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

2024-04-16

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精选4篇)

篇1: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

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政府文件精神,现对我村核桃经济林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凡适及村东核桃经济林建设种植户,必须严格按照集体统一要求种植、管理。

1、按照汾政办【2011】136好文件精神要求,我村东核桃经济林工程区域范围内禁止套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和小麦。

2、春耕、夏播、秋播,必须将核桃幼苗保护带留足1.5米宽。不得伤幼树,损坏保护带,确保间作物不与幼树争水、争光、争肥。

3、核桃幼苗保护带内必须时常保持无杂草、杂物,保持时常整洁有形。

按以上要求做到的种植户,经林业主任带队验收,年底奖励

元不等,并免费耕地。

二、违反我村东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的种植户:

1、上级不接受核桃林工程验收,违反户不得享受国家粮食种植补贴政策及相关涉农优惠政策。

2、凡不按种植要求种植的户,发现后集体及时责令其改播,情节严重的送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其后果自负。

3、凡不配合我村东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的种植户,集体的一切惠民政策及待遇不予享受。

三、书房、道北、红崖坡、草道、短征、桑树则、北垙属今年核桃林新发展范围,方案同村东一致。

四、上述条款望适林户自觉遵守执行。此条款自公布日起实施。

北马村委会 2012.02.21

篇2: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

一、核桃树的适生条件及我村自然条件对照

1、科学数据证明县委、县政府关于在我村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决策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2、核桃建园地址的选择

(1)避风向阳

(2)土层深厚(黄土最好,红土次之,红土下为石块者最差)。

(3)排水良好。

二、整地、栽植技术

1、整地技术

(1)规格要求

株行距5米X6米,每亩22株,栽植穴大小,80公分见方。

(2)操作方法

沿等高线成行,生土筑埂,熟土回坑,拌入基施,分层踩实。

2、栽植技术

(1)修根侵根

(2)“三埋两踩一提苗”

(3)高度适宜,根不见肥,不施化肥。

(4)覆土丘越冬

三、幼树管理

1、春季放苗

2、整延长树盘,浇水盖地膜。

3、松土除草

4、根部追肥,叶面喷肥

5、修剪整形

第一年秋末修剪,第二、三年春季除萌,秋末修剪,夏摘幼果。

6、扩穴

7、合理间作

四、安全越冬管理措施

1、抽干现象的危害及其发生的原因

2、防止抽干现象发生的技术措施

(1)科学管理,前促后控。

(2)防止深尘籽危害。A、深尘籽的识别;B、深尘籽的危害特征;C、深尘籽的防治。

篇3:关于兴县发展核桃经济林的调查

1 调查结果

1) 该县瓦塘、魏家滩、蔡家崖等村1990年以来有过种植核桃, 全部由政府免费发放苗木。但由于当时土地承包期限不固定, 林权制度改革还不到位, 而核桃结果周期较长, 因此农民积极性不高。

2) 2000年以后, 每年均有种植, 由政府无偿提供苗木, 但效益不容乐观。现有树木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树龄在8.0a~10a的树, 树高1.0m~3.0m, 其中1.0m高的树没有明显主干, 背后枝、下垂枝、徒长枝交错缠绕, 冠幅可达2.0m, 虽长势茂盛, 但每株年产量仅为2.50kg。二是8a生以下的树, 其长势良好、无病虫害, 但每株均不结果。

2 改进措施

2.1 选择良种

政府提供苗木时应选择速生、丰产、结果周期相对较短的优质品种。这样可以较早见到收益, 提高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同时, 优质的核桃价格较高, 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选择。

2.2 农林间作

鉴于核桃结果周期较长, 可先期实行农林间作模式, 经过3a~4a, 树冠郁闭以后, 再放弃农作物种植。树下可以间作豆类、土豆等低秆作物, 增加收入。

2.3 低产林改造

2.3.1 低产树改造主要是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低产树, 可以重新确定树形, 在中央干周围通过修剪, 培育出主枝、侧枝与结果枝组, 再通过施肥、浇水等措施增强树体养分供给。

2.3.2 高接换优

高接换优法适宜10a生以下的幼树。在主干或主枝头上进行单头单穗、单头多穗或多头多穗高接。接穗应选自优良品种树冠外围中、上部发育充实、芽眼饱满、粗度在1.0cm左右的1a生枝条, 在发芽前20d~30d进行。嫁接时间以萌芽后新梢长至2.0cm~3.0cm最好。高接时在树干或主基部5.0cm~10cm处呈螺旋状交错斜锯放水 (锯口2个~3个, 深度为干或枝径的1/4~1/5) 。

2.3.3 插皮舌接

接穗长12cm~15cm, 上端留2个~3个饱满芽, 剪口距顶芽1.0cm~1.50cm, 下端削成5.0cm~8.0cm的马蹄形切面;砧木用利刀将锯口削平, 在欲接处横削2.0cm~3.0cm长的月牙状切口, 再将接穗削去砧木粗老树皮, 并露出2.0mm~3.0mm厚的嫩皮, 削面略长于接穗削面, 然后将削好的马耳形接穗的皮层揭离木质部, 把接穗的木质部插入削好的嫩皮上, 再用麻丝或塑料绳绑扎好。然后, 再用两层废报纸卷筒扎在接口上, 内装湿土至接穗以上1.0cm处, 最后在纸筒外套塑料袋。嫁接以后20d放风。

3 栽培技术

3.1 选苗

选择苗木高度70cm以上, 地径1.0cm以上, 芽体饱满、苗干茁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最好选地域较近的汾阳、孝义市生产的苗木。要同时选两个以上品种, 如中林1号或薄壳香、辽核4号等。

3.2 栽植方法

一般以春季3月或深秋栽植为佳, 栽植深度以栽后原苗土痕露在地面上为宜。由于兴县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 供水条件不足, 故株行距应为4.0m×3.0m或4.0m×4.0m。栽植穴规格为:长宽各60cm, 深40cm~50cm。回填土时每穴混20kg有机肥、0.25kg复合肥, 肥与土搅拌均匀再回填、踏实。

4 管理

4.1 当年生长季管理

春季发芽前进行定干, 高度70cm~80cm。7月~8月份施两次肥, 每次每株施0.10kg复合肥, 叶面喷施0.20%的尿素;7月份新梢生长到50cm左右时留40cm摘心;9月份拉枝至80°左右;生长季适时喷药, 防病防虫。

4.2 疏花 (抹芽)

定植后1.0a~3.0a内应在早春抹除花芽, 第四年后抹除90%的雄花芽;5月~6月份喷施0.20%~0.30%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扩大树冠。

4.3 确定良好树型

主干干形直立者, 可以在干高60cm时, 自上而下每隔30cm呈螺旋状排列留主枝;主干干形较差者, 可在干高80cm时, 选一旺枝作中央领导干, 并用竹竿 (也可以用相似物代替) 固定, 使其直立生长。选择分布均匀、生长旺盛的2个~3个侧枝作主枝。

4.4 修剪

4.4.1 短截

良种核桃一般用短截的方法较多。短截可根据枝条长度而分为重短截 (剪去枝长2/3左右, 剪口下可抽生1个~2个壮枝) 、轻短截 (剪去枝长1/3左右, 剪口下抽生1个~3个壮枝) 、中短截 (剪去枝条1/2左右, 剪口下可抽生2个~3个壮枝) 3种方法。

4.4.2 疏剪

疏除直立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等, 以改变树体内通风透光条件。

4.4.3 摘心与拉枝

新梢长度达到60cm左右的枝条, 应在半木质化以上部位夏季摘心;幼树新梢生长旺盛的, 可以在8月底、9月初拉枝, 即将枝条拉到一定角度。

4.4.4 结果树修剪

1) 培养分3种方法:一是先放后缩。对1.0a生壮枝进行长放、拉枝, 一般能抽生10多个果枝新梢, 次年回缩, 培养成结果枝组。二是先截后放。空间较大时, 先对1.0a生壮枝中短截, 次年疏去前端1.0个~2.0个壮枝, 其他枝长放, 从而培养结果枝组。也可以在6月上旬进行新梢摘心, 促使分枝, 冬剪时再回缩。三是辅养枝改造。对有空间的辅养枝, 可采用先放后缩方法培养结果枝组, 枝组位置以背斜枝为佳, 距离控制在60cm~80cm。

2) 结果枝组形成以后, 应不同程度地短截;部分中长结果母枝要防止大小年现象, 及时回缩和疏剪, 去下留上, 去弱留强, 更新结果母枝。

3) 骨干枝修剪。及时回缩交叉骨干枝, 对过弱的骨干枝回缩到斜上生长且长势较好的侧枝上, 以利抬高延长枝角度。树高达到3.50m左右时落头。

4) 及时处理背后枝、延长枝及二次枝, 有空间时适当选留, 改造成结果母枝, 无空间时坚决疏除。

5 越冬防寒

1) 6月初至7月底之间, 每株追施磷钾肥200g~500g, 促进花芽分化;当年生枝条生长量超过40cm时, 及时进行摘心, 通过摘心疏枝、拉枝等方法控制枝条旺长, 改变树体通风透光条件;8月中旬坚决停水控肥, 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

2) 果实采摘之后至落叶以前, 每株施基肥50kg~100kg, 有条件的可以浇1次透水。

3) 可将定植1.0a~2.0a的苗木和新嫁接的苗木主干和嫁接以上部位包裹, 其余的落叶后在主干上涂白 (生石灰∶硫磺∶食盐∶水=10∶1∶1∶30) 。树干基部要培土, 培土宽度以树冠宽的2/3, 厚度30cm~50cm。

4) 如结果树1.0a~2.0a生枝或幼树受到冻害以后, 应及时对树盘中耕松土, 尽早施肥浇水, 并对冻死部位及时清除。

5) 及时防治腐烂病、云斑天牛、举肢蛾等病虫害。

摘要:分析了山西省兴县核桃种植的历史以及种植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核桃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提出了兴县种植核桃苗木和管理核桃园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望了该县核桃种植的发展前景。

篇4:北马村关于核桃经济林建设工程

一、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权与事权不配套。事权是财政支出的原点,哪个部门承担事权,哪个部门承担支出的责任,需要有相应的财力来保证。在目前的广大农村集体经济中,普遍存在着事权和财权没有明确分清,造成权责不明晰的现象,严重影响并阻碍村集体经济事务的正常开展。

调查发现,虽然当前我国农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多数农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没有或仅有少量的经营性收入,除上级补助拨款外,主要依靠土地、林地或养殖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由于各地村一级组织的收入差异,多数农村的收入与支出不相匹配,导致农村基层出现较多问题。最突出问题是,农村基层承担的社会事务过多,而财政投入较少,基层组织疲于应付。目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维护社区稳定,公共服务范围较广,大的如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村道建设、义务教育等,小的如村民邻里关系、农田灌溉、照顾老人等。承担这些事权,需要相应的财力保障。由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有限,村委会投入发展经济的时间与精力较少,现有财力不足,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二)行政与经济职能不分。部分地区受经济收入的限制,为节省村行政人员的开支,多数村都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即村党支部委员会一套班子,设置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经联社三块牌子,村两委干部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既要管日常的治安消防、卫生教育等行政务事,也要负责村集体经济发展重任,由于工作事务繁多,村干部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实行一套账,存在村经营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含糊不清,村行政管理支出与经营支出混乱不堪,监督缺乏和公开力度不够等现象,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出绩效缺乏相关的评价,容易造成“糊涂账”。

二、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行政账与经济账分设的建议

(一)充分论证,选择试点。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多的地区进行试点,在条件成熟后再推广。重点选择资产规模较大、经营收入较多,同时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增长较快的村。通过将行政账与经济账分设试点,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尽快走上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解决农村工作的难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改革,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改革提供经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创新,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二)分设机构,明确管理职能。对村两委工作人员和经联社相关人员进行明确分工,真正实现机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村两委职责不再包含村级经济职能,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核心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支持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村自治组织成员应由合法的选民投票选举产生,抓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事务,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村经济组织领导成员由村民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村民股东大会负责,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做好集体资产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施收益分配和股权转让等工作,发展好经济项目,全心全意开展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不得干预村集体行政管理事务。各村在集体经济产权确定的基础上完善经济联合社股份制改造,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村民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条件成熟时,经济联合社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制公司,村两委成员不得担任集体经济组织领导职务。将经济组织(经联社)从“三套马车”中解脱出来。一些经济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聘请社会专业管理人才、经纪人或经营机构进行管理,发展村集体经济。

(三)划分产权,提高运营效率。村集体资产能否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关键取决于如何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要开展集体资产确权登记,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提高使用效率,划分集体资产功能用途,明确集体资产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完善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要实行行政账与经济账的分设,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即记入行政账;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即记入经济账。对于资产划分确权中涉及相关的税收政策问题,希望国家给予政策引导,出台相关的税收扶持政策,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划转顺利进行。

(四)分清项目,规范收支类别。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分为行政性收入和经济性收入。行政性收入主要包括上级政府的划拨款项和专项资金、经联社划拨收入等,如补助收入、村级划拨的基本经费、项目经费和其他经费;经济性收入包括发包及上交收入和经营收入,其中,发包及上交收入是指农户和其他单位因承包集体耕地、林地、果园、鱼塘等上交的承包金及村(组)办企业上交的利润等,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物资销售收入、出租收入、劳务收入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账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经济账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村行政账的村级划拨收入应在每一年度末提出下一年度预算,并将预算申请交由村民股东大会审批,由村经济账划拨基本经费、专项经费和其他经费,并将上级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进行登记入账并规范合理使用。

同时,将支出划分为行政管理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对于行政管理支出,如村一级的安全、卫生保健等支出的缺口,通过预算形式,从经营收入中进行划拨列支,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监督。要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细则,明确各类支出的分类: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开支,如村两委人员的工资、治安开支、社会公共服务开支、消防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支、科教医疗开支等,应登记在行政账中;而经营管理人员工资、经营设备购置、经营过程的电费、水费、废物处置费以及相关费用等,应登记在经济账中。通过分设,真正实现行政账和经济账的独立核算,实现行政账和经济账的报表体系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参考资料:

[1] 中山日报[新闻-丛论]推动农村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分离的现实路径[N]2012年9月24日

[2] 佛山市南海区实施“政经分离”的做法及启示,http://dwgk.jiangmen.gov.cn/ShowNews.aspx?ItemId=106&NewsId=23421

[3]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 2009-02-01

[4]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科目表、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办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 2014年4月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三义泉村党支部先进材料下一篇:家 乡 巨 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