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2024-05-09

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共17篇)

篇1: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神女峰

神女峰真像一个俊秀、婀娜的少女婷立在巫山上。三峡人民,为什么世代相传地歌颂神女,祭祀神女呢?

据说,在远古的时期,西王母生了二十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取名瑶姬。瑶姬长得又白又嫩,皮肤像水豆腐似的;腰肢又细又柔,像柳条迎风摆动。西王母非常爱她,成天把她关在瑶池宫中。

可是,聪明美丽的瑶姬,是个贤德善良,有理想的姑娘。她不肯像笼中鸟儿一样被关在瑶池里。她时常偷着出去游玩,凡是神仙去过的仙境,她都去了。只差海洋和人间没留下她的足迹。

她的父亲东王公知道了女儿的行动,就对西王母说了。西王母派了一个名叫黄魔的侍臣,把瑶姬叫来。

西王母厉声责问她:“谁让你跑出瑶池的?”

瑶姬说:“瑶池像个囚笼,我不愿意像小鸟一样成天关在里面。”

西王母知道瑶姬的性格倔强,不容易说服她。于是,便对东王公说:

“把她送到一位严厉的仙师那里受教吧!”

东王公点了点头,西王母就把瑶姬送到三元仙君的紫清阙受教去了。

瑶姬在紫清阙用心学习,三元仙君把变化无穷的仙术,全都教给了她。

瑶姬学到了变化无穷的仙术之后,西王母封她作了云华上宫夫人,要她主管教导仙童玉女的事情,并且派了一群侍女,还 有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几位侍臣给她。

瑶姬把变化无穷的仙术,传授给了那些侍臣侍女,他们有了仙术,也都不愿死守云华宫。一天,他们便腾云驾雾,到没有去过的东海游玩去了。

他们一起来到了东海,在蓝色的大海里,看到了红霞万道的太陽,听了雄壮咆哮的海涛,他们也变成各种各色的龙、鲸,鱼、蚌,在海里尽情地欢游。最后,他们结队游到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看过了龙王的珊瑚床,珍珠冠,玛瑙桌子,碧玉毯,作了东海龙王的贵宾。东海龙王看到瑶姬长得美,就向她求婚。

但是,瑶姬不喜欢龙王。为什么呢?因为她看见龙王每天掀起怒涛海浪,发起狂风暴雨,摧毁田园,吞食行船和旅客,给人间造成了许多不幸和灾难。于是,她谢绝了东海龙王,带着侍女和侍臣,腾云向西飞去。

他们飞过万水千山,来到了巫山上空,看见十二条蛟龙,张牙舞爪地在天空追逐游戏,搅起了猛烈的大风,吹得天昏地暗,把人间百姓和牲畜,卷到空中跌死跌伤;树木,房屋和庄稼,被风沙走石打得稀烂。瑶姬看了非常气愤。云游间,她立刻按住云头,用手一指,天空响起了阵阵滚雷,将十二条蛟龙打了下去。

一会儿,天朗气清,人间有了暂时的平静。但是,十二条蛟龙的尸体,却塞住了长江,堆成了三峡的崇山峻岭,一峰更比一峰高,高峰钻入天空。好像许多把锋利的刀叉,插在白云里一样。

人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日夜 不息奔流的长江水呀,没有泄流的水道。一霎时,就向人间的田园,城市,水林冲去,不久就把现在的四川地方,汇成了浩瀚的海洋。

正是这个时候,夏禹在治理了黄河之后,从涂山(古书说就是现在的重庆南山)顺流而下,赶到巫山来了。

夏禹满以为人马一到,就能开道疏水;但是,山堆得那么高,水涨得那么猛。夏禹急了,在夔门的赤甲山顶上,摇身一变,变成一只黄熊,扑通一声,跳到水中去了。

黄熊这样拱那样拱,把鼻子和嘴巴都拱出了血。可是山还 是山,水还 是水。而且水势越来越高了。

夏禹急了,又站在赤甲山顶上,高声叫唤,把他得力的伙伴黄牛叫来了。那黄牛一见水势严重,就扑通一声跳下水去,用双角奋力触山,想开出一条河道。但是,它触了许多时候,那些蛟龙变成的坚硬山石,把黄牛的两只犄角都触弯了,可是,山还 是山,水还 是水,而且水势越来越高,快要淹到赤甲山顶了。

夏禹急得没法,失望地坐在山顶上,对着滔滔的洪水叹气,想不出开凿河道的办法。

神女站在云中,见了人间的惨景和夏禹的窘相,便派黄魔、虞余、狂章、大翳、庚辰、童律六位侍臣下去。帮助夏禹治水。黄魔等六位仙臣下来和夏禹见了面,便赶紧施展仙术,召来许多天兵天将,用雷去炸山石,用电去推泥沙,用火去烧海草。夏禹的队伍,担任挖掏水沟的工作,花了许多时间,才把三峡的河道凿成,壅塞的洪水,一下子得到畅泄,滚滚江水,向东海流去。

夏禹从黄魔口中,才知是神女派他们来帮助他治水的,于是便跑上巫山,找神女致谢。心想看她是不是三头六臂。

神女知道夏禹的意思,趁他上巫山的时候,忽然化成晶莹的青石,立在夏禹面前。夏禹东找西找,怎样也找不到她。

青石忽然化成一道青烟,飞到天空凝成一团一团的青云,罩在夏禹头上。夏禹东找西找,怎样也找不到她。

青云忽然变成了细雨,一丝一丝地落在夏禹的周围。夏禹东找西找,怎样也找不到她。

细雨忽然化成一条游龙,旋舞在巫山峰顶。夏禹东找西找,怎样也找不到她。

游龙忽然化成了一只白鹤,悠然自在地绕着峡谷飞翔。夏禹东找西找。怎样也找不到她。

夏禹找得气喘汗流,心里不耐烦了,便向在他身旁发笑的童律问道:

“我看她是个狡猾怪诞的女人吧?”

童律笑了一声说:

“这是因为你还 不懂一切都会变化的道理。难怪你看不出青石、白云、细雨、游龙、白鹤是她变成的。”

夏禹问童律道:

“我到哪儿找她领教呢?”

童律向顶峰一指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不就是她的仙宫么!”

夏禹抬头一看,刚才还 是光溜溜的山峰,突然出现了云楼彩台,玉石仙宫,雄狮守门,天马引路,他跟着童律走进宫去,看见神女坐在青龙白虎侍卫着的宝座上,这才吃了一惊,赶紧向她拜谢,向她请教。

神女请夏禹坐下,诚恳地对他说:

“你在治水方面有些功劳,但还 该懂得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无穷的道理。譬如渡大海不知道用船,过泥沙不知道用板橇,走旱路不知道用车,走山路不知道用轿,那就会在陆上受困,水里受淹,要想开凿千百座山谷,疏通千万条河流,是很费事的。”

神女说着,又叫容华侍女,打开红玉箱儿,取了一部黄绫宝卷送给夏禹,并说:

“这宝书能够给你各种知识和一些驱使虎豹,制伏蛟龙的方法。但还 需要更多的神和人的力量,才能疏通九河。所以,我再派庚辰,虞余两位侍臣帮助你治水。”

夏禹接过黄绫宝卷,谢了神女,便和庚辰,虞余下山,一起造了船,橇,车,轿。又经过许多年,才把九河疏通了。

神女在峰岩奇秀、山水美丽的巫山,玩了几天,本来打算回西天去了。但是,她留下了,而且一留就是几千年哩。

原来是:有一天,神女站在巫山顶上,突然发现有些独木船在上首的夔峡和下首的青滩遇险;许多旅客和舵工被恶水吞没。她仔细观看,才知道七百里长的三峡河道里面,存留着一千多处直立的,横卧的,高高低低的大小礁石,造成了危险凶恶的滩、碛、坝,漕。张着恶魔般的巨嘴,贪婪地吞食着来往的行船和旅客。

神女赶快向天空招来了一队队的神鸟,叫她们飞翔在七百里长的峡谷上面,引导着来往的行船,通过不易辨认的航道,保障了来往行船和旅客的安全。

神女还 不放心,朝夕站在巫山顶上,向着峡谷观望,又发现许多凶恶的虎豹,成群结队地在山里横行,人民被吓得躲在石洞里,不敢出来耕种。于是她赶紧招呼侍臣,天天给人民驱逐虎豹。

人民欢天喜地走出石洞,种地的种地,打柴的打柴。但是,神女又发现山上常常缺乏雨水,影响庄稼的收成,便又奔驰在峡谷上空,行云施雨,保证庄稼人得到丰收。

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峡里的瘴气,常常使人患着沉重的疾病,神女便到山峰水边,播种药材,减少人民的痛苦。

就这样,神女终日忙这忙那,竟然忙得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不分昼夜 地站在巫山顶上,四处眺望。

久而久之,她化成了俊俏的神女峰,那些侍女侍臣,也变成了望霞,翠屏,轻云,松恋,仙集,聚鹤,净日,上升,起云,栖凤,圣泉,登龙等峰,像屏障一样地围绕着她。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寄托在三峡的山光水影里。

三峡里的老百姓,永远铭记着神女,尊称她为妙用真人,给她修了一座凝真观(又叫神女庙)。庙旁那块平旷的石头,就是她时常站着眺望的石坛。坛边有一丛竹子,像扫帚似的低垂着,摇曳不停地把飞落在坛上的枯叶和灰尘,扫得干干净净,不让她沾上一点污迹。

篇2: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据说,观音年轻时是一个聪明、善良而又十分美丽的姑娘,但她从来没有结过婚,这是什么原因呢?

传说观音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西天佛祖如来佛收为徒弟,跟着如来在岩石林立、古木参天的深山洞府中听经学道、修身养性。一转眼的工夫,十几年过去了,观音已长成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了。有一天,师父如来带着观音到京都传经讲道。过去,观音成天生活在风吼兽叫的深山古洞之中,哪里见过京都这般繁华美丽而又热闹的地方?她终于趁师父传经讲道之时,忍不住偷偷地溜了出来。

观音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市面上五光十色,使她目不暇接。忽然,她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妇女,挺着一个凸起的大肚子,正向自己迎面走来。看到她那走路费力的样子,观音心里寻思:这个小娘子一定是患了什么大病。师父常常教导我要以慈善为本,自己拜师学道多年,也懂得一些医术,如果给这个小娘子医好了病,不也是一桩天大的善事么?!她想到这里,不由得走上前去说:“小娘子,请留步。”小娘子站住了,观音指着她的大肚子说:“你这是患了什么病呢?”那位青年妇女看到一个小姑娘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自己有病时,她不由得脸色一红,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患病,是怀了孩子。”观音一听,心里更奇怪了,她天真地追问道:“怀孩子?你为什么会怀孩子呢?”那个青年妇女一听,脸羞得更红了,但她看到观音那天真无邪的样子,又不好一口回绝,只好搪塞地说:“姑娘出了嫁,有了丈夫就会怀孩子呗!”观音听了青年妇女的话,似懂非懂。当她看到青年妇女那费力的样子,又忍不住问道:“怀孩子日子久吗?艰难吗?”那青年妇女有点儿生气了,红着脸,嗔怪道:“你个小姑娘问这些干啥嘛!告诉你,怀一个孩子要十个月。艰难不艰难,你长大后自己试一下就晓得了。”

观音随师父回到家里后,还 记挂着那个青年妇女的话,她在心里不服气地说:“哼,还 要长大以后再试?我现在就要试一下怀孩子艰难不艰难。”当天晚上,她就动手缝了一个小孩子形状的布袋;在布袋里灌满沙土。第二天一起来,观音就把那个沙袋子绑在自己的肚皮上,带着它去听经学道、练武习艺。开始,她还 不觉得怎么重。但是,慢慢地,她觉得沙袋越来越重了。到后来,连脚都沉得提不起来。她咬着牙、憋着劲儿,好不容易挨到了天黑,就再也挺不住了。观音倒在床上,只觉得全身发软,两脚打颤,双手发抖,好一阵儿才缓过神来。等她解开绑在身上的沙袋一看:哎呀!真不得了,只一天的工夫,就把肚皮磨得出血了,何况怀一个孩子要整整十个月哪!观音“体验”到了妇女怀孩子的艰难。从此,她决定自己一生一世永不嫁人。

篇3:我的读书故事

——题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可见,书籍对我们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迎刃而解——“书”的功劳

夏夜的一天,我正优哉游哉地看着书,可偏偏蚊子要来凑热闹,“嗡嗡”地叫着,偶尔再来一针给我“提神”,忍无可忍的我只好委屈一下鼻子,点起了难闻的蚊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哈哈哈”,书中的情节实在太搞笑了,看得我手舞足蹈,可是,乐极生悲。“啊!”我大叫一声,原来是蚊香烫着我的手了。我赶紧把手放到自来水龙头下,以此来缓解疼痛。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只要手一离开水龙头,就又是钻心的痛。这时,我灵光一闪,想到《生活百科全书》上说:轻微的灼伤可以使用麻油或盐水浸泡,这样可以最快地解除疼痛并消肿。我二话不说,忍着疼痛马上调好了一碗盐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却很灵验。

妙语连珠——“书”的功劳

无独有偶。科学课上,老师正给我们做小纸船烧水的实验,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只见老师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一张普通的稿纸折成了小船,把它放到了铁架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往纸船里倒上冷水。接着,老师打开了酒精灯的盖子,小心地点燃酒精灯,火苗“忽的”一下蹿起来,无情的火舌肆意地舔着纸船的身躯。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期待地看着讲台。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纸船却丝毫没有破损,而纸船里的水却开始沸腾起来,同学们对此都感到疑惑不解。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问询原因,可是大家茫然地四下张望,似乎没人知道。那就由我上场吧。果然,看见我一举起手,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我。在老师的示意下,我慢条斯理地说起来:“一般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船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即100℃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船是不会烧着的。”

看到大家敬佩地看着我,别提我的心里有多得意了。这呀,多亏了《十万个为什么》!

出奇制胜——“书”的功劳

这天,妈妈带着我上街买蚕丝被。一走进家居用品商店,当我们表明来意,要买一条蚕丝被时,老板立即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家的蚕丝被是百分百的桑蚕丝制作,可以放心购买。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我们打算再多看几家,反而挑花了眼,无从下手了。他们个个都说自己家的是最正宗的,明明看着样子差不多,可是价钱却相差太多,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妈妈,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怎么辨别真正的蚕丝被:用手把被里的蚕丝撕掉一块,再用明火烧一下,最后用手把烧焦的地方捏碎,看看是否很容易就捏碎了。如果很硬就说明这是假的;如果很容易捏碎就说明这是真正的蚕丝被。

妈妈听了之后半信半疑,最后在争取了老板的同意后,试验了几家,总算是买到了称心的蚕丝被。甭说,盖着新买的蚕丝被,的确特柔软,特暖和,特舒服。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能营养人的心灵,增长人的见识。书,能给我们启迪,能让我们明智。书籍,照亮我们的生活。

(指导教师:陈素芳)

教师点评

篇4:倪萍的读书故事

采访开始,她语速飞快,思维跳跃,标准的普通话中,带着山东方言中特有的生动,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谈自己的读书故事。

我是精神饥渴

望东方周刊》:你平时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倪萍:我读书很杂,也会锁定一些作家,只要他们出书,我一定买来看。比如张洁、迟子建、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史铁生、陈丹青,我读了他们很多年的书,属于他们的粉丝。有人好长时间不出书,我觉得老着急。董桥出的书更少,他的书对我来说,属于收藏类的。我也有点赶时髦,比如最新获茅盾文学奖的,我得看看张炜写什么,他还是我的山东老乡。

爱读书,并不是说自己是个文化人,其实标志着自己还是没有文化,就像人想吃什么,是因为身体饥渴,我是精神饥渴。书中有很多思想和智慧,很受用。所以,我从来没跟这些作家要过书,即便我们在政协开会都在一个组,我也自己买,买书很便宜,等于花了几十块钱你把人家的智慧拿来了。

像王蒙老师,这么大岁数了,还出小说。这种精神,特别值得学习。我跟我儿子讲一些人的成长经历,儿子说,妈妈说的全都是特别努力的人,我说对啊,一个人一定是努力了,吃过大苦,才被大家知道。这是个真理。

《望东方周刊》:你认识那么多作家,平时跟他们之间交往多吗?

倪萍:基本上没有。就开政协会的时候,见面打个招呼,我特别不愿意打扰别人。他们的书,我都自己买,从来不管他们要书,这是对作家的尊敬。

《望东方周刊》:你说到陈丹青,你读他的《退步集》吗?

倪萍:对,还有《退步集》续集,人能退到哪儿啊,退到老鼠洞里?说明他还是经过思考的,虽然有些语言说得有点过。我喜欢有脑子的作家,读者对作家是有期待的。

读杨绛老师新写的东西,像听百岁老人在说话。读书其实是倾听,这种倾听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放下。听一段,没有时间就该干嘛干嘛去,不影响你。不像约一个朋友,我必须坐这儿听。

一个人精神贫穷,其实挺寒酸的

望东方周刊》:你也读学者的书?

倪萍:对,我以前还觉得自己是个读了点书的人。看了他们的书,才知道,我根本就没读过书,特别是历史方面的。我基本还在冰面上跑呢,刨开冰,冰下一定是温暖的,有非常湍急的河流,能冲击到你。感觉距离他们的学问,很远。

我觉得一个人精神贫穷,其实挺寒酸的,很多人觉得好像寒酸是没有名牌穿,我不崇尚这个。我觉得寒酸就是,说什么你都不知道,说什么你都不懂。比如我们现在全民养生热,其实还有一种养生,要跟身体养生同步,就是精神养生,我觉得精神养生首先就要读书。

人经常觉得使不上劲,好多事儿做不成,真的是文化不够,很多人没意识到。我跟家里人说,很多问题,当你解不开的时候,读书能帮助你拯救自己。我是特别实际的人,如果没有用,我绝对不去费这个劲,浪费时间,生命是有限的。

现在社会中,一些人觉得没意思。昨天一个朋友和我一块吃饭,他挺有钱的,但说现在找不到方向了,钱也够了,老母亲也去世了,不知道该干吗了。我就说你可以找几本书来读一读。

平时闲着没事儿,一些烂杂志我也读,比空坐着强,也比整天逛商场有意思。

《望东方周刊》:你会读哪方面的杂志?

倪萍:喜欢读一些比较先锋的,写人物的,纪实的。我最不爱读的一类书,是指点你怎么挣钱创业,怎么面对人生。它即使告诉你怎么能从银行取走钱,你也不一定能做到。一个人一个活法。怎么可能千篇一律地说如何对待同事、如何恋爱呢?

《望东方周刊》:你看外国小说吗?

倪萍:我不爱看外国小说。过去年轻,虚荣,说没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觉得丢人。长大之后觉得那些生活离你特别远。我的朋友给我推荐,写美国的一些纪实作品,我一点提不起兴趣。我还是喜欢中国的语言和写作的方式。比如,东北的萧红,我觉得那个时代的这个女人以这样的方式说话,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女人。还有丁玲,今生今世没机会跟她们交谈,很遗憾,但我可以看她们的书。

《望东方周刊》:你刚才说了很多作家和书,对你影响最大或者感受最深的书能说出几本来吗?

倪萍:就像吃自助餐一样,你能说这顿是因为哪一道菜吃饱了?你明白吗?这不是具体的哪本书对你影响很大,它们潜移默化地在我生命中都起作用。

更深厚的美:被《邓肯自传》感动

望东方周刊》:你好像对自己的容颜很坦然,有些明星你看她都快60岁了,还能化得像少女。

倪萍:(有人)好像不收拾就不出门,是吧?到了我这个年纪的女人,50多了,你真的要花精力和钱去做美容,当然也可能需要。但其实,越做越觉得脸煞白,都是表面,这些东西不能够长久,谁能阻挡容颜衰老?看上去很不舒服的美,是脱离了人本质,是面具。我当年看《邓肯自传》的时候,被她感动,她的美,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真正深厚的美。

《望东方周刊》:是啊,邓肯是美国现代舞蹈的创始人,她的美是内心情感的外放。

倪萍:她没有一个动作是刻意设计的,同一个舞蹈,她每天跳得都不一样,去看她的舞蹈的人说,“昨天你不是这样跳的”,她说,我今天情绪没到那儿。我崇尚这样的美。我也喜欢杨丽萍(中国当代民族舞蹈家)的风格。我问过杨丽萍什么时候练功夫,她说早上起来梳头洗脸就是开始了,很自然的。

艺术在一个人身上化成生命的时候,就很美。

这些不是来自绝对意义上的读书,而是审美。我们太不重视美育,好像考分最重要。美育来自对文化的感受。过去没有指甲油,花瓣碾碎了,染上一点,嘴唇上稍微用月季花涂一点,也觉得很好看。为什么?中华民族过去还有美的标准。现在呢,大家看到麦当娜什么样,就也要那样。

《望东方周刊》:哈哈,现在人们还要学LadyGaga,好像才算时尚。

倪萍:对,也是那样。合不合适,都往身上糊。漂亮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一些人对文化的解读读歪了,以为漂亮就是蓝眼窝。

《望东方周刊》:也有些人把读书当成一种装点。

倪萍:装点也要看风格是不是搭调。就像穿衣服,我喜欢布的、麻的衣服,但不合适穿金戴银,带上跟偷来的似的。

姥姥的书

用倪萍自己的話说,她特“显摆”,2011年,她办了个人画展,还出了《姥姥语录》和《和姥姥一起画画》两本书。如今,明星出书并不是新鲜事,但倪萍的书里说的不是自己。

《望东方周刊》:明星出书一般都是不厌其烦地说自己的故事,你出书怎么选姥姥这个普通老太太来写?

倪萍:姥姥一没钱,二没权,但她对我影响特别深,就像书一样给了我思想。

2003年我跟顾秀莲(时任全国妇联主席)说要为“母亲水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慈善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捐款一百万。那时候我才挣了几个钱?就跟姥姥商量,我断定她会同意。

望东方周刊》:一个农村老太太,怎么会同意你捐出那么一笔钱呢?那是相当大的数额。

倪萍:所以我就说她不是普通老太太,她心里有一杆秤。然后,她说,“你没钱了,以后大手大脚不行。”她走到哪儿都把灯关了,省电。把我儿子裤子剪了,秋天穿完,第二年夏天不用买,缝上边还可以穿。帮我省钱。我说,“咱有的是钱,姥姥,吃。”我领着她去贵宾楼吃饭,因为怕她活不太长了。但是她活到99,修行得好。

现在老听说,一家人为一间房子打官司上法庭,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间也反目成仇了,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视野太窄了,心里没有秤。多念书,就知道房子不是房子,住一间和住两间是一样的。人们好多事儿还没有明白。

《望东方周刊》: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怎么会有这个爱好?

倪萍:一年多前,写《姥姥语录》,出版社说要加点插图,我说哪有插图?他们说找点呗。我觉得还不如我自己画。姥姥曾经养了几大盆月季,她走了之后,月季还开,我就先画月季,也是表达一种情感。

《望东方周刊》:一个人拿起画笔来就会画画,很神奇,是不是原来学过一点?

倪萍:真是一点都没学过。姥姥说,人肚子不怕饿,吃不起稠的喝点稀也饿不死。但眼不能饿着,眼饿着,人就像傻子。她没有高深的理论,但这就是所谓的美育。比如,床单破了,我妈补个补丁,弄块布剪个枫叶缝上,特好看。

再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采访过许多大画家,吴冠中,黄胄、黄永玉等,我对他们的崇拜没法表达。我画画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风格,因为不会画嘛,但是我内心充满着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又是书帮了我,比如以前看的《傅雷家书》、还有丰子恺的画,吸收过来,当你用的时候它就会往外溢。

阿宝(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物,原型为丰子恺的小儿子)问“为什么桌子不穿鞋”?所以阿宝把四个桌子腿都穿上了鞋。丰子恺对孩子观察和理解特别感动我,有多少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呢?

《望东方周刊》:你应该是个非常忙的人,想不到还有这么多时间读书、画画,这都是需要心里静下来才做的事儿。

倪萍:比如今天,我五点半起床,一点到这儿来,中间大概有七个小时,我都在画室画画。想一会儿画一会儿。有人说特别忙没时间吃饭,实际上有人常年不吃饭吗?当你把它(读书画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就没有“没时间”这么一说了。

《望东方周刊》:我理解,不同的人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

倪萍:这两天我重读《平凡的世界》,就在想:路遥要求自己写出大块头的作品来,为了安静地体验生活,找了一个煤矿,住下来。他吃的东西只剩下馒头和咸菜了,他想去一个小店买一点蔬菜什么的,走到那个小店大概也就需要几分钟,但是他都没有时间去。特别夸张吧?但是我特别能理解他,就是放不下。他内心还是愿意这样,一个人一个活法。

《望东方周刊》:可惜路遥英年早逝。现在的一些作家恐怕没有这样的了,开开笔会,凑个饭局,住五星级饭店,更多些。

倪萍:那个时代也不是都像路遥一样。就是放在现在,我相信,路遥也不像那些到处吃饭的人。人和人不一样,他有自己的要求。

并不是说谈这些特别高尚,我觉得往脸上抹粉,其实还不如往内心抹点文化。

《望东方周刊》:心灵美容。

倪萍:对,心灵美容。看书和不看书,人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望东方周刊》:你下一个人生目标是要做画家吗?

倪萍:没有,很多人说,倪萍真会设计,主持人不当了,拍电影,电影的奖全拿了,又开始画画。这都不是设计的,兴趣所致。明年我要干吗?我都没有想过。

篇5:《讲好中国故事》读书心得

当然,饮食故事仅仅是浩渺中国故事中一个极小的分支。何为中国故事?即是带有我们中国独特鲜明特征,以传承某种中国传统精神为目的的事件叙述载体。这其中有丑恶的,也有美好的,无论是如何的意识形态,它都标识了中国人的特性,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后代讲中国故事,讲何为中国人,什么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摒弃。自此,通过中国故事,又一代有血性有风骨的中国人活了过来,华夏民族的生命因而生生不息。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能激发出听者内心对于“我是中国人”这个概念的自豪和认同。要做到这点,历史的真相不能被回避,传统的美德和精神要寻求更贴近现实的形态根植于心。

我们提起阿富汗,会想起那里纷飞的战火。提起前苏联,不会忘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惨案。同样的,面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战争和屈辱的历史是不能被否认和抹去的。我想起__,想起南京大屠杀,这些发生在我们民族史上的惨痛事件是难看的伤疤,无论怎样,它都已经深入历史的躯干,我们无法剥离,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那种耻辱,正视那些历史,然后带着这些用生命和灵魂摧残带来的教训前行。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羞于启齿的历史编织成血泪的中国故事讲给后人听。古人云:“无耻者,无耻也。”这些历史并不是耻辱的原因,而是为了以后不受耻辱的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最不能回避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注意到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些传统故事之所以受到年青人的排斥抵触,并非由于它所象征的传统精神溃烂于世,而是传统故事本身载体的陈腐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

讲好中国故事,是寻求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新颖的载体,将那些高山流水,乡邻和睦的情谊细水长流的注入人们的心间。使得中国传统精神在华夏民族身上代代绵延。

篇6:《讲好中国故事》读书心得

但是在这一代我们所看,所听到的故事中最多的决不是这两种,而是抗日神剧。听起来好像是一部历史剧,但他的内容却是个神话、玄幻、扭曲历史的故事。这类剧中普遍是神化八路军,弱化日本军人,例如八路军三人将日本一个据点消灭了,某村村民用抓野猪、野兔的方法消灭了日本军队,而真实的故事却是中国军人为了赶走日本军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了与敌人同归去甚至有的人死的毫无作用,完全是用人堆出来的胜利。

为什么说他玄幻呢?因为在大量的抗日神剧中最为经典的几部中出现了根本就是玄幻小说才会出现的内容,例如最火甚至都流传至日本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剧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主角会手撕鬼子!没错,手撕鬼子。这部剧中的日本军人面对他不会开枪,会说中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他被撕了。还有一部剧叫神枪手,主角会通过抖动枪支让子弹打出一条强线,从而打到石头后面的敌人,还有步枪一枪打死八千公里外的敌人的战绩,八千公里……我想这都到内蒙古了吧。

这些神剧的剧情让小孩子对历史不了解,对那些英雄、烈士不再尊敬。确实,如果按照历史去拍可能商业价值会很低,但这至少是真实的中国故事,真实的中国历史。

我记得在《摩登时代》中有一段是说个盲人小女孩卖花,她听到路边有汽车关门的声音以为是有富人下车,便过去希望富商能买她朵花,谁知这时一个乞丐正好路过,小姑娘一下子抓错人了,当乞丐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全身翻遍了才找出买一朵花的钱买了一朵。电影上映后,这一段被很多人谈论,甚至有记者找到作者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一个点子的。作者看了一眼记者淡淡的说:“我准备了342个亮点,你只是发现了一个而已。”

可见想讲好一个故事就要用心,而不是仅用几个神话段子加几个玄幻段子来讲故事,有时你故事里的亮点没有被人发现,那你就多准备一点,342个总会有一个被发现的。

篇7:中国神话故事读书心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国神话故事》,书中讲述了三十九个神话故事,每个故事都精彩绝伦。其中,《龙女拜观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

东海龙王有一个女儿,名叫龙女。龙女活泼可爱、人见人爱。有一天,龙女听说,小渔镇在举行灯会,也吵着要去。可是龙王不肯答应,他对女儿说:“你还很小,人间很危险,不能去!”龙女不听劝,又哭又闹,但是不管她怎么闹,龙王就是不答应。龙女想:那我就一个人偷偷去看!她变成渔家少女的样子,来到人间。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彩灯,龙女非常开心,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没有注意到阁楼上有人往下泼水,她没有来得及躲避,水泼到了她身上。变成人形的龙女如果碰到水就会变回龙形,知道大事不好了,于是她赶紧来到海边,痛苦的瘫在地上,眼看就要变成龙形了,龙女赶紧使了个障眼法,将自己变成一条大鱼。更糟糕的是,被渔夫发现了这条大鱼,高兴极了,立刻将鱼拖到街上买。幸好这一切被观音菩萨看见了,她命令善财童子去救龙女,龙女得救了,但是她私自到人间的事却激怒了龙王,龙王将龙女赶出了龙宫。可怜的龙女无依无靠,再次被观音菩萨搭救。时间长了,龙王又开始想念龙女,可龙女跟着菩萨再也不愿回到龙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龙女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偷偷来到人间,遇到了各种危险,差点丢了命;其次,冲动是魔鬼,龙王一气之下赶走了女儿,之后又开始想念她,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可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哦!

篇8:我的读书故事

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习作指导】

老师:我们每个人从识字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在你的读书经历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也有对读书的酸、甜、苦、辣的体验,下面大家都来谈一谈吧!

石艺雯: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馆,我读书的速度很快,只是学校每次给学生借书时却很小气,经常限量限时的,我感觉很不过瘾。由于自己每天都去借书,违反了规定,因此最终被管理员识破,没能借到书,当时我心里很难受。

老师:这个经历就很难得,你不妨写下来吧!就像《窃读记》中的“我”一样,多刻画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因为有切身体会和真情实感,所以肯定能写出一篇佳作啊!

仇研樨:我平时放学回家,各科作业太多了,写完后还要练课外的作业,比如弹钢琴什么的,感觉没时间读书,周末有许多辅导班要上,好不容易空下来一个下午或早上,我还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老师:嗯,说得很真实,不过,你再说说看:自己没怎么读课外书,结果都失去了哪些东西呢?

仇研樨:唉,别提了!现在的语文考试卷中有许多题不在课本之上,考的就是你的课外阅读和积累,这部分的分数我永远也拿不到,更让我痛苦的就是作文,因为没怎么读书积累,所以思路总也打不开,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作文丢分更厉害。

老师:如果给你的作文来个“反常式构思”,通常同学们一写这种题材,就喜欢写自己因为爱读书都获得了许多收益,你不妨就写一篇《“不读书”带给我的痛》,岂不是更有话说吗?这也是一篇跟“读书”有关的故事呀!

仇研樨:如果这样写的话,那我一定会思路通畅,感觉自己有很多话要说的。

老师:有时候读书不一定带来的都是好处,有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读后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大家谈谈看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呢?

刘迪曼:前段时间,我们班同学都疯狂地迷恋上了“灵异小说”,比如《鬼吹灯》啊,《僵尸在行动》、《水晶骷髅》、《午夜惊魂》等等,虽然看了十分害怕,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心要看看,所以大家都疯狂地传阅着……

老师:读了这种宣扬封建迷信的书籍后,有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呢?比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刘迪曼:我感觉自己的胆子变小了,以前我敢单独一个人呆在家里,可是读了“灵异小说”后,我害怕得要命!晚上睡觉都要跟妈妈睡在一起,书里那些可怕的情节,越是不想却偏往你脑海里钻,特别是夜晚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老师:这样一来,如果让你写一篇《“灵异小说”对我的毒害》,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有话说呢?

刘迪曼:简直太有感触了!今后我再也不读这种现代闹鬼版的小说了。

篇9:中国节曰故事的读书心得体会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它就会告诉你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中秋节为什么叫“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节气“白露”和“秋分”之间。天文学上的秋分点,正好是太阳照射到地球赤道上,这时一天的白天和夜晚很长。八月十五,约在“秋分”前后,俗称“八月半”;又逢十五月圆,又称为“月夕”,也有人认为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在中间,所以通称为“中秋”。这仅仅只是一篇小文章,却包含着许多的知识。后面的知识更是络绎不绝!

翻开后面的几页,开始说《月饼里的秘密》的故事了。在六百多年前,元朝首都大都城外有一个小村庄,叫忠义村。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大部分是前朝官员的后代。甲主的孩子总是欺负老百姓的孩子,并且还不能反抗。所谓甲主就是监视老百姓的人,大元的.统治者怕老百姓造反,将每二十家编为一甲,派一个大元的人当甲主。有一次,有五、六个壮丁造反了,一位聪明的钟爷爷急忙地劝架,可是并没有人听。最后造反的人都被砍断了手。

读到这儿,我不禁难过了起来,以前的老百姓是多么无助,多么弱小,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后来,钟爷爷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全村的妇女一些特殊的月饼,并发给全村的人。这些月饼里都塞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除夕夜,反大元!”据说,几个月后赫赫的元朝就灭亡了。一个新的朝代――明朝建立了,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另一页。

篇10:个人中国寓言故事读书心得

--读《寓言故事》有感

俗话说:“读书可以医愚.”也就是说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自从得知了这句名言,我便喜欢读书了.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寓言故事》书中有一个名叫《穷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在四川的一个偏远的山区里,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当时,南海的佛教圣地,全国的和尚都把去南海朝圣当做一生的理想.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圣.”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你想去哪里?”

“我想去南海朝圣.”穷和尚认真的重复了一遍.

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问:“到南海好几里地呢,你打算怎么去呢?”

穷和尚说:“带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行了.”

第二天,穷和尚就去南海了!一路上他忍饥挨饿!经历了各种艰难和痛苦,始终没有放弃.

三年过去了,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了!而富和尚还在计划要几个水手几个保镖呢.

读了这个故事我得到这样的启示:同一个愿望,穷和尚实现了,富和尚却没有实现.因为富和尚的计划都是在口头上,根本没有利用当前的时间去积累行动.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都在变,所以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是,所能做的,就是要把握好今天,把握好现在,把握住没一个机会.纸上谈兵只是一些“虚招”,要靠行动才可以证明一切,只要肯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像富和尚那样,口头计划犹如“一枕美梦”,任何时候不要想着可以坐享其成,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努力.踏踏实实的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成为现实!

篇11: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都能接受的孩子。

走进学校的大门前,小豆豆的妈妈感动不安,那是因为小豆豆一年级时被退过学,所以小豆豆的妈妈才感到不安,就是上个星期六的事情,班主任老师把小豆豆的妈妈请到学校,直截说:“请把您家的小姑娘转到另一所学校上学好吗?”班主任老师还说:“上课的时候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所以小豆豆才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引导下,小豆豆成了一个好孩子。

从读完校长与小豆豆的故事后,我觉得任何人都不想犯错误,如果别人再严厉的指责他,他以后就会没有信心,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但如果人人都像小林校长一样教导孩子,我相信人人都会像小豆豆长大以后的样子,有一番大的成就,并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可是小林校长的寿命不长,要不然他还会教出好多像小豆豆一样的学生。

篇12:我的读书故事

三年级时,我很喜欢读儿童诗,我读金波爷爷、圣野爷爷的诗,也很喜欢读充满童趣的台湾儿童诗,比如林焕彰的《妹妹的红雨鞋》、谢武彰的《乖楼梯》等。我还喜欢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向上跌了一跤》等诗集。读了很多诗后我也会偷偷地写一写,但是都不敢拿出来给人看。我就像我自己写的诗《沉默的石头》里说的那样:“热闹是他们的,而我沉默如金。”

有一回,我看了诗人王立春的博客,很喜欢她的诗,就给她发了一封邮件。并且大着胆子把自己写的诗歌《夏天来了》附上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她的回复。她说:“你写的夏天比夏天本身好玩多了,又有声音又有动作的,像一个又大又可爱的巨人,哈,就这样想象下去,多好啊……有些东西夸张了膨大了就有趣了……把没有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诗意就出来了,接着写,给你加油!”收到这样的鼓励我开心极了!从那以后我更经常写儿童诗了。

2011年夏天,我参加了在浙江金华举办的第五届小诗人夏令营,见到了和蔼慈祥的金波爷爷,率性天真的圣野爷爷,随和亲切的雪野叔叔,邻家姐姐一样的唐池子,还有许多亲切随和的大小诗人。当然最让我高兴的是王立春阿姨也来参加这个会议了,第二天是她的讲座和见面会。远远地看见她,我的心里涌上了细细的喜悦,但是我不好意思去,就找了个离她很近的位置,听她讲写作故事。她说她的写作源泉是故乡的田野,我的眼前也浮现那飞飞扬扬的蒲公英,蹦蹦跳跳的小蚂蚱,和撒欢的小河……呵,原来王立春阿姨小时候也是个顽皮的“人来疯”!讲座结束后我们拿着她的诗集《骑扁马的扁人》排队等她签名,轮到我时,她看到我的名字就抬起了头:

“你就是苗葳呀!”我们都笑了,她不仅给我签了名,还给我写下了:相识在童诗,相逢在金华!之后我们还合了影,我那个激动呀!

在那次夏令营里,我见到了课文里写的金华双龙洞,参观了诗人艾青的母校,看到了写《小蝌蚪找妈妈》的鲁兵爷爷的手稿……我真幸运啊!

读书,除了感受文字带来的快乐与忧伤,也可以通过读作者,读到文字背后更多的故事。你瞧,我的读书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篇13:《中国寓言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寓言故事》整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守纪律的海鸟》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种海鸟,这种海鸟很傻,还很笨拙,但他们重视一群一群活动,很守纪律,一起飞,一起睡,就连吃东西也一起吃,从不争先,所以,没人敢伤害它们,可见,团结友爱多么重要啊。

此外,这本书还用《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不要把事干过头。用《亡羊补牢》让我们明白,做错了事,与其后悔,不如加以改正,做得更好……

篇14: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是因为他能够谦虚好学。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也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的一生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孔子进入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进行的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要问,这就是礼啊!”有些人就报着这样的心态,去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这些人取得了好成绩时,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增长知识的机会。孔子的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使我这个与他相隔两千五百年的女孩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我觉得我还远远做的不够,我这个人有自以为是,每当取得了好成绩的是时候,我就会沾沾自喜,当听到同学的阵阵赞赏之后,我整个人就像施了魔法似的,整个人飘飘欲仙,导致我在考试中因藐视试卷的难度而成绩下滑了,从孔老夫子的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学到的一点东西,那就是必须抱着虚心的态度,骄傲自满永远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孔子的谦虚好学将成为我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伟大的作家安徒生曾经说过:“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再前进一步。”安徒生、孔子等一些伟人总是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自满,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谦虚好学。

篇15: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屠牛吐拒婚讲得是:齐王要选女婿,选中了一个叫吐的杀牛人,而吐却拒绝了婚事。他的朋友来了,很为吐惋惜。而吐说:“齐王的女儿太丑,如果齐王的女儿很漂亮,会选我这么个杀牛的做女婿吗?”后来他的朋友见到了齐王的女儿,她果然奇丑无比。

千金买骨讲得是:从前有个国王,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于是各处张贴布告。过了三年,一匹马也没有买到,因此,国王心中很烦恼。国王身边有个侍臣愿意带上一千两黄金替国王买马,国王同意了。侍臣到处奔走,三个月后才有了一点儿线索,可是等他赶到,那匹马已经死了。侍臣拿出五百两黄金,把那匹马的尸骨买了下来,带回去送给国王。国王一看他买回来的是马骨头,非常生气,斥责了很久,但侍臣说:“如今我花了五百两黄金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天下人都知道您珍惜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送来。”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了这个国王的面前。

篇16: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我特爱听妈妈讲故事,每天晚上都要听半小时才能睡着。正因为我小时候爱听爱看故事,所以上幼儿园中班时就认识了几百个字。如今,书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有空,我就会拿起来如饥似渴地读。那童话多有趣,那诗歌多浪漫,那小说多感人啊!

我们家的书柜里、书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书的踪影。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工具书、英语书、漫画书、故事书……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因为从《西游记》中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要像孙大圣那样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克服困难,只要这样,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长大后,我更爱看书了,爱看书的程度简直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会儿书早已成了我的习惯,不看书,我就睡不着。有书不能读就好像有美味可口的点心放在眼前,可就是吃不着,心里痒痒的。妈妈要求我每天在9∶30分必须睡觉,可有时候功课较多,我要到9∶30分才能上床,就没时间看书了,那怎么办呢?我自有办法。我问妈妈:“我能不能看书啊?”她总会勉强地回答:“已经很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只准看五分钟。”“看十分钟吧!”我跟妈妈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讨来了宝贵的十分钟。于是,我就乐颠颠地,飞一样地奔到床上,看起书来。可是,看书的时间过得总是太快,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妈妈来催我睡觉,我正看得入迷,就软磨硬泡地求妈妈让我看完这一页。等这一页看完后,我还会“得寸进尺”,继续往后看。不等妈妈发出最后通牒,我决不罢休。现在功课越来越多,晚上能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妈妈心疼我,想让我早点休息。我呢,不想放弃看书,所以经常会和妈妈上演“时间争夺战”。

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还发现,从爱读书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篇17:中国的民间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這本里面讲的都是寓言故事。侑染丝、揠苗助长、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让我读的最侑启发的就是愚公移山了。

故事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不方便。于是便想和家人移掉這座山,开出一条路來。但老伴怀疑说:“凭你這点力气,连茖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对這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愚公并不争辩,带领儿孙三人开始挖山。另据侑茖寡妇七岁儿子,蹦蹦跳跳也來帮忙。這样,从冬夏的挑运,才能渤海往返一趟。河曲侑茖老头叫智叟,觉得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這样年老力衰,恐怕连山尙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反道说:”你也太顽固了,还不如寡妇的七岁儿子呢!即使我死了还侑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侑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一不掉呢?智叟听了,无言以对。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听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报告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這种坚强的毅力而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茖儿子八两座山背走。从此,愚公的家门前再也没侑高山阻塞了。

這茖故事告诉我們,只要你不放弃,那件事总会做好的。

上一篇:高三 1200字记事作文下一篇:街道社区消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