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

2024-04-12

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通用10篇)

篇1: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

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

太阳土

宁新路

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

我的肠胃有敏感症,只认老家的水,挪个地方就水土不适闹肚子。母亲说拉肚子是肠胃在“换水土”。这次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一去要好几年不能回来,肠胃肯定得大“换”水土,定会拉得爬不起来。母亲很担心,就给我备了包东西,临上路的那天,她装在我衣兜里,嘱我每天喝它几次。

我知道那是一包土,是那晒了很多年太阳的土,叫“太阳土”,也叫“老土”,是那细如面粉的绵土。这是我每次出门,母亲都会让我带的东西。我带着它上路,母亲添了些安慰,我也少了些惧怕。

“太阳土”是老墙下的土,是太阳晒落墙上的灰土。“老土”收藏了太阳多年的炽热和光色,比寻常黄土更黄亮、暖融融。土被晒成了纯粹的土面,老人不把它看作是土,看作是太阳身上的灰,说它干净得很,灵气得很。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老人偏爱这土,喝它暖肠胃,出远门带上调理水土不服。

“太阳土”的名字好听,水却难以下咽,有苦酸辣涩麻咸等说不上来的味,入口喉咙发呕。母亲说常喝就不难喝了,喝惯就好了。这样的东西能喝习惯吗?我喝一次它难咽一次,从来没喝习惯过。虽难喝,我却是权把它当作母亲的爱心,才喝它的。想到喝土水的怪味,就想到土里什么都会有,土脏。想到土里的脏来,就想吐。可母亲和老人把它说得很神奇。老土难道真有神力?这让我注意起这老墙的土来。

老土里除苦酸辣涩麻咸外,那说不清的味究竟是什么?深想,一撮土还真不简单。一撮土来自一片土地,一撮土里有世代村人。土里,包含着这世上所有消亡的东西,也包括老祖宗的气息等一切。越想这土的生成,越觉得它复杂。

这墙的土坯是哪里来的?老人懒得回答我这问题。我怀疑这“太阳土”的墙,是来自村西荒地。那里有人常年打土坯,打的土坯不是村里打墙用,就是盖了房子。荒地虽是花草遍地的树林,当年却是坟地,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的钱币和陶瓷,当然还有棺材的朽木、人骨和兽骨。这其中或许也有我的祖先。村人会用这土打墙。这老墙的土,虽被太阳晒成黄亮的尘埃,但它有祖宗的痕迹、遗留,有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难怪这土的水,有神秘的气味,有说不清的味道。

这土的水,是真能疗愈肠胃,还是祖辈乡土情结的狭隘偏执?我无法判断。可它确有安抚肠胃的功效,它被我的祖辈确认,也被我的`肠胃证明过。我之所以认可它的作用,是因每到异地水土不服时,喝这“太阳土”水,就像母亲抚摸了我肚子,肠胃会舒服起来。我便有点信了老人对它迷恋的说法,也不好再置疑母亲对它的偏爱。

来村的异地人也同样,初喝村里的水,大多水土不服,村人就让喝碗“太阳土”水,不适便缓解。这“太阳土”似乎有安抚人肠胃不适的功效。

是肠胃只认熟悉的乡土,还是乡土里有令肠胃熟悉的、源自母土的神秘元素?想来乡土里有“地气”,有母亲的“气血”,有出生在这块地上的生命的根。一撮“太阳土”就是乡土的根。这也许是这“太阳土”或“老土”的密码吧。乡土是生命的根,乡土里有灵气。乡土与生命的链接就是“太阳土”的神奇内涵。

水土的根里是祖先,每一粒土里都有祖先。大地上的生命倒下,也包括我的祖先,一切都入土,化作养育万物的圣洁的泥土,化作了水、草、树、麦、禽、布等供人吃穿用的物质。也在阳光、空气、水的烘烤、氧化、洗涤下,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土、“太阳土”。泥土变得纯洁而神圣,我不再嫌它脏。老墙的土被太阳晒“香”,“太阳土”是香土。

我一路上惦记着到异地的那杯水,也提醒自己离家时母亲反复叮嘱的,喝水时不要忘了放点“太阳土”。

我被拉到了大山里的哨所,风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里的水土我的肚子哪会“服”?我把几撮“太阳土”搅到水里,一口气喝下了,但还是拉了肚子。想必这水土对我肚子太“生分”,我喝它喝得太少了。我就连喝“太阳土”水,当然也吃了连队卫生员给的药片,肚子才安稳下来。“太阳土”喝完了,我的肠胃也终于适应了哨所的水土。是“太阳土”起了作用,还是卫生员的药片起了作用?我一厢情愿地相信是“太阳土”的功效。

习惯了异地的水土,从异地再到异地,仍是水土不服,仍会肠胃难受,就想老家墙上的“太阳土”。想起那黄亮的土,顿感肠胃舒服了起来。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4月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每当我离家远去,母亲最担心我水土不服”,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爱到“太阳土”里所包含的浓浓母爱。

B.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解释了上文母亲给我包的东西,也引出了下文对太阳土的介绍,使文章由叙事转入抒情。

C.“太阳土”水有说不清的味道,是因为太阳土的生成非常复杂,既挖出过秦汉唐的古董,也挖出过元明清民的钱币和陶瓷。

D.作者由离家远去不服水土写起,赋予太阳土神奇的内涵,即乡土与生命的链接,表现出他对乡土的根的深沉的思索。

5.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的“太阳土”有哪些特点?(6分)

6.在对“太阳土”的介绍和回忆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4.C(感情表述错误。)

5.(1)太阳土是神秘的复杂的。太阳土是晒了很多年的老土,包含着太多消亡生命的秘密,它的生成是复杂的。(2)太阳土是神奇的有灵性的。太阳土能安慰肠胃,是乡上的根,是乡土与生命的链接。(3)太阳土是纯洁的神圣的。太阳土是腐朽的物质变成了有魂的净上,是水土里积淀的祖先的根。(每点2分)

6.(1)对母亲殷殷关爱的感恩(2)对乡土的深沉的依恋(3)对乡土里所包含的根文化的追寻与反思。(每点2分)

篇2: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①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乎乎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

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这事不该你问。”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虔诚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我当然晓得,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朴楞楞地清理它们的羽毛。

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他的奶名就叫“红汉”。

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

【注释】①滹(hū)沱河:水名,发源于山西,流入河北。

【问题】

24.根据全文,概括作者笔下“绵绵土”的特点。

25.简要介绍作者家乡关于“绵绵土”的习俗。

26.文章第二段中加点的“伏”能否换成“趴”?请说明理由。

27.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方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8.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24.细柔,温暖(暖乎乎),干净,金黄、晶亮,厚厚。

【评分标准】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任意三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5.①人们在婴儿诞生前,怀着虔诚的心情,收集来干净的绵绵土。②把它厚厚地铺在热炕上烘暖。③婴儿在上面出生后,人们用它把婴儿擦洗干净。④婴儿触到温暖的绵绵土,像又回到了母体,安然入睡。

【评分标准】答案四个要点,答对任意三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6.不能换。“伏”字表达了“我”见到沙漠时的激动与虔诚之情,“趴”字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7.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诞生时,身上沾着绵绵土的情景,③表达了对绵绵土的赞美(或“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评分标准】答案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8.①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③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依恋之情。

篇3: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

1. 太阳高度:

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获得太阳热能的多少。

2. 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一日内, 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从早晨日出到傍晚日落, 太阳高度先是由小变大, 然后由大变小。正午时刻, 太阳升得最高,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此时, 各地地方时是12时) 。如图一所示

说明:

(1) 晨昏线上 (日出日落) 太阳高度=0°;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

(2)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但是并非一定就等于90°, 只有当太阳直射某一纬度时, 该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才能达到90°。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所能达到的纬度范围是23°26′N~23°26′S之间, 那么在这一范围之外, 其他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90°。

(3) 从全球范围来说, 在太阳直射点上, 太阳高度是90°, 从直射点开始, 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 作同心圆分布, 到晨昏圈上, 太阳高度为0°。如图二所示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着。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是90°,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某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可以用公式H=90°-|φ-δ|来计算, 公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地理纬度, 永远取正值, δ为直射点的纬度, 当地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

由于任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 在实际解题中, 为了计算方便, 把绝对值去掉, 简化成H=90°-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基本原理: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 应该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效率。如果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那么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就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角, 也就是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地理纬度的差值。如图所示, 在图八直角三角形中, 某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 则а=90°-H=|φ-δ|。

案例探究:

某校所在地 (120°E, 40°N) 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 提高利用效率, 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 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解析:D.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晨昏线特点, 判断四个图所对应日期 (A图为夏至日, B图为冬至日, C和D图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 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可计算出H1=73°26′, H2=26°34′, H3=H4=50°;第三步根据支架的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互为余角时, 搭配合理, 推出只有D项不合理。

2. 计算楼房间距

基本原理: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 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 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 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 并计算影长。

案例探究:

如图所示, 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 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 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 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 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 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 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根据题意因疗养院位于北纬36°34′,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 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 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 (代入φ=36°34′, δ=-23°26′) 即H=30°.根据三角函数关系, 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 x=34.7 m。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 比原来变大, 则此时北纬36°34′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 H′=29°52′变小, 但x=20cot 29°52′在 (0°~90°) 为减函数, 故两楼间距应增大。

答案: (1) 34.7 m (2) 间隔应增大

3. 确定房屋的朝向

基本原理: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线, 确定该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房屋朝北。

4.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 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摘要: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常常是考试的切入点,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学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运用它解决生产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应用

参考文献

[1]金祖孟.地球概论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应用

一、理解概念

1.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获得太阳热能的多少。

2. 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一日内,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从早晨日出到傍晚日落,太阳高度先是由小变大,然后由大变小。正午时刻,太阳升得最高,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此时,各地地方时是12时)。如图一所示

说明:

(1)晨昏线上(日出日落)太阳高度=0°;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

(2)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是并非一定就等于90°,只有当太阳直射某一纬度时,该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才能达到90°。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所能达到的纬度范围是23°26′N~23°26′S之间,那么在这一范围之外,其他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90°。

(3)从全球范围来说,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作同心圆分布,到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如图二所示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着。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是90°,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某一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公式H=90°-|φ-δ|来计算,公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由于任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在实际解题中,为了计算方便,把绝对值去掉,简化成H=90°-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基本原理: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效率。如果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那么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就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角,也就是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地理纬度的差值。如图所示,在图八直角三角形中,某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则а=90°-H=|φ-δ|。

案例探究:

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解析:D.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晨昏线特点,判断四个图所对应日期(A图为夏至日,B图为冬至日,C和D图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可计算出H1=73°26′,H2=26°34′,H3=H4=50°;第三步根据支架的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互为余角时,搭配合理,推出只有D项不合理。

2.计算楼房间距

基本原理: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案例探究:

如图所示,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根据题意因疗养院位于北纬36°34′,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代入φ=36°34′,δ=-23°26′)即H=30°.根据三角函数关系,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x=34.7 m。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比原来变大,则此时北纬36°34′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H′=29°52′变小,但x=20cot 29°52′在(0°~90°)为减函数,故两楼间距应增大。

答案:(1)34.7 m (2)间隔应增大

3.确定房屋的朝向

基本原理: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线,确定该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参考文献:

[1]金祖孟.地球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旧土阅读答案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文/宁新路有删改)

19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2分)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2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4.怎么理解第⑦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2分

5.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2分)

6.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2分)

篇6:《好沉的一g土》阅读答案

基础知识、阅读与作文是语文考试的三大块,其中阅读理解占比很大,做好阅读理解题,可以在语文考试中保持出色的成绩,与其他人拉开差距。下面给大家分享《好沉的一g土》阅读练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g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g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阅读练习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赏析画线句子:____(3分)

赏析加点词语:____(3分)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3分)D

2.(4分)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1)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2)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4.(3分)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篇7:太阳阅读答案

15.对光明和新生的赞美及追求之情

16.诗人借助于大胆的想象,将一系列具体形象入诗,给太阳造成一个可见可触的背景,以烘托太阳的形象,也给诗歌带来了浪漫主义色彩。

17.拟人 作者用拟人化的描写,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高树的舞蹈、河流的狂歌其实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是对光明的狂热追求。

篇8:太阳土阅读理解答案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 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 ”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 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过岁月的悠远,70多年前, 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阅读课文《老山界》,我们体会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难。但是,翻越老山界的困难,与爬雪山等比起来,“还是小得很”(陆定一语)。上文讲述的就是红军爬雪山时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翻越夹金山的过程中,一位爱唱爱跳的女卫生员,把红毛衣脱给伤兵穿,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正是具有像女卫生员这样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红军战士才会不断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读有所思]

篇9:从两组例题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1.例题展示

例1.去年夏至日小明和小华到伦敦一所中学(51°N)进行交流,到达该中学时发现学校旗杆的影子如下图所示(此时影子在全天中最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19时

B.13时

C.5时

D.20时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约是()

A.90°

B.23.5°

C.52.5°

D.62.5°

【解析】该组题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

(1)根据题意和观察图可知,小明和小华到达题中所述中学时,学校旗杆的影子在全天中最短,故当时是该地的正午时刻,即地方时为12时。因伦敦所属的时区为中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二者(中时区与东八区)相差8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2)由题意可知,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23°26′N。题中也给出了该学校的纬度,为51°N。这样,根据公式H(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如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如二者分别属于不同半球时,纬度差为纬度之和)。H=90°-(51°-23°26′)=90°-27°34′=62°26′。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例2.我国古代的人们在造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发挥了聪明才智,某些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①正东

②正西

③正南

④正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有关正午房间内地面光照面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一样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一年中最小

C.正午时的光照面积比上午时的大

D.冬至日各地一样

【解析】(1)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地深深影响着人类。人类从环境中直接采摘或猎捕动植物、开采矿产资源,可以说人类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着自然地理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人们建筑房屋时都把门的朝向设计为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人们建筑房屋时都把门的朝向设计为北方。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23°26′N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正南方,23°26′S以南的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正北方。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的太阳有时位于正北方,有时位于正南方。我国是位于北半球的国家。故正确答案为D。

(2)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向北两侧逐渐降低。故A、D错。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中最大,房间内地面光照面积达到全年中最小,故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在全天中最大,而此时房间内地面光照面积最小,故C错。

这两组试题都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知识。例1中的第(1)题通过旗杆影子间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知识。例1中的第(2)题直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解答的关键是得先知道或熟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如果学生非常熟悉这个公式,那么解答起来将会得心应手。

例2中的第(1)题考查生活中的房子朝向问题,从实际生活中设计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正文太阳高度的掌握情况。解答的关键是熟悉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果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解答起来也会十分容易。例2中第(2)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理论的分布规律。解答的关键是熟悉这些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理论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为12时的时候是最大的,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向北两侧逐渐降低。正午太阳高度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

②夏至日,23°26′N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23°26′S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当直射点与所求地点位于不同的半球时,两地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当直射点与所求地点位于相同的半球时,两地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

④影子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大而变短,太阳的位置决定影子的方向。

⑤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方时为12时。

⑥计算楼间距离时要弄清楚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地方时为12时。

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人们为了在屋内获得更多的太阳光,一般在建房屋的时候使房屋面朝南方;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人们为了在屋内获得更多的太阳光,一般在建房屋的时候使房屋面朝北方。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影子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大而变短,日影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

计算楼距:以北半球为例,楼距与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关,一般在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多。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调整到与太阳光线垂直才能获得更多热量。

房间采光: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就越小,即夏季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小,冬季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大。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光线从南边的窗户进入到屋内;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太阳光线从北边的窗户进入到屋内。

篇10:追赶太阳阅读答案

翠茜的降落地点十分接近黄昏线——月球向阳面的边界。月球尽管转动很缓慢,却是不可逆转的。日落将在三个地球日 内来临,然而,没有航天飞机在月球上,没有地方可供她度过十四个地球日的漫长“月夜”。她的太阳能电池需要阳光来使 她必需的空气保持新鲜。一旦太阳消失,死亡将接踵而来。她该怎么办?

翠茜开始步行,去追赶太阳。

在地球上的话,这相当于一场马拉松。可在月球上,这只不过算是小跑罢了。走了十英里之后,跋涉带上了一种轻松的节奏:一半 是散步,另一半既像是慢跑又像是一只行动缓慢的袋鼠在蹦跳。她最大的苦恼是这一切未免太单调。

低电压警报的鸣叫使她惊醒。她发现太阳能电池组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只一会儿她就找出了毛病出在哪儿:太阳能电池组上有一 层薄薄的积尘。不是什么 大问题,把积尘刷掉就行了。不过,要是她找不到一种可以防止扬起尘土的步法,她就得每几小时就停下来 做一次大扫除。她再检查了一遍电池组就又迈开了步子。

低电压警报又响了,这么快就又有尘土了吗?

她低头看了看她的里程表,吃惊地发现她已经走了整整一百五十公里。

无论如何该休息一会儿了。翠茜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食品包。食品包的气密封口是专为她面罩下部的接口而 设计的,重要的是不能让 沙子进入封口。在把食品包打开以前,她把真空的封口检查了两遍才把食物条塞进太空服。她咬了一口,食 物条硬邦邦的,微带着一丝甜味。

她眺望着西方的原野,月平线看上去平坦得不像是真的,在几乎伸手可及之处形成了一幅如画的背景。她心里默默计算着,月球上 应该很容易保持每小时十五至二十英里的步行速度,把睡觉时间也算上的话,也许平均每小时十英里。她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睡觉是个问题。为了便于维修,太阳能电池组被设计成可拆卸式的,可是拆下来以后它们就不能向维生系统供电了。她终于找到一 个方法,把短短的电线从 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让她既能躺下,又能把电池放在身边不致把电源切断。她必须小心不使自己翻 身。做完了这些,她才迷糊了一阵子。她醒来时肌肉酸 痛,分不清东南西北,然后她忽然记起了身在何处——地球正挂在 离月平线一掌高的地方。她站了起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向西面火药样灰色的沙原跑去。

三天后。翠茜的双脚被靴子磨得很疼。她改变步法,从小跑换成跳跃再转成袋鼠式弹跳。这使情况有所好转,但还不够。她可以感 到双脚开始起泡,却没法 脱下靴子来舒散或仅仅只看一看她的双脚。也许她应该在开始步行前就把靴子脱了,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作用 下,疼痛至少是可以忍受的。再过了一会儿,她的脚干脆 失去了知觉。

在史密斯海的西部她进入了一个崎岖地段,遍地都是小山丘。她不得不减低了速度。山坡上阳光普照,可是环形山的内壁和山谷仍 笼罩在阴影里。她脚上的泡破了,刺骨的疼痛从她的靴子里直传上来。她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泣,继续前进。

每天,从混乱的梦境里醒来,回到漆黑的天空与静止的阳光下,打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赶路。抿一口乏味的温水,尽量不去想那是 从哪里回收来的;休息,小心翼翼地清扫太阳能电池组,这是生命。再走,再休息……再睡觉时太阳还钉在醒来时的位 置上。第二天把同样的过程重复一遍,然后再重复……再重复……

向西,一直向西,和太阳赛跑。

地球高高挂在天上,她现在不仰头就看不见地球了。当地球挂在天顶时她停下来庆祝了一番,她打开一瓶看不见的香槟酒,向想象 中的旅伴们敬酒。现在,太阳高挂在地平线以上,经过六天的步行,她绕过了四分之一的月面①。

十二天后,跋涉开始时的刺激感早就衰退了,只留下了对胜利的坚定决心,连这有时也蜕变为一种精神安慰。她在一道长长的、弯 弯曲曲的峡谷边站住了,它看上去就像一条等待着暴风雨来填满的河床,但翠茜知道它从来就不懂水为何物,填满谷底的只有尘土,干得像磨碎的骨头渣子。她慢慢找着路下到谷底,小心翼 翼地恐怕摔倒而破坏她娇嫩的生命保障系统。她已经绕完了半个月亮,但只 是走完了好走的部分。从这里开始将全是山脉和崎岖地段,一旦慢下来让太阳走到了前 面,她就死了。

十八天后。的确是走得慢了,翠茜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坡上直跳下来了,否则她就得停下来艰难地修理损坏的太阳能翼板支架。前 面也不再有平原,不是巨石遍地,就是环形山的绝壁。到代达罗斯环形山——月 球背面的中点时,太阳早就结束了它懒洋 洋的上升,逐渐地向前方的地平线直落下去。异常单调的灰色月面在她脚下逝去。美好的愿望和拼命的赶路不能抵消太阳正 在下降的 事实。每天她醒来时,前方的太阳就更低了一些,更直接地把阳光射进她的眼睛。岩石的阴影犹如饥饿魔鬼的爪子向她伸来,即使是最 细小的,看上去也恶 狠狠的。

渐渐地,太阳已经快贴上山梁了。黑暗已没到她的膝盖,她摸索着越过隐身在黑暗中的岩石。只有山顶还在阳光里,她穿过黑暗,像游泳者渴求空气似的把自己拉进了阳光里。

二十八天后。她蜷缩在她的岩石孤岛上,绝望地看着黑暗的潮水慢慢升起包围着她。救援人员在哪里?救援人员在哪里?

三十天后,救援人员降落月球。翠茜被发现时,纯白色的太空服已被月尘染成了肮脏的灰色,只有在背上七扭八歪的太阳能电池组 被仔细地擦得一尘不染。

(根据杰弗里·兰德斯《追该太阳》改写)

【注】①月面:即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周长约为10916公里。

15.翠茜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应对的?阅读小说,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时 间

遇到的困难

应 对 方 法

第一天

太阳能电池组提供的电流低于正常

把电线从衣服里拉出一个足够的长度

三天后

双脚被靴子磨破

十八天后

黑暗逐渐降临

16.翠茜为什么需要追赶太阳呢?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具体说明她是怎样追赶太阳的。(4分)

17.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灾难说,表现了人类深重的灾难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有人认为是生存说,隐喻人类的生存状 态,人生就是一次孤独的旅行;还有人认为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你更认可哪一个?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再提出一个问题,以引发大家 对你所选主题的深入思考。(5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 ①刷掉积尘②睡觉时,太阳能电池组不能向维生系统供电

③改变步法④爬上山顶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6.“原因”答案:她的太阳能电池需要阳光来使她必需的空气保持新鲜。

“方法”答案要点:行走时的参照物,行走的方向,行走的速度。

(共4分。“原因”1分,“方法”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答案示例一:

我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因为文中一开始就写飞船突然遭遇灾难,不得不迫降月球,只有 翠茜幸免于难。这隐喻着人类时时刻刻都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意外灾害,并对此满怀忧虑。我的问题是:人类能否控制灾难的发生?

答案示例二:

我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文章中的翠茜迫降月球,在这个生存环境中她没有同类,她是孤独的;在长达一万多公里的跋涉中,独自面对死亡的威胁,她是孤独的。这象征 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孤独的。我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如何面对生存中的心灵孤寂?

答案示例三:

我倾向于第三种观点。翠茜受到死亡的威胁,她选择了积极自救,凭借自己的力量绝处 逢生,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这象征着人类为了活着,能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我的问题是: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一篇:律所实习合同下一篇:学校中秋节晚会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