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

2024-04-26

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共9篇)

篇1: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

【—世界之地形】,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2.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 , B点的海拔高度为 米。在分层设色地形 图上,乙地一般为 (绿、蓝)色。

(2)..图中河流方向大致是 ,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 高 低。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其中有一条表示有小河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 (①、②)处,请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总结: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初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大全

【—初一地理陆地和海洋总结】接下来为大家整合的内容就是全部的陆地和海洋知识,希望对大家的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其事地理的考试很简单,只要大家认真就可以轻松解题了。

篇2: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

湖泊,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现代地质学定义: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

A、里海 B、贝加尔湖 C、死海 D、咸海

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

A、蒙古 B、阿富汗 C、哈萨克斯坦 D、沙特阿拉伯

3、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死海湖面是陆地表面最低点B、西亚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D、有世界最大的沙漠

4、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拉美 D、西欧

5、椰枣是西亚哪个国家的特产

A、阿富汗 B、土耳其 C、伊朗 D、伊拉克

6、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作圣城的是(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利雅得

7、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伊朗 C、土耳其 D、伊拉克、

8、关于埃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B、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二长河

C、亚历山大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D、是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篇3: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

(一) 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不回避重点内容

各套试卷主要考查了气候、天气系统、农业、工业、人口、城市、资源、环境等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突出考查了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主干知识的考查情况见下表。

1. 气候及天气系统

2. 产业活动 (工业和农业)

3. 人口和城市

(二)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

对考生能力的测试, 是高考永恒的主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是高考命题所要达到的目标。2016年各套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坚持能力立意, 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今年的高考试题没有直接考查知识点的原题, 所有试题都是首先为考生提供背景材料、图表等, 让学生产生新的情境, 解答新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论述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如天津卷第5题:读图1, 回答问题。

以下四图中, 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将图1中各柱顶上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如图2所示, 曲线的斜率就是人口增长率, 这样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D。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 类似于物理上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还类似于数学上的函数与导数的关系。

再如浙江卷第36 (3) 题: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水土流失给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所以泥沙丰富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然原因:地面坡度大, 降水丰富集中且强度大, 地表物质疏松, 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迅速, 人地矛盾突出。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注:人为原因是造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联系到水土流失的原因, 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 考查社会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纵观各套高考地理试卷, 几乎所有试题的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纯理论的试题几乎没有。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 更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这就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 用地理学科理论来理解、剖析社会实际生活。与前几年相比, 2016年考查热点的试题偏少, 对一般的社会现象剖析偏多。

(四) 重视图文结合, 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图文结合型的题目所占的比重较大, 北京卷、江苏地理单科卷是题题有图, 这符合地理学科的特色。解答有些试题时, 只需要将图中的信息提取出来, 用文字表述即可。如:全国卷Ⅱ, 第37 (1) 题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考生只要对照图例, 认真读图即可得到正确答案:20世纪70年代 (1976年) , 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 (1987年) 面积退缩, 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00年) , 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 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有些试题要求考生认真阅读图表和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 仔细揣摩, 才能获取答案。如江苏卷, 第27 (3) 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 这是因为。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考生做题时要想到气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气温和降水, 这样就容易得到干旱原因的正确答案: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 降水少;气温高, 蒸发旺盛。干旱产生的影响, 首先要想到缺水, 还要想到河流径流量减少给河口地区带来的后果: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质变差;来水来沙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 海岸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等。这样就得到了正确答案: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 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 生态环境恶化。

(五) 自主命题省份, 有考查本省区地理概况的试题

2013年以来, 江苏卷每年都有考查江苏地理的试题。2013年第28题, 以江苏地理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城市化概念、特点、发展战略等知识, 共14分;2014年, 第19~20题, 考查了江苏省茶树种植条件, 共6分;2015年第29题, 以江苏地理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城市的分类、影响地价的因素等知识, 共13分;2016年第29题, 考查了江苏的交通知识, 共13分。2016年天津卷的1~4题考查了天津地理, 共16分。2016年上海卷的17、18、22、39~42题, 涉及上海地理, 共24分。

(六) 个别试题超出了《考试说明》的要求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选修科目) 地理考试说明》只强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没有提到人口迁移的影响, 而第28 (3) 题, 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明显超出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

(七) 个别试题在答案的严密性等方面还存在着瑕疵

尽管2016年各套试卷的命题都十分成功, 但还存在着美中不足之处:

1. 有些试题答案不完整、不灵活

全国卷Ⅲ第44题,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之一:大坝建造阻隔了洄游通道, 造成部分刀鱼不能到达产卵场所进行繁殖。标准答案中, 没有这样的答案要点。

江苏卷, 海洋地理第 (1) 题: (马六甲) 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为主。标准答案为“淤泥质海岸”。这里沿海附近是沼泽地, 为冲积平原, 确实是淤泥质海岸, 但此处位于热带地区, 淤质海岸往往发育成红树林海岸, 因此我认为若考生的答案为红树林海岸、生物海岸都应该正确, 但标准答案中没有说明考生如果这样答能否给分。

上海卷第49题, 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

标准答案: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笔者认为答案要点还有以下部分:保护植被, 恢复天然林;修建水库, 开发小水电;发展立体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等。

2. 有的试题两个设问区别不明显

江苏卷, 第27 (4) 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的措施有。笔者认为流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就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也应该属于合作的领域, 考生很难分辨出这两小问的区别。

3. 有的图形在答题时几乎没有作用

如浙江卷第37题: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图5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6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 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 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 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 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 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 说出其有利条件。

(3) 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 并说明其意义。

该题中, 图6在答题时没有多大作用, 材料二就足以说明重庆的工业基础好。另外, 甲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是该区域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之一, 因为该区域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地质构造不稳定。但标准答案中没有地质条件复杂这一要点。

(4) 有连续两题考查同一知识点的现象

如江苏卷第7~8题:图7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 回答 (1) ~ (2) 题。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 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第 (1)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面植被好, 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转化为地下水,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 河流径流量变化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第 (2) 题还是同样考查这一知识点。连续两题考查同一知识点, 与高水平的高考命题不相适应。

二、对今后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针对2016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笔者认为, 在今后地理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地理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技能的前提, 离开基础知识, 就不可能形成各种地理能力, 因此在地理复习中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 要认真梳理基础知识, 强化知识体系,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规律要记忆清楚, 理解正确, 重在应用。同时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因为主干知识几乎年年都考。中学地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主要有:经纬网及其应用;日照图的判读;气候及天气系统;资源、能源;人口和城市;人类的生产活动及区位分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等。2016年热点试题比往年偏少, 使得猜题、押题的命中率变低, 这更要求我们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复习, 以不变应万变。

(二) 突出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如结合我国水能的分布、耕地的分布复习中国地形, 结合河流水复习中国的河流, 结合气候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复习中国的气候, 结合西部大开发复习中国区域地理, 结合重要的经纬线、资源、能源、工业、农业复习世界主要八国地理特征。对高考中独立成题的知识内容, 如地图、地方时和区时, 单独以专题形式复习。

(三) 进一步提高对各类图形的解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复习时坚持图文结合, 左书右图, 图文互换, 图图转换,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各类图形, 帮助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还要将图形分成若干类, 如:日照图、等值线图、坐标图、区域图、景观图、饼状图、表格等, 进行专题复习。对每类图的阅读要抓住重点, 掌握方法。如区域图, 要把握图中海岸线、大洲、国家、省区、湖泊和地形区等轮廓和范围;河流、山脉的形状和走向;主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等等。特别强调的是主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记得越细越好 (如相差10°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 这样在考试时就可以对区域图进行准确定位, 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首要条件。

解读地理图表要讲究一定的流程。一般情况下有如下的流程:

1. 读图表名称

通过“图表名称”可以获得对图示内容的纲要性认识。图表的上下可能没有图表的名称, 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经加以说明, 需要认真阅读。

2. 看清图示

图中一般都有图例和注记。只有阅读图例和注记后, 再去读图中内容, 才能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特别注意根据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 准确、全面、有效地从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将图表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 定量分析, 准确表述

根据地理事物的数字信息说明特征, 比较差异, 分析原因, 预测趋势, 定量分析, 得出定性结论。最后, 还要注意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

(四) 不断归纳总结, 形成正确的答题模板

综合题很容易拉开地理成绩差距, 平时我们要不断归纳综合题的答题方法, 总结答题规律, 形成适用于同一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对提高地理成绩, 占领高考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如人文地理方面的意义或效益, 我们往往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如南水北调有哪些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满足居民用水需求;缓解争水矛盾;促进就业等。经济效益: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等。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缓解地面下沉等。

2016年高考有不少题目就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来答题。如:

1. 江苏卷, 第28 (3) 题: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社会: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促进就业。

经济: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2.江苏卷第30题, 旅游地理第 (3) 题: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

社会: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促进就业,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经济:改善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发展旅游业对环境影响不太大, 既能发展经济, 又能保护环境。

3.江苏卷第30题, 环境地理第 (3) 题, 该模式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 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社会:带动就业, 消除贫困,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促进当地经济 (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 的发展。

生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4. 全国卷Ⅲ, 第36 (3) 题: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赞同理由:

社会:增加当地就业。

经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 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 经济效益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不赞同理由:

社会:给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

生态: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 产生污染。

不赞同的理由还有:来自自然的威胁 (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较大。不赞同理由没有经济方面的, 因为旅游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北京卷, 第36 (3) 题:概述该高速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增加就业;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 节约时间。

经济:带动相关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

题目只要求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没有要求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标准答案就没涉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关心时事, 重视社会热点

虽然2016年热点试题相对偏少, 但2017年高考题仍有可能增加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为切入点的试题,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 联系社会实际, 关心国内外重大的时政和生存环境, 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事实材料, 加强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 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评价社会热点,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加强利用新情境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六) 答案表达要准确, 书写要规范

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是高考对考生能力的重要要求之一。以往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答题时空话连篇、语无伦次、空洞、笼统, 答案要点不全, 答题不得要领, 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地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 答案要点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要有层次, 先主后次;②答案要简洁, 要点要完整, 不能丢失信息;③要有逻辑性, 不能相互割裂, 甚至自相矛盾;④表述要正确, 不产生歧义;⑤字迹要清楚、端正, 不能有错别字等。

篇4: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重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另外求稳求新,侧重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地理试题,才能得出最佳的答案。

二、怎样进行地理试题分析

(一)从考试内容呈现方面分析

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1)地域性:地理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2)综合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体,要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衍生出两个重要的地理分析方法(1)构成要素分析法,(2)影响(区位)因素分析法。

(二)从考查能力要求上分析

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命题思路表现在:(1)地理原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2)以时间为线索,考查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注重对区域地理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分析方法

(一)备考策略

1.依托教材,不拘于教材

教材只是学习的素材,只能提供案例。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来源,如报纸、网络上传播的。

2.突出主干知识,把握复习重点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把握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与人的关系。

3.突出地图能力

复习备考时要以地图作为载体,把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依托地图来解决。同时,突出综合性,不讲究知识覆盖面。

4.突出有用地理知识的考查,重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1.读、画先行——“思维描图法”

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画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2.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3.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画、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三)归纳知识结构,注意解题技巧

1.梳理知识细化归纳,强化读图

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知识总结归纳,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可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融会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中考涉及的地理区域读图较多,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对区域读图的练习,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

2.加强做题训练,注意解题技巧

地理分值少,训练时间不够,利用范例备考,做题要精选。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重要问题、专题。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思路都要有严格的要求,避免侥幸心理。

篇5:初一地理地中海试题及答案

【—初一及答案之地中海】,地中海被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

2、填出下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A、洋 B、海

C、岛屿D、半岛

E、岛屿F、河

G、河H、海

I、海峡J、半岛

C处因受 和 的影响,气候为 气候。

3、填出下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群岛:A、B、

C、

国家:D、E、

岛屿:F、M

大洋:G、H、

山脉:I、

城市:J、K、

L、

2、

A、大西洋B、地中海C、大不列颠岛D、斯堪的纳维亚E、冰岛F、莱茵河G、多瑙河牙H、波罗的海I、英吉利海峡J、伊比利亚半岛 西风 北大西洋暧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3、

A、美拉尼西亚B、密克罗尼西亚C、波利尼西亚D、澳大利亚E、新西兰F、塔斯马尼亚岛M、北岛G、印度洋H、太平洋I、大分水岭J、悉尼K、堪培拉L、墨尔本

篇6:初一地理了解地区测试题及答案

1.(福建晋江)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 )

A.南亚B.西亚

C.北亚 D.东南亚

2、(2011湖南株洲)泰国的首都曼谷,水上市场繁荣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终年高温,河网密布B.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C.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

3、(2011山东济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

(2011山东烟台)4.B5.A6.A

7.(2011福建安溪)读图2.4、2.5、2.6完成下列问题。

图2.4 图2.5 图2.6

⑴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位于______(南或北)半球,西临B____________洋。

⑵由图2.6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

⑶由图2.5分析,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小麦、玉米、水稻),适合该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⑷图2.6阴影部分表示中南半岛主要农业区,请描述这些农业区的分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1月1日“中国-东盟(东南亚联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下商品不属于东盟十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是(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羊毛 D.棕油

⑹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是由于该地区处于A、B、C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其中C为____________板块。

(2011山东德州)读右图完成8——9题

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E所在地区水热资源充足,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

BB所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CC东侧的苏伊士运河是中东石油输往西欧的唯

一海上通道

DD大陆长期孤立,动物进化缓慢

9、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是霍尔木兹海峡BB处南侧海域是波斯湾

CD大陆属于太平洋板块DE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2011山东泰安)10.(1)低澜沧(2)地形: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高湿,适宜水稻的生长(3)E波斯湾及其沿岸

答案:

1.D2.A3.C4.B5.A6.A

7.(1)北 印度洋 (2)北高南低

(3)水稻 全年高温,降水多(或雨热同期)

(4)沿海、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5)C (6)亚欧

8.C9.B10.(1)低澜沧(2)地形: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高湿,适宜水稻的生长(3)E波斯湾及其沿岸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希望大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2题。

1.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洲是

A.亚洲、大洋洲 B.欧洲、非洲

C.南、北美洲 D.大洋洲、南极洲

2.图中代号①所在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有关右图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大洲面积最大,且与B大洲陆上相邻

B.B大洲位于西半球,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C.C大洲与D大洲位于同一板块

D.D大洲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

4.全球分为七大洲,其中完全处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欧洲、北美洲B.欧洲、亚洲C.非洲、大洋洲D.北美洲、南美洲

5.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不是大洲的分界线:()

A.苏伊士运河B.乌拉尔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大洋洲D.南极洲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印度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大西洋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

9.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A.板块构造学说B.地心说C.同心说D.大陆漂移说

10.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11.对于大陆漂移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第二讲南

(2011山东泰安)1.A2.D

(2011四川乐山)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甲所在大洋名称是

A.北冰洋B.印度洋

C.太平洋D.大西洋

4.图中哪些方面的信息说明了南亚地区热量。

A.地形、经度丰富B.纬度、河流匮乏

C.农作物、纬度丰富D.农作物、降水量丰富

5.图中四个城市中,最可能成为棉纺工业中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2011山东德州)读印度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城市B是印度最大的工业中心。

城市C是印度电子软件中心。

⑵据图分析,城市D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⑶印度地形以和平原为主,因此耕地面积广大。

⑷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图中箭头所示的风盛行时易发生灾害。

基础题答案:1.A2.D3.B4.C5.C

6.(1)棉纺织班加罗尔(2)靠近煤炭铁矿产地(3)高原(4)热带季风、洪涝

7、(2011河北唐山)结合下文并读图11“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回答问题。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其实也有人物创作的原型,那就是中国唐代的高僧玄奘。玄奘于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学习。后来,又游学天竺国很多地方。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

(1)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现在为__(国家)。

(2)玄奘回国途经的河流①是恒河,②是印度河,③是河,④是河。

(3)对玄奘回到长安时的当地景象进行判断(有可能为“√”,不可能为“×”)

()①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答案:7、⑴印度⑵塔里木河黄河

⑶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第三讲西亚

1、(2011哈尔滨)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波斯湾及其沿岸B、里海及其沿岸C、红海及其沿岸D、黑海及其沿岸

西亚地区宗教复杂,物产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地区,读图4,回答2—3题。

2.4内①②③④国家中,不是石油输出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于该地区特产和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紫羊羔皮⑤国B.安卡拉羊毛②国

C.羊毛地毯④国D.椰枣③国

4.(2011福州)读图11“中东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中东处在联系_______洲、非洲和欧洲,沟通大西洋和________洋的枢纽地位。

⑵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与该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东的________资源匮乏。

⑶中东该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往东经过_______海峡(①位置),输往日本;往西经过________运河(②位置)或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地名),输往西欧和________(③国家)。

答案:1.A2.C3.A

4.(1)亚印度

(2)石油波斯湾水

(3)马六甲苏伊士好望角美国

(2011湖南株洲)

上题为P48页创新题第8题及答案。

第四讲欧洲西部

一、基础题

(2011福建漳州)读图,完成1-2题。

1、四处景观中,位于欧洲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处景观都位于

A、北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

3、(2011黑龙江哈尔滨)右图是哪个国家的著名旅游胜地()

A、英国B、法国

C、荷兰D、意大利

4、(2011山东济南)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人喜吃牛羊肉B高原为主的气候

C和网密布D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5、(2011吉林长春)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下列关于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巴黎看埃菲尔铁塔B到西班牙看斗牛

C到荷兰观看峡湾风光D到雅典观看巴特农神庙

(2011山东泰安)6.A7.D

8、(2011山东德州)下图为北京和伦敦两地气候资料。与北京8月相比,伦敦8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少,气温较低B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C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9、(2011山东菏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图文资料,来研究欧洲西部莱茵河的航运价值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一般来说,河流的通航里程与河流总长度比值,可以用来衡量河流通航能力的大小。莱茵河长1320千米,通航里程为885千米。

资料二:图甲、乙、丙、丁分别为欧洲西部地区局部国家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

⑴从甲、丙两图得知莱茵河流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⑵从乙图得知欧洲西部(莱茵河干流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受其影响莱茵河的水文特征是。

⑶莱茵河所流经国家的经济特点是(发达、不发达),人口分布特点是(稠密、稀疏)。

⑷莱茵河的通航里程约占莱茵河总长度的%。

⑸结论:莱茵河的航运价值___________。

基础题答案:1.D2.B3.B4.D5.C6.A7.D8.A

9、⑴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季节丰沛均匀;

水量丰富,水位变化小

⑵多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⑶发达稠密⑷66⑸高

二、创新题

(2011山东烟台)

上题为创新题第10题及答案

第五讲两极地区

一、基础题

(2011福建晋江)读图8,回答1-2题。

1.南极的典型动物是( )

A.企鹅B.猩猩C.长颈鹿D.袋鼠

2.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D.此地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2011山东泰安)3.B4.D

5、(2011黑龙江哈尔滨)读图回答问题。

读某城市气温曲线A图回答:

(1)七月平均气温约26°C,一月平均气温约°C。

(2)气温年较差是°C。

(3)B图是洲的代表动物。

(4)1月27日我国在该大洲内陆成功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黄河站

基础题答案:1.A2.D3.B4.D

5、⑴—5℃⑵31⑶南极洲⑷C

1、(2011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B.七月的海洋C.一月的陆地D.七月的海洋

2、(2011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4、(2011巢湖)人类活动中可以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的是

A.填海造陆B.围湖造田C.植树造林D.毁林开荒

5、(2011巢湖)造成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

1、(2011巢湖)在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气候之间连线(8分)

A北非①季风气侯

B东亚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欧洲西部③热带雨林气候

D亚马孙河流域④热带沙漠气候

2、(2011巢湖)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l5分)

(1)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最热月气温度,最冷月气温度,气温年较差是度。

(3)该地降水量大约是毫米,该地季降水较多,季降水量最少。

(4)该地气候特点是。

(5)该地气候类型名称是,主要分布在。

()7.(2011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B.C.D.

()9.(2011安溪)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D.热带沙漠

()10.(2011安溪)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北美洲B.大洋洲C.南极洲D.亚洲

(2011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11~12题。

11.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B.寒潮

C.台风D.霜冻

12.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西北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

5.(2011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冬冷夏热B.晴转多云C.风和日丽D.狂风暴雨

(2011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12.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篇7:初一地理试题及答案之各褶曲要素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天文概论

第一章 天文简史

§1.1 古代天文学发展

§1.2 星座故事

§1.3近代天文学发展

§1.4 现代天文学与展望

第二章 宇宙环境

§2.1 宇宙起讫问题与假说

§2.2 宇宙天体类型

§2.3 恒星

§2.4 恒星演化

§2.5其他天体类型

第三章 宇宙中的地球

§3.1 太阳系

§3.2 太阳系成员

§3.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4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章 天体力学

§4.1 万有引力定律

§4.2 万有引力定律运用

§4.3 其他天体力学现象

第二部分 天文观测

第一章 光学望远镜

§1.1 凸透镜

§1.2 凹透镜

§1.3 折射望远镜

§1.4 凹面镜

§1.5 反射望远镜

§1.6光学望远镜特点及运用

第二章 射电望远镜

§2.1 黑体辐射定律

§2.2 射电望远镜类型

§2.3 射电望远镜特点及运用

第三章 天文观测

§3.1 天球坐标

§3.2 星图判读应用

§3.3 宇宙探测前沿

观测活动:

常规观测

辨认银河系;

观察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

观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

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

观察太阳大气层、太阳黑子等;

观察月球表面地貌、观测月相变化,总结变化规律;

特殊天象实时追踪

彗星

流星雨

日食和月食

其他各种天象

野外观测

在有特殊天象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前往野外(如崇明东滩、天平山等地)观测。

以上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知识,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

对于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

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天文观测、天文科学问题的提出、假说提出或课题研究。

2 过程与方法

除课堂教学外,组成天文兴趣小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见解和成果。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野外天文观测考察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星空、探索宇宙的兴趣;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上面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目标解读的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阅读了吧,希望同学们能轻松的学习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类型解读

下面是对地理课程类型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课程类型

天文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结构中属科学学习领域,涉及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

科目上从属于地理,并涵盖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模块上属校本课程,即科学选修二。

本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要求较高,在全面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学习科学的选择性以及重视对天文问题的探究,并强调科学问题提出的培养。

通过上面对地理中课程类型校本知识的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解读

对于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知识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

课程性质

《天文地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如天文台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主动地实践中获得天文地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上面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性质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内容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哦。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基本概况

1、课程名称:我们是家乡和谐社会建设的设计师

2、课程类型:乡土地理、地理兴趣小组活动

3、教学材料:自编纲要

4、授课时间:一学年

5、授课对象:我校初一、初二学生

6、开发教师:钱春红、汤丽萍、陶力越、赵玲、吴小洁

二、课程具体内容

1、课程背景:中国地理学会于9月至7月举办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本次大赛的目的是针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行动,从长远来看通过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本次地理科技大赛的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开发了本校本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本次大赛,以期达到本次大赛的目的和宗旨,同时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开设我校地理教学的特色。

2、课程目标:

1增加学生对社会管理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2引发学生对家乡人文地理环境和建设的关注与思考。

3引导学生初步经历地理专题探究。

4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和能源观,环境观等。引导学生参与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活动中。

5、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3、课程基本内容:

1我们一起来勾绘和谐扬州的蓝图。 (1课时)

讨论,确定出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学生赶兴趣的内容。

2我是扬州环境小卫士。 (4~6课时)

A、扬州环境现状调查(网络探究或请扬州环保专家讲座)

B、扬州环境提高的必要性。(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

C、我能为扬州环境保护做什么?(小组讨论,完成本小组环保行动计划书)

D、社会调查,以生活的社区为中心,注意监测、查找扬州卫生死角,准备图片资料,最后完成建议书或其他形式作品。(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并且可以投稿或递交相关部门)

3关注时事,关注运河申遗。 (4~6课时)

A、运河历史大家说。(以小组为单位,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完成地理小报,同时学习地理小报的制作)

B、运河申遗意义之我见(辩论形式)

辩题一: 有必要申遗:没必要申遗

辩题二: 航运,实现经济效益第一:申遗,历史文化保护第一

C、扬州运河边走一走。社会调查:运河边古遗址知多少;运河水质简单检测

路线:从五台山大桥——南门遗址

任务:完成运河边古遗址分布图;区水样。

D、我能为运河申遗做什么?

小组讨论,完成小组倡议书或宣传画报。

(E、请扬州申遗办公室有关专家讲座。待定)

4资源的回收利用。 (4~6课时)

A、讨论,分组设计社会调查表。

B、调查,包括:人们对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哪些家庭垃圾人们关注不够;哪些垃圾的回收处理人们认为有必要迫切解决等

C、小组选定本组项目:电池的回收利用;纸张的回收利用;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

分小组调查:危害,应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完成倡议书、宣传单、扬州回收点分布图(有回收的)、扬州回收进行计划书等形式的作品。

宣传倡议书、宣传单的发放、作品的展示、优秀作品的投稿等。

(过期药品的危害,可以请校医讲座,到各大药店或医院调查等)

5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2~4课时)

A、参观热电厂,了解扬州供电用电现状,节约用电的意义等。(待定,视对外联系情况)

B、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完成小组作品。

C、校内宣传节电意识。

宣传单、海报、小建议等形式。

6扬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4~6课时)

A、关注东关街的开发

B、古盐商宅第的开发要避免雷同

C、古遗址的恢复,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游客的欣赏水平,让古文化一览游客眼底。

D、我为古运河旅游观光出谋划策。

7扬州文化名城建设之我见

城市交通 社会调查:私家车数量的变化对扬城交通的新要求。

社会观察:我所见的扬城交通。

经济建设

调查扬城人居状况,包括老城区人口构成,

最佳人居 新建小区入住率等

最佳人居、健康住房的标准

精神文明

市政管理

特色城市

4、课程形式:网络探究、社会调查、讨论、辩论、小组合作

5、课程评价:多维评价:包括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想结合。

评价标准:1、课内提问,回答问题的次数,纪律遵守情况。

2、课外,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的参与度,工具准备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的团结和谐度。

4、创新意识。

5、小组作品、成果的质量。

篇8:初一地理知识总结及试题

一、区域空间定位类试题

(一) 2015年高考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1 (2015 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15~17题) 图1 示意某湖泊位置, 20 世纪30-50 年代, 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 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 在该湖1234四湖区中, 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

A.1 B.2 C.3 D.4

(3) 20世纪30-50年代, 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湖为里海, 位于中纬度地区, 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 地势起伏较小, 湖床海拔高度较高, 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 地势起伏大, 湖床海拔高度低, 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 属于温带地区, 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较少, 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 湖水盐度较高, 灌溉用水少。

(2) 从上题分析可知, 该湖盐度相对较高, 图中4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口附近, 淡水注入较多, 湖水盐度较低, 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3) 20世纪30-50年代, 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 河流用水量增大, 入湖径流量减少, 导致湖水水位下降加剧。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问题、区域空间定位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等。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从而构成区域整体自然环境特征, 因此, 区域问题的解答一般可遵循“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思路, 即首先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 如经纬度、地名等进行区域空间准确定位, 其次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 然后推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问题是高考地理的重要考点, 从区域入手考查地理环境综合特征,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

(二) 区域空间定位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根据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 区域的考查多以简单的黑白地图引入, 考生对所给图文材料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因此, 区域地理的复习, 必须突破“定位”关, 考生应在脑海中建立两幅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以此作为区域地理复习的基础。但由于地图和区域的学习都是在初中阶段完成的, 要想在时间非常紧张的高三花费较短时间建立两幅脑中地图难度很大。以总结归纳和练习的形式进行填图绘图训练,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列出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表格, 图文对照进行填图练习。如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0°、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等经线和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等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先对照进行填图练习, 再用空白地图对照表格说出或填出以上区域的定位内容。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省时高效, 比拿着地图死记硬背的效果好要。

2.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定位练习的基础上, 再进行“以点定面”训练。经过填图练习, 学生对区域地理的位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以点定面”的训练, 即先确定某点, 再以该点为中心 (或作为参照物) 推测某区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参照点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 如可以选择大洲或大洋的中心或某地形区的中心或某重要城市。但参照点不宜太多, 否则难以记住而达不到目的。

3.根据经纬线简图, 写出区域名称。这属于较高层次的读图训练, 要求根据给出的经纬线快速判断出该区域名称。在每次测试前, 可对照以上区域定位图表用5分钟左右时间默认一次。这样经过多次反复, 可以建立比较清晰的“心理地图”。区域地理是高考复习的基础, 而区域定位又是区域复习的基础, 熟练的区域定位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基石和突破口。

4.掌握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1) 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网数据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经纬度位置, 熟悉了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 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 如:北美洲的中心经度约为90°W;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等。

(2) 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 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例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黄河则像个“几”字形等。

(3) 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 但可以通过对周围事物进行分析, 从而判断、推理出来。如通过图中的山脉、河流、铁路及走向等确定区域位置。

(4) 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定位:很多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 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 就可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二、区域特征分析类试题

(一) 2015年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2 (2015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7~8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图2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可推断出 (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1) B (2) B

【解析】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 可能是海拔较低, A错。丙地耕地出现的早, 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B对;丁地地势低平, 以林地为主, C错;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差, D错。

(2) 目前,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1对;增加耕地面积, 可能性小, 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2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3对;改变耕作制度, 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 4错。所以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 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 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 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实施, 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 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 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二) 区域特征分析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往往效果不佳, 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方法, 就能化难为简, 事半功倍。

(1) 定桩。即抓住主导因素, 突出区域特征。复习时, 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 并以此寻找出主导因素。如欧洲西部地区,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中纬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 扯线。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 形成多条知识“链条”。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西亚和北非, 有两条主线:1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 (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2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生产 → 石油运输线路 → 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3) 结网。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 点线相连, 线线交织, 形成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 进行区域比较。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 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方面进行;又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等等。

三、区域问题探究类试题

(一) 2015年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3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6题)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问题。

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 以藻类为食, 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 (图3) 属内陆盐湖, 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属于内陆盐湖, 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 运输成本高 (需低温运输) ;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 市场需求量小。

(3)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

(4) 赞成:卤虫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大, 经济价值高, 技术成熟, 增加就业等。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考点定位】咸水湖生态系统及产业活动。

【名师点睛】试题以区域图为背景, 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 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了地理思维的层次性, 层层递进, 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问题设计上, 各小题之间联系紧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第 (1) 题从分析原因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究分析能力;第 (2) 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 (3) 题和第 (4) 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 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生的影响”这一思路展开, 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区域问题探究类试题的复习策略

篇9: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精神,试题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和可信度较好,客观性试题难度稍有降低,主观性试题难度与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相当。在必答题(共90分)中,自然地理部分占70分左右,比重较大。整张试卷没有偏、难、怪试题,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基本上体现了高考试题在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趋势。

下面笔者从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入手,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提出复习策略,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1.图表众多,信息丰富,彰显地理学科的独特性。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用简洁、形象、直观的符号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形成、变化等。地理学科中图表类型众多,信息丰富,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图表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是无图不成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出现了许多图表,主要的、常见的地图有等值线图(等高线地形图、年均温等值线图)、统计图等。这就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2.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选用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贴近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培养考生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实用性。例如,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引发的环境问题、雾的成因、持续低温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太湖地区泉水污染问题等都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3.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迁移,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首先,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也就是重点知识;其次,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体现地理学科内部综合,突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下面以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的第37题第(3)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4.关注热点,重视环保,凸显地理学科的教育性。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全面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高考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者精心组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高考就是“指针”,把有关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内容设计到试题中,有利于激发考生主动去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考生只有认识了环境问题的危害,才能内化为行动,形成生态环境道德观,凸显地理学科的教育性。

5.精选区域,巧妙设问,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精选了典型的区域,用经纬网图或等高线地形图来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针对典型区域的地理问题,巧妙设问,将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例如,选取的区域有台湾岛中南部、美国西部局部地区(旧金山)、华北平原西北部、我国西南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我国东北地区、太湖地区。

二、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狠抓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重在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离开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狠抓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就是重点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是高考永恒的主旋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研究历年高考试卷中的高频考点,做到将重点知识和高频考点烂熟于心。在复习时要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以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复习自然地理时要注重对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复习人文地理时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复习区域地理时要注重比较与综合。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有:

(1)空间定位问题。

利用经纬网图和地理事物的形状、轮廓、分布及文字等信息判断地理位置。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有4幅经纬网图。经纬网是表示绝对地理位置的,熟练掌握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是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我们在复习时,除了掌握经线、纬线的特征和东经、西经的判读方法外,还要牢记重要经线和纬线穿越的地区。我们还要熟练掌握经纬网图的应用,用经纬网图来判定和计算位置、方向、范围和距离、最短航线等。

(2)等值线问题。

最常见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等年降水量线图等。我们可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特征,再利用地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天气和气候问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分值占34分。在解答第9~11题时,我们可从经纬网图上准确判定该区域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该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无风带。endprint

(4)水文问题。

这部分试题主要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循环、河流水位的变化、河水和其他水体的相互转化,着重考查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流量的调蓄功能,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第37题考查了有关植被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及地下水成为沼泽稳定的水源等内容。

(5)人口与城市问题。

这部分试题往往借助图表提供的大量数据,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能力。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的第1、2题用直角坐标图的形式呈现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从图中可以读取部分省份在该时段迁出人口比重和迁入人口比重,由此可以计算出部分省份在该时段的人口机械增长率。

(6)农业和工业问题。

这部分试题主要涉及农业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工农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和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第37题中涉及了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引发的环境问题。

(7)生态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环境,产生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地球公民,增强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已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一项历史使命,所以生态环境问题成了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涉及了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引发的环境问题、太湖地区泉水污染问题等。

(8)地理原理和规律。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原理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主要包括分布规律、运动规律。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第37题考查的地理原理是植被涵养水源、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沼泽;第9~11题反映的是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

2.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富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试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形成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技能之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变式图的训练),提高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有掌握了读图的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中的地理试题主要涉及经纬网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有:看数值大小、看疏密程度、看弯曲方向、看闭合状况、看延伸方向等。

3.关注地理热点,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热点是近期各大媒体报道的与地理学有关的各种事件。我们要经常关注地理热点,但要注意地理热点不同于时事政治,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热点。地理高考试题以地理热点为背景材料,以热点发生区域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为考查方向,使地理热点回归教材。我们要根据热点材料,学会分析图文资料,获取有关地理信息,最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2013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农田里的白色污染——地膜”:“农田里的地膜,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地膜是一种塑料薄膜,铺上它,可以增温、保湿、保土、保肥、防虫等。尤其是对那些干旱贫瘠的土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要用100万吨以上,覆盖面积超过两亿亩。但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可以增产的地膜,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危害……”而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I中就出现了超薄型地膜污染问题,如果我们看过这个节目,那么对试题中地膜主要使用的季节,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地区和对土壤造成的危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掌握技巧,规范表达。

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学会审题,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如“最主要的”、“正确的”、“自然原因”、“主要因素”等。做选择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需要以果寻因,有的需要以因推果;二是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设问。因此,必须用研究区域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综合,围绕“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问题,再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例如,开放性试题的解答不用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我们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这种试题往往会出现“赞成(不赞成)”、“合理(不合理)”、“可行(不可行)”等关键词,还会有一些限制词、隐形条件等,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写出相应的理由。

(2)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述。

(3)答案要言简意赅,用词准确。

如果对试题没有太大把握,应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对把握不准的地理区域、地理事物不要乱写,可用“该地”、“该河流”、“该湖泊”、“该气候类型”等词代替。

(4)答案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要把最主要的原因和论点写在最前面,用序号将知识点或论点分开,不要像写小论文一样,把大量的文字堆积在一起。

(5)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和张冠李戴。

如你认为某一做法合理,你就写合理的理由,也就是能够论证其合理性的理由,千万不能写成不合理的理由,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5.迁移重组,进行系统复习。

中学地理教材主要是按地理要素分章节编排的,而高考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复习时,除了要复习地理知识、原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对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时,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挖掘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上一篇:初中生的励志座右铭下一篇:长篇小说《小妇人》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