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2024-05-15

《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共14篇)

篇1:《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营造语言环境、促进学习成效”教学反思

早热木.阿不都

这次上完“营造语言环境,促进学习成效”内容后,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下面就这次讲座谈谈我的感受。

搞好小学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让他们对汉语产生兴趣。我觉得对小学生来说,首先不在于学了多少词汇,掌握多少语法和句子,而是要培养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汉语的习惯。首先,兴趣是小学汉语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首先让大家动起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字并搭配动作展示了我们学习汉语的过程,进而说到学习汉语的困惑:缺乏语言环境。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尽量说汉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对于初学者来说,汉语是一门新鲜的科目,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汉语的启蒙老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汉语做好铺垫。所以第一堂课尤为重要。第一堂课就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课堂用语以及简单的礼貌用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上,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引进西方的传统节日进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并且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复活节的时候,举行班级彩蛋展览等等,这都有效地促进汉语教学。

再者,音乐一直都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门课程。在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把歌声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律动、充满活力。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简短有趣的歌曲, 寓学于乐。创设有声语言环境, 使学生自然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多花时间在教学上,设计形象生动的歌曲,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忽略,相信也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一点。

小学汉语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采取灵活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语言声音和意义相接,从而增加学生记忆,它是视觉、听觉和感观的三者统一。所以小学汉语老师要具备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中集中精神,学好汉语。

最后,游戏环节是小学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既能有效地将教学情景引入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体验和感受语言知识;在参与、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接受语言的熏陶。当然,在讲课的最后,我还不忘课外汉语环境的创设,介绍了师徒结对子,每月之星,每周一句,借助媒体学汉语,搜集身边的汉语等有效途径。

通过这次讲座,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优秀老师的差距。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怎样让孩子喜欢上汉语,怎样培养孩子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我会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我渴望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学生觉得听汉语课是一种享受,老师觉得上汉语课也是一种享受。为此,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不断成长。

篇2:《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赛文实验学校 某老师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官办教育形式的出现要早得多。在我国夏朝开始,就陆续有了由塾、庠、序、到学等不同规模的教育机构。

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公益活动,是关系国民素质高低、国力强弱、民族兴衰的大事,是一个国家的万世基业。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早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我们青华人由衷地拥护,坚决遵循。两年过去了,我们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学习、理解、执行、运用得如何?是否应该作一下回顾和反思呢?

《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三条上,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就是说,我们安徽青华公学的全体员工,也都是在从事公益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既是一项事业,就要求有奉献精神。学习《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我们认识到:喜爱与儿童、青少年打交道,乐于从事教育工作,愿意为之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同样是在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社会主义事业作奉献,所以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值得。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有求真精神。我们公学的校训就把求真放在第一位:“修我身求真求美,铸吾魂亦善亦谐。”我们将努力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康庄大道。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艺术要求有创新精神我们将不断学习、与时具进、不停地充实自己,积极进取做敢于探索、不墨守成规的人。

篇3:《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一一、民主与科学——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基石

在魏书生的实践中, 所谓民主, 就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主张“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要“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 从而达到使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的境地。他的这些观点和方法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于是, 我们在魏书生的实践中随处可见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践行。

1. 倡导民主思想, 推进教育民主

魏书生认为, 教学民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 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乐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魏书生主张从四个方面进入。

第一, 树立坚定的“服务”理念。魏书生提出:“为学生服务, 就不应该强迫学生适应自己, 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努力锺炼和提升自己, 善于在课程标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铺路架桥, 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第二, 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 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这些年来, 我教语文, 越来越轻松, 根本原因在于我从每位学生的心里都找到了自己的助手。”魏书生的体会验证了一个道理: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是成就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实基础。今天的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基础也必然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上。不然, 则将事倍功半, 甚至适得其反。

第三, 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魏书生一向认为, 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 育人之重甚于教书。育人的前提是必须研究和知晓学生的基本需要, 从而发现并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快乐、需要学习、需要劳动、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同时, 教师还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社会是丰富多样的社会, 需要多种多样的个性, 教育的责任, 在于达成这种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与相互推动。

第四, 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魏书生将“民主化”形象地解释为两个字——商量。用商量的教育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师生同处于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商量的教育策略氛围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以商量的教育策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商量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的多种差异和个性发展, 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2.坚持民主治校, 实行科学管理

所谓科学管理, 即是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多年来, 魏书生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起科学管理的优化系统。他从时间角度订计划, 突出“时时有事干, 事事有时干”;他从空间角度订计划, 突出“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他建立了监督系统, 确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和教师抽查五道关;他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各方面反馈信息和时空变化对计划、制度或决策作出适当适时的调整, 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科学管理, 更多地体现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多年来, 魏书生一直主张“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去发现和扶植积极的一面”, “凡是学生能做的事, 老师不做”。他主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他说:“一个当老师的, 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 剥夺了他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 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所以, 看起来让学生做事, 像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 这不对, 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学生只有更多地做事, 参与管理, 参与制定计划, 他才能增长能力, 才能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魏书生认为, 发扬民主的关键, 在于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真正成为学生和教职工的服务员。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一样, 一要民主, 二要科学。

二二、训练与养成——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

在魏书生教育思想中,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 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 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 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魏书生认为, 上述所有教育理念的实现, 都离不开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 就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 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 从而激励着学生自觉主动地行动。

1.树立三个教育理念

第一, 好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自觉行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持久行为的基础, 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把该做的事转化成学生想做的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积淀学生的习惯。第二, 好习惯的形成本质上不是习惯的矫正, 而是基于每个学生的习惯亮点在集体中的交融和凝聚。第三, 好习惯是自律和他律结合的产物。只有个人的自律, 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与舆论, 这些制度和舆论逐步形成一种风气、传统和文化, 进而促进个人习惯的养成。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魏书生的实践中, 可以提炼出如下要点。

把握三个重要环节:第一, 抓起始, 要有良好开端。第二, 抓过程, 就是要坚持不懈。第三, 抓善终, 落实每个细节。

讲究三种基本方法:第一, 严而有格, 设定标准。第二, 加强检查, 反馈推进。第三, 超限巩固, 使习惯成为一种效率, 成为一种技能。

2.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 是一个人成功人生的基础。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 这话揭示了行为、习惯、品质和命运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健康习惯, 即是探究到了教育教学的真谛, 符合能力形成、人格完善的规律。魏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 从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由外在行为到内在品质, 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 从课外活动到课堂教学改革等, 都贯穿着良好的生活、健康、学习习惯养成这一主线, 从而取得令人瞩目的育人成绩。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 就是知识可以传授, 而能力必须训练。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 从而激励着学生自觉主动地行动。

3.“大事做不来, 小事赶快做”

“大事做不来, 小事赶快做”, 这是魏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常说的一句话。“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在魏书生看来, 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他说, “理想着实很美, 要实现起来, 真的不是件容易事。现在的我力量还很弱小, 还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不可以急于求成的, 要从小处着眼, 做好那些小事, 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从我身边每个能把握住的机会开始, 不断地累积, 不断地超越……只要我们每天积累一点点, 那么, 在不久的将来, 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自己最终走向成功。”一点一滴地积累好习惯, 就是一砖一石地堆砌自己的好品德。习惯成自然, 品质在其中,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4:渗透美学教育,促进地理学习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认识地理课程的美学特征,并感悟地理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地理之美,培养地理思维;挖掘地理之美,总结学习规律。

【关键词】

美学 学习兴趣 地理特征 地理思维 规律

地理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更具有美的感染力。地理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同的地域,风光不尽相同,不同的星球,地貌特征各异。但这一切都是具体可感的,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大海有大海的广阔,美无处不在。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一、认识地理的美学特征

地理课程的美学特征,有其独特性,各种地貌特征,直观生动,但又形态各具,所以既生动具体,又特色鲜明。各种地理特征又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互关联,和谐共存,不失一个整体。

(一)直观具体

直观具体、生动鲜明是美的特征,也是地理美的基本表现。就植被而言,草原上一碧千里,青草连天;沙漠里黄沙遍地,寸草不生;高山上岩石裸露,不见些许绿色;峡谷中树木繁茂,绿意盎然。这些地理特征,都有区域性,看到不同的植被,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要么满心喜悦,神清气爽;要么心存孤寂,怅然若失。根据地理课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一味地反复说教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地理画面的丰富多彩,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发挥图片、幻灯片、专题片的独特教学魅力。

(二)各有千秋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各种景观千奇百怪,造物主真的出神入化,地理特征令人惊艳。有的地理变化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比如,火山喷发,岩浆从地下喷涌而出,若铁水奔流,赤焰似火,到处烟尘四起,令人惊心动魄;再有,大海里潮起潮落,浪奔浪涌,有的小岛瞬间不知所踪,有的会突然冒出来,就像变魔术一样,令人大开眼界。地球自身每一刻都在运动,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有的地方隆起为为山脉和高原,有的地方断裂成峡谷或断崖。比如,喜马拉雅山已经高不可攀,但每年还在不停地生长。黄河之水也会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中下游,不断抬升河面,制造悬河奇观,扩大下游冲积扇的面积。还有一种岩溶地形,把山体掏空,形成石钟乳、石柱,形态各异,幻若神奇的宫殿。大自然的伟力,令我们敬畏不已,简直是无所不能。大千世界,五花八门,奇山异水,美不胜收。

(三)和谐统一

地球上的大气圈或者地貌特征,都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任何地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比如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尽管看不到摸不着,但作用很大,可谓功勋卓著,它就像给地球披上了一件防护衣,呵护地球,造福人类。大气层可以阻止太阳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保护人体不被灼伤;大气层可以阻止天外来物,让流星在到达地面之前烧毁,避免撞击地球,伤及人类。大气层还可以为地球保暖,凝结水汽,制造风云雨雪。大气圈又与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融为一体,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综合地理环境。如果大气中没有氧气,地球上的生物将濒临灭绝;如果没有水循环和岩石风化,就不会有植物生长的土壤;如果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增多,也会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淹没海岛和陆地。总之,地理之美,还在于和谐统一,相生相克,此消彼长。

二、感受地理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感受地理之美,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利用形象直观的地理教具和教学地图,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的认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机械的地理知识传授,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比如,学习长江,我播放了有关长江的专题片,同学们借助画面,很自然地走近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水文特征,了解了长江和两岸人民的密切联系。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各种政治事件或者旅游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认识各种地理现象,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他们自我发现、自我研究的学习热情。我们游长城、登香山,让学生感受到了温带的气候特征。他们不仅喜欢枫叶之美,而且要弄懂枫叶是怎样变红的,查阅资料,浏览电脑,乐此不疲。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地理学家探险的故事。比如,让学生阅读《徐霞客游记》,不仅感受到祖国山川之美,而且学习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对纠正学生的治学方法很有好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地理之美,才会关注各种地理现象,满怀激情地去学习。

三、把握地理之美,培养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知识是立体的,是空间性很强的,我们要让学生有空间意识,用立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去感知各种地理现象。我们描摹地理现象的语言,要真实准确,不可随意夸大或缩小,因为地理语言就反映着地理思维。我们平时不注意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往往用词随意,但表述有失规范。天气变化是短期的,多变的;气候变化则是长期的,比较固定的。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观察地球仪,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两极稍短,赤道略鼓;要让学生有经纬意识,好确定某个地域的位置;熟悉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培养他们良好的空间意识。要让学生喜欢看地图,并且会看地图,在行政区地图上可以准确地找到各个省份;在地形图上,顺利找到各个山川大河。学生有了地理思维,才能科学地认识各种地理现象,不仅思维缜密,而且有理有据。

四、挖掘地理之美,总结学习规律

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有章可循的。我们鼓励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按着美的法则来总结学习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认识地球、认识各种地理现象都是大有脾益的。因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一个和谐完整的统一体。例如,我们根据纬度变化,结合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就可以总结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总结出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爱学地理学好地理,还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学教育与地理教育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行,给了我们这些新手家长们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明确的法律引导,指导了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哪些是家长应该做的?该如何做?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家长: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亲自养育、共同参与、言传身教、尊重差异、共同成长,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使孩子最终能够成为一个能够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篇6: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当今青少年问题频发,亲子冲突、离家出走、逃学厌学、意志涣散等等,已经不只是家长的焦虑更是社会焦虑!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除了让教育从业者高度关注,更让许多家长投入到家庭教育指导的学习之中,因为孩子的教育关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

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法律出台的背景、家庭教育的内容、实施要求、九大方法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方向指引。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当孩子背着家长在外闯祸,该法删除了拘留、罚款等针对家长的处罚措施,突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务,这体现家庭教育的重点责任和科学性,立法的目的是引导父母建立良好的育人观、成才观,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协同校内、校外三方,来助推“双减”政策更好的落地实施。

反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我们为了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常常忽视对家人的感受,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关心,我们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协助科任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忽略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商,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孩子就会是一块海绵,他具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能力和上进的决心,不管将这块海绵扔到池塘或是大海,他都会吸满有用的知识;反之,不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像一块石头,被扔到池塘或大海,或许会产生“连漪”,但是他吸收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所以很多孩子的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因为课堂教育没有学习好,也不是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而是因为他缺乏学习知识的能力、兴趣和习惯,而这些往往是家风家教所决定的。

篇7:有关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涉嫌违法了?”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颁布后,微博、微信都被这个重磅消息霸屏,很多家长群里都在相互提醒“依法带娃”,“养而不教,教而不当。”从传统的道德问题如今上升为法律问题,也就是说“子不教,父之过”中的“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这是继“双减”政策之后教育界又一次释放了减负的强烈信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有人质疑“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法律来约束?”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或监护人的私有财产,孩子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其次,很多家长跟我们一样也想要科学带娃,但是无从下手,这便与当下的“双减”政策呼应上了,国家不仅明确了学校的责任,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校内校外培训学习任务加重,其根本原因是普遍存在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只要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不改变,“双减”政策就难以实施到位,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从而合理地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学习负担,也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记得之前看过一部《虎妈猫爸》的电视剧,剧中的虎妈对女儿茜茜的家庭教育一味地“唱红脸”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各种“施压”,猫爸一味地“唱白脸”带着孩子在虎妈的“淫威”下各种“钻空子”“唱反调”,而爷爷、奶奶对孙女溺爱到了“俯首为臣”,以几代人教育观念的分歧为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电视剧中无论是虎妈还是猫爸,他们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上一辈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好的家庭教育反映良好家风,电视剧中是这样,生活中亦是如此。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当孩子背着家长在外闯祸,该法删除了拘留、罚款等针对家长的处罚措施,突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务,这体现家庭教育的重点责任和科学性,立法的目的是引导父母建立良好的育人观、成才观,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协同校内、校外三方,来助推“双减”政策更好的落地实施。

反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我们为了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常常忽视对家人的感受,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关心,我们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协助科任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忽略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商,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孩子就会是一块海绵,他具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能力和上进的决心,不管将这块海绵扔到池塘或是大海,他都会吸满有用的知识;反之,不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像一块石头,被扔到池塘或大海,或许会产生“涟漪”,但是他吸收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所以很多孩子的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因为课堂教育没有学习好,也不是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而是因为他缺乏学习知识的能力、兴趣和习惯,而这些往往是家风家教所决定的。

篇8:《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一、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分析研究

自主学习最早是应用在成年人教育中,国内外也对自主学习展开了很多讨论并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支持学生的学习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研究表明,通过自主学习使得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比被动学习有明显的成效,他们更愿意去充实自己,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另外,在这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做出相关决定,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

从小的方面来看,对以往的“灌”知识到现在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饥渴”的模式转变,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改进与学习,更有趣的是在这种双向的互动当中,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注意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进行兴趣的引导,让自主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重。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于现在的体制改革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可以和学生直接接触,需要进行改革的每个环节在教师的帮助下都能得到确实的实践。可以考虑利用现代技术帮助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学生在接触到新的科技的同时,发挥自主能动性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超越。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上的影响

老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改革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老师对改革的态度、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老师造成的学习氛围及教学的积极性等等,还有来自综合的现代化技术运用的不一样,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所以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自身的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期望、学生本身对学习的态度与自觉性等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大家都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教育方式及选择的技术的不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运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学习的兴趣等,更会使得一些活动的开展得到更好地参与,对大家的竞争意识及对学习中知识的记忆能力都有所帮助。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理念,不能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艰巨的时代所赋予教师的任务,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学习将面临一种新模式的要求。我们要在做好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模式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的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信息的传递完成对学生知识的教授,整个的核心是使教学体制趋向人性化及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学生如何收集信息也将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选择及对自身的约束上,这也是衡量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重要指标,或者可以说是反馈。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健康的信息环境,增加自身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注,这也是教学要求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篇9:网络教育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关键词:网络学习;网络教育;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网校;网络答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78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充满着大量信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们的学习不再仅限于学校、书本和他人传授,互联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加方便获取新知识。

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如今网络无处不在,尤其是无线网络存在着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如工作场所、家里、餐厅、宾馆、商场,联网设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台式电脑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设备联入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在线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更加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

二、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

现如今网络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B2B2C平台型

是现在在线教育的主流方式,这类学习平台主要是通过向学习提供在线直播授课和网络点播资源,典型的网络学习平台有:网易云课堂、传课网、YY教育、多贝等。

2. B2C服务型

这类平台类似电商界的京东,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服务于用户,它们主要是针对在线的学生为用户群,把一个科目学习的内容根据知识点打散切割成一块块小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快速找到薄弱点,利用零碎化时间实现趣味化学习,他们的主要亮点是有趣、好玩、短小精悍。这类平台相对较少,典型的代表平台有酷学习(kuxuexi.com)。

3. 辅导工具型网络学习平台

这类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是通过答题、智能出卷、闯关做题等形式复制用户学习,平台多以手机客户端app为主,主要亮点是趣味化的学习方式和闯关排名统计,形成良好的学生学习刺激机制。典型的代表平台有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4. 网校服务型平台

此类平台的主要亮点是提供真實的1对1师生视频辅导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实现远程的在线教育辅导。现如今此类服务平台有很多,如洛基英语、沪江网校、掌门在线1对1、91外教、1号教室、新东方等。

三、网络学习更加个性化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教育教学一贯主张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在如今的网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可以说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完全按照自已的喜好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

四、网络答疑具有针对性

现如今学生在学习答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已经可以拍照,运用搜题类软件在线获得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线拍照搜题类软件有作业帮、作业通、学霸君、小猿搜题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可以直接通过对疑难问题拍照,得出解答思路和答案,非常方便好用。

五、网络学习平台日趋完善

如今的大多数网络在线学习平台,都增加在线答疑值班工作人员以及开设学员论坛专区,让学员可以随时向教师咨询并得到满意答复,学员们也可以在线和其他学员一同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另外,学员的网上学习、选课、成绩查询、学籍管理、作业和网上考试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实现。

篇10:《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近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公布,共九章六十八条。该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民办学校的设立方面,根据《条例》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同时,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和独立的专任教师队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办学校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管理义务。

教师与受教育者方面,《条例》规定,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或者教学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或者其他相应的专业资格、资质。

民办学校的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条例》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取费用、开展活动的资金往来,应当使用在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的账户。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该账户实施监督。营利性民办学校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学校开设的银行结算账户,办学结余分配应当在财务结算后进行。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还指出,国家鼓励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依法举办民办学校。以捐资等方式举办民办学校,无举办者的,其办学过程中的举办者权责由发起人履行。而职业教育方面,国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此外,民办学校在筹设期内不得招生,且民办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同时,随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现行《条例》也存在着很多不能与法律相衔接适应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修改完善。修订后的《条例》对标对表中央精神、细化落实上位法律,按照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导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根本要求。

《条例》规定,民办学校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并实施监督;学校决策机构组成应当包含党组织负责人,监督机构应当包含党的基层组织代表;学校的章程应当规定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或者代表进入学校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的程序,并明确民办学校未保障党组织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将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落细落实。

二是坚持民办教育公益性基本原则。

强调民办学校应当坚持教育公益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使用国有资产或者接受政府生均经费补助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制定最高限价,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不得以赞助费等名目向学生、学生家长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与入学关联的费用。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其他民办学校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师生权益。

三是坚持支持与规范并重总体思路。

进一步增加和明确了扶持的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鼓励金融、保险机构为民办学校融资、风险保障等提供服务。同时,加强规范,包括完善民办学校招生规则,规范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收费管理机制,健全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监管机制等,严禁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非营利性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加强对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办学的监管等。

四是坚持公办民办平等法律地位。

强调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建立民办幼儿园、中小学专任教师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建立统一档案记录教师的教龄、工龄,与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平等对待;规定民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受教育者申请政府设立的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等,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

篇11:《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子不教,父之过。”上升到法律了?“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涉嫌违法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标准进行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育儿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

莒南三小葫芦娃班开展家长共读《家庭教育促进法》活动,引领家长依法带娃,双向成长。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教育好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家长必须有成长意识,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模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长土壤,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孩子人格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充满爱意与笑声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灵舒展,心境是乐观自信的,将来会成长为一个懂得自爱且爱人的人。

二、以身作则,尊重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什么样,远比要求孩子做什么更重要。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懂得学习与反思,改正坏习惯,以身作则。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记得放下家长权威,平和地跟孩子对话,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受尊重的,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是被关爱的。父母的自我成长,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润泽。

三、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我认为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职责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潜力。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现在每到周日她都会帮我收拾家务。虽然有时做得不够好,但她一直在努力帮我分担辛苦,这也是我们俩欢乐的时光。

四、重视阅读,静待花开

阅读是孩子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散思维,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词汇,增强语言能力,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我相信,爱读书的孩子有仁爱之心,能为他人着想,更能经得起人生的考验。阅读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书中的世界广阔无垠,充满了想象,好奇与机遇。阅读绘本时,绘本给孩子提供了直观的想象,孩子在阅读时要观察,再通过想象、逻辑思维进行加工,从而理解画面的内容。对于书中的情节,画面、人物等,孩子能边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阅读带来的影响大多时候都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做的只需要坚持下去,静待花开。

林清玄曾说:“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篇12:《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欧阳修等人所编《新唐书》对此略有修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0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2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当代青年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贫苦,没有亲身体验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那里去,让党员更好地不忘初心和使命,切实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升党性修养。我们现在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中,都是共产党员先辈们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更好地重温红色革命精神,青年党员要学习先辈们不惧艰难困苦的意志,在学习中锤炼坚强的党性,追寻先辈的步伐,尽心尽力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力征程新时代。

要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提高担当作为。党的奋斗史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时代先锋,面临各种困难挑战,他们牢记宗旨、矢志不渝、牺牲奉献,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应该在本职工作上谋大局,脚踏实地的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上海青年干部,努力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对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基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好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头脑更加清醒坚定,行动更加坚决有力。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3

近日,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__年历史画卷中,闪烁着一道道耀眼的光芒,那是一位位共产党先辈的光辉身影。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共产党员为战争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4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读史明智,用心体会前人的智慧,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心智。为国家兴衰,争做弄潮儿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5

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4月14号,上海市委中心组举行今年首次学习会,专题学党史。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努力先行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当天下午,市领导还前往全市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瞻仰。5月12号,市委中心组再次举行学习会,专题学新中国史,增强党的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激发奋斗精神……

市委以上率下、有力领导,各区党委、市委各工作党委、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迅速行动,积极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起步开局。

当前,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上海正奋力化危为机,志在逆风飞扬。艰难时刻,为何能有亮眼表现?全凭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随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实现高质量开局,上海党员干部正从“四史”中源源不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坚守初心使命,为百姓带来更多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史”学习教育,也为推动常态化抗疫和复工复市凝聚了人心、注入了动能。面对疫情给线下消费来带的冲击,市商务委党组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汲取奋斗与创新精神,倾力打造“五五购物节”,强力释放消费需求,持续带动了消费市场复苏。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正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和智慧,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福祉。

篇13:《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加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中的精髓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学习《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蔡礼旭老师说过:“《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要将弟子规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会沟通。首先让学生明白《弟子规》的内容,其次教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文中的内容, 真正让学生领悟文中的内容,并将从文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

1.开展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晨读和放学路队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让学生独立和集体诵读原文,在学生基本能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读出兴趣,以达到熟读的程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逐步能脱口背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地保留在学生脑海中。

2.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通过班会课、思品课时间把《弟子规》中的每一部分与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在交流过程中,采用师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对文中比较难解的字义和整篇、整段含义有大致了解,重点理解对行为方面的要求,明确其中的道理。让全班学生对照文中要求, 和自己平时的行为作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并找准方向共同努力,教师采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让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质。

二、践行《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在践行《弟子规》时,我们要着重挖掘其中“孝亲尊师”“诚信”等要素,重点强调知行统一。

1.尝试感恩教育

紧扣《弟子规》中有关感恩的典故,以故事会的形式感化教育学生,召开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班队会,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知恩图报。

2.实践诚实守信

“父母教,须敬听。亲爱我,孝何难。”孝敬父母长辈,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听从父母的教诲,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学生在家尊老爱幼、体贴和孝敬父母,在校尊师爱友、热情助人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弟子规》中讲道:父母呼,应勿缓。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 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 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二要讲究个人卫生干净,衣着整洁大方,饮食合理有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让学生知道古人早就总结了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并不是学校或者是老师刻意要求的。 三是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坐、站、行走及跑要养成好的习惯,时刻提醒和积极注意纠正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站、行走及跑的姿势。

篇14:《民办教育促进法_》学习心得

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们判断客观世界的标准。教育部在颁布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正确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及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十分必要。

一、达成物理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1.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

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和稳定个性的发展。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促使学生形成稳定个性的基本标志。 新的课程观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强调人的意义和价值,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突出表现。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赞同、反对等态度,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倾向,很容易受外界的环境、他人的行为语言而改变。只有经过学生不断的自我探索,将态度倾向性有机合理的整合,才能不断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物理价值观,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物理知识的掌握,物理思维的养成,都离不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而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更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树立正确的物理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习的意义,体验到对物理学科及物理学习的认同感,可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比较不同类型的物理知识,为其物理学习指明方向。因此,把握学生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3.物理价值观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实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从一定的程度上讲,物理思维的培养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单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物理习题运算”未尝不可,但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发展,这些知识未必是所有学生将来所必需的,相比之下,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物理教学,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物理科学素养才是物理教学的本质。

二、价值观目标培养的特性

1.自主性

本质上,价值观是一种主观的自主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是在主体所认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之上建立的,体现在行为上的主动选择。

在价值观未稳定建立之前,他人迫使其所作出的行为选择并不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价值观的培养方式是无效的,学生此时的价值观并不稳定。所以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实现主动学习。

2.参与体验性

每个人的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价值观教育中,学生在参与体验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主思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瓶吞蛋”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提供器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不同的证明方法,加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3.复杂性

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现象,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等都会给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影响,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价值观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价值观培养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物理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造一种探究问题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思考问题的实质,激发学习兴趣,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例如在“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节中,在课前教师采用洗衣机管、彩色亮片来演示“天女散花”实验,引导学生猜想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采用手中实验工具来解释实验现象 ,创设了一种探究问题、引发思考的情景,学生会更加易于接受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2.引入物理学史

物理学上的诸多发展创造了如今人们快捷便利的生活,而这种发展可以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理解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怀,并产生热烈的感情,这对于物理价值观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我国一些诸如钱学森等优秀科学家的事迹也会增强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体验学习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许多物理学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于自己的生命。如果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物理美,那么对于物理的喜爱自然会油然而生。例如在讲解“液体压强”这一节课时,可以准备深度较深的水,让学生亲自体验手由浅入深时液体压强的大小,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视频或者flash,例如落水的船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被挤压等等,让学生来体验这种震撼。

4.贴近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促进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贴近生活的物理给了他们进行知识运用的的机会,这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从而转化为内部动机。例如在学习了“大气压强”这一节后让学生来解释吸盘粘钩的原理,在学习“物态变化”后解释冰棍“出汗”的现象等等。在完成物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整合课程资源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除了物理教科书中的内容,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课程资源,在课堂中引入物理实验,挖掘身边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外,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课堂容量,图文并茂,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在作业的布置中安排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采取自制课件汇报的形式来使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其对物理的兴趣。

四、价值观的评价

1.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知识的价值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可是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它的意义,认为知识并未为其生活及社会带来价值,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倦怠,从而导致盲目学习,降低学习兴趣。

2.对物理课程学习的认同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若将学习目标定位为“熟练做题”,产生对物理学习的不认同感,体会不到物理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3.对待社会的态度

初中生在对待事物时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社会中的人、物发生的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价值观、自我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也在间接的反映着学生内心真实的价值观。

4.民族自豪感

科学可以服务于人类,这也是物理学家们喜欢钻研物理的其中原因之一。“神舟八号”的发射、海外华人荣获诺贝尔奖等等,对于这些事件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课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赵丽,赵风雨.新课程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27-29.

[3]杨学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J].教师,2009,(6):22-24.

上一篇:美甲店创业计划书范文下一篇:行政执法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