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

2024-04-20

成像(精选14篇)

篇1:成像

相片是怎么成像的呢,不懂的话都觉得好奇怪。本文就是教大家这方面的知识。

拍过照片的朋友都知道,诞生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必须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图像的形成过程,可以这样说:

1、曝光摄影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第一,风光,多彩的风景在电影里面安装摄像头,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记录如画。这一步就是通常所说的曝光,是摄影的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片中有无形肉眼图像被称为“潜伏”,顾名思义是“潜影”。

2、负冲洗拍摄电影必须经过处理后可潜伏图像转化为可见光图像。冲洗的电影作品,可以完成专业的影响扩大店铺,而且他们自己去完成。如果您使用的是彩色负片,可以看到显影后,漂白,定影过程中,电影,留下了原始场景的亮度对比,通常是互补色图像,我们把这个形象,被称为“负面”。随着一负的电影称为“电影”。这里要提醒朋友们注意了: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记录材料是不同的画家,作家,各类纸张,

加工后的情况下,该材料是在明亮的房间打开,再打开也看不到任何图像。但是,如果你打开​​墨盒,使您的拍摄结果有一天被摧毁!不要小看小片,但它的质量好,图像可以很好。 好电影,你必须保持清洁,防止沾上灰尘和划痕。因此,在干燥过程中湿膜,冷却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不能让灰尘附着的电影,但不会轻易用手或布将他的电影,在影片中那么容易留下指纹或划痕,开发薄膜还没有暴露于外部,应安装在特殊的薄膜袋保存,以避免灰尘。因为一旦胶片划痕,会在左边的照片是黑暗的道路,在胶片上的灰尘,会留下白色的影像对应的照片。

3、印刷或放大看到负的最终目标不是摄影,希望看到原始场景的亮度和颜色一致的图像,仍然需要通过放大机镜头,有点负负放大尺寸,打印,彩色打印纸暴露。扩增,可切割的图片上,可以校准颜色,可以多个副本,你也可以复制成不同的尺寸。

4、纸印刷的方法的洗纸冲洗和负相纸在左边是肉眼看不见的“潜伏”基本上是相似的,但不太一样。洗涤后,会出现在原来的场景和色彩图像的亮度,色彩一致性相似。摄影过程中涉及许多技术问题。诸如拍摄条件,显影条件的控制等,每一个环节不能被忽略,因为它们会影响图像的质量。

篇2:成像

电荷耦合器件积分时间对微型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光圈固定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积分时间对于提高微型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增强微型飞行器的侦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决定CCD积分时间的各种因素,重点研究了适用于微型飞行器的.CCD成像系统的积分时间与像移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导了计算像移量的相关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积分时间内采集的运动图像进行了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在保证曝光量的前提下,当像移量被限制在1个像素内时,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运动图像像质.

作 者:宋勇 郝群 王涌天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刊 名:兵工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RMAMENTARII年,卷(期):24(3)分类号:O439关键词:应用光学 电荷耦合器件 积分时间 像移 微光机电系统

篇3:成像

关键词:激光雷达,三维成像,双光楔扫描

前言

成像激光雷达以激光为辐射源, 通过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探测回波信号, 主动获取目标空间信息和物理信息。它具有垂直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以同时获取目标的距离像和强度像, 具有被动光学遥感无法替代的作用。

成像激光雷达按工作模式可分为扫描成像和非扫描成像激光雷达。非扫描成像系统适用于面阵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 受制于探测器限制, 传统的成像激光雷达多采用扫描成像方式, 以此实现较大幅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是扫描成像激光雷达系统的关键部件, 要求扫描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指标包括:扫描速度、扫描范围、精度和稳定性。对航天星载激光雷达来说, 希望激光光束实现低转动惯量、高频率、匀速扫描[1]。

一、常用成像扫描系统介绍

目前常用扫描系统分为机械式和非机械式两大类。非机械式扫描主要包括:电光扫描、声光扫描、压电扫描。机械式扫描主要包括:转镜扫描、振镜扫描、45°反射镜扫描、旋转光楔扫描、全息光栅扫描、光纤扫描。机械式扫描系统具有转速高、扫描角度大、工艺成熟等优点,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扫描系统[2,3]。

1.1非机械式扫描

1.1.1电光扫描。电光扫描是应用偏转器材料折射率变化产生的一类电光效应来实现偏转扫描。数字电光偏转器根据不同的数字信号, 加载不同的电压, 改变偏转器的折射率, 控制出射光点置于两个光点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 从而获得所需的扫描线。

电光扫描为无惯量扫描, 扫描速度快、效率高, 但其电路复杂、价格昂贵、光能利用率低、扫描视场小、扫描均匀性差, 技术不成熟。

1.1.2声光扫描。声光扫描是利用激光束在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声光材料中的衍射现象实现。经过声光偏转器, 出射光束的衍射角随着加载的载频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声光衍射的效率低, 造成光能量的巨大浪费, 声光扫描器的速度相对较慢, 它同电光器件一样, 用做雷达扫描系统的偏转器正在探讨之中, 目前无此方面报导。

1.1.3压电扫描。压电陶瓷在电压控制下其位移可达到纳米精度, 因此可以实现精密的位移控制, 并且具有较大的输出力。传统的压电光学扫描器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直接驱动, 扫描器频率较高。但由于压电陶瓷驱动位移小, 扫描角度小, 而且存在迟滞特性, 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1.2机械式扫描

1.2.1转镜扫描。主要包括一个多面棱镜和一个驱动马达。转镜通常做成正棱柱体或棱锥体的形状, 各侧面都加工成反射镜面, 其工作原理基于平面镜的反射特性实现偏转。

转镜扫描系统的特点是转速高、扫描角度大、扫描点比较均匀且技术较为成熟[4,5]。在高速扫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Riegl公司的成像激光雷达多采用此种扫描方式。其缺点主要有:扫描线性范围小、加工工艺复杂。

1.2.2振镜扫描。振镜属于小惯量扫描器, 它由反射镜、扫描电机和伺服电路组成, 通过冲击式有限转动伺服电机转动控制反射镜的偏转角度, 伺服电路实现对扫描电机的控制和驱动, 进而完成电机轴上反射镜的精确定位[5]。振镜扫描能产生高保真度的正弦扫描以及锯齿、三角或任意形式的扫描。其扫描机构体积小, 扫描效率高, 稳定性好, 扫描范围广, 对光学系统的像差影响小, 但在高速扫描时边缘视场附近扫描精度差, 并且由于电机负载的限制, 通常负载的反射镜片较小, 不适合作为宽波束扫描器件。

振镜扫描是比较成熟的扫描系统, Leica、Optech和NASA开发的LVIS激光雷达采用此种扫描系统。国内研制的空间站交会对接激光雷达、直升机防撞激光雷达和高分辨率成像激光雷达也采用此种扫描系统。

1.2.3 45°反射镜扫描。45°镜是将镜面与电机转轴呈45°夹角固定。扫描点轨迹为椭圆。与其他扫描系统相比其扫描视场大, 光学口径利用率高, 光学稳定性好, 而且镜面尺寸不受扫描角度影响, 控制相对容易。缺点是扫描效率偏低, 测点分布不均匀, 数据处理麻烦, 同时在扫描过程中会产生像旋现象, 造成轴外视场无法配准。此种系统在海洋激光雷达中应用较多, AHHB公司和我国研制的机载激光遥感集成系统采用了此种扫描系统[5]。

1.2.4旋转光楔扫描。旋转光楔扫描是应用光的折射原理来实现光束的偏转, 扫描速度快, 视场角可达40°×40°, 但由于光发生折射时存在色散现象, 因此像素分布不均匀。激光雷达系统中还常采用双光楔及多光楔组的扫描系统, 其优点是扫描系统处于平行光路中引起的像差较小, 对动力环境的要求较低, 满足星上环境的要求。主要问题是收发望远镜像差设计难度较大[6]。

1.2.5全息光栅扫描。全息光栅扫描是以全息术为基础的激光扫描。它类似于通常的多面镜扫描那样需要一个机械运动去改变激光光束的偏转, 又象声光偏转那样应用光学衍射原理而不是反射原理。它能够提供多方位和多焦距的扫描, 满足一些特殊应用的需要, 其结构简单、扫描视场大、惯性小, 但其衍射效率较低, 并容易对收发隔离产生不利的影响[6]。

1.2.6光纤扫描。光纤扫描采用MEMS摆镜+光纤扫描组合, 以空间维替代时间维的思想来实现大视场扫描。其优点是结构尺寸小, 扫描速度快, 扫描点分布较规则;缺点是采用光纤耦合系统时, 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扫描同步控制等都是难点。目前商用的激光雷达只有德国Top Sys公司的部分产品使用此种扫描系统。

二、星载激光雷达成像扫描系统设计

对航天星载激光雷达来讲, 希望实现低转动惯量、高频率、匀速扫描, 并且重量、尺寸、功耗、可靠性、灵活性都有一定的限制。由于成像激光雷达接收口径巨大, 扫描角度小, 只能采用像空间扫描系统。为不引入多余角动量, 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双光楔扫描系统。该扫描系统由两个相同的光楔组成, 共同由一个电机驱动, 由两个锥齿轮带动旋转, 上下两个光楔作等速反向旋转, 使两个角动量相互抵消。扫描角度范围和地面扫描光斑较容易确定。确定过程中需引入扫描半角的余弦和两块扫描光楔的初始相对相位值。在初始时刻t, 接收机的视场角所对应的瞬时位置由下列方程来确定:

式中, 是卫星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的X轴向分量, ω是光楔的旋转角速度, 为实现扫描和补偿共轴化, 每个光楔又分成内外环, 中心区域用于发射, 随着光楔的转动形成扫描, 外环区域用于接收;为补偿渡越时间扫描产生的位移, 外环区域光楔的相位总比中心区域光楔滞后一定角度;为补偿飞行方向上固定的滞后位移, 在中心区域还需设置光学修正元件;上下两个光楔设置不同的相位差可以形成不同的扫描轨迹, 当两个光楔相位差设置为90°时, 扫描轨迹为直线。

三、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分析

3.1发展趋势分析。目前, 成像激光雷达大多采用机械式扫描系统, 但此种扫描系统用于星载探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这种扫描系统存在活动机构, 系统可靠性低, 活动机构也会引起卫星微振动;另一方面, 因为卫星飞行速度快, 覆盖宽, 为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需要满足高采样点密度, 激光发射频率必须非常高, 同时需要高可靠、高精度的扫描控制机构。需要匹配好发射和接收的滞后关系, 解决好穿轨扫描和沿轨飞行的位移问题, 需要多个校正元件和补偿结构来实现。

随着大规模多元线阵和面阵探测器的发展, 无活动机构的推扫式成像系统成为未来星载成像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2关键技术分析。对推扫式激光雷达成像系统来说, 需要解决以下关键技术:1) 高可靠、高重频、高效率、大功率、高光束质量固体激光器技术;2) 高功率激光均匀分束技术;3) 大规模线阵、面阵单光子探测器阵列技术;4) 高精度装调、检测、标定技术;5) 大规模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技术;6) 全波形处理、存储技术;7) 激光三维探测的反演和处理方法等问题。

四、结论

随着大规模线阵探测器的发展, 成像激光雷达由扫描式向推扫式发展, 美国的LIST研究计划代表了最先进的对地探测激光雷达发展方向。

对我国星载成像激光雷达来说, 应该结合国内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充分借鉴美国下一代测绘激光雷达的发展, 通过多轮地面、机载和星载的验证, 先易后难, 分步发展, 循序渐进。第一步先采用扫描式成像系统, 随着技术发展和关键技术的解决, 逐步采用推扫式成像系统。

参考文献

[1]熊辉丰.激光雷达[M].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4:28-32.

[2]戴永江.激光雷达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45-50.

[3]胡春生.脉冲半导体激光器高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4]王广昌, 张曙.星载激光雷达发展概况[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1996, 9 (5) :1-6.

[5]周海波, 任秋实, 李万荣.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4, 41 (10) :2-5.

[6]Geary K.Schwemmer, Richard D.Rallison.Popular summary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 as scanning lidar telescopes[M].

篇4:平面透镜成像探究

一、平板成像原理

图1是常规介质(以透明玻璃为例)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折射率为n的普通玻璃平板,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入射角θi和折射角θr满足折射定律:

由于玻璃的折射率为正数,且n>1,折射角θr会小于入射角θi,光线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线相对于入射线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平移,且入射线和折射线处在法线的两边。

图1表明,点光源S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的光线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平板后汇聚成实像(注: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成虚像)。普通玻璃透镜只有做成凸球面透镜时,才可能成实像。

“平板成像”所用的介质是一种叫光子晶体的特殊介质。它是由不同的电介质组成的人工周期结构。这种介质具有负的等效折射率neff。当光线入射具有负折射率的特殊介质平板时,折射定律可表示为:

表达式中的负号可转移到折射角上,即折射角为负数。这意味着折射线与入射线处在法线的同一侧。与常规折射比较,这种负折射率对应的折射,被称为负折射。图2是非常规介质(折射率为负的介质)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图2中平板的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平板介质具有负的折射率,光线入射平板左端面后,向中轴偏折,折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侧。所以,入射光线经平板左端面负折射后有一次平板内部的汇聚S0,可称之为平板内部成像。光线继续在介质内部传播,到达平板的右端面时,再一次负折射,折射光线同样向中心轴偏折,最终在平板外形成实像S1。

因此,平板成像的前提是在平板表面发生负折射。只有发生了负折射,发散的光线才会出现类似普通球面透镜中出现的光线汇聚的情况,从而形成实像。

二、平板成像的计算机模拟

理论上,假设光波进入折射率为负的平板介质后,受平板内部周期结构的散射,依据散射原理,借助计算机运算,可模拟平板负折射及其成像的过程。图3是平板的负折射过程模拟图。

图3右图中,光线①入射平板,在平板左右端面发生负折射。光线②、③都是负折射的结果。光线④则显示了部分入射光正常反射的情况。

图4是不同厚度平板成像的模拟情况。图5 是同一平板、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模拟情况。无论图4、图5,都清楚地展示了平板负折射成像的过程。

三、展望与体会

早在1968年,苏联科学家Veselago就从理论上假设了负折射材料的存在,并称之为左手材料。但是,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的负折射材料,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进展不大。“人工晶体”概念的出现,提醒人们可以人工构造左手物质。

光子晶体虽是人工构造的周期结构,但它是一种微结构,尺寸小到可与光波波长相比拟,加工困难。近年出现的纳米技术、微加工技术,才使光子晶体构造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任何周期结构都能出现负折射现象,需事先在理论上进行结构设计和创造。

平板成像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着科学家们努力探索。英国科学家Pendry 提出:折射率为-1的平板材料,可突破普通球面透镜光学成像极限,实现完美成像。并把负折射平板称为“超级透镜”。

“负折射” 概念的提出,首先是理论上对正常折射的颠覆,是违反人们直觉的。当然,也可以说是概念的扩展。每次颠覆,都使我们了解的世界更大、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

颠覆直觉就是创新的开始。由此,我们应该经常地问问自己:“世界的背面”、“规律的对面”会有什么?(指导老师:罗 章)endprint

高中物理课本中,光学玻璃透镜的表面通常是球面的。凸透镜对应的是凸球面(双凸或平凸),凹透镜对应的是凹球面(双凹或平凹)。对于球面玻璃透镜,点光源的光线通过球面时,由于折射作用,会发生向中心轴汇聚(凸透镜)或反向汇聚(凹透镜)的现象,从而成实像或虚像。如果光波通过的是平面玻璃,则对应的光线只会发生平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实像。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神奇的“平板成像”现象。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一、平板成像原理

图1是常规介质(以透明玻璃为例)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折射率为n的普通玻璃平板,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入射角θi和折射角θr满足折射定律:

由于玻璃的折射率为正数,且n>1,折射角θr会小于入射角θi,光线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线相对于入射线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平移,且入射线和折射线处在法线的两边。

图1表明,点光源S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的光线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平板后汇聚成实像(注: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成虚像)。普通玻璃透镜只有做成凸球面透镜时,才可能成实像。

“平板成像”所用的介质是一种叫光子晶体的特殊介质。它是由不同的电介质组成的人工周期结构。这种介质具有负的等效折射率neff。当光线入射具有负折射率的特殊介质平板时,折射定律可表示为:

表达式中的负号可转移到折射角上,即折射角为负数。这意味着折射线与入射线处在法线的同一侧。与常规折射比较,这种负折射率对应的折射,被称为负折射。图2是非常规介质(折射率为负的介质)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图2中平板的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平板介质具有负的折射率,光线入射平板左端面后,向中轴偏折,折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侧。所以,入射光线经平板左端面负折射后有一次平板内部的汇聚S0,可称之为平板内部成像。光线继续在介质内部传播,到达平板的右端面时,再一次负折射,折射光线同样向中心轴偏折,最终在平板外形成实像S1。

因此,平板成像的前提是在平板表面发生负折射。只有发生了负折射,发散的光线才会出现类似普通球面透镜中出现的光线汇聚的情况,从而形成实像。

二、平板成像的计算机模拟

理论上,假设光波进入折射率为负的平板介质后,受平板内部周期结构的散射,依据散射原理,借助计算机运算,可模拟平板负折射及其成像的过程。图3是平板的负折射过程模拟图。

图3右图中,光线①入射平板,在平板左右端面发生负折射。光线②、③都是负折射的结果。光线④则显示了部分入射光正常反射的情况。

图4是不同厚度平板成像的模拟情况。图5 是同一平板、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模拟情况。无论图4、图5,都清楚地展示了平板负折射成像的过程。

三、展望与体会

早在1968年,苏联科学家Veselago就从理论上假设了负折射材料的存在,并称之为左手材料。但是,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的负折射材料,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进展不大。“人工晶体”概念的出现,提醒人们可以人工构造左手物质。

光子晶体虽是人工构造的周期结构,但它是一种微结构,尺寸小到可与光波波长相比拟,加工困难。近年出现的纳米技术、微加工技术,才使光子晶体构造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任何周期结构都能出现负折射现象,需事先在理论上进行结构设计和创造。

平板成像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着科学家们努力探索。英国科学家Pendry 提出:折射率为-1的平板材料,可突破普通球面透镜光学成像极限,实现完美成像。并把负折射平板称为“超级透镜”。

“负折射” 概念的提出,首先是理论上对正常折射的颠覆,是违反人们直觉的。当然,也可以说是概念的扩展。每次颠覆,都使我们了解的世界更大、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

颠覆直觉就是创新的开始。由此,我们应该经常地问问自己:“世界的背面”、“规律的对面”会有什么?(指导老师:罗 章)endprint

高中物理课本中,光学玻璃透镜的表面通常是球面的。凸透镜对应的是凸球面(双凸或平凸),凹透镜对应的是凹球面(双凹或平凹)。对于球面玻璃透镜,点光源的光线通过球面时,由于折射作用,会发生向中心轴汇聚(凸透镜)或反向汇聚(凹透镜)的现象,从而成实像或虚像。如果光波通过的是平面玻璃,则对应的光线只会发生平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实像。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神奇的“平板成像”现象。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一、平板成像原理

图1是常规介质(以透明玻璃为例)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折射率为n的普通玻璃平板,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入射角θi和折射角θr满足折射定律:

由于玻璃的折射率为正数,且n>1,折射角θr会小于入射角θi,光线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线相对于入射线方向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平移,且入射线和折射线处在法线的两边。

图1表明,点光源S经过玻璃平板后,出射的光线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平板后汇聚成实像(注: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成虚像)。普通玻璃透镜只有做成凸球面透镜时,才可能成实像。

“平板成像”所用的介质是一种叫光子晶体的特殊介质。它是由不同的电介质组成的人工周期结构。这种介质具有负的等效折射率neff。当光线入射具有负折射率的特殊介质平板时,折射定律可表示为:

表达式中的负号可转移到折射角上,即折射角为负数。这意味着折射线与入射线处在法线的同一侧。与常规折射比较,这种负折射率对应的折射,被称为负折射。图2是非常规介质(折射率为负的介质)平板中光线的入射、出射情况。图2中平板的厚度为d,放置在折射率为n0的环境(如空气,n0≈1)中。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平板介质具有负的折射率,光线入射平板左端面后,向中轴偏折,折射线与入射线在同一侧。所以,入射光线经平板左端面负折射后有一次平板内部的汇聚S0,可称之为平板内部成像。光线继续在介质内部传播,到达平板的右端面时,再一次负折射,折射光线同样向中心轴偏折,最终在平板外形成实像S1。

因此,平板成像的前提是在平板表面发生负折射。只有发生了负折射,发散的光线才会出现类似普通球面透镜中出现的光线汇聚的情况,从而形成实像。

二、平板成像的计算机模拟

理论上,假设光波进入折射率为负的平板介质后,受平板内部周期结构的散射,依据散射原理,借助计算机运算,可模拟平板负折射及其成像的过程。图3是平板的负折射过程模拟图。

图3右图中,光线①入射平板,在平板左右端面发生负折射。光线②、③都是负折射的结果。光线④则显示了部分入射光正常反射的情况。

图4是不同厚度平板成像的模拟情况。图5 是同一平板、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模拟情况。无论图4、图5,都清楚地展示了平板负折射成像的过程。

三、展望与体会

早在1968年,苏联科学家Veselago就从理论上假设了负折射材料的存在,并称之为左手材料。但是,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的负折射材料,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进展不大。“人工晶体”概念的出现,提醒人们可以人工构造左手物质。

光子晶体虽是人工构造的周期结构,但它是一种微结构,尺寸小到可与光波波长相比拟,加工困难。近年出现的纳米技术、微加工技术,才使光子晶体构造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任何周期结构都能出现负折射现象,需事先在理论上进行结构设计和创造。

平板成像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着科学家们努力探索。英国科学家Pendry 提出:折射率为-1的平板材料,可突破普通球面透镜光学成像极限,实现完美成像。并把负折射平板称为“超级透镜”。

“负折射” 概念的提出,首先是理论上对正常折射的颠覆,是违反人们直觉的。当然,也可以说是概念的扩展。每次颠覆,都使我们了解的世界更大、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

篇5:疏离,回忆成像散文

世间的你我,皆以疏离后的思念倔强着成像。

侧目,我若农夫。因惯于在墨字间耕犁,以为你会在这片心事的田间翻起我背身向你的委顿却不低头;以为你会在山前水岸,舀一瓢落花的瓣,蘸一砚最遥的曾经欢喜,描一帧离后眉梢尚好。可是,疏离的记忆凉淡如秋,任凭怎样的拉扯都拢聚不了曾经相守的承诺。

横目,我若娇蛮的公主。看多了被皇阿玛宠溺有着一副持宠嚣张的面容,现下回忆起来,与你在一起的时间里,我全然也是任性着无礼,那般伴宠而娇的公主样,可是因你的宠溺而生?或者,你就是我私下里认为最昂首的依靠?当有疏离堪堪临现时,你叫我如何藏得住欲滴而未落的泪,叫我如何阻止不曾失温的心番番下坠?

游目,我若桌前的墨笔。曾经太多相对的时候忽略了相视的目光,我其实不愿提笔,不愿在笔端诉一纸昼间夜里的思念。我宁愿与你絮絮叨叨的说着红尘碎事,只因那些拨弄笔墨的感觉远不及对视你的欣喜;只因即使有叹息,你在,我便不惧无你的墨字来袭。

纵目,我若驰骋的`骏马。慢慢变老的时光里,一程相伴的奔走里,你会是我的厩槽吗?友说,你以牧马的身心将我圈围,定会容我挽了疏离的衣袖来引颈长啸。偏偏踏尘而归时,厩槽里安放的却不是我想要的独守。那么多被你惯的娇宠,还有那么多一起走过的红尘甬道,怎么一忽儿全都不在了。离了你我才知道,世间再没有可供我安歇之地了。

张目,我若画眉。我在距离你最近的笼里学会了你的名字,翻覆颠倒的唇间语,只为走近你面无表情的心墙,而后,放不舍在我展臂不离的笼里。他们说,我只是凭着割舌而求尘语才被你囚禁的,因你,我成全了失去高飞的勇气;因你,再回首,仰望中我们仅剩下一场疏离的台词。

仰目,我若回巢的雨燕。少时,妈妈教我雨燕最是恋家,纵是缺了三季的相守亦能寻得最初那季的相约,跨寒冬过盛夏,只在飞来飞去的时间里续写对巢的不离不弃。我曾经以为,有你,我便有巢,我以为,一身不苍的衣可来寻你旧巢的迹。可是,我忽略了,忽略了燕还是那只燕,巢已非旧时的巢。疏离的太久,初垒的心早已陌生了归来后的迟疑。

俯目,我若池中鱼。都说水清则无鱼生,是不是在你清波的池里我需要提早知道不能伴你道理?是不是在你的池心只适合荷枝满莲开?离了你,我不会再在你的微笑里流转,因为我是连呼吸都贫瘠的鱼,怎敢去祈回首相望的愿?那些碎瓣而吟的叹,终是被你遗漏啊。

篇6:透镜成像规律

(2)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u=f时不能成像

第7页/共12页

(5)当u<0)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篇7:成像

基于红边位置提取验证成像与非成像高光谱数据的一致性

摘要:定量遥感是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作物组分信息解析是农业定量遥感的研究热点,而成像高光谱技术为解决微观尺度的作物组分信息探测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利用成像光谱仪( pushbroom imaging spectrometer,PIS)与地物光谱仪(FieldSpec ProFR2500,ASD)同步收集冬小麦、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反射光谱,通过不同算法提取PIS与ASD数据的红边位置,验证成像光谱数据的精度.结果表明:(1)PIS与ASD原始光谱数据在红边区间(670~740nm)有很高的吻合度;(2)从室内光谱(玉米叶片)红边位置的提取结果看,两仪器提取的红边位置都集中在700~720nm;(3)从室外光谱(小麦叶片)红边位置的提取结果看,PIS与ASD数据提取结果有差异,PIS数据的红边位置在760nm处,而ASD数据的红边位置在720nm处,这种差异主要是成像光谱数据受氧气吸收的.影响较大所致;(4)PIS与ASD的红边变幅不同,但趋势相同.以上结论为成像光谱数据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 王大成[1]  张东彦[1]  赵晋陵[2]  李存军[2]  朱大洲[2]  黄文江[2]  李宇飞[3]  杨小冬[2] Author: WANG Da-cheng[1]  ZHANG Dong-yan[1]  ZHAO Jin-ling[2]  LI Cun-jun[2]  ZHU Da-zhou[2]  HUANG Wen-jiang[2]  LI Yu-fei[3]  YANG Xiao-dong[2] 作者单位: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9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星火与信息处,北京,100054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 31(9) 分类号: S127 关键词: 红边位置    成像高光谱    玉米    冬小麦    叶片    机标分类号: TP3 S12 机标关键词: 红边位置    数据提取    验证    成像光谱数据    高光谱    数据的一致性    Data    imaging spectrometer    PIS    ASD    组分信息    结果    定量遥感    玉米叶片    地物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    不同生育期    作物    研究热点    信息解析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红边位置提取验证成像与非成像高光谱数据的一致性[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9)王大成  张东彦  赵晋陵  李存军  朱大洲  黄文江  李宇飞  杨小冬定量遥感是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作物组分信息解析是农业定量遥感的研究热点,而成像高光谱技术为解决微观尺度的作物组分信息探测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利用成像光谱仪( pushbroom imaging spectrometer,PIS)与地物光谱...

篇8:成像

关联成像, 又称为“鬼”成像、双光子成像或量子成像。关联成像系统具有非局域关联的特性, 每个子系统在空间上无论分离多远, 都不能认为每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他们彼此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量子关联。将纠缠的光子对分别输入两个不同的线性光学系统, 其中一个筒探测器获得物体光强信息, 另一个探测器获得光场分布, 将光强信息与光场信息进行强度关联, 得到物体的图像信息, 这种现象称为关联成像。

1 经典系统与二阶关联成像系统

1.1 经典成像系统

在经典成像中, 如图1所示。在近轴条件下, 薄凸透镜成像满足高斯公式f+f'=1, 其中f是透镜的物方焦距, f'是透镜的像方焦距;S是物距, S′是像距。

1.2 赝热光二阶鬼成像系统

首先, 用激光照射旋转的毛玻璃, 产生赝热光源。经过分束镜后, 光源被分为两束不同的光。其中反射光先经过物体, 其透射分布函数为T (x) , 从分束镜到物体的距离规定为Z3;然后经过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 最后入射到探测器, 接收物体的总光强, 此光路称为取样光路。透射光先经过一个薄透镜, 其焦距为fb, 然后入射到探测器, 获得物体的光场信息。最后将两个探测器的输出脉冲输入到符合探测电路, 通过强度关联, 得到最后的二阶关联图像 (图2) 。

2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光学系统能够识别两个很靠近的点物精细结构的能力。分辨率是判定一个成像系统成像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提高了分辨率也就增强了系统图像细节的表现力。根据衍射理论, 点扩散函数是指一个理想的几何物点, 经过光学系统后其像点衍射斑的能量表现力越强, 衍射斑的能量越集中, 成像质量就越好。即衍射斑的宽度决定了图像分辨率的程度。文章研究任意位置, 系统参数是如何影响成像质量。

在理想情况下, 我们把物体看作是一个点, 点扩展函数为:

用P表示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对最后成像的作用, 点扩展函数为:

化简得到:

其中, 为透镜孔径的有限大小限制波面产生衍射效应的影响。P (u) 是透镜光瞳函数p (x) 的傅立叶变换。透镜的孔径为D, 那么P (u) =sinc (u D) 。

由上式, 可以看出, 系统的多个参数都会影响分辨率的大小。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应选用大孔径透镜并且光源的光斑应调制最小。对于热光源来说, 光源尺寸一般远远大于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 因此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σg更容易影响图象的分辨率, 要获得高分辨率图象就要选择横向相干长度越小的光源。因此, 在实验时, 应选用较小横向相干长度的光源。

移动双缝, 选择6个不同的位置, 每个位置进行100次测量, 每个位置探测器上会出现不一样的弥散斑的光斑图, 对CCD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关联处理, 关联成像实验结果如图3。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符合测量时, 明显双峰出现在Z4=450mm, 可以判定在Z4=450mm, 此时的分辨率最高。

3 结论

文章主要从理论, 实验, 软件分析几个角度对二阶关联成像的分辨率做了研究, 通过理论可以得到透镜的口径和焦距fr, 光源波长λ, 光源的横向尺寸σI、赝热光源的横向相干长度σg、以及光学系统参数z1, z2, z4, fr都不同程度影响系统分辨率的大小, 其中, 对Z4的距离变化做了具体实验和软件分析, 当Z4=450mm时, 再现双峰, 二阶关联成像分辨最大, 相同条件下, 与经典成像比较很大程度提高了分辨率。

篇9:成像风格测试

焦外虚化表现

除了Minitar-1 32mm 1∶2.8,人像拍摄是其他3只镜头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此,画面焦点之外的虚化能力与虚化特点是其首要考量要素,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焦内的清晰度还要重要。在这里,Petzval镜头以独特的旋转焦外独树一帜,更可以通过使用异形光圈获得各种形状的虚化光斑。福伦达镜头也有上佳的表现。相比之下尼康镜头的虚化则有显得平淡无奇。

01.福伦达50mm 1∶1.5 Nokton

02.AF-S 尼克尔 50mm 1∶1.8G

03.Petzval 85mm 1∶2.2 使用普通光圈

04.Petzval 85mm 1∶2.2 使用雨滴形光圈

色彩与成像风格对比

这4只镜头的画面表现各不相同,其中Minitar-1 32mm 1∶2.8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很高,并且暗角浓郁,不过在数码机身上画面四周出现了“红移”现象。尼康镜头对蓝色的还原非常漂亮,画面略微偏冷。Petzval镜头的色彩也很艳丽,但也有轻微暗角边缘模糊。福伦达的色彩相对最清淡,细节丰富而饱和度不高。

01.Petzval 85mm 1∶2.2

02.Minitar-1 32mm 1∶2.8

03.福伦达50mm 1∶1.5 Nokton

篇10: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记录纸、平面镜

实验步骤

一、提供实验材料: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二、交流实验方法: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a.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b.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c.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d.借助镜子读文字;

三、实验:1.“玩”镜子;2.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篇11:平面镜成像特点

原理

光的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解释

篇12: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材依据: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

教学流程:围绕本节中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特点)”展开。

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模拟演示→应用实例→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线索:观察→实验→分析→欣赏→再观察→小结升华→……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它来解释简单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简单介绍我国水镜、铜镜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美育目标:欣赏一组精美的“倒影”照片,领略祖国优美而富有诗意的河山,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同时进行热爱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人眼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说明: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根据情况点评与补充,并引导学生从“一面、一点、二角、三线”的图景对光的反射定律进行理解与记忆。

二、导入新课

1、“腾空而起”,让学生的心情随之飞扬。

拉开,实验室一角本来用红布照着的二面大平镜,高180cm,宽40cm,互成直角的二面平面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角。我让演示者的身体靠近平面镜外端,让身体的一半被遮挡在镜子外侧,可观察到另一半身体经平面镜的反射形成一个完整身体的的影像,接着,我让演示者抬起一只脚,手辅助动作做腾飞状……结果,我们看到了,演示者腾空而起的飞翔“绝技”……

说明:本演示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演示者做完动作后,其余学生跃跃欲“飞”,我让部分学生又做了些自由发挥的动作,各具形状的表演让全体学生都兴奋莫名。急切想知道“绝技”的奥秘。

2、“吹不熄的烛焰”,让学生心中火炬常明。

取一茶色方形玻璃,40cm×40cm,竖置于演示台上,一面正对着学生,取二根蜡烛,分别位于玻璃二侧,请一位学生帮忙,与我同时划燃火柴,学生与我同时“引燃”二根蜡烛,接着,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发现玻璃前后的蜡烛都“亮着”……,接着,我做吹熄蜡烛状,结果无论如何用气吹,学生都发现,玻璃背后的蜡烛一直“亮着”……

说明:本实验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激趣,一是为“虚像”作个埋伏

三、新课教学

1、幻灯出示“前概念”测试题 ①人照镜子,镜子中的像()

A、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反之越近,像越大; B、像的大小不随人跟镜子的距离远近而变化。

②人照镜子只照见半身像,若人水平远离竖直的平面镜,则()A、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全身像; B、像中人本身只能看到半身像; C、旁边的人可能会逐渐看到全身像。说明:这些前概念,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程度,测试后,即可引出本节的话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规律)”。

2、重新回顾“吹不熄的蜡烛”实验,并用2个1号干电池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说明:根据班级情况,进行适当的提问与演示。如,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对实验中的易错细节进行演示,通过关键步骤作设问,让学生更清楚自己要实验探究的方向。

3、收集学生实验探究的数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并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像物等大、像物等距、线面垂直、像是虚像”,也就是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说明:在此步骤之后,要紧扣前概念测试中存在的“物离镜越远,像越小”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并引发学生思考“视觉错误”的相关问题。

5、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图,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要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路图,并对比小孔成像的光路图,让学生体会实像——真实光线的交点,虚像——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说明:通过课件可以较为生动的让学生看到成像光路,而对比小孔成像的光路,是要突破“虚像”这一概念。

6、演示“镜子中的时钟”,让学生体会“物与像的对称性”。

把一大平面镜竖立演示台上或竖挂于黑板中,然后拿出一面大的时钟,在适当的位置对着平面镜,让学生通过看镜子中的时钟,读出当时的时间,然后直接看时钟进行验证,体会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7、师生“模拟实验”小游戏,体会平面镜成像特点。

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二人,一人当物,一人当镜中的像,取某一位置为镜子,二人按章各自站好位置,然后,“物”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其他人观察像的变化是否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说明:本小游戏,旨在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思维,巩固学习成果。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在“模拟”中体会学到的知识,很是有趣,而且也易于学生汲取知识。在游戏中,应该先选中一个“物”,再让其他学生去班中寻找“像”,要先身高、体态等相近的,这是最佳游戏者……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像”错误的动作,引发观众会心的笑,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等距”“等大”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8、镜子的发展历史简介 主要介绍我国的水镜、铜镜,以及从西方传来的水银镜。

说明:在这一介绍中,让学生对古人的发明创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对科技发展的一般趋势有一个了解。在这里,可以同时引入镜子的功效,从而引出平面镜的应用问题。

9、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说明:平面镜成像,让我们可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美化生活,拓展空间。在这一介绍中,还可根据时间的关系,拓展一下,平面镜成像在眼镜店的应用,在商店、房间装饰中的应用,学生利用二个小平面镜体验角镜的精彩,体验万花筒的魅力……

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说明:采用多媒体演示“香港汇丰银行主楼如何解决底楼大厅光线不足的问题”,用实物展示“简易潜望镜”的构造,简单介绍古代“铜镜——水镜”构成的“潜望镜雏形,让学生利用桌上的“简易潜望镜”模型进行观察事物,让几个学生配合把教室外的阳光引进教室指定的位置。

10、欣赏“平面镜成像图片”,陶冶情操,增加美感。

说明:通过一组“桂林山水”、“水榭楼台”、“苏州拱桥”……等优美画面,向学生展示“对称之美”,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魅力,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重做“前概念测试题”。

12、小结本课所学内容。结束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教法与学法上都有所创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新鲜与乐趣,从而较快的进入创新学习的状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可以分成下面三个线索:一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作图分析的方式从理论上验证实验结果,打破平时观察中形成的错误前概念;三是,平面镜的应用。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生活充满期望,但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表现出厌烦与无奈,所以,本课中,在新课引入时,演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场景,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顺利完成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

4、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从中让学生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

5、灵活的课堂安排,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为谐调与融洽。“模拟实验”小游戏,师生在玩的过程中增进了理解,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6、最后课堂后面安排了图片欣赏,稳定了学生激昂的情绪,让学生受到了美学的熏陶。

篇13:成像

1 材料和方法

乳腺DR成像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系统(MAMMOMAT Novation DR)。该设备使用由不定形硒(a Se)制造的平板探测器[3,4]提供两种自动曝光控制(AEC)成像模式,即普通模式(低剂量)和精细模式(高剂量)。该设备提供三种阳极靶和滤过器组合,即钼钼阳极滤过器组合(Mo/Mo)、钼铑阳极滤过器组合(Mo/Rh)和钨铑阳极滤过器组合(W/Rh)。

实验体模采用乳腺X线摄影对比度和清晰度测试体模(美国Nuclear Associates公司),如图1所示。体模厚度为4.5cm,包含13级灰阶和高对比度分辨率卡,高对比度分辨率范围为5~20lp/mm。

采用自动曝光控制,选择三种不同的阳极滤过器组合分别在普通模式和精细模式下对体模进行曝光,体模位置保持不变。

利用ROI测量图像中每级对比度灰阶灰度均值和噪声以及灰阶图像背景噪声,记录每次曝光的平均腺体吸收剂量(Mean glandular dose,MGD)值[5,6]。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图像信噪比(SNR)[7]:

其中A表示图像,B表示图像背景,SD表示噪声。信噪比等于背景灰度值与图像灰度值的差除以背景噪声。

采用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作为评价图像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优化匹配关系的综合指标[8,9,10],由下式表示:

品质因数等于信噪比的平方除以平均腺体吸收剂量。

2 结果与讨论

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图2~3),采用精细模式成像,钼钼组合、钼铑组合和钨铑组合图像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最大提高比例分别为9.8%(Mo/Mo)(图4)、6.7%(Mo/Rh)(图5)和11%(W/Rh)(图6)。但随着灰阶图像对比度的降低,图像信噪比下降,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别逐渐减小。而且从表1~2可以发现,精细模式提高图像质量的手段是增加曝光条件即m As增加,这势必会增加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测量结果显示精细模式下MGD明显高于普通模式,三种组合吸收剂量分别提高40.7%(Mo/Mo),25%(Mo/Rh)和33.3%(W/Rh),而乳腺吸收剂量的增加会大大提高临床的辐射风险。

从FOM的对比分析同样可以看出(图5~7),虽然精细模式可以提高图像信噪比,但由于辐射剂量增加所以总的图像品质因数要低于普通模式,三种组合FOM分别下降了14.4%(Mo/Mo)、9%(Mo/Rh)和7.7%(W/Rh)。因此精细模式下的图像和辐射剂量综合指标要逊于普通模式。

从测量结果还可以发现,当图像对比度比较高时钼钼组合图像信噪比较高,但随图像对比度的降低图像信噪比下降速度较快。而钨铑组合图像质量要好于其它两种组合,而且具有最低的MGD,因此综合品质因数要高于其它两种组合。

3 结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乳腺DR成像,使用不同的成像模式和阳极滤过器组合其图像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乳腺DR成像精细模式可以达到较高的信噪比,特别是对于低对比度图像可以显著提高其图像质量,但也使辐射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临床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宜成像技术,在保证临床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受检者的辐射风险。

参考文献

[1]Van Ongeval C,Bosmans H,Van Steen A,et al.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 computed radiography system by comparison of digital hard copy images with screen-film mammography: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Eur Radiol,2006,16:1360-1366.

[2]Young KC,Cook JJH,Oduko JM.Use of the European Protocol to Optimise a Digital Mammography System[C].In: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gital Mammography,2006:362-369.

[3]Uchiyama N,Moriyama N,Kitagawa M.Clinical Optimization of Filters in Direct a-Se FFDM(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System[J].IWDM 2006,LNCS4046,315-323,2006.

[4]Saunders RS,Samei E,Jesneck JL,et al.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ototype selenium-based 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detector[J].Med Phys,2005,32:588-599.

[5]Young KC.Breast dose surveys in the NHSBSP:software and instruction manual,Version 2.0[M].NHSBSP Report 04/05,Guildford,2004.

[6]Dance DR,Skinner CL,Young KC,et al.Additional factors for estimation of mean glandular breast dose using the UK mammography dosimetry protocol[J].Phys Med Biol 2000,45:3225-3240.

[7]Perry N,Broeders M,de Wolf C,et al.European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4th edition[M].European Communities 2006,Luxembourg:chapter2.

[8]Toroi P,Zanca F,Young KC,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hoice of the tungsten/rhodium anode/filter combination for an amorphous selenium-based digital mammography system[J].Eur Radiol 2007,17:2368-2375.

[9]白玫,彭明辰.X线CT成像质量评估中的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与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5):11-13.

篇14:心理成像

心理成像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汉字大量的对象,不是思维概念,逻辑判断,分析推理,大量的语言文字指向生活本身,指向事件本身,指向人物本身,而这些人物、事件、情节由象组成,有一个个生动、丰富的、充满感性的语言的象组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深度介入学生学习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赋予学习内容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将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教师通过心理成像对学习过程的深度介入,旨在赋予学习过程以新的形式和任务,为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充分发现创造一个过渡性的载体,当然这个载体就是心理成像。心理成像是一种能够通过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具有重大的情感重要性的工具。然而,我们经常忽视这种从词语中产生出独特图像的能力。图像较之于单一的概念能携带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力量,将图像和概念结合在一起将有更强大的力量。

一、心理成像是一种唤醒学生内心体验的理智性活动

我们常常把图像与概念,具体与抽象,事实与理论等范畴看作是彼此对立的,而且认为每一对范畴的后者都超越了前者而处在更高级的水平上。维果茨基认为:传统心理学以机械的方式错误的理解了概念抽象化的过程。人们只是从一个孤立的方面来思考幻想(图像)问题的,把它看作是与情感、生活动机和态度相关联的心理功能。但是,它的与理智活动向关联的那一面却被遮蔽起来。这种活动是建立在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唤醒学生内心体验的基础之上。王崧舟曾说过:语言文字是再抽象不过的符号,所以有人说人是语文的动物,又有人说人是符号的动物。但是这些语言符号对于有生活体验的人来说,不仅仅是符号,首先是一个象。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文字背后的图像,使其映射到学生心理,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波澜。

二、心理成像的“像”不同于外部图像,是由语言文字还原而成的一种形象、印象和意象

心理成像的“像”不是我们上课时经常使用的多媒体图片而是指概念的心理成像能力。心理成像的“像”是从语词中产生出来图像的能力。心理成像扎根在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是一种无需任何设备和技术手段支持的自由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成像将会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心理成像的文化想象作用,重视清晰生动的图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这些有效地呈现事物复杂性的图像,学生才能生动地、充分地理解这些概念。例如,在讲《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翁老贝尔曼的外貌“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儿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时,教师说:“大家见过玉米须吗?摩西的胡子就跟嘴上围了好多圈晒干玉米须一样。”这位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心理瞬间形成对这一事物的印象,从而与课文中主人翁的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从而心理成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把学校理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的那些。我们的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为什么阅读能力弱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因为我们教师教的知识在学生那理都转化成了惰性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过深度体验,教师在教的时候也没有深度介入学生的认知。

三、“语言文字”和“心理图像”处于一个可逆的循环体中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由言到意。它是理解的过程,倾听的过程,走向世界融合的过程。第二件事情,由意到言。它是倾诉的过程,表达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思想情怀,内在体验种种转化为表现与存在的过程。当然,在意与言之间有像,像是意与言的桥梁和纽带,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参与在两个维度展开:主体接受性参与和主体体验性参与。前者是接受主体的求真活动,指向逻辑认知层面,旨在生成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后者是体验主体的趋善活动,指向情感态度层面,以生成人的道德性人格为价值归宿。对二者任何一个维度的片面强化,都意味着对学生主体性的遮蔽与异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要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心理场,需要语言文字和图像之间的转换,教师要抓准时机向同学们阐释语言文字背后的图像,引发学生共鸣,形成心理图像之后也要善于归结,引入策略性知识教学,心理成像是一种唤醒内心体验的理智活动,它与语言文字处于一个可逆的循环体中。例如王崧舟老师在讲授《荷花》一课时,让同学们表达看到了怎么样的荷花,学生描述的五花八门,王老师运用语言层层引导,循循设境,在激起学生心理成像后,又帮助学生对所描述图像中的方面进行归类总结,比如颜色形状等等。

四、心理成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叶澜教授指出: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簡括为特殊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文字背后抽象的内容描述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心理成像,只有这样才会让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如何运用好心理成像这一认知工具呢,笔者认为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图像。我们设计教学时,不应该只是把目光锁定在那些语言文字的抽象规定上,而应该去思考那些作为语言文字内在构成部分的图像。只有通过这些有效地呈现文字复杂性的图像,学生才能生动地、充分地理解这些文字的意蕴。

其次,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学会使用描述性语言,不要干巴巴地念教材上的文字,而是让学生心灵回到原生态生活中,这需要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挖掘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图像之后,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表达出来。

再次,深度介入学生认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情境。教师的深度介入旨在赋予学习过程以新的形式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心理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特定的情境和意境。

最后,唤醒学生内心体验,心理图像与语言文字灵活转化。在学生心理成像和特定意境的激发中,学生内心体验已经唤醒,这时候我们教师需要把这种图像和体验跟语言文字紧密结合起来灵活转化,从而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学到的知识都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可以灵活运用的。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 2001,(4):6.

上一篇:端午见闻作文300字下一篇:三四年级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