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2024-05-15

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精选8篇)

篇1: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金大力——人物性格特征;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垫一张凳子。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他这人是不会当众表演,更不会和任何人较量的。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喜攀比;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笨拙的瓦匠(拙于手艺);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拙于言辞;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得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勤劳质朴,做事认真;朴实善良 不在人面前炫耀;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 不贪钱 ,对生活很知足,为他人着想;茶炉子用水很多。金家茶炉的一半地方是三口大水缸。因为缸很深,一半埋在地里。一口缸容水八担,金家一天至少要用二十四担水。这二十四担水都是金大力挑的。有活时,他早晚挑;没活时(瓦匠不能每天有活)白天挑。;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 实,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 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问题:;表面是说金大力老了,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实际是作者在对金大力这一类人???好品质的推崇和逐渐流失的惋惜。;金大力人物特征总结;;;迁居挑吉日良辰,太阳出升前搬迁,先将火盆生着旺火,搬入新居,取今后日子“红火旺盛”之意。然后烙张发面饼,形如锅大,取“今后的日子大发起”之意。这天,亲朋携火柴、筷子、升、肉、粮(主要是高粱)等礼品“添宅”,取“发旺、高升、红火、快活”之意,也有送《孟母择邻图》和条幅者。80年代,添宅之风犹存,礼品多以火柴、筷子和生活用品居多。亲朋在新居开怀畅饮,俗称“贺新居”。兄弟之间分家迁居,亲戚均送来米面,称“温居”.

篇2: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整部小说中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宋江的性格是在说话人的描述中逐渐丰富起来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云其“童艸时,闻长老言宋江事”,“宋之为人,勇悍狂狭”。《水浒传》成书过程中,又结合杂剧戏曲的刻划,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挥金似土”、“排难解纷”、“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吴用:

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投奔梁山时看出王伦不容,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晁盖曾头市兵败后,吴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也暂时骗上山。卢俊义回去后被陷害,最终判处斩,石秀劫法场亦身陷北京城,吴用及时出计,先发无头帖子稳局势,又差时迁火烧大名府,并救出玉麒麟卢俊义、拼命三郎石秀。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招安后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人物特点: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武松:

行者武松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武松事例第二十三回: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第二十九回:武都头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松为报仇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全部杀死!这四回都是主要讲武松的,因为他既能为民除害,人也长得英俊,所以武松是我最喜欢的英雄之一。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谷树皮”。自从我看了“武二郎景阳冈打虎”,我就觉得武松英勇无比,而且还为民除害。

林冲

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突来的横祸(逆境)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 我认为是随遇而安。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 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

鲁智深:

(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绿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致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视如己出地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篇3: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在用技术技巧表演人物行动时, 更要突出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采。相同的技术技巧, 创造出不相同的韵律, 塑造出不相同的性格, 使观众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设计上和运用上的独特化追求, 来自该演员对角色性格的深刻理解, 源于对角色所处的戏剧情境的精神把握。离开了这两个根本点的创作, 必然流于一般化。

人们通常所说的“变”是指情节突变引发角色情感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 要凸现人物新的发展, 新的面貌。给观众以新奇或是惊奇, 观众的欣赏心态才能大跨步地推进。情节的突变是戏的关节、转折, 有经验的演员往往抓住关节, 设计表演动作。例如《坐楼杀惜》中宋江突然发现关乎性命的梁山书信不见了;《荆钗记》全家闻知王十朋得中状元, 但是拆开报喜家书却是“休书”。这种突变和逆转, 也正是人物情感的急转弯。在处理此类戏时, 大多数要抓住两点:一是事先铺势;二是出奇变相。《荆钗记》中有一个接家书的情节。这家书本来是王十朋得中后向家里报喜的书信, 却被人篡改为停妻另娶的“休书”。为了突出这一逆转和惊变, 先做逐层铺垫:钱玉莲, 一方是自己的父母, 另一方是自己的婆婆, 三方人兴奋得互相谦让, 谁来拆这封喜信?“拆信”是第一层铺垫;然后是边念信边评信, 评议台头尊称是否得当, 对老人应该是“八拜”还是“百拜”?“评信”是第二层铺垫;当信读到得中为官时, 出现第三层铺垫:“评人”, 一方说早就看出王十朋“两耳垂肩, 定做朝官”;一方夸女儿“袅娜娉婷, 定做夫人”。喜悦之情推到制高点。突然念到“别嫁”二字, 全场惊呆, 瞬间停顿, 由沸点跌到冰点。突然爆发出婆婆对王十朋的怨恨声, 母亲对婆婆的咒骂声。钱玉莲处境两难, 形成充满戏剧性的场面, 乱成一团, 和读信前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铺垫———逆转———反差, 成为我们变中有奇的常用手法。

变中求奇也包括对戏剧高潮的处理。戏剧的高潮, 是人物发展线索中的高点, 是一出戏的核心, 是观众的最终期待。在这里演员的追求是如何使观众心满意足地离开剧场。处理好人物发展线索上的高点, 或是角色思想的升华, 使观众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如《白蛇传》中“断桥”一折, 可以使观众更进一步看到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坚忍和宽容;或是展现角色的新面貌、新神采, 使观众有新的发现, 获得新的感觉, 如《挑华车》中的挑车, 一反高王爷威严、规范的将军风范, 呈现出超体能的拼搏, 甚至是挣扎的神情;或是展示出更高难、更新奇的技巧, 使观众在技艺欣赏中得到惊奇和亢奋, 如《三盗九龙杯》高台盗杯的技巧, 《淮河营》中的蒯彻与刘长唇枪舌剑的念功, 《打金砖》最后一个僵尸落地, 《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下场前高八度的“嘎调”等等, 成为全剧的亮点, 使观众获得直观的满足。

除运用表演手段外, 还应借助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物质手段, 增加变中求奇的力度。如《贞娥刺虎》一剧当贞娥由凤冠红蟒换上褶子腰包、水发时, 弱女行刺的精神面貌就一跃而出了;当《伐子都》中精神失常的子都, 在金殿上饮酒色变 (口吹酒杯中的黑粉, 粘在脸上) , 崩溃的精神变成直观的形象;川剧《双青天》当高毕道由清官变成赃官, 昧良心断案时, 突然纱帽前顷 (内行叫搬缯) , 双肩高耸 (内有支撑) , 双鬓上长出两个小耳毛子。心灵的由善转恶, 外化为可视的造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周信芳的《义责王魁》中有一个精彩构思:王忠决定离开忘恩负义、攀龙附凤的王魁时, 他要把“奴才”———家院的服装还给这位新科状元。周信芳在一个短暂的[凤点头]锣经中, 完成了脱衣、摘帽、抖髯口等一系列动作, 繁而不乱, 激昂有力, 令人振奋。

篇4: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香港电影;家庭伦理片;许鞍华;反类型香港回归前的香港电影,大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主导地位的。回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徐克、谭家明、严浩、方育平这批由电视转向电影的生力军构成了香港的电影“新浪潮”。然而在这群男性导演中也只有许鞍华一人是女性导演。在许鞍华打算拍片前她曾说过“引发我走进电影界是因为看了张彻、黑泽明和胡金铨的电影”,[1]许鞍华在新浪潮初期的作品是有着强烈的男性色彩的。虽说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很容易在固有的电影论调和意识形态里面被演化成单一的类型片导演,但是用某一种类型或是某一种特征来界定许鞍华的作品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许鞍华从影以来就不断地尝试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影片,有奇情推理片、鬼片、武侠片、爱情片、家庭伦理片、半自传片、纪录片等。这也就刚好能够说明为什么许鞍华可以从1982年开始多次拿到不同类型的影片的最佳导演奖。2008年许鞍华在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时,内因方面她渴求拍摄一部再现天水围真实生活的影片,外因方面又因资金不足没法请大牌演员、用高科技的设备和灯光。于是這部影片后来干脆就拍成了一部表现一对母子平常生活的家庭伦理片,然而影片中种种类型特征却一反“常态”地表现出与新世纪前的香港家庭伦理片的不同,这种不同正好可以体现许鞍华在新世纪创作中的艺术观念。

1淡化的人物关系

家庭伦理片中的人物关系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里的父母为了养育孩子在生活的重压下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打交道,遇到了许多矛盾制造了许多冲突。而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人物关系却异常的简单。影片中的母子关系与其他影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处于十几岁叛逆期的张家安和在超市上班的母亲贵姐在生活中几乎没有矛盾,有的也只是“这榴梿怎么这么难剥?”“别去那家报亭买报纸,去便利店买还会送一包纸巾”“星期天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这种生活中的细小抱怨。影片中对母子关系的构建抛去了许多戏剧性的设计。除了母子关系,还有母子俩与母亲那边的家人的关系。贵姐是家中的长女,从小就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先后靠打工来供两个弟弟读书,直到二人都出落成精英人才搬离了贫穷的天水围后贵姐却依旧住在那里。在影片避过了这些可以体现出贫富差距的关系,在弟弟拿月饼券给贵姐的时候开口第一句不是说“钱就算了吧”这种可能会伤害到贵姐自尊心的话;弟弟也没有直接跟贵姐夸下海口说要是张家安会考没过就供他出国读书,而是和张家安单独相处时告诉他的。这些关系处理减少了人物相处时会产生的矛盾,从而回归了生活的本身。

2反传统的人物性格

在传统的类型片模式中,相对固定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特征。这些人物往往被划分为若干类,某一种类型的人物无论出现在哪部电影里都会具有相似的性格和行为。在人物的塑造上《天水围的日与夜》却有独特一面。张家安是一个乖顺的男孩,这个形象在影片一开场就很容易打破观众的预测。影片开场贵姐去上班,张家安还睡在床上,从他的耳钉、墙上贴的动漫海报而且又是住在天水围这样的地区,很容易就让人以为这个男孩会不会是白天睡觉夜晚出去玩的古惑仔,但后来镜头扫过他的抱枕却是米老鼠的图案。一部电影里往往性格鲜明的人物对影片戏剧性的发展帮助要大一些,但张家安的性格似乎一点也不鲜明,在学校团契的时候当被问到平时被妈妈使唤去做家务事时是如何回答的,他总是说“哦”。“张家安不要看电视了!”,“哦”;“张家安快去写作业!”,“哦”。只不过在比起以往家庭伦理片里那些让父母费心的儿女,张家安却虽是不会在母亲回家后马上过去替她拿菜的儿子,却是在被同学邀请去某处玩的时候用一句“那有什么好玩的,又不是不花钱”来回绝的儿子。这种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角色,正是许鞍华这部影片需要的。在《女人四十》中,萧芳芳饰演的女主角阿娥人到中年却依旧每天奔走于家庭和公司之间,为着家庭和公司精打细算,磨炼成一个精明强干不会被生活压倒的强干形象。《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贵姐比起阿娥要弱一些,她没有阿娥那种精气神,大概是年龄也差了十岁左右的原因,贵姐的形象一出场就是一个中老年人,粗布衣服、粗布裤子,一个背了很久的挎包和一双布鞋。她和以往家庭伦理片里的女性形象的不同在于,她对生活没有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里面的母亲最后要和孩子一起死,这种极端的性格元素也没有附着在贵姐身上。影片中两次拍到她经过商场门口的抽奖区,第一次她看了一眼就走了,导演也没有强调抽奖区的存在,贵姐是不相信运气的。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孩子长大,这种明明足够戏剧化的生活经历在贵姐身上一点也没被放大,她还是这样生活过来了。第二次抽奖是被阿婆叫去的,在去之前她傻笑着说“哎呀不会中的!”结果真的也没有中。这个抽奖的情节安排不是为了表现小市民的“侥幸”心理,而是凸显了在贵姐的人生观里生活本身就不是靠运气就能过下去的。

3举足轻重的配角

影片里的配角们,阿婆是一个独居老人,她早上去买牛肉和青菜,同样的菜分成中午、晚上两顿炒来吃,阿婆生活节俭买鸡蛋买油的时候精打细算,却一直过意不去于“从未为孙子做过什么”而出大手笔地买金项链。影片里阿婆是最孤独的角色,但许鞍华却没有通过放大她的孤独来换取戏剧性。张家安的同学们没有因为张家安生活相对拮据而瞧不起他。张家安的表姐也没有因为家住“匡湖居”又有菲佣伺候就表现出优越感。贵姐的妈妈没有因为贵姐没来医院看她而抱怨,反而是能够理解女儿。甚至是超市的经理也没有在阿婆来找工的时候因为她年老而打发她离开。这些人物塑造都被导演冲淡了可以发展出矛盾和冲突的元素。

4结语

《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对传统家庭伦理片的“反类型”创作是在传统的家庭伦理片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的。虽然“类型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各种类型片的区别是在风格、题材、价值观念方面各有一系列特殊的程式”,[2]但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类型电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审美风格而创新。许鞍华在一次采访里说她的人生里除了死亡,其他的大问题都解决得了,应该让自己更从容一些,《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许鞍华最从容不迫的影片,虽然这部影片里平平常常的一家人、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匆匆忙忙的上下班、安安静静的日与夜都与以往港片里探讨的家庭伦理有所不同,但这也正是经过了时间蹉跎和岁月流逝后许鞍华所看到的生活真相。影片看似似乎和当下的商业电影背道而驰,又对观众的传统审美发出了挑战,而事实上《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能让现在的观众观察到在这种变化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的。参考文献:

[1] 香港电影百年19092008[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109.

篇5:最后一头战象 人物性格特征

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篇6: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goodlooking(长相滑稽的)

uglyhaired(白头发的)warmhearted(好心的)absenttempered(脾气不好的)nearsighted(远视的)tall(个高的)short(个矮的)

pretty(漂亮的)naughty(淘气的)lovely(可爱的)

easy-going(温和宽容的)smart(精明的)wise(明智的)

bright(聪明的)diligent(勤奋的)lazy(懒惰的)

clever(聪明的)healthy(健康的)humorous(幽默的)

funny(滑稽的)silent(沉默的)attractive(有吸引力的)

talkative(多话的)

(2)表达人物兴趣和爱好的常用词组或短语

like … very much(非常喜欢…)love(喜爱)

b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be fond of(喜欢…)

be tired of(对…厌倦)hate(憎恨)enjoy(喜欢…)

be crazy about(对…极度喜欢)lose interest in(对…失去兴趣)

(3)描述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sad(难过的)happy(高兴的)excited(兴奋的)pleased(高兴的)

satisfied(满意的)angry(生气的)worried(担心的)disappointed(失望的)

terrified(恐惧的)friendly(友好的)anxious(焦虑的)curious(好奇的)

篇7:如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一、“仁”的代表——刘备

1.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 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 占领荆州 夺取汉中 建立西蜀 夷陵之战 白帝托孤

2.精彩片段

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答:“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

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 3.其他典型故事情节 刘备摔阿斗

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二、一代奸雄——曹操 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情节:煮酒论英雄 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杀吕伯奢家

曹操献刀(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错杀吕伯奢(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下面是京剧中陈宫唱词:“我先前自道他(曹操)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陈宫为何骂曹操“无义”?“狭道内难以回马”又为何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相关的情节。

【答案】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跣足迎许攸(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3.其他典型故事情节

割须弃袍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横槊赋诗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梦中”杀人

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杀粮官王垕

寿春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三、“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继承父兄基业(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里曹操也说过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示例](1)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提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2分)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2分)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1分)孙权遗书退阿瞒(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篇8:谈话剧表演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 要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突出人物独具的个性色彩, 即”化身”为角色。性格化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应达到的完美的艺术境界。在表演创作中, 演员不仅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一面, 而且要创造出这个角色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生活, 从内到外都是“这一个”, 唯独他才具有的个性色彩 (包括内在的性格气质与外部的典型动作) 。达到了这一步, 表示演员已摸透了这个角色的独特的心理构成, 掌握了他的形体行为、语言行动的特点, 体现了他的内外性格。这时的创作便可以说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 性格化是全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人物的标志。当我们通过动作排练, 初步把握了人们性格特征后, 就要不断地朝角色性格化的方向努力。

一、角色的个性特征

1. 人的个性特征

人的个性特征, 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性格、兴趣、爱好等) 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虽然, 个性也受阶级性的制约, 但由于同一个阶级的人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各不相同, 所以每个人的个性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2. 角色的个性特征

角色的个性特征, 是指角色特有的思想和行动逻辑, 特有的言语和表达方式, 对待事物特有的感情和态度, 说话时特有的速度节奏和神态变化, 走路时特有的姿势和步履等等。处理角色时, 切忌不要一般化、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应演什么是什么, 演什么像什么。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剧作, 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为背景, 展示了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命运的毁灭过程。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周家是一个由封建阶级刚刚转化来的资产阶级家庭, 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鲁家则是被抛到社会底层拼凑起来的贫苦家庭。《雷雨》鞭挞了当时丑恶、虚伪的上层人物, 折射了底层人民的愤怒呐喊。郭沫若称它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茅盾感慨“当年海上惊雷雨”。《雷雨》不仅有紧张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强烈的戏剧冲突, 还有作家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个个栩栩如生, 有血有肉。如《雷雨》第三幕中的人物———鲁贵的一段台词, 剧本为演员提供了一个十足的下贱的奴才形象。演员要把这一形象, 这一个性特征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把那奴才的灵魂与外壳活龙活现地展示在舞台上。

二、角色的性格特征

角色的性格特征, 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感情、品质、行为、习惯等。所以, 在创造人物形象时, 要根据剧本提供的各种线索, 先找到人物生活的年代, 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历史、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社会地位、人物关系, 以及理想、信念、追求、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例如, 《日出》中的翠喜, 她的职业是个三等妓院的妓女, 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容貌也不出众, 虽年仅三十, 但已属“人老珠黄”不值钱的妓女了。每天都要涂着厚厚的脂粉, 强装一副笑脸去伺候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她受尽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凌辱与摧残, 饱尝了人间的痛苦与辛酸。她有一颗纯朴而善良的心, 但也染上了一些坏习气, 如抽烟、骂人、放荡不羁、不知羞耻等等。她为人爽直, 性情泼辣。她说起话来什么也不在乎, 但言语中充满着自己一生的血和泪……这些都是人物的个性表现, 也是角色的性格特征。

性格化创造, 是对一个职业演员的全面表演技术技巧、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全面考核, 它不仅检验了演员语言、形体的适应能力和经过表演内、外部基本环节的训练所达到的程度, 同时还检验了演员掌握体验角色内心和体现人物外部造型的技巧及洞察社会、分析各阶层不同人物心态的观察、理解、体验与体现的功力。

摘要:人物塑造的核心是性格塑造, 或者说性格刻画。性格刻画得鲜明、深刻, 人物就气宇轩昂, 风韵不减;反之, 则枯弱干瘪, 苍白无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演员掌握体验角色内心和体现人物外部造型的技巧及洞察社会、分析各阶层不同人物心态的观察、理解、体验与体现的功力。

上一篇:新疆文化旅游下一篇:制图综合训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