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2024-06-10

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建设 ?

调研报告 ?

**街道城管科*** ?

随着首都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城区边沿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市容环境脏乱,居民大卫生意识淡薄等问题凸显了出来。我地区的麻峪村就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当地大众对改良生活环境的呼声很高,对地区脏、乱、差问题反应强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城乡结合部(**村)的 1 个通病,应引发我们高度重视。

1、麻峪村的环境卫生现状 ?

(1)麻峪村的环卫状态及不良影响 ?

**街道麻峪社区地处**西部,历史构成的自然村落,与**区接壤,地势北高南低,面积为 3平方千米。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1994 年麻峪村农户转为城镇居民身份,由过去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转为城市居民后,同时其管理体制也由农村式转为城市化管理。

麻峪社区现有常住居民 1409 户,3726 人;活动人口 1262 户,3**2 人。社区居委会有专职工作者**人,平均年龄 35 岁。社区有党员 186 人,志愿者队伍 7 个,居民小组**3 个。村内有支路 7 条,小巷 23 个,由居委会负责的 6 名保洁员负责保洁。辖区有小学、保安训练基地等 12 个社会单位 ?

麻峪村的上水是由**城子水厂供给的,但因进村后的支线年久且细,造成入户水量很小。在村南,用水高峰时,断水现象时有产生,大众意见很大。街巷的下水管道大都是 1995 年前由当时的麻峪大队铺设的,时间久长,阻塞严重,经常有污水外溢现象,对此大众也是意见纷纭,要求完全解决。由于 1 些大众卫生意识淡薄,侵街占巷、私搭乱建、乱扔乱倒现象在麻峪村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是与广大大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干的民生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是破坏了**对外形象。在前面已谈到,我地区西与** ?

区的建成区相邻,整体市容环境落后于人,反差较大,严重侵害我区对外整体形象。

是下降了广大居民大众生活质量。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讲求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大量的垃圾渣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不洁的市容,下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是影响了精神风采。地区的整体市容环境状态代表了 1 个地区的整体风采,环境卫生虽然是“小事”,但却可反应出大众的“精神风采”。

(2)造成环境脏、乱、差的主要缘由 ?

1、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虽然户口由农民变成居民,但因地处城乡交界处,农村气味较为浓厚,虽然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改变村容不洁现状的欲望较为强烈,但由于农村长时间以来构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特别是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垃圾等现象比较普遍。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 2 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原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这 1 点在城乡结合部的麻峪尤其明显。全村没有市政下水管线,没有消防井,没有邮局,没

有门诊医院,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缺少有效管理,造成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环境。

3、管理者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城乡结合部(**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不但位置偏僻而且先天不足,因此,很多的领导和部门就会认为现在要求城乡结合部做到长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还为时过早;或认为这都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或认为弄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费劲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乃至视而不见,不愿化力气改良环境质量。

2、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紧急性 ?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区边沿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市容环境脏乱,居民大卫生意识淡薄等问题凸显了出来。在我区,像麻峪的环境环卫状态其实不是个例,我区的 1 些自然村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倒乱处置现象,已成为市民大众关心的热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1 定要从推动城乡兼顾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急性。

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1 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增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良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城乡结合部(**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让广**乡结合部(**村)居民同享我区文明建设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3、创新方法,立足长效,全力推动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建设 ?

从我地区的实际动身,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建设管理不可能全面铺开,1 步到位,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按部就班。

(1)加大宣扬教育力度,培养居民新观念。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居民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应用多种情势、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社区居委会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 1 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另外,社区居委会要充分重视发挥社区党员、积极份子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作用,抓典型,带全面。展开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广大居民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行动习惯。在整治和创建进程中,可组建环境卫生监督岗,劝阻不文明行动,催促居 ?

**活动人口养成良好的平常卫生习惯。

(2)科学兼顾社区计划,培养设施建设新出发点。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环境保洁工作,环卫设施建设是基础。应捉住兼顾发展有益时机,在做好社区整体计划时,将环卫基础设施纳入全部社区体系,兼顾计划,兼顾建设。在计划进程中,要掌控分级负责的原则,科学公道安排。即:调和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街道要依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城乡结合部(**村)居住区、道路、河道等处放置垃圾桶,公道设置垃圾房,建造垃圾搜集转运点,配置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装备。城管部门将根据城**垃圾集中搜集处理的要求,调和、指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在计划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装备的作用,做到生活垃圾搜集、清运、中转运输等环卫装备设施同

享共用。

(3)多渠道张罗资金,培养投融资新方式。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工作,资金是主要因素。要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引入市场机制。从长远看,盘活壮大街道经济是根本,对辖区土地及其他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增加街道收入,发展壮大街道经济,提供资金保证。目前,要建立财政补 1 点、街道经济挤 1 点、受益大众出 1 点、社会各界捐 1 点、政策优惠省 1 点的“5 个 1 点”资金张罗机制。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给予提供设施上做广告等便利,吸引企业、社团、个人投资,以拓宽筹资渠道;另外,在环境卫生管理中还可以把大众参与环境卫生工作与居民享受的福利相结合,实行义务与利益互动机制。要勇于打破陈腐观念,创新管理体制,以下降管理本钱,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着眼长效建设,培养环卫 1 体化工作新机制。实行城乡结合部(**村)垃圾分类化、减量化是城市管部门的职责,也是街道、社区的重要工作。依照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的要求,建立 ?

“社区自管、划片包干、上门搜集、专业环卫部门集中紧缩转运处置”的工作机制和垃圾集中收运管理网络,落实居民、社区、城管、街道及专业环卫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调剂和配足垃圾搜集、清运人员,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和上门搜集等方式,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搜集,逐渐实现辖区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要整合社区居民、党员、积极份子、环境志愿者、各类协会等气力,齐心协力做好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沟通、调和机制,建立定期的工作例会、督查制度,调和各方共同做好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

20**年**月 15 日

篇2: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提案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成区城区的扩展而不断向外延伸。由于城乡结合部往往是城乡地域交叉,二元管理体制职责不清卫生较混乱;居住的外来人口比较多,对周边环境卫生缺乏关心和维护;居住本地的居民,正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还不能适应城市环境卫生和管理的要求等乱差”的地区,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地区,垃圾乱放,污水乱流,道路破损,乱搭乱建随处施严重不足,缺乏专人打扫和管理等等。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不仅影响到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市而且也有损于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巩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

为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推进我市“三区三城”的建民以及外来人口能够和市区居民一样拥有整洁、优美的环境,提出建议如下: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建议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结合我市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将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城市环境管理的总体范畴,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篇3: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环境法制,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1 我国环境法制现状

环保工作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中央制定的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作出的重大决策, 都必须贯彻落实。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不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我国早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 就将“强化管理”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之一。强化环境管理必须严格依法执行各级环境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靠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来解决环境问题, 改善环境质量。为此, 我国早在1992年, 就下发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 把环境法制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环保工作着眼于全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 继续完善立法、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以强化环保法制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推进依法严格监管工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了法制建设在推动、保障各年度环保目标完成和服务全国改革发展, 稳定大局的作用。

2 加强环境法制管理的方法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严格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加强立法;第二, 严格执法;第三, 加强执法监督。

2.1 加强立法

在立法方面, 多年来, 我国做了大量工作, 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 但也存在着覆盖面不全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必须抓紧建立必要的环保法律法规, 填补执法上的空白。一是, 细化法律法规。如完善我国环境法中程序法的立法。目前,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规多属实体法规范, 程序法少之又少, 在环境法的实施过程中, 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 程序法不完备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 缺乏可操作性。如危害环境行为的法律制裁程序、解决环境纠纷的方法和途径等程序方面的问题, 如何掌握尺度缺乏具体标准, 急需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 努力完善环保地方立法, 为推进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要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 紧紧围绕地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着眼于地方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积极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政策、法规、并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配套, 保障国家环保法律的有效施行, 为地方环保事业提供法律依据。三是, 要增强法制观念, 积极开展环保普法工作, 努力增强环保法制观念。目前, 人们才认识到重视, 从重视到自己行动, 还有很大差距。作为普通人, 可能没人反对环保, 可许多并不反对环保的人, 实际上并没有为环保做点什么, 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使环保成为一种时尚, 通过举办培训班、环保法律知识赛, 利用新闻媒体, 编印环保普法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环保法制知识,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2.2 严格执法

执法方面, 应包括环境行为者遵纪守法, 主动规范环境行为。同时, 也包括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

首先, 环保部门自身要增强法制观念, 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其次, 政府领导要支持环保部门执法。目前环保工作的管理机制仍以地方政府为主, 环保部门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涉及环保执法的很多权限, 如限期治理、停产、关闭等等, 都由政府决定、环保部门只有建议权。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环保, 就为环保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执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靠市场, 环保靠政府”这是发达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各级环保部门应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 认真规范执法行为, 以查处和纠正环保违法行为, 制止违法排污为重点,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作, 完善执法条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该严格执行九项环境管理制度。对立项审批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绝不能马上建设, 真正发挥环保“第一审批权”的作用, 要严格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切实把好“三同时”关, 预防和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要敢于抵制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对老污染源要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污染源达标排放方可准许生产, 否则应依法关停措施, 这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3 加强执法监督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依法做好监督, 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执法监督主要按法律规定负责监督检查权利的部门对环境行为者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近年来, 各级政府开展了多次环保执法检查活动, 取得了很大成效, 即促进了立法, 同时又加强了执法。同时,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也日益重要, 近年来, 报社、广播电视对环境问题进行揭露和剖析,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促进了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港务等监督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环保部门有权依法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是否依法对污染防治进行管理, 对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并积极做好对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环境保护法制作为保护环境和资源, 促进持续发展的行为规范,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持, 市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通过依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Z].2007-1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Z].2007-04-05.

[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Z].2006-01-24.

[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Z].2008-10-30.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Z].2008-10-23.

篇4: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果

(一)顺利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以良好的环境迎接宛平城地区相关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丰台区积极推进宛平城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区委、区政府拟用三年时间,围绕宛平城及周边地区的整体环境和风貌,着力开展环境整治改造和提升工作。按照工作计划,2015年完成宛平城内及周边环境改造、纪念广场(醒狮广场)改造、东关南路拓宽和晓月湖景观提升等4项任务,资金总投入达4.5亿元。

1.宛平城内及周边环境改造

按照相关工作规定,宛平城及周边环境提升整治项目于今年初确定立项,经过前期摸排与走访,制定了整治方案,经区政府办公会审议通过,2月中旬启动项目预算评审和招投标工作,4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6月20日全部完工。

一是对城内街的环境进行改造。城内街是宛平城内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道路,全长710米,主要存在建筑立面破旧、铺装破损、建筑装饰风格不统一、行道树缺少管护等问题。同时,城内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民住宅混杂分布,观光旅游与生产生活难以分割,使得景区主题和风格不突出,市容市貌不整洁,影响游客观感。针对以上问题,区市政市容委在现有明清风貌的基础上,以青砖仿古式风格为主基调,对城内道路、沿街建筑立面、广告牌匾进行统一规范和修缮,形成特色院落和胡同,提升整体档次。此次治理共完成道路花岗岩石材铺装1.3万平方米,胡同青砖铺设4500平方米;仿古建筑外立面油饰6370平方米,墙体打磨2100平方米;按照景区标准,对城内市政设施进行专业设计,定制树脂井盖180个、雨水篦子28个、空调外框120个、广告牌匾15块。

二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京港澳高速、五环路、沙岗路、城北街等道路作为进入宛平城的主通道,沿途以及可视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道路老化、房屋破旧、绿地斑秃等现象,整体环境品质不高,沿途印象一般。由于以往主要采取遮挡、临时铺装方式,虽然单次成本比较低,但是累计成本还是很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此次整治立足长远,结合规划、统筹考虑,力争以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绿不断线为标准,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粉饰,规范广告牌匾,进行道路硬化,提升沿线环境品质。同时,积极争取市级相关政策,将东关南街、城北街、京港澳高速辅路架空线入地工作纳入市级整治项目中予以实施。此次治理共完成建筑立面粉饰3.6万平方米;道路硬化2.7万平方米;砌筑围栏1275延米;规范广告牌匾620平方米;小广告防粘贴1352平方米;清运渣土12105立方米。

三是提升沿线景观品质。近年来,随着各项活动在辖区举办,道路沿线的整体绿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缺少景观亮点,缺少“丰台印象”与标志。此次提升工程,在京港澳高速沿线选择了4个节点,以花卉绿植为主体,栽植乔、灌木2.2万株,栽植色带绿篱、花卉2.6万平方米,铺设草坪15.3万平方米,通过设立永久景观节点,不仅为宛平城周边举办活动增加了亮点,也为两区交界、重要桥区建立了常态绿化景观,服务周边居民和单位。

2. 完善纪念广场功能

近年来,宛平城举办大型活动主要在城内抗战馆、醒狮广场举行,承载空间明显不足,接待能力也很有限,难以满足举办大型活动、会议、展览、国际交流等需求。此外,广场文化内涵不足,多为活动期间临时装饰,没有充分体现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居民的休闲空间也不足,不能满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此次改造共完成石材铺装5300平方米,地面铺设透水砖32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扩大了广场面积,增加了使用功能,可一次性容纳2000-3000人。此外,在设计方面增加了文化内涵,提升了景观照明,突出广场的主题性和观赏性。同时,增加献花设施,完善广场的仪式功能,满足活动多样需求,并将广场更名为“纪念广场”。

3. 拓宽东关南路

东关南路是从东进入宛平城内的唯一入口,长度330米,宽度最窄处仅为6米,道路东侧为平房区,沿街商铺较多。由于人车混行、占位停车等情况,上下班高峰经常出现堵塞不畅情况。今年初,张延昆副市长调研时指出,必须下决心对道路东侧的平房区进行拆迁,按照规划红线拓宽道路,改善宛平城东门道路通行能力。

一是完成拆迁。此次东关南街搬迁用地面积约3.06万平方米,搬迁房屋面积约1.7万平方米,涉及宅基地26宗、74个自然户,非住宅10处。为此,区领导先后召开了4次区政府专题会和5次宛平地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重点研究了服务单位招标、东关南街建设及综合环境整治等问题,通过会议研究确定了搬迁政策和项目搬迁资金。

搬迁工作组于3月16日启动入户调查,4月6日启动搬迁工作,26宗宅基地中已有6宗实现签约并完成拆除工作,面积共1845.29平方米,安置人员52人;非住宅10处已完成6处拆除工作,面积为1823.46平方米。

二是道路拓宽。为避免搬迁工作影响道路拓宽,经市规划委批准,东关南街道路东侧红线不变,向西平移15米,保证道路红线仍为35米宽。按照市领导指示,由市公联公司制定建设方案,5月28日正式进场施工,6月底完工,打通了京石入口通道,提高了通行能力,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

4. 提升晓月湖景观

晓月湖工程是北京市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即“五湖一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相关活动的举行,展现丰台发展的新形象,对晓月湖(卢沟桥橡胶坝-卢沟桥河段)景观进行优化,以期更好地展示卢沟桥沿岸风貌。

nlc202309020313

一是绿化提升工程,以提高绿化品质为中心,优化原绿化设计方案,增加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绿化景观提升效果;二是工程修复与维护,主要包括仿古建筑粉刷与修复,地板、座椅、围栏修复,以及增加道路指示牌等。5月14日,区长专题会审议通过了晓月湖景观提升方案,力争今年内实施并完成。

对于以上所完成的几项重要活动保障工作,区市政市容委李春滨主任在10月10日的“70周年纪念活动”丰台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宛平城地区的环境整治和阅兵服务保障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调研,定期听取宛平城各项建设和整治工作汇报,对整治工作的内容、标准、效果、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各单位共同协作,勇于担当是关键。全区各部门每日召开工作会,听取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区审计局对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施工过程、后期验收各环节层层把关,全程跟踪审计,确保了资金落实到位。区财政局资金拨付及时,保证了工程进展。

三是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基础。纪念活动保障工作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全区干部职工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的迸发。在一百多天的保障工作中主动放弃节假日,毫无怨言、不计报酬,保证了纪念活动的正常开展,其精神、其作风,至今回忆起来令人难忘,令人感动。

(二)环境整治稳步推进

一是马家堡西里一社区、卢沟桥青塔区域、右安门翠林小区项目已启动施工招投标;方庄、科技园区项目正在进行预算评审。二是实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4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项目上半年已启动施工招投标。全区背街小巷建立了市容卫生管理台账,落实了保洁人员。三是对地铁、铁路、高快速路及河道沿线进行环境整治。地铁、河道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启动施工招投标;铁路、高快速路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全面推进。

(三)强化市容环境管理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专业管理,机械化清扫率达90%,洗地作业覆盖率达90%,道路冲刷率达99%;二是加强门前及其他责任区管理,告知牌签订、悬挂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建立了全区各类公厕、垃圾收集设施管理台账,开展对旱厕修缮及日常检查考核工作。梳理了400余处垃圾暴露点位,协调相关部门抓紧治理,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开展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治理,拆除违规户外广告800余平方米;五是推进垃圾分类小区达标工作,完成了268个达标分类小区专业化运行招投标工作;六是开展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完成园博园周边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深度治理,推进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深度治理;七是加强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收运,今年内完成1200家餐饮企业餐厨垃圾规范收运和处理工作。

(四)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财政安排养护资金3500万元,已完成15万平方米的道路养护工作。今年道路大修任务10条,财政安排项目资金7500万元,已完成预算评审、设计、施工和监理招投标工作,8月底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同时启动工程建设,11月底完工;二是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改造纪家庙路、丽源路等15处拥堵点;三是开展城市公共空间综合集中治理,对丰管路等14条、18公里道路实施通信类架空线入地工作;四是规范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规范超范围经营报刊亭200余个,清理城市道路非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重点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管理。

(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实施城市河湖水系环境治理,加大消除城市污水水体的工作力度,清理区管河道生活垃圾2000余方。同时,出动人员400余人次,车辆100余车次,对水衙沟、马草河等河道及沿岸居民居住密集区、早市及施工地段加大清理力度,清除建筑垃圾150余方,并在河道外围设立了围挡,做到“大宗垃圾不过夜、零星垃圾随时清”。河道管理部门通过向河道内投放生物制剂,进一步改善河道内水体水质,8个河湖断面补偿额度下降了60%;二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全区细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17.4%;三是强化施工工地扬尘和遗撒治理,加大对建筑垃圾非法运输治理和工地环境检查力度,工地门口遗撒现象大幅减少,围挡外堆物堆料现象基本杜绝,工地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全区建筑垃圾消纳总量204.7万吨;四是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完成栽植639亩,绿化代征地建设、城市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屋顶绿化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大力治理环境秩序

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非法小广告、无照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问题12.5万起,罚款296.75万元;查扣黑车黑摩的1420辆;收缴大量非法“一日游”地图,立案查处无照经营245件,罚没款77.2万元。通过专项整治,解决了9类街面秩序问题,居民群众满意度达93%。

(七)坚决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

一是保持高压态势,采取“五严”措施,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二是坚决清理整治,严控新增“小产权房”;三是全面梳理排查,坚决拆除违法建设。今年上半年已拆除违法建设267处、62.6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生违建105处、3.8万平方米;拆除既有违建162处、58.85万平方米。

二、主要举措

成立了由区主管领导任组长的丰台区城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环境建设、市容卫生、环境秩序、绿色工地等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牵头开展工作。牵头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指标,明确工作标准,指导属地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对市级考评项目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相关单位目标,坚持“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强化、推进属地检查考评;充实和完善环境志愿者服务队伍,营造全民爱护环境的氛围;动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提高解决环境问题效率。

nlc20230902031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个别“城中村”、“村中城”、拆迁工地和拆迁后闲置区域没有进行围挡设置,也没有安排专人管理,形成了新的环境脏乱点,以致多次被媒体曝光,居民也反复举报。为此,建议主体单位严格落实管理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区域环境面貌。二是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和区城市环境热线(96005)接群众投诉举报违法建设、无照游商、暴露垃圾、露天烧烤等市容秩序问题同比增长18.79%。为此,建议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求,对暴露垃圾、露天烧烤等问题及时进行清理整治,确保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结率100%;对违法建设等问题要做到及时制止、快速拆除,提升居民群众的诉求满意率。三是在建道路(如石榴庄路、康辛路)等,未移交前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环境问题突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同时,有些脏乱问题整治后反弹严重,成为居民群众反复投诉的热点。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属地加强沟通协调,对未完工的道路要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对完工未移交的道路要及时协调进行移交,明确环境管理责任。

四、全力完成下半年环境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下半年,区市政市容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改善区域环境面貌。

(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环境保障

重点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做好市容秩序保障工作,加大日常巡控频次,对发现的各类环境秩序问题实施“零容忍”,严格落实严防死守措施,确保活动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二)完成环境建设重点工作

对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的环境建设项目,要尽快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确保所有项目顺利完成;11月底前完成区域环境提升和胡同街巷环境、地铁、铁路、高快速路沿线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

(三)加强市容环境管理

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提升“一扫两保”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9月底前生活垃圾处理厂和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全密闭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四)深入开展环境秩序整治

严厉查处施工扬尘、渣土运输、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门前三包、无照经营、非法宣传广告、夜施扰民、非法运营、停车管理等整治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建设

保持高压态势,对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大力拆除既有违法建设,摸排历史遗留,杜绝账外违建,确保年度100%完成上账项目的拆除工作。

(六)加强新建改建道路监管

协调督促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有关“城市道路及其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附属设施由道路维修养护和清扫专业作业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其中新建、改建、扩建施工中的和未验收边施工边通车的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的规定。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对新建和改建道路移交后进行日常清扫保洁责任主体单位确定(目前,宛平城东门-京港澳高速辅路、西四环路辅路-大兴区界段;石榴庄路:光彩路-中轴路;康辛路:科技园区花园南门-樊羊路)的保洁工作已经按照程序,移交区环卫中心作业。

(执笔人:王令全)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专项工作报告(2007-2010)

根据德州市委、市政府关于通过三年时间,力争到2010年将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本着打造精品、力求完美的工作思路,在办事处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处创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专项综合整治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处创卫工作成败的关键主要就在于如何做细、做好、做实、做精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工作。因此,办事处领导审时度势、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将此项工作做为07至10年四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明确的将2010年定为办事处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年。通过这几年办事处广大干部、职工忘我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以及辖区15万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处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将三年来我处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做为创卫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工作。但是部分群众刚开始还不能正确理解这项工作的切实好处和深远意义,领会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对此、办事处加大宣传力度,共发放宣传单10余万份、宣传手册6万多份、制作悬挂宣传条幅27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2万3千多张、制作宣传栏180多处,并抽调专门的宣传车定期入村进行宣传、安排各村(居)的工作人员入户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等。通过这些举措进行合理引导,最终使我处广大干部群众从不接受、不理解逐步发展到理解、支持、配合,很多村(居)更是出现了群众主动参与、出谋划策的可喜景象。为相关具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规划全面部署

办事处为落实此项工作,通过安排创卫办相关工作人员外出考察、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旨在提高办事处创卫办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从而为制定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方案提供了专业的理论保障。办事处三年间共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及报告、申请等六万多字,做好了理念引导工作,基本满足了日常工作需求。同时为确保上令下达、下情上达,将工作做到位、做扎实。办事处以村(居)为单位,由办事处两委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进行分片包干。将责任区域化整为零,努力培植工作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力量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以片带面,最终使城中村及村乡结合的卫生工作全面铺开、落实到位、符合要求、达到标准。

(三)建立专业队伍、落实人员物资保障

1.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每个村(居)按标准合理设置保洁人员、配备专业保洁工具,完善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31人的办事处专业保洁队伍,由办事处创卫办统一管理,对办事处辖区内两村(居)交界处的盲点、盲区进行卫生管理,做到无缝隙、全方位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垃圾死角、保洁死角这一创卫工作难点问题。

2.办事处公开向社会招聘专业队伍,完成如旱厕改造、道路硬化、水面清理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并邀请市创卫办技术部的专家领导进行工程验收,做到一次投入、一步到位、长期受用,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3.办事处专门设立了创卫工作专项资金,由办事处财政所统一管理,对创卫期间的各项投入进行审核支付,三年间仅在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中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且没有一件拖欠工程款项的事件发生,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具体工作内容及成绩

(一)通过大工程、解决大问题、改善大环境 办事处力求通过实施大型综合整治工程,彻底解决我处环境卫生工作欠帐多、历史遗留多的问题,摘掉脏、乱、差的帽子。三年间共实施投入过百万的综合整治工程一项,投入过二十万的综合整治工程十余项,投入过十万的综合整治工程二十余项,且收效显著,成绩斐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年困扰我处的诸多难点问题,特别是2010年间投入一百多万的旱厕改造工程以及投入过二十万元的西陈庄排水沟综合整治工程、小庄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办事处创卫综合整治工程等、投入过十万元的敞口垃圾池综合工程、筑路机械厂排水沟综合整治工程等工程。大大改善了我处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面貌,在我处整个创卫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依靠专业理论、坚持专注信念、完成专项工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则是众多在该领域有着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专家通过多年实践总结而成的,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非常科学的指导性和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因此办事处要求各村(居)及相关部门在充分学习领会标准内容的前提下科学的、合理的,专注的来完成城中村及村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专项工作。三年间共动用运输车辆7363车次、人工25120人次、挖掘机664小时、铲车773小时、吊车29小时、其它各种机械942小时,完成了清运垃圾81096方、粉刷墙面459016平、清运杂物2317.5吨、硬化路面137116平、设置垃圾箱200余个、改造垃圾箱140余个、拆除敞口式垃圾池300余个、修建围墙2600米、修缮及清理下水道8600米、铺设下水道盖板1500米、拆除违章建筑24575平、扫除猪圈19个、拆除违规占道菜园22处、修缮风景亭9处、绿化植树10980棵,清理水面、沟渠5万余平等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为我处创卫工作的全面达标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问题及整改方案

对照马上面临的国家创卫专家小组的考评标准,重新审视办事处三年的创卫工作,问题不少、差距不小,主要是在长效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建全和完善,现在政府单方面对此项工作无偿投入的资金过多,暂时还没有形成一个符合现今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够将这项工作良性运转、循环起来的渠道,这将是办事处下一步着重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办事处通过对国家卫生城市咸阳市,以及我市平原县等先进地区的参观学习,已初步形成了将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工作,进行公开招投标,承包到人,然后由办事处及各责任村(居)进行检查监督,将工作质量与承包费用挂勾、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构想。力保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工作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篇6: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周柏青 副区长

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时代背景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优美的市容环境,整洁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条件,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大背景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而我区是典型的城乡复合型城市区,随着大市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已成为加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我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区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5.7%,江苏省达到60.6%,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城市化率超过50%将进入加速发展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现已超过70%。因此在这经济的加速发展期,必然对城乡面貌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将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来提升形象。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加速,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考验,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整顿措施。特别自今年以来,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召开动员大会、电视电话推进会,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也迅速召开高规格的动员会、领导小组成员会,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垃圾处理、河道保洁、饮用水安全、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实际问题,对密切干群关系、体现执政为民理念有着重大和现实的意义。三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当前全国各地城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城市普遍好于农村,主要差距体现在:农村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不够完善、资源配臵不够均衡、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区城乡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居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共享大市区建设的成果。少数镇村居民尚未饮用到大市区的区域供水,部分镇村尚未通公交,农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城郊村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不良现象严重存在,公共卫生间、垃圾池箱等环卫配套设施规划滞后、严重缺失,等等,上述问题均需要我们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解决,缩小差距。

2、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一是老城面貌亟需改善。当前,盐城在集中精力打造沿海特大城市,我区作为盐城市的主城区和中心城区,肩负着大市区的建设和管理重任,前年我区全面接管主城区6个街道1600余条后街巷道保洁、79条沟河整治和日产700吨垃圾一级清运处臵的任务。虽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市容秩序逐步改观,居民舒适度指数明显提升,但面上的整治效果还很不平衡,新建小区的环境明显好于老旧小区,主干道周边环境明显好于支路巷道,棚户区、老旧小区还插花式地隐藏在大市区的一些角落,那里居民的生存环境与现代城市风格明显差异性太大,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整治、改造。二是新城面貌亟需出新。自2005年市区实施“分片发展、合力建城”战略以来,我区加快了河东、城北两大片区建设步伐,亭湖新区7纵5横、新洋经

济区4纵9横、环保产业园7纵4横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北物流园区、河东光电产业园区和环保产业园区初具雏形,片区3个垃圾中转站、13个公共卫生间、2个公交回车场、1个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家俱陆续配建到位,片区的整体形象不断出新。但环境整治明显滞后于新城发展的步伐,片区主干道出摊经营、户外广告私建乱设、违法建设遏制不力等问题客观存在,道路保洁、绿化养护、楼宇亮化等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三是镇村面貌亟需改观。集镇已连续五年逐年推进集镇“六个一”工程和绿化“五个一”工程,累计实施集镇重点工程230项,完成投入12.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59公顷,旧街改造和绿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镇村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臵”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村庄环境整治不够到位,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多种因素仍制约着镇村环境的优化,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3、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市委赵书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环境综合整治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受益面最广的民生幸福工程,我们宁可少上几个项目,甚至其他方面等一等、放一放,也要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说明环境综合整治意义重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信心和决心。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涵盖范围大、参与部门多、受益群众广,事关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最具代表性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总体而言,实施好这民生工程,主要能解决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能解决城乡容貌的整洁问题。通过深化优化生活垃圾收运处臵一体化模式,清理生活垃圾;通过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提升泵站等设施建设,使污

水达标排放;通过规范整治马路市场和清理乱堆放、乱搭建行为,消除乱摆乱放现象。二是能解决生态环境的改良问题。通过对工业项目的监管,坚决依法取缔、关闭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治理工业污染;通过加快农村沼气、秸秆气化、农户改厕等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健康畜禽养殖,治理农业污染;通过加大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加快全区河网生态化改造,治理河道沟塘。三是能解决公共服务的配套问题。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做到见缝插绿,实施城镇亮化工程,切实提升绿化美化水平;通过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改建狭窄干道,构建城乡一体的路网体系,切实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原则

总体目标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部署要求,围绕“一年打基础、二年展新貌、三年大变样”的实施计划,突出老城、新区、镇村三大区域重点,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6个街道、7个镇和1152个村庄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和苏北地区领先水平,全区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形成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为推进“争先苏中城市区、建设幸福新亭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培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

识,接受群众检验,切实让群众满意,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坚持统筹安排、标本兼治原则。综合治理城市、乡村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把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区别城市、乡镇、村庄等层面,确定不同标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具特色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1、突出规划引领,坚持集中整治与长远建设相结合。一是重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方便出行、节点畅通、成网成环的要求,继续完善建设三大片区路网、桥梁等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东绕城及周边道路连接、黄海东路东延与沿海高速青墩接线连接、天山路北延与黄海路东延连接、跃进路南延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片区核心区路网骨架,切实改善片区对外交通环境。全力加快中心镇村形态拓展,力争用三年时间,确保南洋、新兴、黄尖、便仓、盐东5镇分别形成三纵三横、四纵三横、三纵三横、两纵两横、四纵四横的路网体系。同时科学编制和合理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按村民出行2公里半径范围实施规划布点,并做深做优安臵区和居住区的建设规划,明年实施高速圈内的南洋、新兴两镇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纳800户的居民安臵点,对高速圈外的盐东、便仓、黄尖三镇新建占地200亩、容纳400户的村民居住区。二是重抓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继续完善亭湖新区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指导实施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

网、新洋经济区区域供水管网改造、城北污水处理支管网接入等重点项目,配合实施老小区排水管网改造。配套完善公交设施建设,协调公交路线延伸至环保产业园区,实现三大片区公交线路全覆盖。推进童家沟、建新河等21座防洪闸站和新民河、永建河等9座排涝站建设,切实提升第四防洪区的排涝能力。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启动新区、黄尖、新兴各1座垃圾中转站及新洋2座星级公共卫生间的建设工作,重点对主城区30条后街巷道配建50座、垃圾池50座、果壳箱250只,对三大片区配建垃圾池150座、垃圾箱500只,对5个镇按10户一只垃圾箱、每村10座垃圾池的标准配建到位。三是重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亭湖新区、环保产业园区和新洋经济区的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亭湖高级中学、新洋实验学校、区人才公寓、新区医院等重大公益项目建设,明年年内确保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7个、街道卫生服务站19个。各镇要组织力量,统筹推进地方医院、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既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又能满足地区发展的长远需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全区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区域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2、突出整治重点,坚持分类推进与统筹发展相结合。一是明确老城区整治重点。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近期重点启动西城港湾明珠、八十间地块改造等7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旧城区改建项目的房屋征收,明年计划推进23个房屋征收项目,继续采取领导挂钩、街道包干、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重点推进串场河沿线、酒厂路、商业大厦、双元新村、大洋城中村等重点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同时强化市区物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按照“一区一策”的办法,分

三类集中推进,对首批249个新建封闭式规模商品房及单位自建规模小区,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和单位自管;对第二批176家半封闭规模商品房及零散小区和开放式小区,推行市场化管理、社区准物业管理和单位自管相结合的模式;对16家改制破产企业小区和无人管理小区,实行社区准物业管理和村民自治管理,确保明年年底前实现大市区小区管理的全覆盖。二是明确新片区整治重点。重点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以公共绿地、生态走廊、道路绿带、绿色水系为主题,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步伐,对片区、集镇重大节点、重要出入口的景观地带实施全部绿化,近阶段重点建设城北公园、新丰河公园、大新河绿带、大洋湾运动休闲园区等一批绿化水景项目。启动实施331省道沿线生态走廊建设,完成24公里道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植树造林任务。采取“干道全面亮化、节点艺术亮化、公共设施节能亮化”的方式,对已建成道路及计划建设道路两旁的路灯全面配套完善,对公园绿地实施以亮衬绿、绿带亮化建设,统一片区沿街店招店牌,对沿主干道两侧的住宅和楼宇实施亮化,将道路、建筑、景观和商业照明融为一体,丰富城市夜景。同时在重点路段、区域设臵标志性建筑,增强城市景观元素,全力打造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一园一风貌、一景一靓点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格局。三是明确卫星镇整治重点。主要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整治”、“六提升”的具体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臵”垃圾收运管理体系,确保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区318个规划布点村庄和1027个非规划布点村庄的综合整治任务,基本达

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要求,并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0个、二星级130个、一星级141个。力争通过分类推进的办法,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的。

3、突出典型引路,坚持以点带面与量力而行相结合。一是在老小区整治工作中,围绕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城建工程,明年重点对列入市重点的鸿基花园、金贸小区等4个老小区,加大绿化栽植、道路硬化、煤气管道铺设、屋顶维修、墙壁刷新、围墙关闭等系统工程的实施力度,督促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业主自治,并对市区面积较大的120多个小区进行摸排,分批次进行排水管道改造,切实兑现市区居民汛期不受淹的庄严承诺,确保通过老小区整治工作,切实提升老旧小区的居民的幸福指数。二是在河东新城建设中,重点围绕东环路以西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建设,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明年将全力推进“三个十”项目建设,即十个行政办公及公共配套项目、十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十个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建设河东新城CBD(中央商务中心)、绿地商务区、创想湖景观带等一批出新新区形象的重大项目。突出打造创想湖生态系统在新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现有创想湖轴线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设不同于大市区其他区域的临河、临路绿化、建筑小品、城市家具等的景观特色,将滨河绿地系统的护坡绿地与河滨绿地连成一体,并配以游路、亲水系统,将创想湖生态系统打造成河东新城特色绿化生态工程。三是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办法,紧扣时间节点,分四步推进到位。今年年底前主要完成新兴镇联盟村联盟居住点、南洋镇新洋村新洋居住点以及步凤镇安龙村安龙一组、二组4个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

附近试点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明年春节前完成高速公路(或主要干道)两侧30%村庄的整治任务,需整治村庄个数为11个。明年6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以及城镇、重点工业园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周边和其他重要窗口地带共101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明年年底前完成一级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共53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确保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同时完成236个其他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努力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策略,集中有限资源,分步骤实现区委、区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

4、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彰显个性与统一风格相结合。一是提升片区特色。河东新城要充分利用通榆河、新洋港等天然优势资源,完善绿地、交通和河道系统,以亭湖大桥、迎宾大桥、南洋机场等接入口为门户节点,着力打造绿地生态系统良好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新城。城北片区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增强盐城现代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承载吸附力。环保产业园应围绕建设“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区”、“低碳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着力营造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专家人才汇聚的新型环保小镇。二是提升集镇特色。注意将特色化贯穿于集镇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南洋、新兴2镇地处大市区的东、北主出入口,应以城关镇的定位,高标准建设,快速融入大市区发展;盐东、黄尖2镇要集中精力推进奥威斯乐园和千鹤湾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区;便仓镇要注意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弘扬牡丹文化,打旅游特色牌。三是提升村庄特色。重点提升村庄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在新型城镇居民点和农民集中区,由各镇根据实际,统一规划,制订出不低于10套符合本地风格的建筑样式,供村组选择,力求建筑风格一致,努

力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力争通过面上的总体控制,细节上的精确把握,真正到风格统一与个性彰显相融合,充分体现出亭湖特色。

篇7:结合实际工作谈如何加强民生建设

为贯彻“以人为本”,以科技促进民生,笔者提出科技服务民生的新思路,以“平台”的理念,建立一种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有机集,构建具有公共和共用的科技服务性质的支撑体系,即服务民生的科技平台,将民生需求与科技发展、科技服务有效地互动起来。

民生大于天,民生无小事。改善民生除了抓好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外,还要以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大学生就业难、城镇居民、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看病难、农民工维权难、弱势群体增收难等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切实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只有从宏观着眼,微观着力,从小事、实事做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布局当中,需要突出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关注民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为此,省科技厅研究决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应当从人民群众当前最为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做起,进一步加大民生科技的工作力度,组织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打造“民生科技”,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同时,省科技厅提出了科技惠民工程的三年奋斗目标。

围绕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富民等社会发展领域,组织实施20个使百姓直接受惠的民生科技示范工程,建设20个经济发展、环境美好、社会和谐的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20个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富民强县”工作试点,着力突破100项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技术,构建形成服务于民生的科技工作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主持人:省科技厅在社会发展领域开展的科技惠民工程可以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请问科技惠民工程主要服务哪些民生热点问题?

答:科技惠民主要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安全、健康、环保、富民四大民生领域,组织实施四大民生科技工程:一是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科技示范,为保障百姓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科技示范,为改善城乡居民生命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组织实施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的科技富民工程,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组织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示范工程,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主持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是民生的一大焦点,省科技厅如何组织实施生产生活安全方面的科技示范? 答: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是民生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针对百姓最为关心的粮食安全、仪器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问题,加强重大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与集成示范,组织实施安全领域的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提高解决生产生活安全重大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

主持人:省科技厅在工作部署上怎样围绕民生主题开展生产生活安全方面的科技示范工作?

答:在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我们围绕四个民生主题,确定了12项重点科技示范任务。

今年,我们着重在粮食安全、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方面,启动实施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

一是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口粮的需求为目标,在我省里下河地区的粳稻主产区,建立“优良食味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科技示范工程,开展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科技攻关及应用示范,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起1万亩核心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形成适合我省稻麦(油)两熟地区粳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为保障我省口粮安全和水稻丰产提供技术示范。

二是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方面,首先是针对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民生需求,以方便百姓使用为原则,加强重要大宗食品安全控制、跟踪和溯源技术的集成应用,组织实施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先进实用技术的攻关,研制开发适宜流通市场质量监控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与试剂盒并进行产业化,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是加强超市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生鲜农产品和加工包装食品的安全需要,选择苏果超市等大型连锁超市,针对采购、加工、储运、配送等供应链重要节点的安全问题,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控制、溯源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建立形成以超市为平台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为广大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在生产安全方面,针对我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以维护一线生产职工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标,我们在扬子石化公司,建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形成覆盖全厂8000多职工的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与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体系,并面向全省400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努力为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在公共安全方面,针对冰雪、大雾、暴雨、台风等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的气象灾害问题,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救助”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省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与信息发布平台,形成气象灾害预警发布、防御决策、应急救助联动指挥系统,为提高我省应对异常气象灾害的抗灾救灾技术能力开展科技示范。

问:省科技厅如何组织实施生命健康方面的科技示范?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真正让广大百姓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是科技惠民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命健康问题,组织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农村居民和老龄人口诊疗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技术能力,努力为改善人民群众生命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答:我们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需要,按照“富民优先”原则,以组织实施“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富民”示范工作,为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富裕提供科技示范。在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我们围绕两个民生主题,确定了2项重点科技示范任务。

今年,我们专门设立苏北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倾斜扶持。其中,特别注重了科技帮扶和科技富民强县的工作力度。我们以“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为抓手,选择一批农民需求迫切、增收效益明显的先进适用技术,在苏北5市选择了30个省定贫困村开展“科技帮扶,百村示范”主题活动,加快培育形成“一村一品”,真正发挥出依靠科技改善民生的帮扶作用。同时,我们以科技为先导,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苏北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今年,围绕科技富民,我们共组织实施了85个科技惠民示范项目,省级科技拨款1910万元。

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新的话题,请问省科技厅如何组织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示范?

答:我们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太湖水污染科技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提供科技示范。

问:节能减排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省科技厅如何在科技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作用并使之造福于民?

答:在社会事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科技示范方面,我们今年重点组织实施了三个方面的民生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在苏州市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关键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新技术应用和示范,大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二是选择扬州阳光美第和无锡水乡苑等住宅小区,建立“建筑节能节水节材技术集成”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保温材料、太阳能照明、光伏屋顶幕墙、雨水回用等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形成一批节能达65%以上、运行成本降低30%以上的绿色住区。三是以农村面源污染科技治理为重点,在太仓、锡山、海安等地区,进行8个村成片的集中试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等技术的应用示范,建立覆盖1.25万户农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工程,总投入5720万元,省科技拨款1300万元,努力为改善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提供科技示范。

问: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中的哪些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实施?普遍百姓能从这些项目中得到哪些益处?

答:今年8月21日,省科技惠民工程“生态型城市新型小区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正式启动实施。

“生态型城市新型小区建设示范”工程针对我省发达地区生态型城镇建设领域的现实需求,以无锡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项目为基础,以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在建的水乡苑住宅小区为载体,以同济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集成应用环保节能建筑材料使用技术、社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先进适用关键技术,开展生态型城镇建设与示范,引导居民绿色的生活理念,探索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生态型城市新型小区的道路,为我国城市新型小区或社区建设提供技术示范体系。

项目通过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可实现100%的雨水循环再利用,保证小区浇洒道路、绿化、洗车三项用水。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每晚可节约电力180千瓦。太阳能集中供应热水系统将大大改善居民用水,节省50%的能耗支出。示范小区无锡水乡苑规划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受惠居民近30000人。答:十大民生事业领域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有:江苏省生殖健康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突发疫情处置技术平台;江苏省寄生虫病免疫诊断和预防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污染减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江苏扬州农业环境安全服务中心;江苏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化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桥梁质量检测及营运安全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问:怎么查看今年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这些项目怎么申报?

答:今年科技惠民工程计划项目及承担单位已经刊登在了7月29日的《新华日报》上,网友可以查看具体项目。

另外,省科技厅会根据科技惠民工程的目标任务来制定明年项目的申报指南。届时,省科技厅将通过网站发布申报指南,请网友注意信息发布。

民生科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投资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在工作措施上,我们强调突出重点、加强集成,以科技示范工程来统筹各项工作,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的重要作用,努力以科技创新推动民生领域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一是要提高科技惠民工程的组织程度。各地科技部门要围绕科技惠民工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有机衔接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与专项行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工作的支撑能力。

二是要加大科技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民生科技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省科技支撑计划的主导性作用,积极衔接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力度,大力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三是要加强民生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科技惠民工程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强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的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提高民生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四是要推动民生科技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惠民工程的实施,加强民生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健康产业、医药产业等民生科技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答: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调整科技工作部署,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不断加大科技惠民力度。民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批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取得突破,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民生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民生科技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我省民生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民生科技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个别地区对发展民生科技不够重视,民生科技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应有位置;科技经费投入比例不够合理,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惠民项目比较少、水平比较低,群众得实惠还不够多;民生科技工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制约科学发展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一批重大科技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主持人:省科技厅怎样以组织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为契机发展民生科技?

夏冰:科技发展服务人,科技发展为了人。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宗旨,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江苏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改善民生也需要科技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组织实施科技惠民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切实增强科技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能力,使科技进步真正落实到体现人民群众利益、把握人民群众愿望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民生科技 构建和谐社会

省科技厅 郦雅芳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全省上下正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要实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环保优先、科教优先的方针指导工作,以人为本,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和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幸福,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方向,加强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工作,全面推进民生科技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举措。

一、推进民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和谐江苏的总体要求,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等四大民生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技术集成,组织示范工程,打造“民生科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千家万户。努力构建形成“民生科技”工作体系,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使科技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

二、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科技示范。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安全问题,大力加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安全技术 的应用开发与集成示范,组织实施安全领域的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提高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重大安全问题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是组织实施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科技示范。针对危及人民群众安全的重大疾病防治需要,加强重大疾病临床规范化综合诊治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针对农民看病治病的紧迫需要,结合我省农村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布局规划,开展农村急病救治与卫生适宜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针对我省老龄化不断发展和慢性病患病率增加的趋势,开展社区常见慢性病医疗保健服务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针对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救援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三是组织实施关系农民生活富裕的科技富民工程。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需要,以组织实施“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富民”示范工作,为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富裕提供科技示范。

四是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示范工程。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以节能减排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三、主要的工作措施

1、提高工作组织程度。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有机衔接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与专项行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科技创新对民生工作的支撑能力。

2、不断加大对民生科技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省科技支撑计划的主导性作用,积极衔接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力度,大力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3、加强民生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民生科技重点任务,加强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4、推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惠民工程的实施,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健康产业、医药产业等民生科技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

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借助国际资本与技术推动我国人口健康事业发展、公共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充分吸纳国际科技人才资源,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参与实施民生领域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科技改善民生、创新改变世界”

科技面向民生,科技服务民生,主要是指把科技的成果转化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之中去,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实用技术的提成而形成一个技术体系,把这个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到生产、管理以及民众的生活之中去。”

科技部与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关民生的科技行动,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科技进步与管理结合、与管理的体制机制结合,与多个部门和地方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共同推动,目前是使科技成果的积累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取得实惠。比如说,科技部与农业部等部门联合推动的粮食丰产工程,突出了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重点在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加强技术的提升与示范,组装与完善技术体系带动了大面积的粮食生产,支撑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刘燕华举例说,又比如,科技部、交通部与公安部联合解释的国家道路安全的实施计划,围绕人、车、路在交通参与者行为干预,车辆安全、运输组织、道路基础设施安全、交通管理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加快引导和推动相关技术的标准化、系统化,以期减少交通事故。再比如,科技部与发改委等五个部门联合推出了节能减排的全民科技行动方案,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天做起、从周边做起的主题,量化了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各种行为的贡献与效益,并且组织、宣传和推广。这一行动既对全国的节能减排、改善消费模式产生了影响,而且会使全民在行动过程中受益。其中他提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

“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胡锦涛这话讲到了大家的心坎上。长期以来,一提科学技术,人们总觉得那是科技界的事儿、离得比较远。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俏然走进了千家万户,与人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不是吗?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使人们生活上了一个台阶;纺织新材料的应用,让人们的穿着更舒适漂亮;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让人们颇感快捷、方便„„所有这些,哪一件不是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好处?人们从这生活的点点滴滴,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它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大家众多的益处和方便。

生活改变着人们,也启示着人们,现在人们都迫切感到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强烈呼唤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特别要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这次胡锦涛在讲话中对此再次明确与强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欣和鼓舞。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指针。要切实做好这一点,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来改善民生,是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民生方面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气候变暖、地震预测、大旱大涝、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居民住房、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等,这些都有待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和正在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拼人力、物力、财力很难见效。而科技成果的发明与应用,却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能使难关得以冲破、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场,赵敏厅长向吉炳轩书记重点介绍了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平台建设及共建情况。

吉书记指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是省科技厅、哈尔滨市落实省委“八大经济区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符合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吉书记要求,科技创新城要多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单位、大公司入驻,积极推介高新技术项目,大力培育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助推龙江经济健康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还大大促进了人们科技意识的觉醒与勃兴,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科学精神。

篇8: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楼房多了, 游戏机室多了, 娱乐场所多了;学校环境变美了, 教学条件改善了, 出外打工者多了。这些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由于城乡结合部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 无论是社会环境, 还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 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 全面了解新时期城乡结合部育人环境现状, 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现状

近期, 笔者对某市城乡结合部三所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和个别谈话的形式, 发放教师问卷46份, 收回有效问卷45份;学生问卷492份, 收回有效问卷476份。调查结果显示, 学校注重育人的物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 已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家长也注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也对学生的成长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 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还存在环境卫生不良、教育方式粗暴、学习条件欠缺等现象,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现状需要改善。

(一) 学校环境现状与分析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根据调查, 46.7%的教师认为校园成长环境“很好”, 8.9%的教师认为“好”, 42.2%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 校园环境还需要提升品位。事实上, 这种现象的造成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统计中发现, 在对“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调查中20%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 40%的教师认为“重视”, 37.8%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忽视”。这就说明了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

1. 学校物态环境现状

对于校园卫生状况, 11.1%的教师认为“非常好”, 20%的教师认为“好”, 68.9%的教师认为“一般”。可见, 学校还需要提高校园环境卫生状况。学校宣传栏、画廊、黑板报等都是重要的物态环境,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中发现, 100%的教师说学校都有上述室内外媒体和设施, 说明城乡结合部各学校都重视此类环境的营造和建设。

2. 学校人文环境现状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讲礼貌打招呼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也是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调查发现, 42.7%的教师“常常”见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招呼, 33.3%的教师表示“不多见”, 24%的教师表示“很少见”。班集体也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起着正迁移作用。对于“是否形成良性班集体”的调查, 40%的教师认为已经“形成了”, 37.8%的教师认为“差不多”, 20%的教师认为“少许”, 2.2%的教师认为“没有”。学校开展的艺术类、体育类、德育类等活动, 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环境, 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据调查, 55.6%的教师认为学校“常常”开展此类活动, 26.7%的教师认为“不多”, 17.7%的教师认为“很少”。可见, 学校的人文环境虽然建设了, 但是开展活动的力度和火候还不足。

3. 学校教师教育现状

对于“学生做错事了, 老师应如何面对”的调查, 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 4.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 21.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 70.8%的学生反馈老师会“教育他”, 0.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学生考试考差了”的调查中, 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 5.3%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 35.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 54.8%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鼓励”, 1%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可见, 部分老师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 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 家庭环境现状与分析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 对孩子成长发挥着启蒙作用。从城乡结合部家长对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 比率为0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视”, 6.7%的教师认为“重视”, 88.9%的教师认为“一般”, 4.4%的教师认为“忽视”。显然, 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农村家长不如城市家长来得重视。

1. 家庭学习条件现状

据调查, 城乡结合部85.5%的学生反映家里有专供学习的桌椅, 14.5%的学生反映家里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79.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房间, 20.2%的学生没有。84.0%的学生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16.0%的学生没有。76.6%的学生反映家庭条件一般, 10.5%的学生反映家庭贫困。可见, 家庭学习条件较以往有改善, 但与城市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2. 家长对孩子教育现状

考试成绩是家长关心的焦点。根据调查, 当孩子考试考差时, 7.1%的家长会“打骂”孩子, 40.1%的家长会“批评”孩子, 50.3%的家长会“鼓励”孩子, 2.5%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28.8%的家长“经常”辅导孩子的作业, 36.3%的家长是“有时”, 28.8%的家长是“很少”, “没有”辅导的比率是6.1%。6.7%的教师认为家长与教师配合“很好”, 6.7%的教师认为是“好”, 84.4%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 城乡结合部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的, 无论对孩子辅导, 还是与老师配合度都不如城市家长做得好。

3.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现状

孩子与父母关系怎么样呢?61.1%的孩子选择“非常好”, 30.3%的孩子选择“好”, 7.1%的孩子选择“一般”, 1.5%的孩子选择“不好”。据调查, 17.9%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学习问题”, 11.6%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生活问题”, 6.8%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情感问题”, 63.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没有矛盾”。随着年级的升高, 家长与孩子之间“学习问题”的矛盾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三) 社会环境现状与分析

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特别是学校周边或学生常常接触的社会区域。这些环境或起正作用, 或起负作用。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比以往更开放, 更复杂多样了, 越来越城市化了。

1.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现状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如何呢?2.2%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利”, 6.7%的教师认为“有利”, 86.7%的教师认为“一般”, 4.4%的教师认为有“阻碍”。可见, 近九成的教师认为目前本地区学校周边环境只是“一般”。因此, 周边环境需要整顿和改善。

2. 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现状

据调查, 2.2%的教师认为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 8.9%的教师认为“重视”, 84.4%的教师认为“一般”, 4.5%的教师认为“忽视”。可见, 社会对构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是造成学校周边环境“一般”的重要原因。

3. 学生经常到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现状

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去的。调查发现, 1.1%的学生“经常去”, 1.3%的学生“有时去”, 4.4%的学生“偶尔去”, 93.2%的学生“从来不去”。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去的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来不去”的比率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 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二、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对策

根据调查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城乡结合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重视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 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但是, 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环境的构建是不尽如人意的。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提升的对策。

(一) 改善学习条件, 提高育人效果

育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作为家庭, 首先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桌椅、房间等。调查发现, 还有14.5%的孩子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 20.2%的孩子没有供学习的房间。这些孩子如何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其次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据调查, 16.0%的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嘈杂声、电视电脑的声音, 还是其他不稳定的干扰因素, 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 首先要提高育人的环境。据调查, 还有11.6%的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环境不满意, 44.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育人环境一般或较差。其次要提高育人的硬件条件。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较差, 配备不足, 多媒体只在专用室有, 老师们反映这方面要比城里的学校落后10年。

(二) 改进教育方式, 树立人性化教育

现代教育以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 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人性化的现代教育方式。但是, 在调查中发现还存在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家里, 当学生考试考差时, 7.1%的学生说家长会打骂他们;有6.3%的学生说家里经常或时有家庭暴力行为。在学校, 当学生做错事时, 有7.6%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学生考试考差了, 有8.5%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作业没有完成时, 有14.7%的学生反映老师会罚他们。另外, 只有13.4%的教师反映家长与他们能较好地配合教育学生。因此, 造成的后果是, 有41.6%的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持“一般”或“不满意”的评价, 有17.7%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的评价, 有24.8%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还行”或“不快乐”。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反思。

(三) 改进人际关系, 营造高效氛围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长与孩子关系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 也是重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环境氛围需要营造。然而, 调查发现这种氛围存在危机问题。关于师生关系, 有17%的学生反映老师对他们“还行”或“不关心”, 15.6%的教师说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关于生生关系, 有29.6%的学生对同学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态度, 且呈上升趋势, 有51.3%的学生对与同学互动交流持“还行”或“不喜欢”态度;关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8.6%的孩子说是“一般”或“不好”, 36.3%的孩子反映自己与家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可见, 改进学生人际关系, 营造高效的育人氛围, 是目前比较迫切的工作任务。

(四) 开展意趣活动, 创建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可以通过各种意趣活动得以达成。在学校里, 57.3%的教师反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打招呼不是“常常”, 44.4%的教师说学校开展的有意义的艺术类、体育类、德育类等活动“不多”或“很少”, 97.3%的教师说学校开展的公益活动“不多”“很少”或“没有”。在家里, 只有24.8%的学生说家长“经常”带他们出去旅游或到本地儿童娱乐场所、书店等, 只有21.2%的学生说回家做完作业“经常”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社会上, 有6.8%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到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可见, 无论是学校、家庭, 还是社会,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太少了, 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

上一篇:白酒餐饮促销活动下一篇:网站设计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