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2024-05-24

经济学院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经济学院学团联合会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共青团xxxxxx委员会xxxxxx学团联合会2011年12月12日

xxxxxx学团联合会学期工作总结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国家都发生了很多大事,也是我们经济学院发展的关键一年。学团在学院领导的关注和指导下,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围绕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中心工作,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素质为突破口,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在以往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力求取得工作的实效。

一.做好基础工作,规范落实学团建设工作

(一)学团工作规范有序

1.学团工作稳扎稳打,严谨认真。例如,按时召开例会,对前 阶段工作及时做出总结,对后阶段工作进行布置,各部固定召开小会,使学团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认真把好学生档案整理工作质量关,做好团员证管理、团 组织关系接转和统计、收缴团费等工作。

(二)学团建设不断创新

1.安排部分学团人员到办公室协助老师工作,使得师生联系 加强,解决问题及传达问题及时快捷。

2.学团联合会与“绿色行动”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等学 生组织联系密切,关系友好,在开展工作中友好互助,产生了良好影响。

(三)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1.通过相关培训,进一步明确学生干部的职责,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团学生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落实学院方针、决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积极策划、筹备招新工作,把学院的优势、优良学风和精神面貌展示在新同学面前,吸引更多有志、有才的同学参与到这支强劲优秀的队伍中来,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3.通过开展学生培训,在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锻炼学生骨干队伍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高素质的学生干部。

二、把握时代主题,加强经济学院特色文化建设

(一)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院活动,以各种主题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理想,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以期避免千人一面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组织参加可口可乐公司,长春市创业(就业)博览会志愿者征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就业的竞争力之大,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可以有一个充分的计划。

3.成功举办了艺术节文艺汇报演出,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积极性与能力得到了大幅度锻炼。

(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团紧密配合院团委开展的一系列的主题团日活动,组织经济学院大

一、大二全体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并在评优表彰中取得可喜成绩,获得了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获取的主要经验

(一)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规范了学团的工作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的作用,是我们进一步提升工作 的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以项目或专项工作的形 式,培养和吸收学生骨干参与学团的建设,能使学团干部从琐碎的事 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提高工作水平.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各部的工作中双方配合的默契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进行提高.(二)对干部的培训不足,这也是制约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新老干部的交替,很难保证已经取得的工作经验能够被继承和发展,一切都从新开始,这就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沉淀,难以确保工作水平长期持续提升.总而言之,这学期,在院党委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为全院同学服务的理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经济学院学团联合会各部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新的学期,学团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为经济学院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光华学院的发展增光添彩!

妥否,以上为本学期学团的工作总结,望领导和上级给予批评斧正。

共青团xxxxxxxx委员会

xxxxx学团联合会

2011年12月12日

篇2: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一、学科建设

1.数量经济学博士点申报成功

2.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申报成功

3.西方经济学被评为省重点学科

4.增设世界经济硕士点和金融工程本科专业

5.“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申报教育部人文社

科重点研究基地

6.制订了《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及实施措施》

(20XX-20XX年)

二、教学工作

1.修订完善了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招聘增补了部分课程的任课教师。

2.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1) 本学期25门本科教学评分全部在75分以上,其中80分以上16门。

(2) 1篇省优秀博士论文(丁际刚,导师:夏振 坤、张建华)和1篇省优秀硕士论文(王浩,导师:方齐云)。

3.本科生四级英语通过率:00级97.4%、01级92%,均居全校第三;六级英语通过率亦为全校第三;毕业班考研率达72%,录取率达32%。

4.积极推进学生的课外实践创新活动:

● 成功召开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历时二个月)

● 成功主办武汉高校经济案例分析大赛(历时二个月),我院获一等奖、三等奖、最佳表现奖。

● 由卫平教授指导,我院研究生参加的作品《北 京、武汉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生素质状况调查报告》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 组建了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社会经济调查基地。

● 卫平教授主持了毕业生模拟招聘活动,卫迎春老师的《商务英语听说》受到学生高度好评。

● 设立“麦克法登——林少宫经济学奖学金”,5名优秀学生获首届奖。

三、科研工作

1.院内学术交流

篇3: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1.1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决定要重视实践教学

(1)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强调实践性。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助人自助”也从根本上体现出实践性。

(2)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习得。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工作有一套专业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无论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还是社区工作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的,也就是说,方法来源于实践。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除了讲解各种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运用这些专业方法进行实际的演练。学习社会工作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的,也就是在方法的指导下,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整合资源等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特性决定了要实践教学环节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2 作为一种职业的社会工作对实践教学提出迫切要求

笔者曾对深圳市多家社工机构进行了走访,针对当前社工机构对社工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各大社工机构对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类似的,除了要求社工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沟通协调等能力之外,都特别强调社工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要求社工能够灵活地运用在大学里学习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能服务案主。面对不同的案主,有能力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选择不同的工作手法,并能控制好服务的整个过程。尤其是目前深圳市的社会服务大多采取项目运作模式,那么社工要具备项目申报、项目管理、项目评估的各种能力。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需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实践性的人才。

2 湖北经济学院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1 课程实践教学

2.1.1 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室教学能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方法、技巧,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实验室教学可以避免将学生直接置于社会实践中的惶恐与不安,让他们在可控的实验室模拟中锻炼技巧,提升信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实习中对案主和自身的伤害,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助人的能力。我校2012年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在第三、四、五学期开设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实验,此外,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学位课程中也将进行实验室教学。我校社会工作实验室教学课程如表1所示:

2.1.2 校内实训

在我国内陆地区社工工作发展还刚刚起步,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认同水平都不高,具有社工性质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各种民间福利组织、非盈利机构的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需求。因此,内陆地区的高校应大力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课程实践。高校校内资源非常丰富,具体包括校团委、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等。校内实训的方式可采取校园问题社会调查、心理咨询、同辈辅导、大学生成长小组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湖北经济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承担了全校的新生素质拓展的工作。在该活动中,学生运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等多种社工专业方法带领每届新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加新生班级的凝聚力等,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2.2 专业实习

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机构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使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所需达到的一般实务操作技巧和能力,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性质、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需要、中国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等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和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自我,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根据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有:

(1)社区工作: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城乡基层的居民社区开展实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广泛接触社会现实,认识社区的社会、经济、政治、人口特色以及社区的需求、问题,并运用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机构实习: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机构、社会组织或社会行政机构开展实习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机构运作机制的了解,了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提高学生运用专业工作方法进行社会工作的能力。

(3)社会调查:有督导地带领学生到城乡基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的福利体系、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工作调查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业实训: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地演示或讲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个阶段既是对四年专业学习一次检验,也是学生走向职场前的一次综合学习过程。湖北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实习与促进就业积极联系起来,逐步建立起实习促就业的毕业实习模式。具体做法是主要依托现有实习基地,包括武汉地区的社区、沿海的社工机构、福利院等,双方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每年推荐实习生到实习基地,共同管理实习生。实习单位在学生毕业实习期内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和必要的岗前培训,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机构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择满意的学生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为了实现双赢互利的目标,我们采取定期给这些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免费的专业培训,邀请机构负责人来校举办讲座,学生经常去机构做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日常的沟通与合作。

3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3.1 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

在社会工作已专业化、职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专业教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社会工作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的技术性理论教学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是否拥有社会工作实验室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办学是否专业、规范、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湖北经济学院目前正在计划进行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

3.2 社会工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国当前社会工作主要依托政府民政部门管理和推进,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高校更需要争取政府和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持。虽然湖北地区具有社工性质的专业机构较少,民间组织发育缓慢,但仍可以发现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与民政部门的合作,在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福利组织开展实习工作。目前湖北经济学院已与万科物业、洪山区金鹤园青少年空间、东亭社区建立了联系。

此外,我校积极与深圳等地的社工机构取得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些机构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专业特征,在督导资源上大多机构都有资深的香港社工督导以及经验丰富的一线社工,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专业、全面指导,学生去深圳的社工机构实习能够显著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沿海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近年来在人力资源上还存在需求,学生在这类机构实习对促进学生就业也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校已经与深圳尚德社工机构建立了实践教学合作关系。

3.3 健全实践教学督导保障机制,加强学校督导的培训

内地高校立足实验室、立足校园的实践首先要强化师资。从目前的情况看,对教师而言专业实践指导并不计算在工作量中,未形成有效的督导保障机制。教师社工实践能力不强也制约了学校督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应一方面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制度性保障,一方面通过课程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篇4: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3-2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2.4 项目实现

篇5:经济学院工作汇报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始终瞄准“科学发展、争先创优、后来居上”的办学目标,坚持“厚德以育人,勤学以成才”的院训,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各项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一、院情概况

新余学院经济学院前身为新余高专经济与管理系,成立于1992年,是我校成立较早的院系之一,2011年6月更名为经济学院。现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五个专科专业,目前拥有在校学生1405人。我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5人。目前全院设有3个教研室,分别是管理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和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2个校内研究机构------中小城市发展研究所和会计研究与培训中心。(配图)

二、党建及学生工作

1、基本情况介绍

经济学院党委现有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2个基层党支部,现有党员71人,其中教师支部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7%;在校学生中现有预备党员49人,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3.6%。教师党员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整体素质较高。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创先争优,后来居上”,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党组织建设

(1)始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和理论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各项决定在学院的贯彻执行。几年来,经济学院党委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当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每个学期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成立了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组成的院务会,密切联系群众,重大事项认真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3)建立教师和学生党员与思想、情感、人际交往有困惑、就业有压力、心理有自卑、家庭经济有困难学的结对帮扶制度。在帮扶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今年上半年09酒店管理班有位女生,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欠下许多治疗费用,女生一度有退学念头,在两个支部和班级的发动下,全学院党员群众捐款一万多元,帮助这位同学度过难关,继续完成学业,真正体现了集体的温暖。

在学校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经济学院党委通过扎实开展组织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疏通和解决了师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党员们提高了政治思想认识,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值班值日,教师和学生党员都能够做到讲奉献、讲原则,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我校“诚信、包容、高尚、和谐”的校园文化而努力。

3、学生工作情况介绍

(1)根据学校的辅导员联系学生制度,经济学院建立了配套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细则,以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学院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深入教室、学生公寓与学生座谈或单独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学习、生活情况,在学生安全稳定、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排除隐患,学生违纪率逐年降低,院风、学风大有好转。

(2).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表现积极,富有进取向上精神。据校学工处统计,今年以来我院获“五星级”寝室房间数在全校排名第一,在2009年和今年的校田径运动会获得冠军,2010年获得季军。我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2011年迎新“校园导游”实践活动在学校里有广泛影响。

(3).在学生中推行“学生之星”活动的评选。包括学习之星、文艺之星、文明之星、自强之星、导游之星、体育之星、挑战之星、创业之星等各种项目,通过他们树立起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奋进的大学生楷模形象群体,带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向新的高度发展。榜样的力量带动了大批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和自身素

质能力的发展,学生中报考导游证、会计资格从业证、营销策划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的人数大大增加,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逐步上升。

三、教学及实验室建设工作

近些年来,我院各专业紧密围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常规教学内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我院办学水平”的宗旨,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适应社会快、综合素质高的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1、全院上下牢固树立教学改革意识

我院建立了有关教学改革的制度,规定:无论专兼职教师,学期前必须针对本学期所授课程撰写教学改革思路,学期末撰写教学改革总结。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激发了教师们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积极性,并涌现出一批教学改革新成果:

2008年12月,我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团队被列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8年7月,由刘立新负责的《市场营销学网络课件》获得江西省课件比赛三等奖;

2010年9月,在首届江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我院周小云老师获得二等奖,冯婉玲老师获得三等奖;

2010年12月,我院市场营销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团队被列为校级教学团队。

三年中,我院共获得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3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篇。

2、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

近两年来,由我院周小云老师牵头,与新余市知识产权局和新余市仙来办建立了联系,为他们分别完成了一项横向课题,获得了他们的好评;

刘立新老师与新余市供销合作社联系,多次与该单位合作在新余市各乡镇举办学习班,培养农产品营销人员;

我院周淑芬、陈小云、周小云、夏幽兰、刘立新等老师与新余市财政局合作,举办了多期会计培训班,为新余市培训提高了大量财务人员;

周小云、刘立新、冯婉玲、张洪铖老师多次被新余市中小企业管理局、新余市烟草局、新余市移动公司、东方巴黎家居广场等单位邀请,为他们举办各类讲座十余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目前,我们正积极与新余市邮政局、新余杰锋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系,为他们提供项目咨询或业务培训。

此外,我院还有一批教师如胡智斌、张毅等也纷纷加强与新余市各企业的联系,与不少企业建立了联系,为今后进一步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奠定了基础。

3、大力加强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公关礼仪》、《营销案例分析》、《营销策划》、《旅行社管理》、《证券投资学》、《市场调查概论》等许多课程的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真正安排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课时安排到位,实验室的利用率较高;

各个专业均改革了毕业设计环节,改变了过去单纯让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改为参加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和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以其参赛作品代替毕业设计;会计电算化专业改为会计综合实训;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改为撰写毕业实习总结。各专业的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基本上建立和完善了“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为了弥补我院实验设施、实验条件不足,实验经验不丰富的缺陷,我院近几年积极探索了“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2007年第二届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运用大赛中,我院学生取得四项全国比赛二等奖,江西赛区一等奖;

在200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网络商务大赛中我院学生取得江西省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的优异成绩;

在200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中我院进入了全国总决赛;

在201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我院学生获得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三等奖若干等好成绩。(配图)

本月20日,我院还将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会计技能比赛和旅游、酒店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此外,我院各专业均举办了一系列的院级学科竞赛活动,如:财经应用文写作比赛、旅游之星比赛、营销策划比赛、饭店服务技能比赛、点钞比赛、书写阿拉伯数字比赛、会计知识大赛等等,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尽管我们在教学和实验实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本科院校办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实验室建设不足,实验设备极度缺乏,对现有实验室、实验设备的利用还不够充分

从现有的校内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情况来看,我院的实验室是全校各系中最少的,实验设备是全校各系中最差的,占用资金是全校最少的,实验室建设有较大的不足,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缺少企业营销仿真实验室、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以及供学生实践用的店面等;电算化会计专业缺少财税一体化实验室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缺少模拟导游实验室、酒店前台实验室、五星级标准的客房实训室等。

2、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够理想,为地方经济服务层次不够高

我院各专业虽然都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一些校企合作协议,但真正进入实质性合作的很少,教师和学生很难真正进入到企业管理当中,而引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我院兼职任教也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我院进入社会的形式以培训的方式较多,真正为企业提供高层次的营销咨询服务、营销策划服务、市场调研服务、财务咨询服务、旅游与酒店策划、咨询服务等较少,还需要我院教师积极走向市场,不断提升自己解决具体商业问题的能力,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层次。

3、对教学改革的研究还不够,课题、论文不多,层次也不高

近几年我院教师虽然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探讨和总结,但能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和论文的数量不多,水平也不高,还缺乏拿得出手的教学研究成果,这对今后的本科教育会形成很大的隐患。

5、师资数量不够,高学历教师缺乏

目前我院现有学生1405名,专兼职教师33 名,生师比为42:1,大大超过教育部的要求。同时,我院教师中硕士以上的教师比例较高,达到90%以上,但有博士以上学历的较少,目前只有一位,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更加难以满足今后本科教育的要求。

三、需要学校解决的主要问题

1、加大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力度

我院市场营销本科明年即将招生,目前,该专业本科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不多,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水平不高,希望能在近两年内引进企业管理专业博士1名,以满足该专业本科办学的需要。

此外,为了满足明年财务管理专业升本及本科办学的需要,希望能在近两年引进会计学硕士以上学位1-2名。

2、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

我院目前的实验室投入较少,不能满足市场营销本科教学的需要,希望学校

能在二年内建设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企业营销仿真实验室。另外,为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升本需要,希望在三年内建设财税一体化实验室。

3、建立学生创业中心

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建议学校建立一个全校范围内的创业中心,并出台一系列对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激励措施。

四、我院今后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我院将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定位,将“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将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结合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重,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2、继续完善“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3、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

4、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炼教学成果

5、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计划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与一些有意向的酒店、宾馆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6、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科研工作(周博士做具体补充说明)

目前我院科研工作局面与学校其他院系基本查不多,主要围绕评职称需要而开展,基本停留在一般论文及教改课题上,只有少数教师在进行一定水平的学术研究,整个科研氛围尚不浓厚,科研梯队、团队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工作展望

1、明确发展方向,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课程改革

篇6:经济管理学院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学生会起着枢纽作用的办公室在老师和主席团的指导和领导下,在各部门部长与干事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办公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期以来,我部门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地工作态度以及团队的工作作风,认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回望办公室这一学期的历程,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和汲取,在此期间我们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以及后勤保障等作用。以下是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办公室在做好本职宣传,下达各类文件的基础上,对每次学生会会议做好全面及时的通知和会议记录。在日常工作中,依旧一丝不苟。将工作责任合理分配到人到岗,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度上的新突破

制度的修订和拓展是办公室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一学期办公室在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进过多方面的商讨,学生会部门制度日益全面化、规范化,而我们仍继续不断完善办公室及整个学生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使得各个部门有制度可依,各个干事有规定可循,也尽力做好了办公室的中枢协调作用,及时下达相关任务,同时也做好了及时向上级反馈的工作。

三、对工作缺点进行了反思

在工作中仍欠缺些许的热情和积极性,办公室作为排头性部门,需要更加积极的心态万分努力的工作热情,做好安排各项事务的准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开展。再者我们的工作方法具有单一性和遗旧性。创新是一切工作和任何组织得以长期存在和永葆活力的良药。虽然办公室在不断地完善制度,但缺少创新的机制和条例,甚至仍然在许多方面停留在往届遗留下来的工作模板中。这是我们需要进行反思的地方所在,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着重加强的方面。

四、干部培养。

依据工作需要和组织发展,本月对我部门干事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制度文件起草技巧,财物、档案管理方式、扩大与各部门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

五、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经过我们办公室内部多次商议 我们制定出了办公室管理制度的草稿,并进一步的讨论,制定出了更好地管理制度,因为,只有制定出了好的管理制度,才能管理办公室、管理自我,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大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具有凝聚力,更大的调动大家对事情、对工作的积极性。

篇7: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2016-2018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大学更名和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三年,经济学院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和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三个“一流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抓手,打造教学科研团队,大力推动科教协同和产学融合,使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科研快速发展。

一、聘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教学工作聘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财政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经济学获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完成三个“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专业评估、专业普查、专业认证和省级“一流专业”自查和整改工作;完成2015和2018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修订工作,以及2015和2018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推进夏季短学期制的执行;六部校级教材立项,八项校级慕课立项,三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六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两项(高教研究所)教研教改项目立项;立项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120余项,并成功结项。

(二)学科建设聘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6-2018年每年组织两次及以上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并出台了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撰写了应用经济学硕士授予点学科评估的自评报告,经过努力,该学科已经拥有了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三)科研聘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学校的2016-0018聘期科研任务,经济学院基本完成了聘期科研任务。学院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完成了37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省级奖励5项,项目经费的到账为404.31万元,完成学校聘期目标任务的90%以上,比上个聘期省部级项目多19项,出 1

版专著多3本,到账经费多183.16万元,学术交流多21次。环比上个聘期学院的科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学院聘期重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党员整体政治素质

继续强化学院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重温八项规定,规范党员政治生活,引导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增加防腐免疫力,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三年来,学院分党委根据学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关部署和安排,通过深学细照、广泛讨论、躬身实践,每一位师生党员都能按照“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感召和带动身边广大群众共同扬正气、树新风,形成上级带下级、领导带干部、党员带群众的生动局面。2017年经济学院荣获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和落实三项机制改革先进单位。

1、通过手抄党章、学习十九大精神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党员自学、互学、集中学习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把党内法规法则的学习抓在日常,达到效果。

2、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进一步靠近党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我院成立了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文军老师为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做指导,每个月集中授课一次,还邀请校外专家为我院做“长征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教育为主题的讲座,进一步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制度方面完善,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3、组织师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组织师生学习《梁家河》等观影读书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加强爱国思想教育。

4、利用经济学院党员在线及时推送党的方针、政策,学校及学院的政策、制度,开展的活动等。全体师生党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党课学习、交流互动、组织管理等功能,学习党建数据库、专家讲座视频、专题学习辅导等优质教学资源,满足了党员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发展观和荣辱观,向楷模学习,2

做当荣之事而拒为辱之行的观念深深地植入党员的思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以本科审核评估和大学更名为契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1、以本科审核评估和大学更名为契机,加快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开展本科审核评估和大学更名的具体工作要求,动员全院教师统一认识、积极行动、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组织准备阶段、自评自律阶段、检查改进阶段、专家进校考核阶段和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内容。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

2、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依据《西安财经学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不断推进省级财政学“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和金融学、经济学“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专业评估、专业普查、专业认证和省级“一流专业”自查工作。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带动经济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十三五期间,为落实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对教学名师和教学新星的培育,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新星的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现有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的提升与管理,加强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学团队、名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的升级工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汇集经济学院优势资源,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积极推动任课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方案的实施;组织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示范,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优秀教案、讲义和多媒体课件评比,教学研究项目,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申报,组织编写适合我校使用的高质量精品教材等活动,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为突破点,积极推进本科生夏季短学期制的实施和学分制的改革,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周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三年来取得的成绩

(1)教学获奖:

2016年,一部教材获省级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两人评为校级教学新星,经济学院被评为校级创新创业项目改革试点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三项获奖,优秀教案和课件评比四项获奖,校级微课比赛四人获奖,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两人获奖。2017年,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一、二、三等奖,校级微课比赛两人获奖;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两人获奖;优秀教案和课件评比六项获奖。2018年,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校级讲课竞赛两人获奖;陕西省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2)实践获奖:

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获国家立项,八项获省级立项;西安财经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项银奖和五项铜奖,经济学院获优秀组织奖;第一届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获一、二等奖和优胜奖一项。

2017年,第一届“燕园杯”“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西部赛区一等奖,两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三等奖和陕西赛区一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二届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第十届“博学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5项;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智汇杯”多组织企业供应链虚拟仿真经营决策大赛三等奖1项,一人获优秀教师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项获国家立项,四项获省级立项。

2018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陕西赛区一等奖,校级三创大赛三项获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4项;第十一届“博学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一、二、三等奖;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份选拔赛三等奖2项;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团体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八项获省级立项。

(三)加强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院科学研究水平

1、学科建设

(1)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的科研团队。

①继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制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学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柔性人才引进方案,重点解决好高端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和相关待遇等问题。

②采取多种形式选聘国内外应用经济学博士13名,逐渐充实学科队伍,优化团队的学历、学缘、年龄和知识结构。

③支持团队骨干到国际、国内著名高校进行交流、进修和培训等,在考核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2)围绕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紧紧围绕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财经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3)在本聘期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应用经济学的材料的填报,完成2016-2018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各项评估材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完成金融专硕评估材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完成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材料整理和上报及请相关校外专家进行评审会,完成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的绩效报告和省级特色学科的绩效报告的工作,完成九个二级学科绩效报告的填写与上报,完成九个二级学科的三年的评审工作,完成了导师进行填报教育部专家,完成教育部专家库的新增和更新工作,完成二项省级学科领军人才的申报等工作。

2、研究生教育方面

在研究生下放给学院管理以来,学院按照学校的安排完成研究生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研究生管理制度,做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完成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研究生的课程大纲的修订善工作,完成了组织导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学习和学习心得总结材料的上报,完成2016和2018年的新晋导师的遴选工作,完成了对导师的考核等工作,完成了研究生部四个文件的征求意见工作,完成了2018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了9项2018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了2018研究生优秀导师的申报工作,完成了2018研究生精品课项目的申报工作,制定 5

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目录并上报,积极组织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

3、科研工作及科研基地建设

(1)依托学院成立了榆林能源经济研究院,榆林能源经济研究院是西安财经学院与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学院签署了共建“榆林能源经济研究院”。

(2)抓科研团队建设,力争多产出标志性成果。经济学院现有5个外聘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做好学科团队的建设并产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权威权利发表的文章的数量有所提高。

(3)发挥政府的智库作用,以四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二个校级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战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攻克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项目。

(4)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性合作与交流,派出去,请进来,多交流,组织学术活动月来提升和营造学术氛围,三年来,组织学术报告30场以上。

(5)完善和细化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老师的科研积极性。

(四)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工作质量

1、精细管理,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三年,密切围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创建“平安校园”、“更名大学”等工作主线,以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安全稳定、夯实诚信励志教育等为内容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

三年来,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通过以“立学习榜样,树标杆模范”向广大师生宣传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人物李二阳同学的英雄事迹,李二阳同学继2017年4月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后,在2018年再次被评选为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人物。

2、激发活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首先是完善学生工作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二是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三是定期开展辅导员专题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四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梯队建设,鼓励学工队伍学术能力提高。近三年,我院两位辅导员的论文分别获得校级优秀论文二等、三等奖,有一个项目成功立项校级辅导员课题,有6位辅导员获奖。

3、狠抓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以“做优良学风标兵”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班级考勤、请销假等制度,推进创建优良学风班级活动,明确班级发展目标。

(2)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校级校规及学校新修订的“学籍管理规定”、“学士学位管理规定”、“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师生互评实施办法”等文件;安排辅导员做好四六级、期末考试考风考纪宣传教育工作;安排诚信考场学生教育;通过班会,发动全体学生争创优良学风考风班级活动。

4、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学生工作基础(1)强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截止2018年9月,经济学院在册的新疆籍学生126 人,其中维吾尔族82人,哈沙克族6人,回族5人,通过走访摸排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兴趣爱好,为服务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更新经济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一人一档”档案;加强重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引导服务工作,在生活、学习上给与更多的关心关爱;完成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面对面谈话共计百余人次,通过与学生本人、同学、辅导员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情况,家庭背景,经济生活状况,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2)扎实推进学生就业工作近三年学院就业数据如下:

2016届毕业生共计1113人,一次性就业率89.58%;考取各院校研究生人数为12人。

2017届毕业生共计1093人,其中本科生1037人,一次性就业率87.66%,研究生56人,一次性就业率92.86%,考取各院校研究生人数为34人。建档立卡学生67人,100%就业。

2018届毕业生共计1004人,其中本科生967人,研究生37人。本科一次性就业率91.11%,高于全校平均水平90.45%。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91.89%,高于全校平均水平81.47%。考取各院校研究生人数为29人,出国留学29人。建档立卡学生64人,100%就业。特别是本科硬就业率74.56%,居全校各二级学院首位,研究生硬就业率89.19%,居全校各二级学院前列。

(3)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我院现有研究生134人,2017-2018学年共举办研究生专场学术讲座10余 7

场。截止2018年9月,我院应用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发表小论文共计19篇,其中发表于CSSCI、中文核心期刊共计7篇;截止2018年9月,我院硕士研究生获得科研立项共11项,均为校级科研项目;获得各类竞赛获奖项共计16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共计2项,省部级8项,厅局级1项,校级共5项。

5、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年来,我院紧紧围绕诚信励志教育、平安校园教育、感恩教育、阳光运动、金融学术教育、主题辩论赛及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学生活动。

近三年,学院坚持做好《晨风》和《财经纵横》纸媒的同时,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成功举办理想·社会责任献给母校的油画展;青春·扬帆起航第二届创意短剧大赛;“逐梦青春·朗读者”美文朗诵会;“逐梦青春·校媒交流会”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三年里,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取得一定成绩。2017年,在中国西部辩论公开赛中,经济学院辩论队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中国辩论公开赛中我院辩论队代表学校参赛获得全国第17名,西北高校第三名;在第三届中国辩论公开赛网络赛区获季军;在我校举办的“诚信杯”辩论赛中获亚军;在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经济学院参赛队伍分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

三、创新工作及成效

(一)教学工作创新及成效

1、盯准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下足了功夫,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和反复的修改检查,先后两次完成了2015和2018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修订工作,以及2015和2018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针对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三个“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每个学部从各自的专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预期成效、建设进度等五个方面出台“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对照方案内容,逐项逐级落实。学院还邀请校外专家对经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一流专业”建设方案进行讨论和评审。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人才培育方案和“一流专业”建设方案的落地奠定了 8

基础。

2、大力推进产学融合育人机制,促进特色人才培养

学院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多样化合作渠道,不断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行业需求的特色人才。学院分别与华鑫证券西安分公司、中国融资租赁联盟和陕西融资租赁联盟、天津商业大学租赁学院、陕西省税务师协会、西安山林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源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西安国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就业基地、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联合培养,凸显专业优势,实现就业创新,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协同创新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校校合作新渠道,提高特色人才培养能力。

经济学院CFA方向教改班成功开班,目前CFA国际班已有近百名学生。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培养备忘录,打通CFA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向上发展的通道,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初显,学院金融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

3、推进科教协同,提升综合实力

经济学院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周和假期时间,组织教师和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赴基层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经济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指导申报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促进师生科教协同,加速了教学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三年来,经济学院共立项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120余项,并成功结项,产生高水平调研报告30余篇,优秀成果被集中收录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专刊出版。实践调查的优秀成果参加“博学杯”、“挑战杯”等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20余项获奖。

(二)学科建设创新工作及成效

1、优化学科团队,突出学科特色

根据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思路和要求,以外聘“三秦学者”、“百人计划”专家、特级教授为核心,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整合利用应用经济学各二级学科团队成员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的科研创新团队,推动应用经济学科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2、推进科教协同,提升综合实力

经济学院各学部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团队合作,推进科教协同创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转化,发挥团队综合优势。

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周和假期时间,组织教师和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赴基层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大量一手调研资料,为老师和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准备了素材,此项活动既为丰富老师上课内容提供了鲜活案例,同时还为学生认识社会打开了一扇窗口,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经济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指导申报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促进师生科教协同,加速了教学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2017年上半年,经济学院共有60余项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结项,产生高水平调研报告10余项;2017年下半年,共立项基层学术组织社会调查项目70余项。学院将这两年的基层学术组织项目的结项成果汇编成册,现在已经交付出版。

3、创新管理理念,激发学科团队创新活力

创新科研激励制度,实施科研成果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高层次科研基金项目、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激励和支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由偏重数量向质量优先转变,科研方式由个体式向团队式转变,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创新和集成能力,带动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学院探索对个人和团队的双重考核机制,逐步提高团队考核比重,做好考核过程中的“加法”和“减法”,有奖有惩,刚柔相济,更好地发挥学科团队协作优势,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

4、打造新型智库,服务社会需求

根据学科评估要求,明确智库标准,发挥科研基地的智库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的制订、政府规划制订、行业标准制订三个方面。因此,围绕这三个目标凝练科研基地科研方向,选择科研目标,开展科研活动。

各学部依托科研基地,以团队为单位通过研究解读政府相关规划及政府部门调研,发现政府需求,拟定科研题目,凝练科研方向,开展精准科研,推进联合研发,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推进科研基地向新型智库发展。2017年,学院金融科研团队、经贸科研团队为行业提供3项智库服务。

(三)科研创新工作及成效

1、经济学院制定了鼓励教师科研成果的相关规定,具体有:《西安财经学 10

院经济学院2016-2018聘期岗位聘用方案》,在学校的聘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院的具体情况增加了若干条提高科研成果应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科研业绩奖励办法,为加大对高层次成果奖励力度,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还根据发展的要求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支持智库项目发展的配套办法(试行)》等办法。

2、一是通过思想动员与帮助扶持,使新入职青年博士教师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科队伍结构不稳定,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学科发展中,支撑团队的领军人物在同级同类学院中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不强,在全省同级领域个人学术能力彰显不够,未能给学院乃至学校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整体的学术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标志性成果总体数量偏少。个别学科在高层次的科研项目、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高等级的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但是成果的数量总体偏少,对学科的发展支撑力提升还有待加强。

(三)横向科研产出少,学生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生招生的数量少,研究生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完善,管理过程有待细化。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教师队伍中中坚力量年龄偏大,科研积极性降低,对科研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减少;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加大,学校兑现的待遇偏低;科研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2019年主要工作设想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学科团队,突出学科特色

以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抓手,结合应用经济学各二级学科团队成员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通过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关联机理,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学科团队,争取多出成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

(二)继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横向科研产出 理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财政学、金融学、经 11

济学“一流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使专业建设与就业挂钩与行业联动与职业对接。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抓手,继续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及科研合作等形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社会调查为牵引,促进科教协同创新。

继续设立西安财经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究项目,激发各学部组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和实践周时间,带领学生到企业和社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现场调查发现问题,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提出对策,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教师教学科研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达到科教协同创新目的,为学校即将开展的短学期社会实践提出应对思路。

(四)加大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细化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经济学院

篇8:经济学院工作总结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考评体系

在西方国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理念早已受到广泛重视,而我国目前许多普通本科高校,在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高等教育应当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大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也在逐步不断推广。

1 经济法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任教经济法课程的老师3名,讲师职称2名,平均年龄30岁,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这三名教师承担着我校6个二级学院的经济法课程,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基本是统一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

2 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法是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适合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较少,现有教材内容繁多,重理论轻实践。在目前的经济法教材中,没有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大多数的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这些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对非法学的学生而言,实际意义有限且学习难度太大,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教材涵括内容繁多,如合同法、公司法等商法内容以及金融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破产法以及会计法、审计法等经济管理法,还有经济诉讼与经济仲裁法等等,而这些内容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生上完了一个学期的经济法课程,不知道如何运用经济法律来解决实务问题。培养出的学生死记硬套法条、法律的创造性思维严重丧失,扼杀了学生的一般思维、逻辑思维。

(2)教学方法以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为主,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我校经济法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模式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理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主要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教室里经常会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教室空有教学之情,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经济法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这样的授课无疑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

(3)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目前我校任教经济法课程的老师3名,讲师职称2名,平均年龄30岁,教学经验欠缺。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的过程中,学院面临的突出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经济法课程的改革设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表述,不是学科的名词或名词词组,而更多是动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倒置的表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键着眼点在于“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课本主导转向实务工作主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执行力。该理念的内涵可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课程设计要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

(1)根据专业特点恰当选取和处理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会计类专业的非法学经济法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现有专门的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较少及教材的内容较为滞后的情况下,恰当选取教材。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对口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容或(模块),对教材中章、节内容根据需要合并、重构,增加经济法教学与学生专业的融合度及专业实践性。

(2)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由简到难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团队学习模式。团队学习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分析法的综合应用,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工和任务,然后教师展示案例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点,要求各小组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案例的复杂情况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选择一节课至几天时间)完成查阅资料、理论分析、案例研讨等任务,最后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理论知识的再次讲授和巩固。这样就有被动的学习情境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索和思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建立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是优化经济法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改良考评体系,一方面要改变现有的试卷分数决定学生成绩的观念,在教学和考核中加大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入到考核之中,把理论考试中案例分析试题的比重逐渐加大,并将学生团队学习模式中的表现计入成绩考核中;另一方面,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也应该进行不定期的考评,通过课堂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考评教师的工作质量,加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进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程中,需要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的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析。

参考文献

[1]姜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0.

上一篇:初中文明月活动方案下一篇:贵阳市基本情况(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