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2024-04-14

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大营乡学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贵州省从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人通【2007】194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人通【2008】1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将现有在职在岗正式教师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乡现有教职员工111人,其中特岗教师15人,共有96人符合此次岗位设置条件。

2、我乡教师岗位设置情况:管理岗位:1人;专业技术岗位:七级岗位12人,八级岗位9人,九级岗位18人,十级岗位31人,十一级岗位41人,十二级岗位41人,十三级岗位1人。

二、岗位设置组织实施办法:

1、我乡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各类各级岗位职级评定人员进行审定。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韦帮忠

副组长:罗 默 唐仲刚

成 员:胡元亮、陈才贵、王帮兴、陈 鑫、杨延顺、王兴忠、王兴国、王国超、杨建云、杨胜兵、陶仕文、谢官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基础教育办公室,胡元亮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召开全乡教职员工岗位设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黔人通【2007】194号和(黔人通【2008】165号)文件精神,各校在校内成立岗位设置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岗位竞聘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

3、各校制定《学校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后,针对各教师具备的实际条件对号入座,拟聘在相应的岗位上,并经老师签名确认,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4、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将各校公示后的《审核表》报乡中心小学统一汇总,再报局审核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具体步骤如下:

1)、2013年9月8日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和《大营乡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说明书》并报县教育科技局和人事局审批。

2)、2013 年9月9日召开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初步拟定《大营乡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公平公正,又考虑其可操作性,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2013 年9月10日公示《大营乡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大营乡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说明书》,报《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到县教育和科技局备案。

4)、2013年9月18日开展岗位聘用工作。由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对申请岗位教师进行严格审核,特别对提供的资料必须是原件,逐一查验,确保复核工作的严谨、严密。

5)、2013年9月28日,《全乡教师岗位设置表》报县教育和科技局和人事局审核,并顺利通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实施岗位设置工作,能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具体体现,是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目的的一项工作。由于本次岗位设置,在解读黔人通【2008】165号)文件等过程中虽然有《紫云自治县2013年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条件补充说明》作为支撑,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兼顾平稳、客观、灵活,顺利完成了此次岗位设置工作。

大营乡中心小学

2013年11月26日

篇2: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大营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2012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

性别比偏高势头工作计划

乡直各单位、各村支两委: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近年来,我乡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进一步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反弹的势头,保持我乡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根据省、市、县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关爱女孩”工程为主线,以强化医疗机构管理为重点,以孕情跟踪服务为关键,以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核心,坚持政府牵头、部门配合、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遏制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趋势,使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直各单位、各村要充分认识到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关系到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刻不容缓,任务十分艰巨。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治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按季度积极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教育活动,充分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广泛宣传保护妇女权益、爱护女孩、女婴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放以“关爱女孩、关心女性”为重点的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做到进村

入户,家喻户晓,在实施宣传活动中,把“关爱女孩”活动始终放在首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良好氛围。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通过宣传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让广大群众摒弃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三)加强配合,齐抓共管。乡直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针对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问题,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做到职责明确,措施保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

(四)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努力,使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上年的基础上稳步下降并趋于正常值。层层落实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乡直各单位要层层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年底对乡直各单位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工作进行检查,对问题严重、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人口与计生目标责任书考核总分给予适当扣分。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爱女孩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由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办公室牵头,乡直各单位配合,联合开展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婚育新风进

万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贵州省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在乡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地方设立醒目的的宣传标语;利用赶集天的有利时机,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升高问题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加强协调配合,实施综合治理。

乡直各单位、各村充分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严重性及治理的紧迫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自觉地支持、参与、配合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贵州省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1、按照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开展联合查处“两非”案件专项活动的要求,大力配合县集中联合查处“两非”案件执法组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及零售药店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积极为县集中联合查处“两非”案件执法组立案取证

提供帮助。

2、加强对辖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个体医疗诊所执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医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3、规范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孕情调查追究制度》、《孕妇终止妊娠批准制度》、《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B超登记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物管理制度》、《出生统计监测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出生人口性别公示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严格各种技术常规操作管理;提高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率,为政府提供准确的新生儿性别资料。

(三)强化责任,切实落实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工作 全面实施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包村帮户”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体系,培训指导各村使用好《贵州省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手册》,切实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孕前指导、孕中服务、陪护分娩、产后随访等的服务,不断加强村级孕产期全程管理服务体系的管理。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干部职工和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实施孕期严格管理与服务,实行乡、村两级责任人员孕情跟踪“联保”责任制。积极动员孕妇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死亡率。把宣传活动和优质服务相结合,加强管理,全程服务。开展孕前监测、孕期保健咨询服务,产后随访的优质服务。认真按期开展“普治普查”活动,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

和工作水平。

(四)完善和落实关爱女孩和扶助计划生育女儿户的优先优惠政策。

协调乡直各相关单位,全面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结扎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尤其是生女孩的家庭,在就医、子女入学、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一是优先帮助、支持计生女儿户实施扶贫项目;二是采取多种形式为计生女儿户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救助;三是积极为女孩就读、升学创造条件,为女孩在同等就读、升学条件下予以创造优先条件;四是努力为女孩及计生女儿户家庭就医创造条件,提供健康医疗保障水平。拓宽妇女创业门路,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劳动权益。通过努力,使我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上年的基础上稳步下降并趋于平衡,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大营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发:乡直各单位、各村民委员会

大营乡党政办公室2011年10月20日印发

共印30份

篇3:试论大营销模式下的电费管理工作

1.“大营销”的基本概念

“大营销”模式下电力营销, 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电力营销。未来“大营销”模式下的供电营业厅应朝着“多维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向发展:

(1) 打破地域限制。用电客户可以到电网公司的任一营业厅办理用电业务。

(2) 用电客户可到任意联网银行交纳各种费用;

(3) 开通网上营业厅、电话营业厅24小时全天候咨询与业务办理服务, 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的服务;

(4) 多维度营业厅一方面提供传统意义的营业服务, 另一方面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并快速掌握客户的需求, 提供差异化的“一对一”优质服务。

2.“大营销”模式下的电费管理工作简述

“大营销”模式下电力营销机构设置为一部一中心, 将原来的三中心 (电费中心, 计量中心, 客户服务中心) 合并为一中心, 即营销部和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负责执行电力企业所辖城区所有客户营销业务。包括:电力市场拓展、智能用电、有序用电、能效管理、营业厅管理、业扩报装及变更用电、95598业务办理、客户安全用电管理、电力保障、反窃电、电费抄核收及账务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现场计量检验、二级表库管理、装表接电、户表抢修与社区服务等工作。其中电费部负责集中管理所属供电局的抄表、电费核算、账务处理、电费回收等业务, 其主要职责为:抄表业务管理、核算业务处理、电费账务管理、电费回收分析等。

二、当前电费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大营销”管理模式在国网公司系统已经推广有一段时间, 一部一中心的管理体制也建立起来, 但客观上, 电费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供电系统“天然的垄断性”决定, 且电能无法储存, 导致供电企业本身对于电费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的“先用电后交费”做法的存在, 客观上造成了电费拖欠的情况, 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当前的电费回收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上级公司的电费考核有两项:一是资产经营指标考核, 即对年末应收电费余额的考核;二是对电费回收解交率的考核。对第一项考核是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报表来进行的。但由于没有达到每个客户的一户一账等问题, 不能真实体现真正的应收电费余额。网公司第二项考核是通过对实际收到资金的考核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 各地市供电公司只要到时候把钱交上来就行了, 不管这钱是垫付的还是借来的。这样做的结果就往往造成了电费回收率、解交率年年是百分之百, 电费潜亏和坏账却时有发生的情况。

2. 经济形势对电费回收的负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部分高耗能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近些年来, 世界经济遭遇“过冬期”, 导致其生产经营不景气, 无流动资金作抵押致使电费回收风险大, 无法保证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及时完成。例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某公司每月电费100万元, 电费回收信誉较好, 可是金融危机当年, 却欠电费55万元。

3. 主客观原因导致客户资料变更未及时更新存在漏洞

目前城市改造在大规模进行, 城市居民老房拆迁、新房入住。政府拆迁时没有及时通知供电部门, 供电企业也可能存在着对于城市建设与开发缺乏一定程度的超前性, 对于相关客户资料没有及时跟踪与更新, 使得供电企业未能及时完成抄表及电费回收工作, 甚至表计破损丢失, 客户变动后又难以进行联系, 致使供电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企业的经营效益遭到严重损害。

4. 外部压力对电费收取工作存在干涉

由于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地方经济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 政府部门有时为维护社会和谐、缓解重点企业资金压力, 往往对供电企业施加影响, 干预电费回收工作, 甚至个别政府部门本身也大量亏欠电费。在此情况下, 一些供电企业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 协调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关系, 有时只能委曲求全, 不得不推迟电费收取, 导致出现旧账未结, 新账又增的被动局面。

三、完善“大营销”模式下的电费管理工作的策略

1. 将“大营销”管理思路体现在电费管理的全领域与全过程中

为实现“三集五大”体系目标, 建设成“一强三优”现代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就要在坚持集团化运转的同时, 大力加强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首先, 从外部方面, 要争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如发改委、经贸委等对电费管理工作的支持, 尽量减小外部对于供电企业电费收取的干涉。从内部方面, 要取得主管领导、人资、三中心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从领导重视、机构与人员、业务界面、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 积极促进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以达到“客户导向型、业务集约化、机构扁平化、管理专业化、管控实时化、服务协同化”的“一型五化”新型营销运营模式。其次, 电费管理的过程中应致力于精细化思路贯穿全过程。要加强抄核收环节的集中监管和控制, 电费管理操作必须记录, 及时发现、记录、分析异常, 做好销售电量、销售收入及售电均价的分析统计;电费部必须审核有关电费、电价变动的业务流程, 避免出现差错电费, 降低经济损失, 提高客户满意度;账务人员每日必须将每日电费实收汇总额与银行进账单进行核对, 实时监控电费实收额, 确保电费按时到账和及时上缴。

2. 通过制度建设与执行来完善电费管理工作

首先, 要建立与完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 对用电客户信誉进行评级, 密切关注风险高的用电客户动态, 最大限度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及时与用电客户沟通, 大力推广预付电费, 在用电客户用电过程中采取法律手段规避风险, 以保证电力企业及时回收电费。其次, 完善电费差错考核机制, 如对于电费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定岗定责, 确保抄表无误, 收取无误。

3. 通过技术进步与升级来增强电费管理执行效果

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来支持电费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营销SG186中的“电费催收管理”功能。系统在电费逾期之日起将按设定的催收程序进行催收。催收过程如下:人工或邮寄催费通知单:在某一欠费条目达到“一级催收”的催收行为时, 系统将自动产生催费通知单。又如, 为方便用电客户, 应增设电力营业厅网站, 完善代收电费网点, 使用户可以多渠道, 多方式进行缴费, 及时回收电费。

结论

“大营销”模式下的电费管理作为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环节, 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 四川省电力公司“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已成功割接上线, 还同步完成了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适应“大营销”体系的调整工作, 圆满完成了营销信息化系统适应“大营销”调整工作, 标志着“大营销”体系建设转入新模式应用阶段。而四川省德阳市电业局也于2012年1月建成了四川省首个地市级营销运行监控中心, 对于客户营销服务情况的全过程、实时化、集中式监控。所有这些, 都标志着“大营销”模式下电费管理水平得到了全新的提高。随着“大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 电力企业迫切需要不断创新电费管理新方法, 切实强化电费管理工作, 避免出现“无章可循, 有章不循, 违章不究”的现象, 不断健全完善电费考评管理工作, 完善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 才能做到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陈丽华.供电企业电费管理体系的构建[J].赤子, 2012 (4)

[2]廖晓青, 吴娟.浅析电力企业电费管理[J].中华民居, 2011 (12)

篇4:浅谈大营销体系下的农电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营销体系;农电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36-02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和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生活用电和乡镇企业的生产用电需求量不断加大,而乡镇供电所的电力营销工作主要是满足不同的乡镇用电户的需求,这就对农电的营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农村用电已从原来的照明需要变成了电气化乡镇,同时,“三集五大”体系已成为大营销体系的趋势。而农电管理要适应潮流的发展,必须要改变传统营销观念,注重家电下乡工作结构的设置,以高效的推进建设工作。

1 当前农电营销管理的现状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更好地开展农电营销工作,国家颁布实施“两改一同价”的管理体制,为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解决农民生活用电有很大的意义。但相应的安全责任、电网维护、服务、收费等工作量迅速加大,内部管理难度增加,所需成本费用加重。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隐患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①农电员工对电营销的概念模糊。目前,多数乡镇供电所员工来自农电体制,是改革前的乡镇电管员或村电工人员,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质较差,并且出现老龄化情况严重。根据调查显示,农电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农村配电设施的维护、管理设施及收费,基本对于农电营销的工作概念一无所知,更不要去谈论如何去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这就使得农电营销管理的业务水平整体无法提高。

②农电营销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随着农电体制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农电营销工作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部分的农电员工集体意识不强,致使营销工作管理涣散,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指令及责任下放工作,部分农电员工直接或间接性,从事第二职业,导致本职工作滞后。还有部分农电员工专业能力较差,不能切实按照电价政策实施,而且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不强,使得一部分人在实际工作中,抄表工作不到位、电费回收不到位、表计轮换工作不到位、指标考核成绩不到位、专业化管理方法不到位、指标考核成绩不到位、用户线损收取不到位、台区降损工作不到位、业扩工程归口不到位等,常常发生的工作问题,不仅造成供电企业经济的利益受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乡镇供电企业的形象。

③农电营销薪酬不高,工作人员不积极。随着物价上涨的今天,农电员工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等却没有明显增加,而且工作负担很重,劳动强度偏大,每天都要不停地应对不同的用户,周而复始,没有尽头。在接待客户时,遇到素质较差的也要秉承热情的服务态度,同时,一旦因疏忽造成损失,将会面临严厉的批评及相应的经济处罚。对于这样的工作,易造成营销人员的心力交瘁,渐渐地产生厌倦、疲乏等消极情绪,开始应付工作任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情况,严重阻碍农电营销工作的发展趋势。

④改善供电所农电营销管理手段。通过城乡电网改造之后,城乡逐步实现同网同价措施,改变供电所电费结算方式,由传统的村总电表计费,改成每个用电客户的电表计费,总电表考核低压线损率。这一改变计划的实施,虽然供电所已经设立电费营业厅,实施开展电价、电费、优质服务,但供电所的营销人员素质不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相对的供电范围面积宽、客户不能集中,使得农电营销工作不能很好地普及到每一位用户。同时,供电所营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考核制度不到位,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营销手段也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发达的今天。

⑤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发展模式,农村用户和供电企业对供电所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多,由于不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供电所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动态,而且容易造成数据泄露,及信息失真,给用电企业等造成经济损失。健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方便、更实用的电力服务。

2 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面对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农村电力市场,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解决现存的问题,是提升农电营销工作效率契机。目前,我国农电营销工作中存在诸多隐患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①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稳定农电营销团队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大营销”体系中,建设保障的力量。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员工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其工作素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企业服务。同时,合理的薪金福利,可以有效防止专业人员的流失,稳定营销图伍,提高农电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完善农电管理工作体系。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绩效考核、自主学习、内部培训等多种手段,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发展趋势。

②农电营销管理工作规范化。在大营销体系下,一切营销管理工作,都要以合理规范为前提,不断加强专业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营销主管部门应该对各专业管理进行必要的调研工作,针对新体制,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加强企业高层管理领导的监督力度,對于基层部门的规范指导,消除专业的盲区,加强内部监督力度。还有在信息一体化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会简化工作,实现基础资料的系统户管理、信息数据的记录管理、客户动态信息管理等,将极大地提高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农村供电所需要强化专业管理的综合能力,规范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各职能岗位责任制,促使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确保营销核、抄、收三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实现抄表不核算、核算不收费的管理方案,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效绩考核任务,杜绝内部工作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如有发现工作人员有此行为,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③改变传统的家电销售模式。随着城镇家电的需求量日趋饱和,家电下乡成为扩大家电销售市场的必然趋势,原来家电的销售工作模式是制造商—分公司—省级批发商—地区批发商—县级批发商—乡级零售商—农村消费者,这样的销售链降低了销售效率,延误了交易时间,使得家电销售商的库存商品积压。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销售渠道应不断简化,削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大销售链的系统化,建立了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农民的购买。

3 结 语

总之,加强农电营销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使之适应大营销体系的发展,对于农村又快又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农电营销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极大地限制了供电所的发展,无法满足“三集五大”体系下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实事求是、安全稳定的基本原则。所以,农电的管理工作要转变传统观念,运用多种措施,突出业务集约、保障民生用电两大重点,不断推进供电所的标准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彬,曹树春,刘守华.解读农电大营销体系[J].农电管理,2005,(12).

[2] 刘东旗,戎道建,刘春华,等.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 提升供电服务水平[J].农村电工,2013,(6).

篇5: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紫党办发〔2011〕147号文件要求,我乡认真组织了学习,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对照了检查。现将我大营乡进一步做好厉行节约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三公”支出情况

1、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一是严格机关车辆编制管理和购置审批,严禁超编和超标准配备机关车辆。认真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本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无超编、超标准配备。二是本单位公务用车实行了定点保险(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定点维修(修理厂)。三是加强用车管理。把好用车审批关,严禁公车私用。公务用车实行经费定额核算,减少用车量,能够合并用车的坚持合并安排车辆。各股室需要公务用车,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否则不予安排。

2、加强公务接待费用管理

坚持务实、节俭、有利公务的原则,不搞超标准接待。严格执行定点接待制度,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格控制,严禁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大搞宴请,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陪餐人数,降低接待费用。严禁接待与机关公务无关人员,严禁巧立名目,以接待为由互相吃请、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单独立账、定期公布、实名登记”的报销制度。

(二)压缩运行成本,节约行政开支

加强制度管理。积极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和后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全方位量化管理,实行水、电、油等能源使用的成本核算和费用的合理开支。加强节水管理。坚持节约用水,加强技术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及时检查和维修用水设施,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加强节电管理。坚持节约用电,本单位照明灯全部实行节能产品,合理控制办公区域的照明,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照明灯数量,坚决杜绝长明灯和白昼灯现象。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加强维修管理。建立机关公共设施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成本,延长各种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供电、供水、消防等基础设施,做到定期检查,保证机关基础设施完好和运行安全。加强日常办公用品管理。一是要求大营乡办公室制定细致的日常办公用品采购计划,禁止乱采购的现象。乡所有财物必须造册登记,新购财物要先入账后发放,各股室在领用办公用品时,应视工作任务需要,本着节俭使用的原则办理领取登记手续。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电子化办公优势,大力推行电子化办公、办文,节约办公用纸数量,逐步取消纸质文稿,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文件印刷、复印纸张如无特殊需要均双面使用。

订购报刊资料,严把订购关。对必须订购的报刊,原则上一个股室不多于两份。

加强会务。降低会务费支出。按照精简会议原则,大力压缩会议数量、规模和经费,减少会议文件、材料,降低会议成本。

存在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压缩公务接待开支;二是进一步减少会议和发文数量。

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大营乡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厉行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厉行节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狠抓落实。充分利用专刊、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约意识,表彰节约典型,曝光浪费行为,形成人人崇尚俭朴节约的良好风尚。

加强监督,确保成效围绕中心,顾全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监督,重在落实,将贯彻落实的情况纳入机关各股室目标任务责任制考核和年终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积极开展“五个一”(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升油、节约一分钱)活动,局纪检组定期与不定期对厉行节约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对公务活动存在严重铺张浪费问题或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篇6: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经过一年来,对“大营销”体系的建设,阶段性总结经验、成效,查找不足,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了“大营销”体系运行机制,先将全面总结“大营销”体系建设亮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回顾

在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和公司“三集五大”的统筹安排下,公司营销部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磨合阶段的各项工作,针对机构调整、岗位变动、工作协同、岗位培训等内容,积极查找不足和流程缺陷,本着边工作边调整的原则,引导员工进行适应性角色转换,全方位地开展营销服务工作,确保任务指标的完成。目前各专业整体工作平稳有序,员工队伍基本稳定。具体已经完成了以下几点主要工作:

(一)“大营销”体系建设主要工作亮点、特色 1.宣贯动员,确保了“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为了提升全体营销员工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大营销”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海北公司先后3次组织各级营销人员243人对省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操作手册进行学习和宣贯,共向省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办公室提出意见建议13条,让营销员工更加深入了解“大营销”体系组织框架和推进过程,增强员工对实施“大营销”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心里承受能力,从而增强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共同推进改革。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员工对“大营销”体系实施方案的准确理解,确保“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措施到位,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为确保“大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营销职工队伍稳定,公司着重从四个方面来抓紧落实队伍稳定工作。一是管理人员不定期走访各县公司及基层班组,及时了解员工是思想动态,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大营销”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二是深入宣贯学习,使营销口广大干部员工在理解掌握“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落实。三是全员参与推动,每位员工都要找准自己的责任和定位,自觉服从和融入公司的改革发展大局,保障“大营销”体系建设与营销目标顺利实施,并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实践,尽快适应新机制和新业务的要求,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平稳对接。四是严守纪律要求,营销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变革,做变革的推动者、实践者,确保变革平稳推进。

3.周密部署,确保了营销信息化系统业务顺畅衔接。根据省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安排,为确保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证营销信息化系统业务的顺畅衔接,海北公司制定了营销信息化系统适应性调整实施方案,成立了营销信息化系统适应性调整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了各个实施阶段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沟通解决。圆满完成了割接前系统测试验证工作,割接期间对内对外宣传解释工作,割接后客户、业务数据的比对工作,同时配合省信通公司完善系统配臵、优化调整等工作。

4.落实责任,确保了各节点营销任务的完成。按照省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工作要求和实施进度,制定了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具体分为动员准备、实施操作、中期评估及优化完善、持续提升等四个阶段稳步推进,明确了各阶段的重点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工作措施,将39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专业组、工作组和各部门(单位)。大营销共完成节点计划78个,其中重要工作节点8个,完成了各专业交接工作,23名正式员工已顺利完成内部划转。

5.加强培训,确保了员工对新岗位的适应速度。为了加快员工对新岗位的适应速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对48名需参加新岗位培训的员工进行了岗位适应性培训及考试。同时各专业制定了详细的自主培训计划,共3班次155人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员工业务水平,保证了正常业务工作一步到位。

6.组织学习,确保了营销制度的及时宣贯。跟据省公司印发的营销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规章制定、作业指导书,积极组织公司各级营销人员学习,探讨新旧标准的差异、区别,显著提升了营销制度宣贯的成效性。结合业务工作调整,公司完善和修订了4个管理标准、7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营销专业岗位流程对照梳理42条,整理大营销工作流程7个,坚决不留安全和管理空白。

7.修订相关制度,确保了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强化了内控机制。公司营销体制改革后,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职能发生变更,为确保营销业务平稳过渡,顺利开展,原有营销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势必将重新修订,以明确体制改革后,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界面,理顺工作流程,防止相互“推诿、推责”。经过多次分组和集中讨论,按计划在五月底完成了修订三个中心的营销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任务,为营销信息系统业务变更需求、权限设臵、角色定义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8.持续改进,确保了营销工作的显著提升。在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磨合阶段,营销部在公司的领导下,新的管理机构和干部员工,努力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各专业之间、各岗位之间开展了工作协同自查活动,对容易出现问题的业扩、电费、计量和稽查等主要专业主要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再梳理。与其它部门进行专业沟通5次,制定和调整关键流程4个,更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的流转和衔接。同时通过公司部门之间的合作,认真开展了走访大客户以及现场服务大项目工作。部门之间合作紧密,体现了“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效率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几大专业形成整体一致对外的大服务格局。

(二)“大营销”体系建设主要做法及效果 1.人员配臵更加合理

根据公司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部中心)要求,公司对原“一部三中心”进行了业务管理资源整合,原营销部更名为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中心), 下辖“两室四班”,分别为综合室、稽查信息室、市场拓展及客户服务班、电费核算班、电费账务班、计量采集班。

变革前,公司营销新型业务人数1人,大客户业务人数3人,营销部专责5人,全部营销从业人数212人,缺员较多。

变革后,公司营销新型业务人数3人,大客户业务人数5人,营销部专责8人,全部营销从业人数258人,增加46人,增幅达22%,人员的增加,提供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压力。

2.业务更加集约

变革前,抄核收业务均由各县公司自行抄表、核算、收费,但由于县公司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所限,部分抄表人员在抄表、核算、收费环节无监督管理机制,经常出现估抄、漏抄、电费核算错误等差错。变革后,地区公司成立电费核算班,打破了原有的“小闭环、自运作”的传统电费管理模式,实现了营销数据集中、算费集中、抄核分开,公司一本账,收费实时冲销,客户账目统一化,提高了应收电费的准确性。

变革前,XX计量中心负责海北地区所有高压用户、变电站关口、水电站表计的校验、轮换、检定工作。由于原计量中心人员较少,工作量大、计量表计检定设备的陈旧,无法满足海北地区计量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公司整体业务的开展。

变革后,根据省公司的统一管理,将各地区公司的表计校验工作收归省计量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采购先进的校表装臵,大大提升了表计的校验速度,同时也降低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计量检定效率提升3.29倍;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提升37.7%(从62.30%提升到100%);专变采集成功率提升23.8个百分点(由72.5%提升到96.3%)公变采集成功率提升2.7个百分点(由92%提升到94.7%)。

变革前,海北地区的客户用电报装、服务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各县供电公司进行管理,由于县供电公司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意识不足,导致公司部分业务开展存在着随意性大等多方面隐患。

变革后,公司将大客户服务、收费和315KVA及以上用电客户的报装集约至市场拓展及客户服务班,统一由市场拓展及客户服务班进行统一的管理。110kV及以上用户的报装业务划归省公司大客户服务部进行统一管理。此举有以下优点:一是由于地区公司营销基础管理工作比较扎实,人员技术力量强、业务水平较高,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由于市场及客户服务中心在公司本部基地,便于公司领导、营销部综合室管理人员及时对相关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指导,能够为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工作;二是海北地区属于农牧区,经济发展落后,315kVA及以上的用户较少,但海北地区的用电结构中85%为大工业用电,通过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的统一管理,能够为公司及时提供营销信息,为公司领导的影响决策提供依据。

3.管理更加专业

变革前,95598业务由公司自行开展,管控能力弱,协同机制效率低。变革后,95598业务由省公司集中管控,建立闭环管控和协同办理机制,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协同服务机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变革前,计量检定业务由公司自行开展,工作效率低,资产管理混乱,表计丢失严重。变革后,表计检定、配送等计量业务统一由省计量中心,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表计管理更加规范。

4.管控更加时时

变革前,公司设臵营销稽查岗位,自行开展内部营销业务开展情况的稽查工作,营销稽查监控工作效率不高。

变革后,公司级成立了稽查信息室,发起稽查问题23个,发现异常记录1052条,通过不断稽查整改,2012年上半年异常数据同比下降82.3%,稽查信息室已成为公司营销数据分析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经营效益和服务形象。

二、“大营销”体系建设工作自查情况及得分 为深化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客户服务部中心)建设,全面总结体系建设工作,查找不足,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大营销”体系运行机制,公司按照《XX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方案》,组织开展了“大营销”体系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考核从方案质量、方案实施、推进质量三方面8个验收项目进行了评分,总分值为100分,经考核评分合计得分99分。在自验收过程中,共发现问题1个,其中建设情况中存在问题1项,建设成效中未发现问题,现将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稽查监控业务虽然已开展,稽查工单完成率达100%,但有些已稽查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整改,屡查屡有。

三、“大营销”体系建设运转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市场及大客户服务班、计量采集班业务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针对市场及大客户服务班、计量采集班管理及协调力度不足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2.电费风险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地区级集中监控业务机制尚未建立,集中监控业务还未有效开展。

——整改措施:确定电费风险集中监控范围、内容、工作流程和人员职责及需求,提出功能完善需求。对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监控业务进行分析,提出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编制公司用电信息采集运维体系建设方案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完善、提升方案。

3.市场及大客户服务班大客户差异化服务工作存在特色不突出、成效不明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大客户服务功能和业务范围。

——整改措施:调研大客户差异化服务需求,制度公司《大客户差异化服务推进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相关服务标准。

4.“一口对外”的协调服务机制尚未健全,大客户前期服务、停电计划安排及故障抢修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整改措施:明确大客户前期服务、停电计划安排及故障抢修职责。

5.加强农电委托业务的监督和管控。

——整改措施:强化与三新公司海北业务分部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强化农电专业管理,处理好农电专业管理与农电综合管理的关系,完善农电工作协调及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四、“大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空间分析

1.持续坚持不断总结改进。公司将定期开展“大营销”体系建设效果评估诊断,持续完善提高。及时研究解决共性和难点问题。

2.持续健全标准制度。公司要求结合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变革,全面调整、修订标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

3.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严格执行供电服务标准,持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供电服务工作,建立了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序用电联动机制。坚持“你用电、我用心”,认真落实“三个十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用电放在首要位臵,从有序用电、业扩报装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实提高居民用电服务质量。全面做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及重点工程用电报装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不因供电问题影响工程竣工投产。同时开展电力服务“三走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营业窗口“三亮一创”(亮形象、亮标准、亮承诺,创建群众最满意窗口)活动,解决好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客户关切的用电服务问题。

4.持续拓展居民电费交纳方式。公司将积极应用手机、自助交费终端等自助交费方式,重点推广英大充值卡,逐步实现充值卡卡覆盖电费交纳、本地费控表购电业务。着力发展金融等第三方机构代收、代扣业务,打造 “十分钟交费圈”,力争实现农村用电收费“村村设点”。

篇7:大营镇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大 营 镇 中 学

2014年2月

大营镇中学

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2013年度,大营镇中学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校2013年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三德”学习为主线,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德育学习,以领导讲座带头的形式号召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三德”学习当中。在这一项工作中,我们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主,并及时反思,以各种活动为辅,来树立榜样和标兵,如根据我们每月评选出的师德标兵,进行演讲,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利用向学生进行调查并评选心目中

最喜欢的教师来及时了解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等存在的问题。另外我们还抓准机遇集体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和有关业务经验的文章,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班主任:“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目标、新要求来指导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工作拖拉、浮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工作的巨大热忱和对教学的极其严谨给同学潜移默化的熏陶。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3、加强后进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校园广播站”、阅报栏、校刊、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阅报栏、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2、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召开班主任和相关班干部会议,对班级桌椅、劳动工具及相关物品的摆放位置及摆放要求作出严格规定。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作文竞赛等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加大学生课间文体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1).根据上级关于一生多能爱好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目学校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并通过各种兴趣班小组(象棋、剪纸、美术、音乐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并以各种活动为衬托,如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春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每次比赛都评选出获胜学生和优胜班级,活动形式多样,适合年龄特点。

(3).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每周会向学生开放图书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并开展了入手抄报、黑板报评比、讲成语故事、“我与好书同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对学生的诚信活动会在学校广播站进行表扬。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班报评比情况、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班级墙报、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充分发挥值日生、班级干部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日工作到位。

4、继续对各班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出流动红旗及每月评出行为规范示范班,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评比总分与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

5、学校新出台了校学生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常规,并把两个礼仪常规的评价细化:家庭礼仪由学生的家长负责;学校礼仪由班主任老师负责。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学校在学生入学伊始便组织各班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和一横感恩教育视频及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还请到了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即大营公安分局局长刘元杰同志为我校的全体学生做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法制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创设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主要做好了三方面工作:(1)开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让家长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召开多层次家长培训会,沟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印发家长学校学习资料,交流教育孩子的典型经验。(2)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建立校外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消防中队、联谊学校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服务,使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3)拓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提倡班主任科任教师召开班级、年级家长培训会,坚持家访制度,利用好家校联系本,电话,书信,网上交流等形式,拓宽和家长交流联系的途径。

五、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创设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主要做好了三方面工作:(1)开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让家长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召开多层次家长培训会,沟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印发家长学校学习资料,交流教育孩子的典型经验。(2)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建立校外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利用消防中队、联盟学

校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服务,使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3)拓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提倡班主任科任教师召开班级、年级家长培训会,坚持家访制度,利用好家校联系本、家长通知书、电话,书信,网上交流等形式,拓宽和家长交流联系的途径。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99%。在家长会上,校领导以具体事例讲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家长会的召开,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六、其他工作

1、健康、环境教育

在本学期,校园环境美化,学生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学校,学生们很少有人践踏草坪,更没有折花枝、树枝的现象出现。学生们更加爱惜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够给垃圾分类,扔到指定的垃圾点。总体来说,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同学们都知道爱护学校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

2、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利用校讯通、家校通、发放家长通知书、主题班会、阅报栏、黑板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学们在本学期能够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同学们能够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过人行横道,不横穿马路。有效的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焦点问题有待解决。

1.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课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个别问题学生在校内兹事生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学校声誉造成直接损害。

篇8:大营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1 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1.1 解放思想, 统一认识, 加强宣传引导

农村土地流转虽是一种市场行为, 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一是加大政策宣传。为充分调动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该乡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解释,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横幅、标语等不同形式, 多渠道、多层面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 让土地流转的政策家喻户晓, 让农民认清开展土地流转的好处。二是对比算帐引导。耐心帮助农民算清两个帐。对于出让方来讲, 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稳定的流转收益, 旱涝保收, 零风险;另外还能到种植区打工, 得到不低的务工收入。对承租方来讲, 通过流转土地连片规模经营, 效益是种植粮食的几倍, 怎么算都不吃亏。通过两头算帐, 双方在利益上达成一致, 能够实现双赢, 得到了农户和承租户的认可。三是干部带头引领。发动村干部做典型、当标杆, 领着群众干, 做给群众看。目前, 各村村干部都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带头建起了大棚, 种植草莓、木耳、蔬菜、中草药、甜玉米等, 较好地发挥了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了土地流转升温加速。四是严格把握政策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模和农民群众意愿, 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引导、注重管理、创新服务,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户意愿的硬性流转。五是强化科技服务。依托“农广校”和“阳光工程”, 加强流转大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指导, 共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30场次、3000余人次, 印发资料1万余份, 提高了规模大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培育了一大批“职业农民”, 让他们持证上岗。同时开展农技人员“三个一”活动, 采用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方式, 对新流转大户全程跟踪服务。六是矛盾纠纷调处得力。及时调节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流转程序、合同不规范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引导建立公开、公正、公平、合法、合理的流转程序, 从而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受让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 规范形式, 创新模式, 促进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按照“政府引导, 大户投资, 产业化开发”的思路, 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 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一是引导农业企业建基地。如2010年, 通过土地流转,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在韩吉营村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的蓝莓园, 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 龙头企业为主体, 基地建设为依托, 农户参与为基础的标准化发展格局。二是引导大户和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如隆化县柏利兴果蔬合作社和隆化县一源万果蔬专业合作社, 通过土地流转, 在韩吉营和柏子沟两个村建设了450亩的草莓基地, 既增加了经济效益, 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1.3 强化保障, 夯实基础, 推动土地流转

章吉营乡在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 坚持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 以优良的态度为客户服务。乡党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项目, 在乡域公路沿线各村实施河北省新增一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3000亩, 现代农业田间工程3500亩, 确保各村土地实现路通、水通、电通。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到位, 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了对外招商引资的筹码。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广阔的设施农业发展空间, 成为外商投资创业的不二选择。

2 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2.1 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形成了产业板块

章吉营乡在土地流转中, 注重发展规模设施农业产业区, 形成产业板块。占地1000亩的蓝莓是河北省唯一蓝莓种植基地, 现已产果销售, 同时围绕蓝莓这一主导产业又新投资建设占地20亩的蓝莓酒厂和酒庄, 极大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占地450亩的草莓基地建设也如火如荼的施工中, 年产草莓水果1225吨, 可供应全国草莓鲜果市场, 并计划与县内食品公司筹划新建草莓罐头和果酱生产线, 届时集草莓育苗、鲜果采摘及果品深加工为一体的项目, 将有效带动乡域乃至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占地100亩的万亩园黑木耳和蔬菜种植基地也已开始生产, 利用本地特有的山林资源和劳动力市场, 以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 又新发展本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300亩, 群众以自有柴山为主体入股, 生产菌棒, 在自家院子里种植黑木耳, 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 公司负责运输外销, 一环扣一环, 节节生利, 群众受益, 产业做长, 板块做强。

2.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主导产业特色突出

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 重点发展丽海蓝莓、一源万草莓、万亩园黑木耳等龙头企业, 重点把蓝莓、草莓、黑木耳、蔬菜、中草药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基地带动周边农户, 全乡设施蔬菜、水果、中草药、大榛子已达到3000亩。

2.3 保障了农民权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方面土地流出农户的流转费明显增加, 农户的流转费涨到了每亩1000元, 最高的已上升到每亩1200元。另一方面, 通过调整结构发展设施农业, 新增就业岗位800个, 亩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

3 土地流转的几点体会

3.1 提高认识, 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思想基础

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大力宣传本乡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增收的典型和土地流转的趋势、好处, 要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 消除误会, 提高“以地生财”的意识。

3.2 强化领导, 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保障

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农村土地政策的宣传、培训、指导、流转手续的规范、合同的签订和登记等工作。

3.3 连片开发, 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方式流转土地。这种模式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了合作社快速发展, 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创造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新亮点。

摘要:自今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河北省隆化县章吉营乡党委、政府通过走村入户, 认真调查研究后,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为平台, 大力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使土地流转“流”出了特色, “转”出了活力。本文拟通过对其经验做法进行系统总结, 以便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城市管理执法局实习报告下一篇:大学保证书范文10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