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花种植安全

2024-04-12

时花种植安全(共4篇)

篇1:时花种植安全

1 茎瘤芥安全种植的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重庆市涪陵区茎瘤芥安全生产现状, 笔者与项目成员于2013年8月对广大种植户进行了询问调查, 并对榨菜从播种育苗到瘤茎收获的整个生长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 对涪陵区榨菜种植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1 调查的主要内容

围绕榨菜安全生产, 经过反复推敲, 最后确定了以下调查内容。

1) 主栽榨菜品种, 性状表现。2) 播种、移栽和采收时期。3) 育苗地的选择和管理。4) 基肥施入情况。5) 追肥次数、施入时间、肥料种类及施用量。6) 主要病虫害及控制措施。

1.2 调查结果

1) 2013年涪陵区主栽榨菜品种为“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 “涪杂1号”因菜形较差, 先期抽苔而退出了历史舞台。“涪杂2号”属早熟丰产杂交品种, 植株比“永安小叶”高大, 适应性强, 可于8月中旬播种 (龙潭等高海拔地区) 作早熟栽培, 于年前收获, 供应市场作鲜食蔬菜, 也可9月中旬播种作晚熟栽培, 不先期抽苔, 瘤茎圆球形, 菜形好, 瘤茎含水量低, 皮薄, 脱水速度快, 加工成菜率高, 是理想的加工型品种。“永安小叶”是涪陵农科所于1986年在永安乡发掘的地方品种, 该品种因丰产、形状好、含水量低、脱水速度快、加工成菜率高, 不先期抽苔, 是最理想的榨菜加工品种, 深受菜农喜爱, 从发掘该品种以来, 一直是菜农喜爱的主栽品种。

2) 无论是低海拔的沿江河谷地带, 还是高海拔的后山地区, 播种时间一般是9月上中旬。但多为9月上旬 (5号左右) 播种, 移栽时间一般为10月的中下旬 (10月15~20日左右) , 收获时间一般在2月18日左右。

3) 育苗地一般选择在常年栽培的大田, 苗床土壤只耕细整平, 而未作特殊处理, 苗期的蚜虫防治未引起高度重视, 在调查中还发现, 有的菜农育苗过密, 移栽时表现为高脚苗。

4) 通过调查发现, 广大菜农不重视基肥的施入, 即或下底肥, 也是简单的三元复合肥。

5) 广大菜农主要重视追肥的施用, 一般为三次, 第一次为移栽苗恢复生长后, 第二次为12月上旬, 第三次为1月上旬, 符合追肥规律, 但在肥料的种类的选择上比较简单, 没有按照蔬菜的需肥规律选择肥料种类, 要么只施N肥, 不重视P、K肥, 要么只施复合肥。施肥方法主要为窝施, 干施, 每株施用量一般为5g左右 (笔者观察估计, 菜农也说不上, 凭估计) 。

6) 通过调查发现, 在榨菜栽培老产区, 病毒病和根肿病相当严重, 特别是病毒病发病较重, 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相当多的菜农对病毒病和根肿病的发病原因不知道, 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发病后乱用农药, 既医不好、造成环境污染和农残, 也浪费了资金, 得不偿失。

1.3 结论

广大种植户关于茎瘤芥的育苗、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影响榨菜食品安全的栽培技术还有待提高,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播种育苗时期。除“涪杂2号”于8月中下旬可作早熟鲜菜栽培外, 晚熟栽培不应提早到9月10日前播种, 无论是“涪杂2号”, 还是“永安小叶”, 一般以9月10~15日为宜。经观察, 凡提早播种, 病毒病较为严重, 如遇1月下旬至2月上旬晴朗天气, 易出现抽苔和空心。

2) 培育无病健壮菜苗。茎瘤芥健壮无病幼苗是获得高产和无病害的前提, 特别是病毒病和根肿病更应重视育苗期的预防。 (1) 采用无病床土育苗或播种前进行苗床药剂消毒, 对土传病害的根肿病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 (2) 育苗床应选择光照好、地势平坦、地下水位底、排灌方便、多年未种过榨菜的壤土地块为好 (如种植过榨菜, 一定要对床土消毒) 。 (3) 重视幼苗期的蚜虫防治。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9月上旬至11月初是蚜虫的迁飞盛期, 特别是遇高温干旱少雨天气, 蚜虫暴发, 应彻底消灭蚜虫。 (4) 播种不要过密, 幼苗长出真叶后, 应根据情况适当疏伐。避免长成高脚苗。

3) 选择壮苗适时移栽。选择阴天或晴天进行大田移栽, 不宜在雨天栽植, 特别是易积水的粘土田易引起病害。移栽时选择健苗淘汰弱苗和病苗。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 在肥沃平坦的稻田栽植榨菜, 株行距可适当大一点,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降低土表湿度。

4) 重视肥水管理。施肥应注意以下原则。 (1) 平衡施肥的原则:一是有机肥与无机肥之间的平衡;二是大量元素N、P、K之间的平衡;三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 (2) 生产过程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的原则。 (3) 保头攻中控尾的原则, 在榨菜收获前20天内严禁施用氮肥, 以防止硝酸盐含量偏高对人体的危害。雨季应及时排除厢面积水。

5)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减少化学防治。对于病害, 最好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携出田外烧毁或者深埋, 严禁把病株遗留在大田, 并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 以防病菌蔓延。对于虫害应使用低毒广谱农药, 应在规定的施药安全期使用, 农药残留量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6) 适时采用。一般宜在雨水节前采收, 视天气而定, 如气温回升快, 应适当早收, 如气温偏低, 可适当晚采。

2 保障茎瘤芥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合理规划区域, 实施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目前我国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农产品认证, 它们都具有相应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标准。涪陵茎瘤芥产地应根据离城镇或工矿企业的远近, 合理划分区域, 进行环境监测, 符合相应标准的应申请相应的产地认定, 不能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的应严禁从事茎瘤芥生产, 或者经过环境整治后达到标准的才能再从事茎瘤芥生产。茎瘤芥鲜销和榨菜食品的最小单元外包装上应注明相应的产地和认证标志, 实行优质优价, 也有利于回溯追踪。

2.2 制定茎瘤芥规范化农田生产技术规程, 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GAP) 生产

应根据产地认定结果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 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或绿色食品, 或有机食品) 产地认定条件的应制定无公害 (或绿色食品, 或有机食品) 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可由政府部门牵头, 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加工企业协同攻关, 根据标准共同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目前涪陵区适合GAP生产的只有少量为榨菜加工企业进行管理的茎瘤芥种植基地, 约为1000hm2, 其余全部为农户分散种植, 不便于实施GAP生产, 应在相应产地认定区域的乡镇政府统一领导下, 组织乡镇和村社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学习, 然后由每个村社的农技人员按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安排茎瘤芥生产。

2.3 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茎瘤芥风脱水和榨菜腌制工艺

目前涪陵区只有少数大型榨菜加工厂在茎瘤芥产地修建有标准化的腌制池, 实施了规范化的风脱水和腌制, 此外, 仍以个体加工户为主体的分散加工半成品, 风脱水和腌制没有相同的标准, 质量差异较大, 不能保证半成品的安全性。可由涪陵榨菜集团牵头, 组织各大型榨菜加工厂共同制定相同的半成品生产标准, 然后加以实施, 以确保半成品的质量。

2.4 建立健全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 建立与实施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涪陵区的各级政府部门, 应设置专门从事茎瘤芥生产的管理部门, 层层监管, 负责茎瘤芥生产的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管理。建立质量管理部门是实施GAP生产和HACCP安全控制的前提。其次, 还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ISO9000和HACCP或ISO22000管理体系 (ISO22000是ISO在2005年颁布的将ISO9001和HACCP结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与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 茎瘤芥生产过程就能有效控制, 并能不断自我完善, 达到预防危害的目的。

2.5 建立有效记录和保存系统, 实施“田间档案”管理制度

无论是ISO2000管理体系, 还是HACCP, 或是GAP, 其共同特点都强调记录与保存, 它是质量控制的根本要求。“田间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比食品加工档案应多一年) , 便于食品追溯。在茎瘤芥的播种育苗到采收贮运全过程中都要有详细的农事操作记录, 建立健全肥水施用、病虫害防治及贮运管理档案, 保证茎瘤芥不受农药、化肥、环境及贮运工具的污染。

2.6 建立质量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制度, 定期培训

对质量管理部门的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并且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然后由农技人员对广大菜农作宣传和指导。培训学习的内容包括: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认证认可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及茎瘤芥的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上述措施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的协作, 榨菜加工企业和广大种植户的通力合作, 才能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朱坚, 张晓岚, 张东平等.食品安全与控制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3.

[2]胡相云.试论涪陵榨菜软实力的提升.中国调味品, 2011 (3) :17-19.

[3]刘朝贵, 等.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 .

篇2:时花种植安全

一、蔬菜种植农户的经营目标

人的行为是受目标控制的, 不同的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农户对蔬菜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取决于其蔬菜经营的目标。

1.农户蔬菜经营的双重目标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 农户蔬菜经营的最根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农户的利润最大化是通过一定的资源配置实现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这种资源配置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系列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 而交易是互利的, 因此, 农户的利润目标并不能孤立地得以实现, 一定伴随着市场其他主体某种利益的同时实现。也就是说, 农户在实现自身利润目标的同时, 一定也在实现着某些市场主体的某些利益, 农户的经营目标因而具有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 农户既是为追求利润而生产蔬菜, 又是在为消费者生产蔬菜, 因此农户蔬菜经营具有双重目标:最根本的是利润目标, 即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利润;同时利润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 这使得利润目标又表现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 即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2.双重目标之间的关系

农户在蔬菜经营中所具有的追求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对双重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对立性。

统一性表现如下几方面。首先, 农户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来实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标的;其次, 农户又只有在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边界条件看, 最大程度实现利润的目标和最大程度满足需求的目标这二者的边界条件是一样的, 都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农民在最大程度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一定最大程度实现了自身的利润, 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 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是统一的。

对立性表现在:双重目标之间的统一性是在两个目标都有同一个价值标准时才会表现出来。如果两个目标的价值标准不一样, 就有可能表现出对立性, 导致农民利润最大程度得到实现与消费者需求的最大程度被满足可能不能同时存在。对农户而言, 他是在自身的价值标准的指导下来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当农户个人边际收益等于个人边际成本时, 这两个目标被最大程度实现。然而, 对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目标而言,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却不能用农户的个人价值标准来评价, 而应以社会价值标准来评价。当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状态时, 个人边际收益 (成本) 等于社会边际收益 (成本) , 这时两个目标的价值是一样的, 都是社会价值标准, 从而可以表现出统一性。但是, 如果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状态, 个人边际收益 (成本) 就可能不等于社会边际收益 (成本) , 那么, 两个目标之间就可能表现出对立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 当市场满足完全竞争条件时, 这两个双重目标之间就会表现出统一性;反之, 当市场不具备完全竞争条件时, 双重目标之间就有可能表现出对立性。

3.基于质量安全控制的双重目标

蔬菜作为一种商品, 具有多方面的客观属性, 能产生多种使用价值, 从而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效用。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 将蔬菜的使用价值分为满足消费者生存需求的价值和满足消费者安全需求的价值, 即蔬菜具有生物能量属性和质量安全属性。在不同条件下, 消费者对蔬菜的这两种属性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时, 农户满足消费需求的目标也就会发生改变, 随之, 农户蔬菜经营的行为也会改变。那么, 当这一演变过程发生时, 农户在蔬菜经营中的追求利润和满足需求这对双重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呢?本文接下来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蔬菜经营模式的演变

以前, 蔬菜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数量 (生物能量属性) 需求, 以解决数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随着收入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开始升级, 消费者不仅只追求对蔬菜数量需求的满足, 而且开始注重蔬菜的营养和质量安全, 继而市场上出现了对蔬菜的质量安全属性 (或者 “安全蔬菜”) 的需求。同时, 另一方面, 随着周年化、跨地域化的发展, 蔬菜供应体系日趋复杂, 使得蔬菜的质量安全的风险增大。〔1〕因此, 从供求两方面看, 蔬菜供求间已开始出现质量上的供不应求这个新矛盾。这种变化必然要求蔬菜经营要由以满足数量需求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向以满足安全需求为目标的经营模式的转变, 也就是, 要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 “安全供给”模式转变。

然而, 我国蔬菜经营的这种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 “安全供给”模式的转变并不充分,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总的看来, 目前我国蔬菜经营仍以 “数量供给”模式为主。为何在“数量供给”模式下蔬菜的质量安全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何 “数量供给”模式向 “安全供给”模式的转变不够完全?下面将对此进行分析。

三、“数量供给”模式下蔬菜种植农户的质量安全控制目标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 无论是 “数量供给”模式还是 “安全供给”模式, 农户蔬菜经营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 就蔬菜的质量安全而言, 农户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需求的目标 (下文简称 “安全目标”) 与利润最大化目标 (下文简称“利润”目标) 之间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关系?农户蔬菜经营的利润可一般地表示为 π=P·Q-C (Q) 。在不同情况下, 价格P、产量Q及成本C的构成及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这些都会影响农户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将分析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农户的安全目标与利润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对分散的蔬菜种植农民的蔬菜经营行为可作如下假设: (1) 农户是价格接受者, 即单个农户的蔬菜产量不影响价格。 (2) 单个农户的蔬菜产量等于其销量, 即不存在滞销, 这也是假设 (1) 的另一层意思。 (3) 农户的蔬菜生产技术具有同质性, 即在相同自然条件下, 农户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且产品是没有差别的。 (4) 农户的蔬菜生产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 即P=MC=AC。在这些假设下, 农户的利润可以抽象为π=P·Q-C (Q) = (P-C) Q。可见, 农户蔬菜经营的利润主要由价格P、产量Q及成本C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因此, 农户蔬菜经营的利润目标可以分解为价格、产量及成本控制等多目标, 〔2〕这样就可以分别从P、Q及C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户的安全目标与利润目标之间的关系。

1.价格方面的影响

价格接受者和同质性假设意味着农户面临着同一的市场价格。但是在现实中, 农户生产的蔬菜和及其售价不可能完全没有差别。就现实情况来说, 质量的同一性应是指所有农户生产的蔬菜的平均质量, 这一平均质量是大多数农户所具备的, 而价格的同一性就是指这种平均质量的蔬菜所具有的市场价格。然而, 对单个农户而言, 其生产的蔬菜质量及售价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与平均质量和同一的市场平均价格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自然生产力的作用造成的。虽然, 农户面临相同的生产技术, 但是, 蔬菜生产有很强的自然生产力的参与, 而自然生产力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导致最终的蔬菜产品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进而导致蔬菜价格存在一定的差距。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蔬菜的价格差别主要反映的是蔬菜感观特征方面的差距, 如颜色、大小、外形, 而与关系健康的内在特性即质量安全无关。为了控制蔬菜的感观特征以获得更高的售价, 农户常采取以下行为:施用农药来减少虫害对外形的破坏, 使用生长素等来影响某些蔬菜的大小, 使用染色剂等来改变颜色, 等等。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对蔬菜的质量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从价格方面来看, 农户的安全目标与利润目标关系之间存在冲突, 其实现利润目标的行为会对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产量方面的影响

产量主要与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有关。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 农户提高土壤肥力主要靠化肥, 而控制病虫害主要靠打农药, 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而且, 由于农民自身的科技素质水平较低, 农户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往往乱用和滥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尤其是不合理的使用会给蔬菜的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从产量方面看, 农户的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3.成本方面的影响

种子、化肥和农药是农户蔬菜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物质要素投入。在购买这些要素时, 农户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选择价格更低廉的品种, 而低廉的大多都是劣质的, 这些劣质要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蔬菜的质量安全。首先, 劣质种子会使产量更不稳定且病虫害更易发生, 这样就要求化肥和农药更多的投入, 间接影响到蔬菜的质量安全。其次, 劣质化肥和农药会直接给蔬菜质量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从成本方面来看, 农户的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农户的蔬菜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数量需求而不是质量安全需求, 因而农户没有安全目标。不仅如此, 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还会损害到蔬菜的质量安全。因此, 农户的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是不兼容的。

四、蔬菜经营模式转变中农户的质量安全控制目标

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农户在蔬菜经营中没有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需求的目标,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中没有出现对质量安全的需求。那么, 在市场出现了对质量安全的需求后, 农户是不是就会有较高的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需求的目标从而向市场供给安全蔬菜呢?如果农户会供给安全蔬菜, 那么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就是统一的;反之, 两种目标就是冲突的。要回答这一问题, 就需要对农户经营安全蔬菜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

当蔬菜市场出现了对质量安全属性的需求后, 市场就会存在两种质量水平的蔬菜:一种是普通蔬菜, 就是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生产的;另一种是安全蔬菜, 其质量安全水平是相对比较高的。现在我们假定: (1) 安全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更高 (因为其更稀缺) 。 (2) 安全蔬菜生产成本比普通蔬菜生产成本更大 (否则, 农户都会生产安全蔬菜) 。 (3) 安全蔬菜的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另外, 由于信息不对称, 生产安全蔬菜的农户必须要采取差别化经营才能获得更高的价格。于是, 农户安全蔬菜生产的利润函数可表示为π= (P+ΔP) ·Q- (C+ΔC) ·Q-C1Q= (P+ΔP-C-ΔC-C1) ·Q, 其中, ΔP为安全蔬菜相对普通蔬菜的溢价, ΔC为生产安全蔬菜的平均追加投入, C1为差别化经营的平均投入成本。〔3〕从安全蔬菜的利润式可以看出, 相对于普通蔬菜, 安全蔬菜经营的成本收益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 包括价格的变化和成本的变化。下面将分析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农户安全目标与利润目标之间的关系的 (由于安全蔬菜的产量Q是分析的结果, 因而不作影响因素分析) 。

1.价格变化的影响

安全蔬菜比普通蔬菜有更高的价格, 由P上涨到P+ΔP, 差价 ΔP体现了质量安全的价值。但由于信息不对称, 农户要实现 ΔP, 必须要采取差别化的经营, 即必须要付出C1才能获得 ΔP。然而, 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 农户只是价格接受者, 无需采取影响P的行为。虽然, 前面分析提到质量也有差别, 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 从整体上看, 我们可以假设, 在 “数量供给”模式下农户进行的是蔬菜的同质性经营。因此, 如果农户要生产安全蔬菜, 必须要由同质性经营向差别化经营转变。这种转变是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的。对分散的农户来说, 差别化经营成本C1会很高, 从而与溢价 ΔP相比, 差别化经营的净收益会很低, 即 (ΔP-C1) 值很小, 甚至为负。因此, 分散的单个农户在安全蔬菜经营上存在路径依赖, 很难实现由同质性经营向差别化经营转变, 这也阻碍了农户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 “质量供给模式”的转变, 降低了农户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的统一性。

2.成本变化的影响

这里分析的成本是指生产成本, 不包括上面已分析的差别化经营成本。ΔC主要体现为物质要素、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上的追加投入。对单个农户来说, 经营规模是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条件。〔4〕在物质要素上, 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料, 追加投入都会存在一定的规模不经济;而在对技术和管理的变革上, 由于受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 无论是通过引进人才或是对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都要需要大量的投入, 这同样会存在规模不经济。因而, 规模不经济会使 ΔC值较大, 从而使得相对普通蔬菜而言安全蔬菜生产的附加值较小, 甚至为负, 这就降低了农户生产安全蔬菜的积极性, 甚至完全阻止农户生产安全蔬菜。〔5〕因此, 农户在安全蔬菜生产上的规模不经济降低了其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的统一性, 进而阻碍了其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 “质量供给模式”的转变。

从以上分析知, 分散的农户在 “数量供给模式”向 “质量供给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 难以使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较好地统一, 两种目标的冲突仍较大程度地存在, 农户安全蔬菜生产的积极性较低。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分析可知, 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才产生的, 相应地, 这也要求农户在蔬菜经营上要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 “质量供给”模式的转变。在蔬菜市场没有出现质量安全需求时, 农户只有满足消费者的数量需求目标而没有质量安全控制目标, 这时农户的利润目标与安全目标是不兼容的。而当市场出现质量安全需求时,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由农户组织程度低导致的规模不经济等原因, 单个分散农户在由 “数量供给”模式向“安全供给”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从而使农户的安全目标与利润目标之间存在冲突, 这降低了农户生产安全蔬菜的积极性。为了解决单个分散农户在经营模式转变上的路径依赖, 提高其生产安全蔬菜的积极性,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加强对蔬菜市场质量安全的检测, 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农户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的不利影响。

加大安全蔬菜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以降低农户生产安全蔬菜的成本, 从而提高其生产的积极性。

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以实现农户在安全蔬菜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发展蔬菜质量安全的供应链治理等方式。供应链既能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 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又能通过其特有的销售渠道有效地把农户生产的安全蔬菜与市场上的其它普通蔬菜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1]周应恒, 霍丽王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

[2]刘莹, 黄季火昆.农户多目标种植决策模型与目标权重的估计[J].经济研究, 2010, (01) .

[3]陶善信, 周应恒.食品安全的信任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2, (01) .

[4]张复宏, 胡继连.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果农无公害种植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来自山东省16个地市 (区) 苹果种植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07) .

篇3:时花种植安全

临泽县是一个传统的灌溉农业县,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访廊中部, 是张掖绿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东经99°51' ~100°30', 北纬38°57'~39°42' 之间。全县下辖7 个镇, 71个行政村, 699 个合作社, 3.42 万户, 12.18 万人, 总面积2727.29km2。海拔1 380 米~2 278 米, 年均气温7.6℃, ≥10℃有效积温3 085℃, 全年日照时数3 051h, 年均降水量117.4mm, 年蒸发量2 338mm, 平均无霜期155d, 属典型的大陆荒漠草原气候。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制, 一季有余两季不足, 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设施农业、小杂粮等。兰新铁路、高铁、连霍高速公路、312 国穿境而过, 交通通讯便利, 宽带入村率达100%。适宜的气候, 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 为洋葱等蔬菜生产、销售、运输提供了十分的便利条件。

二、洋葱产业发展与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一) 洋葱发展已初具规模, 逐步向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迈进

2015 年临泽县洋葱种植面积512.8hm2, 重点分布在4 个镇, 其中平川镇34.4 hm2, 蓼泉镇153.5 hm2, 鸭暖镇272.2 hm2, 新华镇52.7 hm2。从全县来看, 各镇洋葱的种植面积不均衡, 但结构布局已趋于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已由传统的盲目分散无序生产种植发展向集中流转土地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改变了由过去看市场行情农户“一窝蜂”跟风种植生产到现在谨慎订单农业合同约定规范种植生产, 形成了“企业+ 农户+ 基地”的种植模式。种植技术也实现了由过去直播到集中育苗规范移植栽培的标准化种植生产方式转变。辖区内形成了规模种植镇、专业种植村、依托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种植示范片、农场种植、种植大户、分散种植农户等多元化生产格局, 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洋葱种植与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销企业、农副产品加工厂等市场主体。

(二) 洋葱种植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全县洋葱种植种类主要有黄皮洋葱和紫皮洋葱。种植品种主要有:红雁、湖林、千里马、紫魁丰、金宝、盛世经典、新红奇2 号、鸿运、红鹤、美国红二代杂交种、加福606、白紫伦等23 个品种。种植方式均为地膜覆盖, 统一育苗, 规范移栽, 标准化管理,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洋葱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开展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

(三) 洋葱产量高, 经济效益可观

洋葱因种植区域、品种、密度不同, 洋葱产量也不相一致。据调查, 洋葱亩均产量约7 000kg左右, 亩均收入约8 000 元左右。全县洋葱总产量约5 000 万公斤以上, 客商收购后, 用途主要是作为鲜食蔬菜或作为脱水蔬菜加工原料。洋葱种植与玉米相比, 亩收入可增加4 000 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四) 初步实现按标准集中采收, 分拣包装, 分级销售

生产企业按照不同洋葱品种的成熟期, 确定收获日期, 根据收购销售客户要求按标准集中采收分拣包装, 分级销售。全县洋葱销往地点涉及全国各地, 重点以北京、四川、广东、河南、重庆、长春、山东等地为主, 销售区域广泛。

(五) 洋葱生产落实了属地责任管理, 质量安全监管逐步规范

初步构建起了县- 镇- 村社三级质量监管体系, 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及各镇监管站例行抽检和日常检验工作, 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 采取属地责任管理, 加强了对种植生产企业及农户多重监管检查监督。收购客户对质量安全进行约定, 通过签订种植协议, 记录田间生产档案, 收购前进行自检和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等方式, 加大了监督检查和抽检覆盖率, 确保了洋葱产品质量安全。

三、洋葱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监管责任

为保障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县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由县政府与各镇及各农产品质量监管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 建立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责任追溯体系, 落实了生产单位主体责任, 强化属地管理和监管职责。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 实现了机构、场地、人员, 经费“四落实”, 县、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有序运行, 并将监管工作纳入日常考核管理, 确保洋葱生产质量安全。

(二) 广泛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

为了促进全县包括洋葱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由县人大、县食安委、县农委牵头, 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习、开展培训等方式,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各村镇、洋葱种植生产基地等, 检查了全县对“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和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基地生产、检验检测、追溯等情况, 使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质量安全氛围更加浓厚。

(三) 加强源头控管, 推行市场准入

该县通过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 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准入、进销货台帐登记备案和索证索票制度,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在全县各镇、村和中心街道、集贸区域、生产基地、农资经销门店企业等处预以张贴“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禁用清单通告”121 份, 发放“国家限用农药和禁用农药清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禁用清单”等宣传资料3 500 余份, 有效净化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 使农资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

(四) 加强基地建设, 推行标准化生产

该县加强洋葱生产基地建设, 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落实生产基地及农户的农产品量安全生产工作。洋葱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统一规划、集中育苗, 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插牌标识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 严格筛选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建立生产档案, 杜绝了国家、省、市禁限用农药进入生产环节。

(五) 制定扶持政策, 加快认证步伐

该县制定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 临泽县委2015 年1 号文件规定“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 分别奖励2 万元、5 万元”的奖励政策。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基地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 提升洋葱质量安全水平。

(六) 加强流通监管, 完善了追溯体系

市、县农产品监管机构和基地所在镇监管站在认真开展洋葱种植情况摸底统计、跟踪监督、专项检查和例行抽检的前提下, 对全县洋葱收获进度、销售情况及用途等做了进一步监管调查。经调查, 临泽县常青特色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平川镇流转土地规模种植12hm2洋葱, 分别销往新疆、福建、山东、河南;高台县金秋洋葱专业合作社在平川镇连片种植4hm2洋葱, 主要用于生产脱水蔬菜。与此同时, 该县依托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建立了临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积极为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可查询、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监控, 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零散种植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规模小而分散, 安全生产状况差, 质量难追溯。

(二) 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应用参差不齐

部分农民的集约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单元造成技术应用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管理不规范, 记录不健全, 致使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

(三) 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种植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优质优价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抗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较弱, 个别种植经营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配合不到位。县、镇检测机构虽然配置了检测仪器, 目前均为果蔬农药残留速测仪, 检测结果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 不能作为处罚依据, 增加了监管难度。

五、对策建议

(一) 抓规模种植, 提高质量安全

利用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推行集约化生产, 鼓励土地流转、反租倒包等多元化方式进行适度规模发展, 政府部门通过加强监管检查、培训服务指导、建立田间档案、例行监测检验等方式强化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规范种植管理和技术应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 加快品牌创建, 建立质量追溯点

鼓励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积极开展洋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工作, 创建申报洋葱品牌, 积极申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建立洋葱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提高监管水平。

(三) 抓宣传发动, 营造浓厚氛围

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培训会议、信息平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 向农户宣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违禁高毒农药的危害性, 提高群众对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 抓集中整治, 杜绝安全隐患

加大农资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力度, 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出售假冒伪劣农资现象, 杜绝出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农药的行为, 规范农资市场, 杜绝安全隐患。

(五) 抓质量检测, 保障安全生产

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资源整合、仪器配备、人员培训、质量认证步伐, 提高检测水平。加强农产品例行监管监测抽检力度, 依托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加大对洋葱及其它蔬菜的检测覆盖面, 及时掌握蔬菜质量安全状况, 安排专人定期深入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抽检, 尤其是在洋葱成熟收获和上市高峰期加大抽检频次, 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开展源头追溯和整改,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 抓技术培训, 确保规范管理

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对洋葱种植户重点普及农药科学使用知识, 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新技术, 实施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促进标准化生产技术进村入户, 从而保证洋葱等蔬菜的质量安全。

(七) 抓合同订单管理, 促进质量提升

除了市、县、镇正常监管监测检查之外, 客户在合同中加强质量安全约束, 建立生产档案, 做好田间生产安全检查和收获自检工作, 做到产地可追溯, 信息可查询, 质量有保障。

(八) 抓农业保险, 降低种植风险

农业生产存在周期长, 市场风险大, 价格不稳定等一系列不可预见因素的特点, 积极推行和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增加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1]。

参考文献

篇4:时花种植安全

1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 监管难度大。农产品生产涉及千家万户, 种类多、环节多、周期长, 监管难度大。

2) 大多生产者素质不高, 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盲目追求产量与产值, 不规范使用化肥和农药, 不遵守化肥、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甚至使用违禁农药, 造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

3) 监管与检测手段滞后, 影响监管效果。目前全县农产品检测设备, 只能进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定性检测, 而且检测一组产品需45分钟以上, 耗时而不简便, 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4) 农技干部存在“重生产轻监管”的思想, 监管文件精神难以贯彻落实到位。大多农技干部监管主动性、积极性差, 资金缺乏, 导致部署监管工作难落实到位, 时有漏洞出现, 这为引发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带来隐患。

5) 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与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难度。

2 积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为确保各项监管工作贯彻落实, 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上杭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专业站按“一岗双责”制度, 一手抓产业发展, 一手抓质量监管, 层层落实责任, 按照“三要八到位” (文件要发、会议要讲、材料要齐, 组织机构到位、人员力量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建章立制到位、巡查督查到位、问题处理到位、经费保障到位) 的监管要求,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县制定了《上杭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上杭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农产品例行监测计划》等制度和方案。这些制度、方案的建立健全, 分清了监管职责, 强化了生产全过程监管, 加强了农业执法检查, 加大了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 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推动了农产品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2.2 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体系, 提升监测能力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 全县贯彻落实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件精神, 于当年8月经县编办批复设立“上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和“上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分别调剂专职人员3人和5人;设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动 (植) 物疫病防控中心”21个, 每乡 (镇) 从农技站、兽医站各调剂1人, 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按照“八有条件”要求建设乡镇监管机构。2011年全县争取上级安排检测体系建设资金380万元, 完成上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古田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提升了检测能力。2014年初该项目已通过省、市验收;2013年4月全局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资金 (年预算经费35万元) 对全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先行配置监管专用电脑1台 (共21台, 资金10余万元) ;结合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 2013年下半年对每乡镇农技站配置农残快速检测设备一套并建立检测室, 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同时在常年种植蔬菜保护区的红色圣地古田镇、人口密集的城区等蔬菜专业合作社 (基地) 设置农残快速检测点3个 (古田开心农场、大鹏蔬菜专业合作社、杭丰蔬菜专业合作社) , 做到蔬菜上市前检测合格;设施设备的逐步完善, 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已初步形成县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体系。

2.3 加强源头监管,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抓好生产源头的监管, 强化关键时期的宣传与检查指导工作, 重点把全县10余家蔬菜基地、5家茶叶基地 (场) 、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的蔬菜、茶叶、水果列入监测范围, 做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结合农产品各生育关键时期, 不定期组织农技、经作、植保、执法、质监、检测人员进入生产基地、重要场所,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 特别是推广防虫网、太阳能灭虫灯、黄板诱虫等物理防治技术, 严禁使用违禁农药, 督促做好农业投入品使用详细记录档案,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收, 要求基地业主自愿签订上市蔬菜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是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 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定期开展三次农资大检查、“放心农资下乡”以及“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等农资市场检查, 以各乡镇农资经营网店、生产基地农资仓库为对象, 以销售国家禁用33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25种限用农药、销售假冒劣种子等农资为重点对象,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 2013年全县签订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5份, 其中蔬菜10份、水果2份、重点企业4份、槟榔芋19份;共出动执法人员235人 (次) , 先后检查农资经营店、基地农资仓库210余家, 共立案查处案件15起, 涉案金额1.8万元, 其中查处假劣农药案4起, 未取得登记证农药3起;农资经营网点签订《农资规范经营诚信承诺书》205家。

2.4 突出日常检测工作, 配合省市农产品例行监测

有效的农产品监测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县农产品检测站把全县主要果蔬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列入抽样检测范围。全县把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作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西门农贸市场设立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室, 专人负责坚持全年每天 (年初一、初二、初三除外) 对农贸市场各种蔬菜、水果进行抽样检测, 检测结果及时公布其门口告之于民, 对检测超标的果蔬及时报告工商部门处理。同时, 结合节假日 (活动日) 定期或不定期进入超市、酒店、生产基地进行流动抽样检测。据县农产品检测站统计, 2013年1~12月份共抽检蔬菜样品5 134个, 农残超标153个, 合格率97.01%, 水果样品72个, 合格率100%;流动监测共抽检蔬菜样品2 526个, 农残超标28个, 合格率98.74%, 监测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年度计划, 积极配合按时抽样送检, 强化生产基地监测, 对全县“三品一标”基地和主要生产基地的蔬菜、茶叶进行定期抽样检测, (蔬菜在4、6、8、10月初进行, 茶叶在5、11月进行) , 全年向省、市送检的蔬菜、水果样品50份、茶叶样品10份, 检测结果均合格。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配合农业部开展我省稻米质量安全重金属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 县农业局高度重视, 组织相关股站工作人员, 对全县21乡镇66个村的早稻、中稻、晚稻分别抽取稻谷合计597份, 并及时送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检测分析, 检测结果是全县稻谷重金属镉含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5 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产业规划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当地实际与气候优势进行产业规划, 建设一批安全优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把庐丰、南阳、才溪、旧县、中都、湖洋等乡镇作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新品种展示基地, 把城区和古蛟片区域作为常年种植蔬菜 (或反季节蔬菜) 保护基地, 把稔田、中都、才溪、湖洋等乡镇作为优质水果基地, 把步云、太拨等乡镇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加以发展和监管;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 示范推广防虫网等物理防虫、生物制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嫁接栽培等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无公害蔬菜、茶叶、水果标准化栽培技术, 加强产地安全管理, 生产更多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

二是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全县把食品安全可追溯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3年在上杭大鹏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杭云雾香茶叶有限公司推行蔬菜、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试点建设。企业建立生产档案记录, 规范用肥用药,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加强上市蔬菜检测, 农产品质量做到从大田到餐桌各环节有案可查, 并建立了各自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通过试点示范带动, 逐步在全县蔬菜、茶叶等企业推行蔬菜、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放心农产品。

三是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通过公司加农户、基地加农户等形式,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五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2.6 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进程

结合省级生态县建设, 鼓励农业企业 (合作社、基地) 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 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进程, 扩大“三品”认证面积, 提高全县农产品优质率。据统计, 2013年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有上杭丰农食品有限公司的清水笋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云雾香茶叶有限公司的铁观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大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西红柿、茄子、青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县绿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白砂岭背) 和太拨儒溪茶业有限公司的乌龙茶, 白嘴岩茶叶发展有限公司 (通贤) 茶鲜叶, 诚福果品专业合作社 (中都) 柚, 县茶叶协会 (南阳镇联山) 的茶鲜叶以及古田开心农场的西红柿、苦瓜、扁豆, 上杭众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甘蓝、大白菜、西红柿均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还有5个农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正等待发证和2个农产品正在申报地理标志。

2.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一是结合执法宣传。利用春、夏、秋农资打假对农资经营网点、生产基地业主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农药使用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业部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

二是结合科技帮扶宣传。利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科技帮扶时宣传上述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

三是结合科技培训宣传。利用在举办“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时宣传上述法律法规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2013年9月26日组织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各专业合作社 (基地) 业主、部分农资经营人员等100人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型培训班, 重点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三品一标”认证申报与有关政策、农产品检测操作演示及有关知识, 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四是举办广场宣传活动和新闻媒体宣传。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广场活动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 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治氛围, 提高监管人员、生产者和农资经营者等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安全等意识。全年印发各种宣传材料5 000余份, 举办科技培训班10期, 培训、指导农民2 300余人 (次) , 简讯报道15篇。

摘要:根据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上杭县农业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管与检测体系建设、强化生产源头监管和日常检测、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宣传培训”等措施, 积极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

上一篇:外企英文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武连职业中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