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2024-04-26

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篇1: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制定处方点评制度,通过相关措施,由医教组组织人员对医生不合理的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定期公示,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嘱提出合理建议,医院对住院病历和处方进行专项用药质量控制。

二、坚持“事前控制,过程维护,结果评价”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用药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社会人群合理用药意识。

三、医院处方点评机构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医生开的医嘱、处方,掌握医生用药动态,对处方调剂、临床查房和病历用药质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定期点评,一些严重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将被不点名公示,并与医生考评挂钩。

四、每季度根据本院的住院病人数量,确定随机抽查门诊处方、住院处方和住院病历,对单处方最大金额或者患者提出疑问的医生用药处方进行一次点评公示,要求每个医生在住院病人的病程记录上都要写明用药理由、停药原因及联用原因等,这个过程就是医生考虑合理用药的过程、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辨证施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以及超常规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五、医院处方点评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住院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的病历。另外,医院处方点评人员每个月还要对每个医生抽查若干份出院病历和30张门诊处方,检查的指标包括无指征使用药物情况、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

六、对医院每季度医院药品使用总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重点是抗菌药物)和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30%的药品进行排序统计,重点实施监控。对查房过程中发现的医生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通报,提出合理用药意见或建议,教育和警示当事医生及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2011年7月14日

篇2: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及我院《处方点评制度》要求,特制定本奖惩制度。

医院处方点评专家组每月按照《处方点评制度》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在HIS上公示7天。对点评结果有异议的当事人或当事科室可在公示期内申请复议。公示结束后,报院领导审批,交财务科按照本奖惩制度予以奖惩。

一、奖励措施

1、对于全年抽取处方10次以上,总数在20张以上,且无不合格处方的医师奖励200元,并在院内通报表扬。

2、全年考评处方合格率达100%的科室,科(病区)主任奖励200元。

二、处罚措施

1、对一个考核周期内(当月)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生且无正当理由的,对该医生提出批评教育,科室督促其培训学习。超过5次出现不规范、不合理和超常处方的,每张不规范处方、不合理处方扣罚10元;每张超常处方扣罚20元。

2、半年内出现不规范处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10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以及年终评先评优资格。造成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3、在每月进行的处方点评中,处方合格率在95%以下的科室评为“处方不及格”科室,全年累计3次以上考评为“处方不及格”的科室,科室(病区)主任扣罚100元。

4、药师(药士)应严格遵守调配、审核处方规章制度,无调配或审核签名的每张处方扣10元;出现发错药物引起纠纷的,每次扣罚当事人(含调配人、核对人)50元;因医疗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三、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医务处负责对本制度进行解释。未尽事宜由院办公会讨论决定。

篇3: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来源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集团全部门诊处方428956张。

1.2 方法

根据2007年5月1日实施《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版《药典》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一年来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和分析。

2 结果

在检查的2008年6月-2009年5月428956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的数量由最初的每月2869份 (不合格率为7.99%) ,提升至2009.5的834份 (不合格率为2.09%) 。不合格处方的内容主要为医师的处方资格审查、处方内容的审查、处方用药适宜性的检查三个综合项目,核心指标为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通过一年来的检查可以发现,处方点评制度使我院的处方合格率及用药合理性得到逐步的提高,并且效果显著。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前后处方核心指标构成比对照见下表。

3 讨论

3.1 处方开具资格审查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只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方能开具处方,实习医师、见习医师及退休医师均无资格开具处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处方是由实习医师开具,没有医师签字。由于没有专业医师培训,对药物不熟悉,导致处方不规范。有的不合格处方虽有医师签字,但开具处方的医师没有经过缜密审核,也造成了处方内容的不规范。

3.2 处方前记、后记不全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婴幼儿须注明日龄/月龄,并注明体重) 、科别、费别、门诊号、处方开具日期,除特殊情况外,应注明临床诊断。处方后记要求医师签字、盖章,缺一不可。签字式样应与药剂科留样备查的式样一致。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容易遗漏的项目有性别、年龄、费别及临床诊断。另外,处方后记中,有些医师只签字不盖章。处方前记与后记遗漏,说明医师责任心不强,缺乏书写处方的知识,这就要求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书写质量,增强对处方性质的认识。

3.3 处方正文不规范

在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 (a) 每张处方只限一名患者用药; (b) 字迹清楚,不得修改,如有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c) 西药、中药应单独开具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种药品不得超过7 d。慢性病、老年病用量延长的,医师应注明理由。处方开具完毕后,应在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大量修改后不签字的情况及超剂量用药的情况,有的处方用量最大超过半年。经过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及不断与医师的沟通过程中,至09年上半年,这种现象已经杜绝。

3.4 药品名称不规范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时药品名称应使用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不得使用缩写、代号。在我集团的处方检查工作中,此项内容是引起处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由于多年的书写习惯,商品名称的使用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弊端。因商品名不利于医师、药师对药品的全面了解,影响对患者的治疗。目前为止,我集团处方通用名的使用率由检查初期20-30%升至目前的100%。该方法使医师明确了用药,也使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再次审核。

3.5 用法、用量不规范

在处方检查中发现,目前药品使用品种繁多,有部分医师对药物的了解不够全面。在处方开具方面暴露了这个问题。例如:用法中出现了“遵医嘱”“自用”的情况;黛安神2盒 (无剂量、规格、使用商品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盒 (无剂型、无规格、未标明片剂还是口服液) ;阿奇霉素0.15 tid (用法错误,应为qd) 。这些处方的开具易使用药混淆,不利于临床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委托药剂科将临床药物 (包括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规格、剂量、用法用量、价格) 一一作了详细的列举和说明,解决了医师开具处方的难题,处方的合格率也因此得以大幅度提升。

3.6 不合理用药

有些医师对药品不了解,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二者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体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不但没有协同作用,反而增加毒性;在阴道炎的治疗中,医师使用了莫西沙星+头孢地尼,两种抑菌剂抑制细菌繁殖期,从而影响了抗菌素的效果,此两种抗生素联用明显不合适。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16~2.18种[1]。如果患者使用的药物品种数过多,会增加各种不恰当的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据统计联合用药在5种以下,危害发生率为4%,6~10种时为10%,11~15种时28%,16~20种时则上升到54%,故一般若必须联合用药则应控制在5种以下[2]。而且大处方提升了不正之风,加重了国家、个人的负担,破坏了处方制度,有不安全隐患[3]。

3.7 处方适宜性的检查

是否皮试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重复给药及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一年来,处方规范性检查已深入人心,突出的问题为病房转为门诊的医师还需及时学习药物知识,对实习同学开具的处方还需带教医师严格把关。另外,临床医师及药剂人员也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学习,保证处方合格率稳中有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摘要:目的 对本院2008年6月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以来, 对一年来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和分析。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428956张门诊处方, 逐一审查,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的数量由最初的每月2869份 (不合格率为7.99%) , 提升至2009.5的834份 (不合格率为2.09%) 。结论 处方点评制度使我院的处方合格率及用药合理性得到逐步的提高, 并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处方点评制度,处方合格率

参考文献

[1]洪倩, 倪进东.初级卫生保健中注射的滥用, 不安全问题待解决.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2, 22 (12) :36.

[2]李华洋.医院医师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121.

篇4: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制度》、《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河池市中医医抗生素整治方案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份门急诊处方各100张,共1000张,进行处方点评,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处方前记不合格(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

例1:“2型糖尿病”写成“T2DM”。

例2:“类风湿性关节炎”写成“类风关”,“支气管炎”写成“支炎”。

例3:“急性扁桃体炎”写成“急扁”。

例4:“急性支气管”写成“急支”。

例5: “化脓性性扁桃体炎”写成“化扁”。

例6:“扁桃体炎”写成“扁炎”。

例7:“慢性阻塞性肺病”写成“COPD”。

分析:除非关系到患者隐私,否则,应用规范的中文诊断名称,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都有规定。

例8:“ 支气管炎、肺炎”写成“支肺”。

例9:“ 前列腺炎”写成“BPH”。

二、处方正文不合理

1 不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例1:消旋山莨菪碱片写成654-Ⅱ片;注射用血栓通写成血栓通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写成头孢呋辛钠针剂,地塞米松注射液写成地塞米松针剂 。

例2:注射用血塞通写成血塞通针,注射用川芎嗪写成川芎嗪。

例3:注射用奥美拉唑写成奥美拉唑针。

例4: 注射用炎琥宁写成炎琥宁针。

例5:对乙酰氨基酚片写成扑热息痛 。

例6:吲哚美辛片写成消炎痛片。

2用法用量不适宜

例1:复方氟米松软膏的用法用量只写成外用。规范写法:外用,一天2-3次。

例2: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成人常用量为0.75g-1.5g,应一日2至4次给药,单次给药量过大,只会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而处方的用法用量为3.0,,qd为不适宜处方。

例3:心脑欣片正确用法用量应该为:一次两片,每天两次。而处方用法用量为:一次两片,每天三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

3 药品的规格、单位书写不规范

例1:暖宫孕子胶囊 24粒*1盒 规范写法:暖宫孕子胶囊 0.4g*24粒/盒 1盒

例2:妇炎康片 108片*1盒;规范写法:妇炎康片 0.26g* 108片/盒 1盒

例3:骨肽片 24片*1盒 规范写法:骨肽片 0.3g*24片/盒 3盒

例4:枳术宽中胶囊 24*6 规范写法:枳术宽中胶囊0.43 g *24粒/盒 6盒

4处方涂改处签名,但未注明日期

注意:《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若修改应在涂改处签名,并标注涂改日期,处方才算合格,处方没有标明日期。

5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例1:诊断为“化扁”。用药为:注射用头孢他啶。分析:扁桃体炎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溶血性链球菌,可选择青霉素或一代头孢即可,头孢他啶为三代头孢,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不及一代头孢。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过高,为遴选的药物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例2: 诊断为“冠周炎”。用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析:冠周炎主要感染的细菌是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的抗菌药物+抗厌氧菌药物预防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主要用于中重度感染,起点过高,而且其抗菌谱主要对G-效果好,为遴选的药物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例3:诊断为“手指外伤”。用药:左氧氟沙星。分析:(1)据规定,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2)皮肤及组织创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首选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代即可。为遴选药品品种不适宜,为不适宜处方。

6 无适应证用药

例1: 诊断:“心衰”用药:地高心、强力枇杷露。分析:强力枇杷露为清热化痰药物,属于无适应症用药。

例2:诊断:痛风 用药:左氧氟沙星。分析: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属于无指征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3:诊断为“胃炎”用药:补肾益脑胶囊、养胃舒胶囊、妇可靖胶囊。

分析:妇可靖功能是清热利湿 化瘀散结 行气止痛 调补气血 用于由瘀毒內结 气滞血瘀所致的盆腔炎 症见白带增多 小腹坠痛 腰骶酸痛 下腹结块 或有发热等,在此用于胃炎属于无适应症用药。

例4:诊断为“脑震荡”用药为:头孢克洛缓释片,属于无指征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5:诊断为“胃炎”用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主治冠心痛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及瘀血内阻所致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在此用于胃炎属于无适应症用药,为超常处方。

例6: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为: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格列美脲片。格列美脲片为降糖药,在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为无适应症,为超长处方。

7 联合用药不适宜

例1:诊断:“人流术” 经验治疗应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现选“克林霉素+奥硝唑”,两个均可抗厌氧菌,联合使用,疗效并不增加。不合理,为不适宜处方[1]。

例2: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应该注意明确诊断,如诊断为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给予抗菌治疗。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经验治疗应选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或左氧氟沙星,只选一种即可,无需联合,现选头孢克洛+左氧,为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2]。

参考文献:

[1]刘晓琰,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J].中国药房,2005,16(3):210.

篇5:《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三、成立医院处方点评领导小组和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组织;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四、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五、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

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六、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应当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七、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处方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八、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九、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口服中成药超过2种、注射用中成药超过一种、多次重复刷卡开具辅助用药。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十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症不适宜的;

(2)选用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十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症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十三、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

十四、处方点评领导小组对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十五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提出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十六、处方点评结果将纳入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并依据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同时,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

十七、医院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医院将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

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篇6:处方点评制度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一)处方书写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溶媒除外)。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取药”不能作为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二)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通用名称

1.同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规格或产地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2.同一种化合物规格不同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通过规格的区别在医师处方和药师发药的过程中加以区分;

3.同一种化合物规格相同产地不同的,在药品通用名称后加括号,标注商品名以示区别;

4.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新化合物的专利名称和复方制剂名称开具处方。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医师开具处方应依照卫生部《抗菌药临床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五)处方药品费用

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和诊断,初步评价处方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评价方法

处方点评小组每个月随机抽查100张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在药学期刊上公示。

每月处方点评由药剂科组织,由医务科安排1-2名处方点评专家组的专家与处方点评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点评,并由医务科监督门诊部对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

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处方点评专家组的专家进行复议,处方点评小组上报药事会复议结果。

每月对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门诊单张处方金额在500元人民币以上的判定为大处方(特殊药品除外),由我院处方点评专家小组对大处方进行点评,不合理的大处方按《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及医院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方点评时间定于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三下午。第三周的星期三之前将点评结果上交于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罚和奖励。

对于违反《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规范》的医生按照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管理制度及医院相关规定作出处罚。

对于开具不规范处方的医生,每张处方处罚人民币30元。

篇7: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1.目的:建立医院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2.责任者:医务科、药剂科。3.制度:

⑴处方点评的形式:定期对书写规范和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并记录在专用表格。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依据:各种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如遇到文献资料与药品说明书不符,以药品说明书为准。⑵合格处方评价的标准:《处方管理办法》。⑶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4.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⑴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⑵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⑶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⑷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⑸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⑺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⑻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⑼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⑽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⑾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⑿无特殊情况的,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处方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⑴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未注明皮试的; ⑵药品的适应征与临床主要诊断明显不符合的; ⑶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⑷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⑸药品用法用量欠妥。包括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药品剂量与

用法不准确(与常用剂量相比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给药

间隔时间不合理等); ⑹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⑺有重复给药现象的;

⑻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⑼选药不合理,存在用药禁忌; 5.处方点评的方法:

⑴依据处方评价标准的各个项目,制成表格;

篇8: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但对技术规范未作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加强包括药品应用在内的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安全。这次卫生部依据两部法律、一部法规、一个办法, 为促进医疗机构质量安全, 从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给予新的说法与规范。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进行解读。

1为更好地实行合理用药, 首先应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 纳入经常性工作、考核与监督、完善人员组成比例。本管理规范第二章规定有四条相当客观, 点评者任职资质和具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及药学知识, 提供专家点评与技术咨询。对于数量和质量等日常性工作由药学部门执行和考核。完善多项措施和流程、 (试行) 规范, 处方点评的实施有六条, 对实施方法措施有详实条文。

2《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点评与结果以及持续改进有九条, 点评结果分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判断标准依据《处方管理办法》, 这次规定很细, 如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与超长处方, 书写不规范, 内容有缺陷。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 单张处方药品品种不超过5种。用药不适宜处方包括适应证、遴选药品不适宜, 联合用药不适宜, 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药物不良反应, 比如可用一代、二代头孢却用了三代、四代头孢;超长处方含无适应证用药, 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联合用药无临床用药指征等。

3持续改进与医疗机构管理, 药师点评结果最终与科学管理分不开, 医学科学是持续改进的学科, 今天的理论被明天的实践否定。所以要求将点评不合理处方报告, 配合医疗机构质量控制部门汇总、分析、评价、教育学习改进, 做到安全用药, 预防药物损害的发生。

篇9: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关键词】处方点评;处方质量;合理用药;药房管理

【中国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24-01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加强和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基础医院中药业务也有缓慢回暖的状态。与中医药管理息息相关的中药房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中药房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现代中医药管理发展需要。为此,卫生部又先后颁发了《处方点评规范》、《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我院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年初建立了中药房的处方点评制度,落实处方管理的责任,实施近一年来,取得明显的效果,现作如下总结:

1 一般资料

我院根据《处方点评规范》的要求,对中药房的中药汤剂处方,每月门诊处方随机进行抽样点评,点评量不低于1‰,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住院处方点评量不低于1%,绝对数不少于30张[1]。2011年1——10月份我们共抽取1386张。

2 处方点评方法及标准

2.1 处方点评方法:我院成立以分管医疗院长为组长,医疗科主任、中医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中药房药剂人员为成员处方点评小组,制定奖惩制度,每月定期由分管院长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中药处方(随机抽样方法见临床资料),根据《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处方点评小组逐一进行点评,坚持公正、科学、务实的原则[1],并进行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把点评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根据奖惩制度予以兑现。

2.2 处方点评标准

2.2.1合格处方标准:①处方字迹清楚,易于辨认,处方颜色使用正确,普通处方为白色,儿科处方为淡绿色,急诊处方为黄色;②处方前记填写准确完整,正文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特殊用量、用法、要求按规定注明;后记中医生、药剂人员要手工签名,药剂人员要双签名[2]。

2.2.2不合格处方分类:凡是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中任何一项的处方,都视为不合格处方。一般分为三类:不规范处方、用药不宜处方和超常处方[2]。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表1:2011年1——10月份处方合格率比较(%)

*10月份与1月份处方的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

表2 2011年1——10月份不合格處方构成比较(%)

表中10月份与1月份处方中用药不宜处方数所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

5 讨论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应性(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其宗旨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1]。通过今年10个月的处方点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①处方点评能强化质量监督,提高处方质量。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处方点评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严格按照处方点评规范》、《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公正、科学、务实的进行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落实具体改进措施,并改进处方点评的相关制定,进行奖惩,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努力通过处方的质量。通过10个月的处方点评我院处方的合格率从1月份的71.8%上升到10月份的95.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②处方点评能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中医的治疗同西医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差异,中医的治则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中药方剂只是给病人一大包药,没有西药那样的说明书,素有“外行看疗效、内行看门道”之说。因此处方点评更尤为重要,分析主方的“君、臣、佐、使”及加减药物是否与临床诊断或症候相应;分析药物用量、用法是否安全,特别是剧药、毒药是否超量使用;分析处方药物是否配伍得当,有无“十八反、十九畏”禁忌,有无儿童、孕妇禁忌;分析特殊药物煎制的方法是否注明等等[3]。通过点评我们找出处方问题,一一加以评析。在不断的找错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评析、改进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组在不合格处方构成分类统计表明,在1月份用药不宜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为43.9%,而10月份没有因用药不宜的不合格处方,两者有着明显差异。③处方点评促进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保障医疗安全。处方点评形式上是一个管理工作,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处方点评工作不仅仅需要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掌握处方一般的书写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医饮片的药理特性、功效、药方的主治功能以及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中医科主任、中药房药剂属中医人员范畴,他们是处方点评的主力军,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广泛的学习,提高中医各方面的业务知识,才能在处方点评中指出临床医生处方的不足之处,达到处方点评应产生的效果。但分管院长、医疗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就不一定是中医人员,因此他们也要通过中医理论学习,熟悉基本中医知识,才能有说服力,全力推行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提高处方的质量、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因用药不当引起的医疗差错,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姚冰,聂娟,彭晓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与《处方管理办法》的比较及问题思考[J],中国药业,2011,20(8):17-20.

[2]章萍 陆瑶华 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8,19(7):552.

[3]姚海 高玲 宁志刚等.《处方管理办法》与其试行版比较的变化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8,19(4):251.

[4]杜长江 赵庆春,《新病历书写规范》[M],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6 180—181

[5]陈迎春 安福丽等.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4):64.

篇10:1个处方点评管理制度

一、规范处方书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为患者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医疗文书,是处方开具者与处方调配者之间的书面依据,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可以看出,处方是否安全、是否合理,是研究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的主要内容之一。

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处方是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所出具的具有医疗、法律、经济等多重作用的书面文件。其书写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了医生的医疗基础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因开具处方或调剂处方不当所造成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08-10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细则,2007-02-14国家卫生部再次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要求2007-05-01起实施.二、《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要求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处方书写: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大液体、维生素可暂时使用缩写,待使用电子处方后再做统一要求);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毒、麻药品单签字。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取药”不能作为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二)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通用名称

1、同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规格或产地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2、同一种化合物规格不同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通过规格的区别在医师处方和药师发药的过程中加以区分;

3、同一种化合物规格相同产地不同的,个别情况下可以在药品通用名称后加括号,标注商品名以示区别;

4、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新化合物的专利名称和复方制剂名称开具处方。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目前我院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

一、处方前记存在的问题

1.没写患者具体年龄:年龄一栏,个别处方只写“成”。应当填写患者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2无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用药的依据,且所开药物应与临床诊断相符,处方中存在漏写临床诊断的情况。

二、处方正文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名称存在的问题

1.使用商品名:如“氯化钾缓释片” 写成“补达秀”、“萘敏维滴眼液” 写成“艾维多”、“卡波姆眼用凝胶”写成“唯地息凝胶”等。

2.无通用名和通用名不准确:如将“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写成“安痛定”、“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写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3.药名用缩写:如“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 写成“T.A.T”;“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或“三磷酸腺苷片”写成“ATP”、将5%葡萄糖注射液写成5%GS等。

(二)、药品剂型存在的问题

1.无剂型:如将“阿莫西林胶囊” 写为“阿莫西林”、“法可林滴眼液”写为“法可林”等。

2.注射剂用“针”表示:如把“地塞米松注射液”写成“地塞米松针”、“注射用阿昔洛韦”写成“阿昔洛韦粉针剂”等。

(三)、药品规格存在的问题

1.无规格:如把“甲钴胺片 0.5mg×20片” 写为“甲钴胺片20片”;如果一种药品在药房中有两种规格,而医师不写药物规格,譬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药房有60单位和120单位)药剂人员就为病人无法划价。2.规格错误:药品规格要准确。

(四)、处方药量存在的问题:处方药量超过规定天数用药量,但未没注明理由。《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五)、药品用法用量存在的问题

1.没写“用法、DS或Sig”: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前应写“用法、DS或Sig”。

2.无用法和用法不完整:有漏写用法,用法中缺剂量和每日给药次数。3.无剂量和每日给药次数:如将“开塞露 20ml×1支 用法:20ml肛塞 qd” 写为“开塞露 20ml×1支用法:肛塞 ” ;把“0.9%氯化钠注射液10ml×2支 用法:冲泪道st(或qd)”写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ml×2支用法:冲泪道” 等。4.给药途径不正确:应该“i.v.gtt(静滴)”给药的 错写为 “i.v.(静脉注射)”给药。

(六)、其它问题

1.修改处方未签名:修改处方中任何一项均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有修改而未签名。

2.药品超过5种:《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3.无斜线: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4.处方应用错误:如儿童(14岁以下)没使用淡绿色儿科专用处方,而使用普通处方。

三、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

1.临床诊断与所开药物不相符:如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而处方所开药物为抗菌药物。

2.处方中药品间存在理化性配伍禁忌、不良相互作用和重复给药等。3. 每日给药次数不合理:“醋甲唑胺片”说明书中要求每日二次口服,处方写成每日三次; 处方的点评制度

依据《药品管理办法》第六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定期进行处方分析,来提高处方质量,降低用药不合理性,以期解决与用药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处方的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要求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具体工作包括5项:填写评价表、实施动态监测、实施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格处方、干预不合理用药。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要达到以下5个目的:掌握本临床机构医师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信息;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测、干预、制约的机制;纠正不合理用药,提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以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处方点评的主要内容,包含法规要求的内容和药学专业技术要求的内容,其中包括:处方书写质量点评,包括书写是否清晰规范,药品名称是否准确,用法用量是否清楚等,囊括了处方书写的所有格式要求;处方用药合理性点评,重点检查大处方、不合理使用药物;处方服务质量评价,以现场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评价医师、药师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

一、评价内容

(一)处方书写

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二)医师开具处方是否使用药物通用名称。

(三)药品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药物说明书中的说明,超剂量应用或增加使用途径医师是否签字以示知情并负责。

(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医师开具处方应依照卫生部《抗菌药临床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五)处方药品费用

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六)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七)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和诊断,初步评价处方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二、评价方法

结合医院日常医疗质量检查工作,由门诊部、药剂科对所有科室的处方质量尤其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各科室内部开展经常性的处方评价活动。医院每个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活动,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并在内部通报评价结果和落实整改措施。

三、处方评价标准

医务人员所开具处方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一)书写格式

1、前记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栏目有缺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前记除以上必须栏目外,必须的“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等有缺项。

2、正文无Rp或R标示。

3、后记中“医师签名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等栏目有缺项;

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5、医师未签全名,或只有专用签章没有签名;

6、处方后记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或调剂、复核非双人签名;

7、儿科处方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或体重的;

8、药品名称不用通用名的;药品剂型、剂量、规格、用法、用量书写不正确或不清楚;

9、需进行皮试的,处方上未注明;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

10、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或缺其中之一者;

11、其他项目书写有缺项。

(二)合理用药

1、药品的适应证有与临床主要诊断不符合的;

2、药品间有配伍禁忌;

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4、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5、普通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每张处方用量超过规定的;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不符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分线使用管理合》规定的;

7、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不合理的。

(三)其它

1、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开具的处方;

2、药学部门无签名式样及专用签章备案记录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师的签名和专用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的处方。

四、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科室目标考核和奖惩范畴,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把处方的合理性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做到奖罚分明,使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对不合格处方书写医师,按其违规程度等给予批评、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等相应处理;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每张不合理处罚5元。对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规定的,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违反处方管理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违反处方管理规定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上一篇:北京导游考试题签库下一篇:关于策划部的工作 大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