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诗四首教案

2024-04-19

30 诗四首教案(通用9篇)

篇1:30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 教案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主备教师 李亚荣 授课人 李亚荣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感知

1、检查预习注音 荒秽 荷锄归 道狭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2、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互助释疑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五、巩固拓展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在樊

里,复

自然。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B、池鱼思故渊

渊:河流 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 D、依依墟里烟

墟:废墟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2分)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小结: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六、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预习《使至塞上》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

王维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一、交流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2、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2.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 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巩固拓展

齐读背诵、默写 完成同步练习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两首诗 预习下《渡荆门送别》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渡荆门送别》李

白 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一、交流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2、齐读背诵

四、巩固拓展

赏析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首诗 预习下《登岳阳楼》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陈与义 导入课文: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之交的大部分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记其事,本诗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交流感知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诗是一首

诗。全诗紧紧围绕“

”字展开。

2.欣赏: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

处着笔(二选一:A.大B.小),将 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 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帘旌不动夕阳迟”,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yǐ湖山欲暮时。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三、互助释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巩固拓展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比较这两首诗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异同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记》四首 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

使至塞上

叙写出使经历(既言事,又写景)刻画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

首联: 远渡的地点

此行的目的

颌联: 写景(远)颈联: 写景(近)尾联: 抒情(思乡)

登岳阳楼记

首联: 登临位置(写景)

颌联:忆历史 思往事 感时世 心悲切(抒情)

颈联: 痛苦呐喊

尾联: 沦落天涯 国破家亡 教学反思

篇2:30 诗四首教案

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 : 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查阅资料,明白诗作者当时的处境,为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基础。

二、教学课题:30课《诗四首》教案。

三、教材分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友、欢夜饮,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本诗为其三乐农事,包含了诗人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亲近自然的那种欣悦,以及远离污浊现实的决心。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当时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本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利用百度搜索和多媒体,查阅资料,增长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把握节奏,感知意境,实现心灵的探求,激发学生读诗、品诗的兴趣。

3、降级处理法,理解品评诗歌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理解,解释引读。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字----------,一名-----------,字----------,谥号--------------别号-----------,---------﹙朝﹚伟大诗人,少时颇有壮志,博学善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等。

2、《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_____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

3、秽()荷锄()候骑()燕然()

4、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

晨兴理荒秽_______ 带月荷锄归_______ 但使愿无违_______ 长河落日圆______

(二)、诵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 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读诗要读慢些,字句凝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读出节奏。

方法指导:五言诗句的节奏221或212,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朗读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2、译一译:

学生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同学们,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三)、研读品析,语言品味。

1、《归园田居》中哪一个字揭示了诗歌主旨?

2、“盛”和“稀”是两个形容词,在诗中表达了什么含义?

3、.《归园田居》中三、四句中表明时间的词是什么?诗人为何要点出时间?

4、《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

5、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使至塞上》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

7、学生画完后,通过讲评找出符合意境的加以表扬,然后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画面,并播放诗词的诵读,加强学生对诗歌诵读的韵律感。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是教给大家读诗品诗的方法。读诗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个性。

继续播放多媒体资料的画面与诵读,加深印象。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动手动脑、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通过听老师诵读和多媒体展示,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在得到美感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达到本次教学的目标。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地区: 潍坊青州 学校:青州市东关回民初级中学

姓名:李婷

通信地址:青州市东关回民初级中学

篇3:《黔诗纪略》补遗四首

一、徐节诗三首

《黔诗纪略》卷二收录巡抚徐节诗一首, 即《简李美中索其疏草》。徐节, 字时中, 贵阳人。成化壬辰进士, 授河南内乡县知县。治行称最, 被征, 士民遮道挽留, 衣履为裂。擢御史, 三上章数锦衣衞指挥牛循罪恶, 屡劾阁臣万安等, 风裁凛然。历官云南右参政, 连破梁山、竹箐、米鲁诸寇。迁右副都御史, 巡抚山西。以刚直忤刘瑾, 瑾矫制削秩罢归。瑾诛复职, 致仕。比老自拟渊明, 生作《挽歌》《行状》以示其门人, 卒年八十有六, 赐祭葬, 著有《蝉噪》等集。 (《贵州通志》卷二十八) 《简李美中索其疏草》系从清雍正年间临川李绂《黔中怀古诗》中录出。明代郭子章著《黔记》时, 收录了徐节的诗歌3首, 而此三首诗未被收进《黔诗纪略》, 现补录如下:

其一

牂州境内有高连, 唐史曾将景概传。天马行空依北斗, 人峰担宇立中天。

龙形络络环薇镇, 虎阜连连障贵川。一望东南形胜好, 秀灵应发甫甲贤。[1]P194

此诗收录在《黔记》卷八《山水志》贵州布政司宣慰词诸山之“高连山”条后, 描绘了高连山的雄伟气势。高连山在治城南二里, 也就是新添关诸山, “高而连属”, 故曰高连山。诗中“唐史曾将景概传”是指《唐史》武德二年 (公元619) 记载:“牂牁首领, 东谢 (指朗溪) 谢龙羽, 遣使入朝, 封夜郎郡公, 以其地为牂州”。又云:“牂牁因武德中改牂州, 旋改牂牁州, 境内有石门、高连二山”。高连山与天马、贵人诸峰连络, 故诗中说“天马行空依北斗, 人峰担宇立中天”, 由此也反映出高连山的高耸与崔巍。群山连绵, 犹如长龙镇守雄关;山川奇险, 犹如猛虎屏卫贵川。面对如此灵山秀水的胜景, 诗人感黔地必将人才备出——“一望东南形胜好, 秀灵应发甫甲贤。”此诗“秀灵应发甫甲贤”一句, 《嘉靖贵州通志》作“秀灵应发甫申贤”。嵇康《声无哀乐论》有言:“论今以甲贤而心爱, 以乙愚而情憎。”“申贤”恐有误。

其二

时光迅速电, 秋菊烂如许。住节从来风雨旧, 欺传诗句多愁苦。

真幸茫茫似有闻, 絪緼瑞气洞仙行。昔年勋业付流水, 今日风豪倚夕曛。

更插茱萸向崖窟, 感慨悲懽歌不歇。洞酌龙山思古人, 浣花溪上问明月。[1]P198

此诗收录在《黔记》卷八《山水志》贵州布政司宣慰词诸山之“云崖洞”条后, 其云:“云崖洞, 旧名唐山洞, 在治城西北三里。”此诗是一首纪游诗, 却没有山光水色的描摩, 而是借纪游而抒发愁苦的心情。时光如电, 秋菊烂漫, 带给诗人的只是风雨依旧, 几多愁苦。

漫游仙洞, 感慨功业的如过眼云烟, 而今只有纵情山水, “浣花溪上问明月”了。

其三《题杨参议廉清白堂》

君不见桀黠奴盐利数千万, 又不见唐元载胡椒八百斛, 此身已矣名尤汙。争似关西杨伯起, 白似玉兮清似水, 清白声华万古传。嗟公虽死犹不死, 鬼神示昭察不爽, 纤毫理善必福兮。庆有馀, 遗馥流来到孙子, 悠悠食其报, 绳绳继厥美。索我题斯堂, 援笔寓深喜。喜此清风岂独擅, 一家廉贫激懦应无已。[1]P854

此诗收录在《黔记》卷四十四《乡贤列传》之《右都副御史徐节》传后。诗中所言杨参议廉在《黔记》卷三十九《宦贤列传》中有传。杨廉, 字念清, 故关西裔秦州人。洪武季用明经举为御史, 历永乐迁陕西佥事, 寻调广西, 擢贵州右参议。在贵六年, 所雅能操清白, 抚绥夷民。宣德初皇帝赐玺书褒之。诗中所言“桀黠奴盐利数千万”出于《史记》所载“桀黠奴, 人之所患也, 唯刁間收取, 使之逐漁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 交守相, 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 起富数千万”之事。“唐元载胡椒八百斛”之事, 是用唐宰相元载的典故。元载为相, 骄奢淫逸, 贪婪成性, 事败抄家时, 仅胡椒即有八百斛。人为利而亡, 且蒙羞万世, 张养浩在《三事忠告》即说“唐元载为相, 惟利是嗜, 及其败也, 籍没其家, 胡椒八百斛, 至其名之秽, 常若蒙不洁而播臭无穷者。呜呼!夫人以百年之身, 天假以年不过八十、九十, 姑以八十为率计, 其得志不过三、四十年而已, 岂有三四十年之间能食胡椒八百斛之理?古人谓利令人智昏, 兹明验矣。”而杨廉的清廉与桀黠奴、元载的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徐节说:“争似关西杨伯起, 白似玉兮清似水, 清白声华万古传。”杨廉死后, 其子尚在襁褓中, 妻王恭人度无资越万里扶柩还乡, 遂卜葬城东三坡林, 并在此安家。至五世孙时, 军人何祈给券买下塚间隙地, 后遂掠夺了墓地, 至其先人骨骸暴于荒野。提学吴国伦查得其实, 召军人令还其地, 并砻石纪之。诗中所言“嗟公虽死犹不死, 鬼神示昭察不爽, 纤毫理善必福兮。庆有馀, 遗馥流来到孙子, 悠悠食其报, 绳绳继厥美”, 应该是吟咏此事。

二、杨彝诗一首

《黔诗纪略》卷之一录杨彝诗8首, 其中《碧云洞》一诗, 《嘉靖普安州志》卷之九题为《游水洞长歌》。《嘉靖普安州志》中尚录有杨彝另外两首诗, 现补如下:

其一《北门楼》

层楼高结彩云端, 画栋翬飞紫翠攒。山势北来如凤舞, 溪流南下若龙皤。

星河影落秋光早, 钟鼓声催曙色寒。想得公余有清兴, 时来吟咏倚栏杆。[2]P37

杨彝, 余姚人。少卓荦, 文章、书画无不精妙, 尤长于诗。洪武间为长泰主簿, 子显被诬死刑部狱, 孙志编戍普安, 杨彝闻, 弃官诣阙, 自陈, 授吏部考功主事。二十四年从驾幸华山, 献《览胜赋》, 称旨。二十五年乞就养普安, 居东屯, 四面多松树, 开轩其中, 匾曰“万松”, 自号“万松老人”。著有《鳯台贵竹》《东屯南游》诸集, 《古今律选》, 卒年八十。普安北门楼重修完毕后, 杨彝与众好友一起登临, 写景抒怀。北门楼台高耸, 雕梁画栋, 与诸山融为一体, 而“山势北来如凤舞, 溪流南下若龙皤”的宏伟气势更让人震撼。然而, 如此胜景, 对因子孙谪戍普安而来到边鄙之地的人杨彝来说, 不免有一丝的凄凉“星河影落秋光早, 钟鼓声催曙色寒”。然而, 如此的胜景, 终究让杨彝找寻到了内心的平静:“想得公余有清兴, 时来吟咏倚栏杆。”

参考文献

[1]明郭子章, 万历间刻本《黔记》, 见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8。

篇4:庄佳人诗四首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

提前进入高考前的倒计时

单纯的日子剩下的只有学习

我们挺直着背脊微低着头

潜心镌刻自己掌心的一道道手纹

它明晰而又深刻

容不得繁杂的影子

那些曾经迷恋的琼瑶金庸

倾心热爱的港台歌星

那些风铃和唿哨

对最新国际时事的争论

都面向往昔弃之而遁

我们用一则则定理去求证

一道道呆头呆脑的习题

默默企盼收获一种

照耀远方的希望

每一次艰难面前的苦闷

都是升向孤独的高度

无数个夜晚

我们的头悬房梁

体重渐渐下降

衣袂在夏季的校园

消褪了应有的光泽

而空中触目可及的树叶

风中不断传来哗哗的掌声

我们日日数着

像花瓣一样

跌落的日历

坠入河流

渐渐漂向七月

我是通俗的女生

我注定是个通俗的女生

我是把仅有的花季

都一瓣一瓣地撒落在

青春的路上

我才甘心

你不必这样等我

扮酷似的在某个巷口

只为我们曾萍水相逢过

你不必把柏拉图式的信

填满你的思想

那浸漫纸张的哲理

我全然不懂

你更不必送大把的玫瑰给我

那些塑料制作的花朵

虽然不会枯萎

却没有生命

我是个通俗的女生

你执着的信念

对我是一种温柔的伤害

我的行囊已经沉重

心荷的日记满载着

艰辛的履历

有一种情感是难以言传的

雨季在我青春的路上

设下艰巨的里程

我的足音和背影

是一过即逝的

请你原谅

同桌的你

那一年我们都在唱

同桌的你

那一年离高中毕业

还有九天

你身穿超短裙

过肩的长发披散

柔软有致地摆动

像面旗帜在飘

你细脚伶仃地走过

群芳闪烁的校园

像个侠女极不真实

当时我正看神雕侠侣

当时金庸正让小龙女

在断石崖上写下十六年后

和杨过相约再相会

然后就纵身跳下崖底

当时我六月的心降至冰点

当时我看见你衣袂飘拂

缓缓地移过我的视野

只是惊鸿的一瞥

然后绝尘而去

然后我和书籍一起

如一滴墨水坠入想象

想象十六年的时间能改变什么

想象没有小龙女的日子

杨过如何慢慢学会等待

不必说十六年后会怎样

就是再过几天

我们如同一朵蒲公英

被毕业的金风一吹

每枚种子都举着

一柄美丽的伞

飘向不同的落脚点

我想十六年的时间能改变什么

也许十六年只是瞬间

或者漫长如同隔世

正如我们拥有过的十六岁

十六年后定会有所改变

那时你身材修长乳房丰满

过肩的长发剪去大半

偶然相遇擦肩而过装作不认识

十六年的时间改变了什么

是否誓言可以修改

友情可以抹去

花季·雨季

—给郁秀

我坠入你的书中,陷得很深

整整十五个日日夜夜

上至你的深圳

下至你的九中校园跟你走

你引导我的方向,就是

九中开学后的两星期

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围绕太阳走了一圈

告别高一年级

你花季的清香吹拂我的睡眠

一面迎风展动的旗帜

让我发梢上的蝴蝶结

和头上的绿卡,给了下一届女生

我上升,上升到十八岁的雨季

我不能随便地找到一条定理

一个绛蓝色的夜晚

说出我十六岁花季的秘密

还有为什么十七岁不哭

十八岁拒绝更多的雨声和开花的埋怨

这些年我已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习惯了花儿如期开放雨必然来临

不知道铁打的校园流水般的一年

说也说不完的你的九中那么多故事

甜美而又清纯奇迹并非陌生

但是我不能不把心底的话说出口

面对一个男孩,我迎着风

在许多美丽面前没有接受那枝玫瑰

没有羞涩地说出那句话

也许迫于追问,近于生活的厚度

我只能在咖啡杯里加上糖

在某个回忆的夜晚独自饮下

在那条只有他背影的小路上

看见花瓣,一片一片落下

一生都只能这样注视

看见一个少年走出梦的尽头

一生都只能承受这逝去的美

无数次锤打这残缺的永恒

我愿他年年站在院内,欣赏我

把我拒绝在他怨恨的门外

在门外,谁为我重复地鼓掌

欢迎我昔日的创伤在今日愈合

欢迎你的感召高过我的姓名

虽然我哺育的偶像已经倒下

站起的梦又增加了我生活的难度

我迥然不同已往的地方

是可以倒计的时间无法挥霍

大量的光阴在我的眼前静静流过

像一个顽童每天都在数着有限的分币

只等在如洗的七月花掉最后的一枚

那么让我在你朴素的小说里

像无数溪水一样溶入那条江流

让我在碧蓝的江上泛着波浪

于是我把来临的雨季交给海洋

等待成功的声音排在孙山之前

在你青春的书里写下续集

篇5:30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方法】 诵读法 情景发 讨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曹范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曹范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6:30 诗四首教案

教学设想: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

①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联想)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又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1.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注:括号内文字仅供教师上课时参考。

篇7:30 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课程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回顾一下,有没有学过下面几类诗,如果有,试试背背。

1.边塞诗 2.写景诗 3.送别诗 4.游记诗 5.思乡诗

二、诵读练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自由诵读 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三、作者简介 背景探寻

1.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1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2.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3.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4.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这首诗是李白初游楚地之作。它以清新飘逸的笔触,描绘了沿江东下所见到的新奇景象,抒写了诗人从蜀中初到平原的喜悦心情和宽广胸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句用语奇妙,用阔大意象表现心中喜悦与豪情,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末句写因江水而产生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却又鲜明地反映了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诗作赏析

1.《归田园居》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全诗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2.《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明确: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诗中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3.欣赏《使至塞上》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讨论明确: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4.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讨论明确: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诗中“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景的。

欣赏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 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5.比较欣赏《归园田居》《游山西村》的异同。

同:《归园田居》《游山西村》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都选择一天的农家生活剪影,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异:《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写了田园的劳作之乐,平淡而又富有情趣,朴素的语言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意诀官场、热爱田园、回归田园的意愿。风格质朴醇美。

《游山西村》是七言律诗,写自己在村民家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展示了农村特有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虽赋闲在家,但仍有志报效国家,所以仅有重游想法,并无归隐之意。)诗风自然闲适。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篇8:毛铸诗四首

——看十四晚登月电视直播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峨眉。

——苏轼《待月台》

今夜天宇开画图,

五星红旗映月陆。

伐桂吴刚停斧斤,

搗药玉兔抛下杵。

蟾宫一夕顿觉暖,

姮娥三拜喜不孤。①

个中最是望舒逗,②

无言只讶六轱辘!

癸巳冬雾霾频发叹

一冬盼雪竟成奢,

雾霾频袭挟尘沙。

望山空吟祖咏句,③

渴雨情过应璩札。④

舆论急吁减排放,

传媒亦呼禁烟花。

尴尬一时当猛省,

人自造孽非天罚!

习奥庄园会

加州阳光醉棕榈,

安纳伯格草芊芊。

回眸公报三路标,

风风雨雨四十年。

当年握手须跨洋,

而今信步漫聊天。

有幸最是庄园湖,

辉映历史一瞬间。

端 阳

时序快若过山车,

清明刚过又端阳。

葵榴争艳花盈川,

龙舟竞渡歌满江。

天下吟友怀屈子,

草野闲人哀孟嘗。{5}

如今插艾包米枣,

万户千家角粽香。

注:①姮娥,即嫦娥。因汉文帝名恒,妲、恒两字形音均相近,汉代人避讳,遂改姮娥为嫦娥。

②望舒,神话中为月神驱车的御者(见《广雅·释天》)。

③祖咏句:即唐诗人祖咏的名诗《望终南余雪》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④应璩札:即三国(魏)诗人应璩有与广川县岑文瑜书

札,其中写道:“顷者炎旱,日更益甚,沙砾销铄,草

木焦卷……”为民求雨如渴之情,跃然纸上。

篇9:30 诗四首教案

一、熟读这四首诗填空。(能默写最好。)

(1)晨兴理荒秽。(2),长河落日圆。(3)山随平野尽。(4),老木苍波无限悲。(5)月下飞天镜。(6),归雁入胡天。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划线字词。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作者资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自己收集另外两位诗人的资料。

当堂练习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2.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河落日圆(长江)带月荷锄归(扛着)晨兴理荒秽(野草)

B:仍怜故乡水(爱)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C:山随平野尽(完)帘旌不动夕阳迟(夕阳来晚了)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衣沾不足惜 丰年留客足鸡豚 B、大漠孤烟直 烟消波静 ....C、属国过居延 国破山河在 D、归雁入胡天 带月荷锄归 ....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熟练背诵四首古诗。2.初步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

3.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诗词所具有的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2.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指导朗读,范读。

4.朗读诗文,整体感知大意。5.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描述的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2)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3)《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归园田居》(其三)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帮助学生理解。)(5)概述《使至塞上》的大意。

(6)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使至塞上》中的画面。

(7)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8)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渡荆门送别》:请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

(10)《渡荆门送别》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1)《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以从整体构思、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来说。)

(12)《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两首诗都写了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试比较它们(13)《登岳阳楼》(其一)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16)“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6、归纳总结:

这四首诗的作者、生活的朝代、诗歌的体裁、出处、主题及写作特点。

7、阅读反思。

(1)四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一段文字描绘你的阅读感受。(2)分别绘四幅画表现你对四首诗的理解,要抓美点,抓名句。的异同?

3(可以命名为荷锄晚归、大漠风光、长江壮景、柳暗花明,仅供参考)拓展延伸·巩固

诗歌鉴赏:陆游《游山西村》 原诗略

(1)诗题《游山西村》,八句却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请结合诗句对此作一番分析。

(2)诗歌三、四句,有人认为是回忆来村的经历,有人认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围所看到的景致,你觉得哪种看法更切合语境?

(3)诗人为什么结尾写道“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什么使诗人如此留恋?

上一篇:国家电网三集五大试题下一篇:door的用法及介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