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2024-05-04

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精选5篇)

篇1: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2011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论“税官家天下”的监

督弊端

作者:京佳教育 添加时间:2011-09-07 11:52:34

免费资料内容

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公务员考试,京佳教育为大家整理了2011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论“税官家天下”的监督弊端。希望对广大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带来学习和借鉴!河北省国税局副巡视员李兆昌近日卷入公务员“家天下”漩涡,被网友指安排一家十几人进入税务系统上班。经记者证实,其妻子、儿子、女儿、小舅子确实都在当地各级国税系统工作。

此网友还列举了李兆昌的家人名单和现任工作单位:爱人陈芳春,先后任邢台市桥东区税务局所长(分局长),副局长、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儿子李晨光,毕业后分配到邢台市桥东区税务局,和其老婆陈芳春在一个局,现在已是石家庄市国税稽查局副局长;女儿李辉,现为邢台市高开区国税局纪检监察干部;小舅子陈德欣为邢台市高开区国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弟弟李连昌,为广宗县国税局纪检组长、副局长、党组成员;侄子李耀宁,当兵2年,2010年被安置到邢台市桥西国税局。此外,该网友还指李兆昌其它外甥女、外甥、侄女、侄子等共十几人被安排到税务系统。

这样的情况也不算典型。此前媒体曝光,汕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陈文铸,安置至少22名亲属就职,当地群众将汕尾烟草系统称作陈文铸的“亲友就业基地”。

不难发现,这种“税官家天下”的典型现象大都发生在垂直系统的行业里。从表面上看,这是垂直系统部门监督问题:缺乏外部监督。一个地方的垂直系统行业,与地方政府关系不大,与人民切身利益更是不相关。这种系统内部的人事关系变更,申请批准只隶属于上级领导。垂直系统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几乎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地方的垂直系统通过关系内部构成一个亲属裙带体系。地方政府与这些垂直系统分属不同部门,没有权利进行监督。而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是没有权利和能力监管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反映,向谁反映。这是监督存在的弊端,更是制度存在的弊端。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制度不完善,政务不公开,不透明,又没有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的体现。政务公开直接体现着一个政府,一个系统行业的发展,它是根治腐败的源头有效的措施。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机制,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为了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滋生,保障人民生活长治久安,完善社会体制,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自觉实现政务公开,完善内部考核监督工作,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监督机制。建立群众投诉制度,通畅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渠道。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实现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体系。

篇2: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二)目录22项

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资源”问题——2 2.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神木医改——3 3.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6 4.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禁网门——9 5.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廉政专柜——12 6.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流动摊贩管理——15 7.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京交通拥堵——17 8.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地换社保——19 9、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金浩茶油事件——22 10、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产业调整振兴——25 11、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危行业防控——27 12、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环保“黑名单” ——29 13、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失地农民问题——33 14、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京公租房——37 15、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油漆“绿化” ——40 16、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低碳出行——43 17、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手机实名制——46 18、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申博热”的背后——48 19、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空巢老人——52 20、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申遗涨价”事件——54 21、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南京“小龙虾门” ——57 22、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短信屏蔽采访”事件——60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资源”问题

一、真题展示

近几年申论考试涉及到“资源”问题的真题如下:

土地资源:2007年国考申论主题是土地资源中持续利用管理及土地转让问题;2009年福建、辽宁、重庆、海南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

水资源:2008年国考关于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及引起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2010年国考地市级与省部级都是关于海洋污染问题;2010年湖北省考提出的主题是湖泊污染治理;2010年4月25日十三省联考都是关于水资源中水价改革问题;2010年黑龙江省考也是考查水价问题。

煤炭资源:2010年浙江省考提出低碳经济问题;2010年9月18日十一省联考是关于煤炭资源问题。

二、理论背景

“资源”问题考查的理论背景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社会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近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但是,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土地、淡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资源消耗量或自然资产损失量却排在世界前列。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在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主要任务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其中“节能、节水、节材、矿产、海洋”就是申论近年考查重心的特定事实。

2.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神木医改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09年1月神木县出台了“全民免费医疗”方案。从当年3月1日起,拥有神木户籍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乡居民,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神木人,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的,每人每年可获得100元的门诊补贴。

如果住院,乡镇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每人次400元,县以外医院为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含起付线)的住院医疗费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线以上的费用按规定由县财政埋单,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

此外,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以及用于特殊病治疗的营养液和血液制品,也被列为报销范围。

(2)备受关注的神木医改,在2010年9月8日终于有了官方高层领导的权威定论。在榆林考察调研的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听取了神木县领导有关医改的专题汇报后,称“神木积极探索推进世界性难题的医改事业,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民生建设的重大创举。”并称“通过神木医改,看到了中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一行于2010年8月28日、29日,在神木县考察当地的

医改事业。陈部长一行先到神木县医院走访了部分患者,随后听取了当地政府对医改工作的全面汇报。汇报会上陈竺说:神木医改搞得好不好,医院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陈部长同时坦言,他是比较早的得到关于神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的事情,毛泽东同志讲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他专门派出一名博士后,秘密对神木医改进行了调查。

神木医改一推出,便被媒体广泛关注,医改一路走来质疑声不断,当然主流舆论是积极肯定。陈竺在此次考察中坦言,在政府官员当中,他是比较早的在公开场合带着一种感情,带着一种钦佩,对充分体现核心价值和执政理念、比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这一重大创举,给予肯定的

(3)2010年9月,陕西省神木县召开自该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三次“全民免费医疗工作调度会”,通报了今年3月至9月该县全民免费医疗报销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全民免费医疗工作进展总体平稳有序,但也存在个别定点医院费用超标的情况,会上我们按规定对这几所医院进行了处罚,这是我们第一次实施处罚。”神木县卫生局副局长郭永田向记者介绍。

据统计,自3月1日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以来,截至9月底,神木县累计报销住院患者19622人(其中农居民18295人,干部1327人),累计报销医药费7880万元,月均1125.7万元。其中县级医院人均住院费为4319.89元,日均住院费用365.59元;人均报销3632.19元,报销补偿率84.08%,药品所占比例50.98%。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费用为975.86元,日均住院费用117.45元;人均报销760.7元,报销补偿率77.95%,药品所占比例81.38%。

(4)“神木医改”实施之初,神木不少人对这项新政有种种怀疑和忧虑,致使县城公立私立7家定点医院1200多张病床患者爆满。随着政府对《办法》宣讲的深入解读,医改主要的条款家喻户晓,全县农民的参保率达99%。两个月后,医疗秩序逐步平稳有序,家家医院病床都出现空位,且医疗费报销额也少于政府调研时的测算。

“神木医改”和与其一起出台的一整套细则、通知和规定,最大限度地保证

了成本控制,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相互关系的平衡,堵塞了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的私利谋取漏洞。通过医院自查,派驻稽查人员和设立专门机构抽查三道防线,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既要控制医疗费用又要保证治疗质量,为的是给患者一个性价比最好的医疗服务。”

一年来,除去中央和省、市配套的医保基金3000万元,县财政为医改总支付1.2亿元,并未超过当初1.5亿元的预算。平均下来,每人免费的医疗费才330元。神木医改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缩小了城乡差别,不论是政府官员、企业职工还是山村老农,面对疾病治疗,第一次做到了人人平等。

(5)《榆林日报》2010年9月13日发布消息称,日前,榆林市委研究,并经陕西省委、省委组织部同意:免去郭宝成神木县委书记职务。实际上,在3个月前,他已经不再担任神木县委书记。

郭宝成神木主政5年,力推民生政策改革,一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12年免费教育;另一个是全民住院实行“免费医疗”。这两个先于东部发达地区实施的“免费政策”,让偏僻的神木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

很多人担心,郭宝成“退居二线”后,“神木模式”会不会“人走政息”。9月10日,2009中国改革人物郭宝成,受上海世博会之邀,出席在绍兴举行的“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全球视野中的村镇与小城市”论坛。

在世博论坛上,郭宝成坚持认为,不管角色如何转变,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是正确的,希望后任者能继续推行下去。

【核心观点】

(1)看完了“神木医改”的事例后,或许很多的公务员考生都对“郭宝成”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意。很多地方政府官员确实需要反思自身的“政绩观”。有不少地方政府并非是“有钱不会花”,而是“不想花”。比起把钱投入医疗卫生事业,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形象工程”或“三公消费”上。从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来看,成功的医改,除了需要钱,还需要一颗心——一颗一心为民的心。

(2)当然,客观而言,“神木医改”的背后是强大的“财政实力”作为“底

线”。所以,“神木医改”这个模式值得推广,但到了具体的“地方”可以“变通”实施。“循序渐进”的改革,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完全不作为”,就不能被理解了。

“神木医改”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化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原医疗公益本质的思路,却值得所有地区和城市借鉴。而且神木开国内“免费医疗”之先河,具有民生导向意义。这也正是民政部官员盛赞神木医疗模式是社会政策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其他地方即使不具备推行免费医疗的“大手笔”,探索廉价医疗模式至少可以尝试。

(3)“神木医改”一开始便是“荆棘重重”。而媒体报道的解读也从一开始的“不认可神木医改”,到后来才“争相认可”,乃至最后卫生部长也从官方角度予以高度评价。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关键是,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一把手”都是“郭宝成”,我们需要培养具有“改革自发性”与“责任感”的“一把手”,因为改革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与“否定”,能否坚毅果敢地“坚持己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包容改革的先行者,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与力量。

(4)从效果与目的上看,神木医改无疑是很好的改革样本。然而,深入到细节中我们发现,这是一种“孤胆英雄”式的自发改革。如果一项涉及面颇大的民生政策从调研、设计到出台实施,行政系统内的上级部门都无法详细了解考察,那么普通民众又从何了解和参与呢? 同时,问题关键应该在于,积极的改革能否从个别官员的自发行为转变成多数官员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的造成,必然又是建立在一种健康有力的机制上:首先要开放,而非闭门操作,民意才能参与推动和制约;也要分散和下放权力,这样“郭宝成”们才能有主动权而不必担心。不然,出师未捷就被调离,再怎么雄心万丈也难免归于寂寥。

3.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领导干部能力建设

-【背景链接】

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通知。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坚定不移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服务。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改革创新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了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培训机构体系的开放度和竞争性不够、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干部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学用脱节、学风不正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方式,而且涉及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因此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重要性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对策措施

一个国家发展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的竞争。当前形势下,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既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政素质和能力。要把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目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党的理论教育、领导知识教育和干部党性教育体系,满足干部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需求。

一要增强学习意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

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水平的自然提升。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学习的任务及要求也越高。因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我,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科学发展规律,能够开拓创新、善于驾驭全局的优秀领导干部。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态度,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使命,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要增强忧患意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面对复杂的形势,必须从思想上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行动上落实到位。同时,遇到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

四要增强团结意识。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尤其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性,加强自我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去理解团结的意义,强化团结的意识。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事业同干。大力提倡讲真话,办实事。要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的社会氛围,让干部群众都能心平气顺、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团结精神,更要有协作能力。要把搞好团结作为一种能力和境界来提升,带头团结协作,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

五要增强廉洁意识。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廉洁勤政,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坚持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和组织的监督约束之下,管好自己,管好部门,管好亲

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慎言、慎行、慎独、慎微,自觉做到主动自律,经常自律,严格自律,有效自律,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高追求,努力做一个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正、工作上清廉的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公正待人、公道处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总之,要综合运用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纪律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手段,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形成廉洁之风。

4.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禁网门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9月4日,邳州论坛曝光台上一个题为《关于查处个别教师网络违规违法行为的通报》的帖子引起网友的关注。帖子内容大致如下:邳州教育局今年8月27日向该市各中小学、民办学校等机构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文件称,去年以来邳州已有3名教师因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被拘留,广大教师“要注意形象,讲政治,讲大局,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此事被网友称为“禁网门”。

文件的真实性得到了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高福新的证实,他表示:“教育局并不排斥教师通过正确渠道反映正当诉求。”

(2)2010年9月4日,网友所发帖子中提到的红头文件正是邳州教育局编号为邳教发(2010)89号的一个红头文件,共两页,落款时间是今年8月27日,盖有邳州教育局的印章。

红头文件称,邳州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但个别教师为了一己私利利用网络发帖跟帖散布不实言论,不到一年时间已有3人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为此,红头文件中指出,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邳州广大教师要“讲政治,讲大局”,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正当的诉求,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此外,各校要加强师德教育,要把文明上网纳入师德教育内容。对违反规定的教职工给予批评教育,坚决杜绝新的网络违规违法现象发生。

(3)题为《关于查处个别教师网络违规违法行为的通报》的帖子发布后,引发不少网民的热议。网友“浅浅的笑”说,“教育局,我真对你无语了”;网友“7788”称,“还让不让人在论坛上反映问题”„„

对于教育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邳州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确有教师因为工资、招聘教师考试、公积金等在互联网上反映问题,或许是觉得影响了当地的稳定,教育局这才发文。

2010年上半年,邳州有教师在网上反映邳州某中学教师公积金被挪用的问题。5月21日,邳州教育局专门发布公告,要求各相关学校将教师公积金补缴到位,不得出现新的拖欠。“从这个情况来看,教师在互联网上反映的问题是属实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邳州教师称,现在教育局出台文件要求教师“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实际上是限制教师的言论自由。他反问记者,“红头文件要求教师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正当的诉求,现在是网络社会,互联网难道就不是正确的渠道?”

(4)2010年9月13日,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高福新确认了文件的真实性。他称,去年以来邳州先后有3名教师因在网上散布不实言论,或散布谣言扰乱稳定大局,或中伤他人侵害他人权益被公安机关拘留。还有1名小学教师在网上对正常绩效工资以及工作落实不满,造谣中伤,侮辱谩骂。经公安机关调查,他们反映的问题都是在造谣,并不属实。

高福新坦然,教育局出台红头文件的初衷,就是杜绝网络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教育局并不排斥教师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合理正当的诉求,但不能侮辱谩骂,影响教师形象。”

(5)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关于互联网的话题,此前曾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作为网民,如果他发布了虚假的信息,发表了诽谤性的内容,他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这其实和我们现实生活是一样的。我们有现成的法律,我们的公安机关也有能力,不用费多大的劲就可以找到网络中的他。网络有一个逐渐成长、被大家所适应并熟悉 的过程,网民也有一个文明习惯的形成过程。有关部门应该少管为宜,所谓的管理,实质上是限制了网民自由表达的权利。

【核心观点】

(1)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再三申明“这不是禁止言论自由”,但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什么是“不该说的”“不该做的”,似乎都“由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此举有可能打击教师多渠道反映问题的积极性。面对网络带来的失实、诽谤等负面效应,地方行政部门应“到位不越位”。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面对网络舆论,对失实的言论迅速澄清,对各种诉求迅速回应,不让网民“投诉无门”。另一方面,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在查清事实基础上解决问题,一些问题难以一时解决的也应及时回应、解释,做网民的“贴心人”。

(2)每个网民都应享有网上言论自由权利,在网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诉求,且这种权利不被干扰,这样才是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制度的根本方法。然而,使用这种行政文件来干预言论自由,在国内实属“首创”,其实与当前加强民主监督的“大形势”也是违背的。同时,这对网民言论自由权利,乃至于网上舆论监督制度,都是一种莫大的挑战。而且,规范网络言论早已有相关法律实施,邳州市教育局的这一纸红头文件依法而言,只具有行政性质,但不具备法律效力。

(3)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说,言论自由是具有代表性的公民自由权利或免受政府行为干涉的自由权利。在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堂堂国法到了一个市级单位却遭到领导意志的抵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荒诞。网络科技发展至今,已经在世界每个角落形成自由表达和信息传递的公共意见领域。难道,只有上访才是唯一正确途径,网络言论表达也非法?虽然不知道邳州是不是真有在全国首创“禁网门”的必要,但是,作为公民的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权利,言论自由正遭到公权力的无耻干涉和挤压。这样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加以监督,加以问责。

(4)网络本是一个网民发布言论的自由平台,有问题及时反映出来,给网民自由表达的权利,千万别拿“维稳”做借口。如果为了保护地方形象,权力秉持者遮蔽真相的借口,这是对“维稳”的一种亵渎和歪曲。任意歪曲“维稳”工

作,其实比“禁网门”本身更可怕。

5.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廉政专柜

-【社会问题的背景】

(1)每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商家们一早打出了礼品牌,除了惯例的月饼、螃蟹,各大商场和超市的购物卡、礼品卡也渐成主流。但是,2010年9月,江苏徐州启动了一个购物卡(券)廉政专柜:公职人员在收受购物卡(券)后,可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到廉政专柜上交,也可交至所在单位纪检部门,由纪检部门上交廉政专柜。公职人员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但主动上交购物卡(券)到廉政专柜的,不是违纪。

(2)徐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谈到,在2010年9月10日开完会启用这个专柜当天,就有人上缴了。不过现在刚刚开始,具体数字还没来得及统计。为什么选9月10号?因为“910”谐音是“就要廉”)

徐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中纪委一直要求公职人员不能利用身份和权力收受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这是违法违纪的。但在现实中,有公职人员有时候确实碍于情面,一些别人送的礼金、购物卡没能当场退回。现在就借鉴“510”廉政账户的方式,设立了这个廉政专柜,目的是让收了这些购物卡(券)的公职人员,有一个自查自纠的机会,给他们建立一个自救的“绿色通道”。

需要强调的一点,这个上缴必须是及时主动的。如果是为了掩盖自己违纪事实才来交的,那该怎么办还怎么办。打个比方说,张三是个官员,李四是个开发商,李四给张三送过礼,李四被查了,张三觉得有可能会查到自己,才来上缴,这是不会改变他违纪违法性质认定的。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购物卡和银行卡不同,收缴的时候没办法当场查验卡内金额是否和面值相符,所以,交卡时的上缴单上要填售卡企业名称、交卡时间、面值和实际金额等内容;随后进行密封,定期到售卡企业一张张核对实际金额,有已经消费的,就打印出明细单据,以实际金额为准。

(3)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却是不惮以各种“最坏的恶意”对廉政专

柜进行揣测,诸如“通知:下班后大家一起去专柜取自己的东西”、“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年底统一作为奖金发放,这样就不违纪了,吃独食是违纪违法的”„„

而一个IP地址来自徐州的“网友”写下了这样一句坦诚而又无奈的留言:“网友多多见谅,腐败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们有什么高明的办法既可以在面子上说得过去,又可以适当抑制腐败,请告诉我。”

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不靠谱的

江苏当地媒体引述廉政专柜所在银行经理的说法,称“9月11日早上一上班,就有一位女士送来了一张大面额的徐州金地百货购物卡,但她没有留下名字。”

(4)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认为:“徐州这个做法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地方都设立过廉政账户,有的地方甚至在十年前就搞过这个,但目前来看,效果都不大,这种做法已经被现实多次证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对反腐无效,所以,我可以预言,徐州这个购物卡廉政制度也不会有什么显著效果。”

之前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0年7月份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副处以上的领导干部要报告房产、投资、工资、奖金、补贴,配偶和共同生活的儿女的房产等财产也在报告范围之内,这个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是非常完善而先进的了,也是被很多国家证明过非常有效的反腐措施了,7月份的时候,很多媒体、群众都非常关注,社会舆论是一片叫好。(当时我记得你也采访过我,咱们还提出财产申报能否公示给群众看看的补充建议)可是迄今为止,我却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说哪个单位着手进行申报了,或者着手做申报前的准备工作。我私下里也跟很多官员了解过,地方上也没有动手推进这个措施。这么好的制度,难道就是社会上热闹一阵,然后就无声无息地消亡了?

现在正是反腐的关键时刻,出台了财产申报制度却不执行,让人觉得这就是在舆论和现实压力下,出台个政策应付一下社会,这样能在根本上解决反腐问题的措施都不能够执行,那些所谓的廉政账户、购物卡上交之类的形式要来何用?

所以说,咱们国家各种反腐法规、廉政措施已经非常完备了,措施有了,关键在于执行,徐州要是想带头搞好廉政,真是也不必想什么新招了,按照现有的法规、章程办就很好了,他们要是能有勇气带头搞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我才为他们鼓掌叫好呢。

【核心观点】

(1)总的来看,无论是廉政账户还是廉政专柜,要想能够收到该措施初衷的廉政效果,必定取决于这些举措实施对象即公职人员的道德觉悟。当然不应一概否认觉悟可能起到的某些作用,但更倾向于主观色彩的道德觉悟,能否成长为公职人员自觉廉政的主流文化与实践,又必定取决于社会反腐外力的大小。

(2)廉政专柜其实是在近来反腐力度不断增强的一种过渡性产物,虽然从出发点上看,廉政专柜“回收”了一部分的“非法利益”,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对社会总有裨益。但是中宜教育的戴老师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忽视了廉政建设不在于回收“非法利益”,而在于杜绝“非法的行为”。倘若,有官员在收受购物卡后,已出现了违法行为,但是事后由于“害怕”,上缴了“违法所得”——购物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官员?廉政专柜从根本上看,属于“事后”的“亡羊补牢”,是否值得大力推广?这确实值得我们需要思考。

(3)倘若公职人员收卡(券)后不被问责,廉政专柜就难以逃脱摆设之嫌。当然,廉政账户和廉政专柜可能有所收获,比如一旦公职人员提前预知自己被反腐部门“盯”上了,提前借此合法分流贪腐资金。如此,这些举措到底是真正的促进廉政,还是为腐败设置了一条合法性的避责通道,这很值得深思。

(4)古人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对浊者容忍与妥协,实际上就意味对清者的亵渎。如果把最后一道防线错当成第一道防线的话,那将是极其危险的。基于此,反腐败的终极目标是“廉政专柜”的消亡,而非“廉政专柜”像前几年的“廉政账户”热。因而,窃以为,反腐败不能搞欲擒故纵、亡羊补牢的把戏,而应该采取预防和严打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执法,违法必究,以杜绝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否则,等事发后再去“补”,也“补”不全“天锅”,反腐败永远只是一句口号,既不会“开花”,更不会“结果”。

(5)廉政建设确实需要创新,但创新既不应是为贪腐现象寻找合法的卸责通道,更不应是寄望于对权力把持者的良心发现,道德的抽象性与宽泛性,注定这样的措施徒有声势,却难有可操作性,说穿了,更像是伪反腐。倒是觉得,廉政与腐败很像是一个跷跷板的两头,廉政措施愈发严苛,问责力度愈是强大,腐败才可能遭到最为严厉的遏制打击,比如香港对腐败现象 “零容忍”下的“一块钱也不能贪”理念。

6.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流动摊贩管理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9月,广州市城管委邀请相关专家对《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谋划策,预示着这项关系着25万广州城市流动摊贩的新政即将出台。不单在广州,近年来城市流动摊贩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

(2)相关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眼中,城市流动摊贩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包括:“给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员提供生活来源与就业岗位”(84.0%),“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81.8%),“活跃城市经济”(57.0%)等。

同时,对于城市流动摊贩带来的许多问题,受访者也多有担忧。调查中,79.5%的人担心“摊点附近乱丢垃圾,影响市容环境”,74.5%的人担心他们“喜欢在人流大的路段摆摊,加剧交通拥堵”,69.0%的人担心“出售的食品不卫生、不安全”。

(3)“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流动摊贩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副教授指出,在当下城市异质性很大的情况下,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流动摆摊往往是他们谋生的基本手段。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杨小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流动摊贩的确会为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如果任其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卫生与公共安全这两大问题,影响市容和交通,有时也影响到

居民的生活休息权。

(4)对于城市流动摊贩这个会长期存在的两难问题,应遵循何种原则进行管理?调查中,84.1%的人赞成“适度管理,注重疏导”,9.5%的人主张“严格管理,坚决取缔”,5.5%的人认为应“放松管理,尽量不干预”。

在适度管理的原则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值得借鉴?调查中,74.3%的受访者选择实行“流动摊贩划区经营”。还有53.6%的人主张流动摊贩应“持证上岗”,24.5%的人赞成“征收相关税费”。受访者建议的其他管理措施还有:“允许流动摊贩成立行业协会自我管理”(52.3%),“限定经营范围”(41.3%)。

家住北京回龙观小区的李先生说,有关方面对回龙观地铁口流动摊贩的管理方式,让他实在有些想不通。据他介绍,平时没人管时,本来四车道的马路硬生生被流动摊贩堵得只剩下一车道宽,地铁口经常拥挤不堪。有关部门一出手管理,小摊贩立刻就被清理得一干二净,他想下班时顺路买点水果都不行了。李先生质疑:“难道城管就不能把握一下管理的‘度’吗?”

【核心观点】

(1)实际上,要解决流动摊贩问题,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更多的时候,“疏导”比“围堵”更为有效。事实已经证明,只有“疏堵结合”才能解决屡禁不止的“违章摆卖”现象。因为在生存问题难以解决且摆摊设点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违章者”不会轻易退出。因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对“摆摊者”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才能引导其朝着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方向发展。

(2)在处理流动摊贩问题上,应该遵循城市发展与民生同等重要的原则,决不能为了城市发展而忽略民生。他认为,流动摊贩之所以选择这种就业方式往往是生计所迫。城市的整洁有序,不是我们现阶段要追求的唯一目标,平衡不好反而会让城市社会生态出现问题。

(3)当下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新建的小区应该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摊贩集中经营,老社区也应该适时适地地开辟一些早市晚市、跳蚤市场。另一方面,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正规市场的进入门槛应该尽量降低,让一些想固定下来的游商能够进入。

(4)对流动摊贩进行管理的最大困难在于其流动性。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多种方法降低其流动性,将其引导到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经营。例如小区门前的空地、市场周边、不影响交通的街角等。”只要地点相对固定,垃圾处理、污水横流等问题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而且更容易自我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管理。

(5)对于城市流动摊贩最好采取区域管理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以社区为单位,让小区居民投票决定流动摊贩的去留、经营种类、经营地点、经营时间等问题。“小区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他们也应该最能把握好管理流动摊贩的‘度’。”

(6)对于流动摊贩问题,政府以前采取的办法是“一刀切”,试图通过简单化的“抄东西”、“踹摊子”等粗暴执法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社会性课题,应该采取适度管理、疏堵结合的方法。仅靠城管部门一纸拆除令、几场取缔行动、几声罚款吆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7)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违法摆摊者呢?中宜教育的戴老师认为城市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小商小贩也是城市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城市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更加宽容。要加大福利保障,使低收入阶层在不“违章摆卖”的前提下依然生活有“着落”;要加大对失业者的在职培训,使“无业者”有“职业”,而且是有比“违章摆卖”更好的“职业”,“人往高出走”,有更好的出路,没有会留恋“违章摆卖”的日子;要“禁”“限”结合,城市管理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地点”放开管制,让其在政府的指导下由“违章摆卖”变为“合法摆卖”。当然,除此之外,社会和舆论也要“宽容”看待城管的“执法难”,要理解城管的工作,同时又监督和督促城管工作方式的“合理”转变。其实更多时候,只需要相关的的各方彼此都“多一分宽容”,我们北京市的城市摊贩管理问题就一定能“和谐”解决。

7.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京交通拥堵

-【背景链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正在组织开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北京的交通问题受到世界瞩目。2010年上半年,北京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机动车,增速惊人。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仅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加近35万辆,相当于半年增加了一个石家庄的机动车保有量。

【标准表述】

意义理解

堵车是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和副产品,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大城市级的文明素质,自律交通行为,对于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高度忍耐性。全社会应注重交通安全,文明参与,创建和谐交通社会。交通安全是交通系统运行水平的综合体现,社会各阶层应充分重视交通安全,文明参与交通,用安全的交通保障交通的畅通。

原因分析

一是交通拥堵是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组织管理和控制以及不文明的交通参与的综合作用等因素的结果。交通拥堵是交通需求大于交通供给形成交通瓶颈的结果,交通瓶颈的形成来自于城市规划。

二是世界城市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和习惯决定了交通特性。由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如逆行、乱穿道路、闯红灯、频繁变道、越线行驶、占用紧急行车道等违法行为形成的交通秩序将杂乱无章、事故多发,是造成临时交通拥堵瓶颈的根源。

三是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每天还在以成百上千辆的速度增长。车多,路少,这是堵车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

对策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个世界难题。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又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堵车之“痛”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北京应当用市场手段迎接“后限行”时代的挑战。解决北京交通拥堵,总的原则是运用市场手段迎接汽车保有

量持续增加的挑战,并针对高增长、高密度、高密度的特点,对症下药,给道路“梗阻”去根儿。

第一,北京13个重点区上调停车费的试点举措应当稳步扩大,在为期两年的限行结束后扩大为整个二环内的中心城区,建立起阶梯式停车价格带,四环外的小汽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点的停车价格凭当日公交车票控制在每天2元的水平,而中心城区的停车价格则按照前半小时、第一个小时、第二个小时的递增原则大幅度抬高。

第二,结合汽车税制的改革,重新分配汽车使用环节缴税的比重。比较美国、德国等国家可以发现,中国的汽车家庭在购买环节和保有环节背负的税在全球也是数得着的,这不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与之相反,我们在使用环节的税却偏低。我国的汽车税制应当降低购买、保有环节的税赋,提高使用环节的税,让多开车多缴税、少开车少缴税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打造绿色出行的另外一个突破口是发挥好自行车的作用。

一方面,应当在二环内中心城区的公交换乘点推行自行车租赁制度,像公交的低票价制度一样,把自行车日租金控制在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下大力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严查超速、违规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辅路建立有硬隔离栏杆的自行车道,使自行车出行更安全、更快捷。

8.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地换社保

-【社会问题的背景】

(1)从2010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据了解,从2010年8月1日开始,重庆市公安局807个派出所就已经设置专门窗口或平台,开始受理转户口的申请。目前已经有一万多人拿到了城镇户口。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农转非”的条件,务工经商3年以上,可以转户口;在城里买了房子,可以转户口;投资兴办实业,年纳税达到一定数额,也可以转户口;对于乡镇户籍准入条件则全面放开,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聚居区居住。看上去,重庆市已经完全打开了城镇之门。那么哪些农民将选择离开土地,成为城里人呢?调查发现,重庆远近郊农民存在很大差异。

对近郊农民而言,一纸城市户口对近郊农民而言,诱惑实在有限。从重庆主城区开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九龙坡区陶家镇,这里是重庆市第一个户籍改革试点。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2007年就有700名农民转为城镇户口。按照当时的政策,农民之前享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各项权利不变。可即使这样,户籍改革仍没能在这个有着1万7千名农民的镇推行下去。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镇里50%的农民参与了土地流转,每户分到了2到3套120平米的楼房,一亩地一年能拿到一千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里上班,平均每户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一旦土地被征用,可以享受每户三十万的赔偿。而这次重庆户籍改革明文要求,最多3年内,农民要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由政府有偿收回。

(3)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农民转户进城后,允许转户农民最多3年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的使用权及收益权。按照字面意思理解,3年后,转户农民将不再拥有宅基地、承包的使用权及收益权。所以无论是近郊还是远郊,满足转户条件的重庆农民都在算一笔账,城镇户口能带来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诸多福利,能否值得自己放弃农村户口附带承包地、宅基地等财产。

(4)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的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已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按照规定,被征地农民都可以办养老保险,政府给予20%左右的补贴。男性到60岁、女性到50岁,就可以每月领到近300元的养老金。

此外,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成都市还定期搞各种免费就业培训,以充分保证农转居居民的就业。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战略,农民向城镇集中主要分3种类型:在5个中心城区建设完全与城市接轨的农民新居工程;在郊区以重点镇为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城镇新型社区工程构成重点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山区,根据区情适度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成都市公安局户籍科李瑾表示,全市的人口按地域划分为3个圈层,逐步推行户改。

然而,为了形成土地的规模集中,成都户改的一个核心是鼓励农民放弃土地,向城区集中,这被外界认为是以土地换社保。

对此,当地一名政府官员却不认同这一看法,“实际上没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只是把一些闲置的土地进行了集中。”上述官员认为,“农转居”后,农民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补偿权、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权等并不发生变化。农民自愿退出原农村宅基地进入城镇购买公寓房的,还可享受相邻区位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

但即便如此,并不是每一个农转居的农民进城后都能很好地生活,这其中关键性因素是受其从被征用的土地中获得租赁、入股等土地流转后收益多少的影响的。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认为,真正要解决户口问题就必须剔除其背后附加的利益,只有实现真正的公共财政均等化,城市一体化才能跟上,否则如何户改都只是个伪命题。

【核心观点】

(1)地方政府以社保换农民土地,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户籍之所以具有一定价值,仅仅是因为,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府没有平等地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因此,户籍的价值其实表示的是地方政府拖欠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债务。从这个角度看,负责任的地方政府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尽最大努力尽快偿还这笔欠账。

(2)对于“土地换社保”这一政策,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本届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换户籍、土地换社保”得到了土地,接纳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而后届政府无地可卖,却要承担对这些转为市民的农民的社会保障,等于替前届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失地农民的福利也将很难得到保障。

有关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恐怕应当对土地换户籍、换社保的热潮进行反思。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农民境遇得到改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应当把农民当成平等的公民,积极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为其建立与城镇人口均等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让农民自主处理自己的土地,决定是否及怎样流动。

(3)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无法自行出让土地,所谓的“土地增值收益”同样是“期货”,所谓“社会保障”也是“期货”。以“期货”换“期货”,赌赌运气,未尝不可。反过来,政府因为掌握着征地权,足以控制土地价值变现,集中越多的筹码,越是稳赚不赢。这种一方稳赚另一方前途叵测的交易却“积极性很高”,其实反映了现行土地制度对于农民利益的某种剥夺。现行土地制度对土地流转限制,以及将转变用途的权力唯一地赋予了政府,必然导致农民降低对土地价值的预期,而政府则因垄断而掌握了土地价值的定价权和分配权,这样,政府就可以用低廉的价格甚至是远期支票(如社会保障)来换取农民的土地,在我看来,这种因现行土地制度而带来的价值扭曲,而非报道中天花乱坠的各种城市福利,才是导致农民进城“积极性很高”的根本原因。9、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金浩茶油事件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2月18日,湖南省质监局派出执法人员到金浩工厂抽样,24日检测结果发现26个样本中,9个存在苯并(a)芘超标,最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3倍。2010年8月中旬,境外有微博披露相关情况。金浩公司曾公开发表“辟谣”声明。后在媒体的不断追问下,金浩公司于2010年9月1日发表“致歉信”,承认事实真相。

(2)2010年8月下旬以来,金浩茶油被曝出苯并(a)芘超标,国内最大茶油生产企业——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公众强烈质疑,与金浩公司一起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18日湖南质监局即已通过抽检,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却在长达半年之内未公之于众。一起看似简单的产品质量“个案”,演化成一场公众信任危机。人们想知道:为什么质监部门和企业掌握信息后不公布?

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南省质监局早在今年3月即获悉部分茶油企业抽查结果不合格的情况,企业也在内部自查中发现致癌物“苯并芘”严重超标。

据了解,2010年7月2日,湖南省质检局在长沙市东塘新东方大酒店,组织获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检验人员,各市州局食品科科长及检测人员、相关专家等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讨论解决植物油产品苯并芘超标问题。金浩公司代表也在会上汇报了公司自查和难题攻克的研究结果。当时会上,有人提出要严格防止事件经由媒体公开。

湖南省质监局一位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粮油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不公开问题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3)2010年8月中旬,金浩公司刚发布“辟谣”后,湖南省质监局在媒体上公布了33个批次茶油合格产品,其中就包括金浩茶油的产品合格信息。

有媒体询问:质监部门不公布金浩茶油苯并(a)芘超标,却反而公布了其产品合格的信息,这是不是帮助企业“捂盖子渡难关”?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甘跃华答复说:“这涉及信息公开权限的问题。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质监部门可定期公开日常监控信息,包括企业行政许可、停产停业有关名录、查处非法行为等情况。但我们查处这个事情是国家质监局风险监控中心交办的任务。按食品安全法第82条规定,对上级交办的案件或食品安全信息,湖南省质监局没有信息公开的权限,必须由国家统一公开发布。”

“至于8月23日省质监局公布了包括金浩茶油在内的33个抽检样品合格,这属于质监部门“日常监控信息”。按规定必须定期发布。抽检是作不了假的,我们抽检的每个批次产品都有据可查。而且这次抽查金浩产品,它确实是合格的。”

(4)有媒体询问: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统一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如果媒体没有曝光,这些信息就不公开发布了吗?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甘跃华答复说:“我们曾向上级专题汇报过相关情况。按照我们对食品安全法的理解,我们没有“统一公开发布”的权限。”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陈杰人认为:湖南省质监部门仍难逃“选择性”发布信息的嫌疑。实际上,最先是江苏省质监部门将发现金浩茶油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的信息,转交给湖南质监部门,这应不算“上级交办的任务”。这说明,尽管有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开还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这里面有“打擦边球”的问题,也有部门内部规定等问题。

湖南省委党校王学杰认为: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各界对食品安全都更加重视。政府应以此为突破口,专门针对食品安全建立一整套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比如什么样的信息必须公开,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公开等,并建立相应的追责机制。

【核心观点】

(1)实际上,问题的关键不在金浩而在对某些地方政府的不信任,遮着捂着藏着替企业打掩护,根本性的站位错误。在经济指标压倒一切的思想指导下,某些地方政府已经不是一个服务性的政府,而是已化为“企业型政府”。如果再辅以追求“稳定”思想作祟,某些地方政府更是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完全和企业站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可怕的思想,这种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不干自己分内的事情,谈不上公平执法执政,而是倾向性选择性地执行,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举个例子,比如质检部门,你的工作就应该是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如实告知,有违法违规的处罚,其他的显然属于越俎代庖的范畴。

(2)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地质监官员频出“雷人之语”。面对质疑,先是表示粮油问题不公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后来又表示是因为“没有权限”。如果说“维护稳定”在这里已成了隐瞒真相、欺骗公众的遮羞布,所谓“稳定”只是深陷质量丑闻的企业利润的稳定,以及相关责任人官位的稳定,“没有权限”的说法则是连遮羞布也不要了,直接挑战公众的常识——难道堂堂质监部门,只剩下了替涉事企业“辟谣”的权限?

(3)事实上,食品安全堪忧,公众早已深恶痛绝。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正是发生于此一情境中。在这一事件中,当地质监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存在“利益”考量。这种不正常的利益考量使公共机构丧失了在市场监管中的公正立场,变得面目模糊起来。

事实上,质量监管部门只需要依据法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履行公众委托的监管职责,及时告知公众监管信息即可。与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不同的是,政府质监部门是在政治上对公众负责,对纳税人的委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中的地方质监部门,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又要担当市场领域的监管责任。这种左右互搏的存在状态,直接影响了监管的公信力。金浩公司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企业,这使质监部门同样出现了认知混乱,在公众利益和向上级负责之间,轻易选择了对公众唯唯诺诺,来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的利益。

(4)食品工业化与食品安全取舍失衡,正在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点火器。工业化显示出科技力量的强大,它使食品生产更丰富更有效率,但同时也是食品异变、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奶粉企业看中了三聚氰胺可使奶粉的蛋白质检测含量增加,茶油企业则青睐加注汽油的浸出法工艺可以提高产油量、扩大利润。经营者被技术所奴役,趋利而不避害,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让位于企业目标,食品安全就会不断产生新问题,食品中的有害成份就会不断出现新面孔。

“社会守望者”对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敲响警钟”而是“封锁信息”,监管者对不良企业不是“依法履责”而是“沦为同谋”,食品安全保障就会形同虚设、不堪一击。金浩事件的要害就在于,本来存有尽快纠正的可能,却由于监管部门的事前失职与事后掩盖,致使9个批次的有害茶油流入市场,而消费者浑然不知。国人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或许不是个案的茶油事件,而是食品安全隐患的普遍潜在性。这一点让人很忧虑。10、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产业调整振兴

-【背景链接】

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抓好项目

带动。深入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今明两年推进落实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加快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

《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投资重点》重点投资产业13个,在钢铁及有色金属、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建材、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物流、新材料等。

【标准表述】

意义理解

一方面,推进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为到2012年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另一方面,加快先行先试和自主创新步伐,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把福建省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困难]

八大产业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上: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能源、土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二是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受全球市场需求的约束比其他省份要大。

[措施]

调整振兴的六大政策措施:

一是巩固和拓展国内外市场。

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企业扩大对台贸易;鼓励有自有品牌的企业收购或参股国际知名品

牌及销售网络创建“中国世界品牌”。在知名网站开设福建专区,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会,推动在国内中心城市及大卖场设置福建产品销售专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现代营销模式带动相关联企业和产品开拓市场。

二是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入。

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对重点项目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或前期费用补助;对“6·18”对接项目、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政府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设立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或省技术创新专项,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基本面良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良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帮助其渡过难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级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金运行机制。11、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高危行业防控

-【背景链接】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引发管廊道管线爆裂,火势顺排污渠蔓延,少量原油和污水流入海域,造成海面污染水域达50平方公里,影响范围达100平方公里。

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2010年7月28日上午,南京栖霞区万寿村15号,途经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工地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造成丙烯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后发生爆燃。爆炸事件已导致至少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

7月28日,新亚强公司和吉林众鑫集团的7138只化工桶被洪水冲入松

花江,引起吉林市及松花江下游居民的恐慌,吉林省政府全力组织打捞,化工桶未大量流入国际性河流黑龙江。

高危行业是指危险系数较其他行业高,事故发生率较高,财产损失较大,短时间难以恢复或无法恢复。比如地下采煤业、高空作业的行业、爆破业等等!常说的六大高危行业指: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烟花爆竹行业、民用爆破行业。

【标准表述】

当前现状

由于不少化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在一起,被称为“放置在居民区的定时炸弹”。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也警示,辽东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等局部海域污染严重,而这些海域附近正密布着近年建成的大小化工园区。“化工炸弹”围城之困,凸显城市规划与城镇化进程严重脱节。

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不断向周边蔓延,不少原本处在城市边缘的老工业区已逐渐被城市包围。近期发生的多起事故,已凸显当前工业灾害日益城市化的新特点。

工业企业包围城市并导致灾害频发,政府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灾害的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带血的GDP作祟。

工业事故频频发生,也与政府监管和高危行业防控管理息息相关。这些城市工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祸”,直接起因是高风险行业忽视风险、盲目追逐利益而缺乏安全意识,但在对这些高风险行业,有关部门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的监管作用。

影响危害

我国工业灾害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冶金、煤矿和有色等几个行业。特别是石化行业,具有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原材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其事故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的重

大伤亡或环境的严重污染。

专家观点

“奉行‘GDP’主义的中国经济增长观念是直接违背科学发展观宗旨的,在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理念下,爆炸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

——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孝正

[措施]

一是有计划地调整城市整体规划,对居民区进行逐步迁移。在目前的工业布局不能轻易改变的情况下,逐步将一些居民区有步骤地迁出是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它的成本要比搬迁一个大型企业低得多。

二是以园区化思路构建新的沿江高危企业布局。除了有步骤地进行居民区的搬迁外,一些专家也指出,对于高危行业的产业布局要坚持园区化、集聚式发展的思路,对于旧有的企业布局和新建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

三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空间布局调整。在进行沿江高污染企业规划布局时,要考虑分门别类。对于一些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在布局中,一定要远离城市,对旧有的不妨搬迁,对新建的一定要建在偏远的地区最好是山沟里面。12、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环保“黑名单”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9月3日,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邵伏军表示,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目前已采集三万多条企业违反环保政策信息和三千多条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估信息,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如果企业有违反环保信息入库,将一票否决不予贷款。”

邵伏军是在长春市松苑宾馆举行的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当晚,与会代表就“绿色金融”达成了“松苑共识”,就多方面对推进绿色金融进行总结。

怎样实现绿色金融,金融部门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就是信息不对称。对此,邵伏军说,央行征信管理部门近年来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健全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截至目前,这两个数据库已收集1600万户企业信息、6亿多份个人信息。邵伏军指出,这些信息的收集、共享,极大地鼓励和引导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服务,并可以帮助其在信贷决策中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加大非银行信息的采集范围。邵伏军透露,目前主要采集企业违反环保政策的一些负面信息,下一步还要把企业遵守环保政策、注重环保的信息加到企业库当中,以更好地发挥奖优限劣、有保有压政策的作用。同时,央行将作为牵头部门,与工商、质检、税务、环保等相关部门合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在同一场合介绍,今后进出口银行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东北地区绿色经济的支持,加大对环保产业、新能源产品和环保技术进口的支持,同时加大比邻国家在环保领域合作的支持。与会代表也一致认为,应积极推动设立国际绿色金融合作组织。

与会代表建议,构建市场与政府共同促进绿色发展的新机制。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积极促进“绿色金融”模式和“绿色金融”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着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绿色保险创新。

(2)2010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环保局推出《环境违法“黑名单”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办法中列出了11类环境违法企业。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受到包括高限处罚、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档案等在内的系列处罚。

本次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包括污染防治设施擅自停运,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超标外排的;私设暗道偷排废水的;违法超标2次及以上的或超标1倍及以上排放水污染物的;因管理不善,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造成重大环境信访的;国家、省环保部门及市政府批办的环境违法以及存在其他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

(3)201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奖惩措施,对节能

技术改造、污染减排工程、淘汰落后产能、科技攻关、建筑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13个领域重点给予财税政策支持。违反产业政策的违法排污企业,将被环保部门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享受任何财税优惠政策。

据悉,宁夏目前135MW以上火电机组均已安装脱硫设备,脱硫率达到10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所有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均安装碱回收设施,走在西北地区的前列。每一个县都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排在西北地区的前列。

同时,宁夏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把环保工作作为淘汰落后生产力的重要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生产能力,尤其对那些不符合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设备、工艺一个都不留,确保污染减排目标实现。同时,环保部门还将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切实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优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和发展。截至目前,石嘴山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有40家企业被列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2009年8月,正当全世界责怪中国的污染影响了全球时,北京却把矛头对准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在北京的加工厂。据悉,北京市发改委将12家国际和当地企业列入了“重点水污染企业名单”,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都在其中。

在人们的印象中,外资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投入和标准上也较高,很少被贴上“污染企业”标签。这一次,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被列入重点水污染企业的确出人意料。

北京市发改委发言人表示,北京的目标是使大型企业环保标准达到“十一五”规划制订的节能减排目标,“如果这些公司在更清洁生产方面多做一点努力,它们将对首都节能节水做出重大贡献。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被列入名单的原因。”实

际上,外国知名企业被列入污染名单早有先例。2007年10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和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都因外排废水污染超标被依法整改。

【核心观点】

(1)对于“环保黑名单”的出台,应该从四个主体角度去思考目前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首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绿色GDP同样关乎政绩与民心。对于生产企业,我们应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制企业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于媒体而言,应力行监督之责,对违规企业及时曝光,通过舆论压力以及营造适当的舆论氛围令其迅速整改。对于我们的普通公众而言,我们拥有“公民”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我们的大众完全有机会、也应该有选择地去支持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生产实践中的企业,毕竟“消费者”对企业“环保性质”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企业存亡”的重要砝码。用消费者的压力,去迫使企业正视环保责任。

(2)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就是外资企业“将污染转嫁给中国”这个问题。在过去20多年来,不少境外投资者把中国大陆看作是投资最理想的场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中国大陆对环境的要求不高。这些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消耗掉产地国大量能源与原材料,各种工业废料与污染物一并转嫁。从近年的事实来看,一些外企,包括著名跨国公司,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对个别外企的环境违法现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不仅如此,环保机构对环境破坏的处罚力度也不大,让个别外企存在侥幸心理。

因此,面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现实,我们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开始最大限度地限制污染严重、对环境破坏大的投资项目。我们必须让那些被贴上“污染企业”标签的公司每季度都要接受环保履行情况的检查。同时,相关的环保部门还应敦促私营企业定期清洁生产线,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物排放。

(3)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反之,部分行业和企业靠牺牲环境取得一时的经济发展,欠下的污染账是要周围群众乃至子孙后代去

还的。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未来15年—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让环保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才能避免养“虎”成患。“环保黑名单”的出台,给了污染企业很多的“约束力”,而且是从“金融杠杆”这个角度对“恶性污染企业”进行制约,确实是掐住了污染企业的命脉所在,效果应该不错。13、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失地农民问题

-(一)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特点

(1)农民被征地数量巨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这就意味着至少有2276万亩耕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意味着失地农民的队伍还将继续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失地农民数量在逐年上升。

(2)被征用土地多属良田、位置较好,升值潜力大。而我国城市的开发区一般是在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的地理环境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的质量较好。城郊的土地在经过多年垦作后已变成良田,现在城郊附近的农村多为城市的蔬菜基地,种植效益较高,当地一般视为发家致富的资本。在长沙、常德等地,城郊的土地全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或者为蔬菜基地。

(3)失地农民居住较为集中,群体内血缘关系影响较大。许多农民怀着对城市的美好向往想方设法搬到城郊,和原来就居住在此的农民混住一起形成了人口较为密集的居民区。居民区人口一般以村为组织单位,日常互动较多,凝聚力较强。同时农村社区的农民的血缘关系和宗族关系较浓厚,这对征地工作的进行也是一大阻碍。

(4)失地农民多为纯农业户,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80%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大部分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务农以外其他基

本上不会。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收入来源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他副业收入较低。

失地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较低,全靠土地聊以为生,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结婚全靠土地。他们一旦没有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基础建设的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心理如果没有安全感与公平感,将会采取过激行为,引起群体冲突,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政府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土地征了、赔付兑现了就完事,更多关心的是投资项目、企业的发展,而对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缺乏深入关心,缺乏有效的积极引导和办法帮助农民改变生活方式,任其自然发展。农民在安置补偿费到手后,一旦经营不善,血本花光,生活便无着落。

二是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我国现行以产值作为征地补偿标准,并未包含土地的增值部分,也不考虑地区地价差异。

三是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适应。城市土地除划拨者外,已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唯独农村集体土地还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配给制征用和补偿。农民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是按照市场价格购买生产资料的,但他们所拥有和使用的土地却被征地主体以较低的“计划”价格拿走,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不合理、不科学。

对策综述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建议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失地农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真正原因并不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是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中国现在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土地征用不仅没有富裕农民,反而造成了大批农民失地失业;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扩大了社会不公。

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有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给失地农民以妥善的安置。

1.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征地制度

一是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相平等的产权地位。从法律上讲,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集体产权与国有产权应该是平等的,不能用公权侵犯私权,也不能用国有产权侵犯集体产权。就现行的法律而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完全的。由集体土地变为国家土地的过程,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行政过程,而应是一个平等的财产权利交易过程。必须完善有关法律,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和与国有土地产权的平等性。

二是保证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动用征地权。政府不能利用国家或政府的强制力专门为一般营利企业去取得土地。政府只有为“公共目的”才动用强制性的征地权。为了防止滥用公共目的征地,对政府强制性取得土地要有严格限制,对征地目的和范围都有严格的界定。

三是对农民给予公平的补偿。中国并不是按土地的实际价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而是按征用土地的原用途进行补偿,以征地前耕地若干年的产值为标准,征地补偿费明显偏低,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

四是完善征地程序,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政府在提出用地申请时,先要进行公告,让土地权利人对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在批准用地后,要再次公告,并就赔偿等问题与土地权利人进行协商,若有争议可以申诉和申请仲裁。为此,必须建立专门的土地法庭或土地法院,公正仲裁征地纠纷。征地必须规范透明,让被征地农民参与征地过程,以保证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处置权等得到充分尊重,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2.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根据现行法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出租、转让和抵押等。目前法律的规定已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

划,只要在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之上,应该通过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进行平等的谈判。让土地所有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方直接谈判和交易。在明晰产权、强化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做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统一管理,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用途、同等价格、同等收益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3.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一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失地农民普遍认为失业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除去合理支付货币补偿以外,还应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

在劳动就业方面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级政府拿出一部分土地出让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定期再就业培训。政府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应提供优惠政策。金融部门应适当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门槛,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发展生产。失地农民如申请个体工商经营,各部门要简化手续,并在一定年限内享受城镇下岗工人的税费待遇等。

二是建立留地安置制度,由村民组织自主开发和经营。对土地征用面积超过一定数量的村,可以在征地以后给农民留下一定面积的居住地、经营地,由村集体按照统一规划,鼓励农民用留下的土地建设自有厂房或开发其他经营项目,使农民有长期稳定的收入。除了考虑住房,还特别给予失地农民与住房面积同样大小或更大的出租房,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撤村建居”的,应明确农民自建房享有城市居民自购房的同等权利,获得相应房屋产权证,允许进入市场交易。

4.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

从长远、规范的方向看,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保障资金筹集方面,应坚持政府、村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要改变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征地地价一部分发放给失地农民,保障其当前的生活需要,一部分要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土地非农转用后增值收

益巨大。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注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应从本集体的积累资金或土地补偿费用中抽调一定的资金注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安全网,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完全失地的农民,应鼓励加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部分征地的农民,应加快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在内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也可以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14、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京公租房

-【社会问题的背景】

(1)所谓“公租房”,其全称为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北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出租的住房。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其配租对象为北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包括已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资格审核尚在轮候的家庭以及其它住房困难家庭)。租赁期限最长为5年,合同期满承租家庭应当退出住房。需要续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

(2)北京市住建委,2010年5月24日发布的《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显示公租房户型分为四类:30平方米左右的厅室合一单居、40平方米左右的小套型、50平方米左右的中套型以及60平方米以下的大套型。公租房小区机动车位参照经济适用房“十户两车位”标准设置,公租房配租不会排斥达到中等收入的有车家庭。

“设计户型应以中小套型为主,适当配置大套型,层高2.7米。这四类户型中,套型面积上下浮动不超过5%。”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厅室合一的单居套型可按照宿舍标准进行设计,厨房应具备使用简单电加热和排烟厨具的条件,而其余三类户型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公租房卫生间使用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阳台建筑面积均不大于4平方米。

为了让租户可以“拎包入住”,公租房厨卫内的配套设施在竣工时将可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厨房应当配备灶台、洗菜盆、操作台;宜采用厨房整体式橱柜。单面布置厨具或双面布置厨具时,居民做饭时的操作空间宽度不小于0.9米。卫生间应配备洗面盆、盥洗镜、坐便器、淋浴喷头、排风扇等必要设施设备。户内应预留洗衣机位置,并设置上、下水管线。

由于未来入住居民基本是就近入住的正在轮候政策性住房的家庭和产业园区职工,公租房小区内的规划也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出行需求:如配建残疾人助力车、小型三轮车及自行车停车位,公租房机动车位参照经济适用房“十户两车位”标准设置,每户自行车位不应少于2辆,宜利用地下空间集中设置停车库。

在租户的生活服务方面,入住公租房的生活水、中水、燃气等计量应使用IC卡,实现计量付费一体化。公租房应采取集中供热方式供暖,户内应分室设置温控装置,并应设置分户热量计量或分配装置。公租房在市政中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优先使用市政中水;没有市政中水的,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应配套设计、建设中水系统。

2010年北京市公租的建设计划是1万套、约50万平方米。“导则”明确了公租房应实现产业化生产——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规格的预制成品或部品,减少现场加工材料所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3)根据财政部在2010年全国两会所作的财政预算报告,尽管2009年全国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支出增加了202.7%,但一年的总支出也只有550.56亿元。就是把它提高到1000亿元,并全部用于公租房建设,政府一年也只能提供3333万平方米公租房,只够解决167万人的住房问题。

(4)北京3个近期开工的公租房项目成本租金为22元-30元/平方米·月的消息引发持续热议。面对部分媒体“公租房租金高”的质疑,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本租金并非将来实际收取的租金,实际租金会比市场价低。而部分媒体则认为,若公租房单位面积租金只是“略低于市场水平”,那就丧失了保障性,并据此建议放弃建设公租房,改由直接发钱补贴“夹心层”去租商品房。

(5)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全市住房租赁均价为2797元/月·套,同比上涨13.2%,其中城八区为2885元/月·套,同比上涨13.49%。而2009年,38

北京应届毕业生月均工资不过2472元。显然,市场房租过快上涨,已经让稳定房租成为继调控房价之后的重大民生课题。此外,市场提供的出租房源大部分是多居室、大户型,很多租房者只能通过合租等方式分摊租金压力。

可以说,长期以来,可供租赁的商品房未必很缺,缺的是小户型、低总价的租赁房,缺的是长期稳定、能提供正规手续与基本服务的租赁房。现实中,大量租房人长期处于不安定的心理状态中,常为房东单方提价、突然收房转售、不提供发票无法支取公积金等问题所苦恼。试想,即使补贴,市场会不会自动提供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稳定租赁房源呢?有限补贴,又如何填补房租上涨的缺口和中介炒作的黑洞呢?

公租房的存在,并不只是为“夹心层”多提供一些租房选择,也不只是为保障这部分人拥有更独立的空间、更体面的生活。正如手中握有储备粮就能稳定粮价一样,掌握一定规模的公租房,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就拥有了租房市场乃至整个楼市供求的“制衡器”,进而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稳定市场,缓解住房难问题。

在近期开工的3个公租房项目中,有两个都属于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将优先配租给本单位职工,这更说明北京建设公租房的任务十分紧迫,加大供给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需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多渠道筹措公租房房源,如何最大限度盘活社会资源投入公租房建设,如何降低公租房建设资金门槛,等等。

今年,北京计划新建超50万平方米公租房。在公租房从无到有、积少成多,住房保障方式从过去的以售为主转向租售并举乃至以租为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建设性建议,比如要求政府加大对保障房的财政投入,要求公租房租金定价方式更透明、考虑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求公租房配租范围逐渐扩大至外来常住人口,等等。但草率判定公租房“不够实惠”、要求停建公租房,却未免过于武断和不负责任。

【核心观点】

(1)公租房只能是保障房的一种形式,虽然发展空间还很大,但单靠这种形式是无法满足这么多的缺口的。戴斌老师认为,解决之道是加快中小城镇化的步伐,分流大城市的人群密度。只有中小城市有机会了,交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减

少了,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大城市的居住问题。同时,公租房应当更加关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一些有技术性的农民工住房问题,至于城市低收入者他们住房还是主要靠拆迁分房和廉租房来解决。

(2)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数量,降低公共租赁住房入住门槛,不仅体现出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是件惠及民众,有利社会管理的好事。地方政府应该在加强对房屋租贷市场的监管的同时,尽快打破公租房户籍限制,让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百姓。

(3)从支持公租房的角度看,公租房的存在,并不只是为“夹心层”多提供一些租房选择,也不只是为保障这部分人拥有更独立的空间、更体面的生活。正如手中握有储备粮就能稳定粮价一样,掌握一定规模的公租房,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就拥有了租房市场乃至整个楼市供求的“制衡器”,进而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稳定市场,缓解住房难问题。

(4)“公租房”目前正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过程中。我国的住房保障方式,正在从过去的“以售为主”转向“租售并举”乃至“以租为主”的过程中。因此,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房的财政投入,要求公租房租金定价方式更透明、考虑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求公租房配租范围逐渐扩大至外来常住人口。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不管“公租房”目前存在怎样的“所谓漏洞”,只有不断“前进”才是“大势所趋”,任何时候,在政策没有完善之前,轻易否定“公租房”,甚至希望走“回头路”的想法,都将是一个错误的选择。15、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油漆“绿化”

-【社会问题的背景】

(1)陕西渭南华县一些山崖的石头就被涂上了绿颜色。附近村民透露,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采石场遗留下的,而上面的绿颜色是后来被人为喷上去的。对此,华县国土资源局矿产办李主任说:“这是国内最先进的经验,就这样弄了,从网上找的,从外地学的经验。”

(2)云南富民县油漆“绿化”山坡,昆明宜良县要求给公路两侧的坟墓刷绿漆;在广东的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中,也发现个别地方用刷绿漆冒充绿化;另据报道,在福建一些山区,在裸露的山坡上刷漆已成为普遍的做法。可见,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穷山僻壤,刷绿漆已经遍地开花,并非华县首创。

(3)有意思的是,华县这么做,原来是从网上学来的。看来,地方领导也是上网的。问题是,在上网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难道没有看到公众对此强烈的质疑和铺天盖地的批评?是领导选择性接受信息,还是那些批评声音也被“刷了绿漆”屏蔽了?网络是个好东西,可以足不出户学习外地经验,希望领导多上网,但也怕领导上网交流弄虚作假的“经验”。其实,用不着咨询相关专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手法实在荒唐。不但起不到绿化效果,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毒害。这么傻的办法,竟然被广为采用,还成了“先进经验”。

(4)老黄瓜刷绿漆是为了装嫩。可要是给山上的岩石也刷上一层绿色,您说这是为什么呢?最近有观众反映,渭南华县一些山崖的石头就被涂上了绿颜色。

在华县的南山大道上,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一片青山,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植被是非常漂亮,但是仔细一看,山上有一块岩石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

走了一段很长的山路,记者才找到一块颜色不一样的山崖,走近才发现这块山崖上的颜色好像是跟别的石头不太一样,从脱落的石头上,记者随便捡起一块,发现这个山崖的表面好像被涂上什么颜色一样。

在这个山脚下记者还找到一块塑料,上面沾满油漆,用手一抠都全部能脱落下来。

在310国道华县段,记者发现了好几处这种被涂抹成绿色的山崖。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采石场遗留下的,而上面的绿颜色是后来被人为喷上去的。

当地村民:以前把山毁了。

记者:那现在刷那干啥?

当地村民:把(不好看的)形象能抹一点。

采石场工人:也就是美化环境那种形式,看上去不至于一片光秃秃的。

就是这种当地认为是美化环境措施的照片,被网友发在网络上后,引起热烈讨论。有网友认为这种手段不科学,有遮掩乱采乱挖的嫌疑;还有的认为这即便是一个补救措施,也没有起到对当地环境美化的作用。

随后,华县国土资源局矿产办表示,在全省治理秦岭北麓环境治理工作中,华县陆续关停了几十家采石场,并对裸露的山体逐步恢复植被,给而裸露山崖喷上绿颜色只是一个临时过渡措施。

华县国土资源局矿产办李主任:“这是国内最先进的经验就这样弄了,从网上找的,从外地学的经验。”

这种措施是否先进,是否科学?从西北大学自然保护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对裸露山崖的处理一般有多种可行的方式。比如在岩石上凿出V形槽再种植爬藤植物,或在岩石上喷洒含有草籽的泥浆,或者在岩石上覆膜后再种植植物等多种方案。要说喷绿山岩这种方案先进,恐怕难以服众。

有知名专家学者谈到,这个措施严格来说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是真正生态恢复,它只是用油漆涂刷在岩石表面,使它变成绿色,它并不是有生命的和周围生态环境和谐的措施。它没有起到生态恢复这样一个作用,反而对环境有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个只是一个面子上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看来,相关部门在对秦岭北麓植被和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保护的同时,一定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式。

【核心观点】

(1)油漆“绿化”山坡这样的时间,折射出某些地方官场的政绩原本存在“造假”行为。少数官员的升迁有可能靠“造假”的政绩获得的,也不排除个别地方的官员,对下级的“造假行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极纵容”心态。只是,这样的“造假”官员群体,有可能恶化现有的官场风气,损害到民众利益和执政之基。当“以假乱真”、“哗众取宠”的风气,一旦“洪水泛滥”和成为“常态行为”之后,将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管理信号。对此,我们的上级管理部门需要重视了。

(2)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在中国已经数不胜数,他们唯一的作用

就是取悦上级主管部门。因为一届政府想要做出突出贡献很难,在此种情况下为了弥补自己的政绩不足,就只能向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过度。或许,一开始他们还以为“网络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殊不知,网络上有许多有用的信息,但还有许多“馊主意”。不想他们一搜就找到了这个馊点子,想也不想就冠之以“全国先进经验”的称号,妄图通过刷绿漆逃避绿化责任,混淆舆论视听,却不料最终亦被舆论所嘲笑,实在令人汗颜。

这种“借鉴”方式简直匪夷所思,或许,从一个冷门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事件,中宜教育的戴老师认为,这个时间还暴露出了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缺乏基本判断及“辨识能力”,管理能力的底下表露无遗。少数地方政府在对待责任时,如果出现“投机行为”,带来的结果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在有些地方,只要官员们能够想到的,而且有利于获得政绩的,他们就会肆无忌惮的去做。近年来兴起的“绿化政绩”,便是其中一种手段。为了防止国土部门的卫星监控,就油漆“绿化”山坡,此举有“行政绿帽”之嫌。政府虽然戴上了“行政绿帽”,但劳民伤财,只能糊弄一些不能深入实际不明真相的检查人员,蒙骗不了群众、媒体及细心的检查人员。“纸包不住火”,用这种卑劣手段遮掩不了乱采乱挖造成的“累累伤痕”,更是蒙蔽不了人们的眼睛。相关的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真正把“关闭取缔浅山采石,治理恢复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责无旁贷地抓好抓实,还给当地一个“水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美丽画面。16、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低碳出行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表述,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赁点,2万辆以上租赁规模,到2015年要形成约1000个租赁点、5万辆租赁自行车的规模。争取在2015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3%。

(2)洛杉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今,素有“汽车之都”的洛杉矶也要改弦更张了,设想打造成“自行车之都”。不久前,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

在该市举行的“自行车峰会”上表示,洛杉矶计划将在未来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并严防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以确保自行车在洛杉矶畅通无阻。

我国的广东省也表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体育锻炼。

(3)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骑车了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路不好走。有人也许要问,北京是个位于平原上的城市,道路平坦,不少马路都有宽阔的自行车道,路怎么会不好走呢?可您再亲自上街瞧一眼,自行车道基本上都成了汽车的停车场,一字排开的汽车把自行车道挤得就剩井盖那么宽。堵车的时候,着急的司机们还死乞白赖地往自行车道上拐,把自行车挤得没辙没辙的。有的十字路口位于立交桥下,汽车想怎么拐就怎么拐,自行车却非得攀天桥或者钻地道,才能如愿前往自己想去的方向。

(4)北京是较早开始做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也是最早把自行车租赁形成网络化的。2年8月26日,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市交通委称,要力争在2015年内,完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达65%。市交通委副主任李建国也表示,5年后,北京将建成3000个自行车换乘网点。

“自行车租赁市场衰败的原因不是什么经营理念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政府的支持。要一个民企去协调包括工商、税务、水电、市容市政等系统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愿骑自行车,觉得骑自行车寒酸、没面子,很多人还把开车作为一种身份的标签和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适合北京,还是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国外的模式拿到北京来不一定适合,上海、杭州的模式拿过来也不一定适合。

公共自行车租赁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逐渐普及之后,可以吸引到其他商业形式或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获得相应收益。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内将在三大区域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目前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文保区东城区5号线沿线、通州区八通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周边地铁站两侧3公里范围内。试点区域中,每隔500米将建设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主要依托商务区、地铁周边以及大型公共设施设置。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燕凌,在“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上介绍:“这几年,北京也不断地在地铁周边尝试自行车租赁,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原来是公司在操作,商业性比较强,而且网点太少。”她表示,此次试点会是政府行为,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管理,同时采用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实名制、“免费+收费”的模式。

有知情人士透露,政府此次招标规划是在对杭州、武汉、上海等地的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招标将公开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时间还不确定。

无人管理的自行车,第一年是新车,第二年是旧车,第三年便是烂车,第四年就是垃圾了,还是必须收取一定押金的,靠自觉会难以为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将推动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5)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行两年多,公共自行车已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发展到现在的2000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目前,在市中心区域,大约每隔300米就可以找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七成以上服务点可以24小时自助服务。

(6)如果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约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公斤;排气量为1.3升的车与2升的车相比,每年可省油29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7公斤;骑自行车、步行或坐公交车出行代替开车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油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公斤。

【核心观点】

(1)低碳“转型”过程应行政、市场、技术手段三管齐下。首先公务员团队带头推行低碳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外,其实更多地选乘公共交通,同样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在宣传上,采用多种方式使人们了解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在政策

上,对低碳环保行业要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上,对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

(2)对于低碳出行,很多回想到应该由政府扶持,以大力发展“自行车租赁”。但是,从政府角度看,确实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但不应完全用政府力量来发展自行车租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政府确实有足够的财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长远来看,很多事情不应该是政府做的,而应由行业本身的努力来完善,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这种交通方式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这里面包括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是不是方便准时、是不是舒适,不只是一个费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单纯的政府“经济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3)我们应该从低碳发展城市规划出发,街道应该更加紧凑,服务设施密集,利于自行车和步行。城市中心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规划开始减少能耗,改善城市“郊区化”的外貌,拉近人们和街区的距离,也让城市人“行走”得更健康,更环保。

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推广低碳技术”的各项“政策工具”,比如碳交易、低碳技术转让、低碳投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只有建立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制度”,才能使“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使之进入千家万户。17、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手机实名制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决定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手机实名制。新用户选号入网或办理业务时,需要携带身份证才能办理。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地规范目前的市场秩序,有助于解决垃圾短信满天飞的局面,能遏制目前愈演愈烈的短信诈骗等行为。

(2)从今天开始,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消费者去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按照工信部要求,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将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第二阶段以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相关法律出台为依据,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

(3)早在2005年和2006年,我国先后在四川、福建、上海进行手机实名制试点。试点运营单位要求入网当时的移动、联通、电信、网通、铁通5家运营商的手机及小灵通用户,都必须使用实名登记。但试点实名制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实行手机实名制在代理、经销点“有名无实”,核对登记身份证的规定“形同虚设”。

(4)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手机用户达8亿户。业内分析称其中半数以上都是预付费用户,也就是“非实名”的。日后,这部分未登记的用户都必须补登信息,处理这些庞大的非实名用户群,进行有效的个人信息重新登记,工作量浩大。目前,对于未实名登记的用户,运营商将告示提醒。但如果用户不登记,也不会被强制终止手机服务。

(5)实行手机实名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减少垃圾信息,多数人赞同实行实名制。但不少人担心,实名制会不会加大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有人表示,实名制对手机犯罪是有一定扼制作用,但别人能更轻松地得到用户的所有信息。而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使用手机可能就不太方便。有人心存疑虑,认为实名制不是一劳永逸的防火墙,因为我国对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法规还比较薄弱,执法力度也不够。企业虽有制度要求员工保守客户秘密,但如果连法律都难保证的事情,企业制度就更显苍白。手机实名制可能会无疾而终。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实名制利大于弊。实名制除了防止商业广告的骚扰外,未来电子商务等都需要用户的身份识别,有了实名制后有管制地开放这些信息,将更好地推动通讯事业的发展。

(6)9月1日是全国开始推行手机实名制的第一天,而在哈尔滨市却能轻松办理匿名中国移动手机卡,不能不引人慨叹和深思。

早在四五年前,有关部门就倡导手机实名制,目的是限制垃圾短信以及利用手机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但实名制的推行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这里面除了匿名卡有市场、运营商把大量的匿名用户改成实名制需要大量的工作等原因之外,有关运营商受利益驱动,给钱就卖卡的做法也是阻力之一。

一位在通信公司上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面领导给他们的是市场推广任务,不管用什么手段,完成任务才是“硬道理”,不管实名虚名,把卡卖出去就能得到实惠,所以有的运营商千方百计新增手机用户,而实名制则是对用户进行条件限制,所以公司并不希望推广实名制。

【核心观点】

(1)手机实名制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隐患应该是隐私保护问题。手机实名制的基础是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制度,在尚未建立起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个人权利彰显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推行手机实名制,尤其要警惕此举会伤害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包含身份证与手机号码。而且随着社会财富依靠大量信息呈增量发展的情势下,身份乃至手机号码信息所附加的社会功能则日益宽泛。倘若这两种信息通过手机实名登记被集中批量泄露,风险很大。所以,需要配套出台相关的保密机制,给予公众信息安全承诺,制定相应问责法则,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2)在手机实名制的实施过程中,通信运营商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通信运营商不应该仅仅是追逐利润的企业,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社会管理责任。运营商通过手机实名制限制客户的违规违法活动,就是在尽社会管理责任,否则就是见利忘义。推广手机实名制,需要社会各方面努力,通信运营商绝不可推诿,而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来。同时,工信部门也应该对“通信运营商”的责任范围做出明确界定。

(3)中国目前并没有任何针对手机实名制的相关规定和配套规则,这对中国弥足珍贵的私人自由权利保护显然是不利的。从操作层面来说,由于中国手机用户群特别庞大,人口流动比较频繁,手机号码使用情况也非常复杂,手机实名制推行起来难度不小。从监管者的角度看,手机实名制最需要做的是要完善相关法规。18、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申博热”的背后

-【社会问题的背景】

(1)调查表明,目前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不包括硕士),最多的高达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2)资料显示,自1982年我国第一批6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博士招生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的博士生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笔者不反对博士扩招,毕竟从人才储备的角度看,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要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博士毕竟是高层次人才,其招生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导师的能力与条件、高校的培养水平等相适应。

(3)据调查,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而在我国高校,大部分都远超过人家的“较高水平”。研究生带多了,师生交流等培养环境自然会出问题,更不要说博士生导师中,很多是高校领导且在社会上有挂职,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较多,根本就无暇顾及学生。

某种程度上说,一名导师带十几甚至数十名研究生,这实际上是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等同,忽略了研究生是“准科研人员”的角色定位,背后散发的是教育公司化、功利化的浓重气息。近年来,高校申请博士点的热情是一浪高过一浪。较之于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美国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设置博士生项目的约有250所;而目前我国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就有310多所。究其原因,博士点在高校不仅代表着不菲的经费,也是大学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因为无论是对高校绩效评估还是高校排名上,博士生的培养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

(4)有利益必然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猫腻。据报道,许多资质不全的申请院校和机构,为获申博成功,通常采用造假和公关两手并举的办法。一是将其它单位的名人,如院士、博导等,拉到自己的旗下,“变”成本校教师;二是四处打点,向评委送钱送礼,早已成了各高校“公开的秘密”。南方某高校,就曾被曝为申报博士点专门设立了一笔总额达数百万元的专项公关经费。而一旦申报成功,所在

院所可就实现“破蛹化蝶”式蜕变,许多不具备博士生指导能力的教授们,一夜间摇身一变都成了博导。

(5)2009年4月20日,西北政法大学正式向陕西省政府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请求对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确定的第十一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重新评审。

2009年3月27日,陕西省学位办组织来自北京、江苏和陕西的21位专家,在陕西宾馆召开了评审会议,最后投票确定两所大学为拟立项建设单位,西北政法大学落选。

消息传出,极端失落的情绪迅速在校园内蔓延,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西北政法大学的BBS上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10余名师生向省政府送交声明材料,抗议博士点评审结果。

由于落选院校及其部分师生的强烈不满,3月30日,陕西省学位办紧急召集8所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开会,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2009年4月11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蒋德明、安芷生两位副主任委员召集8所学校的校领导开会并宣布:鉴于有的参评学校申报存在“材料不规范”、“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严重影响评审结果的公正,各学校应按照统一标准重新填报材料;省学位委员会将在严格评审所有申报材料并对各申报学校票决后排队,公示两个得票最高的学校作为拟立项建设单位;所有申报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由学校负责,学位委员会将不再审查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接到造假举报,一经查实,将一票否决,排名在后的学校依次递补;3月27日的专家组评审结果仅作为参考。

各申报学校于2009年4月14日上午10时前重新提交了申报材料。贾宇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天15时,省学位委员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维持3月27日专家组评审意见。4月16日,省学位委员会再次召集8所学校的校领导,宣布了此决定。

篇3: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篇4: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1.国民增收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要实现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民富才有国强。如何实现国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建议》认为,应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如此等等。

近年来,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失衡倾向,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关注。“十二五”规划建议直面社会关切,受到一致肯定。当前,我们必须扎实有力推进改革,方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2.保障性住房

2010年,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迎来了全面提速的阶段。从供地看,多个城市今年保障房的供地比例在一半以上,较高的甚至达到六七成;从规模看,58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任务圆满完成,这是多年来保障房建设的一个新高度;从品种看,除了廉租房、经适房、动迁安置房外,公共租赁房也全面“破冰”;从对象看,保障房的分配正逐渐淡化“户籍”因素,尤其是公租房的覆盖面更是明确从“户籍人口”拓展至“常住人口”。今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与以往相比存在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保障房的“权重”愈来愈高,保障房正成为调控的重要抓手。

在政策设计和市场演变中,“市场”和“保障”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愈来愈明晰。如火如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会让越来越多“蜗居”一族实现住房梦。

3.稳定物价

2010年四季度以来,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这对城乡居民尤其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及时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可说是一套“组合拳”,既增加了主副食品供应,同时也大力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监管。随着各地稳定物价举措的陆续出台,各地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

物价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之一。稳定物价,政府必须出手,出手必须见效;稳定物价,必须要让所有群众得实惠,不能成为市民和农民之间的“零和游戏”。4.户籍改革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和成都这两座西南都市成为2010年户籍改革的“明星”。8月15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该市政府部门表示,农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将用10年时间让1000万农民带着尊严和财富转户进城。11月16日,成都市政府宣布,成都将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到2012年实现全域城乡统一户籍。

户籍本身只是一张纸片,最富实质意义的是户籍中所包含的各项社会待遇,以及城乡居民平等平权的理念。户籍改革必须扎实推进,同时要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5…教改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勾勒出我国面向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路线图”。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难题,纲要还提出要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上学难”“择校热”,这个被关注了多年的老话题,能否在新教改纲要的落实过程中得到有效缓解和根本改善,人们拭目以待。毕竟,起跑线上的公平最为可贵。6.医改

自新医改方案2009年出台后,2010年,中国医改继续朝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扎实迈进: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覆盖超过90%的人口,提前完成了原定于2011年完成的目标。今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决定在全国16个城市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我国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部还编制了未来10年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等将为未来的患者提供合格的医生„„

新医改已经渐入“深水区”。改革越是复杂艰难,改革者越是要牢记老百姓的朴素愿望:药价别再“层层加码”,看个感冒不再花个几百上千,开刀不再为送不送“红包”而纠结„„ 7.食品安全

“反式脂肪”到底危害几何?三聚氰胺奶粉为何“再出江湖”?市场上有多少蘑菇是“漂白蘑菇”?2010年,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并没有些许减少。

这些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中,尤以三聚氰胺奶粉“阴魂不散”最为典型。今年以来,问题乳制品在湖南、湖北、青海等地频频出现,令很多群众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这几年来,政府部门为杜绝三聚氰胺毒奶采取了雷霆手段,但问题乳品为什么就是屡禁不止?类似事件看似偶然,其实暴露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制度缺陷。

当前,必须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损害群众健康,建立食品监管体系和食品产业的社会公信力,别再让老百姓当“化学家”。关键举措有二:其一,建立更加完备的“一条龙”监管体系,别再是“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其二,依法落实最为严格的问责制度,让渎职者接受司法拷问,让“制毒者”倾家荡产。8.养老保险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在网上举行的十大热点的调查中,“养老保险”以高票位居榜首,这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网友认为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而在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近半数网友最关心养老保险。

与此相对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有关人士认为,一个老有所养的社会,才是人人可安心工作、放心消费的社会,养老保险要强调人人平等,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应该跟城市居民一视同仁;不同职业人士的养老金,也不应有太多差别。9.“城市病”

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人口大量涌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病”开始困扰中国人的生活,促使人们深刻反思。

就拿交通来说,不只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我国的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快速驶入“拥堵时代”,城市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篇5:Bcgrlmn_a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

【标准表述】

温家宝总理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指出:频频发生的杀童案,说明中国社会存在深层次矛盾,而且日趋尖锐化,“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还未长大的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安全环节上最薄弱的一环。在宁静的校园频发如此血腥的惨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类似的血案接连的发生,创伤不断地复发,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以及整个社会留下深重的阴影。

基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实现等现实因素,当前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存在着不公平感和压抑感。要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源头调整社会分配体制,解决好民生问题。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第二,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各级各地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逐步完善。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构建这一体系,一方面是转变社会心理习惯、推进体系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体系完善的过程中,那些遭遇类似郑民生一样不幸的人,他们滋生的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心理,会被及时疏导。

上一篇:生日祝福语送给朋友的下一篇:考核动员讲话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