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4-24

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篇1: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民营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财务管理,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发展,笔者就目前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看法。

当前,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上属于粗放式管理大部分民营医院的管理者从事卫生工作,不懂财务,有的连基本财务报表都不会看,更谈不上财务管理。大部分医院管理者认为单位的财务部只是为员工报报销、发发工资而已,有的民营医院连财务机构都没设立。有的即使有财务部,大都采用手工记账,没有使用电脑记账,有的民营医院只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没有建立账簿、账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算和监督。

2、会计核算不规范且会计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大部分民营医院规模小,财务人员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一般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而出纳大都是兼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务的登记工作,出纳一般只负责做好医院里现金收付、银行收付日记账登记工作,并向会计报账,而编制凭证、记账、复核工作均由会计实施。记账、复核工作由会计同一个人完成,有时难免会出错。有些民营医院是家族式管理,“老子当院长,儿子当会计,媳妇当出纳”的现象也时有存在,这种家族式管理的后果,缺少机制压束,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3、大多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乱收费和挪用办医院资金现象

一些民营医院的投资者把办医院作为一种赚钱工具,不是靠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来提高办医院赢余,而是挖空心思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赚取患者的钱财,从患者身上获取暴利。这些收入他们不愿将它用在办医院上,不愿意扩大办医院的规模,不愿意提高办医院的质量,而是另有所用,譬如炒股票、办公司、搞房地产开发、还债务,导致办医院资金短缺和严重不足,影响医疗质量,也影响了医院的中长期发展。

4、大多民营医院存在短期行为现象

有些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管理者眼光短浅,只看到医院眼前利益,不顾医院长远利益,缺乏总体民营医院财务规划和长远目标,一有钱就大吃大喝,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从整体上来说,大多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管理者还缺乏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和经验。特别是在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认识方面明显不足,没有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制定医院财务管理总体规划。

加强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并完善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规范的前提条件。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当前民营医院运行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因民营医院是“自筹资金,自收自支”的单位,和公办医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财务上不像公办医院和财政联系得那么紧密。国家主要是利用《会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等。在具体的操作上,笔者认为,应建立审计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民营医院进行年检时,要求各民营医院必须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当年的审计报告。经审计后,发现那些财务管理混乱,未建立账簿进行核算、严重亏损、或有资不抵债现象、乱收费、挪用办医院经费、向患者牟取暴利民营医院,取消其办医院资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2、民营医院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各民营医院必须按照《会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医院内部建立专门财务部门,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其财务负责人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的人胜任这个岗位,所有财会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以保证医院日常财务运行,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层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营医院要制定日常财务规章制度,譬如奖惩制度、分配制度等,以此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规模。

3、加强民营医院日常财务管理

(1)加强民营医院财务基础工作,特别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为满足这个需要,民营医院尽快放弃手工做帐,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一方面能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另一方面,实行电算化后,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做财务管理工作。据笔者了解,民营医院在日常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科目不够细化,有些原始单据内容不完整,手续不全,有些单据未盖财务专用章,有些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符,记账凭证制表、复核、记账,经办人经常会漏盖私章,有些发票领导未签字,财务人员已将款项付出,也有的民营医院会出现白条抵库等等现象。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和领导,民营医院的领导也要重视并且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支持财会部门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对那些不真实、不完整、不合法的单据要严把审批关。

(2)加强民营医院预算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配置医院各项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好医院的各项发展目标。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各种编制方法,制定出符合本医院预算的方案。

首先,在编制前,要参考一下过去几年预算的落实情况,再根据本的收入情况来编制预算。编制支出时,要保证重点,合理安排,要考虑周全,要确保医院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如水、电、药品等的经费,项目经费,如医院设备购置、维修费用等。预算毕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编制时需要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空间。

(3)加强民营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严格规范、控制支出标准。一般来说,民营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收入管理中,各民营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的日常收入要全部入账,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必须将收入纳入单位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当日收入当日结算,做到日清月结,不得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而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等,在支出管理中,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本单位支出预算。在日常报销中,发票、凭证应由财务人员进行初审,对于超范围、超标准的单据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并及时提醒领导不予鉴字。对于采购药品和设备价格,采购人员要货比三家,因医院正常购进药品材料与设备,其支出占了医院支出相当大的一部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应采用竞价招标方式,以此来降低医院支出成本,节约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管收,支管支,分别核算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加强民营医院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管理。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很多民营医院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我们应该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入手,建立适合本单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增强医院实力和竞争力。医院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它表明民营医院的资本规模和综合实力、盈利能力,对医院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总之,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重心从会计核算和监督向财务管理转移,不仅是民营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民营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医院必须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积极性,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

能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民营医院也必将取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信赖,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2: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民营医院诞生的社会需要

解放以来我国的医疗行业定性发生了数次变化,从社会主义的福利事业到90年的公益性的福利事业, 96年再改定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不同时期对其有着不同认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无论定性为什么性质、什么时期,受益人群总是偏爱生活状况好的那部分,即城市人口特别是国企工人和公务员。甘雨总是下不到广大农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总是发生在农村!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制定了不同时期不同政策,但有一个共同点“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事实却是事倍功半。医疗行业的定性意味完全由国家财政支付解决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财力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各级层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必须吸引社会资金,允许民营,引入竞争。民营医院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民营医院的先天不足

我国医疗行业历经六十余年积累发展成现在的三级医疗网,二三级医院人才聚集,设备先进齐全,并大有高新设备竞赛如火如荼之景象,医院的设置有两个必需要素,即人才、资金。而民营医院刚刚起步有几人能投入资金量与六十余年积累相比。众所周知,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普通人才自医学院校毕业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方能成才。民营医院等的起吗? 而成熟的人才却被死死的控制在国营医院里,甚至退休人员也被禁止到民营医院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造成民营医院的“先天资金不足,人才不足”。

三、民营医院竞争环境的不公平

无论民营医院还是国营医院,服务对象是一样的,或者说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在各个方面却有着不同的竞争条件。第一,价格政策。医疗收费在价格方面看起来似乎民营医院有着更大的空间,其实不然。长期以来,国营医院垄断市场,执行的是非营利性价格,甚至是赔本价格,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再同一个市场,同一种服务,有两种价格,有谁会愿意选择高价呢? 民营医院步入市场后只能执行更低的价格才具竞争性。而国营医院有国家财政补贴,不断的有设备拨款及各种投入,而民营医院谁来补? 所以国营医院赔的起,民营医院赔不起,所以说价格竞争不公。第二,税收政策不公。看起来政府给民营医院三年免税的优惠,其实不然。民营医院因价格竞争不可能有高额利润,更无盈利之说,也无财政补贴,但运行成本与国营相同,远高于国营医院。水、暖、电及各种费用高出国营医院收费标准一倍。且不说税种有多少,仅营业税5% ,如此经营,营业税不管利润高低,有额必征,根本就无力纳税。而国营医院不但不纳税,还要补贴,在这里需要强调两者服务对象没变。但你国营医院解决了贫困人群看病问题了吗?

四、社会对民营医院不公的待遇

第一, 由于民营医院先天不足,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但被冠以“营利性”,给老百姓以“赚你钱”,国营医院“非营利”不“赚钱”的错觉,减少了病人看病选择民营医院的几率。医疗保险和保险公司定点也以异样的目光审视你民营医院,认为你“营利”,你赚我钱。不会或者不轻易把民营医院定点,又减少了民营医院的病员。农村合作医疗青铜峡试点,民营医院出现了更惨的一

幕。民营医院赖以生存的农村病员没有了,但农民涌向市医院致使市医院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可想而知,但农民实惠了吗? 按规定报销比例30% ,国营收费价格比民营收费价格高,最终农民付出了仍是相对高的医疗费。所以好的政策因定点问题而没有好的结果。

第二, 政府各部门对民营医院乱检查、乱收费情况严重。国家行政监督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但无章无序的多部门重复检查收费确属不该。比如,医疗设备由药品监督部门检查监督,同时,技术监察部门对上述单位监督重复检查,特别是对新购置的设备也要强检收费,试问合格证有用吗,质量认证有用吗? 且技术监督局并无相关真正的检测设备来证明你设备是否合格,其他五花八门的收费不堪重负。

五、医院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质量问题。首先是医疗单位医师资质名不副实一些医院存在医务人员资质高而不强、名不副实的现象, 使得各类医院的竞争并不能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是临床一线力量薄弱。科主任重视新技术、新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而忽视了对年青医生的培养和管理;临床医生将精力投入到了攻学位、学外语、搞科研、写文章、职称晋升或继续读书深造或出国学习上, 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患者身上;再次是有关医疗制度得不到落实,如:三级检诊制度未完全落实;院内会诊不够重视;有关重要讨论不够及时认真, 查找死亡原因不深刻, 不愿触及实质问题;基础护理未完全落实等;最后是医疗质量管理不够得力。重视个别质量现象, 忽视整体质量内涵;重视临床科室医疗质量, 忽视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重视终末质量, 忽视环节质量管理。

二是药品回扣与医德医风问题。药品回扣涉及范围广,成为腐蚀医务人员的毒瘤;药品回扣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宣传费、广告费、处方费、劳务费等名义给予、收受回扣的;有给实物包括汽车、用品的;也有以邀请参加“新药推广会”、“学术讲座”、“考察旅游”的;还有厂家(商家)“赞助”科研课题、会议等。药品回扣危害极大,既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和企业的不平等竞争,也腐蚀了一大批干部、医生, 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并为制售假劣药品者和游医骗子提供了条件, 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目前医德医风教育任然存在空泛的说教和无针对性的学习, 并不触及实际问题, 仍然存在“民不告, 官不究”的现象。另外,现阶段的医德医风建设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务人员的物质利益观念普遍有所增强。医德医风教育也应采取相应的变化。

六、几点建议和民营医院的呼唤

首先民营医院是否需要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根本在于把两者的服务市场严格分开,按性质服务于不同市场。国营医院享有诸多有利条件,甚至给予全额拨款,你就要真正做到不盈利。你只能为有“资格”到你医院看病的人服务,这些人就是要经评审确定为贫困线以下的人,“凭证”看病而不是“凭钱”看病。贫困线以上的人你只能“凭钱”到营利性医院看病。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国营医院的服务对象是贫穷人群,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红包问题、回扣问题、高价药品等问题。对医院讲全额拔款,不存在生计问题,不会出现屡禁不止的国营非营利医院吸引资金搞盈利的问题,以及高额贷款搞设备竞赛的问题;(2)民营医院可按照市场规律定价收费,正常有利润的价格竞争,投入有回报,再投入可进入良性循环;(3)税收有税源,民营医院经营有利润,可交得起的税。宏观上把能看得起

篇3: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突出表现在:很多不设专门的财务机构, 所指定的财务人员大多身兼数职, 很多没有财政部门核发的会计证, 缺乏必要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财会制度不健全, 缺少内部牵制、稽查等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责任不清, 核算不规范, 办理会计事项时有较大的随意性, 收入、成本、利润不实情况时有发生。

2、财务管理模式陈旧。

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粗放管理模式, 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 没有与现代企业制度很好地接轨, 企业领导说一不二, 集权现象严重, 企业内部缺少对其必要的监督制约, 财务人员只能唯领导“马首是瞻”, 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普遍存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民营企业一般对其往往存在惜贷现象。而资本市场股票发行额和上市公司规模的限制, 使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基本处于缺位状态。留给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只能是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借贷, 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4、资金投向不合理。

民营企业投资能力较弱, 同时由于借贷资金投资所占比例较大, 所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 所以民营企业问题希望很快收回投资, 多进行短期投资, 基本不进行长期投资, 较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而且, 由于其直接面向市场, 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生产投资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 有些投资甚至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刻意打擦边球, 造成资金投放的短线化和投机化。

5、营运资金管理不够科学。

具体表现在:一是存货控制薄弱, 产成品积压, 往往造成资金呆滞, 流动资金短缺。二是现金管理不够规范, 诸多业主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 个人支出与企业支出混为一谈, 收支随意性较大。三是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有的为了快销而赊销。应收帐款回收缓慢, 坏帐损失比重大, 造成资金周转不畅;有的片面认为现金越多越好, 造成资金闲置。四是成本控制不严。有的盲目投资购置固定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资金, 陷入财务困难;有的则盲目接单, 只要有定货就干, 不重视企业启动成本和特殊定货成本的预算管理, 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6、偷漏税现象较为普遍, 收益管理混乱。

为赚取更多的利润, 民营企业往往谎报营业收入, 夸大生产成本, 多列税前开支, 有的甚至设两本帐, 房间弄虚作假, 偷税漏税。同时, 由于这些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帐务核实难度较大, 加上税务人员相对不足等原因, 更给这些企业偷漏税以可乘之机。据有关资料统计, 70%以上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偷漏税现象。对于税后利润,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其用于个人消费, 有的则把所得存到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给民营企业更多的平等竞争机会。

首先, 抛弃“保大弃小”观念, 从法律法规建设上硬化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 排除对民营企业的诸多限制, 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 其次, 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基金的来源可以通过注入部分财政资金, 也可以由政府、多事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成。基金的功能是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对中小企业进行保险和再保险。基金执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 按担保比例和额度收取手续费, 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确保发挥出担保基金应有的作用。再次, 完善中小企业作用担保体系, 采取保证、抵押、质押等各种贷款担保方式, 既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 又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较为广阔的融资空间。

2、加强财力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从家族式、集权式的传诵管理模式解放出来, 不管企业大小, 都要建立独立的财务部门, 强化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防止财务管理混乱。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生产管理上, 都要按照财务制度要求, 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降牵制制度, 合内控制度贯穿于企业制度的每个方面。

3、严格资金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一是优化资金来源的使用配置。比如不能用短期代购置固定资产, 防止资金周围困难。二是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 避免收支失衡。三是认真编制现金预算表和现金流量表, 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通过现金预算表, 理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关系, 合理规划现金流向;通过现金流量表, 汇总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流入流出和变动净额, 正确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等。四是合理进行资金分配, 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有比例应有效配合, 禁止比例失调。

4、强化财税监管,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财政部门要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对民营企业提供财务政策、业务支持, 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偏离政策方向的财务管理活动。税务部门应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 认真核实民营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严格依法治税, 依率计征, 把所实现的税收及时足额征缴入库, 监督、引导企业完善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会计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管理培训会计人员的责任, 通过会计证上岗考试、会计证年检、开展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思想的业务素质。同时, 通过举办中小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等形式, 增强厂长、经理的法律观念和管理素质, 使其了解会计规程, 懂得利用财务指标和会计报表对企业管理进行正确决策, 防止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萌, 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时代经贸》2006年第11期

篇4: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民营医院医院财务财务管理

台州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据了解,至2008年底,台州共有民营医院25家。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医院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打破了公办医院独霸天下的状况,民营医院在促进良性竞争、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财务管理是民营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民营医院有关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的总称。在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民营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财务管理,促进自身健康、有序发展,笔者就目前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看法。

一、当前,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上属于粗放式管理

大部分民营医院的管理者从事卫生工作,不懂财务,有的连基本财务报表都不会看,更谈不上财务管理。大部分医院管理者认为单位的财务部只是为员工报报销、发发工资而已,有的民营医院连财务机构都没设立。有的即使有财务部,大都采用手工记账,没有使用电脑记账,有的民营医院只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没有建立账簿、账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算和监督。

2、会计核算不规范且会计岗位设置存在不舍理性

大部分民营医院规模小,财务人员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一般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而出纳大都是兼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务的登记工作,出纳一般只负责做好医院里现金收付、银行收付日记账登记工作,并向会计报账,而编制凭证、记账、复核工作均由会计实施。记账、复核工作由会计同一个人完成,有时难免会出错。有些民营医院是家族式管理,“老子当院长,儿子当会计,媳妇当出纳”的现象也时有存在,这种家族式管理的后果,缺少机制约束,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3、大多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乱收费和挪用办医院资金现象

一些民营医院的投资者把办医院作为一种赚钱工具,不是靠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来提高办医院赢余,而是挖空心思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赚取患者的钱财,从患者身上获取暴利。这些收入他们不愿将它用在办医院上,不愿意扩大办医院的规模,不愿意提高办医院的质量,而是另有所用,譬如炒股票、办公司、搞房地产开发、还债务,导致办医院资金短缺和严重不足,影响医疗质量,也影响了医院的中长期发展。

4、大多民营医院存在短期行为现象

有些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管理者眼光短浅,只看到医院眼前利益,不顾医院长远利益,缺乏总体民营医院财务规划和长远目标,一有钱就大吃大喝,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从整体上来说,大多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管理者还缺乏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和经验。特别是在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认识方面明显不足,没有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制定医院财务管理总体规划。

二、加强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1、建立并完善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规范的前提条件。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当前民营医院运行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因民营医院是“自筹资金,自收自支”的单位,和公办医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财务上不像公办医院和财政联系得那么紧密。国家主要是利用《会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等。在具体的操作上,笔者认为,应建立审计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民营医院进行年检时,要求各民营医院必须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当年的审计报告。经审计后,发现那些财务管理混乱,未建立账簿进行核算、严重亏损、或有资不抵债现象、乱收费、挪用办医院经费、向患者牟取暴利民营医院,取消其办医院资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2、民营医院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各民营医院必须按照《会计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医院内部建立专门财务部门,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其财务负责人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经历的人胜任这个岗位,所有财会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以保证医院日常财务运行,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层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营医院要制定日常财务规章制度,譬如奖惩制度、分配制度等,以此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规模。

3、加强民营医院日常财务管理

(1)加强民营医院财务基础工作,特别是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为满足这个需要,民营医院尽快放弃手工做帐,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一方面能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另一方面,实行电算化后,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做财务管理工作。据笔者了解,民营医院在日常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科目不够细化,有些原始单据内容不完整,手续不全,有些单据未盖财务专用章,有些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符,记账凭证制表、复核、记账,经办人经常会漏盖私章,有些发票领导未签字,财务人员已将款项付出,也有的民营医院会出现白条抵库等等现象。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和领导,民营医院的领导也要重视并且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支持财会部门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对那些不真实、不完整、不合法的单据要严把审批关。

(2)加强民营医院预算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配置医院各项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好医院的各项发展目标。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各种编制方法,制定出符合本医院预算的方案。首先,在编制前,要参考一下过去几年预算的落实情况,再根据本年度的收入情况来编制预算。编制支出时,要保证重点,合理安排,要考虑周全,要确保医院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如水、电、药品等的经费,项目经费,如医院设备购置、维修费用等。预算毕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编制时需要留有一定的弹吐和空间。

(3)加强民营医院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严格规范、控制支出标准。一般来说,民营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收入管理中,各民营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要使用财政部门统~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的日常收入要全部入账,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必须将收入纳入单位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当日收入当日结算,做到日清月结,不得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而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等,在支出管理中,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本单位支出预算。在日常报销中,发票、凭证应由财务人员进行初审,对于超范围、超标准的单据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并及时提醒领导不予鉴字。对于采购药品和设备价格,采购人员要货比三家,因医院正常购进药品材料与设备,其支出占了医院支出相当大的一部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应采用竞价招标方式,以此来降低医院支出成本,节约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管收,支管支,分别核算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加强民营医院固定资产和净资产管理。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很多民营医院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我们应该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手,建立适合本单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增强医院实力和竞争力。医院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它表明民营医院的资本规模和综合实力、盈利能力,对医院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篇5: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民营企业在经济上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在“科学管理”方面。目前,有些民营企业已经能够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却没有科学、完整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类似于人事管理的事务性管理层面。反应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表现为没有从人本管理的角度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仍然将重点放在对员工的控制、监督和日常劳资事务的处理上,而且缺乏企业文化和组织凝聚力的建设。这种滞后的低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很难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显著的支持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在机构设置上不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是管理体系中的硬件要素。只有建立了一个规范齐整的管理机构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正确实施。如今,民营企业中或者是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划归到其它办公部门,或者是采取“换汤不换药”方法把原来的“人事部”翻牌为“人力资源部”。不难想象,无论其中哪一种形式都很难实现有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个规范的机构设置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目标,无法明确地完成管理任务的分工,无法健全管理机制,必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取得满意效果,影响其对企业战略的贡献。

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中不难发现,专业人员相关知识上的缺乏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征。作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在现有条件下没有达到要求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其中有些是跨部门兼职的非专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结果,进而影响到商业战略成功与否。

4、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弱有效甚至无效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种种不足,造成它对企业发展应有的贡献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多为家族式企业,在员工及各层管理人员的构成上有家族式的痕迹,会出现忽略企业文化、忽视员工培训、缺乏客观评价等现象。因此容易造成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与信任,用现代管理思想来衡量民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了弱有效或无效。

二、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古典管理理论的思想是建立在把人视为“理性经济人”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信奉一切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自私自利的。这种观点在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有明确的表述。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自此以后,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对人的研究成为中心课题。自孔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发表以来,西方管理思想明显地向人本回归,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带有复杂性思辨色彩。人力资源管理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把人的问题与商业问题综合考虑的机制;“以人为本”,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力图建立具有鲜明员工发展特性的协调合作的组织体系;不是通过控制机制将人们向企业要求的方向上束缚,而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来达到目的,即满足人们的成就感、归属感、自尊感,使他们觉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理想。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还高度强调人才获求、管理和激励的战略构想。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首要任务。

2、逐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公司、企业要实现组织战略的最终目标,必须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一种宝贵财富,应努力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商业目标之间的一致。把员工的个人需要、个人成长与公司的发展统一起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思想,尊重人才,为员工发展创造满足其需要的良好环境,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对于民营企业,要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同时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而现有民营企业中外行兼职、临时从其它部门调遣的现象远远满足不了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要求。企业应寻求优秀人才为人力资源管理把关。除此之外,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障。

(1)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的需求,工作岗位分析,人力资源利用,人力资源供给途径等。它关系到对外部环境的前瞻性分析和充分利用雇员优势。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通过把握现有及未来劳动力构成的可能性,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对组织有所贡献。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战略与运作之间的重要关联因素。

(2)有效的招聘与选拔。招聘与选拔工作是企业能否拥有宝贵人才的关键。为了帮助企业选到合适的人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充分准备,如岗位

分析、岗位描述、岗位规范等。要本着“能岗匹配”的原则选人用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能力高于或低于岗位要求时,都达不到最优的工作表现和效率。因此,要避免“人才的高消费”和“能低岗高”的现象。建立科学的招聘与选拔机制,是实现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

(3)绩效评估与报酬管理相结合。任何性质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周期性的评估。评估的目标在于:将奖惩与业绩相关联;为员工表现与公司岗位的目标是否匹配提供反馈;使上下级在未来阶段的发展中达成一致共识,从而激发员工动力,为员工发展提供渠道。在评估基础上的奖励、报酬宗旨是要吸引、留住、激励企业必需的人才。无论是马斯洛的高层次人类需求理论还是赫茨伯格的激励因子理论都有力地证明,受到激励的员工能以更高的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可见,客观合理的业绩评估与奖励报酬策略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保持企业旺盛的活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4)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民营企业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的关注,这也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正如基普所言,雇员的培训和发展不是一种选择,它是人力资源管理运作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对人才的一种投资。关注员工的个人需要,重视员工的发展,是留住、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同时对员工掌握新的知识技能、进行技术创新、增强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能力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这是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缺乏和薄弱的环节。企业几乎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利润、成本、质量等要素上,却忽视了“优秀人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企业要通过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如:员工对企业发展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企业成员之间的以诚相待,彼此信赖;员工对各自岗位的尽职尽责,乐于创新。以此来构筑企业的内部形象及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认可企业的价值观、人才观,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篇6: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中医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质量和水平,所以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对医疗管理的重视,充分发挥医疗管理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公立医院医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进而为我国公立医院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最终推动我国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003-02

公立医院是我国最重要的医疗力量,其医疗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整体医疗管理水平,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医疗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医院应有社会作用的发挥。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强化重视,对医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进而有效促进公立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

1公立医院医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管理和质量意识

实际中很多医院存在“重诊疗、轻管理”的情况,对于医疗管理和质量控制重要性缺乏应有重视。还没有下大力度抓医疗管理,措施还有待加强。同时欠缺必要的质量教育,很多人还没有形成强化的质量意识,没有在医务人员的行为和行动中体现出来。一些医院还存在盲目扩大医院规模的情况,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却将医疗合作项目、医疗技术准入等门槛降低,甚至出现违规行为[1]。

1.2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受到编制影响,一些医院难以有效引进、保留、培养人才,很多具有医疗管理经验人才和专家最终受聘于民营医院,一些医院甚至没有设置感控、质控部门,专职管理人员没有配置齐全,加之工作矛盾较为突出,使得医疗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同时了解管理和业务的人才严重缺乏,进而在遇到医疗管理的重要问题时难以进行科学决策和指导[2]。

1.3质控体系有待健全

质控体系由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激励机制、质控考评等内容构成。当前部分医院没有对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机构进行健全,一些质量质控管理委员会、质控科、业务部门、科室质控小组缺乏有效的职能,医疗管理工作存在不经常、不系统的问题。同时没有对医疗管理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充分落实。尚未制定完整配套的环节质量、基础质量、末端质量的考核评价细则,讲评整改、检查督导、持续改进等未有效衔接。对于基础和环节医疗质量缺乏应有重视,行之有效的质控考评办法没有建立。另外,还没有对质控措施进行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等[3]。

1.4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条件制约,一些医院仍存在严重陈旧、粗放的医疗管理手段、方法、理念。同时没有开展广泛的信息化建设,未充分普及电子病历管理[4]。没有统计分析诊疗质量、工作效率、管理质量等指标,没有对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实际对整改措施进行制定和实施。还有一些医院开展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管理,使得科室之间、机关和科室之间、医院和患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一些医院运用单一管理手段,常常利用扣奖金、罚款等手段替代标准质量考核措施,被管理者对于管理目标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会,进而造成工作中失误不断,使得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2解决公立医院医疗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对全员医疗质量控制意识进行强化

医院应当将质量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出质量教育的作用[5]。在教育形式方面可利用警示教育、案例分析、知识竞赛、参观教学、专家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多种教育形成对医务人员的全方位影?。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当将质量管理理念、诊疗操作常规、规章制度、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相关内容。在教育对象方面,应当将医务人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窗口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纳入其中,实现质量教育的全员参与。同时还应当对“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理念进行贯彻,使得所有工作人员都形成“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构建出“人人参与”的优良氛围。

2.2强化医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医疗管理成效和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密切关系,应当对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人才进行选拔,将其纳入到医院管理队伍中,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培训力度,并将政策向福利待遇、评选先进、晋职晋级等方面倾斜。通过回聘、高薪聘请等方式,将老领导、老主任、老专业的智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医院医疗管理把好脉、把好关。应当积极培训科室领导管理能力,并在科室领导考核中纳入管理能力、管理效果等指标,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3对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

实际中应当成立全医院-机关职能部门-科室-个人四级医疗管理体系,构建医疗质量、医学伦理、医院感染、科学技术、设备、药事、病案等管理委员会,明确人员、任务、职责、工作制度,通过定期会议对重要医疗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还应当对医务部门、质控部门、护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进行强化,对常态化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构建。定期举行医疗质量分析会议,并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查找原因。将科室质控小组的日常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科室诊疗规范、规章制度、管理手册等进行完善,并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医疗质量总结制度。

2.4规范医疗制度建设

从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等规范要求出发,对首诊医师负责、医疗告知、三级检诊等核心医疗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实现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医疗技术准入、手术和麻醉分级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术前风险评估、抗菌素分级管理的建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门诊急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护理质量、出院病历等重点部门的质控考核细则进行完善,推动量化考核和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应当对相关制度进行有效落实,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有错必罚”的良好局面。

3讨论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医疗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应当对医疗管理进行强化,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增强医疗服务质量。本文对公立医院医疗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加强重视,强化对医疗管理的研究,最终为医疗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7: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3家县级医院手术室布局、物品管理、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设置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存在许多不足,需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结论:手术室感染科学化管理的实施是预防控制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术室感染;控制策略

【Abstract】Objective:The hospitaI infec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 probIems and countemeasure.Methods:we surveyed 23 hospital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1avout of operation room,the management of surgery goods,Medical staff sterile technique , the estabhshment of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etc.and we mad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a part of doctors and nurses.Results:County hospital operation room infection management has many insufficiencies, need to strengthen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crease supervision.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is the main method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Key word】 Hospital inf∞tion;operation room infection;Control strategy

院内感染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及病人的生命构成危害,对其有效预防、控制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WHO已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列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指标[1]。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手术切口、胃肠道、泌尿道,这四个部位的医院感染占了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而据统计,外科切口感染占我国医院感染的13%-18%[2]。;可见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对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县级医院分散并远离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医疗条件差,监管困难,特别是手术室感染管理相对薄弱,院内感染隐患大。因此,加强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2011对本地区23家县级医院手术室进行现场检查并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其暴露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旨在提醒各医院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011年对本地区23家县医院手术室进行现场检查并对部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乙等医院4家、二级甲等医院17家、二级乙等医院2家。检查的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设置、管理模式、手术室布局、急救设备、物品管理、消毒设备、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术后器械清洗情况、手术间空气细菌数、手术间每天平均使用率等,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见表1。

表l 本市23家县医院手术室感染相关因素调查情况

调查项目

调查样本数

合格率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21(91.3%)管理模式

11(47.8%)手术室布局

10(43.5%)急救设备配置

13(56.5%)物品管理

17(73.9%)消毒设备

15(65.2%)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

21(91.3%)医护人员无菌操作

53(67.1%)术后器械清洗情况

13(56.5%)手术间空气细菌数

11(47.8%)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重视不够 医务人员专业意识不强

23家医院中绝大多数的院领导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或各种客观因素限制,致使医院感染管理缺乏有效支持。23家医院中2家医院无院内感染管理质控部门。同时,有些医院为降低医疗成本或盲目减轻患者负担而使一些用于标准预防的基本防护用品、标准预防硬件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对23家医院手术室中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显示,87%的工作人员未接受或无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93%的工作人员尚未透彻理解标准预防的内涵,惯性思维而忽视职业暴露的发生;比如,在接触有明确血源性传染疾病患者时所有医护人员都注意防护,而面对普通患者时却缺乏防护意识,对未知的、潜在的血液、体液传播疾病造成的职业危害认识不够,这是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2.2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手术间使用率过高

手术间布局设计不合理、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隔离不严均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23家医院13家医院手术室布局不合理,表现在污染区、清洁区、洁净区三区区分不严,标志不明显;全部医院手未设置污物通道,使无菌物品、患者污物由同一条通道出入,使手术室洁净程度降低。另外,15家医院存在手术室过度使用,频繁行接台手术,造成手术室内人数增加、人员流动频繁,隔离工作难于实施;使手术室空气更易污染,室内清洁消毒难度增加。有部分医院还存在几间手术室共用一台急救设备的情况,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3 管理不规范 清洁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涉及多个科室,加之长期缺乏专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体制常较混乱及管理工作形式化。故在实际管理和监督时存在诸多不足。23家医院中12家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重医疗轻防范模式。手术室监管相对不足,专业型人才更是短缺。大多管理人员未严格履行自己的感染管理职责;虽有组织、有制度,但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安排不合理,责任不明确以及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手术室感染管理处于混乱无序。表现在:无菌操作技术,无菌物品、隔离防护用品的存放及使用、手术室的隔离均未有序规范地进行。另外21家医院感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欠完善;根据WHO调查结果表明:空气中浮游菌达到700-1800 cfu/m3时,则术后感染率显著增高;若降低到180 cfu/m3以下,则感染率明显下降。而23家医院全未达到180 cfu/m3以下。23家医院消毒相关试剂、器械抽检合格率仅65%。主要问题有:消毒液浓度配置方法不科学,护士缺乏相关检测技术,致消毒液浓度不达标;器械清洗处理不符合新要求;手术衣、治疗巾有破损现象;无菌包标签和灭菌指示带与实际不符,无菌包松散、甚至有部分有过期使用的情况;医务人员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及无菌操作不妥。另外,县级医院常无法有效地对工作人员洗手及消毒方法进行监督;外科器械使用频繁、消毒灭菌负荷大,然而缺乏专职消毒灭菌人员,灭菌质量难于保证。管理对策

3.1 领导重视

加强培训管理

医院要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各院实际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小组。手术室应成立相应的感染管理小组。该小组应不定期的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各级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定期进行手术室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针对、分层次、多形式地对外科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或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如:《医院感染规范》、《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使所有医务人员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的相关职责。3.2 加强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及管理

3.2.1 合理布局:手术室应按标准设置,即工作人员、患者和污物3条通道。严格划分出污染、清洁、洁净3区,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备用感染手术间应设在半限制区内。

3.2.2 严格执行出入室制度:严格限制外源物品,以减少手术室污染。有呼吸道感染、手部破损或感染者不得进人手术室。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需穿洗手衣裤、鞋,戴口罩和帽等;病人穿干净的病号服,经交换车接送。每间手术室总人数应控制在6—8人。术中关闭手术室前后门,严格限制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的原则。

3.2.3 手术室空气消毒:每月定期做室内气体培养监测1次,菌落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普通手术室菌落数≤200 cfu/m3,洁净手术室菌落数≤10 cfu/m3[3]。每天必须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常规紫外线持续照射1小时以上,连台手术需经紫外线消毒后进行。手术室内物品整齐摆放,减少不必要的移动,保持清洁,做到无灰尘、无血迹;敷料制作或包布的整理应在手术间外。手术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40%~60%,手术间门以自动开启为好,减少气流流动,避免尘埃漂浮在空气中[4]。

3.2.4 加强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术者手洁净,能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率。因此,手术室所有人员应及时更新知识、定期培训,手术参与者必须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巡回护士应监督好手术医生、器械护士无菌操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不定时随机对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考核。3.2.5 控制手术器械传播感染: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己屡见不鲜[5]。手术室的所有器械、医疗用品必须经适合其消毒方式的消毒达合格后方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无菌包大小不超过30cm×30cm×40cm,不宜包裹过紧,无菌包布,一用一洗;器械护士每天应检查无菌包,按消毒时间长短排列。讨论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县级医院外科发展日新月异,但手术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因手诸多因素影响,其发展相对滞后。而手术室感染管理是预防、控制县级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保护患者、保护自我的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内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冼日凤.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2] 张碧红,张健.谈手术室感染管理.医学信息.2011,24(7).[3] 喻晓芬,王峥,过湘钗.数据挖掘技术在手术室医院感染蕾理中的 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z008,18(1):78281 [4] 金福顺,赵翠兰,张毓玲,程艳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5] 高健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2-713.

温情提示:1.整篇文章无错别字。

2.我巿有三级甲等医院3家(但都是巿级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6家,二级乙等医院4-8家。文章中临床资料是否需要修改?

篇8: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内部控制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内部牵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企业为了确保账目之间相互核对及账务报告的可靠性, 产生了实施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思想, 这就是内部牵制制度产生的根源。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是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 内部控制体系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人们逐步发现通过建立两种内部控制体系即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一方面可以确保资产安全、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相关人员遵守企业管理制度, 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将内部控制结构界定为:“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公告中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四)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6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 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组成。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有关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的发展体现以下特点:内部控制的内涵逐渐广泛, 各个构成部分不断融合逐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 完整的内部控制结构体系应该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 为确保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实施的控制活动, 在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中要对所处环境面临的风险适时评估从而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应对, 企业从上到下的管理层要进行不断沟通信息,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包含的各项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必须进行监督。良好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五个要素在各自发挥作用基础上功能相互融合在一起, 合理保证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出具信息的真实可靠、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二、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实行院长负责制, 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淡漠

由于医院的行业特色严重, 大多数民营医院院长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长负责制”, 这些院长在业务、技术精湛, 但对如何管理好医院并不在行, 存在“民营医院要以盈利为目的”的理念, 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的民营医院把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规章制度混为一谈;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医院有“民营”特点, 院长认为医院是我的, 只要好好把握钱财不被外人占用就万事大吉。制度对我没有约束力, 甚至逾越规范制度, 造成整个医院良好的控制环境基础缺失, 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各项制度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程序不规范, 在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运用上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 而其内部控制制度下的风险评估环节、信息沟通环节、监督审批等确保医院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等各项内控制度残缺不全, 医院不重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素有机融合, 也就没有把医院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致使大多数民营医院未能实现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目标。

(二) 内部控制核心制度竞争力不足, 契合力欠缺

民营医院在设立过程中, 由于没有财政资金投入, 运营模式完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也会产生任何理性的医院管理者都会自然地降低成本, 减少管理机构的设置, 大多都是一人多职能, 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完善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例如医疗上没有严格的分科, 基本都是全科医生, 大多数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从长远的目标制定医院总体规划, 只局限在常见病、多发病和个别疑难病症的治疗上, 不能打造特色科室,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医院的强大。药品采购没有严格的计划和出入库制度, 队伍建设方面没有长远的人才战略, 在具有很好的业务市场和经营成效后急于扩大规模, 没有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跟上会出现各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核心体现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 有利于民营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现在很多民营医院在会计机构设置时任人唯亲, 不考虑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而只看忠诚度。管理者严格控制大额开支, 体现在财务的一支笔现象, 忽视规范会计制度对医院的重要性, 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 纯粹是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 也不想花更多心思把财务预算、医院投资、融资等理财活动很好契合在一起, 都会导致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契合力不足。

(三) 内部控制制度融合的风险因素不够, 可持续性不强

民营医院经营活动日趋复杂, 一方面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自身建设与发展, 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盈余进行对外投资或兴办实体, 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并、分立、兼并之间的现象不断增加, 这些活动在能给医院带来丰厚的收益的同时也伴随巨大的风险, 所以民营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及时跟进, 更新, 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 同时要对民营医院从事的各项活动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与应对, 将风险控制在民营医院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这种融合风险因素在内的综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实施很少有民营医院能做得到。一方面成本非常高昂, 收益不确定, 从经济性角度民营医院可能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这种愈含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设立过程中对人员素质要求及高, 医院主要是以医疗专业为专长, 领导者不去重视包含复杂管理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 这就会造成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过多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数的增加, 而对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却没有充分的认识,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这种没有融合风险因素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持续性不强, 一旦民营医院遇到突发性事件会疲于应付, 甚至对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 但是很多民营医院那没有内部审计部门, 甚至在上级检查时, 临时从财务部门抽调一个人员担任内审人员。其实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着监督的日常化、及时化、内部化的特点, 医院经营者、各职能部门都是内审服务的对象, 民营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内审部门职能的发挥, 能够揭露本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审查和评价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及经营活动, 评价和改进民营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 帮助本单位实现目标, 更好为单位创造效益和价值。

三、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对策

(一) 重视控制环境的积淀, 实现经营与内部控制的耦合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完善, 医院的领导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必须重视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积淀, 增强领导者对控制环境的重视, 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对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改变家长领导制作风, 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和民营医院的实际情况设定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民营医院的内部控制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只有医院各个层次人员共同实施, 上下统一认识, 才能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施行既定目标。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应体现“兼收并蓄、取其所长”的原则, 即要体现医院为社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特色, 同时也要体现出民营企业盈利特色, 制度的设立既体现民营医院多重业务发展特色, 又使得内部控制标准与国际发展保持协调, 第一大特色即是服务式管理的内部控制标准,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标准主要是通过监督方式实施。有利于规范民营医院行为本身, 提高医院经营的效率效果,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性, 这种监督管理方式可能消除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导向作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在设计层面和执行层面同时有效, 归根结底是人———制度———执行三个方面的协调一致, 在这三个要素中即人 (全体员工的公民意识) 、制度 (详细严密的内控制度) 和执行机制 (测试、报告与奖惩分明) 中, 人是最重要的, 即是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制度的执行者。所以民营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本着全员参与的理念, 内部控制制度在群策群力情况下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既体现了全体员工共有的意愿, 执行有效的制度也是所有制度制定者为之努力的愿景。所以民营医院的内部控制标准制度制定机制与执行机制协调一致。

(二)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要融合风险价值观

风险是民营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因素, 所以民营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融合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制度。民营医院根据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宏观和微观环境, 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 民营医院领导者可以运用某些分析方法, 如“头脑风暴”和“情景模拟”, 创造性进行分析判断单位管理层是否完全识别了单位的所有风险, 对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根据不同的风险适时制定出不同的策略进行应对。

健全的融合风险因素在内部控制制度如想保证执行有效, 必须进行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 并把监督的效果及时反馈, 对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更改, 以便内部控制制度不但得到完善。通过对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监控和对定期检查结果以及意外事项的处理评价, 保证融合风险价值观的内部控制制度一直持续有效。要发挥全员力量, 树立民营医院每个人都是单位主人的理念, 自觉执行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融合民营医院治理层、风险管理于一体的。

(三) 充分发挥内审职能, 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如果想使其发挥效果, 必须执行, 所以要增强民营医院的整体素质, 意识到有效内部控制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在建立健全有特色的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同时, 必须让内部控制发挥有效。而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 能够把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结合在一起, 在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一定要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 以独立客观公正的视角审视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与执行, 不管进行反馈与完善。

当然民营医院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执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民营医院整体环境的改善、素质的提高, 才能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良性循环作用, 也能充分壮大民营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原小丽:《建立健全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制度及措施》, 《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上一篇:酌原文及赏析下一篇:言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