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2024-04-11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共9篇)

篇1: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

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工作总结

孤山镇西街小学

李全斌

2012年6月篇二: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大多数学生改掉了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不再我行我素,心中装着他人,相互团结友善,使大多数学生在一步步的健康成长期来。因此,我更加觉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身上仍然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现象仍以各种补同形式存在着,它们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继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3.努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美术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

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计划定期召开家长会,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仍需要树立育人教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本职的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篇三: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23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以及本学期制定的德育渗透计划,我积极努力的按照计划执行,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工作,现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大多数学生改掉了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不再我行我素,心中装着他人,相互团结友善,使大多数学生在一步步的健康成长期来。因此,我更加觉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身上仍然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现象仍以各种补同形式存在着,它们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继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

教育好学生。

3、努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都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美术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

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和家长联系,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

流。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仍需要树立育人教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本职的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篇四:八年级音乐德育渗透总结(转载于: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008-2009学第二学期八年级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篇五: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来到学校已经半年了,时间转瞬即逝,在这半年的教育教学中,我获得了很多我基本了解了三四年级同学们的性格特点,这也决定了我针对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音乐方式去引导他们,促进孩子们养成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三四年级的学生,对情感还是有些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细心的去引导,而且孩子们自觉性不强,需要老师慢慢的去鼓励他们。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感情教育因素,让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教育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比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钓鱼岛事件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嘎子嘎》等一系列的抗日战争歌曲,细心讲解抗战时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们勿忘国耻,那时候的小嘎子用武器捍卫祖国,而现在的我们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增添光彩。在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的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做到大胆、大声、大方。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把歌词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大胆、大声、大方的去演唱歌曲,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情感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刚接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些学生唱歌时不太敢唱,歌词全部含在嘴里,不敢发出声音,有的孩子甚至不会do re mi,因为不会,所以不唱,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我每节课都加入了音乐基础知识,不仅教do re mi,还教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考级的一些知识,使学生们认识更多的音乐符号,积累更多的音乐常识,让他们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树立他 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很棒”,通过歌谣的训练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只有学会了,才能唱的出来,才敢唱。上课时我会让学生大声回答问题,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竞赛、男生女生竞赛和个人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这半年下来,学生已经基本做到了敢唱,会唱,大声唱的几点要求。

三、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感情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兴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节拍、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欣赏,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今年我们还参加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了音乐老师工作,每天中午都让学生出来排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舞蹈队和合唱队的孩子们互相学习,等到比赛的时候舞蹈队能唱出合唱队的歌曲,合唱队能跳出舞蹈队的动作,同学们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比赛的现场同学们见识到了其他的表演形式,比如武术、古筝,增强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四、以鼓励的方式去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对于现在孩子们来说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了,人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了”,这句话对我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四年二班的杨心灵同学从我开始接班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孩子是个很自闭的孩子,上课时同学们都唱歌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处于不张嘴的状态,后来我仔细的观察了他,发现他的耳朵有点问题,我找他们班主任了解了下情况,说这个孩子有点自闭,所以我上课时就让他周围的孩子去帮助他,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小组多带着他唱歌,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说杨心灵,你不比别人差,你的音准没问题,只要你敢唱大声唱,胆子大一点,用老师教你的方法,自信的唱出来老师就给你优等,结果他唱的真的很好。有如:四年四班的王睿涵同学,刚上课时总接话,同学们就七嘴八舌说开了,说的他一无是处,我告诉同学们不要这么说他,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他可能上课纪律不好,学习不好,但是他可能劳动好,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就他这点,我就应该鼓励他,表扬他,而不是一味的去说他,让他潜意识的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大家给他点掌声,鼓励他一下,王睿涵哭了,从此上我的课他从不说话,很认真的唱歌。这就是鼓励的好处,不轻易否认每一个人,发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今后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五、管乐队风采,坚持就是胜利 今年我很荣幸被分到了管乐队和王佳老师一起管理这只使我们学校骄傲的乐队,现在乐队发展共有70余名队员了,其中有新学员,也有老学员说不想学了的,对于不想学乐器的学生,我会问明原因,细心教导让他们知道学习管乐的重要性,学习乐器可以增强乐感,开发左右脑,使学员更聪明,而且我们学校学习管乐是完全免费的,乐器也是音乐之帆捐助的,学校也给同学们创造了练习乐器的宝贵时间,最重要的是能在里面学会坚持,不会因为一点小小困难而退缩,困难是能克服的,如果现在能战胜困难,那么以后的路会比别人宽,见识的东西会比别人更多。有的学员听完后回归了乐队,可惜的是还有的学员表示家长不让,这让我很遗憾,今年我们还去武警十三支队演出,工人体育馆演出,让他们和明星,和音乐家们同台演出,这大大的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份自豪,我和同学们说以后这样的机会还会有很多,那么同学们会好好练习吗?所有的孩子们大声说:“会”。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觉得自己很欣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乐器也不是一天能学会的,同学们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坚持”,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篇2: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张丽娜 王桂霞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

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

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

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

篇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 认真钻研教材, 以课堂为阵地, 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 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 坚定有力的节奏, 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 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 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 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 国旗真美丽》教学中, 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国旗。教师又问: 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 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 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 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 教师引出歌曲《国旗, 国旗真美丽》, 边放歌曲, 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 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 体会国旗的神圣, 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 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 打开学生的视野,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 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 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 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 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 孩子们台词简洁, 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 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流露真情, 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 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 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 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 “在表演时, 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 “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 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 “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 “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 “等妈妈老了, 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 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 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 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 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巧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

灵活把握时机, 巧妙掌握方法, 是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音乐教师不能使用说教式教学模式, 使音乐与德育分离, 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把德育融入到音乐游戏、音乐故事等各种课型的体验感受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理。

音乐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 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在角色中学习音乐。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 描写小青蛙东奔西跑寻找自己家的故事。歌词浅显易懂, 旋律欢快流畅, 塑造了小青蛙活泼可爱的形象。在音乐游戏中, 学生们佩戴小青蛙的头饰, 伴随着音乐很快投入到游戏情节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游戏不但把迷路的小青蛙送回了家, 还到小青蛙家里做客, 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懂得在生活中保护益虫、保护动物。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黄鹂鸟、小蜗牛、葡萄架等角色。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 体现自己的价值,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在音乐课中, 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 将名家传记与音乐的创作背景等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 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悲壮故事。要让学生“动情”, 教师用音乐故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 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欣赏中, 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 使学生感受到生长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快乐、幸福! 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得到无限延伸。学生也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勤奋学习, 全面发展, 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歌表演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更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 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 为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丰富内容。如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 将具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 《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舞蹈表演有藏族风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中国有56 个少数民族, 团结是一家, 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借助课外艺术舞台,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 既直接形象, 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 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以表演形式为手段,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

首先, 借助课外艺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渴望展示自己, 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 虽然成绩不好, 但他们也有闪光点, 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 他们或唱或跳或演, 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 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借助课外艺术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 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 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 有的学生一边行礼, 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 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 “谢谢老师”; 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 教师应抓住时机, 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 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

最后, 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 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 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 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 加强德育渗透, 启迪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 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郑蕾.浅谈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 2010, (3) .

篇4:关于小学音乐学科渗透德育初探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这句话是说音乐具有抒发感情的特性。人们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感悟到了爱什么、恨什么、尊什么、鄙什么等情感,从而让人们去认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教育目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意义,音乐教材同样如此。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通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分析处理教材时,对显性教材要引导得当,注意学生的接受性,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义勇军进行曲》,在演唱前,先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使学生知道爱国主义战士聂耳在中华名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音乐为武器唤起民众的觉醒,再分析处理这首歌,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二、利用音乐意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意境,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老师影响的。其次,良好的音乐意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这就要求无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要潜心安排。而且,利用音乐意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靠感情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能使学生在沁人心脾的美的熏染中陶冶性情。

如《動物狂欢节》这一器乐曲,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的不断变化,抓住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置身于美善与丑恶交替的意境中。乐曲中轻松、愉快的音乐展示了可爱的小动物的出现,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对美善喜爱的感情。而低沉、浑厚的音乐却展示出凶猛、可怕的动物出现,那种令人紧张的场面,使学生产生对邪恶憎恨的情感。

三、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故事中受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一般包括:唱歌、音乐知识、综合训练、欣赏等几个部分,而且每一节音乐课不可能只完成一种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作用和作品的介绍以及讲述音乐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向崇高的英雄人物学习,向音乐家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极好办法。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带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的。这部大型音乐作品以黄河象征着中华人民勤奋勇敢、坚强不屈的伟大形象。作者能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创作如此庞大的作品,反映了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通过人物及人物作品介绍,这种感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加强课外音乐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和课堂教学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同样可以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如课外合唱,完美的歌唱效果是靠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合唱时,每个声部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用同样的音色,同样的音量,就是换气都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合唱效果。学生明白了这个理之后,在训练中,为了集体的利益,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指挥,这期间便会产生对集体负责的心理。

综上所述,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音乐课堂变成陶冶情操、培养美德的教育阵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篇5:音乐德育渗透总结-德育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发展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所以,我自从教小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一)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教育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二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美妙事物的挚爱之情,如校园情、家乡情战争易近族情。

(二)建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终身学习的愿望的建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良康复习惯,二是培养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

(三)陶冶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的陶冶主要经由进程引导学生感想感染不同种类的音乐美来实现。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阳刚美与阴柔美,二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朴素美与华丽美,三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高雅美与俚俗美,四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基本美与辅助美。

(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内容入手,经由进程《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音乐作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二是从形式入手,经由进程合唱、合奏等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表现性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理解多元文化

篇6:七年级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绩

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大多数学生改掉了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不再我行我素,心中装着他人,相互团结友善,使大多数学生在一步步的健康成长期来。因此,我更加觉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

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制定德育渗透计划。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身上仍然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现象仍以各种补同形式存在着,它们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继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努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中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

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探究。

篇7: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却忽略了如何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道德准则,让学生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会做人。德育教育似乎仅是语文老师,品德与社会老师,品德与生活老师的教学任务。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德育教育是否仅仅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其实,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它应该是每位老师不论教授的学科,不论所处的职位,都应时时,处处所承担起的教育义务。作为一名音乐学科的老师,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我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用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仅感受音乐的美妙,也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点,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一、从音乐基础知识入手,感受音乐的意义,感知思想内涵

音乐基础知识内容中包括了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速度等等。而这些基本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便能塑造出某一音乐形象,体现出作者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意图,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从这些歌曲最细微处入手,感受音乐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让学生在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在艺术美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这首歌曲出现在二年级上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对祖国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无法感同身受。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并结合播放歌曲的正谱,让学生仔细欣赏。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乐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并适时讲解这些音乐标记体现出人们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的紧迫心情。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从歌曲的歌词入手,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音乐教学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例如:在教授《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歌词写到: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向前跑,大家各自做什么,大家各自做什么,那就不同了。从歌词中引导学生感受无形的时间是多麽可贵。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同样的时间,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则一事无成。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从而激励他们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三、在音乐欣赏中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主要建立在“听”字上,在“静”中求思索,在音响中激起情感变化,产生思想共鸣。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即思想教育在艺术的求知过程中获得,在听、想、议、唱、动、跳、奏中摄取。例如: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欣赏乐曲《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并向学生说说《卖报歌》中那个卖报小女孩的故事,让他们有一个对比。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欣赏结束后,我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更能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四、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寓德育于形式

音乐课外兴趣活动丰富多彩,如合唱、舞蹈等。学生在兴趣活动过程中,都将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单调枯燥的发声练习、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等。遇到这些情况,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困难,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如何去帮助。此外,学生参加比赛时,一般学生对比赛的名次比较敏感,都希望拿到好的名次,因此比赛时难免会有压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向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使学生知道“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让学生克服心理负担,发挥出正常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总之,我们要清楚音乐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形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时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篇8: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内容,小学音乐,教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材中, 含有含有广义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爱国主义的思想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 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一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大教育这科大树的一个重要骨干, 也有着大教育所包含的素质范畴, 如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 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当然, 音乐教材中也包含了教育学生树立“五爱”观念、互相帮助、尊师重教等内容, 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 教师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

一、认真研究教材, 将教材中的德育要点, 内容进行充分提炼

教师在课前, 应该认真的对所教授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 结合学生的特点, 将教材中的德育渗透侧重点进行分析和挖掘, 做到德育有效、有意义的渗透。如:人教版简谱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灯停绿灯行》中, 就要了解学生是否养成有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交通标志, 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从而延伸的珍爱生命, 感恩父母的教育。简谱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活动《郊游》中, 可以对手拉手的意义进行讲述, 使学生懂得交友的正确方式, 学会团结互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在教《卖报歌》时, 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结合挂图、配合音响, 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 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 对反动、黑暗腐败是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 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小树立认真学习, 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 看演出, 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 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 将学生引入老北京, 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 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教学音乐的每一个章节都应该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中。如在一年级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中, 我首先通过欣赏《鸭子拌嘴》的音乐, 让学生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让任意扮演老鸦和小鸭, 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再让学生进行联想, 有的孩子联想到父母斗嘴、和同学吵架等的过程, 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会带来的影响, 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德育思想情感。

如在教唱儿歌时, 儿歌中的爱自然、爱学校、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 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材料, 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中。再如, 在六年级音乐上册:《我的祖国》一课中, 我先让学生欣赏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 然后再让他们感受既优美亲切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歌曲《我的祖国》, 然后将这首歌曲的背景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告知给学生, 从音乐的旋律中初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然后再让学生随录音哼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完成课本上填空, 再欣赏一遍, 要求学生记住歌名及主要旋律。分两声部合唱。学习反复记号, 这个记号常用在结尾部分。整堂课, 学生学习两声部合唱时效果良好, 对歌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同时, 更加的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教学全过程中, 时刻注重德育的渗透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 运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还应该从课程的全过程中进行渗透。如:学生从步入音乐课堂的行走文明、就坐的良好坐姿, 可以配以音乐的形式, 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站立行的习惯。如我在上课时用自编歌曲, 创作歌词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唱起了, 小脚轻轻走, 小鸟很高兴;小手轻轻放, 小熊很开心等的学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四年级音乐上册:《民族的舞步》一课中, 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 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并且, 我通过播放秧歌、朝鲜、苗族等舞蹈, 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文化, 民风民俗, 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了解国语的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篇9: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音乐教学中除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德育渗透同样居于首位,不容忽视。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编排一些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上一篇:国粮办检〔2011〕12号 关于印发2011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的通知下一篇: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