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会考提纲

2024-04-25

通用会考提纲(精选6篇)

篇1:通用会考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与人

1、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定义: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开始它的历史路程。

1809年 英国的化学家戴维发明了 弧光灯

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家用电灯泡

2、技术的作用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

二、技术与社会

1: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2: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3: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者的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促进经济的增长,产业的升级.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4: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三、技术与自然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时需要注意

•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技术的性质

目的性 创新性 综合性 两面性 专利性

一、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二、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的核心,也是设计的核心。创新分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 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三、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 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科学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分类、推理、演绎、归纳、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侧重:

认识自然

力求:

有所发现

回答:

“ 是什么 ”“ 为什么 ” 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

力求:有所发明

回答:

“ 怎么办

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四、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即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两面性”现象。二是由于技术的“不可控性”所决定的技术负面影响。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五、专利性

知识产权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部分

1.专利的申请

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专利也具有两面性)

2.申请过程

提交申请

受理

初审

公布

实质审查

授权 技术的未来

要从人类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出发,理性地看待技术,要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什么是设计?

(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怎样?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是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④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⑤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⑥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其核心是什么?(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环保。)(艺术设计侧重于:美观、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什么是人机关系?(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之间产生的这种相互关系。)

“机”除了机器外,还包括工具、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5、设计中的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6、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需考虑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人与动态人、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要求:熟悉人机关系中具体案例实现哪些目标及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需要考虑哪些关系。

7、什么是技术试验?

(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8、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还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底。)

9、技术试验分那几类?

(① 按应用范围分: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

②按不同目的分: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10、技术试验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等。)

11、技术试验的实施分那几个步骤?

(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12、技术试验的作用是什么?

(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的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13、试验报告有那些内容?

(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和结论。)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调查需求、分析信息、明确问题、确定项目等)

2、制定设计方案:①收信信息(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看电视、浏览互联网等

②设计分析(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③方案构思(作用是把明确问题时提出来的设计要求具体落实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呈现出产品的具体现象。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设计水平的展现空间)④方案呈现(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

⑤方案筛选(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一般分两阶段①绘制图样;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①测试目的: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②评估需要反复进行;

③在测试、评估等基础上进行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①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②说明书的基本格式:产品介绍、产品结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适用范围。)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原则之间有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1、创新原则: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它包括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等)和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等)。

3、经济原则: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就是要提高功能成本比: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4、美观原则: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5、道德原则: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还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6、技术规范原则: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质量和安全方面),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标准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的要求。

7、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要求:能结合案例分析设计的各个原则。

二、设计的评价

1、设计评价从评价对象分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两类; 从评价者来分有设计者自我评价(自评)和他人的评价(他评)两类。

2、评价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基本依据: 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4、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很多情况下,评价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甑别,而是为了相互交流、征求意见、共同研讨,完善方案。)

5、设计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文本、口头语言、技术图样、图表、网页等(分具体场合、目的等)。要求: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能用评价表和坐标图对产品进行评价。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发现问题

一、问题的来源

1、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

2、来源:(1)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2)由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3)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

二、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无意、偶尔,或有目的、有计划)

文献法

2、收集和分析信息

问卷调查法

询问法(直接询问法、间接询问、家庭走访、个别询问等)

问卷调查法

(1)分类: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混合式问卷

(2)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题目要和设计主题相关,从不同角度考虑,忌长、忌多、忌难度大。

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案例(伽利略与体温表)明确问题

一、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问题表述本身

1、主观分析:(1)判断内容是否明确

问题产生达到原因 问题提出的目的

(2)判断问题的价值(科学原理、是否已经解决、普遍意义、是否主要问题、能否解决、投入与产出比例等)。

2、研究手段(收集信息、调查分析)

二、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任务

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

限制

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三、设计计划

设计计划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 时间进度表:根据设计条件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有的可以同时进行,有的需依次推进。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设计分析

1、设计三要素: 物、人、环境

2、台灯个组成部件的作用及选择(标准件问题:灯泡、灯座、插头、开关)

灯泡、支撑架、灯罩、开关、底座、电线等

二、方案的构思方法

1、草图法(画):能将构思、想法比较明确地表述出来,可以所以修改。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2、模仿法(仿):可以依葫芦画瓢。

3、联想法(移):知识的迁移。

4、奇特性构思法(破):突破常规。

要求:分析具体的例子用的哪种构思方法。

三、方案的比较与权衡

依据:(设计要求、设计原则)。同时需考虑各技术指标的重要性。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设计表现图

一、技术语言

1、定义: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2、分类:

专业(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等)人的感觉(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触觉语言)

人的视觉形式(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等)。

3、特点: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4、不同技术语言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口头语言:非正式,即时交流。

图样:直观性、效率性、准确性、永久性,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和陈述。

图表:呈现方案构思,比较方案。

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生动、形象、灵活、开放,远程交流。

二、草图法

1、徒手绘画

2、网格法徒手画(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斜线画,以小格确定比例关系。)

3、草图的分类:

(1)构思草图:用具体的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2)设计草图:对构思草图进行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三、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效果图与草图相比,能更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

四、正等轴测图

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

步骤:(1)建立三维坐标系(各夹角为1200);

(2)作出最长,最宽,最高的长方体;

(3)依题意对各表面进行切割;

(4)擦去多余的线,并对轮廓线加粗及尺寸的标注。常见的技术图样

一、正投影

1、投影的分类[ 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斜投影、正投影)] 正投影:投影光线与投影面垂直。

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真实性(平行);(2)积聚性(垂直);(3)类似性 二、三视图

1、构成:主视图(长、宽);左视图(宽、高);俯视图(长、高)

2、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绘制:分析物体的构成特征(基本组成、对称)步骤:(1)确定比例;

(2)作X-Y线及右斜向下450参照线;

(3)确定投影方向,逐个画出物体各构成块的主视图、附视图、左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对称性。);

(4)加粗轮廓线,对称线等及尺寸标注。

三、形体的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尺寸的要素: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要求:掌握尺寸的正确标注方法。

四、机械加工图

1、定义: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

必要的其他视图(局部放大图、剖视图)

标题栏和文字说明

五、剖视图

剖切面的特征:

1、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

2、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六、线路图

1、组成:图形符号、线段。

2、识读:(1)元器件符号(2)各元器件的连接方式(3)确定信号流向。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2、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3、模型在设计中必须具备的二个功能:(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4、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①草

模---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②概念模型---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③结构模型---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④功能模型---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等。

⑤展示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5、工艺:(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常见工艺:(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加工工艺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工序都有特定的工艺要求和严格的工艺规范。)

6、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划线、锯割、切(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工序。)(①划线:划出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步骤:a 基准

b 划尺寸线

c 划轮廓线

d 冲眼

②锯割: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操作要领:a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b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力;c锯程要长;d推拉要有节奏。

③锉削:切削加工有:锉削、铣削、磨削)

锉削操作要领: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在推挫削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④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

步骤:a划线定位

b装夹工件

c装夹钻头

d钻孔 ⑤连接:通过固定和半固定连接方法可以使金属件之间连接起来。

方法有多种……

⑥表面处理:目的: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

提高美观程度 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7、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①选择合适材料。②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③按设计图样划线。

④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⑤装配。

⑥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⑦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⑧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篇2:通用会考提纲

一、技术的含义和性质(第一章P2—25)

1、自然性、社会性(双重性)

2、创新性、综合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两面性

4、★专利性等)

二、★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1、设计的特点(P31-35)

2、设计的基本原则(八个P44-P51)

3、设计与技术的关系(P52-53)

三、★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三章P57-P65)

1、设计课题的确定(设计定位)

2、设计方案的制定

四、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三视图(第三章P68-P87)

五、展现设计成果——材料、工具设备、工艺、原型与模型(第四章P90-P115)

六、再创设计新意(第五章浏览118页——133页,★重点看第二节和第三节)《技术与设计2》的会考复习提纲2010.6

一、★结构与设计——结构的含义、分类、稳定性和强度分析(结合创意书架项

目进行理解)(参考学案3)

二、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含义、环节和时序的概念;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

素(结合自发式手电筒项目进行理解)(P38-P67)

三、系统与设计——系统的含义、分类、系统思想、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小家具项目进行理解)(P68-P110)

四、★控制与设计——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分类、控制系统的分析、开环和闭环

系统的区别(结合书上的案例进行理解)(P102-P136)

1、控制的含义:P104(结合P102-103的内容进行理解)

2、控制系统的分析:即,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结合P106-107的“自动门”和“水箱水位控制”两个案例进行理解)。具体来说,每个控制系统都包括四个部分: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3、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比较(P109)-

篇3:生地会考提纲

2.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七大洲中最大.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3.亚洲按地理方位,可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5.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7.亚洲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1.1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

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5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

地形、半岛: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西欧平原 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

篇4: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经济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A.夏商周时期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B.特点:

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b.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c.中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C.发展:

a.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

b.商周时期,青铜鼎盛繁荣,烧制出原始瓷器,能织出多种丝织品,有铁器

c.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景德镇为瓷都。

d.宋朝丝织吸收“写实”风格,明清设立制造局,“缎”成为丝织品代表e.两汉高炉炼铁、炒钢,东汉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城市定点设“市”,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坊市分开

(2)宋朝: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和夜市昼夜相连;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原因:

A.丝绸之路开通

B.大运河的开凿

C.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都)

D.政治中心

二、世界近代经济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87)

(2)达〃伽马沿迪亚士路线到达印度(1497)

(3)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2)

(4)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1519~1522)

(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海上马车夫

(1)17世纪: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掠夺。(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台湾,美洲新阿姆斯特丹)

三、中国近现代经济

(一)洋务运动

(1)目标: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意义:刺激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作用。

(3)具体:“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求富”——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煤矿)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培养人才(京师同文馆)

(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A.条件:

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b.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概括: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C.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退下去。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一)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B.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主要内容:

a.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八大是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没有坚持下来。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大跃进”:反映了人民对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忽视了客观规律。

(4)人民公社化运动: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三)经济特区创办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国家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

B.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设立为经济特区。

C.内容:基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用以吸收利用外资

D.结果: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特区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

五、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运输

(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建国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沟通,更投入巨额加快铁路建设。

(3)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几次大提速

(二)公路运输

(1)民国修建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仍受到很大限制。

(2)建国后,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江河上架起一座座公路大桥

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实施“新政”

A.罗斯福新政内容——加强国家干预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国家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稳定农产品的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d.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e.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

(3)弊端&改变: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便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斯大林模式

A.特点: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国际贸易萎缩。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应。

(二)欧盟

A.历程:

1951年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1992年欧共体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想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篇5: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会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层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汇总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眼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倍数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制成

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叫细胞膜,保护里面的物体,控制物体进出

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状的细胞核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理由液泡。在植物体绿色的部分,细胞之内还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一样

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且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水和糖类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盐、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素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呈螺旋状

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为很多片段,每一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染色体的数量的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中含有一个细胞核。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酸寒的遗传物质也一样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使受精卵

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上、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几种或一种的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毕鸟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绿色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类能力,这种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根据它们的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细胞的结构很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4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类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

由种子发育成的,这种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还有胚乳。种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组织

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这样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植株的生长需要的影响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向上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雄蕊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花药成熟后会自让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篇6:会考知识提纲 2018年山东

2018.6.20 周三早读

1.企业经营发展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实经营,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保,保障民生)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资源配置,发展生产)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宏观调控,调节经济)5.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①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差距。6.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7.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机构,适度规模经营。(调整结构)

(2)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体制改革)(3)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创业创新)

(4)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生产)

2018年山东省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背诵提纲二

2018.6.21 周四早读

6.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履行政治性义务。(2)积极建言献策,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3)正确行使监督权,帮助政府改进工作;

(4)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率。7.政府坚持怎样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8.政府要履行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加强社会建设职能。(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体现。

⑤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10.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018年山东省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背诵提纲三

2018.6.22 周五早读

12.文化的一般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运用各种传播途径和现代传播手段,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⑤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5.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⑤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6.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自于什么?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②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7.如何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的社会风尚。③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伟大实践。

④要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18.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国家: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树立道德典范,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2)个人:

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③立足于实践,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8年山东省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背诵提纲四

2018.6.23 周六

19.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2.辨证法联系观的知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局。2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的辩证统一。26.主要矛盾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27.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须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28.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求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不断推动我国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29.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上一篇:维稳督察总结下一篇:《图形的旋转》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