人生理想赋予生命以意义,激励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盲目的人生,与动物的生存没有区别。不同文化所宣扬、追求的人生理想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儒家文化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道家则把“自然无为”、“逍遥自在”作为人生追求的理想。作为不同于世俗文化的宗教文化,其人生理想又与世俗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美好神秘境界和来世天堂幸福的描述和向往,构成了宗教人生理想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宗教人生理想实现之前,人首先和直接要面对的却是现实的人生和生活。现实人生与宗教理想生活之间的完全不同,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人生的不同选择,有些人着眼于现实的生活,也有信仰宗教,把美好的人生寄托于来世。

1 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理想

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理想常常是人类生活中重要问题,这两种人生理想和追求反映在不同的人身上,常常是人们对现世与来世人生根本看法的表象反映。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理想是不同的,突出反映在:

首先,对人生本质的基本判断不同。宗教的人生理想是从有神论的立场出发来规定和设计人生理想的。宗教的根本特征就是有神信仰,这是宗教人生理想论的大背景,宗教所提出和追求的来世幸福是与神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宗教中,天堂福地是神灵的居所,神灵是天堂福地的主人,人们所希望的来世幸福正是这些神灵给予的,没有神灵的存在,就没有宗教所追求的来世幸福。宗教之所以以有神为其基本信仰,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现实人生本质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人生是痛苦的,这是宗教对现实人生的基本判断。佛教对现实人生的基本判断就是人生是痛苦的,其“四谛说”讲的就是人生的痛苦及如何摆脱人生痛苦、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问题。苦谛,就是揭示人生的痛苦的本质的真理,集谛,揭示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灭谛,说明摆脱人生痛苦的理想境界,道谛,指出解脱人生痛苦,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途径。道教也认为现实人生是充满痛苦的,有诸多的烦恼,而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故道教贵生,追求长生不死,并把长生不死作为人生的根本幸福。基督教认为,社会、人生中充满了种种的苦难,导致人生充满苦难的原因在于人类的罪恶。与宗教文化相反,世俗文化尽管也承认人生有种种痛苦,但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础去设计人生理想,反对以神灵代替人去思考和安排人生。强调人们从现实的物质世界出发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是真实的。

其次,关注的重心不同。世俗文化所提出的人生理想往往以追求事情的成功为内容,如儒家的人生理想。在世俗文化中,人们所理解的人生理想是对未来现实生活的一种希望和追求。不论是“有为”或“无为”,“出世”或“入世”,这样的人生理想是在现世之中的,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并且又以改善现世生活环境、创造美好的现世生活为内容的,其关注的重心在于求得现世生活中人个价值的实现和人生幸福的获得。宗教所提出的人生理想往往是关于生活之幸福和生命之完满的,它以不愁衣食住行,自由自在,没有痛苦,没有世俗生活的种种罪恶,永生不死等为主要内容。宗教的人生理想追求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世俗文化所谓的成功,是精神的完满而不是功利的获得。在宗教看来,来世生活的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和重心,现世的生活只不过是来世生活的准备,现世的努力是获得来世幸福的根本前提和条件。

最后,最终归宿不同。宗教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生的理想境界,通常是一种神秘的、美好的状态,如佛教的涅槃境界、道教的神仙境界等;一类是人生的理想归宿,是宗教所说的美好的、幸福的彼岸,如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佛国净土、伊斯兰教的乐园等。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理想质的区别在于宗教总是追求美好的神秘境界、来世幸福和天堂永生。来世高于现世,彼岸高于此岸是宗教的基本观点。宗教把人的生命历程分为现世和来世两个不同的部分,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人生的终结,人死之后,其灵魂不死,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天堂或地狱、来世、后世),在那里继续生活。对人来说,现世的生活是痛苦的、暂时的,来世生活则是美好的、永恒的。因此,人不应当执着于现世的欢乐和现实的人生,而应当追求来世的幸福。佛教对人生历程的“四谛说”概括、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现世人生从根本上是罪恶的,每一个都是上帝的罪人,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因此,现世人生是痛苦的,对人来说,只有来世的生活才是永恒的,真正的幸福是彼岸天国的永生,而不是今世有限的感官快乐和世俗欲望的满足;伊斯兰教教义中有“两世幸福”的主张,今世幸福与后世的幸福不能等量齐观,与后世的生活和幸福相比,今世的生活和幸福是短暂的、虚幻的,不值得过多地追求和留恋。宗教对来世人生理想、幸福和对现世人生痛苦的肯定,反映在人生态度上是重来世轻今世,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人要改变现实生活,解除痛苦是不可能的,要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获得幸福,只能到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去找。尽管不同文化对人生的认识有很大差异,但世俗文化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不能否认,现实人生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生理现象,挫折失败、悲欢离合等社会现象都会给人造成痛苦,但世俗文化对现实人生的判断是,痛苦并非现实人生的唯一内容,人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痛苦,也同样存在着欢乐和美好的事物。因此,人应正视现实生活之不幸福,通过改变现实环境和条件来创造幸福。

2 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的矛盾性

宗教人生理想总是与现实人生交织在一起的,宗教人生理想追求的来世幸福,从根本上讲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投射。宗教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总是与现实人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性共同构成了宗教人生与世俗人生。

在现实的尘世生活中,宗教总是以其来世人生幸福的说教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心灵。这些接受了宗教人生理想的世俗人,为了达到彼岸的幸福生活,严格按照宗教原则生活,对他们来说,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宗教。他们或积德行善,或忍耐顺从,接受命运的挪揄,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解脱现世的痛苦,又是为了追求来世的幸福。而对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说,面对现实的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追求功成名就,要么无为而治。尽管在他们的内心中,可能也保留了对来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和期待也时不时地影响着他们的现世生活。但从本质上讲,他仍然是着眼于现实人生的人。尽管,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两种人生理想时常会发生矛盾,有时,现实的人生理想驱使他追名逐利,有时,对来世的向往又使他节制自己的欲望。有时,现实的种种痛苦使他对来世更加充满期待,有时,来世的虚幻又使他竭力想抓住可把握的现在。如此等等。

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之所以会发生矛盾,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宗教人生理想仍然不可能离开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宗教人生理想尽管追求和向往来世的幸福,但仍然是以现实的人生为基础的。宗教人生理想论的根源在于其对现实人生的消极判断,即人生是痛苦的,在现实人生中人无法完全摆脱痛苦,只能期求来世的幸福。而如果宗教人生理想完全脱离和超越了现实生活,就会变成一种虚幻的梦想,这种梦想与现实的人生无关的话,人们是不会去相信其说教的。正是基于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宗教人生理想总是与现实的尘世生活既联结在一起,又分割开来。这种联系使人们相信只要信教,按宗教教义生活,就可以达到来世的幸福;而正是这种现实与来世的分割又使得人们总是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迷惘,如此,今世与来世、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便充满了矛盾。(2)现实人生状况是纷繁复杂的,正是这种纷繁复杂加剧了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前面已提及,宗教人生理想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消极判断,而事实却是现实人生中的痛苦与幸福总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生就是苦与乐、幸福与不幸相互交织的过程,离开了痛苦就无所谓幸福和快乐。宗教人生理想将两者分裂开来,就是将痛苦留在今世,把幸福放在来世,这样做必然加剧现实人生中的矛盾。(3)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的矛盾还反映在主体创造性上。宗教人生理想一味宣扬的是有神论,即神会给人来世的幸福,只要听从神的旨意,接受神的安排,就能获得来世的幸福。现实人生却是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能动性不断扩展又不断受到限制的过程,当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受到客观外界因素的制约时,当人遭受痛苦时,宗教人生理想便有了存身之地,怀着这种理想,人可以暂时解脱现实的痛苦;当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扩展时,人相信自己可以得到现实的满足与快乐,不必去祈求来世,这时宗教人生理想就成了虚幻的向往。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人信教与否,不过是这两种人生理想斗争的结果。

3 宗教人生理想对现实人生的意义

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既联系在一起,又形成鲜明对比,辩证地看,宗教人生理想一方面对人类生活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是人类对人生问题的一种反思,也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内容,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积极意义。

宗教人生理想对人类现实人生的消极作用是明显的。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到哪里去寻找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根本不存在宗教所信仰的神灵,神灵观念是人们错误思想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的、错误的反映。自然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人类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是在宗教所说的来世、彼岸,而是在今世,在现实人生。人生的幸福,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实现,只有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积极投身到改造自身和客观世界的现实活动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幸福。宗教人生理想论却认为,美好的生活在彼岸的天堂而不是现世,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是得到来世的幸福。宗教人生理想的幸福论立足于来世,轻视现实的人生,对现实人生持悲观的态度,这与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不符合的。现实生活中,悲观主义常常是和宗教人生理想联结在一起的。最典型的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就是充满了痛苦的,人生宛如一个海上行程,尽管可以躲过了暂时的险滩暗流,最终却是船沉海底———死亡。人对痛苦的永恒解脱就只有生命的结束,因之,他追求如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走向神秘主义。

宗教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相伴随,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对市民社会的反映,是生活于市民社会中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异化,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市民社会现实的批判。由此可知,宗教的产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尽管宗教人生理想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但由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存在,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因此也有其值得借鉴的作用。

首先,宗教人生理想对来世幸福、彼岸永生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对人类苦难的社会现实的间接抗议和批判。必须承认,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罪恶和苦难,生理的痛苦、精神的痛苦充斥于现实人生,个人的恶行、社会的罪恶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大的痛苦是社会罪恶带给人们的痛苦。宗教所宣扬的“人生是苦”、“生活是罪恶的”等思想,是对现世人生痛苦和社会罪恶的认定,正是基于这些认定,宗教提出了与苦难重重的现实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来世幸福图景。

其次,宗教人生理想体现了人们对快乐、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对理想社会的深切向往。现世人生是痛苦的,但人们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人生而必有一死,但人们却渴望长生不死;人有肉体,自然就有种种生理的痛苦,但人们却渴望身体的永远健康,如此等等。现实生活中有诸多的苦难,人生也有诸多的渴望。宗教的彼岸福地、来世天堂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渴望而设计的。

再次,宗教人生理想所宣扬的来世幸福一定程度上也是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人活着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的来临,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是很难消除的,给人以来世的幸福前景,便是给人以极大的终极关怀,让人怀带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平静面对死亡,宗教在这一点上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

最后,宗教人生理想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恶扬善的作用。宗教的天堂地狱观念对于宗教徒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宗教信徒而言,天堂和地狱是真真切切的客观存在,天堂的幸福和地狱的惩罚令他们深信不疑,死后进天堂,避免下地狱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也是人生的最高理想。为了死后进天堂,他们严格地按照宗教的原则生活,一般来说,宗教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都是劝人向善的。这样,宗教的人生理想论就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激励人们行善,防止人们为恶。

总之,宗教人生理想是一种独特的人生理想论,在宗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宗教信徒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复杂的作用。宗教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理想相互影响,又与现实人生充满矛盾。人生就是一个超越不完满的现实,把美好的理想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宗教人生理想无疑支配着宗教信徒的人生,也对非宗教信徒的生活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宗教人生理想不是万能的人生良药,但对现实人生仍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赖全.伦道德三观信仰及其象征意义,宗教学研究,2010,02.

[2]梁丽萍.民主社会运行中的宗教价值阐释,浙江学刊,2010,03.

篇4:人生在世,太多的浮华似梦散文

人生就像一辆驶往死亡的列车,中间有好多好多的站牌。自觉不自觉的,我们会演绎好多故事,有人擦肩而过,有人相视良久;有人转瞬即望,有人梦萦魂牵;有人挥手道别,有人紧紧相拥;有人游离在你生命之外,有人徘徊在魂梦之间……

好多生命都在骤然之间烟消云散,拨开所有的浮华仔细观看,唯有这丝丝缕缕的情谊,才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没有抱怨没有恨,有的依然是深深地感激,感谢命运之神的眷顾,让我在这个尘世,能与你拨开重重浮华喧嚣的迷雾,相遇相知着赴一场爱与心灵的盛宴。不止一次的感激命运之神的眷顾,尽管有点匆忙,有点拙劣,但总归,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相逢!好多东西都是注定的,自古穷通皆有定,聚散岂无缘?人总是很贪,总希望有些东西可以永远,有些人只是唯一,可漠漠世间谁能做到?谁是谁的永远,谁又是谁的唯一,总要有人先放手,然后才有机会演绎更多的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丰富这苍白且单一的人生,不是吗?

人生在世,太多的浮华似梦,太多的转身百年,是什么紧紧揪住我的心田,让我欲罢不能,又欲哭无泪;是什么让我心乱如麻,又千头万绪。生命只是沧海之一栗,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合,不甘心也好,不情愿也罢,生活一直都是一个任人想象的谜,清楚的数着时间一分一秒,一天一年,却不知道哪一天,真的就各分东西,互不相望了。还好,我看见你来过,还好,我曾抓住你的手,还好,亲爱,你没有来迟,让我在有生之年感觉到了你的温度。

其实有许多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不管结果如何,我想只要有过这种让自己心灵为之震动的感觉,这本来就是一种生命中最厚重的拥有,毕竟我们曾经那么真诚的交换过彼此的快乐和寂寞。人世本无常,岁月流逝如梦如幻,曾经的梦想和誓言如落叶般随风飘荡到不知名的地方,但我始终相信当初说它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只是随着时日渐深繁华落尽相顾无言罢了。

很多精彩的故事都在万丈红尘中悄然淹没,何况我们如此平凡!年龄和心境,都不再渴望太多的惊喜,淡然一笑,或许早已泯尽所有的恩怨情仇。没有了太多的期望,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相互眷恋相互挂牵,蓦然记起时,还有一丝感动一点温暖。太多时候,最动人的爱情,就是很简单的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只要浅浅的知道这不长不短的艰难人生:你在,我也在;你好,我也好,足矣!

上一篇:写买年货作文400字下一篇:他高三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