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2024-04-17

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通用10篇)

篇1: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邓州市裴营乡辖28个行政村,387个行政小组,全乡总人口8.7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9000人。现有计生协组织32各,会员达8900人。2008年以来,全乡积极探索运用“四议两公开”推进人口计生群众自治工作,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破解了种种难题,有效激活了全乡人口计生工作工作。

一、抓好四个环节,推进群众自治

一是发动民主参与。2008年以来,全乡各村按照市、乡《关于运用“4+2”工作法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代表、计生协会员的作用,集思广益,酝酿讨论,修订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在制定过程中,坚持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表决通过章程和村规民约。二是突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每村章程都明确规定了村委会和育龄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如村委会应当扶持计生户发展生产,落实奖励优待、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等,育龄妇女应当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自动参加生殖健康服务活动,对规范章程规定的有明确的制约措施,规范了村委会、计生干部的工作行为。三是推行合同管理,搞好章程入户。乡党委与全乡28个行政村签订计生群众自治目标责任书,推行了合同形式的管理和服务,与已婚育龄群众签订协议书,把村规民约印发到各家各户。四是加

强宣传,使章程扎根在育龄群众的心中。大张旗鼓地宣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等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章程,开展对新婚、孕育期、避孕期、更年期的夫妇上门进行生殖保健指导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宣传。

二、抓好四个到位,实施规范运作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乡村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村支书与村计生协会长一肩挑、村计生专干与村计生协秘书长一肩挑的计生协群众自治组织。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计生协“三位一体”的村级计生自治管理模式,确保乡、村两级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促进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落实。二是制度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和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作用,实行按片定人,分组联系户。全乡587个村民小组,共有会员联系户2900个,按章程规定,每半年开展一次优秀中心户长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中心户长,除给予50-200元的物质奖励外,还免费为其办理一份人口计生报刊杂志。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利益导向措施,如独生子女宅基地审批方面的优先权、独生子女家庭劳力就业安置优先优惠措施。三是民主决策到位。民主决策是村民充分行使的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如和平村独生子女户王士连,去年麦收期间,在麦茬禁烧中邻居亲戚上坟烧纸不慎引起麦茬起火,造成二亩多早茬苞谷被烧毁,村委运用四议两公开程序,帮助解决1600元钱予以补助。四是民主监督到位。全乡每月28日定为民主活动日,以村为单位,在这一天,全乡各村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活动,公开计划生育情

况,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

三、抓好群众自治,构建和谐计生

2008年以来,共安置308个独生子女父母到乡、村企业工作。在常营村去年以来就安置37个计生家庭劳力进厂务工,使广大农民朋友足不出村便可轻轻松松挣钱。大丁村充分发挥靠城区优势,优先计生家庭租赁、承包门面地皮、经营餐饮等服务行业生意,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房营村的三个回民自然庄经营牛羊屠宰就达88人,其中85%以上的为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经营的生意遍及邓州城区,忙生意、挣票子、忘了要娃娃。

篇2: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治理方案

各村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保持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市关于对薄弱村的有关要求,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底,凡出现违法生育的大曾村直接纳入薄弱村帮促,确定了我乡计划生育薄弱村。全乡要继续开展计划生育薄弱村帮促活动,为加快转化进度,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落实发展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和威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手、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强化班子建设,健全网络队伍,完善制度规范,实施政策引导,夯实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生育的发生,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目标是:力争2011年9月底,全乡现有计划生育薄弱村大曾村转化为合格村,违法生育村的比例逐年下降;实施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完善“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村级管理模式,规范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建立起群众对计划生育事务自治、自主、自觉的“三自”模式;促进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8%以上;无重大违法行政案件和技术责任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帮促活动,抓好薄弱村领导班子、计生队伍、工作制度三项建设,使薄弱村各项工作实现根本转变,经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村以上标准。

二、方法步骤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促责任。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根据薄弱村的不同类型及成因,明确帮促任务,落实帮促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是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帮促质量。乡村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活动,及时了解帮促工作进展程度,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推广帮促转化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确保帮促工作扎实有效。

三是及时评估验收,巩固帮促成果。2011年八月前,各单位要对帮促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自查,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年底要对帮促情况进行验收,验收的标准是:底子清晰,帮促责任落实;村级班子坚强有力,网络制度健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全面、准确、规范;节育措施落实到位;无违法生育问题,无违法违纪现象;村级自控能力增强,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对薄弱村帮促工作的领导力度。乡党委、政府要把薄弱村帮促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帮促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村要落实领导责任,立足部门实际,发挥部门优势,把薄弱村帮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各村要深入薄弱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村级班子软弱瘫痪、管理措施不到位、近年来出现违法生育的原因,要认真总结帮促工作的经验教训,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认真落实措施,确保管理服务到位。在摸清薄弱村育龄妇女底数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对违法生育的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社会抚养费及时、足额征收到位;对外政策怀孕的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违法生育欠交社会抚养费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征收,加大征收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育行为;依法落实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政策。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选村民自治。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村民会议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公约》,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引导村民参事、议事,推进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自主和自治进程。

(五)加强村级计生管理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底工程。要健全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齐、配强村级专(兼)职计和主任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制度,落实好村级计生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相关经费投入,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六)加强部门联动,针对薄弱环节综合施治。乡、村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特点,发挥部门优势,针对薄弱村的不同成因,组织精干力量,分类帮促。属于支部不健全的,组织部门要帮助限期健全;属于村委班子不健全的,民政部门要依法加以解决;属于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尽快调整充实;属于经济贫困的,农业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帮助发展经济的对策措施;属于社会治安的问题,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加大治理力度;属于计生队伍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计生部门要帮助限期整改。

四、组织领导

本次帮促活动由乡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履行本部门计划生育职责,形成帮促合力。成员单位要把帮促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

篇3: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和归宿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抓好领导的认识到位,真正做到村支两委负总责。

首先要抓村支两委一班人的认识到位,只有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才能开展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其次,村主要负责人具体抓这项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难题。再次是村里要拿出一定的经费。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并到位,这是开展村民自治的前提。

2 抓宣传到位,形成工作氛围。

《章程》、《协议》能否具有自治力、凝聚力,关键在于全体村民知晓和积极参与的程度,宣传教育工作要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一是要通过会议宣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重要性、作用、内容和要求;二是各村根据实际,采取拉横幅、张贴标语、公告、发传单、座谈、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宣传。

3 以少生快富工程户为骨干,加大培训力度,让群众知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内容。

首先抓好会员骨干的培训,让他们明白在开展计生村民自治中,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再由他们去发动群众,使群众知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和配合,需要全体村民参与制定和遵守。

4 抓《章程》的制订,形成计生工作的“小法典”。

《章程》的制订是关键,在制订章程时,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制订的章程要上合法律法规,下合村情民意。二是互约性。《章程》既规范群众的婚育行为,又规范干部的管理与服务行为,做到既约官,又约民。三是民主性。制订《章程》时,广泛发扬民主。首先,由起草小组草拟《章程》,交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协会理事集中进行讨论,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形成修改稿;其次,将修改稿和征求意见表一同印发到户,征求村民意见,再由村委会召集有关方面人士对村民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修订稿;最后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将正式稿印发到户、公开上墙。四是对等性。《章程》既体现村民的义务,又体现权利,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五是可操作性。各村从实际出发,利用可掌控资源,因地制宜,做到一村一策。

5 抓合同书签订,做到权利义务对等。

这一步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一个签订《协议》,明白权利义务对等的过程,更是一个进行计划生育宣传的极好形式。签订《协议》,每户派一代表前来与村委签订;居住特别分散的,可派村主要干部和村协会相关的同志到村民小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村民签订。计划生育合同书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育龄对象的家庭,二种是无育龄对象,但有亲属是育龄对象的家庭,三种是既非育龄对象,又无亲属是育龄对象的家庭。第一种内容翔实,责任和权利分明。第二、第三种为《家庭承诺书》,主要是配合做好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起积极作用。

6 抓制度的建立健全,实现计生工作良性发展。

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如信息收集、反馈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制度、会员联系户制度、帮扶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做到自治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并做到持之以恒。

7 抓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在工作中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村计划生育自治监督小组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监督要紧紧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是计划生育执行情况、计划外生育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计生优惠政策的落实。二是对乡村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帮助纠正违法违纪现象。三是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帮助纠正弄虚作假现象。四是对计生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提请有关部门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对村委执行和兑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协议》情况进行监督。

8 抓工作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内涵十分丰富,除了经常要做的工作外,特别要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围绕当前计划生育的难点、热点开展工作,破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题。

9 抓活动开展,激活基层协会的生命力。

积极开展活动。村协会要组织理事和会员开展好各种宣传、服务活动。利用“5.29”会员集中活动日、世界人口日、艾滋病预防宣传日等节日,开展宣传,同时把工作责任落实到理事和会员身上。基层协会组织要协助村支两委,帮助已婚育龄群众落实好孕检和有效节育措施的到位、配合做好流出人口的去向和联系方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1 0 抓典型引路,增强计生协工作的活力我们要善于发现、培养典型。

篇4: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社区紫荆居民区地处黄浦区西南角,由紫荆新苑、鲁班公寓、卢湾城市花园三个商品房小区组成,大部分房屋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属中心城区较为典型的大众化新型封闭式住宅小区,现有居民4500余人,其中党员600余人。新型商品房小区居民素质高、要求高、民主意识高的“三高”特点,为紫荆居民区的自治实践积淀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紫荆居民区群众自治在党总支领导下,努力探索新路径,取得明显效果。

一、理顺群众自治组织关系是党组织有效引领群众自治的关键

近年来,居民区的群众自治组织除了居委会和业委会外,还增加了居民区自治家园理事会这一新的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在紫荆居民区,这一组织形式称为“三会苑自治理事会”,这里的“三会”是指“决策听证会”、“监督评议会”、“矛盾协调会”。

(一)从法理上搞清不同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居委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而产生的群众自治组织。业委会依据的是有关行政管理条例而产生的业主自治组织,它的主管部门是房地局。居民区自治家园是上海地区正在探索的一种群众自治形式,它依据的是反映群众意愿的自治章程,没有特定的主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不是群众自治组织,而是受聘于业委会的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则。由此可见,在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中,居委会具有牵头协调职能,这种职能是法律赋予的,其它群众自治组织,包括物业服务都要服从这种制度安排。

(二)从承担任务上划清不同自治组织之间的界限。按照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居委会的任务主要有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业委会的任务则体现在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自治家园的任务是根据居民区群众的需要因事而定,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大多数体现为组织志愿者和群众团队活动。

(三)明确党组织对群众自治组织的引领不等于具体管理。社区(街道)党工委要求紫荆居民区党组织加强对群众自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上引领而不是具体的业务管理,不能包办替代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事项。从紫荆居民区党支部领导签字开展自治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引领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参与自治的骨干作用。目前,党员在居委会中的比例是50%,在业委会的比例是75%,在自治理事会的比例是26.7%。二是协调群众自治组织关系。自治组织之间有时难免产生摩擦,这时支部书记的任务就是按照自治组织所担负的不同任务进行协调,帮助大家分清职责,加强合作,及时化解分歧。三是本着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居委会加强对业委会、自治理事会、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保证这些组织遵纪守法。四是加强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建设,起到居民区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要求党员在创建文明城区中发挥作用,号召大家要做的,党员带头做,号召大家不做的,党员带头不做。

二、紫荆居民区创新群众自治的实践特点

“三会苑”是紫荆居民区深化群众自治的新形式,它的主要功效在于把居委会和业委会交叉部分的事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通过“三会”制度,实现协商、协作、协调的多方治理。

(一)创新居民自治组织形式。三会苑的自治结构是三个“联动”,就是党社联动、街居联动、居内联动。特点是参与对象广泛,党的引领作用明显,协调功能增强。一是党社联动。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社区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社区基层党组织担负的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任务越来越重,居民区党组织不可能像计划体制下包揽一切行政、社会事务,必须改进党在社区的领导和活动方式。紫荆居民区党组织通过领导构建新型的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实现党社联动,推动社区党建与群众自治同步发展、协调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党的核心力、社区自治力、社会参与力在群众自治上的有机融合。

二是街居联动。要想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需要的“无缝对接”,就需要切实发挥居民自治的主体作用。在社区共治平台上,紫荆“三会苑”居民自治组织通过与社区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行政单位形成有效互动,实现与街道各社会组织功能对接。如理事会所属的七个工作委员会分别与街道20余个社会组织对接,60余个项目达成承接、合作,为开展社区自治引入更丰富的资源,居民自治的功能性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实现居民自治与街道社会组织以及居民区群众团队的有机结合。

三是居内联动。在居民区自治平台上,紫荆三会苑居民自治框架可以实现与社区居民、自发性群团组织、业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有效内部互动,有效组织本小区居民对本社区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通过倡导和组织社区自治活动,培育和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创新和完善社区自治方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创新自治活动方式。紫荆居民区依托社区(街道)资源,部门联动、上下分工、干群互动、社会协同,以街道创立的“三站式”直通车问题解决机制为载体,创新自治活动方式。 一是责任区层面以“短、平、快”方式促进社区矛盾就地化解。以250户家庭为单位,将居民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依托组团力量,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或利用团队资源,将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责任区“短、平、快”地加以解决。“短”,即短距离、面对面,直接了解回应诉求。通过建立零距离走访机制和面对面反馈机制,将走访了解的问题、要求和困难及时反映解决。“平”,即平民化、邻里商,推动群众民主自治。通过弄堂议事会和民情议事日等形式,开展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快”,即快回应、巧化解,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诉求快速回应、政策快速传递的工作流程。

二是居民区层面以“三会一代理一公约”促进基层民主自治。“三会”即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监督评议会;“一代理”即由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群团组织等出面代理,帮助群众反映正当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一公约”即运用居民公约等居民自治自律形式,培养社区共同意识。居委会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结或答复居民诉求,不能办理的填写《群众诉求转接单》并上报街道。

三是对接社区共治平台。依托街道现场办公会,将领导包干社区事务综合调处会,诉求转接制、民生实事提议会,民生实事项目征询契约、矛盾排查分析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服务群众促和谐议事会等形式有机整合起来,及时向上反映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发生的群众利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创新党组织保障机制。要使居民区群众自治有序、有力、有效,关键是党组织要善于整合思想、政治、组织资源,为群众自治提供切实保障。

第一,创新动员机制。一是党内“三先”。党总支坚持“大事让党员先知、难事让党员先议、实事让党员先行”,从而使居民区资讯传递让“总支第一时间掌握、党员第一时间知晓,即时讨论消化,议出贯彻道道,党内底子打牢,再做群众工作”。二是主题教育。党总支注重发挥居民区在职党员、退居二线或者刚退休的党员干部、基层活动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对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思想认识。

第二,创新参与机制。紫荆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出思路,引领居民区党员群众参与自治。支持和引导党员形成“五进入”自治参与机制(即进入居民委员会担任兼职委员,进入业委会担任委员,进入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进入区域性、公益性、服务性志愿者团队,进入群众文化团队和网络组织、网络论坛,成为自治骨干力量),构建“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运作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团队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团队在社区中的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

第三,创新支撑机制。基层自治的主体在社区群众,但离不开外部的支持和帮助。紫荆居民区党总支认真落实街道推行的“组团式服务、民主化管理、区域化支撑、群众性评议”和“基层队伍建设”的“4+1”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方法,积极发挥区域化大党建的支撑作用。居民区党组织通过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席会议,搭建区域化党建有效平台;健全区域化党建“三会”制度、社区单位双向服务机制,加强区域内单位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健全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积极作用。逐步探索形成街道与居民区垂直运作、在编党员与不在编党员协同运作、党内服务与党外服务交叉运作相结合的机制,从而形成既各有侧重,又统一协调的群众自治支撑机制。

三、紫荆居民区创新群众自治的理性思考

紫荆居民区的群众自治,虽然进展比较顺利,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也还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例如,自治组织之间的融合问题,群众参与的能力问题,自治的规范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基层党组织综合考虑,从制度上加以改进。

(一)把党组织的引领与群众自愿参与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根本在于两条,一是党建引领,以契合社会领域特点的党建工作模式来推进居民自治;二是多元主体自觉自愿参与,要进一步激活社会,让群众和群众组织真正成为自治的主体。紫荆居民区依托社区党建平台推进群众自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加强权力监督为重点,合理设计自治载体,运用自治方式方法处理社区事务,依靠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更多地运用民主的形式、群众路线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通过平等的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积累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

(二)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引领带头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推进基层民主中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根据社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改进党在社区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五里桥紫荆居民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一方面构建居民区党总支、楼群(小区)党支部、楼组(幢)党小组、党员责任岗四级组织网络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社区各类党员的主体作用,让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各类组织中去。无论是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还是群众文体团队,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领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中,使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社区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民主自治能力。培育社会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社区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居民群众的民主自治能力,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五里桥紫荆居民区在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即自身作为方面,探索了居民委员会与自治理事会既分离又合作的自治路径,以确保社区居委会和自治理事会的职责分工明确、运作程序流畅和服务管理有序。同时,社区(街道)党工委积极从自治经费、实事项目确立、社会组织功能对接等多方面为居民区自治提供支撑和保障,使居民区自治真正围绕居民群众的需求展开。

(四)完善程序化、规范化的自治机制,保证居民群众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必须是有序的并通过公开和公正的制度程序来保证。紫荆居民区在自治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参与机制,是一套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实施的社区居民自治参与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地、理性地、周期性地参与社区事务,对于社区自治理念培育、社区自治协调发展、社区服务多元合作以及社区事务评价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广大居民逐步地掌握通过法治的、契约的、协商的方式来评价社区公共事务,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而不是矛盾冲突的方式来调解城市和社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矛盾,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有效地推进城市和社区的有序治理,促进社区和谐。

篇5: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经验

(2012年4月6日)柘城县地处商丘市西南部,辖21个乡镇,493个行政村,94万人,已婚育龄妇女20.6万人。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村民自治尝试探索,经过我们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探索出一套较为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总结出一些有特色的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符合柘城实际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新路子,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为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了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我们的做法是:

一、推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

(一)理清思路,加强领导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基层,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加快,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来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原有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做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

柘城县人口计生委根据委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委基层群众自治和诚信计生工作

领导组,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领导组,切实加强了对我县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领导。

(二)强化培训,提高自治水平

为使我县诚信计生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县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让他们明白在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我县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大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培训会,以乡(镇)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基层群众自工作治培训会,讲解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流程,诚信计生工作主要内容,介绍外地先进经验,宣传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和好处,使群众知道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和配合,需要全体村民参与制定和遵守。

(三)做好章程,公约审议“四步曲”

基层群众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公约在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和新《条例》修订后,我们积极组织村民做好村组干部拟草案、群众代表去完善、三稿入户提建议、大会通过是关键“四步曲”,为了制定符合村情的章程、公约,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三生”服务小组会议、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了符合乡情、村情的章程、公约。经过民主制定的自治章程、公约,奖惩措施有力,内容包括了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任务,合法、合理,便于操作,能利用村级资源建立奖励计生家庭、制约违法生育的奖惩并重的利益导向机

制,并得到很好落实计生合同、协议中规定的权力、义务、违约责任等,而且明确。

二、利用好集体经济资源,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挖掘、整合、利用村级原有的资源,在坑塘、村地、责任田、宅基地、房产、场地等村级资源的调整、分配、租赁、承包时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

二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村级提供可利用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使村委会更好地利用代理政府开展工作时获得的项目、资金、物资等资源,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给开展养殖、种植业的计划生育家庭由乡政府牵头优先申请项目贷款和各种扶助金,并通过村委会落实到计划生育户,帮助他们发家致富。这些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社会地位,用有形、实实在在的利益引导村民实行计划生育。

三是对违法生育和怀孕人员按照《条例》和《村规民约》取消一切优先优惠资格,进行从重处罚,并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和落实节育措施。

四是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2011年,全县共有14周岁以下独生子女父母领证人员29704人,于5月31号之前全部以存折形式一次性兑现了全年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全县共落实奖励费712.896万元,落实率达到了100%;全县60周岁以上奖励扶助人员共1536人,特别扶助105人,45-59周岁农村独女和计生双女家庭父母共470人,均按照省、市

标准以存折形式一次兑现了全年奖扶金。2011年,全县共落实奖励扶助资金共计150.16万元,落实率达到了100%。同时,我县还积极落实其他各项奖励优惠和帮扶政策,2011年以来,对全县79名计生家庭子女落实了中招考试加10分政策,有效加分为75人,为计生家庭节省资金7.5万元;对当年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6户计生家庭落实奖励费3万元;对23户政策内双女绝育家庭落实节育奖2.3万元;对12个独生子女领证家庭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福利和征地补偿中落实了多分一人份政策,落实金额6000元;调动各方面力量,对全县3000余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帮扶救助,投入帮扶资金180余万元。

三、加大工作力度 推行诚信计生

全县各乡镇把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作为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签订了计划。充分利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网络、充分自愿、互相信任,村民成立了诚信计生小组,组员向小组长写出诚信计生保证书,自愿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或自治章程,小组再集体向村两委或计划生育自治组织及乡镇计生办签订诚信计生协议书,乡镇政府为计划生育群众免费提供给技术服务,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等职责和群众的权力义务。对自觉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群众给予必要的奖励,认真贯彻落实了豫政„2008‟23号文件精神。经过大力推行诚信计生工作,切实提高了我

县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了家庭发展能力,提高了我县计生工作服务水平。使婚育新风、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生优育、生育关怀进家庭、进农户。实现了政府诚信、干部守信、群众互信的计划生育良好环境。

四、调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职能,提高自治效果

(一)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运行机制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个系统工程,实施要有程序、工作要有步骤、原则要坚持、工作要扎实、宣传要到位、服务要优质、经验要总结、方法要创新、满意是关键。工作中,我们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自治网络。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网络建设是关键,我们建立了“三个一”的管理服务体系,即一个“镇、村、组、户”的管理体系,一个“镇、村计生协会、会员小组、会员”的带头引导体系,一个“镇计生办、村管员、服务组长”的服务体系。三个体系三位一体,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七项职责”、“八项制度”。健全了网络,制定了制度,明确了职责,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做到宣传工作“六到位”。在实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贯彻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做到了电视专题讲座到位、广播宣传田间地头到位、宣传车街头巷尾到位、宣传品发放入户到位、现身说法示范到位、开展培训家家到位。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

传工作,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做好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工作。知情选择工作是实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措施,也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提高计划生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4、流动人口是计生工作管理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管理难的问题,我们制作了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服务联系卡,与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了计划生育管理担保书,村支书、主任、副支书、村计生管理员,实行了责任担保,强化了流出人口管理,达到了责任承包,群防群治,村民担保,最大限度地堵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漏洞。

5、层层签订目标管理协议书。乡镇与村签订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协议书,村委会与全村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协议书,与村管员签订目标责任书,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节育措施资源选择协议书,村委会与会员活动小组签订责任书,村管员与“三生”服务组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合同化管理。

工作中,我们探索出了“八个一”工作模式。“八个一”即一个公约作动力,一个网络管全局,一套制度作保证,一份协议管到底,一个服务要满意,一个监督作保障,一个公决解难题,一个标准搞评比切实做到“八进家”。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使村民达到了自我教育,宣传阵地规范化;自我管理,计生管理法制化;自我服务,优质服务系

列化;自我监督,计生公开民主化。基层群众自治“四自化”,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成效

一是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最佳结合,搭起了执政为民、国家长远利益与群众现实利益相结合的最佳平台。

二是促进计划生育的“两个”转变。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使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的“人治”为主向“法治”转移,由以往的行政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向管理于服务之中转移,由为完成人口计划单一抓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向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转移。从而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三是化解了农村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现在章程、公约群众定,协议自己签,村民们都自觉约束自己。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后,全县计划生育信访量大大下降,农村出现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同时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民发展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在我县大力开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三级联创示范村(居)、合格村(居)活动中,全县493个村有450个村实现基层群众自治,他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创新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完善人口计生群众自治机制。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141个先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示范村,受表彰的达到42个。先进村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提高了自治能力,扩大了自治范围,加快了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使村民达到了自我教育,宣传阵地规范化;自我管理,计生管理法制化;自我服务,优质服务系列化;自我监督,计生公开民主化。基层群众自治“四自化”,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篇6: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计划

雉街村位于雉街乡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374户15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23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71%,全村有育龄妇女371人,已婚育龄妇女298人,近年来,雉街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扣“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这个中心,以经常性工作为主夯实基层工作,强化随访服务,为提高我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推动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提高干部意识,明确目标责任。

为更好地开展计生工作,一是我村决定成立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村支部书记文宥翔为第一责任人,带头抓,亲自抓,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二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奖惩制度。

二、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全村人口计生工作

⒈加大宣传力度,满足群众知情权。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推动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利用村人口学校广泛开展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及“三优五期”教育,向已婚育龄妇女发放避孕药具,传授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型的人口生育文化,扩大社会影响面,使国策宣传深入人心。

2.继续推行随访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近几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包村干部的指导下,一是耐心细致的做好育龄群众的知情选择工作,使育龄群众了解常规的避孕节育方法;二是努力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的婚、孕、育、养等动态情况,及时传播生育,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区分不同情况,不同人群,按月进行随访服务,并做好记录。

三、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杜绝管理漏洞

我村现有流动人口86人,其中育龄妇女44人,已婚育龄妇女37人,大量人员的外出务工,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抓好流动人口生育管理,因此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与育龄群众和未婚男女青年签订《诚信协议》,在每个时段组织村两委班子一起到各村民小组查验签订情况,及时补缺补差,做到外出一个签订一个,返回一个上报一个;二是层层落实责任,谁包的组谁负责,疑难问题集体解决;三是建立健全账册,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全面完善流动人口软件资料。

四、认真落实优先优惠政策

为让“计生两户”早日脱贫致富,有效引导和带动广大育龄人群转变陈旧生育理念,严格计划生育,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对我村4户计生两户给予了优先照顾,落实少生快富政策,结合“四帮四促”活动开展慰问,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态养羊项目和核桃基地发展项目上优先扶持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帮助他们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总之,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诸多机遇,压力和机会并存。我们完全有充足的信心和决心,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计生领域知难而上,以干克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地将新时期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研究好,完成好,不断加强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篇7:城郊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目标

为实现我乡计划生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结合县、乡定的群众自治工作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特制定2012年工作目标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计划生育率达100%,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达98%以上,育龄群众基础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孕环情监测率达100%,流动人口发(验)证率分别达97%和90%以上,外来育龄妇女服务率达90%以上。干部管理计划生育的水平显著提高;育龄群众优生优育以及孕期自我保健意识显著增强;生殖健康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形成多数人管理、服务和监督好少数人的工作局面,使人民群 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体。

二、主要措施

一抓组织网络。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计生管理员和有关村干部为成员的届委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协会小组长作用,形成多数人管理少数人的局面。

二抓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人口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向育龄夫妇宣传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知识,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的应知应会率达到90%以上。

三抓优质服务。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生育服务内容有:宣教服务、咨询服务、节育服务、随访服务。生产服务内容有: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劳务服务。生活服务有:教育服务、保健服务、法律服务。

四抓行为规范。一是要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公约》,二是规范协议、责任书等管理,要对特定的对象签订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协议。三是实行村务公开,对生育政策、奖惩政策、节育政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公开。

五抓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采取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普查制度,组织流动人口管理员每月一对辖区内的成年流动人口进行逐户登记,并配合办事处联合大清查。建立宣传服务制度’对采取避孕药具的对象,每月由药管员送药具上门,随访一次;对已婚妇女每年提供四次“孕环情检查”服务;对应落实可靠节育措施而未落实的,帮助其落实,并做好术前术后服务工作。建档立卡制度,建立流动人口档卡档案。

篇8: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研究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阐述

(一) 内涵

基层群众自治是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 以当地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 保障基层群众享有直接进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基本权利, 并推行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制度及其实践[1]。概括的讲, 其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的体现, 也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 且党的会议明确指出,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 这无疑使其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和新高度。

(二) 意义

实施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意义重大, 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我国政治民主内容的进一步补充, 由于基础民主涉及范围广, 影响力很大, 而通过实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广大群众可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进而维护合法权益;二有助于强化全民民主意识, 众所周知, 民主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对其的热情、理解和应用,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 为广大群众获取民主知识、了解民主流程、行使民主权利、体验民主生活创造了契机, 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了全民民主意识, 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2];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平衡, 关键是促使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均能够平等参与政治建设, 显然推行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切实缓解社会深层矛盾, 故是发展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基层群众自治的问题分析

首先是广大群众民主意识尚且不高;广大群众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主体, 其自身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明显缺失,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而这主要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宣传工作不到位、交流互动有限、基本保障难以落实等有很大关系, 因此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是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然后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尚不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在我国实施了多年, 但并未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 深究原因, 与其自身不合理和不完善密切相关, 如在村民自治制度中, 对乡村关系的规定、村委会选举的界定等既不明确详细, 也难以具体操作, 转型时期的城市居民自治条文明显滞后等, 致使“三个自我、四个民主”均难以得到实际保障;加之部分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认知不足, 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故制度完善面临着一定的障碍。

最后是基层群众自治落实尚不到位;受思想、制度、组织等多方影响, 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如形式化的民主选举致使其随意性、不规范特点突出, 有的居民消极参与甚至不参与选举, 其中贿选现象尤为突出;表面化的民主决策, 部分乡村很难做到定期开展村民会议, 而且真正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居民很少;混乱的民主管理, 在具体实践中, 因民主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加之村委会随意替村民作决定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民主管理较为混乱;缺失的民主监督, 多数村委会难以做到事务公开, 且随意罢免或难罢免现象突出等, 致使自治效果很不理想, 同时这些问题存在于很多城乡基层地区。此外, 民主理论标准的缺失和模式的相对单一也限制了基层民主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故解决基层民主自治问题亟不可待, 势在必行。

三、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一) 基层群众自治体系要完善

1. 法律制度的完善

合理而完善的法律保障是解决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的根本, 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与形势发展相符的法律法规用于实现基层民主权利的程序和措施中, 如将《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问题的条文移至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一章的最后, 以免因混淆认识而导致自治工作出现行政化;同时就基层群众自治细节加以明确, 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流程规范, 村 (居) 委会成员职务终止要求, 虚报、伪造选票、贿赂拉票、破坏民主选举等不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外部救济具体流程和惩处措施等,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 运行制度的完善

针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过于原则或有失合理的规定, 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内容比例, 适当提高条款的灵活性、可行性, 如适度摆脱理论约束, 将双过半选举规则调整为相对多数规则, 其中农村民主选举可将大于1/4作为相对多数标准;将切实、明确的消极条件和审查规范补充至村 (居) 委会候选人资格中, 对于村民委员会, 还应设置合理的选举无效制度, 以此确保民主选择公平, 并获取较高的成功率;同时还应就乡镇政府、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关系、职权范围、具体责任、指导、帮助与支持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并遵循切实、合法、规范、具体等要求由村民自行制定村规民约, 以此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顺利进行。

3. 考评制度的完善

基于切实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运行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还需要配套的监督和考评制度作保障, 以此推动制度建设和实践效果相互促进。其中针对基层社区, 可每年由负责人向群众代表作两次以上的工作汇报, 要求内容真实、可见而具体, 代表人数在半数以上;针对乡村地区, 可通过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议了解工作实况, 并听取符合实际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基于事务公开制度, 专设部门负责公示重大事项、干部作风、财务状况等信息, 以便群众行使监督权力, 督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做好本职工作。

(二) 基层群众自治关系要理顺

公权力的扩大也是基层群众自治前行的干扰因素, 故建议乡镇人大对当地政府实施有效监督, 配以合理的可诉机制和公民监督机制, 以防止乡镇政府滥用职权干扰基层群众自治的顺利进行, 但前提应切实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3]。

一是对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 可以两者的相似功能为纽带使其形成良性互动, 但其职责权限必须明晰, 要求乡镇政府将农村交由自治组织进行管理, 且无法律允许, 不得随意干涉村民的共同事务, 而应发挥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作用, 在此建议两者签订村民自治等合理的协议, 以期将职责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经与村委会协商, 征求村民的真实意见,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 以便形成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 进而改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此外还应顺应民意, 通过直选和竞选制度选举乡镇长, 并摒弃行政命令这一传统手段, 结合指导、合同、法律、经济等方式和手段对村级事务进行间接管理, 以此有效衔接乡镇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二是针对党支部和村委会, 则要切实巩固党支部在领导村级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地位, 但其强调的是支持和保障作用, 而不是代替管理或包揽一切, 因此为进一步加以规范, 还需对其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界定, 如党支部负责统筹规划, 确保村民自治方向正确, 协调村委会与村级组织的关系, 尊重和维护村民会议中的合法决议, 并负责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监督村委会行为等[4];而村委会则主要负责管理村级公共事业和事务, 反映群众要求、建议和意见, 调解纠纷、维护治安等。此外, 还应着力巩固党支部的基层群众基础, 并通过领导方式、内容、队伍建设的改进, 不断强化党的领导能力, 以此与村委会顺利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有序前行。

(三) 基层群众民主意识要提高

1. 强化基层民主教育宣传

民主意识的提高是以一定的了解和理解为前提的, 因此为推动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 我们应从其直接参与者着手, 督促基层群众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 这就要求乡镇自治组织者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加大民主宣传教育力度, 除了借助新闻媒体外, 村委会可以广播、条幅、开会、发表意见等形式加大宣传, 而居委会则可以座谈会、文艺演出、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教育, 以此帮助基层群众增加对相关自治政策、制度的了解和认知, 明白其直接关乎自身的切身利益, 进而深化民主思想, 不断提高民主意识, 并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来。

2. 扩大基层民主自治范围

基层群众自治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面向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 而在具体实践中是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以及企事业民主为主的, 其中村民自治又是重中之重。但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诸多新的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且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为提高全体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 就必须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城市业主委员会等纳入基层群众自治范畴, 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民主教育宣传, 以此加快城乡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四) 基层群众基本保障要到位

1. 以专项资金为物质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 因此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在税收总额中提取比例合适的资金用作基层群众自治专项资金, 并摆脱单一的政府拨款模式的局限, 积极拓展经费和物资筹资渠道, 以形成政府划拨、社会资助、服务创收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同时也可基于社会监督, 由基层群众自行进行物资筹集和经营管理, 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保障, 为自治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物质基础。

2. 以救济机制完善为保障

救济机制是解决纠纷、确保义务履行、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于基层群众自治而言, 其的完善有着更为凸显的效用。因此建议将基层群众自治纠纷纳入司法救济机制中, 将选民证发放不合法、处理纠纷不及时、村委会成员罢免或撤换等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法》中加以明确, 并对较为抽象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的救济范畴, 如要求村民必须种植某一农作物等, 同时还应就法律援助、信访机制等加以完善, 以此为基层群众自治提供基础保障。

3. 以落实服务为重要依托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 并呈现出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发展失衡有关, 故需要借助基本服务的真正落实以统筹城乡发展是促使基层群众自治回归属性和理性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政府基于统一、合理的财税、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救济、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多项制度, 以便为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基本服务, 如提供清洁水源、计划生育服务、农业知识宣传、农技培训、根治地方病与流行病等服务, 并加大投资力度, 用于建设农村道路、电网、通讯设备、互联网以及国土整治、农田水利、植树造林等, 以期为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还应将基本服务渗透于居民日常生活生活中, 如实施低保、就学、就业、就医等优惠政策上门服务, 积极开展“四结四帮”活动, 基于资金保障实施“五关怀”服务等, 以此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融洽干群关系, 进而为顺利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奠定有力基础。

四、结语

由上可知, 只有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基本利益, 方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 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当下形势, 真正掌握基层群众自治问题,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以此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自治功能。

摘要:基层群众自治之所以备受基层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主要与其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有关, 是一项关乎基层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前行。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基层群众自治对我国政治内容、群众民主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 并以实践问题为切入点, 分别从自治体系的完善、自治关系的改善、民主意识的提高、基本保障的到位等方面解决问题, 以此促进基层群众自治顺利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问题,民主

参考文献

[1]刘明君.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困境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 2012 (09) .

[2]范毅.中国基层群众自治:前行与忧思[J].研究, 2011 (15) .

[3]董红.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05) .

篇9: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加强人口计生宣传力度,切实开展自我教育

为开展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五四村每年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民主选举出年轻、有文化、热爱计划生育事业的人员,教育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开展“零距离”宣传: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村民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组织计生主题活动,活跃文化氛围;开展弹性错峰工作,实行育龄群众下班,计生人员上班的主动上门宣传服务机制。采用送书送政策上门,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为育龄群众提供相关服务。

建章立制,村民自治,实行规范化自我管理

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计划生育协会、专(兼)职计生干部、驻村干部、育龄妇女小组长等职责。制定和完善《五四村村规民约》、《五四村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五四村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计划生育工作层级动态例会制度》、《协会评议计划生育工作制度》、《五四村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每月开好计生工作例会。每月初,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计生专干、驻村干部召开计生工作例会。在例会汇报本村育龄群众结婚、怀孕、生育、避孕节育情况,并安排联系人做好服务工作;点评上月任务完成情况,并严格按层级动态管理制度,兑现奖惩。组织开展“诚信计生”、“阳光计生”活动。通过与育龄群众签订《诚信计生承诺书》,实行以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中心的“诚信计生”工作模式。发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作用。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节育奖”、特别扶助、意外伤害保险,农村独生子女户与纯生二女户在升中考试中给予加10分奖励、免费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城镇独生子女保健费及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等一系列优待奖励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阵地建设,倡导自我服务

近年来,五四村加大资金投入,将人口计生融入村文化公共系统建设中,建成了村人口文化公园、新家庭文化屋、计生宣传长廊,改造了村人口计生服务室、“三栏”、婚育分校,定期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类学习、宣传、咨询活动,全面提升村级人口计生宣传服务水平。优质服务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计划生育需求。落实避孕药具发放和育龄群众的随访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广泛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教育,确保育龄夫妇生育后都能在充分知情、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落实适合本人身体需要的避孕节育措施。帮扶惠农赢得群众口碑。五四村因地制宜,建立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形成持续帮扶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和种植技术指导,重点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种植户,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家庭户得到实实在在优惠,进一步提高群众实现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形成自我监督

进一步打造“阳光计生”,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设立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民的婚育、节育情况,社会抚养费征收、奖励扶助政策落实情况、举报奖励办法、办事程序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推行人口计生民主评议制度。通过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测评表等形式,每季度开展协会评议计生工作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需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人口计生局)

篇10:裴营乡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简介

三个机制即: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督导工作机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六个一工程即:健全一个组织网络,完善一个自治公约,规范一个活动阵地,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开展一系列优质服务,建立一个评议体系。五个载体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转变自我教育方式;开展“五型”家庭创建活动,架起自我服务桥梁;推行计生社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畅通自我管理渠道;探索诚信计生管理模式,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实施示范村(居)典型带动,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郭利萍)

永城市苗桥镇:“三优化”力促计生服务上水平

近年来,永城市苗桥镇把满足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出发点,通过优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队伍、优化服务质量,切实将优质服务做到实处。一是加大力度规范计生服务站的形象化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为育龄群众营造一个舒心、安全、优质的服务环境;二是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基层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三是大力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感染防治三大工程,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在“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出生缺陷干预、康检等一系列活动中优化服务质量。(庞红金)

信阳市平桥区2013年计生奖扶基金发放到位

8月13日,信阳市平桥区在区人口计生委举行了2013年度“百万计生奖扶基金”发放仪式,对全区38名计生独女户、双女户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奖励。

2009年7月,平橋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百万计生奖扶基金”项目。按照计生独女户大学生(研究生)1万元、双女户大学生(研究生)5000元、优秀高考生3000元的标准,对农村计生家庭在校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2013年的38名奖扶对象(其中农村计生独女户在校女大学生4名、农村计生双女户在校女大学生34名)共获得奖扶金21万元。自该项基金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向农村计生家庭独女户、双女户在校大学生公开发放奖励金109万元,深受群众好评。(钟凯)

汝南县罗店镇“三大课堂”为计生户搭建致富平台

2013年以来,汝南县罗店镇计生协通过“三大课堂”,积极为计生群众搭建致富平台,帮助计生困难家庭摆脱困境而走上致富之路。一是利用镇、村人口学校举办“人口课堂”,广泛宣传“少生快富工程”政策,并立足各村实际,开展种、养、销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增强群众参与少生快富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依托各村的现代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受点开设“远程课堂”,定期组织计生家庭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拓宽计生家庭的致富渠道;三是邀请县农技人员和本镇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和实地培训,着力提高育龄群众的实际操作能力。截至目前,已通过“三大课堂”开展教育培训85次,培训育龄群众2000余人(次),帮助52户计生家庭找到了致富门路。(阮红全)

南乐县张果屯乡:“四化一满意”活动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

2013年以来,南乐县张果屯乡把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人性化管理和优质化服务途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需求,受到群众好评。一是服务细节人性化,以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功能培训;二是服务措施温馨化,乡计生服务中心设立了“温馨服务台”,为育龄群众提供各种便利;三是服务形式便民化,各类计生服务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服务内容阳光化,探索建立阳光计生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结合农村实际,建立了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和救助“六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李晓光 王志平)

平顶山市新华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工作

平顶山市新华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中,认真落实四项服务,深入推进均等化工作,受到流动人口的广泛认可。一是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引导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划生育。二是避孕药具服务均等化,多举措做好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服务。三是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实现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项目与户籍人口共享。四是免费办证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免费计生服务全覆盖。(王伟)

上一篇:《飘》读后感700字左右下一篇:温水镇中学师生公寓楼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