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2024-05-10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精选6篇)

篇1: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

1.公共场所的概念:

即供公众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包括:(1)人工的生活环境;(2)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2.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适用于哪些公共场所?

(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停车场、咖啡馆、酒吧、茶座;(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厅等;

(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等;(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6)商场(店)、书店;

(7)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

3.公共场所经营者在营业前,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什么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4.公共场所经营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应当提供哪些材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3)公共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或有效租赁协议),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4)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意见;

(5)经省卫生厅考核合格的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本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所设立的卫生管理部门的名称或所配备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姓名,卫生管理档案的建立方式,危害健康事故处置

办法;

(7)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以及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的书面材料;(8)工商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使用的公共物品委托洗涤消毒的,应当提供委托协议以及被委托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0)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卫生学评价报告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11)配备的公共卫生用品的检验合格证明;(1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5.公共场所的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2)水质;(3)采光、照明;(4)噪音;

(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其他卫生标准和要求。

6.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多长时间。组织对场所卫生(项目)指标进行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7.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取得什么资质,方可从事公共卫生场所检测?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资质认定合格证明书。

8.目前,在郑州已取得河南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合格证书”有哪些单位?

(1)河南新网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河南科瑞环境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3)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郑州疾病预防控中心;

(5)通过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质认证的其他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9.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哪些卫生管理制度?(1)卫生培训制度;(2)健康管理制度;(3)公共用品用具管理制度;(4)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制度;(5)禁止吸烟制度;(6)卫生检测制度;

(7)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8)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9)卫生许可证审查制度;(10)公示制度;

(1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及卫生学检测或者评价报告制度。10.公共场所经营者建立的卫生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档案保存期限多长时间?

(1)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2)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8)公共场所为爱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9)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那个由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11.采购公共卫生用品时,需索取哪些有效证件?

(1)消毒产品应当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2)化妆品应当索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复印件、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3)公共用品如需外洗的,应索取承洗单位的营业执照、物品清洗消毒记录、卫生检测合格报告。

12.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包括哪些危害公共健康事故?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是指公共场所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者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具用品或者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危害公共健康事故。13.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着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管理部门、人员及其职责;(2)危害健康事故的检测与预警;

(3)危害公共健康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4)危害公共健康事故应急处理技术个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危害健康事故的分级和应急处理方案;

(6)危害健康事故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危害健康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14.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报告制度有哪些内容?

(1)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明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病毒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15.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单位,所建立的集中空调系统卫生档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1)集中空调系统竣工图;(2)卫生学检测或者评价报告书;(3)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4)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5)空调故障、事故极其他特殊情况记录。1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有什么规定? 应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下列部位进行清洗:(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2)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当每六个月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风管等每年清洗一次。17.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有什么规定?

集中空调系统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能够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1)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2)送风质量不符合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表2要求的;

(3)风管内表面积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有不符合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表3要求的; 18.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应由哪些机构实施?

应由符合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规定的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等相关要求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即专业清洗机构完成。

19.目前,我市已通过认证的专业清洗机构有哪些?

(1)郑州鑫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河南绿城达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郑州金城同达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4)河南省省直中央空调调节能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5)其他符合应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相关要求额专业清洗机构。

20.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后,应进行什么检查?

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后7日内,应由具备检查能力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机构进行清洗、消毒效果检验,并出具“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或者评价报告书”。

21.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系统是否可以运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集中空调系统方可继续运行,其他集中空调系统停用:(1)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2)装有空调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3)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22.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患有里脊、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2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由哪几个部门负责? 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场所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对公共场所实施卫生

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查阅和复印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种类及每类包含的病种分别是什么?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机型呼吸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6.什么是消毒产品?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27.什么是消毒?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2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履行哪些监督检查职责?

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29.采用化学消毒应注意哪些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内,并按照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2)严格按照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期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时立即更换。(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6)应是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8)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篇2: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主讲

董永明

(3学时)

第一节

一、定义:从法学上说,《条例》所的指公共场所,是指供公共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

广义:是指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社交、休息、娱乐、体育、参观、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

二、范围(7类28种)

1、生活服务设施

2、文化娱乐、体育设施

3、公共福利设施

4、公共交通设施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特征

1、人员密集,易传播疾病;

2、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和物品容易被污染;

3、影响健康的致病因素多、复杂、传播快;

4、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

5、卫生组织难建立、制度难健全、难落实;

6、建筑和布局难合理,卫生设施难到位。

四、公共场所卫生基本要求

1、选址、建筑设计、内部布局符合卫生要求

2、微小气候适宜,保证有适宜的温、湿度

3、照明、通风良好,满足生活和活动需要

4、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

6、消毒等卫生设施完善

7、服务员有一定的卫生知识,健康状况良好

8、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

第二节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立法

公共场所是人们聚众活动的场所,人口稠密,设施公用,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于1987年4月1日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规。同年9月15日,卫生部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今年又对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予以重新发布,使之更加完善和更具操作性。为了更好地实施条例,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1987年卫生部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以后又陆续地制定了《旅店业卫生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十几项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以上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许可

(一)、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制度。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或者变更营业项目,应当到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根据2004年《卫生部关于暂不将足浴、保健按摩、网吧等场所列入卫生许可范围的批复》,目前不宜将足浴、保健按摩和网吧等场所列为卫生许可范围。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相关规定,在受理申请后及时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按照卫生标准和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审查和监测。对经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80%以上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申请单位,在法定期限内发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申请单位应当采取改善措施,达到卫生要求后予以卫生许可。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不合格或者逾期未申请复核的,卫生许可证失效。公共场所歇业的,应当到发证机关注销卫生许可证。

(二)、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的卫生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卫生篇章,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主要卫生问题、卫生保健设施、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

三、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和卫生指标

1、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1).室内空气卫生达到标准。各类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要达到规定的各项指标,保证室内通风换气,空气清洁。

2).微小气候适宜。各类公共场所的室内微小气候适宜,湿度、温度、风速等达到国家有关标准。3).采光、照明良好。4).噪声符合标准。

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公共用具要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各种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6).用水达到卫生标准。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公共浴室、游泳场、天然浴场等公共场所的用水也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防止由于微生物介水传播传染病,要求按照规定定期换水、消毒,保证对人体无害。

2、公共场所卫生指标

根据场所不同,指标相应不同,主要有温、湿度、风速、噪声,顾客用品、用具消毒,卧具更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新风量。自备水源与2次供水水质,其中,标准规定:

舞厅、音乐茶座、游艺厅场内禁止吸烟;

公共浴室设立禁止性病、传染病、皮肤病的顾客就浴标志并有相应措施;

理发店要有头癣患者专用的理发工具;

美容场所工作人员操作时穿工作服,清面时戴口罩; 游泳池设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四、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应该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如果因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单位应当妥善处理,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医疗机构,防止事故的继发;确保不扩大危害范围和不继续恶化环境,在不影响上述情况前提下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五、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教相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先知识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2、取得健康合格证。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有碍公共卫生的其他疾病,在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职责是:

(1)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2)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3)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4)参加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5)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像等,调查处理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6)执行卫生监督机构交付的其他任务。

二、各类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的重点

(一)普通旅店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 • 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通风采光 • 茶具洗消间、拖鞋洗消间 • 卧具洗消间及设施 • 干净卧具保洁柜

• 客房净面积(≥4平方米)• 客房通风换气设备设施

• 新风量(3-5)星级宾馆和歌舞厅为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其他为每人每小时20立方米。

(二)歌舞厅、游艺厅、茶座、咖啡厅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 • 机械通风换气设备设施 • 茶具洗消间、洗消设施、保洁柜 • 公共卫生间设计及排气系统 • 洗手设备

(三)理发店、美容店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 • 营业面积

• 烫发间设置单独的排风设备 • 毛巾、工具的消毒设备设施 • 干净毛巾保洁柜 • 采光照明

(四)游泳场(馆)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

•平面布局,包括泳客进出通道,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游泳池之间的先后合理连接 • 淋浴装置和强制性浸脚消毒池 • 池水净化消毒设施 • 游泳池四边防污水回流措施 • 机械同风装置 采光照明

(五)候车室、侯诊室的预防监督重点 • 侯诊空间和分科候诊布局 • 病人就诊路线布局设计

• 传染病门诊的独立位置、配套设施、单独通风设备;污物、医疗垃圾收集容器 • 通风排气系统、新风量

• 卫生间数量、位置、单独的排风设施、洗手设备

三、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关键环节

1、室内空气质量:强排式机械排风、空调系统;

2、消毒效果:公共用品用具、泳(浴)水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

4、强化管理相对人的自律行为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基本方法

1、观察现场

2、询问调查

3、卫生监测

4、现场记录

5、监督指导

(三)、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1、卫生许可证

2、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个人卫生知识培训监督

4、营业场所、消毒间、公共用品储存间、卫生间的经常性监督

(四)、各类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点 共同点:

1、卫生许可证正本应悬挂场内显眼处并在有效期内,有否超许可项目经营;

2、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抽查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相关卫生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

一)一至二星级宾馆饭店

1、室内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

2、具备专用的消毒间,间内无杂物、消毒柜运转正常、保洁柜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类存放;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清洗消毒后的可用杯具应无污迹,可用棉织品应无污迹、毛发,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3:1);

4、空调系统通风换气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

5、客用化妆品标签表示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不得自行灌装;

6、具备“四防”(防鼠、防蝇、防蚊、防蟑螂)措施; 二)旅店、招待所 参照一至二星级宾馆饭店

三)咖啡馆、酒吧、茶座、歌舞厅、游艺厅

1、歌舞厅在营业时间内严禁使用杀菌波长的紫外线灯和滑石粉及有害观众健康的烟雾剂;

2、影剧院每场次间隔不少于30分钟,座位在800个以上的观众厅应有机械通风或空调装置;

3、有供应开刀水果的场所,必须设专用果盆制作间,间内设1个洗果池;制作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滤水器;

4、有公共用品用具的必须设立消毒间,茶具、话筒、面巾清洁消毒效果,卡拉OK场所应使用话筒消毒网,5、厕所清洁,设立座厕的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设有洗手设施和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装置;

6、有机械通风装置且能正常运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四)理发店、美容店

1、营业面积必须在10㎡以上,美容室设置单独的工作间,不做创伤性美容;

2、具备消毒间,理发毛巾、床单、枕巾、枕套等公共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应设专柜存放,并有相应的洗涤消毒设施且能正常运转;

3、必须设紫外线消毒箱,理发刀具、胡刷等理发工具每客用后应采用无臭氧紫外线消毒用后及时消毒,毛巾、美容针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美容用盆必须用一次性胶袋铺垫或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4、必须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传染病顾客专用的理发工具,并有明显标志,单独存放;

5、从业人员上岗时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清面时需戴口罩;

6、烫发、染发场所设有独立机械性通风装置;

7、场所内使用的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相关化妆品须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检验报告。

五)公共浴室

1、池水应具备补充净化消毒设施,池水循环过滤设备必须正常运转;

2、具备专用的消毒间,间内无杂物、消毒柜运转正常、保洁柜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类存放;设立拖鞋专用消毒桶;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清洗消毒后的可用杯具应无污迹,可用棉织品应无污迹、毛发,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3:1);公共用品用具做到一客一换;

4、设有浴池的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备和检测记录;必须配备2名持有有效上岗证的专职水质净化、消毒员;浴池水水质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池水游离性余氯量应保持在0.3-0.5mg/L;

5、空调系统通风换气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

6、场所内使用的化妆品(包括洗发水、沐浴液)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相关化妆品须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检验报告。

7、总台应设有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的明显标志;

六)游泳池(馆)

1、应有禁止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进入的标志;夏季游泳高峰期设置红眼病检查岗;不得出租、出借泳装;

2、游泳池具有池水循环过滤设备并且运转正常,不得人工喷洒消毒药,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有检测记录,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1,池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必须配备持有效上岗证的专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3、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卫生间设置独立的排气装置,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4、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5、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有准将存放,使用公用拖鞋须有消毒桶;

七)侯诊室

1、应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2、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清洗消毒,应采用湿式清扫,每天不少于两次,不能有积水、积垢,设有洗手设施和独立机械通风装置;设立座厕的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3、应有消毒制度,肠道门诊脚垫、门把手的消毒措施;疾病流行时应加强消毒;

第四节、法律责任 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规范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行政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卫生防疫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经营的;2.未获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3.拒绝卫生监督的;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必须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对卫生防疫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但对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控制的决定应立即执行。对处罚决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卫生防疫机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民事责任。

违反《公共卫生管理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应当对受害者赔偿损失。

(三)刑事责任。违反《公共卫生管理条例》致人残废或者死亡,构成犯罪的,应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实施细则》解读

2011年5月1日起,执行卫生部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修订后的《细则》较前同名规章在执法主体、许可期限、经营者责任、处罚力度等方面有许多新的规定和变化。为便于更好地了解掌握,对《细则》进行重点解读,以此推动《细则》贯彻落实,提高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

一、法律规定

1.修订后的《细则》有何特点?

答:一是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从法律上维护了消费者知情权。三是解决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主体问题,将执法主体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四是新增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装修等方面的规定,完善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要求。五是明确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具体范围、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卫生许可有效期。六是加大了执法力度,能够有力震慑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修订后的《细则》对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有何意义? 答:修订后的《细则》对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有以下意义:

一是实现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由被管理者向自身管理的角色转换,将经营者置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明确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使经营者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更好地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工作。三是用新的监管机制搭建了工作平台,达到节省卫生监督资源,提高卫生监督效果的目的。四是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实施信息公示制度,能够使消费者知情权得到保障,在选择公共场所时,避免了盲目性。消费者对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奖”与“罚”,又促进了公共场所经营者改善卫生设施和卫生管理。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所指公共场所有哪些? 答: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纳入法律调整的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包括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上述场所应取得卫生许可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细则》规定: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5.《细则》对室内装修有何规定?

答:公共场所室内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进行局部装饰装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营业的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

6.《细则》对卫生指标的检测有何规定?

答:《细则》对卫生指标的检测有如下规定:(1)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2)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3)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4)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7.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如何处罚?

答:《细则》规定: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1)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2)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3)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对涂改、转让、倒卖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8.对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的,如何处罚? 答:《细则》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9.对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如何处罚?

答:《细则》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10.对拒绝监督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如何处罚? 答:《细则》规定:对拒绝监督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11.对未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手续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如何进行处罚?

答:《细则》规定:未按照规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手续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1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的有效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根据《卫生部关于“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时限概念问题的复函》,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限为一年。拟在有效期届满之后继续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必须在届满之前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及《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再次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

13.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14.公共场所经营者隐瞒、缓报、谎报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隐瞒、缓报、谎报健康危害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查时有什么权力?经营者应如何配合检查?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还可以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卫生监测、采样、查阅和复制文件,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可以先行登记保存。经营者应当协助调查或检查,如实回答询问,不得拒绝或隐瞒。

16.艾滋病防治重点公共场所有哪些?

(1)宾馆、饭店、招待所;(2)歌舞厅、夜总会、酒吧、茶座;(3)洗浴、桑拿、按摩中心;(4)美容美发店(廊、中心);(5)省人民政府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增加的其他公共场所。

二、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

1.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卫生安全方面负有什么责任? 答: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卫生安全方面负有以下责任: 一是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二是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三是保证公共场所空气、水、采光照明、噪声及公共用品用具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四是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并认真落实,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按照规定处置并报告。

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2)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8)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9)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3.患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公共场所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答: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4.乙型肝炎携带者可以从事公共场所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吗?

答:可以。根据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规定,除经核准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如特警职位、民航空勤人员等)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5.宾馆向顾客提供的非一次性口杯,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答: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如拖鞋,口杯等)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6.公共场所经营者可否不取得卫生许可证先行办理工商注册手续?

答:不可以。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7.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可以使用原卫生许可证吗?

答:不可以,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8.公共场所经营者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前可以试营业吗? 答:不可以。不论试营业还是正式营业,都必须首先取得卫生许可证。

三、卫生知识

1.外出选择宾馆住宿,应注意查看哪些内容?

答:一要看看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标识、检测报告等应该公示的内容;二要看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是否配备齐全;三要看环境是否干净、卫生;四看室内卫生,包括枕套、被罩是否有污物、头发等。不到未公示上述项目的宾馆住宿,尽量选择量化分级等级高、卫生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宾馆住宿。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能存在哪些卫生隐患? 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新风机组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能充分补充室外新鲜空气,依靠室内冷气的反复循环,这种通风状况存在着健康隐患;二是长期不进行清洗消毒导致风管中积尘量非常多,积尘本身可以造成室内空气污染,还成为许多致病微生物的藏身之处;三是冷却塔不消毒导致冷却水中军团菌的存在。

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4.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哪些场所? 答: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目前我国在住宿业、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沐浴场所(包括足浴)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上述四类场所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量化分级等级标识。

5、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等级(信誉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答: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其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卫生信誉度定为A级、B级、C级,并根据卫生信誉度确定卫生监督频次。

6.对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如何处罚?

答:《细则》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7.游泳池的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有什么要求? 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消毒池长度不小于2米,宽度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每4小时更换一次。

8.游泳场所为什么要配备强制淋浴装置?

答:人身体上往往有一些汗液和脱落的细胞,进入游泳池之前经过淋浴能够将其冲洗掉,以保持游泳池水的卫生。为保证所有人经淋浴后进入泳池,所以要配备强制淋浴装置。

9.哪些人员禁止进入游泳池游泳?

答: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游泳池游泳。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在入口明显处张贴或悬挂载有上述内容的公示牌。

10.人工游泳场所应公示哪些水质指标?

答: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

11.游泳池水中余氯含量应为多少?有何作用? 答: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其目的是杀灭水中微生物,同时保证人体皮肤、粘膜不受到消毒剂的伤害。

12.游泳者如何选择卫生、安全的游泳场所? 答:游泳者可以通过以下方面选择卫生、安全的游泳场所: 一看泳池公示牌。是否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等级标识、检测报告。尽可能选择有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等级高的游泳场所。二看游泳场所是否按要求设置了合乎卫生要求的更衣室、强制淋浴、淋浴室、厕所和垃圾箱等。三看水质状况,游泳池水质应该清澈透明,一般来说站在泳池边应该能够看到第四条泳道的分隔线,不含藻类,没有虫类等杂质。四看消毒池。为保证水质,应在入池处设置脚部消毒池。五是闻一下水的味道,余氯添加过多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过少则闻不到氯味,正常情况下应该可闻到淡淡的氯味。

13.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本单位设有洗衣房的,应设人员出入口、待洗棉织品入口及洁净棉织品出口,按照由污染到清洁的顺序安排工艺流程,防止交叉污染。洗涤过程加入含消毒液的洗涤剂或加入消毒液,熨烫时温度不低于140℃。如需外洗的,应选择清洗消毒条件合格的承洗单位,做好物品送洗与接收记录,并索要承洗单位物品清洗消毒记录。

14.美容美发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指的是哪些? 答:是指美容美发场所和美容美发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与顾客密切接触的物品。美容用品用具包括美容棉(纸)、倒膜用具、修手工具、眉钳、刷子、梳子、美容盆、美容仪器等物品;美发用品用具包括围布、毛巾、刀剪、梳子、推子、发刷、胡刷等物品。

15.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两种,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化学法包括含氯、溴或过氧乙酸、乙醇等消毒药物消毒方法。

1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要求?

篇3: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大连市卫生局组织对本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进行抽检, 笔者调用其中6 家购物场所的检测数据, 详见表1。

1.2 应用软件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韩宏研制的《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系统》软件, 其依据WS/T 199-2001《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开发[3], 专门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

1.3 应用方法

(1) 本软件全部功能均通过主菜单实现。 (2) 在“标准”菜单中, 创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类别, 依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制定分级评价界限值, 完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标准。 (3) 在“单位”菜单中, 创建维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类别的6家购物场所单位, 输入各单位的原始监测数据, 并进行综合评价, 完成评价单位及其原始监测数据的创建与维护。 (4) 在“结果”菜单中, 基于均数/中位数的模糊法/指数法统计各指标, 分类别统计6家单位的综合评价结果, 并按评价结果优劣对其进行排序。

2 结果

将原始监测数据按软件要求录入系统, 选择指数法的P值对数据库中原始监测数据进行评价, 统计6家购物场所的评价等级及排序结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集中空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许多公共场所为节省能源而提高建筑物的密闭性, 导致室内新风量不足而空气质量下降;也有些集中空调系统在长期运行中, 没有清洁消毒或清洁消毒不彻底, 造成通风系统内部污染, 污染物介空调运行进入室内传播扩散, 上述卫生问题说明集中空调系统存在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安全隐患。目前, 国家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卫生规范, 制定了多项卫生监测指标及标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已纳入卫生部门的日常监测与执法抽检工作中。

在日常的卫生监测与执法抽检工作中, 需要对场所单位的多项指标做综合评价, 同时还要进行单位间优劣排序。单项指标判定可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3], 但该方法使用大量数学公式进行模糊法、指数法评价, 计算统计过程繁杂且不易使用。本文采用2002年7月韩宏等研制的《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系统》软件, 使该项目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操作简单且科学易行。

通过应用该软件对抽检的6家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进行评价, 该软件包输入界面清晰, 操作方法简单实用, 可分类浏览打印各评价单位评价结果及各指标的中间计算结果, 还可将评价结果进行优劣排序, 浏览打印各评价单位综合评价结果等。笔者认为该软件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多项监测数据的卫生学综合评价, 并可较好地应用于监督抽检工作中对被检单位的优劣排序, 可以在实际的监督监测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倪骏, 张莉萍, 翟清, 等.某五星级酒店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8, 7 (4) :225.

(2) 郭书义, 董青.2004年济南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通风管道卫生状况调查 (J) .预防医学论坛, 2006, 12 (3) :276-277.

篇4: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95-01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于2014年集中对本市4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相关公用物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注:以抽检4类公共场所物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为案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样品来源 于本市 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相关公用物品,共计 215份?

1.2 检测项目?方法?监测依据与判定标准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按 GB/T18204.1.2.3.4 -2000操作,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7.8-2000操作 ;监测依据: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63~9673~1996?

2 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80份,检 测合格 69份,合 格率为87%? 其中床单 (19/20)?被套 (19/20)?空气 (17/20)?茶杯(14/20)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95%?95%?85%?70%?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 32份,检测 合格 25 份,合格率为79%?其中浴巾 (7/8)?修脚刀 (6/8)?拖鞋 (7/8)?茶杯(5/8)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88%?75%?88%?63%?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75份,检测合格 35份,合格率为 47%?其中空气(9/15)?毛巾(8/15)?剪刀(6/15)?围脖(6/15)?推子(6/15)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60%?54%?40%?40%?40%?

2.4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样品28份,检测合格16份,合格率为58%?其中空气(5/7)?被套(4/7)?床单(3/7)?毛巾(4/7)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58%?52.5%?43%?58%?

3 讨论

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68%)还很低,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剪刀?围脖?推子?修脚刀?毛巾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围脖?毛巾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我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作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相关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4.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4.3 研究制定相关条例的处罚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4.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我市的监督监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林党柒,陈娟,李旭东.玉溪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7):510-511.

[2] 陈绍运,韦翠玲.新闻舆论对改善游泳场所卫生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5):8.

[3] 王云萍,赵丽敏.哈尔滨香坊区2005年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6,5(4):76-77.

[4] 麻尚春,郑庆光.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及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1:3-4.

篇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问题的思考

大家知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需医疗急救,地震、水灾及其他灾害事故同样需要医疗急救。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对医疗急救问题仅用一条一笔代过,其医疗应急措施的规定不具有操作性。卫生部95年颁布的《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仅是一个部门规章,难以全面系统的规定突发事件救助工作及各部门的协调。事实上,不管是传染病的防治,还是灾害的救助,医疗卫生工作在其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条例》规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未将灾害事故涵盖进来是一个缺憾。

更进一步讲,传染病防治、自然灾害等不仅需要医疗救助,还需公安、公交、交通、能源等各部门的系统协调,有些突发事件特别是恐怖事件还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所以我们认为《条例》不仅应涵盖更多的需救助的事件,还应考虑其他突发灾害的可能。因此,国家应将所有突发事件而不仅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以备不时之需。

二. 预警制度规定欠缺

1、预警机构

《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平时没有常设机构,只有在事件发生后才成立指挥部,日常的监测由县级以上政府指定机构负责。问题在于各地方政府指定什么机构来负责日常监控,是某级卫生行政部门、还是某医疗机构或是某疾病控制中心?《条例》没有统一规定。既然没有统一规定会不会出现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的机构负责日常监测?若出现这种情况各监测机构的协调就会出现

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常情况下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直接观察者,但在特殊情况下普通百姓也可能并可以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人。尤其是地方政府隐瞒时,受害人、受害人家属和普通百姓可以举报,但向谁举报、受理机构的名称和电话如何让百姓知晓?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机构应全国统一,《条例》这方面的规定不够详尽且有可能出现不同地区由不同部门负责监测的情况,这就更不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协调和处理,因此《条例》在这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2、预警网络

《条例》关于预警体制的建立也需进一步完善,从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的角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监测系统应以疾病防疫控制为主线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四级网络,社区及各医疗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神经末梢,区县是关键,市级应担负起主要责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务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决策者和指导者。这一网络的建立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以迅速控制的关键,《条例》只规定了事件发生后指挥部的分级建立和责职,却未对日常监测系统的建立做出

规定。

3、预警反馈

《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及疾病监测机构的报告义务,但在规定受政府的反馈机制时稍显欠缺。

《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接到报告的地方人们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是向上级报告还是向下反馈,《条例》规定不够明确。本次SARS流行之初,广东省从底就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向有关部门反应后长期得不到疫情的方向性指导,最终导致疫情蔓延,因此我们认为报告制度不仅应包括向上的报告,还应包括对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反馈,而且这种信息反馈不应当是向社会公示的大众信息,应当是有专业指导性的信息反馈。

三、医疗急救制度的规定欠缺

无可否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的高效运转无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不应否认良好的制度本身就可以高效地运转,无需太多外力的介入。

本《条例》大量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职责,但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医疗急救问题规定却较少。北京市这次SARS流行过程中出现了首诊医师负责制与定点医院治疗的矛盾,很多非定点、非专业医院依首诊医师负责制收治病人后,由于不具备起码的防护设施急需将病人转出,但什么时间转、怎么转都无先例。在已收治SARS病人的医院中,有的医院建筑设施的布局根本不宜治疗传染病人,结果造成大面积的院内交叉感染。《条例》在制订时仍未考虑首诊医师负责制与专科医院收治这一矛盾,未列明转诊的时限、办法等,十分令人遗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若发生了传染病事件及时将病人转诊也是对其他病人权益的保障。本次SARS治疗中非定点医院中SARS病人不能及时转走导致全市很多医疗机构无法正常工作,一些非SARS病人的疾病因此延误了治疗。从这一角度也说明了传染性疾病发生后定点收治的必要性,以保证其他病人的权利《条例》。

其实这一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是我国医疗体制问题,是医疗区域规划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医疗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大医院病人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医疗资源处于半闲置状态。正常的医疗资源配置应呈金字塔式,病人求医应首先到社区医疗服务部门,经初步诊疗有进一步检查治疗必要时才由社区医生将病人转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缓解二级以上医院的压力,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果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区域配置合理的话,就不会出现大医院全部都接诊发热病人,而普通病人无处求医这种状态,通过这次SARS事件,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医疗体制并加以逐步改善。

四.医疗授权问题

为了防止传染病流行,医疗机构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被授予更大权限。若证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应允许医疗机构在病人死亡后查找家属一定时间无果的情况下强行火化尸体。

本次SARS流行之初,表现了很强的家庭式传播,有些患者死亡时其家属也发病住院治疗了。由于找不到家属,尸体不能火化,增加了尸体存放的时间,不利于传染的控制。

如果今后出现根本找不到家属的情况是不是也坚持要家属签字这种手续呢?若这样的话,交叉传播的后果谁来承担?因此,我们认为如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事件,应授权医疗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履行备案手续后强行火化尸体

的权限。同样的道理,死亡病人遗物的处理也应给医院更大的授权。我们非常主张保护人、包括病人的各种权利,但传染性疾病是一个特殊问题,患传染病死亡的患者其遗物仍可能存留细菌或病毒,不予以处理就有可能造成新的疾病传播,我们认为应授权医院在查找家属无果的`情况下,登记病人物品后将经济价值不高的物品火化,贵重物品消毒后暂存。

在突发公共卫生的传染病事件中,如果某传染性疾病病因不明,某死亡患者的解剖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话,应授权医疗机构有强行解剖的权利,当然这应当是在做了大量工作家属仍不同意之后的最后手段。

五.资格准入规定欠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救治病人,与此同时医学科研人员则会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以协助一线医务人员共同战胜疾病。但是不是所有的科研机构都能开展菌种的取样、血清的取得呢?若一些不具备条件和科研水平的科研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过失造成菌种感染、丢失怎么办?甚至有可能有人借科研之名取得菌种后恶意传播怎么办?如何从制度上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

我们认为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资格准入制度,即只有一定资格的科研机构才能对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传染病事件进行菌种取得、血清提取等工作。

这次SARS流行卫生部规定只有国家三级实验才可进行科研活动,但这一规定没有落实到本《条例》中令人遗憾。

六.医务人员权益保障欠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无疑处在工作的最前沿,这是其职责决定的,是应当的。但是在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权益如何保障《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如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医疗防护措施的保障、休息的权利等。我们不能在治疗伤痛的同时造成新的伤痛,这种社会成本的付出是值得思考的,也是应当避免的,本《条例》对此未做任何规定,是令人遗憾。

不仅如此,医疗机构的权益也不应忽视,因为医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如果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征用大量的医疗用房,或临时封闭医院的其他并病房,那么医院的收入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医院如何补偿,何时允许医院恢复正常,《条例》都没有规定。

另外,这次SARS事件中,政府要求对所有SARS病人先治疗后收费,甚至作挂帐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经费周转发生了很大困难,补偿机制又不很到位,社会捐款的分配又缺乏一定之规,因此医疗机构在为社会提供救助之后,自身陷入了困境。《条例》不解决这一问题,今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会导致一定的无序状态。

篇6:公共场所卫生法律

摘要:公共场所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而受到关注,其卫生状况和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大众的身体健康。在“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门加强了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控制和消毒工作,对于阻断疾病的传播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78-01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于2014年集中对本市4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相关公用物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注:以抽检4类公共场所物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为案例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样品来源 于本市 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相关公用物品,共计 215份。

1.2 检测项目、方法、监测依据与判定标准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按 GB/T18204.1.2.3.4-2000操作,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7.8-2000操作 ;监测依据: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63~9673~1996。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80份,检 测合格 69份,合 格率为87%。其中床单(19/20)、被套(19/20)、空气(17/20)、茶杯(14/20)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95%、95%、85%、70%。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 32份,检测 合格 25 份,合格率为79%。其中浴巾(7/8)、修脚刀(6/8)、拖鞋(7/8)、茶杯(5/8)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88%、75%、88%、63%。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75份,检测合格 35份,合格率为 47%。其中空气(9/15)、毛巾(8/15)、剪刀(6/15)、围脖(6/15)、推子(6/15)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60%、54%、40%、40%、40%。

2.4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样品28份,检测合格16份,合格率为58%。其中空气(5/7)、被套(4/7)、床单(3/7)、毛巾(4/7)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58%、52.5%、43%、58%。讨论

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68%)还很低,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剪刀、围脖、推子、修脚刀、毛巾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围脖、毛巾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我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作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相关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4.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4.3 研究制定相关条例的处罚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4.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我市的监督监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消防逃生演练通知下一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桃花心木 7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