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工程的计算题

2024-04-15

砼工程的计算题(精选9篇)

篇1:砼工程的计算题

砼工程的计算题

一、已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439:566:1202:193,经测定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和1%,试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解: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为:439:566(1+3%):1202(1+1%):(193–566×3%-1202×1%)=439:583:1214:164

二、已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同上,混凝土搅拌使用的搅拌机出料容量为350L(350升),试确定每搅拌一罐砼的投料量。

解:

1.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还可以表示为:1:1.33:2.77:0.37,则每搅拌1罐砼需要的材料量为:

2.水泥=439×0.35=153.7kg,即每搅拌一罐砼时水泥的投料量取150kg(三袋水泥,一袋水泥50公斤)

3.砂=150×1.33=200kg

4.石=150×2.77=416kg

5.水=150×0.37=56kg

三、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是1:2.58:5.32,水灰比是0.66,砂、石含水率是3%和1%,求每下料一袋水泥时砂、石及水的用量,

解:

(1)施工配合比为:1:2.58×(1+3%):5.32×(1+1%):[0.66-2.58×3%-5.32×1%]=1:2.66:5.37:0.53

(2)每下料一袋水泥时砂、石及水的用量为:

砂=50×2.66=133kG

石=50×5.37=269kG

水=50×0.53=27kG

篇2:砼工程的计算题

现浇砼板

(一)现浇砼有梁板

1、工程量:包括板与梁的体积。有梁板体积=V板+V梁

(1)现浇板:V板=板的外围面积*厚度(扣除>0.3m2的洞口)(2)梁:V梁=梁宽*(梁高-现浇板厚)*梁长度*根数

梁长:主梁---算至两端柱之间的净长;次梁---算至两端主梁之间的净长

2、套定额

(1)套5-32(自拌砼)、5-199(泵送商品砼)、5-314(非泵 送商品砼)

(2)砼强度等级不同时换算(二)现浇砼平板

1、工程量:V板=板的外围面积*厚度

2、套5-34(三)现浇砼无梁板

1、工程量:V=V板+V柱帽

2、套5-33 现浇砼柱

(一)现浇砼矩形柱。包括:框架柱、独立柱等

1、工程量:V=柱截面积*柱高*根数

2、柱高:(1)柱全部与现浇板相交: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2)柱部分与现浇板相交:从基础顶算至板顶,再扣除相交的板体积

3、套:5-13(二)构造柱

1、形式:一字型、L型、T型、十字型

2、工程量:V=(0.24*0.24+0.24*0.03*n)*柱高*根数。柱高——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

3、套5-16 现浇砼梁

(一)现浇砼单梁、连续梁、框架梁

1、主要是指预制板下梁,梁与现浇板浇在一起时,按有梁 板执行。

2、工程量:V梁=梁的截面积*梁长*根数。梁长——算至两端柱之间的净长

3、套5-184、异形梁:指非矩形梁,单列项目计算。(二)现浇砼圈梁

1、工程量:V梁=梁宽*(梁高-现浇板厚)*梁长*根数。梁长——算至两端构造柱之间的净长

2、套5-20

(三)现浇砼过梁

1、工程量:V梁=梁宽*梁高*(洞口宽度+0.5)*根数

2、套5-21

注意:圈梁与过梁相连时分开计算;QL兼GL长度=洞口宽+0.5;按过梁项目计算。现浇砼墙

1、工程量:V=墙长*墙高*墙厚(扣除>0.3m2的洞口)(1)墙长——外墙按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计算(2)墙高——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

(3)单面凸出砼墙的柱,或暗柱,并入砼墙中计算,双 面凸出砼墙的柱单独按柱计算,砼墙算至砼柱侧。

(4)砼墙与上部砼梁不同宽时,墙高算至梁底;同宽时 砼梁并入砼墙内。

2、套定额:地面以下砼墙、挡土墙:5-

23、24 ;地面以上砼墙:5-

25、26 现浇砼基础

(一)现浇砼独立基础:

1、普通砼独立基础(1)四棱台体

公式:V=a*b*h+ [a*b+(a+a1)*(b+b1)+ a1 *b1]* h1/6(2)套5-72、砼杯形基础

(1)工程量:V=外形体积-中间的洞的体积(2)套定额:

① 杯口外壁高≤杯口外壁的最长边时:套:独立柱基,5-7 ② 杯口外壁高>杯口外壁的最长边时:套:高颈杯形基础,5-4(二)现浇砼条形基础

1、形式:有梁式、无梁式

2、工程量 V=基础的截面积×基础长。基础长:L型接头的长均算至基础的中心线;T型接头的长:直面部分----算至接头直面的净长,斜面部分-----算至接头斜面的中心线。

3、套定额:

(1)无梁式套5-

1、5-2;有梁式套5-3

(2)当反梁高宽比小于4:套有梁式条基,即5-3

当反梁高宽比大于4:反梁套砼墙子目,下部套无梁式条基(三)现浇砼满堂基础

1、工程量 V=梁体积+板体积(注意:梁的标注尺寸均包括板厚)

2、套定额:

(1)区分有梁式5-

6、无梁式5-5。仅有边肋者——也是无梁式(四)现浇砼设备基础

1、块体:按体积计算

2、框架式:区分柱、梁、墙、板等分别按体积计算 基础垫层

(一)工程量 按体积以M3计算

2独立基础、满堂基础下的垫层——V=垫层面积×垫层厚度(2)条形基础下垫层——V=垫层的宽×垫层厚度×垫层长

垫层长:外墙基础垫层----按垫层的中心线长计算,内墙基础垫层----按垫层的净长计算

(二)套定额:

1、第二章:2-104——2-122

2、砼垫层厚度>150mm,套无梁式条基 现浇砼其他构件

(一)现浇砼阳台(阳台挑出墙外超过1.8m,按有梁板子目套用)

1、工程量(1)投影面积S。包括板、牛腿梁、边梁等全部(2)砼含量的调整量△V。△V=V(投影面积S内砼体积之和)*1.015 — 投影面积S/10×定额砼含量

2、套定额:S/10:套5-41 ; △V:套5-42(二)现浇砼雨棚(雨棚挑出墙外超过1.5m,按有梁板子目套用;超过250mm的翻边,按体积计算,套挑檐子目)

1、工程量(1)投影面积S。包括板、梁、250高的翻遍。(2)砼含量的调整量△V(三)现浇砼楼梯

1、工程量 S:计算出楼梯间的水平投影净面积——包括板、梁、踏步等

(A、不扣≤200mm宽的楼梯井所占的面积;B、与楼层连接处:算至楼层踏步梁的外侧,即梁算入楼梯 内,梁外为楼板)(四)阳台、楼梯的栏板、栏杆

1、栏板:砼栏板、砖砌栏板均按体积计算(1)砼栏板:套5-

44、---、5-326(2)砖砌栏板:套3-

47、48(小型砌体)

2、栏杆——第12章的栏杆:按延长米计算;第6章的钢栏杆制作、7章栏杆安装、16章栏杆油漆: 按吨计算

现浇砼挑檐按体积计算

2、套5-

48、5-209、--现浇砼压顶按体积计算

2、套5-

49、---、5-331

九、预制砼构件(一)列项

1、砼构件制作:砼、钢筋、模板

2、砼构件运输

3、砼构件安装

4、构件安装后的接头灌缝(二)工程量

1、砼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的工程量

(1)先计算出设计砼量,即净用量:按实体体积计算 易损坏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的工程量分别加损耗 制作工程量=运输工程量=设计砼量×1.018 安装工程量=设计砼量×1.01

其他构件:制作工程量=运输工程量=安装工程量=设计砼量(2)钢筋、模板:另计

(3)构件接头灌缝的工程量=设计砼量(三)套定额

1、砼构件制作(1)砼:第五章

(2)钢筋按第四章,模板费用为措施费,按第20章

2、砼构件运输:按第七章

3、砼构件安装:按第七章

篇3:砼工程的计算题

2006.11.01开始实施的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对粘钢提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相对于旧版的规范CEC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新版的计算方法要复杂得多,对于每个需要粘贴扁钢加固的断面均需解二次方程才能确定粘贴扁钢量,这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工作中给设计人员增加了许多计算量,不够实用。

按照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在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拉面和受压面粘贴钢板进行加固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undefined

式中 M—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

x—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

度,简称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b、h—矩形截面宽度和高度;

fsp、f′sp—加固钢板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Asp、A′sp—受拉钢板和受压钢板的截面面积;

a′—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ho— 构件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

ψsp—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抗拉强度有可能达不到设计值而引用的折减系数;当ψsp>1.0时,取ψsp=1.0;

εcu—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εcu=0.0033;

εsp,0—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的

滞后应变;若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

取εsp,0=0。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基本上仅采用在受拉面粘贴钢板的方法对梁进行加固,即在梁跨中断面梁底粘贴钢板,梁支座断面梁面粘贴钢板,(梁支座断面即便是梁面、梁底均有粘贴钢板,梁底粘贴的钢板也是按梁跨中断面梁底粘贴钢板的锚固需求延伸而来的,并非按梁支座断面的计算需求配置的。),即仅考虑在受拉面粘贴钢板,受压面没有粘贴钢板,即A′sp=0。ψsp做为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受拉钢板抗拉强度有可能达不到设计值而引用的折减系数,在实际加固设计中,我们控制梁的配筋率,当配筋率大于2.5%时就采用扩大断面方法加固,而不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当配筋率在梁的适配范围内,受拉钢筋配筋不足时才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可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受拉钢板抗拉强度能达到设计值,不需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即ψsp=1。上述式子即演变为:

M≤α1fc0bx(h-x/2)+f′y0A′s0(h-a′)-fy0As0(h-h0) (1)

α1fc0bx=fspAsp+fy0As0-f′y0A′s0 (2)

x≥2a′ (3)

按(1)式解二次方程计算出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代入(2)式求出受拉面粘贴的钢板加固量Asp,再换算为粘贴扁钢的条数。

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断面的粘贴钢板量均需解二次方程,计算工作量太大,不够实用,变通的方法可以利用电算程序直接求出在新的弯距作用下梁断面所需的受拉钢筋数量AS0新,利用新、旧受力状态下需要的受拉钢筋面积不同,其所产生的轴向拉力的差值即为受拉钢板提供的轴向拉力,即

fy0(As0,新-As0,旧)=fspAsp (4)

根据(4)式求出Asp,再将Asp换算为粘贴扁钢的条数,不足1条的按1条考虑,因此Asp需向上取整为单根扁钢面积的倍数Asp实,将Asp实代入公式(1)可以得出粘贴扁钢后梁断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距Mmax。将Mmax与新需的弯跨M新进行比较,若Mmax大于等于M新,即经过粘贴扁钢加固后的梁断面能够承受新的荷载需求,也就是粘贴扁钢的数量满足加固设计要求。

考虑到粘贴钢板的作用点与梁受拉钢筋合力的作用点有个差距即钢筋保护层a,因此所粘贴的扁钢对Mmax的贡献与新旧配筋差对Mmax的贡献也有一定的差别,扁钢对Mmax的贡献比新旧配筋差对Mmax的贡献多fspAsp*a。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按(4)式求出的Asp在换算为扁钢条数时可先按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代入(1)式计算Mmax。若按四舍五入取整的Asp实在代入(1)式中计算得到的Mmax小于新的弯距M新,则扁钢条数应按增加一条计算,此时代入(1)式得到的Mmax绝对能满足新的荷载条件下所需的弯距M新的要求。

2 工程实例

某大厦共十八层,原设计将四层及四层以上做为写字楼使用,后根据业主要求需将第四层改变设计用途,改作酒店的厨房及海鲜池使用,其中厨房填充20cm高的加气混凝土,海鲜池自重及使用荷载大约12kN/㎡。在新的荷载条件下梁所承受的弯距M新增大,原来的配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在受拉面粘贴钢板以增大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距Mmax以满足受力状况改变后的梁的断面需要的承载力。

例1 M新=255kN·m;Aso=942mm2(3Φ20);

A′so=603mm2(3Φ16);AS0新=1400mm2;

fyo=f′yo=360N/mm2;fc=11.9N/mm2;b×h=250mm×600mm;fsp=210N/mm2

方法一:

根据公式 ⑴ 255×106≤1×11.9×250×

x×(600-x/2)+360×603×565-360×942×35

144.219×106=11.9×250×x×(600-x/2)

48477=x(600-x/2)

0.5x2-600x+48477=0

x=87(mm)

代入公式 ⑵1×11.9×250×87.1

= fspAsp+360×942-360×603

259122.5=122040+1×210×Asp

Asp=653(mm2)

换算为扁钢条数,取3条 -50×5扁钢 ,

3×50×5=750(mm2)>ASP=653(mm2)

方法二:

根据公式(4)360×(1400-942)=210×Asp

Asp=785mm2

换算为-50×5的扁钢条数785/(50×5)=3.14(条)

四舍五入取3条即Asp实=750 mm2

代入公式(2)1×11.9×250×X=210×750+360×942-360×603

X=94(mm)

代入公式(1)Mmax=1×11.9×250×94×

(600-94/2)+360×603×565-360×942×35

=265.37×106(kN·m)>M新=255×106(kN·m)

从以上算例中可以发现,采用方法二

同样可以解决所需扁钢条数的问题,又避免解二次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极大地方便了设计人员。工程中其它断面的情况归结在表1中,其中fyo=fyo'=360N/mm2;fsp=210N/mm2 ;fc=11.9N/mm2

从表1的比较中可知,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实际需要粘钢的条数基本是一致的,唯一例外的是当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小于2a时,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这是由于梁断面本身配置的受压钢筋偏多,为了满足混凝土最小的受压区高度,需要更多的扁钢面积来平衡轴力。

3 结论

采用方法二得出所需扁钢的面积与梁的实际配筋一起参与梁的承载力计算,当粘贴扁钢后的梁的最大弯矩承载力能满足新的荷载条件下所产生的最大弯距,即说明采用粘贴扁钢加固后的梁满足使用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除了计算所需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2a′的情况外,都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二代替方法一计算梁加固所需得扁钢条数,以减轻加固工程计算量。

摘要:本文针对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提出的粘钢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适用于工程设计上的简便方法,以简化设计人员的计算工作量。

关键词:粘贴扁钢,二次方程

参考文献

篇4:水利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 裂缝 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砼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逐渐散热和蒸发,这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就会自然的形成收缩应力,当这种应力超出当时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缝是材料的不連续现象,属于物理性病害,是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问题,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裂缝也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混凝土结构破坏。对于水库蓄水发电和灌溉来说,挡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直接引起渗漏,如果渗漏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直接危及工程的蓄水能力;对于混凝土重力坝来说,如果裂缝达到一定贯穿深度和宽度,会引起坝体扬压力的急剧增长,削弱坝体的抗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滑能力,对结构抗震非常不利,甚至会对整个坝体的结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1.2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温差所引起的,温差产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温差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1)水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内外的温差使其产生裂缝;(2)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急速下降,裂缝产生;(3)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到达极限,但是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裂缝。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由于温差产生裂缝,诸如水工大坝、分洪闸、拦河坝等体积水工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1.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主要是龟裂,通常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另外,钢筋因为外界的腐蚀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水工砼裂缝的防治措施

2.1优化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

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添加I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粗骨料采用二级配。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少收缩、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裂缝易发生部位如孔洞周围以及转角处布置一些斜筋,从而让钢筋代替混凝土承担拉应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展。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在设计中利用中低强度底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结构的约束度。对于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尽量取较小值,因为保护层的厚度愈大愈容易发生裂缝。

2.2加强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挂草帘或铺草浇水,以便养护保湿。初浇注的混凝土就好像初生婴儿,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混凝土的保养不仅是为了预防初期产生裂缝,还能促进混凝土后期的稳定,保障其承压能力和强韧度。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由于钢筋锈蚀是氧化反应,氧化是产生锈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空气进入,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厚度,预防氧化。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刷聚合水泥砂浆、沥青、环氧树脂等防腐层。选择抗腐蚀性强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避免使用碱骨料等措施,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有较好的效果。碱骨料化学反应对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控制碱骨料的化学反应,最好选择优质骨料和低含碱量的水泥以及中性拌和水,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同时合理降低水灰比。

2.3避免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

解决方法有减轻结构的重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序,改善混凝土结构等。如果只简单的依靠减轻结构重量来控制沉降,只会使整个结构的自身重量加大,稳定性不强,会加重不均匀的沉降。在工程实践中,应以抵抗不均匀沉降为主要保护措施。

2.4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一般选用干缩值较小、强度好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例,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水和水泥的分量。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要及时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如果在高温和大风天气施工的话,最好设置防风和遮阳的设施,积极保护混凝土结构。

2.5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要保证地基的稳定,对松软土的地质结构在施工前要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地基的受力均匀。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泡,模板的拆除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还要注意拆模的先后顺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施工管理措施

首先,要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术管理。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检验制度。其次,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结束语

总之,砼裂缝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外观和耐久性,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05). [2] 钟进章.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混凝土,2004,(10).

篇5:分离工程计算题

lg1.2KsI1,有Ks=1.1070lg0.26KsI2,有=9.3781I21/23.02123.02I31/23.52123.522当在3.5mol/L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210.5mol/L,lgSKsI35.568103g/L

2、溶剂萃取分离A和B两种抗生素,初始水相中A和B的质量浓度相等,A和B的分配系数与其浓度无关,分别为10和0.1.利用混合、澄清式萃取操作,设每级萃取均达到分配平衡,并且萃取前后各相体积保持不变。(1)若采用一级萃取,萃取水相中90%的A,所需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多少?此时有机相中A的纯度(即A占抗生素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2)若采用多级错流接触萃取,每级萃取用新鲜的有机相,相比均为0.5,计算使A在有机相中的收率达到99%以上所需的最小萃取级数,并计算有机相中A的实际最大收率和平均纯度?(3)若采用三级逆流萃取,计算使A在有机相中的收绿城达到与第(2)问相同所需的相比。

解:(1)由1AEA/1EA=0.9,所以EA9 又EAKAVS/VF,且EA=9,KA=10;所以VS/VF=0.9

同理:EB=KBVS/VF=0.10.9=0.09

所以1BEB/1EB0.083 又因初始水相质量浓度A=B,故A的纯度为:0.9/(0.90.083)91.6%(2)EAKAVS/VF100.5

5,EB=KBVS/VF=0.10.5=0.05

E1由1nnn1(1E)n6n-11,得1-A=n=1-n0.99

66则6100,n3,即可,故最小萃取级数为3 当n大于等于3时,有机相中A的最大实际收率为:13A11/699.5% 此时B的收率为13B11/1.0513.6% 故平均纯度为0.995/(0.9950.136)0.88

33En1E99.5%,EAKAVS/VF,所以,故此时相比为0.55(3)13n1E1Fm2m1N1/2,VRV0(1mF)RS22m1Fm2F

3、某凝胶过滤介质的排阻极限为200000,填充柱体积为100ml,用其测得的A和B两种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分别为58ml和64ml,相对分子质量2×10 6的蓝色葡聚糖的洗脱体积为40ml。(1)试计算A和B的分配系数;(2)若在流速下用A和B两种蛋白质溶液测得该凝胶过滤色谱柱的理论板当量高度为0.3mm,且洗脱曲线呈Gauss分布,在此流速下要使微量的AB混合溶液的分离度达到1.3,此GFC柱的最小填充高度应为多少? 解:(1)由公式VRV0m(VtV0),又由题意得Vt100mL,V040mL,故 A:VR58mL,由5840mA(10040)mA0.3 B:VR64mL,同理6440mB(10040)mB0.4

(2)由洗脱曲线呈Gauss分布,则有:RS2(R2R1)/W1W2 又因为平均洗脱时间QRHMFVR/V0,得QR1VR/V058/401.45

QR2VR/V064/401.6

又因为底线处切线峰宽W4VR4(1mF)NV0NN,W24VR/V0N6.4/N 计算得:W14VR/V0N5.8/将上诉代入分离度公式有:RS又因为HETP2(1.61.45)1.3N2795

篇6:注册结构工程师计算题回答技巧

审题 审题时需明确题目要求和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各已知条件的单位,注意各因素比较的基准等,并注意所给条件中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用来迷惑应试者的,以防用错,

注册结构工程师计算题回答技巧

备考资料

确定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便可确定以哪种估价方法为主线,并根据该方法中用到的未知条件确定需借助的其他方法。

篇7:砼工程的计算题

备考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免费咨询领取以下备考神器!

某综合商场地上3层,每层长宽分别为45m和20m,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内设有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商场每层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提出该建筑的每层设置磷酸铵盐手提式灭火器的合理配置方案。分析提示:

灭火器配置计算可按下述程序进行:

1.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2.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 3.计算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4.确定各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6.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1.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1.2,商场主要的火灾种类为A类火灾;根据附录D,该综合商场建筑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

2.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2.1,灭火器配置设计的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计算单元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2)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时,应将其分别作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3)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2.2,计算单元保护面积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按其建筑面积确定;

2)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应按堆垛、储罐的占地面积确定。

该综合商场的面积为45×20=900㎡,即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S=900m²。3.计算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表6.2.1和6.2.4,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的场所,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2A,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75m²/A,即U=75m²/A。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3.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Q=1.3K·S/U。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表7.3.2,设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系统,K=0.5。经计算,Q=1.3×0.5×900÷75=7.8≈8A。

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 ②题库 ③官方教材电子版 ④消防规范20套 ⑤全套试听视频 ⑥224分钟基础精讲课 ⑦120分钟考点剖析 ⑧120分钟考情精讲 ⑨70分钟案例分析 ⑩77分钟通过率分析课 4.确定各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表5.2.1,中危险级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m,如下图所示可知,每个计算单元设置两个灭火器设置点即可,即N=2。

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3.4,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Qe=Q/N=8÷2=4A。6.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每个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4A,所以每个设置点可设置2具2A的灭火器或者是1具4A的灭火器。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附录A中灭火级别为2A类的磷酸铵盐灭火器有2种,一种是灭火剂充装量为3kg,规格为MF/ABC3的手提式灭火器;另一种是灭火剂充装量为4kg,规格为MF/ABC4的手提式灭火器。该综合商场每层应设置2个设置点,每个设置点应设2具灭火级别为2A的MF/ABC3或MF/ABC4的手提式灭火器。——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优惠活动专区—— ————

篇8:浅析砼框架结构工程的质量问题

现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论述。

1 框架柱和框架相交处钢筋过于密集, 导致

混凝土下料困难和振捣棒无法插入到柱头根部, 故该处极易在密集的框架梁纵向钢筋下部形成孔洞和振捣不实的薄弱夹层。

原因分析:施工技术人员按设计图纸计算框架梁下料长度时, 均以每一跨为计算单元来确定该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长度, 即以该梁净跨加上两端纵筋的锚固长度作为该纵向钢筋下料长度, 这样必然造成柱、梁交接处有四道或四道以上框架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穿插重叠过, 该处钢筋极为密集拥挤, 几乎塞严堵严柱头根部, 形成阻拦和屏蔽作用, 使振捣力大为减弱, 该处极有可能存在断层和孔隙。措施:积极与设计者沟通并取得设计者同意后, 使各跨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规格、型号尽可能统一, 在此前提下, 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可以在框架梁混凝土受压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机械连接可采用等强度直螺纹, 锥螺纹和套筒挤压连接等;焊接连接可以采用电弧焊连接。但要注意避开剪力较大处并避免在同一截面连接即可。这样可减少50%钢筋穿插重叠。也可采用等截面代换钢筋方法, 用同型号规格的粗钢筋等截面代换较细钢筋, 即可使柱头处混凝土顺利下料和振捣密实。

2 框架柱附近周围现浇楼板混凝土普遍有

超高现象, 易出现露筋和钢筋保护层不足, 并给楼面层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原因分析。与框架柱相交的框架梁主筋为负弯矩筋, 一般为两排钢筋, 以Ф22至Ф25居多, 相交的两道框架梁上部分弯矩筋按设计要求制作和绑扎, 必然交叉重叠, 再加上双向现浇板的负弯矩筋两排和现浇混凝土后超高35~40mm。措施:将超高的35~40mm上表面高差消化在框架梁处, 即消化在框架柱内, 在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时, 实际浇高度以设计的35~40mm相应该处框架梁底下下移35~40mm, 其他处梁底支设仍严格按设计图要求, 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又对框架梁进行了起拱, 且各跨框架梁起拱处楼板不超高, 对框架梁的受力极为有利。

3 框架柱主筋和框架柱在柱截面处主筋发生移位错动现象, 框架柱主筋不垂直, 直接影响框架柱钢筋受力性能。

原因分析:框架柱主筋在梁板绑筋时任意撬动位移, 尤其是柱变截面处未按1:6的斜度调整至正确位置。浇筑混凝土前未将建筑物轴线引测上来及根据轴线对柱主筋进行可靠固定。措施:绑扎梁板钢筋时严禁撞动柱筋使其位移, 楼板混凝土浇柱前验收钢筋时, 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柱主筋位置进行复合, 固定方法是:现浇楼板梁钢筋绑扎后, 必须将建筑物的柱轴线用经纬仪和钢尺引测主柱根部, 依据两条线弹出或用方尺画出柱头外框边线, 然后每个柱底部用一个焊接封闭箍筋与主筋绑扎牢固, 并将该封闭箍筋与附近的分布筋焊牢, 再在柱筋上部用1~2个封闭箍筋与柱主筋绑牢。

4 框架梁主筋移位变形, 四肢箍筋或六肢箍

筋错动内移导致框架梁有效截面减小保护层偏大;框架梁与悬臂梁纵向受力筋相交处上下顺序错误, 直接影响悬臂梁受力状况。

原因分析:框架或基础梁宽度较大时往往采用四肢箍等或六肢箍等复合箍筋, 由于绑扎不很牢固加之支模人员踩动易发生主筋内移现象, 有的地方将悬臂梁负弯矩筋放在框架梁主筋下部。措施:复合四肢或六肢箍筋问题可与设计人员协商, 征得其同意后改成大箍筋套小箍筋的方式, 并沿梁方向每隔2-3m用Φ6斜向钢筋与梁箍筋适当点焊固定即可。

5 框架梁柱筋的加密区箍筋加密长度不够,

尤其是梁柱交接的柱头内常出现遗漏移位歪斜绑扎不牢现象, 框架柱箍筋的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和弯钩的平直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原因分析:由于框架结构中各框架柱承受的坚向和水平力截然不同, 故其截面尺寸和配箍筋均有所差异, 而施工人员技术素质较低, 图省事, 每一框架柱箍筋加密未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中要求配置, 绑梁主筋后, 柱头内加密箍筋绑扎较为困难, 忽视箍筋加工下料长度和加工转轴的半径导致弯钩弯曲半径、角度和平直长度不足。措施:柱箍筋加密区必在绑框架梁之前全部绑扎到位;技术和操作工人务必严格按钢筋加工规范要求进行下料和绑扎, 确保箍筋有效约束主筋和抗震要求。

6 框架柱钢筋工程复合箍筋和拉筋绑扎不规范, 绑扎松散, 拉筋未钩住箍筋。

原因分析:由于柱主筋发生一定偏移或复合箍筋加工制作尺寸的误差, 致使柱主筋无法贴到复合箍筋的角处, 因此只要严格控制框架柱主筋移位和复合箍筋制作尺寸并用22#镀锌双股铁丝绑扎牢固即可;施工人员制作拉筋时图方便两端均做成90°平钩, 应明确指出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一端做成135°弯钩, 另一端暂做成90°弯钩, 待两端均同时勾住柱主筋和箍筋后, 用锤子或扳手将90°弯钩也弯成135°弯钩即可。

7 梁柱交接处柱头部位混凝土缩径、歪斜、膨胀发生。

原因分析:对该处的模板支设基本上是沿用随意拼凑, 与相邻处模板无可靠连接措施, 稍加振捣, 撞动即发生变形、开裂和露浆。措施:用10~20mm厚胶合板做模板, 将60mm×100mm方楞木做背楞, 将10~20mm竹胶合板钉在楞木上制成阳角模具, 找方固定于柱头部分, 应留出梁缺口位置, 可用细铁丝与柱头箍筋拉结牢固, 内部用四根与柱同宽的短钢筋顶住竹模板内侧, 支梁模时将两者结合缝隙用海面条塞严即可。

8 框架柱柱模位移变形不方正, 柱模垂直度

控制不严格发生超规范限值倾斜, 上下层柱模不在同一铅垂面内, 柱模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浇筑混凝土时跑浆现象;

原因分析:根部位移的主要原因是测量放线不准确, 底部未予以可靠固定和找方正, 至弹线或只弹两面支模外框线, 钢筋本身错位导致模板位移, 支柱模后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未用经纬仪双向进行仔细校正, 重进度轻质量未对模板缝隙节进行封闭。措施: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在柱筋四周离柱筋150~120mm, 预留Φ12-16短钢筋八根每侧两根, 短钢筋露出混凝土表面约10-15cm, 用以专门固定柱模用, 严格放线引测轴线的工作, 可采用外部经纬投设和楼板预留孔内部抽测相互复合的方法, 提高测设轴线的精度在测量规范许偏差范围内, 按前面所述方法控制柱主筋移位, 必须弹出柱模四框, 柱模外支模边线, 并延长约3~5m远, 柱模支设后及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将经纬仪支设在延长的柱支模边线上进行柱模垂直度校正, 校正要双向同时进行, 并注意调整柱模上口方正, 柱箍最好用角钢两件并接, 螺栓或形铁固定对保证柱模尺寸方正不跑模很有利。

9 不能实现现浇框架结构中的“强柱弱梁, 强

剪弱弯”的根本原则, 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无法保证“塑性铰”只允许出现的梁端的重要前提。

原因分析:一部分设计人员素质偏低, 未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波动和质量偏差, 结构设计安全度偏小, 框架柱刚度、强度可能较框架梁偏弱。措施:加强对框架柱重要性高于框架梁的认识程度, 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较框架梁高一级, 并且尽可能用适当的粗直径钢筋, 若框架层数较高截面过大时, 可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钢筋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确保框架结构的安全性能。

1 0 为尽快周转模板支架等工具, 拆模时间

过早, 导致大跨度或悬臂结构出现早期裂缝, 直接威胁结构的安全使用。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偏重效益, 力图节省模板钢支撑扣件卡具等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 主观随意性决定拆模时间, 缺乏科学依据。措施:经监理工程师审批拆除时间和拆除方案后方可进行, 必须制作悬臂梁板, 框架梁砼结构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同条件养护试块压后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时, 方可按拆模方案进行模板拆除工作, 并且要先拆侧模, 后拆底模, 拆除模底支撑严禁一次全拆完, 要逐根拆除。

摘要:针对砼框架结构工程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

篇9:砼工程的计算题

关键词:砼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对于其中的砼工程施工质量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在目前的砼工程施工中,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而这些质量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对砼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全面的了解,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以保障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

一、砼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

1.蜂窝的产生

蜂窝问题也就是砼工程的整体结构出现松动的问题,其中的砂子以及粒子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隙,使得混凝土最终形成许多小窟窿,因这些小窟窿类似于蜂窝,所以将这种问题成为蜂窝。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在进行配比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砂、石子以及水泥材料等的配比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对其所加的水量也没有做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混凝土中砂和石子的量较多。同时,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由于搅拌时间不够充分,混凝土的搅拌并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较差,在实际的应用中,就容易出现蜂窝问题。除此之外,在下料的过程中,由于下料操作不合理,没有对石子进行集中处理,从而使得石子和砂浆之间出现了严重分离的现象。

2.麻面的产生

在混凝土表面的部分区域,由于受到操作问题的影响,而使得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的缺浆问题,其中还包括一些凹坑以及麻点,这样就使得混凝土的表面过于粗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不会造成钢筋的外露。麻面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在对混凝土模板表面进行清理时,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拆模时,无法保障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破损。没有对模板进行浇水处理,模板表面的湿度不够,混凝土中无法保障保障基本的含水量,因此,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出现麻面的问题。另外,混凝土在浇捣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压实,这就使得混凝土中的气泡没有充分的排除,在混凝土表面上形成凹点,从而造成麻面的出现。

3.孔洞的产生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在尺寸上会出现施工上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尺寸空隙较大,在混凝土的局部会出现混凝土缺少或者是没有混凝土的现象,混凝土结构出现孔洞问题。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对预留孔洞以及预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采用施工工艺,使得混凝土在下料的过程中,出现搁置问题,在没有进行振捣工作时,就开始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施工。同时,混凝土中的砂和石子出现离析的问题,造成泥浆的严重损失,加之没有进行有效的振捣,从而使得砼工程产生孔洞问题。另外,在进行混凝土下料的过程中,会使得混凝土过厚,振捣器无法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振捣,这样就会产生孔洞。

二、防治措施

1.针对蜂窝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要注意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要保障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充分性,注意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混凝土搅拌的均匀。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设计,要求检查工作做到位,在计量上也要进行精确处理,保障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在下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下料的量,尽可能将下料的高度控制在2m以内,如果下料的高度在2m以上,就需要设置相应的串筒,在下料后要注意进行振捣之后,每下一层料就要进行一次振捣,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

针对小蜂窝,要注意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针对麻面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要注意对模板进行清洁处理,同时要对模板表面的附着物进行有效的清理,以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清洁。而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浇水处理,保持模板在浇筑之间处于湿润的状态,对于模板的缝隙要注意采用油毡纸进行填充处理,在对隔离剂进行选择时,可以选取长效的模板隔离剂,对模板进行均匀的涂抹,并且要分层进行振捣工作,尽可能的消除气泡,从而减少麻面出现的几率。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针对孔洞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程项目砼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到砼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砼工程结构施工的稳定性,从而对工程项目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要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针对工程项目砼工程中的质量通病,进行全面的处理,从而保障砼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雄.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3)

[2]何永佳,吕林女. 混凝土工程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管理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3]吴琼,李宏伟. 如何预防混凝土工程产生裂缝[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3)

上一篇:2A 反思总汇下一篇:《收银员》培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