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论华图公务员万能宝典-80分万能

2024-05-12

2011年申论华图公务员万能宝典-80分万能(通用2篇)

篇1:2011年申论华图公务员万能宝典-80分万能

申论八股法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

确定标题方法:

1,直接法:评„„。: 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论„„。: 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 关于。: 关于房价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之我见: 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之我见。的解析: 贫富差距扩大原因的解析 对。的思考:对公务员热的冷静思考 浅析。:浅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述 :民工潮的评述。的建议 :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建议

2,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 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3,引申法:利用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引人注目。通常使用适当会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不当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整体结构,谨慎使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路在何方 药价虚高何时止 ;经济房 想说要你不容易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显示,引出现象

第二段:分析现象

第三段:解决方法 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政策)3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

第一段主要现象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叙述即可。

申论第一部分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要有记录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第二个要上升一个高度,而且要由重要到次要排列.比如,花瓶农村要上升到没有统一思想的高度上来等等....第二部分对策: 6-7个点。每个点要有论证。不能离材料发挥,很多同学离开了材料,把自己看到的材料都写了进去,这叫不分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得扣分

第三部分论文

1、所有平淡的文章都不得高分

2、一定要以新取胜,因为今年的题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能够以常规思路命题

3、比如标题可以拟为《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难在一个新,贵在一个新》。那就会有高分

4、最好要有小小的论证 比如: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举例如下:农业厅的阳光人才工程,科技厅的富民强县工程等。

高分格式:《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第一部分:发问 第一段:引用材料,文字要精练而优美,可以排比,可以并列等„„“一排排„一座座„„最后反问” 第二段:随便编造一个村官的讲话 第三段,过渡,发问。

第二部分:为什么: 第一(主要):思想问题。(主要论证250字)第二:中国传统政绩考核问题(次要150字)第三:(罗列3-4点其他原因100字)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对照第二部分:一,统一思想„„二,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改革。完善。三,其他„„。(500字)文章中,可以多用治国治天下的引言。如“郡县治,天下安”什么的„„ 以上就是参考例文了。可以85以上的„„

专家在线解答

关于申论的审题,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注明何种关系。

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公务员考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关于“申论”的一些经验之谈

在论坛里看了许久,发现许多人对申论不是很有把握。今年本人申论考了80分(100分制),还算不错,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供将要参加考试的同志参考。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之。

2、关于写作的框架,的确,申论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议论文,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一篇完成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怎样的解决方式)

3、几个注意点: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门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一定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7、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

8、找几篇样文,研究一下,看看人家是怎样布局的。

9、要冷静,要自信,怎样确定申论主题

定主题的三个步骤:

其一、找出结果

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混淆;

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

这些结果就是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

其二、由果导因

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

○或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

○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

其三、引伸原因

提示:

问题类型归纳举例:污染事实上升到环保; 治安现象上升到稳定;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 三乱现象上升到执法;考试、留学上升到教育; 人口问题上升到计划生育;汽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 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 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农民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

篇2:2011年申论华图公务员万能宝典-80分万能

首先在这声明一下,高手就不必看此贴了.这里是针对那些功疧较差,想掌握一点技巧,考个6070不至于丢面子的人.靠文字功底固然很好.但对大家多数应试者来说,他们的只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不一定能得高分,但绝对不会低分.我敢保证,功底差的60分没问题,一般都可以得70分以上.首先,描述现状,也就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其次,分析问题.分析这和现象产生的根源.第三,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展望未来.也就是适当拓展一下,眼光看长远一点,不只是就事论事.大体结构是这样,但不要搞三段论.中间两点要分一下段,比如解决问题,一个方法一段,两三条措施就两三个自然段,整篇文章五六个自然段就漂亮多了.另外再强调一点,中间两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可详写一方面,略写一方面.比如你分析问题拿手,就重点写分析问题,搞出三四个方面来,那么解决问题就一毛带过,稍微提一下就行了.这样详略得当还更好.不然,申论试卷只有不到两千个格字,你尾毛胡子一把抓,啥也不是.最后,字要写漂亮点,多看一些文字,句子通顺一点.要不然,给定格式你也填个狗屁不通,龙飞凤舞,要是你阅卷你会如何评呢?

申论八股法

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

★确定标题方法:

1,直接法:评。。: 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论。。: 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 关于。: 关于房价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之我见: 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之我见。的解析: 贫富差距扩大原因的解析 对。的思考:对公务员热的冷静思考 浅析。:浅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述 :民工潮的评述。的建议 :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建议

2,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 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3,引申法:利用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引人注目。通常使用适当会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不当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整体结构,谨慎使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路在何方 药价虚高何时止 ;经济房 想说要你不容易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 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 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 显示,引出现象

第二段:分析现象

第三段:解决方法 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政策)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

第一段主要现象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叙述即可。

申论第一部分有两个要求, 第一是要有记录的基本格式和语言, 第二个要上升一个高度,而且要由重要到次要排列.比如,花瓶农村要上升到没有统一思想的高度上来等等....第二部分对策: 6-7个点。每个点要有论证。不能离材料发挥,很多同学离开了材料,把自己看到的材料都写了进去,这叫不分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得扣分 第三部分论文

1、所有平淡的文章都不得高分

2、一定要以新取胜,因为今年的题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能够以常规思路命题

3、比如标题可以拟为《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难在一个新,贵在一个新》。那就会有高分

4、最好要有小小的论证 比如: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举例如下: 农业厅的阳光人才工程,科技厅的富民强县工程等。

高分格式:《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第一部分:发问 第一段:引用材料,文字要精练而优美,可以排比,可以并列等。。“一排排„一座座„„最后反问” 第二段:随便编造一个村官的讲话 第三段,过渡,发问。第二部分:为什么: 第一(主要):思想问题。(主要论证250字)第二:中国传统政绩考核问题(次要150字)第三:(罗列3-4点其他原因100字)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对照第二部分:一,统一思想。。二,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改革。完善。三,其他。。。(500字)文章中,可以多用治国治天下的引言。如“郡县治,天下安”什么的。。以上就是参考例文了。可以85以上的。。

就是这个道理,官场有官场文章的模式。与同学们批评性文章,愤青文章,是有明显区别的。

上面给出的其实还是惯性申论模式,其实不一定的,申论这东西很不好讲,有时评卷官的喜好很重要,省里出题人对申论题的理解也很重要,不是普通的几句泛泛而谈的“统一思想”什么的就一定能得高分,比如我今年1月参加广州公务员考试时,申论题目就是加强人们对听证会的参与力度,从头到尾我都没喊任何口号,而是写了从听证开始的人员选择到听证结束每一个环节都采取各种措施让人们为主体参与听证,什么思想啊,机制啊都没写,出来后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主要是文字没组织好,大学四年加上班的一年多,东西写得少,文字功底退步不少,而且后来根据固定的申论模式也觉得自己少的许多东西,本以为自己挂了,结果申论却得了70多的高分.专家在线解答

关于申论的审题,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注明何种关系。

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公务员考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3

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 4

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fubai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

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

关于“申论”的一些经验之谈

在论坛里看了许久,发现许多人对申论不是很有把握。今年本人申论考了80分(100分制),还算不错,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供将要参加考试的同志参考。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之。

2、关于写作的框架,的确,申论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议论文,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一篇完成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怎样的解决方式)

3、几个注意点: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门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一定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7、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

8、找几篇样文,研究一下,看看人家是怎样布局的。

9、要冷静,要自信,5

怎样确定申论主题

定主题的三个步骤:

其一、找出结果

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混淆; 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 这些结果就是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其

二、由果导因

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 ○或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 ○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

其三、引伸原因 提示:

问题类型归纳举例:

污染事实上升到环保; 治安现象上升到稳定;

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 三乱现象上升到执法;

考试、留学上升到教育; 人口问题上升到计划生育;

汽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 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

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 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 农民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

申论试卷写作例文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

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论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

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

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

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观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

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

——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从给出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省的发展水平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情感”的制约,政府对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继续以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已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样才能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省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从“全能刑”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市场监管、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宏观调控。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家族矛盾“家族情感”在他们内部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从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意识、科学文化素质上下手,为他们举办诸如市场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培训班,提高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的思想意识!当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遭到歧视性政策时,我们的政府要审时度势,适应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在不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具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政府不要人为地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煤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只有经过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政府应正确引导,适度支持,合法保护。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小型的简单加工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有所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的产业不多。发展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趋势。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含量不高,显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背离。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导致了出口劣势,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步履维艰。所以,我们 7 的政府应在项目立项,创业融资,产品出口方面对民营企业多加扶植,作一个合格的政府。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相矛盾时,我们的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能源环境的保持。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省长吕祖善的号召,把浙江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转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促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申论范文:雇员制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深圳市正式开始实施的政府雇员制,为人们对政府有没有必要实行雇员制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但不管深圳的政府雇员制会走多远,其实施过程以及实践结果都无疑会左右今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左右以后政府内部改革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不管深圳的实践结果是成还是败,都不足以掩盖雇员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保证等政府职能发挥中的优势,在此不做细表,而即使是失败,也不能排除是实施过程中思维观念、私人利益等非积极性因素的影响。从有利于政府实现由“行政干预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方面来说,“政府雇员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就几乎为公务员终身制打了包票,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只要你愿意那么你就可以毫不担心地一干到底,这恰恰也成了“论资排辈”的沃土,并且正因为这种“稳定的不变性”,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盟”、“关系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级别的观念相当浓重并且十分清晰,普通公务员不得不用他一辈子的时间一级级的往上爬,获得更高“级别”被很多人看成是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奋斗目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借助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管理”也简单异变为“管人”。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都脱不开“行政性干预”的痕迹,而在这种“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的机制下,打造完全的“服务型”政府的速度以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如果实行政府雇员制,首先公务系统内固有的级别观念会被削弱、关系裙带网络会被打破,结合雇员的专业优势,公务员的岗位职能作用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加强。然后是行政干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政府的服务意识增强。因为,在非终身的雇员制度下,之所以雇用你,就是因为看中了的专业优势,看中了你能为政府为国家所能提供的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报酬,你提供了多少服务,相应的就完全反映在你的报酬上,这反过来又会激励你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借此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政府雇员的报酬与提供的服务挂钩而不是与行政级别挂钩,这最大程度的削弱了行政级别的影响,而最大程度的强化了“服务”、强调了“服务的内容”,这是个体,不能改变政府的总体表现,但是,如果让这种个体增多并形成规模,那么,这种个体的表现就会凝聚强大起来形成有规模的力量,而这种“服务”的规模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裂变式的连锁反应,就足以影响政府的总体表现,进而改变政府的外在表现,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当然,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句话,政府在实施“雇员制”之前结合各个行业特征是否作了充分客观的论证,是否形成完备科学的实施细则,是保证这种制度能否遵循它固有优势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

2004年浙江省考试申论试卷写作例文

能源短缺,燃眉之急

今年夏天,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不应只有赤日炎炎和历史最高记录的高温天气,更深刻的还应有破天荒的拉闸限电的“电荒”。人们纷纷躲进防空洞,提出“将空调温度调低一

度,早关 一小时”的口号,从上至下破共抗电荒的难题。这种用电告急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浙江,据统计全国22个省市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供电缺口、拉闸限电的情况。而短缺的能源也不仅仅只限于电,油、水等生活生产的必备能源均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短缺。

“怎么会电不够用?”,“怎么会有电荒?”人们普遍产生了心理疑问。经济繁荣发展了,人民生活奔小康,怎么会出现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一时间能源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党和政府规划考虑的范围,也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大事情。能源究竟为何会短缺呢?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引出现象,提出问题)引

其一,我国生产技术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值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大国,虽然资源的绝对量高,但就某种能源以及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是十足的能源小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尚未成熟,原有的粗放性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深刻烙印。因此当前的电荒油荒也许就是此种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恶果,亦是对人们的一次警示: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迫在眉睫。其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科学。浪费水、电的情况在我国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乃是普遍现象。环保意识的淡漠,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尚未树立.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落后等,使得我国居民使用能源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眼里近乎奢侈和浪费。另一方面,对资源滥取滥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趋恶化。试问经济如何能在此空中楼阁中长久地发展。其三,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原油储备量低,但消耗量高。能源危机亦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使得国际能源的分配不均,有的过剩有的短缺,如何应对此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如何更好地分享国际资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一条重要渠道。(分析材料,总结原因)议

而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能源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亦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引起人民的某种恐慌,为避免由“电荒”引起的“人荒”,应从宏观和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

其一,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集约型增长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对应用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积极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高效利用及新型材料的替代。坚持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其二,转变人们的观念,包括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定位。生产者在生产时要秉持低能耗高效率的观念,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电节水,如反复利用自来水,将每一单位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以最低的消耗寻求最高的产出。要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心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三,积极寻求国际上的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既是竞争者亦是合作者,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更应依靠国际间的互助共进,如我国当前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签订多个石油合同和协议就是很好的尝试和突破。总之,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上,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结合,将经济增长和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衔接起来,以形成最佳的发展方式。(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相关对策,解决问题)联

最后,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追求经济发展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每年GDP增长的机械数字,更应透过数字,看到其内在的实质增长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和升华“现代化”的含义——经济增长的现代化、人民观念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保证经济发展的“能源”不竭。结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

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论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

泽而渔”。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

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观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

2005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高分范文(3)别让“民营企业”走“下坡路”

上述资料反映了我省民营企业给社会带来了利益,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弊端越来越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如家族情感、家族矛盾;企业人才流失率高;发行、上市进行审批时得到指标困难;融资困难;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注重信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等等,从而使得浙江经济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民营企业弊端不断地暴露,如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恐怕“昔日的风光者”将会黯然失色,那现在等待我们浙江民营企业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补救我们的产业,千万不能让我们的民营企业“走下坡”。

考虑现在社会的可操作性以及推广性,下面提供几点应变措施。

1.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来讲:首先,民营企业应逐渐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大形势,应在企业中推广技术,推进机械化。使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其次,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一整套的企业规章制度,如若发现违章将进行惩罚制度,推行部门负责制及责任追究制,从而使企业内部各人员都能同心协力。再次,应创造自身形象,创自己的品牌。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将被社会无情淘汰。“量多价廉”这一市场营销策略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品牌创立的同时也应注重企业形象地树立。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几十倍的效益。

2.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浙江政府应全力打造“有为”政府,例如,1)政府应给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政府应适当发起号召,号召当地的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扶持,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政府也可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扶持的积极性,如提高贷款的利息率,逐步建立完善风险机制,使银行无后顾之忧。2)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使其在这些行业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3)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3.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应起一个监督的作用,对违法违规的民营企业,社会上的个人一旦发现,应及时举报,国家和社会应鼓励这种行为,可以设置“个人举报奖”,“社会先进公民奖”等等,从而提高我省民营企业的素质,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通过上文几点论述,我省民营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自身、社会、政府各方面的努力,我省民营企业面临形势将会发生变化。别让“民营企业”走“下坡路”,这是新时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政府、社会、企业自身应共同努力,打造民营企业美好的明天!

2005年山东申论范文

关于“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报告 XX市委: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在增加,车流在增大,但由于人、车、路发展不协调,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我市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升。二是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三是群*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幅度大。今年1-5月,我市共发生交通事故X起,其中重大事故X起,造成X人*亡,X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

究其原因,交通安全事故多发与驾驶员违章超速、疲劳驾驶,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行车疏忽大意,违章超车和违章占道行驶等有直接关系,也与机制不健全,交通安全管理落后,11

监督不力等原因密不可分。

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频发势头,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排除安全隐患。在严峻的形势提出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形成各职能部门、各警种互通情况,协同配合,实现交通事故隐患和交通违章行为得到有效整治,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重点防控。

二、依法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对客运车辆的严管力度,对驾驶员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工作,加强案件的挂牌督办制度,从重、从快打击交通肇事犯罪,按“严防战役”实施方案的要求,组成领导机构,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提高广大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及遵章守纪的素质,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对此,要通过多元化交通安全宣传,扩大效应,增强效果。学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各种措施。采取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扩大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四、有利于推动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增强交通秩序管理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五、努力消除农村、边远山区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人和道路失管、失控现象,做到防范、教育、管理多措并举,防患于未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家庭的快乐祥和是人们群众的共同追求,我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政府、运输企业、司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强化安全意识,齐抓共管,一定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开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局面。报告人:XXX

二零零五年五月十四日

第四题

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案件,从2004年*于交通事故的中小学生就有4423名,一系列事件可见安全生产形势何等严峻的地步!这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 12

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水电建设、道路建设(康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不少,施工项目经理不到位,非法违规承包、转包、分包和擅自开工现象比较突出;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

4、管理监督不严, 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大必背范文

习近平: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使节约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使浪费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的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政府机构在节约上存在着巨大潜力,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约。为此,各部门要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带头做好节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抓好政府建筑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还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李晓华

近年来,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和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某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面对的迫切问题,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说,节能减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节能减排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今年6月初,我国政府先后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方案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应将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硬”任务来抓。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和装备的进步,我国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 15

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行动中来。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使全社会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 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是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是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

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管理、透明管理。

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领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第三题范文

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榜单 上,我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10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7个席位,占浙江省 GDP的71%,就业的90%,税收的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 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 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 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 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 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 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 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 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 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 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 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 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 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

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 面薄弱许多。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21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 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 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 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 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 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 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 取资金;在对发行、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 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 理。

上一篇:经济法心得下一篇: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