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2024-04-24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来源:上海教育人才网

篇2: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教唱、直观演示、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小报童街头卖报的情景,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知识与技能】:会唱《卖报歌》,并能积极参与到歌舞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其音乐形象,体验天真活泼、凄苦乐观、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出示王楠夺冠图片,引导同学们怀着激动的情绪演唱国歌

通过这样的设计,首先调动了学生们的演唱情绪,很自然的联想到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为后续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介绍国歌作曲者聂耳,请同学先介绍自己已知的知识,并播放其中一首《毕业歌》

请同学们介绍聂耳先生,在课前已经给同学们布置好搜集作者背景的资料,学生们已经在预习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为后续课程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基础

4.教师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卖报歌》

通过提问聂耳先生的作品,当问到有一首是描写少年儿童的歌曲时,自然而然地便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卖报歌》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听内容、听感受、听速度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到歌曲描写的是一个九岁的小报童上街卖报的情景,体会歌曲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了小报童天真烂漫的性格,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这样一种情感

2.用“啦”进行模唱

因为同学们对这首歌曲都有不同的了去解,所以教师采用“啦”进行模唱的教学方法,熟悉歌曲旋律

3.根据节奏读歌词

通过读歌词,深切体会歌曲所描绘的内容,并注意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4.听录音范唱,学生小声跟唱

在已经熟悉旋律、歌词、节奏的前提下,这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跟着音乐小声地哼唱了(三)巩固提高

1.引导学生,跟着伴奏试唱曲谱

通过演唱曲谱的方式,换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要学会演唱歌曲的曲谱的这一教学目标

2.填上歌词,完整演唱

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试着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小巩固

3.带着情绪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一想,是应该带着欢快的情绪还是圆润的声音来进行演唱

4.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由于三段歌词展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侧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试着给三段歌词用画笔涂上颜色,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构思,通过色彩的渲染,引导同学们既能感受到小报童天真烂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又能感受到小报童现在的悲苦生活,并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分小组合作、讨论,分别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小组分别上前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讨论、创新结果,每组结束后并请同学进行评价

第一小组:采用速度变换的方式来演唱歌曲

第二小组:采用歌表演的形式

第三小组: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

第四小组:采用歌表演的形式

5.各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采用互评的方式,推动小组内之间的合作,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 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非常符合新课标课程理念的

(四)小结作业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请同学们课后,为我们学校的报童假日小队创作队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017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page](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篇3: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英语语法课同位语从句教案

以下为高中语法课同位语从句教案。Appositive clause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usage of appositive clause;can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ppositive clause and attributive clause.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identify the appositive clause, and can use this kind of clause into their writing or speaking.Emotional aims: Can foster the interest and desire of learning English, pay attention to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 others’ feelings;Can improve the confid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not afraid of speaking English;Can cooperate with other group mates actively, and complete the tasks together.Teaching Key Points: Get th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its meaning of each sentence, and can induct the rules of the functions of grammar.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Use the appositive clause in proper situations;can identify the clause typ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especially can distinguish the appositive clause.Teaching Methods: Inductive Metho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Found-type Method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tongue twister firstly, and then ask them what kind of grammatical phenomenon they can find.Now the question comes to their minds, “How many sheets could a sheet slitter slit if a sheet slitter could slit sheets?”(如果裁纸机能裁纸的话,一个裁纸机能裁多少张纸呢?)I will lead them to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words “question” and the sentence in the quotation marks.The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e sentence in the question mark is appositive of the word “question”.And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appositive clause.Step 2 Presentation 1.Show some sentences on the PPT, and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the underlined part in groups of 4.We heard 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d won.They were worried over the fact that you were sick.The news that we are having a holiday tomorrow is not true.I can understand their eagerness that you should be the main speaker.After they finished, I will invite group leaders to share their views.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unction of appositive clause is a supplementary specification to a noun, this kind of clause equals to a noun.This clause always appears after the related noun closely.2.Sho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ppositive clause.And lead the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conjunction of appositive clause.I have no idea what size shoes she wears.I have no idea which wine is best.I have no idea when he will be back.He must answer the question whether he agrees to it or not.The conjunction word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groups: Conjunctions: that, whether Conjunctive adverbs: how, when, where, why Conjunction pronouns: what, who, whom, whose, which “If” can’t lead an appositive clause.Step 3 Practice 1.Ask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appositive clause.2.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ntences in each pair.The news that l have passed the exam is true./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just now is true.The idea that computers can recognize human voices surprises many people./The idea that he gave surprises many people.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first sentence is appositive clause, and the second one is attributive clause.In appositive clause, the clause aims to explain the noun, and the conjunction works as nothing;while in attributive clause, the clause aims to modify the noun, and the conjunction works as some sentence constituent.Step 4 Production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identify what kind of clause it is.I have no idea when they will come.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lived there.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all roads will be made plain.We hold this truth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that the Internet is a curse.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make a summary and ask them to use appositive clause to write their diary as much as possible.Blackboard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来源:上海教育人才网

篇4: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题本展示 1.题目:巨匠童心 2.内容:

3.基本要求:

(1)知识点讲解清晰和完整,体现重难点(2)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地互动环节(3)试讲时间为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巨匠童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毕加索的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风格,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述、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处理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不同特点,学习剪拼与组合的方法,能够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三、教学准备 课本、工具、PPT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童年》,并提问同学们知道歌曲的名字吗?当听到这首歌曲时你们有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交流回答,怀念那时的时光

教师总结:童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同学们都非常的怀念,其实老师也特别怀念儿时的年代,童心这个字眼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那么艺术家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想要把他们的童心珍藏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做得?接下来大家一起去看看。顺势引出课题——《巨匠的童心》

(二)赏析作品,直观感知

屏幕展示的图片《坐着的玛丽-泰雷兹》、《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屏幕中的图画都是谁的作品,你们能发现他们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童心的?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齐白石、毕加索

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毕加索此幅作品从色彩、线条都表现出了他的童心。(三)具体分析

继续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 学生交流回答: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观察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脸部五官怎样表现的?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黑板展示已完成的只有半张人物脸作品,请同学补充完整。

同学上台独立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

进行展览会赏析,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明为什么?(提示:可从造型、色彩、色块布局、创意等角度进行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复习不同人物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2.思考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五、板书设计

篇5: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认识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难点】

乙烯加成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情境创设】以生活小故事的形式讲述生活中很多水果有催熟的功能,如香蕉。并解释其原因是成熟的香蕉的能释放一种物质叫乙烯,乙烯具有催熟的功能。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展示很多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及废弃塑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并说明塑料制品也和乙烯有关。

【激疑】乙烯是一种什么物质?其结构和性质如何?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化学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探究价值,有利于学生养成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2.新课教学(1)乙烯的结构认知

【教师】展示乙烷、乙烯的球棍模型,将模型分给学习小组观察。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①乙烷分子中只有单键,乙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且其中一个键易断裂。②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教师】写出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并启发学生学出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观察乙烷和乙烯的立体模型,通过对比,熟知乙烯的双键及平面结构,加深碳四价理论的理解,从结构式及结构简式的书写进一步巩固乙烯的结构,为乙烯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乙烯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师】乙烷和乙烯的结构不同,那么乙烯性质上与烷烃有何不同之处呢? 【演示实验】把乙烯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学生实验】把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乙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教师总结结论:①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②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教师】讲述加成反应概念。

有机物分中双键(或叁键)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电脑模拟:演示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模拟,加深学生对乙烯中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和加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3.巩固提高:略。

四、板书设计 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认知 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

二、乙烯化学性质的探究

篇6: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花瓷的器型分类,清华瓷纹饰分类,能通过语言从器型、纹饰、造型几方面对青花瓷进行品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思考并讨论,感悟青花瓷的审美韵味和独特视觉效果,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逐渐提高审美品位,提高审美品位,养成尊重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青花瓷的器型分类和青花瓷作品鉴赏要素,能够运用语言分析欣赏青花瓷作品。

难点:学生对于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文化的美感感受程度。

三、教学方法:

情景法、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青花瓷图片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周杰伦的歌曲作品《青花瓷》,引发学生兴趣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青花瓷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瓷器才是青花瓷? 学生回答,老师总述:用钴矿在瓷器上描绘纹样,高温烧造成蓝色的华丽瓷器。引出课题《青花瓷》。

(二)欣赏名品,直观感知

展示不同器型不同纹饰的青花瓷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青花瓷有哪些器型?青花瓷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老师总结:杯、瓶、盒、碗、盖等。功能属于实用生活器皿,包括日常餐具和装饰类器皿。

(三)青花之美,具体分析

展示三幅不同纹饰的不同类型花瓶,学生欣赏图片并进行讨论:青花瓷的纹饰大概分为哪些?三幅花瓶都属于什么类型? 学生代表发言老师总结:纹饰有山水人物,诗文书画,花鸟虫鱼,题材丰富广泛。三个花瓶分别属于玉壶春,葫芦瓶,凤尾瓶。

鼓励学生用彩色铅笔画出其中一个青花花瓶的轮廓和具体纹样。并鼓励学生自愿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情感分析,领悟探究

展示青花缠枝莲大罐,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件作品纹样分为几层,花纹类型分别是什么?给人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纹样共分为五层,不同层次表现不同的纹样。体现青花瓷丰富明丽,端庄高雅之美。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展示元明清不同青花作品,并提出问题:

青花瓷产生于什么时期,你们更喜欢哪个时期的作品?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以辩论赛形式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根据不同小组情况总结亮点和共同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朝代青花瓷的意蕴、风格、特点等方面简述。

(五)小结作业

师:现在,大家回顾一下,欣赏一件青花瓷作品要从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忆思考,师生一起总结并引导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和朋友们、家人一起去博物馆欣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拓展知识,提升品位。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篇7: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能说出质量数与原子符号的含义。【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和理论,通过类比与抽象理解同位素的意义,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提升化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素、同位素的含义。【难点】核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根据原子结构知识,提出问题: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学生回答:原子可以再分,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不同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荷的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什么加”绝大多数”呢?请同学们比较不同原子中三种粒子的情况,并说明其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学生回答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较大,电子质量非常小。

学生回答2: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数不可能为0,但中子数可能为0。

学生回答3: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提出问题:元素的概念是什么?由以上哪种粒子的数目决定? 学生回答:含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由质子数决定。

教师展示: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组原子。请同学们论论并回答这些是否为同一种元素?是否为同一种原子? 学生讨论并回答:是同种元素。不是同种原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论论并回答,怎么确定是否为同种元素?是否为同种原子?

学生讨论并回答:含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则为同种元素。同种原子则需要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提出问题:1.什么是核素?2.什么是同位素?能不能举出例子? 学生阅读教材并并回答: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我们称之为核素。不同核素间,我们称之为同位素。常见的例子如氕、氘、氚等。

教师强调:质子数(Z)相同:表示同一元素,中子数(N)不同,质量数(A)不同,原子也不同。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同位素。

(三)课堂练习,知识升华

课堂练习:下列的粒子中有几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哪些?元素有几种?

学生回答:

人们把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核素有8种。

我们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的有:①④⑥;②⑧;③⑤⑦。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元素有H、O、C三种。(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归纳:

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种核素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四、板书设计

篇8: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美国的诞生》教案: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此整理了《美国的诞生》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独立战争的经过,宪法的颁布以及联邦政府的成立,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能概括以时间顺序为主的独立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提高概括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事业,初步树立民族正义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电影中国合伙人为导入,介绍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主演的电影,他们三个都有美国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在中国成立补习班帮助中国学子的留学梦。那大家知道美国成立了多久?在历史上都经历过些什么吗?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主要知识点需知:

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十七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还有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的黑人奴隶。

2、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詹姆士顿

3、英属北美殖民地,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主要是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小麦和玉米;南部种植业盛行,主要盛产稻米,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

4、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才去高压政策 5、1775年4月,一支企图突袭民兵军火库的英军在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同民兵交火。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建立军队。6、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都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时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从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美国诞生。7、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大捷,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之后,法国等国家对美国提供军事上的援助。8、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9、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大全,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人总统。

10、美国的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结

通过提问学生,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如下:

1、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爆发—建军—宣布独立—转折—英国承认—成立政府

2、美国宪法的颁布以及联邦政府的成立

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老师可以进行补充总结 环节四:作业

回家收集关于美国其他方面的事件。

四、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反思(略)

篇9: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此整理了《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能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公式。【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小组实验,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受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实验,感受物理实验的科学严谨,增强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间的关系实验。【难点】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间的关系实验。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设置情景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向学生出示新型跑车和设计师的图片,请有了解的同学为大家讲解这款新型跑车。由此引出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节二:新课探究

请学生猜想:加速度、受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答:正比、反比等。

根据大家的猜想,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控制质量不变。

(1)将小车放在木板上,一端与纸带相连,将木板稍微倾斜,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当纸带上的点间的距离相同时,小车为匀速直线运动,保持木板的倾斜度。

(2)将小车放回原位,一端与纸带相连,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用天枰称量钩码的重量,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加速度,记录于表格。

(3)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数据。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受力不变。

(1)将小车放回原位,在小车上加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加速度,将加速度和小车及砝码的质量记录于表格。

(2)重复步骤(1),改变砝码质量,记录多组数据。

让学生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可利用计算和画图的方式进行。然后小组讨论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即。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比例式可以写为F=kma,k为比例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力的单位: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N。

环节三:巩固练习

问:为什么在进行实验时,要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 答:利用重力分量来消除摩擦力。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摩擦力? 答: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来消除摩擦力,记录小车速度。环节四:小结作业 完成习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

(1)电源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3)滑轮位置_______;(4)小车位置________;(5)长木板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篇10: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教案——【育萃专家为您解析】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2/

4、3/

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3.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感受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

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5)巩固几遍。

(6)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固歌曲《踏雪寻梅》【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学生唱歌曲。

四、导入

新课

1.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具体内容参考书本。3.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4.知识延伸

苏民歌《蝈蝈蝈》

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5.欣赏

(1)《抗敌歌》(2)《卡农歌》 师问: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篇11:2017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展示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程度。然后做一个课堂小调查。在日常生活当中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做哪些事情?是否还使用其他的电子产品,分别是什么?使用的频率如何?时间多长?感受如何?说说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通过这个小调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新课讲授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会发现学生描写的大多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不利影响较少。因此,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出现一些不适反应。例如,长时间看电视后是否有头晕的现象,长时间听音乐之后是否有耳朵疼痛的现象等等。在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逐一起来回答,并进行记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

2.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1和资料2,并找出其中的不良影响。

3.展示当前社会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例子,并要求总结其带来的危害。例如:①长期沉溺网络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会出现猝死。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出现交通事故、下楼梯踩空等事件。③大量的网络病毒造成数据丢失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④大量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

4.带领学生总结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和危害。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提高

展示手机漫画及视频,请学生思考解决对策。例如,使用非智能手机或者选择其他的生活方式转移注意力。

(四)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一起齐声宣读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口号。

信息技术是个宝,使用起来真奇妙。正确使用很重要,否则危害真不小。自主思考促聪明,偶尔借助查电脑。短信电话已足以,时间好好利用好。电视娱乐是可以,切忌久坐不休息。争做自己的主人,合理使用新技术。在生活的社区开展正确手机的宣传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信息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学生回答:“要上课了。”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二)新课讲授

案例一:播放视频,视频当中的内容包括: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教师提问“上述视频当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普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

案例二: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将迎来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某电器销售公司立即从各大空调厂家进了大批空调,从5月份到8月份该公司赢利总额超过了1至4月份的两倍。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讲解信息的价值性。

案例三: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提问“苹果和思想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共享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追问,“刚才老师的讲授大家都听见了吧?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讲授信息的可传递性!案例四: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

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除了这些,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并举出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会给出回答,如真伪性、可增值性、依附性……”。(三)巩固提高

教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案例一:“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案例二: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说出一个信息的特征,并说出一个相对的案例。

作业: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并指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再列举两个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加以说明。【参考答案】

相对性: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说明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真伪性:诸葛亮的“空城计”,手机上经常收到的中间短信等等,都是不真实不可信的信息,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2.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如下三点:(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努力创造。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好奇的事物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进行思考。(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数据库是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给出如下答案: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再次提问“建立数据库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引出课题《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关系

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学生是如何被计算机识别的?”。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给出如下答案:

先将现实世界中的学生通过人脑的加工形成一条信息,将这条信息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

任务二:数据库中表的特点

(过渡)既然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转换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当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数据库,那么建立数据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呢?

教师请同学操作“校本课程.mdb”,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查找“张明”选修了哪些课程?

2.张明的选修课程说明了数据库中的表具有哪些特点?(两张具有相互关联的表组合在一起,每张表存储不同的结构和信息)

任务三: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建立一个音乐数据库,让大家可以查询各种类型音乐的相关信息以及收听的网址,都需要完成哪些事情?遵循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讨论给出如下答案:

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各种音乐的信息,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2.分析信息特征:根据需求,分析并抽取有用信息的特征。

3.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有效地分类和组织。

4.创建数据结构:选用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创建数据表,并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5.编辑数据库:将具体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对其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必要的编辑,如添加、插入、修改、查找和删除等操作。

(三)巩固提高

教师请同学们回答“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及任务是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作业:思考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关系型数据库如何讲授?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先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从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对比它们的特点,引出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库系统的分类,引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然后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总结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并让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列举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

2.Excel中的表头在数据库中称作什么?

【参考答案】 Excel中的表头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字段名。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拓扑结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机房里的电脑还没有连上网,现在学校想把这些电脑都连上网我们应该怎么连呢?”

同学:“可以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电脑一个一个连成一串的形式,也可以像穿手链一样把电脑连成一个环呢?”

老师:“同学们想想串糖葫芦和穿手链这种形式在网络中被称为什么?” 同学:“一种结构”

老师:“对,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在网络中这种形式被称为网络拓扑结构,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网络拓扑结构。”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拓扑结构

首先老师先让学生自行浏览课本内容5分钟,时间到后,老师找同学回答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老师:“同学们都浏览好了,那老师找一位同学先来回答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网络拓扑结构是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的分布情况。”

老师:“回答很正确,这位同学对课本浏览很仔细。好,接下来找另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都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网状结构。”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老师再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拓扑这个词来源于几何学,网络拓扑其实就是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用传输媒体将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互联,简而言之,就是用一种方式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起来,那了解了有这些网络拓扑结构后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呢?”

任务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让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十分钟后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回答。第一小组:总线结构的特点是网络中拥有一个总线结构,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一条数据通道。这种结构优点网络安装简便,网络中总线上的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缺点是如果共享的“总线”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第二小组:环形结构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优点是环状结构容易安装,结构简单。缺点是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节点,而且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都会影响。

第三小组:星型结构中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状中央有节点,其它节点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特点是安装简便,外围设备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通信,安全性高,易维护,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瘫痪。第四小组:网状结构任何一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都有至少两条线路相连,网络中某台计算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的使用。缺点是不容易排查出网络中的线路故障或计算机故障

(三)巩固提高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校机房应采用哪种拓扑结构,学生讨论之后得出应采用星型结构。同时请学生猜想家中路由器采用哪种拓扑结构。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都应用在了哪些领域?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局域网的有几种? 【参考答案】

有三种: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2.你通过什么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课下让学生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当天所学主要内容,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再次巩固。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问题》、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碟中谍》的片段,并提出问题——片段中的伊森的伙伴在做什么?这样对不对?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影片,初步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引出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新授

展示的5个教材案例,请同学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或根据你的经验,小组讨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

请同学们前后桌6人为一组,分组讨论。10分钟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讨论结果。1.各小组及老师共同得出问题答案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几个方面为:(1)自然因素;(2)人为或偶然事故;(3)计算机犯罪;(4)计算机病毒;(5)电子对抗。

2.后果:信息安全不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3.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

1.给出央视新闻:苹果手机每天记录使用手机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时间等信息,并定期将其传回美国总部。看到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分组讨论5分钟,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结果。

2.展示我国开发的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请同学思考并讨论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请多位同学发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可以保障居民信息的安全,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相应的措施。2.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是否还有其他的威胁。你会用哪些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2.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高中信息技术《位图和矢量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假设我们写了一首新的乐曲,要把它交给唱片公司,有两种方式:把这首乐曲弹奏出来并录制在磁带上或者把这首乐曲的乐谱写下来。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记录的形式不同,前者是记述性的。包含乐曲的音频信息。其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定的,如演奏速度、乐器音色等。如果你想把笛子换成排箫,那就要重新录制一遍。后者是描述性的,不包含音频信息,只包含对乐曲音律的描述。如果要改变演奏速度或乐器音色,只要在乐谱中修改一下就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图像和矢量图,特点类似与此。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自主浏览教材,探究什么是位图,什么是矢量图?(2)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桥”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像由大量的矩形点组成,排列和紧密,在不放的情况下,肉眼很难识别。之后教师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这些矩形点被称为像素,像素由位置值和颜色值表示。通常,把这种通过像素表示的图像称为位图,也称点阵图像或栅格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杯子图片,进行放大并观察得出了什么效果,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无论怎么放大矢量图,它的边缘仍然很平滑。得知,计算机用一组指令来描述构成矢量图的直线、矩形、曲线、圆弧等的形状、位置、颜色等属性。显示时,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读取和解释这些指令。而无论把图形放大多少倍显示,存储的这些指令都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图形的所有属性来,从而真实地显示出图形。

由教师总结位图和矢量图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三)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出位图和矢量图,并进行展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作业:利用上网,找出更多关于矢量图和位图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为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性。教学难点为学会区分位图和矢量图。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参考答案】

矢量图与位图比较: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不管矢量图放多大,都不影响它的质量和效果。矢量图的放大,只是参数的改变,电脑就会根据现有的分辨率重新计算出新的图像。位图的质量取决于分辨率。一幅位图放大几倍后,就会明显地出现“马赛克”的现象。矢量图可以十分灵活地进行编辑,矢量图的基本元素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自成一体的实体,某个对象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没有关联的对象。位图的编辑受到限制。位图是点(像素)的排列,局部移动了或者改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点。

中信息技术《IP地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

(二)新知探究 任务

一、查一查

1.设计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2.请完成较快的同学说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任务

二、答一答

1.学生自学课本上关于IP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IP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任务

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2分钟自学书上的内容,讨论IP地址的组成特点。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总结IP地址组成的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IP地址分类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IP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IP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提升学生辨别IP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IP地址查获罪犯的,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对应进行分析。

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IP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课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具体谈一下IP地址的分类。【参考答案】

IP地址共分为五类:A、B、C、D、E。其中我们常见的是A、B、C三类。A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0.0.1—126.255.255.255。B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28.0.0.1—191.255.255.255。C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92.0.0.1—223.255.255.255。2.请谈你对任务驱动法的理解。【参考答案】

上一篇:煤碳质量考核办法下一篇:亨廷顿政治稳定思想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