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2024-05-20

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共8篇)

篇1: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2: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的。细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含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各种器官、系统,从而完成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当细胞分化开始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不同细胞的不同基因会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被激活,活化一段时间后有些基因的活动停止,而有些基因还在继续活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蛋白质(即基因有选择性的表达),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组织,也就是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细胞分化,这是发生在生物体一生中的一种持久变化,当然胚胎时期达到限度。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由于体细胞大多是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一般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含有与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即全能性。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较强,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特别是一些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很难用它培养成一个新个体,但它的细胞核中仍有保持物种遗传性的全部遗传物质,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已取得成功的克隆羊——多利就是一例。

2.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其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它容易与根尖、茎尖的分生组织发生混淆。可以通过下表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

组织类型 细胞来源 细胞形态 细胞结构 细胞排列 细胞去向

根尖

分生组织 受精卵 正方形 无液泡 紧密 分化成多种细胞组织

愈伤组织 高度分化细胞 无定形 高度液泡化 疏松 再分化成

新个体

相同点 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3.污染的预防

污染就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容器内滋生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污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菌污染一般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另一种是真菌污染可能是由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造成的。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预防。

(1)防止外植体带菌。①选择好外植体采集时期和采集部位。外植体采集以春秋为宜,优先选择地上部分作为外植体,阴雨天勿采,晴天下午采,采前喷杀虫剂、杀菌剂或套塑料袋。②在室内或无菌条件下进行预培养。③外植体严格消毒。做消毒效果试验,多次消毒和交替消毒。

(2)保证培养基及接种器具彻底灭菌。①分装时,注射器勿与瓶接触,培养基勿粘瓶口。②检查封口膜是否有破损。③扎瓶口要位置适当、松紧适宜。④保证灭菌时间和高压锅内温度。⑤接种工具使用前彻底灭菌。⑥工作服、口罩、帽子等布质品定期进行湿热灭菌。

(3)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如一定要规范着装,操作过程中不说话等。

(4)保证接种与培养环境清洁。①污染瓶经高压灭菌后再清洁。②接种环境定期熏蒸消毒、紫外灯照射或用臭氧灭菌和消毒。③定期对培养室消毒、防止高温。

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到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到植物的耐受力。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消毒用过的有毒药品应收集后统一交给有关专业部门处理,以免引起环境污染。

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题型一 细胞的全能性

【例题1】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培养基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 ③用单个烟草组织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①和③都属于已分化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可育的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实际上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成新个体,是由未经分化的细胞(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因此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答案:B

题型二 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的条件

【例题2】 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的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或组织,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

解析: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 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母体后,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适宜的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植物细胞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

反思领悟: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的条件:一是离体的组织或细胞;二是需要一定的激素、营养及其他适宜条件;三是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题型三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例题3】 (?安徽理综)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①愈伤组织――→②芽根―→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时常采用根尖或茎尖部位,原因是该部位含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MS培养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植物组织培养也应注意无菌操作。

(3)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答案:(1)茎尖(或根尖) 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2.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C.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阳光 D.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

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B.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C.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动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4.下列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是( )。

①接种室要消毒 ②无菌操作 ③接种时可以谈话 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入培养基 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5.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①消毒灭菌 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 ③适宜的温度 ④充足的光照 ⑤充足的养料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答案:1.C 细胞分化不会使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它的实质是遗传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选择性地表达。

2.C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操作下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恒温箱的门应该关闭,不必见光,因为在无光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

3.B 愈伤组织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4.D 整个接种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能谈话,防止呼吸产生污染,因此操作过程应禁止谈话,并戴口罩;接种的外植体放入培养基时注意将形态学下端插入,而且分布均匀,不能随机放入,以保证必要的营养和光照条件。

篇3:冀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一、注重启发式的提问, 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必须要具有启发性, 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提问的过程, 而没有真正意识到提问的作用, 所以导致小学生对课堂提问并不重视, 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推陈出新。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相关知识时,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拿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吃, 然后问:如何能让这两个同学吃得一样多?怎样分配才合理?这时小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平均分配。然后, 我把苹果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然后分给两个学生, 并提问:你们手中的半块苹果是几份当中的几份, 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其中, 一个学生看着手里的苹果说:我的苹果是两份当中的一份, 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另一个小学生也抢着回答:我的苹果也是两份中的一份, 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我立即答道:对, 是两分之一, 我们就用1/2来表示。通过这种具有启发式的提问, 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问与教材紧密相连,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仅涵盖基础知识, 还包含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延伸知识, 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紧密联系数学教材的课堂教学环节, 确保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数学课堂提问也必须要紧密联系数学教材, 发挥教材的作用, 帮助小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的框架, 建立清晰的答题思维,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比如, 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时, 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并会验算, 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定义:要想知道物体的质量, 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称一般的物体, 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即1千克可以写成1kg。“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 1克很轻, 一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都大约重1克。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 即1克可以写成1g。然后,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物品并进行提问:一块橡皮重10克还是10千克?一袋洗衣粉重450克还是450千克?1头牛重500克还是500千克?小学生听到这些问题以后都能够积极进行思考, 从而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三、明确课堂提问的目标, 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即确立学生应该学习的方向, 减少学生走弯路。当然也需要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提问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以后还要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 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还要突出教学目标, 要有思考性, 难易程度适中, 因为如果难度过大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 如果过于简单小学生则会不重视。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时, 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直观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 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 我让每个小学生都在本上画一个点。然后, 我提问:在同一个点上能画几条射线?小学生经过尝试得出:无数条。然后, 我继续提问:在你画的图中除了直线, 还发现有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顺利掌握了角, 还找出了不同的边与角的关系, 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小学生领悟到数学蕴含的奥妙, 并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打开。

四、提问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 面向全体小学生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 所以在数学提问过程中需要设计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问题, 帮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 帮助差生不断进步, 促进全体小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小学生,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天赋, 做到统筹兼顾。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 又一个关于数的运算性质新的领域。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 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全体小学生都能够深入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 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了难度不同的提问问题。如对于优等生, 我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对于差生, 我则会提问一些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通过学生互帮互助和合作探究等形式, 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5) .

篇4: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本单元重点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尤其关注了世界上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和做法。它以“拯救我们的世界”为主题,重点剖析了垃圾种类及来源,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本节是单元第二课,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重点介绍了北美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减少污染。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更要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学会勤俭节约,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丽。由于本篇课文阅读难度较低,故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炼和整理以及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减少身边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Brian, Jenny and Danny决定发动全班同学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学生已初步了解“污染”这一概念。课前,先要求学生去关注环境问题,搜集拍摄生活地相关污染图片,和家长或同伴讨论环境的变化。这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知识网络。将要授课的初二3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不错。对于需要掌握的词汇和接触词汇,以及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前期学习中均有所接触涉及,不会对阅读形成障碍。

篇5: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1. one hundred and five

表示具体的“几百”时,用“基数词+hundred”表示,注意此时hundred不能加s.

hundreds of表示“数百;成百上千的”,这是hundred后面有s,而且hundreds后面要有介词of,并且不能与数词连用。

与hundred 用法类似的还有单词:thousand,million,billion.

Our school is so famous that_____ people come and visit it every term.

A. hundred B. hundreds C. hundred of D. hundreds of

2. I ride it to school every day.

ride “骑”,后可接bike, horse, motorbike等。

还可以用做可数名词,“旅程”。 an hour’s ride 乘车一个小时的路程

every “每个;每一”,其后接单数可数名词。every day “每天”

every day 表示某事发生的频率,“每天,天天”。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everyday 形容词,“日常的,普通的”。

I study everyday English every day.

3. live

live 不及物动词,“居住,生活”,其后若跟名词则必须在名词前加上适当的介词。

I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

live on sth. “以某物为食”

Sheep live on grass.

live a ...life “过、、、生活”

The old man lives a happy life.

4. bus stop

bus stop与bus station 都是指“公共汽车站”。

bus stop 指城镇内外的停车点,bus station指能停、转车辆的汽车站点。

stop 做动词,意为“停止”,常用结构:

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某事”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停止正在做的)

Let’s stop to have a rest.

Stop talking, please.

5.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cross是动词,“穿越,越过”,主要指“横穿”。

还可以作名词,意为“十字形,叉形符号”。

across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副词。

crossing 是名词,“渡口,交叉点”。

6. For many students,it is easy to get to school.

It is +adj.+to do sth. “做某事是.......”

7. There is a very big river between their school and the village.

between ...and... “在....和...之间”,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between/among

(1) between 用于两者之间。

(2) among 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的“中间”。

8. But he is not afraid.

afraid: “害怕的,畏惧的”。

(1)be afraid of sth. 害怕某事/某物

(2)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3)be afraid of doing sth. 唯恐做某事,指担心或担忧做某事会引起某种后果。

(4)be afraid + that从句,恐怕....

(5)为某件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表示歉意或者作出否定判断,相当于sorry.

9. Many of the students and villagers never leave the village.

leave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1. 离开; 脱离

The train will leave at six tomorrow morning.

2. 把……留在; 留下

Leave the child at home. 把小孩留在家里。

3. 遗忘; 丢下

I left my notebook in the dormitory. 我把笔记本落在宿舍里了。

4. 使……处于(某种状态),后面常接宾语补足语

Leave the door open.

5. leave for+地点,“动身去某地”

He left for the station a few minutes ago.

10.must /have to

must多表示主观需要或责任感的驱使有必要或有义务去做某事,多译为“必须”,

have to多表示客观存在的环境所限,即客观要求(无奈)而为之,多译为“不得不干某事”。

I must clean the room because there are too dirty.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

11. It takes sb some money/time to do sth.花费某人多少时间/钱做某事

Sb pay some money for sth 某人为某物花费多少钱

Sb spend some time/money on sth 某人在做某事或某物上花费时间/钱

Sb spend some time/ money (in)doing sth

Sth cost sb some money 某物花费某人多少钱

二、短语归纳

1.get to school 到校 2.take the subway 乘地铁

3.take the train 坐火车 4.leave for 到……地方去,离开去某地

5.take…to…把……带到…… 6. most students 大多数学生

7. depend on 依赖,决定于 8.from…to…从……到……

9.think of 想到,想起 10.ride bikes 骑自行车

11.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12. how far 多远

13.take the train to school 乘火车去上学 14.in places 在一些地方

15.go to school by boat乘船去上学 1 6.on the school bus乘坐校车

17.be different from和……不同 18.worry about 担忧,焦虑,担心

三、语法专项

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1.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提问交通方式,其答语分三种情况:

a. take a/an/the+交通工具(单数)

take +a/an/the+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乘……去某地。

He takes the train.

b. by+交通工具(单数)

c. on/in+限定词+交通工具

by+表示交通工具的单数名词或on/in+ a/an/the/one’s+表示交通工具的单数名词,是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

I get to school by bike. = I get to school on my bike.

3.walk/ride/drive/fly+to+地点名词,步行/骑自行车/开车/坐飞机去某地

表示乘交通工具方式可以互换表达相同的意义:

Take the bus to school=go to school by bus=go to school on a bus

Drive a car to work=go to work by car=go to work in a car

Fly to shanghai=go to shanghai by plane/air=take the/a plane to shanghai=go to shanghai on a/an/the plane.

2. how far 用来提问距离,多远,其答语分为两种:

(1)用长度单位表示:It is five kilometers.

(2)用时间表示:It’s twenty minutes’ walk.

3.how long 用来提问时间,意为多久回答常用“for+段时”。

----How long have you learnt English?

----For 3 years.

4.how soon 用来提问做完某事还需要多长时间, 常用于将来时态时, 常用“in+时间段”来回答。

――How soon will you arrive in Beijing?

----In 3 hours.

(二)宾语从句

1.在句子中起宾语作用的句子叫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

2.宾语从句的连接词:

(1)从属连词有that, if, whether。

Nobody knew whether she could pass the exam.

I know that she is from America.

(2)连接代词有who, whom, whose, what 等

Do you know whose book it is?

Could you tell me what your father looks like?

(3)连接副词有when, where, why, how等

He didn’t tell me when we could meet again.

I don’t know how I can get there. wwW.x kB 1.c Om

I’m always very busy (忙的) every day. I usually 1 up early at 6:30 in the morning. But 2 . I’m still sleepy (睡着的) . I put on my clothes, I wash my hands 3 face…Do this! Do that. 4 I have my 5 . I go go school. I usually leave home at 7:00. At school we all study 6 . We study English. Chinese, maths and so on (等等). 7 noon (中午) I get home and have lunch. At 1:30 I go to school again. Sometimes we play 8 football in the afternoon. I go home at 4:30. In the evening I do 9 homework. I go to bed at 10:00 and I go to sleep (入睡) very 10 .

( )1. A. get B. gets C. getting D. getting

( )2. A. often B. usually C. sometimes D. always

( )3. A. and B. or C. but D. so

( )4. A. Before B. After C. When D. If

( )5. A. lunch B. supper C. breakfast D. meal

( )6. A. easy B. different C. difficult D. hard

( )7. A. on B. On C. at D. At

( )8. A. the B. × C. a D. an

( )9. A. many B. a lot of C. any D. a lot

( )10. A. next B. soon C. first D. last

选词填空。请从方框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完成这封信。

Writing, talking, sitting , playing, swimming , flying, sunny, studying, drawing, having

Dear Bob,

My name is Rich .I’m fourteen years old .I’m(1)__________ in a middle school .My school is nice and clean. There are 30 students in my class .It’s(2) _______ today . My classmates and I are(3) ________ a good time on the beach .It’s a nice place .The water is blue and clear . Many birds are(4) ________ over the sea .Many people are (5)_________ . Some boys are(6) _________ football . Some people are (7)________ on the beach . A girl is(8) _________ pictures on a chair .Another girl is (9)________ photos .I’m (10)_________to you ! What are you doing ? I hope you can write to me soon .

篇6: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3、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写法。

课前准备:搜集生活中家用电器,工资收入等万以内数的物品。 教学过程:

反思:在讲授本课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读出数字不成问题,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

第二课时 认识一万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和多种数学活动,经历认识并感受一万的过程。 2、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认、读、写一万。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

篇7: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1. mastery words: get, get on, very, stop, stand, where, see, mana dialogue about getting on the train

2. the usage of word look and see

Teaching goals: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learn some mastery words

Teaching key points: difference of see and look

The usage of imperative Sentence

Difficult points: the usage of Imperative Sentence

Teaching aids: recorder, slide projector, flashcards

Type : text

Teaching procedure

1. Class opening

1) Greet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and make sure they can response correctly.

2) duty report (such as the weather, the school life, thei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and so on)

3) check yesterday’s homework

2. New lesson

Step1 Lead i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THINK ABOUT IT”

Do you argue with your friends? Why?

Do you have a friend who gets very excited? Who? Why?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s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dialogue today. Li Ming and his friends are looking for their seats on the train. Danny sits on a wrong seat. So there is an argument. Now let’s look at it.

Step2 Listen to the text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y is Jenny angry with Danny?

Which is Danny’s seat?

Step3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read through the whole text. Make sure the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 using the slide projector)

Step4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let the students read after it.

Step5 Practice

Have them read the dialogue aloud and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if necessary. Then have them act it out in roles.

Step6 Come to “LET’S DO IT”: Draw a map of the inside of a train. Draw the seats and write their numbers. You should also draw the door, washroom, stairs and hot water room on the map. Describe your map to a partner. Where do you like to sit? Why?

Do this part in class if time permits.

Step7 A test

1. I see him ____ away.

A. to run B. run C. runs D. ran

2. I _____ but ____ nothing.

A. looked, looked B. looked , saw

C. saw, looked D. saw, saw

3. The ____ behind the tree is Mary’s father.

A. man B. woman C. boy D. girl

Step8 Summary

Today we learn a dialogue about getting on the train. Hl Ming and his friends get on the train. They are very excited. Danny sits on the wrong seat. He takes another man’s seat. He has an argument with Jenny. In this text we learn some words such as look and see. We should be able to use them. You must practice after class.

3. Homework

1)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2) Learn to use the mastery words

3) Finish the exercise in the activity book

篇8:七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学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还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世界数学化, 进而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方向与路线》时, 我首先让小学生说说以前学过哪些方向以及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然后我进行新课导入, 给小学生出示天安门周边图, 让小学生观察天安门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同时, 为了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我引导小学生来到操场上, 说说自己的家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并且学会利用“方向板”描述一下自己家的周围都是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 利用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日渐增强。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真正实现从现实生活走进数学世界,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世界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积极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 给小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统计》时, 这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将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 并用统计图表示, 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篮球比赛中统计分数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 因此我利用小学生对此已有的感性经验, 在新课导入时, 我设计了小朋友投篮比赛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使小学生对统计的目的更加明确, 为深入的学习统计知识指明了方向, 并逐渐掌握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

三、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考查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 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增强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目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 逻辑思维能力低, 所以数学教师设计的练习更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升和毫升》时, 我首先给小学生提出了几个生活经验题:一瓶矿泉水的容量有多少, 500毫升还是500升?一杯开水的容量有多少, 200毫升还是200升?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了小学生的求知欲, 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然后我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题:班级里有8人参与献血活动, 每人献血200毫升, 一共献血多少毫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对升和毫升的了解, 也考查了小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四、注重小学数学课后延伸,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 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实现教学的内化。小学生的可塑性强, 只要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进行拓展训练, 一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 我让小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卧室, 从而算出需要多少块瓷砖或者地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让他们计算学校的花坛和足球场的面积和周长;又比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 我把小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国旗旗杆的高度。通过设计这些课后实践内容, 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了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小学生在学习时收获到快乐。

五、鼓励小学生深入生活, 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鼓励小学生深入日常生活, 把静态的数学问题变为动态的感受,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 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 比如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假设端午节到了, 妈妈拿出三个相同的粽子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拿出一个, 给了甲宝宝一半。乙宝宝连忙说:“一块不够, 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个粽子平均分成4块, 分给乙宝宝2块。丙宝宝此时也叫着说“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个粽子平均分成6块, 分给丙宝宝3块。三个宝宝都高兴的吃了起来, 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得多?小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探究, 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最后数学教师进行总结, 引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此类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从而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冀教版小学数学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将主要讨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高红蕊.试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 2011 (5) .

上一篇: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比较分析下一篇:医疗卫生改革考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