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

2024-05-09

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共4篇)

篇1: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

http://lxks.offcn.com

【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 政务APP应做好“务”字文章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瞄准惠民资金下手进行截留,但“拔毛”手法十分隐蔽且“克制”,单笔扣除金额都很小,绝大多数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最少的一笔仅2角7分钱,可谓“神不知鬼不觉”。但2万多农户的补贴资金挨个拔层毛,累计下来竟多达77万元。此前媒体曝光的一个县级财政所副所长的故事,相信不是孤例,如此“做局”更让人看清了“微腐败”的“微”之“危”。

除了这种精心谋划吃拿卡要、一心琢磨“雁过拔毛”的,还有一部分则被归类为“人之常情”“礼尚往来”,对于用来意思意思的“小礼物”、通融通融的“小错误”、帮衬帮衬的“小事情”浑然不觉。前者因为隐蔽太深不易发现,后者则因认识不足而习以为常。隐蔽性、顽固性、反复性强,正是“微腐败”禁而不绝的原因之一。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基层“微腐败”之所以层出不穷,原因有三:

一是少数基层党委、纪委对自身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认识不到位,管党治党不力、责任传导不足、问责压力不够,导致基层站所干部感受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等问题;二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治理“微腐败”制度体系,基层纪委对基层站所的监督力度不够,让“微腐败”有了可乘之机。

三是基层干部参差不齐,少数人素质不高,只有权力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导致利欲熏心、顶风违纪,触碰纪律高压线。

影响:

“微腐败”并非微问题。“巨贪”和“微腐”只是程度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苍蝇”和“老虎”虽然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走得远近不同,但都是踩踏红线之人。而且,正所谓“针眼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微腐败”者官职不大、贪腐金额不多,但他们离群众最近,经办各种民生事务最多,他们的“小心机”和“小动作”相应地侵害群众的利益最重,蚕实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最直接,消解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共识最显著。“微腐败”之猛不亚于虎,“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原因所在。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微腐败”绝不能“微”处理。既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微腐败”也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能有丝毫迁就和懈怠。唯有“虽人众但法必责”,才能敲响那些“做局”者,打破他们侥幸逃脱的不合理期待。“微腐败”虽然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个案,但跳出“拔毛”的现实情境,实际上揭示的是基层约束监督及廉政建设的风险点。如何在堵住现实情境中“窟窿”的基础上,逐步堵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窟窿”,比如解决约束机制虚化及管理混乱、基层纪委监督能力弱等问题,值得相关责任主体思考。

拔毛之手各有各的“技法”,溃堤之蚁各有各的“轨迹”,“探照灯”完全都追踪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惩治“微腐败”,除了给基层党员干部在脑中设立纪律防线外,还应积极借力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架设起拦截隐患的“云防线”。装上GPS的执法执勤用车就像上了“紧箍咒”,公车是否私用、滥用,通过信息监管平台一查便知;打通数据之墙,让多项数据互相“碰撞”快速摸查,任何“乔装掩饰”都将无所遁形……“互联网+监督”在一些地方的探索,可为惩

http://lxks.offcn.com

治“微腐败”打开思路。前端晒数据,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后端跑数据,让行为经受数据“X”光高频扫描,大数据辅助治理或将成为关住任性权力的又一个“铁笼”。

原标题: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莫洁

原标题:向“微腐败” 拔刀亮剑信息来源:宝塔区枣园街道作者:张涛

篇2: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

背景链接

瞄准惠民资金下手进行截留,但“拔毛”手法十分隐蔽且“克制”,单笔扣除金额都很小,绝大多数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最少的一笔仅2角7分钱,可谓“神不知鬼不觉”。但2万多农户的补贴资金挨个拔层毛,累计下来竟多达77万元。此前媒体曝光的一个县级财政所副所长的故事,相信不是孤例,如此“做局”更让人看清了“微腐败”的“微”之“危”。

除了这种精心谋划吃拿卡要、一心琢磨“雁过拔毛”的,还有一部分则被归类为“人之常情”“礼尚往来”,对于用来意思意思的“小礼物”、通融通融的“小错误”、帮衬帮衬的“小事情”浑然不觉。前者因为隐蔽太深不易发现,后者则因认识不足而习以为常。隐蔽性、顽固性、反复性强,正是“微腐败”禁而不绝的原因之一。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基层“微腐败”之所以层出不穷,原因有三:

一是少数基层党委、纪委对自身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认识不到位,管党治党不力、责任传导不足、问责压力不够,导致基层站所干部感受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等问题;二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治理“微腐败”制度体系,基层纪委对基层站所的监督力度不够,让“微腐败”有了可乘之机。

三是基层干部参差不齐,少数人素质不高,只有权力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导致利欲熏心、顶风违纪,触碰纪律高压线。

影响:

“微腐败”并非微问题。“巨贪”和“微腐”只是程度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苍蝇”和“老虎”虽然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走得远近不同,但都是踩踏红线之人。而且,正所谓“针眼大的窟窿可以透过斗大的风”,“微腐败”者官职不大、贪腐金额不多,但他们离群众最近,经办各种民生事务最多,他们的“小心机”和“小动作”相应地侵害群众的利益最重,蚕实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最直接,消解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共识最显著。“微腐败”之猛不亚于虎,“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原因所在。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微腐败”绝不能“微”处理。既然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微腐败”也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能有丝毫迁就和懈怠。唯有“虽人众但法必责”,才能敲响那些“做局”者,打破他们侥幸逃脱的不合理期待。“微腐败”虽然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个案,但跳出“拔毛”的现实情境,实际上揭示的是基层约束监督及廉政建设的风险点。如何在堵住现实情境中“窟窿”的基础上,逐步堵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窟窿”,比如解决约束机制虚化及管理混乱、基层纪委监督能力弱等问题,值得相关责任主体思考。

拔毛之手各有各的“技法”,溃堤之蚁各有各的“轨迹”,“探照灯”完全都追踪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惩治“微腐败”,除了给基层党员干部在脑中设立纪律防线外,还应积极借力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架设起拦截隐患的“云防线”。装上GPS的执法执勤用车就像上了“紧箍咒”,公车是否私用、滥用,通过信息监管平台一查便知;打通数据之墙,让多项数据互相“碰撞”快速摸查,任何“乔装掩饰”都将无所遁形„„“互联网+监督”在一些地方的探索,可为惩治“微腐败”打开思路。前端晒数据,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后端跑数据,让行为经受数据“X”光高频扫描,大数据辅助治理或将成为关住任性权力的又一个“铁笼”。

省考备考熟能生巧及题海战术说明:

通过较大数量的练习提升做题的熟练度和速度,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做真题:

练习的题目以近五年真题为首选,近五年真题一定要把每个题都做透,最好是能把每个题与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检查自己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也可以做一做近五年其他省份的省考真题,练练手。

第二阶段做模拟题:

模拟题在题型、题量、比例等方面一般能够实现对考试的模拟。因此这一阶段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于,在做模拟题的过程中训练考试时间比例的安排,并最终达到不必盯着钟表看时刻而自觉把握好时间的效果。这对于考试实战是非常有意义的。

把做练习当成单纯的“题海战术”,做完题目对完答案就把卷子扔一边,这是考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误区。

篇3: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

固定化技术以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 防止三氯甲烷等致畸致癌物质的产生为目的, 是目前饮用水深度净化系统中有效的、应用普遍的技术之一[1], 采用筛选、驯化的工程菌, 对新GAC进行固定化, 证明是可行的[2]。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项目、方法及仪器设备

实验项目、方法、实验仪器及实验装置见表1、表2。

活性碳柱采用规格为ф40×2 000 mm的有机玻璃柱, 碳柱下面有厚度为30 mm的卵石作为承托层。填料层采用粒径为1 mm、长度为2~3 mm的ZJ-15型颗粒活性碳, 该活性碳的碘值和亚甲基兰吸附值分别为940 mg/g和195 mg/g, 填充密度为500 kg/m3, 填料层高1.0 m, 进水量为2 L/h, 水力停留时间为30 min。

1.2 实验过程

1.2.1 工程菌的培养与驯化

本实验利用哈尔滨华春公司培养的已筛选好的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程菌。

将普通培养基按浓度不同编号, 从高浓度培养基到低浓度培养基编号为1~5号, 从高浓度开始驯化。首先将筛选的菌种混合到一起以1号培养基作为营养源, 培养36 h, 然后投入2号培养基按同样方法依次类推至5号培养基, 培养基浓度逐渐降低, 然后从5→4号培养基以同样条件培养, 培养基浓度逐渐升高, 依次类推至1号培养基, 此过程为一个周期。按上述方法培养4个周期, 使筛选的菌能够在原水中较好地生长[3]。

1.2.2 载体的选择

选择太原新华化工厂生产的ZJ-15型活性碳作为载体, 其孔隙分布见表3。

1.2.3 工程菌的固定

菌液投入活性碳柱后, 循环2 h, 停止2 h, 然后重复这一过程。两天后, 将菌液放空, 这时的GAC经人工固定化便形成了固定化生物活性碳。几种固定化方法的比较见表4。

1.2.4 微污染水的处理过程

将微污染水的原水水样倒入原水箱内, 原水水样经过提升泵提升后分别进入3个碳柱。经过一段时间后, 分别从各碳柱的取样口取出经固定化生物活性碳处理的微污染原水水样, 进行各指标测试。

2 固定化生物活性碳净化效果分析

2.1 碳柱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

碳柱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见图1。

如图1所示, IBAC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最好, GAC效果次之, IBAC新效果相对较差。

2.2 碳柱对UV254的去除效果

碳柱对UV254的去除效果见图2。

如图2所示, IBAC对UV254的去除效果最好, GAC效果次之, IBAC新效果相对较差[4]。

2.3 碳柱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碳柱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见图3。

如图3所示, IBAC和IBAC新出水的浊度大部分都小于GAC出水的浊度。

2.4 碳柱对TOC的去除效果

碳柱对TOC的去除效果见图4。

如图4所示, 3个碳柱对TOC的去除效果整体来说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类似。

2.5 碳柱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

碳柱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见图5、图6。

由图5、图6可知, 3个碳柱对亚硝酸盐氮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对氨氮的去除能力也较好。并且3个碳柱的处理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

2.6 出水细菌总数的测定

20日内各碳柱上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 IBAC新出水细菌总数较多, IBAC出水细菌总数次之, GAC出水细菌总数较少。

3 结论

(1) 通过常规启动的固定化生物活性碳 (IBAC) 、非常规启动的固定化生物活性碳 (IBAC新) 和普通活性碳 (GAC) 对TOC、UV254、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的处理效果的比较, 可以得出IBAC无论在净化效果和运行稳定程度上都优于另两个碳柱。

(2) IBAC上固定的高效工程菌的生物降解与活性碳的物理吸附相互协同, 发生的净化作用最强, 使IBAC对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最好;IBAC新虽然也固定有高效的工程菌, 但由于菌液中存在培养基, 使活性碳预先吸附了易降解物质占去了一定的吸附位, 影响其吸附作用, 碳柱的处理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GAC中活性碳上是自然生长的细菌, 没有经过强化, 在数量和降解能力上都无法同人工筛选的工程菌相比, 因此对各指标的去除效果相对IBAC新差一些。

(3) 高效的工程菌仍能比较牢固地吸附于GAC表面而形成IBAC。固定化生物活性碳形成的关键是使工程菌既能与活性碳结合又不影响其物理吸附作用的正常发挥。

(4) IBAC上生物相比较稳定, 优势菌数量和活性都较强, 对污染物有长期和稳定的净化效果。微生物被固定化后, 其主链结构得到加固, 性质较稳定, 不易被破坏, 能耐pH值、有机物浓度的变化, 也可抵御生物毒性物质等的冲击, 不易失活, 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刘春芳.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石油技术与应用, 2002, 6 (4) :278-281.

[2]叶辉许, 建华.O3-BAC工艺处理高氨氮原水的问题探讨[J].水处理技术, 2001, 7 (5) :300-302.

[3]杨基先, 马放, 赵庆良, 等.固定化生物活性碳除微量有机物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2 (1) :90-95.

篇4:查纠“微腐败”不能一阵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严肃查处了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了遏制,赢得了党心民心。但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微腐败”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例如,有的挖空心思虚报冒领、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侵吞国家和集体资产;有的吃拿卡要,接受乃至索取服务对象的贿赂,聚敛的赃款赃物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有的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头子,长期横行乡里,欺压群众,借机敛财渔利。针对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严肃查处“微腐败”不能一阵风,必须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尤其是严肃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分子,做到不定指标,不留死角,不留缺口,不给腐败分子任何机会,奋力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查纠“微腐败”不能一阵风,必须严格执纪不放松。过去有那么一种现象,一个干部只要没有到违法犯罪的程度,都可以“包容”、“宽容”,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再一起算总账。这是对党和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认真纠正“微腐败”的时候,就必须在坚决清除腐败分子的基础上,坚持紧盯“微腐败”的新形势、新动向,瞪大眼睛,明察秋毫,发现问题,露头就打,从细微处入手,将“微腐败”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那些办公用房超标、违规配车、公车私用、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借手中权力吃拿卡要、漠视群众疾苦、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违纪行为,必须记录在案,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通过组织调整、党纪处分等硬措施,不断强化干部群众执纪必严、越来越严的心理预期。横下一条心,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抓住一件件实事,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出习惯,抓出成效。制定更加具体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标准和配套措施,尽可能细化、实化、量化,不断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查纠“微腐败”不能一阵风,还需要对那些有搞“微腐败”苗头的同志猛击一掌,严肃批评教育,促其警醒改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在一些地方,这样的“潜规则”已经发展成为“显规则”,群众在找基层干部办事时已经习惯了送烟送酒、请客吃饭,这很容易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干部心生侥幸,踩上“微腐败”这条红线。在综合治理“微腐败”的时候,需要对那些有搞“微腐败”苗头的同志,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营造基层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让那些不把纪律当回事的人付出代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牢牢守住做人和用权的底线,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永远做合格共产党员。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二编室主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案例分析·对微腐败不能微处理】相关文章:

腐败案例分析05-16

腐败案件会计案例分析11-13

基层干部腐败案例分析12-18

腐败案例资料04-25

党内腐败案例范文05-25

学习腐败案例心得07-22

腐败典型案例范文05-25

村官腐败典型案例06-23

典型贪污腐败的案例05-16

腐败典型警示教育案例11-13

上一篇:《化学实验技术》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专题下一篇:2022校本研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