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2024-05-23

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精选6篇)

篇1: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周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中等身材,看起来十分精干。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总是一眼就能看穿我们的小心思。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总能说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

别看周老师是个男老师,他对学生们可耐心啦!记得那是四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我早早来到教室,看见书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课课练》。我走近一看,呀!上面全是一个个叉叉。我心想:呀,这是谁的本子呀?怎么错了这么多题!我把封面翻过来一看,吓得我差点儿摔倒:竟然是我的!我怎么会错这么多道题?老师不会批错了吧?又定睛一看,确确实实是这么多!我一下子懵了,呆坐在椅子上,看着本子上鲜红的叉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知何时,周老师悄悄地走了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陈贝嘉,你哪里不会做?”我害羞地低下了头。“没关系,不会做的题目我可以教你,来!”周老师边说边指着书本中错的第一题开始讲解起来,“这一题,你看,你有一个错别字,应该这样写。”周老师说完,就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正确的字。我点点头,按照周老师的指点,把错的题目订正好了。

就这样,周老师耐心地把一道题一道题讲给我听,我也按周老师的做法去做了。终于订正完了。周老师转过头来微笑地问我:“陈贝嘉,这些我讲的.题目你都明白了吗?”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周老师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知不觉,周老师已经教了我们三年了。在这段日子里,周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照顾我们。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真诚地对周老师说一声:“谢谢您,周老师!”

篇2: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王老师在长号方面造诣很深,16岁就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教导学生方面也很有方法。

刚跟他上课的时候,王老师说我有天赋,打算让我去考广青交,并拿出一首很难的曲子让我去应考。我听到后在震惊之余还有几分激动和惊喜,我才和老师学习多久啊,就要去考广州市最顶尖的青少年交响乐团了!说完,老师拿起IPAD,在上面下载了一个自带节拍器和笔记功能的软件,随后把要吹的音阶和曲子导了进去,一本正经地说道:“以后我们就用IPAD上课了,你最好能把谱子打印下来。”

王老师先用自己的速度把曲子吹了一遍,说道:“你刚开始学,还不需要这么快的速度,不过中间有一种次中音谱号需要下点功夫去背。”我点点头,发现王老师的额头有一层细汗,估计是曲子有困难造成的吧。接着,轮到我吹了,各种的高音,五个降号和次中音谱号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一会儿我就已经大汗淋漓了。老师却丝毫不在乎,一句一句地教我练习,不同的调子,不同的吹法都一一给我讲解了一遍。这时我的脚又酸又痛,有那么一瞬间想要放弃,但老师仍旧鼓励着我:“我们的时间不多,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备考了,我知道这首曲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很不容易,但为了让考官对你印象深,就只能攻下这首曲!”

听了老师一番话,我颇有感触,咬紧了牙关苦练了一个多月,每天一个小时的练习让我越来越熟练。每次上课我都风雨无阻,到最后一次课了,王老师把考场需要的规则告诉我后,说:“这次考试会有很多长号手来考,有比你大的,但你要记住,你不比他们差,我到时会在旁边陪着你的。”老师的这句话像一剂镇定剂,稳住了我焦躁的心。

篇3: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一、制定目标,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

于漪老师说:“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取向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假设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对文章的表达形式不予重视,那么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和受到些许的人文教育以外,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一)锁定文本的核心价值

《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怀特森先生编造“猫猥兽”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测验中得了零分,以此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事。选编本文,一是继续体会本单元“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掌握课文说明的道理;二是学习作者抓住一个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的一篇课文,其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梳理、复习小学阶段阅读方法,熟练运用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外,还要研究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以致用。“理解”和“运用”并重,是本文教学的价值所在,如此定位目标,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要知道文章写什么,更要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一句话,既要重视阅读与鉴赏,又要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据此,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汉字学理论”学习“侃侃而谈”,结合语境、替换词语等方法理解“出人意料、糊弄”等;2.依据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懂得作者借“猫猬兽”事件,说明科学精神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的重要性;3.学习抓住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仿写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的两种语言描写方式。

目标1:重视词语的教学,更重视方法的指导,如运用“汉字学理论”学习“侃”字,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目标2:重视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更重视概括主要内容的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课文写了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思路,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目标3:重视文章表达形式的感悟,更重视指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迁移应用。在读懂课文后,研究作者抓住语言体现怀特森老师教学特点的写法,并仿写。教学目标注重学法与写法的指导,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二、解读文本,领悟文章的表达形式

19世纪文学大师歌德指出: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的确如此,但语文老师不同,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还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解读词语,发现刻画人物的方法

1.出示句子。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给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学习“侃”字,分析“侃”字结构(由“人、口、川”组成);从祖先造字的角度看,“侃”字什么意思?“侃侃而谈”什么意思?(一个人一开口,口若悬河、川流不息,形容说话慷慨激昂,说得理直气壮)

2.圈画理解。怀特森老师侃侃而谈,圈画出相应的句子(出示第3、5段落中语句),思考怀特森老师侃侃而谈要告诉学生什么?(独立思考和怀疑的重要性)

3.探究写法。透过怀特森老师的语言,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什么作者只抓住语言描写来表现他的特点?

4.教师小结。本文一事一议,重在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不刻意描写人物的方方面面,但抓住语言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个性鲜明,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可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一个方面来写,更能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二)解读语言,发现表达形式的不同

1.比较句子。观察句子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语言的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

①“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都是我故意编造的……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应该得分不成?”

②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他还提醒过我们……

2.改写句子。想象怀特森先生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并改写转述句,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

他(语重心长理直气壮和颜悦色……)地说:“______。

3.评价效果。改写句子,把怀特森老师的“用心良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但是作者为什么主要采用间接转述句呢?

4.小结方法。直接引用和间接转述是语言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怀特森老师说过的每一句都对作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采用转述句概括写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加上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

语文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学生研究作者怎样根据突出中心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怀特森老师的为人处世和治学方略。

三、迁移训练,学习文章的表达形式

“全语言之父”肯·古德曼先生说:“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全方位地学习语言。”的确,学习语文不仅在于感受语言的结构之美,还要让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内容相融合,并能在读写活动中灵活运用。结课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挑战……

1.激趣猜想。怀特森老师很满意“猫猬兽”事件的教育效果,打算把它写进《怀特森教学日记》,他会写什么?(说明事件的原因;学生的反应——不解、抗议、叹服等)

2.指导练笔。也许怀特森老师会写下关于此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学生对此事的强烈反应一定会浓墨重彩。想象其中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表现,侧重描写学生的语言,模仿文中语言直接引用或间接转述的方法,写一段日记。

3.交流评点。(略)

篇4: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当今社会,各种传媒信息丰富,“偶像”“粉丝”“追星”也进入小学校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立足学生实际,选择特定的交际情境,让教师、学生和各种生动详实的影像资料之间多维互动,展开交际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明白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如何正确对待偶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展开辩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适当评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习惯。

3. 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自己偶像的各种资料;老师收集各行业优秀人才及“感动中国”人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听,让你猜猜我是谁

1. 播放几段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流行歌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猜歌名和歌手名字。(先进行课前调查,选择学生喜欢的,如周杰伦、林宥嘉、孙燕姿等的歌)

2. 播放几个著名小品演员的小品录音,猜猜他们是谁?

3. 小结过渡,引出偶像:刚才同学们为什么能很快猜出他们来?

【教学策略——从学生喜欢的偶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讨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二、说,就是爱你没商量

1.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偶像。(大部分同学交流的偶像可能是影视明星、歌星、球星等)

2. 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生交流。

(1)出示: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杨利伟、爱心球星姚明、童话大师郑渊洁、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等的相关资料。

(2)播放:部分“感动中国”的人物影像资料。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实现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的表象。】

三、议,想说爱你不容易

1.小组交流:你认为什么是偶像?什么是粉丝?什么是追星?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集体交流汇报。要求:(1)见解要合理;(2)见解要富有创造性;(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师补充部分近年来各种“星”的反面新闻材料,如吸毒、打架斗殴、违反交通规则等现象,引导交流。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正确理解“偶像”。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合理表达。】

四、辩,我的偶像我作主

1.出示辩题:正方——追星好;反方——追星不好。

2.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辩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交流的高潮。

3.在辩论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和补充,教师作适当的指导、点拨。

【教学策略——“辩论”是讨论的升华,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认识,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讲观点,摆事实,以理服人,明辨是非,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追什么样的星,从而明白正确追星的重要道理。】

五、思,明明白白我的心

1. 课件播放部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欣赏交流。

2. 寻找身边的偶像。

(1)简介部分“德化首届道德模范”人物。

(2)寻找我们身边的感动。

3.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5: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记得我刚入学那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紧张地哭了起来。这时,一双温暖的手抓住了我的手。啊,那一定是老师,他一边轻声柔气地安慰我,一边把我送进教室,安排我坐好。

上课了,冯老师有声有色地给我们讲起了《骄傲的小公鸡》的故事,我听得入神,恍如身临其境。可这时,老师的脸红彤彤的,一串串汗珠落了下来。

开始写字了,我我这笔仿佛有千斤重,笔总不听我使唤,自写得歪歪斜斜,我写了又擦,擦了有写,急得快哭了,就在我抬头的一刹那,看到了冯老师她的目光,笑容多么慈祥,话语多么温柔。他走过来,手把手地教我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这时,一串串汗珠而又从冯老师的额头上滚落下来……

下课后,老师又帮我倒水,又帮我拿饭盒,还带我上厕所……从此,我在老师的身边一天天长大,它像一只小船,在这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篇6:我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小草,把春天的门打开;鲜花,把夏天的门打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打开;寒雪,把冬天的门打开;老师,把智慧的门打开。我的班主任卓老师用她的新观念新思路把我们的心灵打开。

我们班是全校有名的调皮鬼班级,卓老师年轻也是爱玩的年龄,却还要承担起教育我们这些调皮鬼的重任,这能行吗?你别说,卓老师还真有一套,自从上学期在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调皮鬼也懂事了,学习兴趣也上来了,上课做小动作的也少了……

卓老师还是位时尚达人,不仅服装样式新颖,给人新潮的感觉,她的教育方法也别具一格。她不用题海战术,而是根据每位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选择性地布置作业。如基础差的把最基础的掌握牢固,中等的要多阅读来提高水平,上等的再加强阅读写作能力。不光在教学方面有独特性,她对待学生犯错误也有独特的处理方法。这不,现在学生沉迷游戏是普遍现象,这下可急坏了老师和家长。可卓老师却像个心理医生一样耐心地开导我们,为此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以《学生该不该玩游戏》为主题开展辩论会,让我们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几个针锋相对,那场面是既热烈又激烈。通过这次辩论会,我们懂得了怎么去玩,什么时候去玩,玩些什么游戏。我们感觉卓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平易近人。“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烁……”一曲悠扬的歌唱出我们对老师的爱。在属于老师的节日到来之时,我用这篇文章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感谢卓老师和每一位老师们的教诲之恩。

上一篇:英文简历写作的注意下一篇:班级规章制度细则---量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