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05-2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通用9篇)

篇1: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2

B.-1

C.1

D.0

2.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101和+3,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

A.104

B.98

C.-104

D.-98

3.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A.1

B.0

C.-1

D.-3

4.a,b是有理数,若已知|a+b|=-(a+b),|a-b|=a-b,那么下图中正确的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的数的绝对值是0

B.-2比-2.5小0.5

C.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D.如果x+y=0,那么|x|=|y|

6.某市为了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走进低碳生活”的号召,到目前为止共有60 000户家庭建立了“低碳节能减排家庭档案”,则60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60×104

B.6×105

C.6×104

D.0.6×106

7.从数-6,1,-3,5,-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则其积最小的是()

A.-60

B.-36

C.-90

D.-30

8.已知a<0,-1

A.a>ab>ab2

B.ab2>ab>a

C.ab>ab2>a

D.ab>a>ab2

9.若n是自然数,且有理数a,b满足a+1b=0,则必有()

A.an+(1b)2n=0

B.a2n+(1b)2n+1=0

C.a2n+(1b)2n-1=0

D.a2n+1+(1b)2n+1=0

10.已知|a|=5,|b|=2,|a-b|=b-a,则a+b的值是()

A.-7

B.-3

C.-7或-3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1.5的倒数与2的相反数的和是________.12.数学考试成绩以80分为标准,老师将5位同学的成绩简单记作(单位:分):+15,-4,+11,-7,0,则这五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13.某地气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就降低大约6℃.现地面气温是25℃,则8 000米高空的气温约是________.14.将一张厚度为0.12毫米的白纸对折35次后,其厚度为________毫米(只列算式).15.若a<0,b<0,则|a+b|=________.16.若|12a-4|+(b-1)2=0,则a=________,b=________.17.把3,-5,7,-13四个数利用“24点”游戏规则,可写成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若(a-1)2与|b+1|的值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__.19.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b=ab+a+b+1,则(-3)*4=________.20.探索规律:31=3,个位数字是3;32=9,个位数字是9;33=27,个位数字是7;34=81,个位数字是1;35=243,个位数字是3;36=729,个位数字是9;……,那么37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320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80分)

21.(12分)计算:

(1)-|-5|+(-3)3÷(-22);(2)-36×(14-19-112);

(3)8+(-14)-5-(-0.25);(4)27÷[(-2)2+(-4)-(-1)];(5)(-312)2+612×(-2)4÷[(-2)3-(-2)2]-1÷(-43);(6)(-24)×(18-13+14)+(-2)3.22.(10分)某次考试六名同学成绩与平均分的差值为5,-112,-4,312,-5,0,请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各数的点,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23.(10分)某地气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就下降大约6℃,现在10 000米高空的气温是-23℃,试求此时地面的气温.24.(10分)一小商店一周的盈亏情况如下表所示(亏为负):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盈亏情况/元 128.3-25.6-15 27-7 36.5 98

(1)计算出小商店一周的盈亏情况;

(2)指出赢利最少的一天比最多的一天少多少.25.(12分)一点A从数轴上表示+2的A点开始连续移动,第一次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第二次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次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求:

(1)写出第一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写出第二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3)写出第五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4)写出第n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6.(12分)为了有效控制酒后驾车,吉安市城管的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巡逻,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出发点开始所走的路程为:(单位:千米)

+2,-3,+2,+1,-2,-1,-2.(1)此时,这辆城管的汽车司机如何向队长描述他的位置?

(2)如果队长命令他马上返回出发点,这次巡逻(含返回)共耗油多少升(已知每千米耗油0.2升)?

27.(14分)a,b,c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且|a|=|b|.(1)比较a,-a,-c的大小;

(2)化简:|a+b|+|a-b|+|a+c|+|b-c|.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最小的数是-2.2.A |AB|=|-101-3|=104.3.B 最大值是1+(-1)=0.4.B 由条件可知a、b都是负数,且b的绝对值较大.5.D x+y=0说明x与y互为相反数,则|x|=|y|.6.C 60 000=6×104.7.B(-6)×(-3)×(-2)=-36.8.C ab最大而a最小.9.D a与1b互为相反数,且正数的奇次幂是正的,负数的奇次幂是负的,故选D.10.C 由条件可知a=-5,b=±2,故有两种情况.二、填空题 11.-83 12.83分 80+(15-4+11-7+0)÷5=80+15÷5=80+3=83(分).13.-23℃ 25-8 0001 000×6=-23(℃).14.0.12×235 15.-a-b 16.13 1 12a-4=0,a=3;b-1=0,b=1.17.[-13×(-5)+7]÷3 18.0 ∵(a-1)2+|b+1|=0,∴a-1=0,a=1;b+1=0,b=-1,∴a+b=0.19.-10(-3)*4=(-3)×4+(-3)+4+1=-12-3+4+1=-10.20.7 1 7÷4=1……3,个位数字为7,20÷4=5,个位数字为1.三、解答题

21.解:(1)74 原式=-5+(-27)÷(-4)=-5+274=-74;(2)-2 原式=-36×14-36×-19-36×-112=-9+4+3=2;(3)3 原式=8-14-5+0.25=8-5=3;(4)27 原式=27÷[4+(-4)+1]=27÷1=27;(5)413 原式=494+132×16÷[-8-4]-1×-34=494+132×16×-112+34=494-263+34=413;(6)-9 原式=-24×18-24×-13-24×14+(-8)=-3+8-6-8=-9.22.解:图略-5<-4<-112<0<312<5.23.解:10 000÷1 000=10,10×6=60(℃),60+(-23)=37(℃).24.解:(1)128.3-25.6-15+27-7+36.5+98=242.2(元)>0,所以这一周盈利了242.2元;(2)128.3-(-25.6)=153.9(元).所以盈利最少的一天比最多的一天少153.9元.25.(1)3(2)4(3)7(4)n+2 26.解:(1)2-3+2+1-2-1-2=-3(千米).∴他在出发点的西3千米处;(2)|+2|+|-3|+|+2|+|+1|+|-2|+|-1|+|-2|+|-3|=2+3+2+1+2+1+2+3=16(千米).∴16×0.2=3.2(升).答:共耗油3.2升.27.解:(1)-a(2)原式=0+2a+[-(a+c)]+(b-c)=2a-a-c+b-c =2a-a-a-c-c =-2c.

篇2: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正负数

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1分)某水文站把河水的警戒水位记为0

m,2017年3月1日12:00记录的水位高度为+0.5

m,2017年4月1日12:00水位比2017年3月1日12:00下降了0.8

m,2017年4月1日12:00的水位高度记为_______ m。

2.(4分)某商店八月份销售情况为:平均每天销售的金额为180元,那么9月2日的销售客为+53元表示_______,这天实际销售额为_______,9月16日销售额为196元,比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多_______这天销售额记作_______元。

3.(2分)小明按一定的规律写数:1、2、﹣3、4、5、﹣6、7、8、﹣9…,当写完第50个数时他停了下来.他写的数中一共有_______个正数,_______个负数.

4.(3分)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1)-(+6)=_______

(2)-(-3)=_______

(3)+(-5)=_______

5.(1分)如果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_______2千克。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6.(2分)如果大树高10米记作+10米,树根深达2.6米记作2.6米。

7.(2分)整数可以分成正整数和负整数。()

8.(2分)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高0.6m,记作+0.6m,那么比正常水位低0.2m,可记作-0.2m.()

9.(2分)水位上升3cm记作+3cm,则-3cm表示水位下降3cm。

10.(2分)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2分)一种饼干的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g)表示这种饼干标准质量是150g,实际每袋最少不小于()g。

A

.155

B

.150

C

.145

D

.140

12.(2分)学校举行数学知识竞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分记作+1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

A

.10

B

.0

C

.-10

13.(2分)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中国

14.(2分)商店卖出两筐同样的苹果,第一筐重24千克,第二筐重27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6元.平均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

A

.0.32元

B

.3.2元

C

.0.24元

D

.2.4元

15.(2分)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8吨记为-8吨

B

.15吨记为+5吨

C

.6吨记为-4吨

D

.+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四、下面是清凉水库8月2日至8月6日的水位情况。

(共1题;共5分)

16.(5分)为了表示_______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例如:_______,读作_______.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叫做_______,例如: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1、2-1、3-1、4-1、4-2、4-3、5-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6-1、7-1、8-1、9-1、10-1、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1、12-1、13-1、14-1、15-1、四、下面是清凉水库8月2日至8月6日的水位情况。

(共1题;共5分)

篇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本课围绕介绍家庭成员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活动, 中心话题是“The family”, 语法重点是能用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第三方是谁。介绍家庭成员。教学内容为语法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 同时也体现了语法项目与交际情景自然结合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 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单元所谈论的是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 这贴合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容易对本课产生兴趣。但初一的学生年龄仍然较小, 尤其在有人听课的条件下, 他们更容易紧张,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本课的难题之一,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 大胆发言,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本节课所设计的学习任务。

三、Teaching aims

1. Language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recognize different familym e m b e r s a n d b e a b l e t o u s e t h e s e n t e n c estructure “Who is /are…?”, and the key words“photo, have a good day”.

2. Ability goals

B e a b l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b y l i s t e n i n g t omaterials.

Be able to talk about family members usingsimple structures.

3. Emotion goals

Make the students not only care about theirown families but also their classes, their schools…

四、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points

1. Different names of family members.

2.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

3.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o is…?” to describe the family members in the realsituations.

五、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learning method

六、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blackboard

七、Teaching procedure

(一) Leading-in (5 minutes)

Show a group of the teacher’s own familyphotos.

Review the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t lasttime.

(二) Listening exercises (12 minutes)

1. Pre-listening

Make a conversation in pairs.

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A: Who are they?

B: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2. While-listening

2a: Listen and circle the words.

2 b : L i s t e n a n d m a t c h t h e n a m e s w i t h t h e people.

3. Post-listening

Pair work

A: Who is the man in green?

B: He is Cindy’s…

A: What’s his name?

B: His name is…

A: Who’re the two old people?

B: They are Cindy’s…

...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and make them know some simple listening strategies.

(三) Fun time: (3minutes)

Enjoy a short period of a movie named TheCroods.

Make the students relaxed.

(四) Reading (2d) (8 minutes)

1. Pre-reading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2d with the students

2. While-reading

Read the conversation quietly and quickly and match the names with the people.

Sally’s sister Paul

Sally’s friend Kate

Sally’s brother Jan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imitate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Read aloud together.

3. Post-reading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groups of three.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Learn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五) Group work (12 minutes)

Help an foregingirl Amy to find a Chinese family to live with.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real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bility.

(六) Homework

1. 请给我写一封电子邮件, 介绍你的家庭情况, 邀请Amy到你家居住。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不少于40词)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2) Who are they?

( 3 ) What do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40 words)

2. Draw a family tree.

My email address: 355415336@qq.com.

Make the students consolidate what they learnt today and improve the stud ents’ writing ability.

篇4: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篇5: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B.纣

C.汤D.启

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B.祭祀祖先C.祭祀社稷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参考右图: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朝

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15.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6.右图所示器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请问该文物是制作于什么时期?

A.夏朝B.商朝

C.西周D.西汉

17.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创立;请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9.追求与建立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仁者爱人”、“从政以德”

C.“兼爱”、“非攻”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2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

特点的是

篇6: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1、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3、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那一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

A、三星堆B、都江堰C、端午节D、故宫

5、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8、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实,警世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融合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

①书法②雕塑③杂技④舞蹈⑤绘画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11、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4、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各国的变革 B.士人的四处游说 C.阶级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17、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青铜立人像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9、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

20、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二、非选择题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2分)

② 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4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

(3)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4)最能证明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2分)

(5)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分)

23、(10分)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6分)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3分)

26、(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1+1+1分)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1+1+1+1分)

篇7: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上初中以前,王晓一直是班里的“明星”、老师的宠儿,进入初中后,却成为一名普通的同学,王晓颇感失望,她常常想念小学的同学和老师。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王晓感情丰富,情绪多变 B.怀念过去,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C.王晓尚未适应新环境,应及时调整自己 D.新环境不利于王晓成长,她应转换环境,选择新生活 2.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展示自我 B.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C.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会主动学习。D.面对同学的竞争,感到压力很大,消沉下去

3.下列的情况,你认为属于良好集体表现的有 ①学习气氛浓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同学们都热爱学习,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

③师生关系融洽 ④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有严明的纪律和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面同学的做法中,有利于融入新的班集体的有

A.小刚向王强请教问题,王强推说不会 B.学校要开运动会,小雷积极报名参加

C.姚健上自习课时总爱说话 D.星期天班里组织义务劳动,张宁为了睡懒觉,请了病假 5.小李爱好唱歌,善于组织,她负责班上的文艺活动;小可学习好,爱帮助同学,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小明书法好,爱动脑子,负责黑板报„„这些说明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②只有当班干部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③每个同学都应该把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 ④如果自己没有特长就不能给班级做贡献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王亮同学一向纪律松弛,散漫自由,进入新的班集体后,面对严格的班级纪律,他感到自己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了,他感叹说:“哎,是纪律剥夺了我的自由。”他的观点

A.正确,因为有了纪律就会失去自由 B.错误,因为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 C.正确,因为自由和纪律势不两立 D.正确,因为这代表了许多同学的心声 7.右图中小鸡和小鸭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有优点就会变得自负 B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C看到别人的优点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D要善于发掘自己的潜能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优于今日之我”。这是

A.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B.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C.用片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D.一种自卑心理

9.小松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电脑游戏。妈妈说:“作业没做就玩游戏,怎么这么管不住自己啊!”晚上小松做完作业,就去睡觉,妈妈说:“你看书本弄得这么乱,做事多没条理呀。”小松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下决心努力改正。小松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A.自我观察 B.与他人接触和比较 C.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D.自我表现

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古训体现的深刻道理是 ①要善于与人交往 ②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③要学会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④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B.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 C.学习是我们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唯一途径 D.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12.青岛工人许振超说:“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可以提高赚钱的本领 B.学习可以使我们高人一等

C.进不进大学无所谓 D.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3.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青少年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C.国家应该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D.国家应该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14.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致富较慢。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同样呈现出与文化程度成正比的发展趋势。这一调查显示的道理是

A.一个国家的公民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丰富和完善自己

B.一个人只有读研究生才能发家致富

C.一个人只有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D.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贫富不均

15.小文说:“早上别人早起30分钟用于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小刚说:“夜深人静时看书学习才是最好的。”小军说:“午饭后看书,温习上午课堂所学的知识才是最好的。”三位同学为哪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后进生小磊争得面红耳赤,你认为小磊应怎么做

A、听取学习成绩最好的小李的说法 B、听取学习委员小刚的说法

C、听取小军的说法 D、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6.周小艳同学因生病住院,老师、同学知道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她捐款,并天天坚持到医院给她补课。这表明良好的班集体

A.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妻 B.可以发挥我们的个性特长 C.是我们成长的园地,对我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D.能够给我们带来自豪感和荣誉感

17.刚进中学,某校七(2)班同学进行讨论制定了他们的班级格言:“进班一刻,七(2)班是我的;出班一步,我是七(2)班的。”这句格言要求该班同学

①努力为班级和老师学习②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③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A.要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 19.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初二学生晓峰受教育权的有 A 期末考试后,晓峰所在的学校取消了张榜排名的做法 B 父亲要求晓峰每天上午在家里帮他干农活,下午去上学 C 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课,晓峰从中得到了锻炼 D 某企业为家庭贫困的晓峰等数名学生提供助学金

20.“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掌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

①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②掌握了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就一定成功 ③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④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积累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某地对七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情况调查显示,有56.1%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明确,24%的学生心态不稳定。有的同学因不适应新环境而手足无措,有的同学因成绩不佳而丧失信心„„ ⑴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升入初中后,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想法和不适应的地方,说出来和大脚交流一下。

⑶谈谈你打算怎样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22.进入初中,一切是那么的新鲜,一切又是那么的好奇,新环境、新同学、新集体、新体验,给了我们新的憧憬。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互相了解,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共创优秀班集体,七年级(1)班准备开一次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订一个主题。(要求精炼概括)

(2)为开好此次主题班会,需要做好哪些活动准备?(至少写出两项)

(3)假如请你代表七年级(1)班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共同创建优秀班集体,你将在倡议书中阐

述所学的哪些主要观点?

23.在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上,王兴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我在小学时,被同学们称为小机灵、调皮鬼,叫我小机灵是因为我的动作比较灵活,头脑也比较聪明,我上课爱思考、爱发言,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说我是调皮鬼,因为我好在教室里打闹,有时上课管不住自己,为此也被老师批评过。我的兴趣挺广泛,看书、下棋、摄影、旅游我都喜欢。我想在新的集体里改正缺点,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1)王兴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

(2)他运用了哪些认识自己的方法?

(3)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

24.材料一:2009年2月22日,2007——2008学年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颁奖者颁奖时强调: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制度,保障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材料二:漫画《小亮的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小锐应该对小亮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A 6.B 7.B 8.B 9.C 10.B 11.B 12.D 13.A 14.A 15.D 16.C 17.B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⑴反映了很多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生活不适应。

⑵校园更美更大;认识许多新同学和新老师,盼望与老师和睦相处,与同学共同进步;学习方法和要求在改变,重在自主学习、探讨,形成习惯;课程科目增多,内容加深,难度增大。(答案符合题意即可)⑶首先调整心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适应环境;确立新的追求目标;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22.(1)主题:温暖的集体,我的家;加深了解,促进友谊;让我们共创优秀班集体等。(2)宣传发动同学参加;进行人员分工;布置好活动场所;写发言稿等。

(3)提示:内容形式多样,可以从课本中有共同目标团结奋进,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团结协作,互助前行等来创建班集体。同时,也可以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班集体的建议。

23.(1)王兴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因为他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是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

(2)他运用了自我观察,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来认识和评价自己;运用了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3)他还可以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篇8: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1931—1934年, 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的指引下, 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此后,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 开始长征, 北上抗日。长征途中, 1935年4月, 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 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 (现已撤销省的建制) 、甘肃、陕西等11个省, 在整个长征途中, 红军爬雪山, 过草地, 历尽千辛万苦, 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退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 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 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在长征途中, 涌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 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篇9: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上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西师版下一篇:放射科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