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2024-04-18

记住乡愁介绍材料(通用4篇)

篇1: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记住乡愁组歌歌词

一、乡土气韵

燕儿邀请 童年回望,故园小村有乡恋梦想,

清澈纯净 花香对岸,流畅着啊永远的芬芳。

青柳伸腰长,风儿为伴,一看蓝天碧,云绕山岗,

你在村头西,我住小巷,我把青春梦,画在你手上。

春风绿家乡,留下我目光,忆海中徘徊,梦中常相伴,

童年的笑声,在小镇四方,心灵底片上,铭记故乡模样……

二、桑梓情谊

美极了,美极了,朝霞把那树林尽染哎,

树梢儿拉着云慢慢瞧,这是我家乡春天。

马儿跑起来啊风儿追,小草生长得那样翠,

老大爷喜得那胡儿翘,小伙子爱情在山村哎……

静极了,静极了,响起了啊悠扬的`牧笛,

风儿请树梢来一起听,这是我家乡春夜。

星儿眨着眼羞红了脸,笛声吹得姑娘心醉,

小树林起舞挲挲响啊,清清水深 情在湖心哎……

三、文脉传承

水塘问我,你又去了哪里,

稻谷拉我,好久不见你身迹,

多少话想对你诉说,细想后埋在心底,

映山红年年开山坡,那是我梦中来看望你……

水车在响,流水去看小溪,

青草点头,血脉伴故乡大地,

多少回梦里见父母,还是穿着那身衣,

南飞雁展翅在天空,带去我对故土回忆……

四、历史记忆

用我那绵绵的手掌,抚摸着鼠标脸庞,

箭头点在荧屏上,看到家乡精彩模样。

用我那暖暖的指尖,击打着键盘心坎,

搜寻村落的时光,心儿随老照片歌唱。

出外度过了分分秒秒,小村庄出现新的景象,

键盘问鼠标,鼠标看键盘,别离故乡却是深情地向往。

五、精神归属

青山高哎歌儿响,邻家个阿妹采茶忙,

露珠儿睡在那叶片上,轻轻摇醒哦跟妹唱,

唱给家园福吉祥, 唱出乡土新模样,

无论你走向大地远方, 山水牵挂啊你的梦想。

江水清哎洗衣衫, 邻村个阿哥莫偷看,

小鱼儿点头捎上情话, 月夜等你在后山粱,

等到花儿羞红脸, 等来艳阳满山岗,

无论岁月似水流淌,你去他乡啊幸福伴。

六、家国情怀

有一种感觉是思念,有一曲回顾是乡恋,

泱泱五千年同是一片天,

芸芸众百姓铁骨意志坚。

啊,春夏秋冬故乡情, 江山多娇爱我中国。

有一种深情乡思连,有一生呼唤乡亲见,

海天共碧色白云寄思念,

九州中国梦百姓尽欢颜。

啊,家乡翻开新一页,江山多娇爱我中国!

篇2: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 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 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 一杯酒 一朵云 一生情

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

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

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

乡愁是老家树冠上那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

记住乡愁,只要一轮明月,你就记住了梦的来源;

记住乡愁,只要一声轻唤,你就波动了思念的心弦。

乡愁是抓不住回不去的从前,忘了告别的变迁像风筝断了线;

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怀念,唱在歌里醉在酒里越久越浓烈。

海角天涯,何处一云收?

最是空巢老父母,言未出,泪先流!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

篇3:记住乡愁介绍材料

《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 讲述中国乡土故事, 重温世代相传祖训, 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 展现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以及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 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 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1. 主题集中, 同中求异。

《记住乡愁》旨在唤起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 凝聚亿万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 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 激发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共鸣。而这些都寄托在古村落蕴藏的传统文化中, 即“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诚、勇、睦、和、善”这二十个字中。虽然一百多集系列片都围绕这二十个主题, 但是一集一个古村, 一村一个传奇故事, 由不同的地域风情、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来演绎和呈现, 即使同一个主题也有不一样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和”, 有江苏明月湾村的“讲和修睦”, 有贵州勐景莱村的“贵柔尚和”;同是“崇文重教”, 既有江苏周铁村的“积钱不如教子”, 也有浙江新叶村的“读可修身”;都为“礼”, 既有福建培田村的“敬畏之心不可无”, 也有河北于家村的“守礼德自高”。

2. 突破常规, 直面当下。

《记住乡愁》的主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整体系列构架上并没有采用分门别类或主题策划的方式, 在节目内容上也没有惯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直击主题的做法, 而是把表现的主体落在了古村落上。这些古村落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 以及众多中国人难以磨灭的乡愁。如此生动具象的载体, 接地气和故事化, 使大主题有了小落点。

《记住乡愁》展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地缘文化和建筑特色, 探寻古村落的由来和发展, 以带着浓浓乡愁的村落之物和民风民俗将古村落的文明传承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除了过往的历史, 《记住乡愁》更是大篇幅地探讨古老家风民俗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 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怎样对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以第11集重庆四合村《诚信赢天下》为例, 四合村内一条一千米的明清商业街上,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诚信经营作为做人做事的首要准则:坚持不涨价的糍粑店老板, 一辈子只做良心称的廖家, 药材货真价实的百年药铺九龄堂……通过生动的人和事, 直面当今社会严重缺失诚信的话题, 发人深省。

3. 风格鲜明, 真实记录。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传统村落里大都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表现的内容很多, 《记住乡愁》在主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也与传统的风光片、旅游片区别开, 多用真实记录的手法形成特色鲜明的纪录片风格。《记住乡愁》的制作团队主要来自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流行无限》和《远方的家》三个栏目。不同的团队, 平时栏目拍摄制作的风格有些差异, 而在《记住乡愁》中, 大都以主持人或记者实地走访的形式, 真实记录古村落的整体风貌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这些人可以是百姓, 可以是有着千百年传承历史的大家族。作为寻访者的主持人和记者, 带领观众找寻村落里的传统文化, 聆听古村里的故事。第14集福建东风村《同舟共济》的开头, 渔民郑声金的渔船搁浅在海滩上, 几十位村民自发前来帮忙, 将他的渔船重新推下水。短短两分钟的内容, 没有过多的解说, 真实的现场同期和摇晃的记录镜头将本集的主题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记住乡愁》很少采用端端正正的坐式采访, 而是注重在生活中记录, 更增强了真实记录感。节目中大量使用生活在古村落里的人, 或与古村落相关联的人的同期声, 通过他们的真实讲述和感悟, 传递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4. 内容厚重, 情感细腻。

《记住乡愁》表现的主题是深邃的, 但古村落的载体却是生活和灵动的, 将表象的载体通过电视元素的表达, 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力量。《记住乡愁》通过史料的运用, 对祖谱、家训、族规、楹联、牌匾等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每一个古村都会有一到两位专家对表象的村落文化进行深度解读, 这些专家大都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等, 通过他们对现象的理论解读, 深入探讨各种不同形式古村落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历史渊源, 探究其发展脉络, 展示千百年来人们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

篇4:记住乡愁 记住历史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中篇小说《最后一头牛》(载2016年3期《牡丹》)描述了老人和他心爱的老牛之间的情感故事,表现了耕耘一辈子的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尤其是房屋拆迁时对即将失去土地的眷恋和故乡的怀念。作品充分挖掘城乡结合带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根基、失去传统之后的恐慌,折射出现代人的艰难和操守,触摸到当前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中枢。“白月西下,寒露之夜的露水打湿了老人的衣服。老人蹲在老牛跟前,默默地抽烟,默默地流泪。老人把衣服脱下来,搭在躺着的老牛身上。老人就这样守护着忠诚的老牛,也守护着这片深情的土地。”尚培元在洋溢着阳光、土地和汗水的气息里,用极尽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意味深长,却至情至性。他把故土的一切与自己纯粹的个人经历、记忆和生命相连接,相融合,便获得了一种内心的自在和欢悦。从时而清丽淡远,时而浓墨重彩,时而典雅细腻,时而清新妩媚的文本里,从一幅幅个性鲜明乡村图画里,读者不难看出尚培元是一位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静内心的作家;在滚滚而来的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在浮躁气氛蔓延的今天,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重要和可贵!

农村味道的乡土叙事,

农民情感的乡愁故事

《最后一头牛》的故事线索非常单纯,无论从题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还是对农村和农民们的生存心灵状态的发掘,都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时代重托的同时,不断进行着可贵的艺术探索。作品不事雕琢,没有丝毫的矫饰,用深情的笔触让人们品尝乡村乡情的五味杂陈,体悟生命中的温馨与感动。作家把自己多年以来的农村生活的经历和记忆、乡野传说、奇人异事以及数十年的人生体验,浇铸在那凝重质朴的字里行间,浸润在平凡苦涩的文学创作之中。于是,作品在内敛沉静的叙述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灵魂的认知与救赎。“那些曾经的隔阂,曾经的芥蒂,曾经的不和谐,因为搬迁,也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很快就瘪了,就软了,就烟消云散了。……想一想,也是啊,在一起居住了这么多年,以后还能相聚在一起吗?就要分开,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人世间最哀痛的莫过于对故土和亲人的生离告别,在作家笔下却哀而不伤,平和从容中透出一种豁达和超然,直抵读者的心灵。在这里,《最后一头牛》作为一部呈现历史内涵和时间魅力的作品,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南官庄村的乡风、乡情,逐渐积淀成难舍难割、挥之不去的绵长而幽怨的乡愁;而农业大国里的“农村”概念不应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缺席。换言之,乡土情结是中华文化、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浓浓情愫,足以演绎出中国人精神中的此岸与彼岸。这正是作家不断创新,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别人的地方。

文以载道,言近旨远

毋须讳言,近30年来的中国乡土人口大迁徙,给农村带来的是一些出乎意料后果:荒芜、空巢、女人、儿童等一幅幅失序画面构成了时代与社会的长镜头,更重要的是传统宗法伦理的颠覆和农耕文明秩序的丧失,往往让作家在中国经验的书写中失位和迷茫。因此,这些年来,我们的许多作家总是习惯于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代“底层”穷苦大众进行社会控诉,这种从“五四”以来自上而下的“同情与怜悯”的救世主姿态,多年来几乎被中国作家奉为圭臬,从而成为其写作经验的桎梏。能否打破这种陈旧的思维模式,更进一步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里的草根们的心灵呼唤呢?尚培元的《最后一头牛》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小村庄,大格局,巧构思

尚培元以文学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凝视这片土地上划过的历史轨迹,凝视这片土地留存着的千年风韵和正在发生着的世事变迁,凝视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的情感世界与命运走向。作品写了老人给牛看病归来途中,在十字路口与宝马轿车司机发生的矛盾纠葛。“……司机也大了嗓门说,你也别讲歪理,你的破牛有啥资格在马路上瞎转悠?老人反倒冷静了,看着司机,一字一顿地说,年轻人,你听着,你脚底下,踩着的路,原先就是俺村的耕地,我这牛,以前就在这儿拉过犁,耙过地,耩过麦。这条路,就在俺村的地界上,俺们咋就没有资格走了?这路是专门给你这四个轱辘走的?那你叫俺这四只蹄子走在哪儿去?”老人爱牛护牛的质朴憨厚里绽放出几份偏颇的美丽,年轻司机的患得患失中夹杂着些许的高傲和轻蔑,交警的秉公执法所诠释的人性向善的内涵,在文本中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尚培元在这里深刻揭示出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观念的博弈和碰撞,并试图勾勒出世纪之交农村农民的心灵地图和精神谱系;在对乡愁乡情进行了浓墨重写的文学观照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建设之路何去何从的问题,抒发和表达出他敏锐而带有前瞻性的忧思,尤为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后一头牛》便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一幅画卷,显示了农村变革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向,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我几十年写过的乡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习惯了的精神栖息的田园已面目全非。虽然我们还企图寻找,但无法找到,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将是中国人最后的梦呓。”莫言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农村现实的严峻性,直击到农民尖锐而纠结的心灵深处。尚培元试图在中国城与乡轮回的时代大潮之中,写出一部人性深处自我救赎与修复乡愁乡情的作品,以无愧于伟大的时代。作品《最后一头牛》不仅描述了已经搬迁走了的乡亲们在大槐树下吃告别餐的情景,还描述了老人和那头牛之间绵绵深情,牛死了,望着掩埋牛的大坑,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显然,那位老人和他的一头牛分别是农民和农业的典型化身!小说止于此,而余韵不止。它强烈地倾诉了农民们对故土的离去与回归的痴情和执念。老人本应该住在高楼里享受现代化福祉的,却为何如同鱼儿恋水一样,爱上自己的二分三厘土地而不愿离开?由此可见,乡愁不仅仅是旧时的窑洞瓦屋,或石磨油灯,或牛圈猪栏,而是如何在物欲横流、道德沦落的都市生存之外,重温农时节令、风土民俗,贴近大自然,找回简朴中的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人性,回归从容与自在的原始本真。在这里,尚培元既有对农村农民的生存状况深刻的现实关切,又有人性真情的温暖阳光,那淡淡的笔触给作品添一抹诗意的浪漫,从而显得温馨而亲切,深刻而感人。同时,作家还揭示了一些农民匆忙盖廉价房以获取高额补偿,或者想发一笔横财等非正常现象,揭示了他们在面对种种矛盾与挑战的心理纠结、精神苦闷与情感畸变,其主旨在告诫人们:无论世道怎样变化,你都要具有慈悲的情怀和宽容的心,而不能迷失方向。人心荒芜了,而呼唤信仰的回归,弘扬生命的良善与美德则刻不容缓!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乡愁的血脉,绵延不绝。透过文本中描述的一张张似曾相识、熟悉亲切的面孔,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民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涅槃再生的力量。《最后一头牛》写的正是传统农民百折不挠的坚韧图存、家国梦想和文化内涵。作品有意设置小说故事时空的模糊性,时间和地点的宽泛性,显然是融入了民间故事的元素;即使指明时间,也多借用农时节令,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泛指(如老汉、儿子、队长、交警、一头牛)的,以及把寒露、霜降、立冬、小雪等节令作为正文小标题,而对此所做的科学解释,既和作品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又渲染烘托了农民热爱土地的拳拳真情,有着鲜明的乡土风俗风味和个性特色。

责任编辑 婧 婷

上一篇:202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人文常识下一篇:做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