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 致家长一封信

2024-04-27

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 致家长一封信(精选5篇)

篇1: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 致家长一封信

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致家长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们、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向全体家长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用水,洗手不开太大的水,随手拧紧水龙头;纯净水喝多少打多少,不浪费。

2.节约用电,离开房间要及时关灯关空调,开空调要合理,确保室温平衡。

3.节约文具,不乱丢、乱撕还没用完的纸张,不削铅笔玩。

4.节约用钱,不乱花钱,不买名牌物品,穿着朴素大方。

5.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每日三餐不挑食,食物要尽量吃完。

6.节约生活用品,牙膏、香皂等要坚持用完再更替,不随意丢弃。

7.节约用纸,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不浪费一张纸,不随便丢弃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空白纸,能做草稿纸的要留着做草稿纸。

8.和家人外出最好多乘坐公交车,尽量减少能源浪费。

9.爱惜公共财物,不乱涂乱抹,不乱刻乱画,不随意损坏公物。

10.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好榜样。请根据家庭实际,最少商讨一种切实可行的节俭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家长朋友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让勤俭节约----从我家做起。

篇2: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防学生溺水安全工作已成为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为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学校已认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家长朋友,无论您工作多么繁忙,在做好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务必做好防范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现将有关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醒如下,希望得到您的重视。

一、请您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

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各位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您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您一定要承担起孩子的监护责任,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二、适时做好预防溺水事故的家庭教育工作,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参与那些危险的活动,不到危险、陌生的水域游泳。

提高他(她)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三、家长务必要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切实让孩子做到教育部要求的“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中小学学生擅自下救。)。请您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大限度地避免溺水等事故的发生。

四、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认为只有私自去游泳才会发生溺水事故,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私自到海边、江河边、溪边、水坑边玩耍同样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五、家长要切实做好孩子在家休息时的监护工作,尤其是“双休日”和各种假期,时刻关注他(她)的去向。

六、在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

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七、教育孩子一但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不准不懂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危险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当我们忽视它时,它离得很近;当我们重视它时,它离得很远。恳请您积极配合学校,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切实加强孩子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孩子的明天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XXX学校

篇3:勤俭节约 从我家做起 致家长一封信

Science fiction is not so much a genre as it is a set of tools, and these tools will allow you freedoms that no other form of literature will.I once wrote a story set in the aftermath of an unimaginable cataclysm which had reversed the direction of memory, so that everyone knew everything that would happen to them from this very moment to the instant they died.

从古到今,中西翻译学界都将“忠实”原则视作是翻译批评的最基本准绳。作为这门学问的初学者,忠实原文是应在翻译过程中熟记于心的行为准则;而随着翻译活动不断增多、原文文体和风格的多样化、翻译环境和翻译对象的变化,对于“忠实原则”也有了更多更复杂的阐释。在相对复杂的文本中,若将“忠实”简单处理为两种语言的文字的等值,更有甚者理解为是原文词句和其在辞典上释义的对应,未免有些偏颇。

要做到对原文忠实,对原文的字词真正内涵的准确理解、把握,是最起码的要求。

选段中第一句中的genre是个五个字母构成的简单单词,意为“文学体裁、文学流派”。该文最终刊登在《科幻世界》2008年第一期的时候,该词仍被处理为“文学流派”。实际上这种处理完全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但译者不等于作者,在能够忠实原文、原作者的情况下,应该最到最大程度的忠实。而处理为“文学流派”,虽然并无大碍,却也没有真正努力做到忠实原文。

笔者在翻译该文之初就对此词颇有疑问,首先得从笔者曾经读过的董乐山先生的《再谈美国通俗小说》谈起。该文介绍了美国通俗小说的类型及其特点、发展等,“美国通俗小说大致分为几类,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政治小说,哥特小说,科幻小说”。后来看到“类型小说”一词时,不解其意,查询后得知其原文为genre fiction。而genre fiction在百科全书上的定义为“to fit the taste of a certain group of writers”。虽有释义,仍感觉有不得其解的地方。继续查之,在维基百科上发现了更加详尽解释,将先前的简单的定义加以阐释,说明了genre fiction的范围即是“romance, detective fiction, horror, science fiction”以及每种小说的文体特点等,整整一个页面的对genre fiction的阐释,竟完全和董乐山先生的文章《再谈美国通俗小说》的介绍内容相吻合。此时笔者已经倾向于将genre fiction译做通俗小说,但仍未得到确认。后来在查证是在发现维基百科的另外一条解释“popular fiction is not used much more now, it appears that genre fiction is a successor”。此时所有疑问得到解决,而对于genre fiction的翻译就出现了两种,一种是笔者以前看到的“类型小说”,此种译法可能会让包括笔者在内一些读者比较困惑,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董乐山先生的处理,直接译作“通俗小说”。虽然译作“通俗小说”在字面上和“genre fiction”差距较大,但是“通俗小说”和“genre fiction”拥有同样的内涵和定义,能够达到同等的readers’response, 作为译名应该是行得通的。

再回到《致青年科幻作家的一封信》一文,选段一中第一句中是genre,而非genre fiction,笔者通过咨询原文作者得知此处的genre并非是简单一个单词,而是genre fiction的简称,即是说意思为“与其说科幻小说是一种通俗小说,不如说……”,或者也可以译作是“与其说科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不如说……”然后对“类型小说”一词加以注释进行解释,说明其与通俗小说的关系。

虽然在这里译作是“通俗小说”还是“文学流派”对读者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作者想要强调的是“不如说……”后面的内容。但是对于翻译人员而言,作者笔下的每个单词都是肩上责任,应当尽力在翻译的第一步——“理解原文”的时候尽量细致到每一个单词、每一个韵脚、每一个意象。

参考文献

[1]、《致青年科幻作家的一封信》 (《科幻世界》2008, 1)

[2]、同上

[3]、http://en.wikilib.com/wiki/Genre_fiction

[4]、《再谈美国通俗小说》 (《博览群书》, 1996, 10)

[5]、en.wikipedia.org/wiki/Genre_fiction-43k

[6]、http://blog.lib.tku.edu.tw/post/6/1422

篇4:致家长的一封信

您好!很冒昧给你们写信,请多多包涵。

感谢生命中能与你们的孩子相遇、相守。因为,这是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坚毅、善良、团结、向上。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两年多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的往事给予我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与欣喜:运动会上的飒爽英姿,艺术节中的妙曼歌舞,尤其是平时学习生活里的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都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所在。

有时候,站在教室一隅,看着他们充满青春气息的身姿,聆听他们或张扬或矜持的欢声笑语,真的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一瞬间,他们就从懵懂的少年变成了大姑娘、大小伙子了。难怪教室里偶尔也会浮现属于青春特有的躁动和朦胧的气息。

于是,一个念头在我的心底响起,我应该和孩子们聊聊“什么是爱情”。

也许这个想法有些唐突,但是,我觉得在孩子们“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刻,我作为班主任,理应“倾心相助”和“悉心解囊”。何况,初三的语文教科书上,还选录了一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封信就是大教育家告诉女儿“爱情的真谛”的啊。

于是,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我的心底响起,我应该请诸位家长和孩子们聊聊“什么是爱情”。

也许你们会觉得不好意思,但也正因为这种“不好意思”,孩子们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心灵的共鸣。为此,我建议你们抽空先读读《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然后也给孩子们写一封“关于爱情”的信,信中不妨坦诚布公,说说你们的爱情感言、讲讲你们的爱情经历,甚至可以聊聊你们对孩子们未来的爱情期许。我想,你们的文字,你们的真情定然会成为孩子们青葱岁月中最为珍贵的礼物。

当然,我不奢求这封信的内容多么丰富翔实,也不奢求语言多么生动形象,我只是恳请诸位家长动动笔,完成一份“特殊的任务”,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一个“关于爱情”的正确指引。我相信,你们的真情流露,你们的真知灼见,孩子们定然会受用终身。因为,我们都渴望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幸福美满,都能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这应该是比孩子们考进理想的高中还要重要的人生命题。

最后,恭祝各位家长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楼超君

篇5:从节约一滴水做起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从节约一滴水做起” 活动内容:在课前测量一滴水的重量,然后在课堂上统计出一滴水的平均重量值和全国13亿人每人节约一滴水的总量值,引出做有关水资源的电子作品,分小组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共同设计出本组电子作品。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增强数学意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方法,掌握体积、容积、重量单位之间的转化。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能在团队中自主组织活动,在学习做电子作品的活动过程中共同工作、研究出成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学生会使用信息技术(Word、PowerPoint 或FrontPage)作为工具来显示、宣传研究成果和发现。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1、课前实践活动研究一滴水的重量。

2、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本次活动要运用的技能: PowerPoint、Word、FrontPage的基本操作知识(三选一)。能在Internet上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能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了解体积、容积、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活动过程:

(一)、用世界水危机这一事实导入活动: 3月22日是什么日子你们知道吗?看来这个日子不被大家所重视,它是“世界水日”(电脑显示世界水日宣传图片)。目前水危机已是全球性的事实,据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们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3月22日到3月28日是中国水周,在这一周里老师已交给你们一个任务,研究一滴水的重量,现在大家来说说,你是怎样采集到一滴水的?(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全球已形成水危机,而节约用水又不被学生所重视,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更不为学生所知,引导学生对水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恰当利用信息引起对水资源的关心,引起对世界水危机这一事实的重视,并在测量一滴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积极主动探索,融各学科知识为一体,激发他们创新。)

(二)小组合作交流测量一滴水的的方法 你们的办法真不错,那你们又是怎样测出一滴水的重量的呢?肯定也有不少方法吧,今天把你的实验成果带来先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提出建议,再向全班同学展示怎么样?(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际课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发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共同的成果。)

(三)向全班展示实验成果:

1、各小组逐一汇报测量方法和数据,教师在表中记录数据。

2、算出一滴水的平均值。

3、同学们看了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感觉?(很渺小)(本节课让学生计算,包括以下一些计算,不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特点,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合身边让学生计算并体验这么渺小的一滴水如果人人都来节约会怎么样?

1、如果我们全校1500个师生,每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

2、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人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约126吨)

(五)联系生活实际来算一算体验126吨水有多重

1、班级里在喝的纯净水一桶重约20千克,126吨水相当于几桶纯净水?如果我们同学每星期吃2桶,可以吃几个星期? 一学期约20个星期计算,可以吃几个学期?

2、你们家一个月用水多少吨? 根据你家的用水情况算一算这些水可以供你们全家用几个月?(学生对一滴水的重量以及126吨水的重量没有具体的概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算一算,亲生体验一滴水虽然渺小但如果人人节约一滴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据,从而认识节约水的重要性)

(六)让学生体验人人节约一滴水的作用

1、现在我们把这些水运到缺水的地区就每人每天用水5千克,可以供多少人用一天?

2、缺水地区的农田急需灌溉,如果灌溉1000平方米土地约用水20吨,这些水可以灌溉多少平方米土地?小结:同学们看

似不起眼的一滴水,如果人人都来节约它,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们全球人人都从节约一滴水做起,那将是一笔更了不起的数据。

(七)结合我国水资源情况,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做出有关电子作品,来宣传、唤醒大家的节水爱水的意识。

1、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看老师的水资源课件:重点在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污染画面上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吗?(将学生分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图书馆、机房因特网等)查找相关资料:水资源分布、利用、污染、危机和治理等方面)

3、将资料汇总,确立主题,制作电子作品。A.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很多,你准备就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来完成电子作品?各组讨论、交流,确立主题。B、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C、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D、各组各自分工,设计作品形式,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作品。

(八)、成果展示,交流思想

1、向老师、家长、同学演示成果。

2、请小组成员代表讲讲制作的过程、意图等。

3、同学们自由发言,提出对各组电子小报的意见和建议。

4、各小组进行反馈型修改,修改错误和不足之处。

5、用打印机打印输出,张贴到教室或学校的宣传栏或将个人主页发布到网上。

6、利用电子邮件软件发给朋友,与朋友共享。

(九)、作品评价,加强认识

1、学生各自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我评价。

2、由各小组代表组成评审团,对所有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活动评价标准 主题鲜明,内容紧扣主题。30分内容设计、排版合理、有序。20分图片的使用有目的性,图片与内容互为补充。10分着重标出标题和其他重要元素,标题与正文的设置具有艺术效果。10 构思有创意。20分 演讲者的讲话清晰、有信心,并恰当地表述了创作意图。10分设计方案自我评析本次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动手实践等多种途径对水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获取大量有关水资源信息,从世界水危机到认识节约一滴水的重要性,整个活动过程融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为一体。在测量一滴水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合作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一次次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最后,使学生发自内心深处感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同时做出电子作品,为环保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一)、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

1、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加强,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方案”设计中,我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的,要完成哪些作品,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为了目标,需要大量浏览网站,还必须反复讨论,共同协商,分析概括,才能完成多媒体电子作品和网站,不懂可以自学、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向老师咨询。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了综合能力。

2、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在活动中,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呢?事实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阔 网络,为学生搜集信息的空间和时间产生巨大的革命,虽然图书馆、书店,为学生提供了搜集信息资料的场所,但由于翻阅书本需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同时受到地域和开放时间的限制,而网络的实现,使学生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发E—mail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社会调查,向专家、科学家请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成果都会大大提高。在这个方案设计里,计算机不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是学习的辅助工具,同时,学生又能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提高使用技能。

(三)、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由学生讨论分工合作”是这个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人负责整个研究过程的一部分还是其中的一个步骤,都由学生自主来作决定;每次活动前,决定一个新的中心主持人。小组成员集中讨论,个体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信息,发现的新问题;小组成员像科学家一样商讨、争论,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相互启发,交流补充,集思广益,继续或改进研究方案,以达到新的目标。在协作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同伴是分不开的,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越来越强调的一个能力。

上一篇:汽车维修保养技术方案下一篇: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