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2024-05-0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学难点:

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侯,我们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我们曾希望圣诞老爷爷能从烟囱里爬进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礼物,也曾盼望过能拥有一条能实现我们所有心愿的金鱼,然而,当我们的祈盼都没有实现时,我们是不是有点失望呢?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雪地贺卡》)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下面的字:

颏(kē)下 雀斑(Ьān)弓弩(nǔ)屹(yì)立 恳挚(zhì)襟(jīn)怀 臃(yōng)肿嫉(jí)妒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特点,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和将来。

②嫉妒:妒忌。③恳挚:诚恳真挚。④驱策:用鞭子赶;驱使。

⑤臃肿:肥大而笨拙,不灵活:体态臃肿。比喻机构庞大而调度不灵、效率不高:机构臃肿。襟怀十万火急奇遇

⑥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3.给老师和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结合课文,指名用简洁的三四句话来复述故事大意

(在叙述中要包含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在长大成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5、小结

童趣:赞美雪人;李小屹的童年: 童心:同情、关心、祝愿; 纯真、美好的心灵

童真:等待回复;“我”—对童心的呵护和珍爱,真心的祝福

4、合作讨论

①“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你觉得等不到回音的李小屹会受到“我”的伤害吗? 请与如果“我”不给她寄去第一封贺卡的结果作比较。

三、拓展阅读

5、课堂活动:请你给你最希望联系的人物(非现实的)也设计一张贺卡。

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沈阳的雪下得大,埋没膝盖,到处有胖乎乎的雪人。

②下班时,路过院里的雪人,我发现一个奇怪的迹象:雪人的颏下似有一张纸片。我这人好奇心重,仔细看,像是贺卡,插在雪人怀里。

③抽出来,果然是贺卡,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的牛仔装,在抹鼻涕。里面有字,歪歪扭扭,是小孩写的。

雪人:你又白又胖,桔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里自己害怕吗?饿了就吃雪吧。咱俩做个好朋友!

祝愿:新年快乐心想事成!沈阳岐山三校二年四班李小屹

④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这张却让人心动。我有点嫉妒雪人,能收到李小屹这么诚挚的关爱。

⑤我把贺卡放回雪人的襟怀,只露一点小角。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李小屹:

真高兴得到你的贺卡,在无数个冬天里面,从来都没人送给我贺卡。你是我的好朋友!

祝愿:获得双百永远快乐!岐山中路10号三单元门前雪人

⑥我寄了出去,几天里,我时不时看一眼雪人,李小屹是否会来?认识一下也很好。第三天,我看见雪人肩膀又插上了一张贺卡,忙抽出来读。

雪人:

我收到你的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咱们不是已经实现神话了吗?但我的同学说这是假的。是假的吗?我爸说这是大人写的。我也觉得你不会写贺卡,3

大人是谁?十万火急!告诉我!(15个惊叹号)你如果不方便,也可通知我同学,王洋,电话621XX10;张弩电话684XX77。

祝愿: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李小屹

⑦我把贺卡放回去,生出别样心情。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

⑧就在昨天,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必是李小屹。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

⑨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但我更不忍心破坏她的梦。不妨让她惊讶着,甚至长成大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件贺卡的奇遇。

⑩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地幸福。1.请为这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诚挚: 臃肿:

3.请找出与“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相照应的句子。

4.推测李小屹在雪人前站着的心理活动,并用具体语句描述出来。5.作者为什么要以“雪人”的名义给孩子寄贺卡?他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你认为作者对不对?

6.怎样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的含义?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提什么问题与同学讨论?估计同学可能会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写出来(提两个问题)板书设计

1.发现雪人怀中贺卡,被深深打动

雪地贺卡: 2.替雪人回复贺卡,小心保护孩子的“梦”

3.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篇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词。

2.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4.感受作者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2.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一段)下雪了,童年的鲁迅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兴味盎然。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神奇的故事就是:

板题: 《雪地贺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重点生字词。2.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二、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当代作家,蒙古族。1958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我国著名散文作家、儿童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细解》23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颏(kē)下 屹(yì)立 嫉(jí)妒 恳挚(zhì)襟(jīn)怀 弓弩(nǔ)臃(yōng)肿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特点,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和将来。

②嫉妒:妒忌。③恳挚:诚恳真挚。④驱策:用鞭子赶;驱使。

⑤臃肿:肥大而笨拙,不灵活:体态臃肿。比喻机构庞大而调度不灵、效率不高:机构臃肿。襟怀十万火急奇遇

⑥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3.复述故事。

4.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在长大成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四、研读课文:

1.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三张贺卡。两张是李小屹写给雪人的,一张是“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李小屹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李小屹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被感动? 童趣:赞美雪人;

童心:同情、关心、祝愿; 纯真、美好的心灵 童真:等待回复; 3.研读:

感情朗读““我”把贺卡放回去……………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

思考: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

思考: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第二次“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第一次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五、总结全文 : 文章的最后一句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为什么?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孩子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充满对世界的渴望。因为幻想,因为好奇,孩子有许多可笑的举动,有许多大人不解的快乐秘密,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长充满情趣。所以说,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主旨,把本文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结合起来想一想。

六、课堂练习:

1.你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找出与《雪地贺卡》中类似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如何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是对“结末教训”的信以为真等等,就是这类“神话”。这些“神话”以及“我”对这些“神话”的理解还有,短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背着先生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有趣“工作”和课堂小动作,乃至有口无心乱读书、欣赏先生读书的入神样子,关于“怪哉”一事对先生背地里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隔的梁家等等,都可看成是童年的“我”心灵里的“秘密”。点拨:不必讲道理,只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可。

2.“我”究竟应不应该再给李小屹回信?如果继续回信,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示例:不回贺卡不一定就保护到李小屹了。假如她一再坚持她收到过雪人寄出的贺卡,从此以后李小屹会被周围的人否定和嘲笑。

可以这样设想: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贺卡联系后,“雪人”可以在春天要来的时候告诉李小屹,春天要来了,我要融化去另一个世界,这样就能保证合理性又不破坏童话。点拨:答案不固定,只要从保护李小屹童心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就行。

3.国庆节和中秋节快要到了,请你给你小学的老师或同学发一张贺卡,表达你的祝福。

七、拓展延伸: 体会下列文句中的童趣:

1.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表现了纯洁轻巧、烂漫无邪的可爱的童真;最难得的是,诗中反映了儿童普遍具有的“模仿”和“表现”的心理特性。

2.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社戏》节选。

八、布置作业: 阅读练习•探究二、三题 板书设计:

发现贺卡 童心、童趣

雪地贺卡:回复贺卡 珍爱童心 感叹 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珍惜童年

九、教学后记:

篇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4: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感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研读探究-——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感情,体会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2重点难点 :

1、诵读感悟,体会作品诗意、朴素的语言美。

2、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情谊。

3、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无私的情谊。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想很美,在现实面前有时却一碰就破。于是有人沮丧失望,无可奈何,既而放弃了梦想;也有人重新点燃梦想的火花,执着地求索,为梦想而不懈努力。著名女作家张洁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像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梦想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拣麦穗》,走近张洁,走进她的梦想…… 活动2【讲授】

二、自读,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章。①文章讲述了两个梦想,读完后,你能来说说分别是哪两个梦想吗?结果如何呢?

明确: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美丽梦想—拣麦穗、攒嫁妆、嫁给意中人—痴想,梦想破灭 我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老汉老去—梦想破灭 ②你读完后感觉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淡淡的忧伤、惆怅 活动3【讲授】

三、文本研读。

第一个梦想:

听老师范读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有感情地齐读第9-10段。

作者形容农村姑娘的梦想只是“痴想”,痴想可以换成理想吗?

明确:不能,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这里就暗示了姑娘们的梦想是最终没有实现的

2、“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依依顺顺可以去掉吗?作者看出农村姑娘 “依依顺顺”,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不能,依依顺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命。包含了作者对农村姑娘放弃了梦想的否定,对她们梦想破裂的同情、惋惜、对她们不能把握命运的伤感,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惆怅……

3、农村姑娘的梦想为什么会破灭?(小组合作,3分钟)

明确:结合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此时广大农村还较落后,广大农村妇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农村姑娘也没有采取行动勇敢地追求梦想,而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放弃了梦想,屈服于命运。

齐读第11段。第二个梦想: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这么依恋老汉?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初想嫁给老汉只是一个孩子的童言无忌,想吃灶糖,此后老汉对“我”这样一个丑丫头真诚、尊重、无私的疼爱,我越来越依恋他。这种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淳朴无私的感情。(关键句: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期望的。)

2、梦想破灭后,我的态度和农村姑娘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农村姑娘的梦想破灭后就永久地丢失了,不会过分悲伤。“我”的梦想随着老汉的死去而破灭,我为此悲伤惆怅,然而,我的梦却还长存心中,常常怀念。“我”对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仍怀有不懈地追求与向往。

3、文章主要是写我的梦想,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想,有何作用呢?

明确:①奠定全文忧愁感伤的基调。②农村姑娘们的梦想构成文章的大背景;引出“我”与众不同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怀念与渴望。

4、文章反复写“小火柿子”和“烟荷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意义?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完成下列表格。(重点研读第37、42、44、47段)(小组合作,2分钟,派代表上前投影展示3分钟,讲解,其他组点评质疑5分钟)小结主题

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叙述了农村姑娘和“我”的梦想的破灭,表达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感情的向往和信念。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活动4【活动】

四、情感体验:

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请你以“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为题,选择一个细节,记录下你生活中感人的瞬间。(3分钟交流,表达2分钟)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拣麦穗 → 梦想 张洁

篇5: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传授百分数的认识后,能使学生对百分数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但在授完本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面临的对象——学生,其实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位为百分数与分数意义的区别,本以为这一处的练习题的解决会很吃力,结果让我很吃惊,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法与意义后,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就将这个难题突破了,而且陈述理由也井井有条。因此,我又及时的调整了教学预设中的环节,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充实、提高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注意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我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思想。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还是在巩固练习中,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安排了让学生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

2、“到黑板写搜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让课堂闪耀创新的光辉。黑板上,学生写了很多的百分数。在学生说出所写的百分数的意义的一刹那,学生的交流已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百分数中,从学生的解说中完全折射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3、课尾让学生结合百分数,说说这节课的表现及收获。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显得丰富与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热情。并在学生评价后引导、暗示学生“天才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树立一种大学习观。

4、另外授完本课后,我还有一个新的认知,电教媒体的运用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朴实的教学也会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学生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每节课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本节课,我认为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启发性,以及学生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篇6: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词。

2.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4.感受作者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2.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一段)下雪了,童年的鲁迅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兴味盎然。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神奇的故事就是:

板题:《雪地贺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重点生字词。2.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二、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当代作家,蒙古族。1958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我国著名散文作家、儿童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细解》23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颏(kē)下屹(yì)立嫉(jí)妒恳挚(zhì)襟(jīn)怀弓弩(nǔ)臃(yōng)肿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特点,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和将来。

②嫉妒:妒忌。

③恳挚:诚恳真挚。

④驱策:用鞭子赶;驱使。

⑤臃肿:肥大而笨拙,不灵活:体态臃肿。比喻机构庞大而调度不灵、效率不高:机构臃肿。襟怀十万火急奇遇

⑥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3.复述故事。

4.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在长大成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四、研读课文:

1.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三张贺卡。两张是李小屹写给雪人的,一张是“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李小屹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李小屹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被感动?

童趣:赞美雪人;

童心:同情、关心、祝愿;纯真、美好的心灵

童真:等待回复;

3.研读:

感情朗读““我”把贺卡放回去……………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卡的奇遇”

思考: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

思考: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第二次“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第一次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五、总结全文:

文章的最后一句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为什么?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孩子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充满对世界的渴望。因为幻想,因为好奇,孩子有许多可笑的举动,有许多大人不解的快乐秘密,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长充满情趣。所以说,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主旨,把本文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结合起来想一想。

六、课堂练习:

1.你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找出与《雪地贺卡》中类似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如何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是对“结末教训”的信以为真等等,就是这类“神话”。这些“神话”以及“我”对这些“神话”的理解还有,短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背着先生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有趣“工作”和课堂小动作,乃至有口无心乱读书、欣赏先生读书的入神样子,关于“怪哉”一事对先生背地里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隔的梁家等等,都可看成是童年的“我”心灵里的“秘密”。

点拨:不必讲道理,只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可。

2.“我”究竟应不应该再给李小屹回信?如果继续回信,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示例:不回贺卡不一定就保护到李小屹了。假如她一再坚持她收到过雪人寄出的贺卡,从此以后李小屹会被周围的人否定和嘲笑。

可以这样设想: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贺卡联系后,“雪人”可以在春天要来的时候告诉李小屹,春天要来了,我要融化去另一个世界,这样就能保证合理性又不破坏童话。

点拨:答案不固定,只要从保护李小屹童心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就行。

3.国庆节和中秋节快要到了,请你给你小学的老师或同学发一张贺卡,表达你的祝福。

七、拓展延伸:

体会下列文句中的童趣:

1.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表现了纯洁轻巧、烂漫无邪的可爱的童真;最难得的是,诗中反映了儿童普遍具有的“模仿”和“表现”的心理特性。

2.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社戏》节选。

八、布置作业:阅读练习探究二、三题

板书设计:

发现贺卡童心、童趣

雪地贺卡:回复贺卡珍爱童心

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珍惜童年

九、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①创情入境拨动心弦,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③精读课文体会情感,④研读课文释疑解惑,⑤简要概括点明主旨。

《雪地贺卡》练习

一、研读课文:

1.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2.李小屹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李小屹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被感动?

3.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思考: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第二次“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4.如何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句话?

二、课堂练习:

1.你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找出与《雪地贺卡》中类似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2.“我”究竟应不应该再给李小屹回信?如果继续回信,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3.国庆节和中秋节快要到了,请你给你小学的老师或同学发一张贺卡,表达你的祝福。

三、拓展延伸:

体会下列文句中的童趣: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鲁迅《社戏》节选。)

《雪地贺卡》练习

一、研读课文:

1.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2.李小屹的两张贺卡,体现了李小屹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被感动?

3.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这样做矛盾吗?思考: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第二次“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4.如何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句话?

二、课堂练习:

1.你能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找出与《雪地贺卡》中类似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2.“我”究竟应不应该再给李小屹回信?如果继续回信,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3.国庆节和中秋节快要到了,请你给你小学的老师或同学发一张贺卡,表达你的祝福。

三、拓展延伸:

体会下列文句中的童趣: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2.“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鲁迅《社戏》节选。)

篇7: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主题的基础上,体会作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理解诗歌的主题的基础上,体会作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课题:雨说。雨还会说话?这是拟人手法。是啊!大自然的花开花谢,星沉日落,雨雪风霜,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谁又能说他不是给我们传递信息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雨说》中,与诗人一起去聆听那跳动的雨珠告诉给我们的话语。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写作本诗时,诗人还在美国。

二、初读诗歌,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就要读出情感。请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读诗歌,诗中所写的雨是哪个季节的雨?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春雨。春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用“ 的雨。”的句式说话。

例如:善解人意的春雨、温柔亲切的春雨、乐观勇敢的春雨、活泼快乐的春雨„„

3、原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雨是这么的惹人喜爱啊。雨,是生命的源泉,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就像是一位爱的使者,悄悄的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孩子带来欢乐,诗的题目是《雨说》,雨对谁说的?

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的。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儿童是未来,是希望。当时诗人还在美国,也可以说成是对中国的祝福,对中国未来的希望。

三、品读语言,感受意境。

1、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于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品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看看读了这几句诗后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提示:

第一节:冬天,大地都被霜冻了,水面结了冰,看不见鱼儿灵活游动的身姿,草都枯黄枯黄的没有一丝生机。

教师可引延伸:是呀,所有的一切,在寒冷的冬季最盼望什么?春天。对,在这样的时刻,春雨来了,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哪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第二节:春雨细细密密的从天际飘下,就好象是丝线把天和地连在一起,春雨温柔的召唤着孩子们。

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

第七节:淅淅沥沥的春雨里,柳条随风飘动,石狮子沾满了雨点,小燕子在雨中斜飞。这让人想起朱自清《春》中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人家屋顶上密密地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节用拟人手法,写得很形象。

教师可引延伸:老师想考考大家,能不能仿照这段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

例:桃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2、“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说明春雨的特点是和其他季节的雨不一样的,她是那么温柔可亲,没有电闪雷鸣。那么,谁能说说其他季节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夏天的雨是急骤的,伴随着电闪雷鸣,让人觉得恐怖。冬天的雨是寒冷的,冷雨凄风让人不敢出门。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么,也让我们对雨说几句话吧。尽量把自己的语言说得优美一些。

例:我想对雨说,你是爱的天使,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花儿有了你才娇艳,树木有了你才茂盛,杜甫用诗赞美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想对雨说,我想投进你细腻的怀抱,接受你温柔的抚摩。„„

这节课的时间也要到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呢? 我感受到了春雨的可爱。我知道了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我知道了读诗应该根据诗句了解丰富的画面,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结束语:

篇8: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1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田圃(pǔ)

禁锢(jìngù)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 3 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欣赏品味。(1)细腻精巧的运笔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2)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田圃、牧场、山峰、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既亲切又生动,这浑身散发的灵气和展现的真情,怎不让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课后小结

涵泳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人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课后习题

1、课外收集描写“雨”的诗句作品。

2、尝试运用拟人手法,仿照课文,以“

篇9: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体会人物情感。

3.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结合史铁生的人生境遇,根据文本,深入理解“秋天的怀念”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

史铁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在一幕幕看似平凡的琐事中追思母亲的深恩厚爱。面对双腿瘫痪的儿子,母亲忍受着肝病的折磨,忍受着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小心翼翼而又举步维艰地生活着,用心良苦、一次又一次地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她时常沉默无语,一切都朴实无华,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叫“好好儿活”。她给予了史铁生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给了史铁生第二次生命。母爱有多种,这属于救赎灵魂的爱。这就是史铁生的母亲,这就是史铁生的怀念。

【教学步骤】 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1.屏幕呈现两段文字,请学生朗读: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个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你们读后,觉得写这话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3.这篇文章正是写于作者最艰难、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在一个秋天的怀念,怀念什么,轻声的把文章读起来。

初读感知,把握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以下词组。

雅 脾

宿

沉 砸

洁 捶

暴怒无常

絮絮叨叨

泼泼洒洒

2.读完后,请同学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也许投影上的这三组文字所构成的画面、情节可以给同学们一个提示。

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

细读品析,体悟情感

1.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其实都缘于一句话,一句母亲对儿子最朴实,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期盼与祝福。是哪句话?

“好好儿活。”

2.母亲希望我能“好好儿活”,言外之意我在双腿瘫痪之后并未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没“好好儿活”,才引发母亲说出这样的话,他怎么没“好好儿活”?请同学们圈划出相应的语句,深情诵读。

指导朗读:抱怨、绝望的语气,暴怒无常、自暴自弃。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我就这样绝望、悲观地生活着,独自坐在屋内,看着窗外凋零、飘落的树叶。(扩充句子训练,体会我绝望无助的内心世界)

3.面对我的悲观,绝望,母亲有怎样的行为表现,请圈划出相应的语句,深情诵读,并试着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品字析句,体会母亲的思想情感。

指导朗读:关切、呵护的语气,无私真挚、无微不至。例: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引导学生抓住“躲、偷偷、悄悄、红红”等细节描写来体悟母亲细腻入微的母爱。(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写出了母亲当时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其爱子之情跃然纸上。

“挡”体现了母亲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央求”去看菊花,是想让儿子散散心,好好活下去。

(3)“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喜出望外”是因为“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以为我的心情变好了,感到高兴。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不忍心让瘫痪的“我”“触字”伤情,尽量不提与“腿”有关的让“我”敏感的字眼。

„„

通过母亲的言行,我们了解到了母亲的这种爱,对儿子这种细腻的坚强的爱,爱得小心翼翼。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读懂这份爱,而母亲也没有等到儿子读懂的那一天。因为,母亲出去了,带着满心的期待出去了,带着病弱的身体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而且在走之前还是牵挂着她的儿子,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学生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母爱。齐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在灿烂的菊花中,“我”读懂了母亲当初没有说完的话,读懂了母亲那句“好好儿活”,“我”究竟懂得了应该怎样好好活?(引导学生从描写菊花的句子中去体会。)

“好好儿活”不仅是母亲对瘫痪的儿子能够生活得幸福的期许,更是母亲对我灵魂的一次救赎,希望我能超越一般的生存层面,正视人生的苦难,拥有坚韧的意志,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指对秋天的怀念,而是指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的怀念,现在你明白“我”怀念什么了吗?请拿起你的笔,把你的理解续写在下面。

徜徉在菊花丛中,“我”一定会想起逝去的母亲,一定会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她说。“我”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接着往下写。出示: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张憔悴的脸。母亲,你看见我了吗?我有好多的话想对你说,我怀念你

。”

我怀念的不仅是母亲用心良苦的深恩厚爱,更是母亲身体力行教会给我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是母亲给我第二次生命的爱,是母亲对我勇敢而坚强的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结语

多年之后,史铁生终于是逐渐读懂了这份母爱并且努力坚强地“好好儿活着”。他用文字这样记录——(补充材料)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爱呵护

怀念

母亲(好好儿活)

篇10: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扫清字词障碍。

2、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评价任务:

1、采用朗读的方法,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品析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雪地贺卡。

鲍尔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雪地贺卡》可以说是颇能体现鲍尔吉•原野写作风格的一篇小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珍惜。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一读: 埋没 雀斑 班级 襟怀 屹立 十万火急 臃肿 奇遇

2、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三、合作探究:

学生熟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出李小屹写的第一张贺卡。

(1)作者曾寄出也曾接受过一些贺卡,为什么这张贺卡却格外让作者心动呢?自己读一读这张贺卡吧!

明确:①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你饿不饿呀?。(小女孩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②作者说我有点嫉妒雪人,能得到李小屹这么诚挚的关爱?请同学再读贺卡,你从哪里能够体会到李小屹的关爱是“诚挚”的?(雪人是个没有生命的事物,而却李小屹对他那么的关爱,所以说她的关爱是真诚的。使作者心动的是那纯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之情,这就是诚挚的关爱。)

小结: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她有一颗纯洁善良的金子般的心,难怪作者格外心动,难怪作者如此嫉妒雪人,因为女孩给了雪人一个纯洁的、诚挚的心,那是我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心情。

(2)“我”把贺卡寄了出去,第三天,“我”看见雪人的肩头又插了一张贺卡。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要不要再回写一张呢?

明确:想回写一张贺卡,因为从“十万火急”和“15个惊叹号”感受到李小屹急切的心情,她多么盼望收到雪人的回信呀!

不想回贺卡了,因为李小屹收到贺卡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以为神话真地实现了,如果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一定会非常伤心的。

(3)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别样心情”)(4)经过反复思索,作者最后还是决定不再回贺卡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不回贺卡是因为他十分关爱,想呵护李小屹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因为李小屹“相信神话„„.”如果她知道事情的真相,会很难过的„„

“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中的“小心”这个词说明作者不想伤害李小屹的感情,所以才决定不回贺卡。

小结:我不忍心回这张贺卡,这段雪地贺卡经历将成为李小屹生活中的一个奇遇,有这么一段特殊的奇遇,有这么一段独有秘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 2 幸福。(下节课进一步探讨)

四、课堂小结:

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柔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作者回贺卡是为了呵护李小屹的童心,不回贺卡也是为了让李小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把这个美好的小秘密永远珍藏。

五、达标检测:

1、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此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紧拿起笔写出你的心声吧。按照书信的格式,给同学或好友写一张贺卡,注意格式正确。

2、补充诗句内容: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小秘密:依稀记得童年时,总想

,总想。儿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古怪希奇。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有自己的新欢喜,儿时的记忆将深深埋藏在心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让我们永远拥有一颗美好纯真的童心吧!

二、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理解“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

明确:作者想保护纯洁的童心,他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有对童话的神往,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这种情感是美的。作者想延续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给孩子写信。作者说“不知这样做对不对”,是怕创造的童话境界吓着孩子,自然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孩子知道是一个大人在跟她对话。作者这样做没什么不对。

2、讨论:文章说“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神话是不现实的,为什么相信神话以及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明确:一般而言,与大人相比,儿童的心灵比较纯真,情感比较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思维更简单,生活的经验更有限。因此,儿童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作真实,把动物、3 植物乃至石头、桌椅都当作有人一样的生命感觉,乃至“也有爸爸妈妈”;喜欢沉浸在自己所感觉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异的世界里。其中自己感觉特别珍贵,或特别郑重其事,或特别神秘的东西还往往会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王国的秘密。这些孩子气感觉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纯真、美好,就是他往往把大人们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有兴趣。随着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会不断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觉的同时,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纯真、美好和趣味。所以作者会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很幸福。

事实上,一般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幸福的童年。这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童年。这也就是文中说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李小屹”不过是作者塑造的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一个“代表”。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这类“神话”和童年的“秘密”吗?

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当然也有这类的“神话”和童年的“秘密”。道理见第1小题的说明和“主编解读参考参考”。具体例子如荷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特别是对“结末教训”的信以为真等等,就是这类“神话”。这些“神话”以及“我”对这些“神话”的理解,还有,短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背着先生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有趣“工作”和课堂小动作,乃至有口无心乱读书、欣赏先生读书的入神样子,关于“怪哉”一事对先生背地里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隔的梁家等等,都可看成是童年的“我”心灵里的“秘密”。学生的讨论,不必讲道理,只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即可。

4、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假设几天以后,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一张的贺卡,如果你是李小屹,你会写些什么呢?

明确:前半部分所问,目的在让学生更认真地阅读、领会课文。文中在字面上已经作出了回答。理解的要点是:①“我”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信,是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孩子所表现出的对人的普遍的同情和关爱所感动。“我”的举动,是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这种关爱的回应,对这种可贵情感的珍重。②后来为什么又不回了?如果继续这个游戏,那就无异于真的骗了她。如果说出真相,那就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好的梦,中断了她正在“上演”的动人的故事,而这,是“我”更不忍心的。所以,面对这么一个纯真的孩子,“我”只好停止这游戏,让李小屹在今后成长的岁月里自已去认识吧,让这动人的童心童真童趣延长得更久一些,让她这幸福的童年迟一点结束吧。

后半部分的回信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各显其能。但总的应立足于文本,扣紧李小屹的纯真、美好的、相信神话的心灵特点以及当时焦急等待回答的心理特点。

三、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

1、“我有点嫉妒雪人”,这里的“嫉妒”一词如何解释? 羡慕。突出了我对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同情和关爱的渴望

2、“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痴痴”一词用的很妙,谈谈你的理解 准确生动的描绘除了李小屹怅然若失又充满遐想的情态,形象传神。

四、达标检测: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结尾。

2、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文章是一个大人在看到李小屹这个善良的孩子时,唤起了他自己对于童心美好的一种珍惜,回忆。故事虽美,可是学生是难以感受当人们长大成人以后对单纯,对童年的回忆与珍惜之情。所以,我在课前让同学们收集自己小时候童真童趣的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

上一篇:军工稿件范文下一篇:一封感谢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