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2024-04-13

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精选14篇)

篇1: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 单簧管波尔卡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

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 ×,× ×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 ×××× × × × ×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篇2: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篇3: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关键词:单簧管,中国作品,两岸,当代音乐,创作

中国单簧管作品创作发展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左右,冼星海为女高音、单簧管与钢琴所创作的室内乐作品《风》为其发端,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其后这段期间,作曲家们创作了很多风格特色各异的作品,例如王焱的《牧马之歌》、陈其钢的《晨歌》、卿烈军的《驴车》等。

本文将以笔者的博士论文(1)为基础,针对中国当代单簧管曲的发展作深入研究,而由于1949年后两岸的单簧管文化与作品的发展迥异,因此笔者将分别从中国大陆与台湾两部分来阐述中国当代单簧管音乐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大陆当代单簧管音乐创作的发展

中国大陆目前公认的第一首当代单簧管作品是1952年由张梧为单簧管与钢琴所写的《苏北调变奏曲》。此曲采用了西方变奏曲式以及苏北地区的民歌旋律来描绘农村的生活景象,因其旋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且曲式简单易懂,这首作品很快地便在中国大陆被广为接受与流传。(2)自此之后,单簧管作品创作便开始蓬勃发展。

根据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搭配个人对其风格特色演变的归纳分析,笔者将中国大陆的当代单簧管创作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为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第三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3)

第一阶段起始于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取得政权主导,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时期的作曲家受到自1930年起以黄自、萧友梅为主的作曲家们所提倡运用欧洲古典传统创作技法将“中国特色”融入作品中的影响,在创作单簧管作品时多会将“中国特色”的概念融入作品中,因此这时期许多的创作都可以很清楚地见到中国民间音乐的影子。以辛沪光所创作的《回旋曲》为例,此曲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开始的小快板部分采用了由G音开始的五声音阶G-A-B-D-E,转到行板乐段时则运用了从D音开始的五声音阶D-E-F#-A-B,其后的快板部分又回到了G音开始的五声音阶。虽然调式改变,但是整首曲子皆在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声音阶范围内。这个时期著名的作品除了张梧的单簧管与钢琴作品《苏北调变奏曲》以外,还有辛沪光的《草原歌声》与《蒙古情歌》、(4)王焱的《牧马之歌》、杨庶正的《抒情曲》、牛万里的《秋收》等。

第二阶段约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因素影响,除了乐器的种类因为演出需要没有减少以外,音乐体裁与结构是受限的,许多当时候的作曲家,在创作上便采用民间元素来创作以达到通俗易懂、政治宣传的目的,而音乐的内容则多与政治有关。这时候较为著名的作品包含了由向振龙从《红色娘子军》所改编的《斗笠舞》、《解放》,王志坚的改编曲《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恩情》,严天义的《快乐的女战士》等。

第三阶段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直至今日。“文革”过后,中国大陆开放对外界的交流,加上交通的进步,信息的获得更加容易,作曲家在创作的技法运用上也越来越多元。有的作曲家在创作作品中大量的运用西方20世纪后的创作技法,有的则运用单簧管模仿了中国乐器的音色,也有些作曲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西方创作技法互相结合进行创作。

虽然作曲家的创作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整体而言,这个阶段的中国作曲家在单簧管曲上的创作技法主要可以归纳成两大类:中西融合和继承传统。以中西融合来说,作曲家们在创作上除了运用中国本身的音乐创作手法以外,也加入了西方音乐创作理念。这一类的代表作品包含了陈其钢为单簧管与弦乐四重奏所作的《易》,运用欧洲音乐创作手法将中国易经的概念融入作品中;何训田为单簧管独奏所作的《香之舞》,运用了许多如复音、不规则节拍、大幅度变化的力度等20世纪以后的西方创作技法来描绘东方佛教文化;郭鸣的《道白》,运用了中国道家思想与中国戏曲元素,结合序列音乐、微型复调等20世纪的西方创作手法来创作。

“继承传统”,指的是作曲家在这类单簧管作品创作上会运用更多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包含了模仿民间乐器音色,例如在孟昭侠的《故乡的云》里就运用了颤音来模仿河南乐器坠胡的音色;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技法,例如李昌云所改编的四重奏作品《白毛女》运用双吐和循环换气等技法模仿京剧中的紧打慢唱;民间音乐素材运用,例如卿烈军的《汾河畔的牧羊人》运用了河北和山西地区的民间音乐等。与前述“中西融合”相较之下,“继承传统”的音乐类型因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听众的接受度更高。

整体而言,中国大陆在单簧管音乐的发展上来说受到政治的影响极深,其风格特色也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不同。下表将根据发展时间的特色与变化,对上述中国大陆在当代单簧管音乐的发展作一统整(表1):

二、台湾当代单簧管音乐创作的发展

如前所述,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1949年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当代单簧管作品发展上各有其特色。就笔者资料研究,目前对台湾当代单簧管音乐的发展尚未有系统化的详细分析介绍文献,因此笔者将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搭配个人对台湾当代音乐特色等的归纳了解,统整出台湾当代单簧管音乐发展概况。

台湾的单簧管作品在体裁与形式上有非常多元的变化,独奏作品之外,室内乐也是作曲家们经常运用的创作形式。(5)台湾的单簧管音乐创作始于1950年左右,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包括了江文也﹑张昊和沈炳光等。第一首台湾的当代单簧管作品是张昊于1951年为木管五重奏与钢琴所写的《导奏与快板》。

台湾当代单簧管音乐的发展根据创作元素与风格的使用不同,笔者将其分成四个时期:萌芽时期,传统与创新兼容时期,前卫多元时期以及创新与重现期。(6)

萌芽时期大约是在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自1950年开始,陆续从国外留学回台的音乐家将他们所学到的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引进台湾音乐界,这些音乐家包含了郭芝苑、陈泗治等人,然而真正将西方现代音乐概念广为发扬的是许常惠。许常惠甫归台所举办的第一场个人音乐会呈现出许多对当时来说是十分不和谐、刺耳的音乐特色,虽然引起许多争议,却也把现代音乐的概念带进台湾。(7)除了西方的创作风格,许常惠也渐渐对本土音乐产生兴趣,着力于挖掘台湾的本土音乐特色,在他的带领下,一批音乐家开始试图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风格和理念相结合,产生新的音响效果。这一时期著名的单簧管作品包含了许常惠在1960年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所作的《五重奏》;卢炎在1967为长笛、单簧管、圆号、大提琴、小号及两位打击所写的《七重奏》;以及史惟亮为单簧管与钢琴所写的《单簧管小舞蹈》。

传统与创新兼容时期约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台湾政治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例如退出联合国、中日断交、中美断交等、这些刺激使得当时的音乐家对本土文化的探索越加强烈,反映在音乐上,便是更多的作曲家们追寻自己文化的“根”,在作品中添加了更多中国传统音乐,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然而,虽然作曲家们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与应用,但西方的创作技法仍持续运用在作品创作上,甚至使用了更现代的作曲技法特色,例如表现主义中的不和谐、无调性和机遇音乐等。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温隆信在1974年所做的室内乐作品《眠》;赖德和在1968-74年间为木管五重奏所作的《闲情二章》;卢炎在1972-73年间为长笛、单簧管、圆号、大提琴、小号和两个打击乐所写的《浪淘沙》;郭芝苑在1974年为单簧管与钢琴所写的《小奏鸣曲》等。

前卫多元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左右,这时期又一批赴欧美留学的音乐家学成归台,将欧美较为前卫的音乐形式带入台湾,加上自1973年起亚洲作曲家联盟成立以后,台湾作曲家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们交流更为便利,接收了更多新的创作手法和元素,因此到了1980年以后便形成了一个前卫与多元化并存的创作时期。这时期的作曲家在创作上手法多变,有些作曲家承袭前面两个阶段的创作手法,将西方音乐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使用,并在两者间寻求平衡点;有些作曲家则使用更为前卫的作曲风格来创作,譬如使用“最新”和“最现代”的作曲技巧-如实验音乐,噪音音乐和简约音乐等。普遍而言,作曲家们在创作时会将听众-尤其是没有古典音乐背景的听众-考虑进去,因此他们所写出来的音乐是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这时期的单簧管作品包含了钱南章在1984年为木管五重奏所写的《莫扎特的绮想》;吴丁连在1984年为长笛、单簧管、伸缩号、大提琴、打击乐和钢琴所写的《五月反响》;卢炎在1985年为双钢琴、单簧管、小提琴所写的《四重奏曲1985》;潘皇龙在1987年为木管五重奏所写的《台湾风情画》等。

最后一个时期是创新与重现期,约从1990年开始至今。这时期的音乐发展仍然十分活络,许多政府单位以及民间艺术团体纷纷成立,然而相较于前一时期,在音乐创作风格上来说更多的是从不同方面对本土文化的运用。在题材选择上,作曲家不单是从文化或纯音乐技术的角度,有时候还涉及了人文和环境方面的议题。例如许雅民在1993年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所写的《生命的悸动》主要是在探索人生;郭嘉琳为纪念台湾921大地震而作的木管五重奏《重生、希望、爱》;张昊在1998年为木管五重奏所作的《道情》表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及其风情;锺耀光在1999年为单簧管与小型室内乐团所作的《极光》亦是为台湾921大地震的受难者而作等。

下表将对上述台湾从1949年至今的当代单簧管作品风格特色发展,以及代表作品作一分析归纳(表2):

三、结语

两岸的当代单簧管音乐由于政治时空背景等的分隔,在发展上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上文即是将194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单簧管音乐从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的发展按照时间脉络作详细介绍。

就整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当代单簧管发展来看,“文化认同”,亦即所谓的“中国文化特色”使用是两岸作曲家在创作单簧管作品时最喜欢运用的元素。在中国大陆方面,从50年代左右的张梧创立第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开始使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样板戏”在音乐创作上的使用,到70年代以后融合多元的元素创作,中国传统文化在作曲界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

而综观台湾当代单簧管曲的发展历史,“本土音乐元素”亦是台湾作曲家在创作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从60年代开始许常惠等作曲家对民族文化在创作上的提倡一直到90年代以后对本土人文与文化的关注,虽然在创作手法与风格上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中国传统的重视仍是创作的重点元素。这些中国精随的运用,让单簧管作品呈现出其独特﹑引人注目的风貌。

整体而言,中国的单簧管作品数量十分丰富,也有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创作产生,这就如同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卞萌曾提过的:中国钢琴的演奏发展是建立在中国自己的作品基础上,有好的中国钢琴作品出现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8)在单簧管音乐的发展上也是如此,要更好的推广单簧管艺术,有赖于更多中国现当代单簧管曲目的创作。

篇4: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韦伯的成功还在于他对器乐作品的创作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为单簧管所创作的三部协奏曲,时至今日仍是单簧管历史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作,本篇论文主要探讨韦伯单簧管协奏曲的作品音乐风格总述,并探索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指出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韦伯 浪漫主义音乐 单簧管协奏曲 音乐风格 艺术价值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1790-1910年)是继“维也纳古典主义”之后,笼罩在十九世纪舞台上的一个巨大的艺术流派,是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着大多数作曲家的一个时期。[1]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卡尔·玛利亚·冯·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被称为“德国歌剧之父”,他是19世纪初期活跃在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他的歌剧《魔弹射手》于1821年首演,在六个月之内席卷了整个德、奥境内的剧院,而成为了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石。这也使韦伯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韦伯在器乐作品的创作上也很有成就。最为成功的要属其为单簧管所创作的三部协奏曲。《小协奏曲》(Clarinet Concerto Op.26)、《第一单簧管协奏曲》(Clarinet Concerto No.1 in f minor, Op.73) 、《第二单簧管协奏曲》(Clarinet Concerto No.2 in b E Major, Op.74),在单簧管发展史及演奏中,至今也是堪称最为经典之作,以下就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音乐风格与艺术价值做一些分析。

可以说“浪漫主义”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作出的强烈反叛。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承袭了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与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

一、作品风格

在单簧管作品的定位上,韦伯被视为介于莫扎特与勃拉姆斯之间新旧风格的传承者,承接了古典时期莫扎特对单簧管音乐的开发,更进一步在这类音乐的创作上适度地体现出浪漫风格的特质。

通过演奏其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创作风格可以明显地通过作品的技术特征体现出来。这些技术手段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进而塑造出他的作品风格。这些创作技法不但是韦伯创作博采众家之长的映照,是作曲家个人独特音乐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一块块铺路石。这些创作特征赋予韦伯的音乐辉煌澎湃的民主性、典雅优美的抒情性及生动活泼的戏谑性,成为其单簧管作品风格的鲜明写照。

(一)、辉煌典雅的古典主义风格

韦伯是介于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承前启后的音乐家,但他的作品风格依然明显有古典主义气质的存在。前苏联著名音乐评论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Boris Asafyev)认为:“韦伯的创作中,属七和弦显然过多,这种和弦适应一切的能力,使韦伯那充满诗意的浪漫主义宝贵种子的萌发受到了抑制。” [2]

韦伯这位德国浪漫派先驱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他对单簧管情有独衷而为演奏家贝尔曼所创作的三首协奏曲充分发挥了单簧管这种木管乐器的出众特质和独特美感。单簧管灵活的性能使它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遵守着古典式结构。单簧管第二协奏曲首先在弦乐急驰的旋律中开始了作品的前奏部分,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二单簧管协奏曲的前奏他首先将作品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呈现了出来,这也是古典协奏曲的双呈示部格局。乐队将第一主题演绎为辉煌而富于激情的前奏。

(二)、柔美炽热的浪漫抒情风格

抒情性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浪漫主义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

韦伯的风格是自由而灵活的,大多数作品是受到诗意的启示而创作的。他的抒情才能对于细节的把握和诗意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在他全曲的抒情部分中,这些旋律洋溢着柔美和炽热的表情。

韦伯将歌剧与器乐作品音乐语言融为一体,他不仅让乐器优美地歌唱具有丰富的表情,而且以之烘托、渲染戏剧氛围,赋予作品更多戏剧性因素。优美歌唱的旋律尤为强调突出了德意志般的浪漫抒情色彩。第二协奏曲的慢乐章单簧管完全是在歌唱,如女中音的宣叙调,各个声部也是在对话之中进行的。韦伯在乐曲中以浪漫主义时期圆号为特征的乐队色彩的整个演变过程中,他是最富于想象力的先驱者,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如何使圆号的轻柔的光辉、单簧管的天鹅绒般的抚爱、小提琴音色的清晰等别具风味地结合。

韦伯的音乐特点是曲调表情细致,旋律富于歌唱性,伴奏也较为丰富。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在慢乐章委婉流转,单簧管充分发挥其音色纯美的特点,在宁静中表现浪漫精神,韦伯给了单簧管辉煌的生命力。

nlc202309012218

(三)、热情活跃的谐谑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韦伯将谐谑风格带入单簧管协奏曲中,其特点为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与附点的运用。常在乐曲的第三乐章回旋曲式中不断地穿插进这些非常有趣的段落,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二、历史地位

俄国音乐学家罗加尔·列维茨基在《管弦乐队讲话》中对其评价说“格外敏感地揭示单簧管的无限艺术性能的作曲家是韦伯,没有一个人像韦伯那样留下了那么多直到今天仍然被奉为典范的绝妙的单簧管独奏作品。”[3]韦伯将歌剧与单簧管作品音乐语言融为一体。他不仅让单簧管优美地歌唱,具有丰富的表情,而且以之烘托、渲染戏剧氛围,赋予单簧管作品更多戏剧性因素。韦伯的音乐中洋溢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特有的清新自然,全无后期浪漫主义的夸张和宣泄。

三、艺术价值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的单簧管作品透视出精湛、高超、典雅、高贵的艺术气息,这是从他对单簧管乐器有着深入骨髓的了解而获得的。折射出作曲家内心深厚的艺术内涵,展示出韦伯光辉灿烂的艺术人生,呈现出一曲曲永载古典音乐史册的辉煌乐章。

韦伯的单簧管作品为后期作曲家在拓展单簧管演奏作品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他对R.舒曼、F.李斯特、瓦格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作曲家们极力寻求着更为生动贴切的音乐来表达单簧管的美,他们赋予单簧管以丰富的人性内涵,高超绚烂的演奏技巧以及独具魅力的音乐,使得单簧管那令人陶醉的美能够完整地展现在当今的舞台上,让世人能够充分领略她的高贵与华丽。

参考文献:

[1]. 斯坦利· 萨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16):P141;

[2].(德)米歇尔·莱纳特.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韦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9):P207;

[3].(苏)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2):P166。

作者简介:李洋(1984—),女,硕士,管乐演奏与教学。现任广州珠江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员。

篇5: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篇6: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教学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篇7: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音乐小屋》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七课《小音乐家》里的一首歌曲,2/4拍子,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的心情。《单簧管波尔卡》是该课的欣赏曲目。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好动。本课在设置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发展的需要,适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音乐记号、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的初步学习。

2、带休止节奏乐句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通过学唱歌曲《音乐小屋》,感受在音乐中畅游美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

4、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学生自编动作进行集体舞活动。根据乐曲节奏、情绪,为乐曲编动作。同时培养学间良好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休止符、附点。

2、边表演边唱歌曲。

3、辩乐曲风格,感受乐曲情绪、速度,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哦,是一张邀请卡,原来是一位朋友想邀请老师和你们一起去他的小屋玩,不过,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它,进了小屋,神秘的朋友就会出现,你们想去吗?

2、师:小狗拦住了我们的去路,给我们出了个题,这是咱们遇到的第一个小困难,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这条节奏(老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

X X | X X 0 | X X X X | X 0 ||

我们给这条节奏加上一句话来试试(老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一起读)

咚 | 叮 咚

0 | 打 开

小 | 门 0 || 小狗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都难不倒我们的小朋友,它给我们出了个更难的题,你们敢试一试吗?(老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一起打拍子)

X X X | X X· X | X·

0 ||

我们也给这条节奏加上一句话(老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一起读)

在欢 迎

| 你

欢· 迎 | 我·

0 ||

二、学习《音乐小屋》

1、师:刚才我们把这个节奏拍了一下,现在我们一起向音乐小屋出发吧!(课件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做律动)

2、师:这首歌好听吗?今天楼老师就带大家学学这首歌——《音乐小屋》。小耳朵竖起来听老师先唱一遍,老师唱的时候你们要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中门铃声总共出现了几次。(教师边弹边唱)

师:听出来了吗?门铃声总共出现了几次?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页,你们看,这首歌最后的 “”是什么符号?(介绍反复记号)。

师:好,现在看着课本,再听楼老师弹唱一遍,这次你们来试着唱门铃声,老师唱其他部分,你们再数数到底出现了几次门铃声,好吗?

3、先教唱谱子,再带上词,一句一句教唱《音乐小屋》。

4、介绍铃鼓,并示范用铃鼓来模拟“门铃声”,发铃鼓给部分学生,其他学生用手拍“门铃声”。

5、请全体学生起立(课件播放音乐),拿铃鼓的同学给门铃声伴奏,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律动(做完一次后再交换)。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师:接下来我们休息一会,听一首好听的歌,这是一首舞曲,请同学们随音乐摇摆一下身子或做几个动作,感受一下这首舞曲的风格特点,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是中国舞曲还是外国舞曲。如果你认为是中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手掌,如果你认为是外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拳头。听完后,听老师喊„开始‟后一起表示一下好不好?

2、教师放录音,学生感受后表示。

3、出示课题,并讲解“波尔卡”。

师:这是一首波兰作曲家创作的舞曲,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叫什么名字(齐读)。从题目里,我们知道,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单簧管),我们来看看单簧管长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单簧管的吹奏”。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舞曲,感受一下它的情绪,请你用动作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4、聆听主题旋律:

(1)听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

师:这段旋律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如果让你用线条来表示你准备用怎样的线条呢?(一个学生回答)那请你用水彩笔画出来。学生展示。

记忆主题,老师出示图形,一起划一划。(2)动作表现(拍手)

5、聆听副主题旋律:

师:在主题音乐中间还有2段好听的旋律,我们再来听听,(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交替站立、男女生转圈)

6、完整聆听音乐

(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拍手——交替站立——男女生转圈)

四、小结

篇8: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

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篇9: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2、体验乐曲活泼、流畅、充满朝气的情绪,并尝试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3、熟悉音乐各部分的主题旋律,感知回旋式乐曲的结构特点。活动准备:

相配套的课件;皮球等小玩具;草地、小山等图片 活动重点:

感知、表现波尔卡音乐的欢快、流畅的情绪。活动难点:了解回旋式的音乐特点。活动过程:

一、自编郊游小律动,过程中师提示学生思考:

A怎样走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愉快心情。

B郊游过程中大家都经过了什么地方。

1、学生进行郊游小律动。

2、引导学生分析刚才进行的律动活动,通过回忆郊游过程中经过的地点同时用贴图片的方式表现,初步感知回旋式的结构特点ABACA。(设计理念: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忘掉传统课堂的紧张性和拘泥性,轻松的投入到随音乐律动中去。而且,学生初次接触回旋曲结构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困难。用回旋式的小律动开始课堂,一方

面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回旋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二、感知、学习新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今天和我们一想学习的有大家非常喜欢的几个小矮人,让我们掌声欢迎它们吧:

(设计意图: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得好,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入迷于音乐,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精心设计导入,是音乐获得成功的一半。利用二年级学生的好游戏的特点,将学习内容用几个小矮人串连起来,学生兴趣盎然。)

1、呈现第一段音乐。

(1)教师提问:听了之后,大家有些什么感受,你们想到了些什么?(2)用给音乐画旋律线、随音乐有节奏的玩皮球等方式感受表现乐曲。

师:这里有几个大皮球,谁能跟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的玩一玩?(3)听音乐用合适的动作自由表现音乐。

(设计理念:由于乐曲旋律跳动大、速度快、又有大量的十六分音符,不太适合二年级演唱。于是我设计旋律用线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起伏、变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欣赏第二段音乐。

(1)找出第二段音乐的特点。(欢快的,旋转的感觉)

(2)用玩小绳、玩圈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旋转的特点,并用合适的旋律线来表示。

(设计理念:二年级的学生大都活动好动,仍然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喜欢游戏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用玩圈、玩绳等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3、欣赏第三段音乐。

(1)比较与前段音乐的不同。(时而优美时而欢快)

(2)请学生用优美和欢快的动作表现音乐,并选择两个动作分组随音乐表演。

4、对比三段音乐,总结,并完整欣赏音乐一遍。(用给三个小矮人排队的方式深入体验音乐)

5、引导学生寻找音乐自身的规律,再次揭示回旋曲,感受回旋曲音乐的旋律变化美.(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学生在分段掌握了音乐之后,自己按回旋式的规律排出音乐的顺序,孩子们兴趣高涨,印象深刻,且有成就感。)

三、深入感受乐曲利用故事乐器等表现音乐。

1、师根据音乐绘制合适的图谱,并编回旋式的小故事.2、师生练习根据音乐的节奏指图谱欣赏。

3、尝试表演。(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创编回旋式结构的故事进行表现)

4、用小绸带、自制乐器等丰富、再现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其它的方式再现音乐如故事、图谱、小教具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音乐知识学习。

1、简单认识单簧管(黑管)、知道乐曲名称和作者、简单了解西洋管弦乐队常用的几种乐器。

2、通过总结本首乐曲的特点了解波尔卡。师生回忆本节课堂所学音乐的特点:

速度:快

情绪:欢快

节奏:密集

节拍:2/4拍

这样的舞曲便称为波尔卡。

五、律动火车波尔卡结束课堂。

师:许多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波尔卡作品,短暂的40分钟马上要结束了,最后,让我们听着一首《火车波尔卡》的音乐,乘上小火车回家吧。

篇10:单簧管波尔卡教案

1、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乐曲分为三部分,并通过多次的倾听发现“响铃声”节奏的异同感知乐曲的 A-B-A结构,愿意大胆表述。

2、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感知乐曲的流畅与欢快,并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活动准备:

1、剪切过的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2、植物生长的视频一段

3、示范画图谱、响铃图片、花、藤的标记

4、表现春天景色背景图一张、乐器单簧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春天自然导入,初步感受音乐。

1、说说春天自然导入。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啦!春天是什么样的?(出示PPT背景,春天的景色,花仙子------瞧,柳树发芽了、绿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花仙子姐姐也带来了各种颜色的花儿,花仙子姐姐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礼物,是什么呢?赶快坐下来,一会儿就知道了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欣赏)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欣赏)。)

2、初步感受音乐

师:花仙子姐姐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第一遍完整欣赏)

二、运用图谱了解乐曲,借助“碰铃”声在乐曲中节奏的异同分析乐曲的A-B-A结构。

1、运用图谱了解乐曲

师:我想小朋友一个问题,听着这首乐曲你会想到什么?(小声放乐曲做背景,幼儿自由回答,然后播放视频)我会想到植物生长,长藤、开花,(把视频和单簧管波尔卡音乐结合)有没有同样的感觉呢? 这样小朋友们再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同时我还会跟着音乐把这首乐曲画下来,(教师示范画 长藤---开花---长藤)(第二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看这个图谱你觉得这首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都一样吗?哪两部分是一样的?(贴标记藤-----花-----藤)(第三次完整欣赏乐曲)

2、分析音乐的A-B-A结构

师:第一部分——音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长藤,慢慢长高长长,长了几根藤呢?我们听音乐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欣赏)文章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欣赏)(看图谱听第一部分,用动作提示)

你怎么听出来的?每根藤长好后有一个什么声音?你们听到铃铛声就用手点一下(完整听第一部分,贴碰铃图片)

第二部分——然后开花,这里的音乐和第一部分的同吗?哪不同?碰铃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听到铃声就拍手,(完整听第二部分,引导幼儿在铃声处拍手)开了几朵花啊? 第三部分——听一下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是一样的?(带领小朋友分别感受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这两部分是一样的)它和第一部分是一样的,也长了四根藤。

好了,现在我们小朋友不仅从图谱上看出来这首乐曲有三个部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相同的,我们用耳朵听也能知道乐曲有三个部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相同的,我们再完整用耳朵欣赏这首乐曲,听完告诉我你心里的感受。(第四次完整欣赏乐曲)

三、感知乐曲的流畅与欢快,用动作表现

1、感知乐曲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把这首乐曲又完整地欣赏了一遍,谁能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给人流畅、欢快的感觉,很开心。

2、动作表现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就想到植物生长,如果用动作怎么表现植物生长呢?怎样长藤?(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从下往上跟着节奏长,第二根藤就再从下长,一共做几次?我们跟着音乐来一次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欣赏)教案。开了几朵花儿?花儿在开放时有点含羞,一点一点的开下来的,长了几次才完全开放的?(提示幼儿铃声有八次,表示开一朵花)你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我们跟着音乐来一次。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一样。

你们的想象太丰富,我们听着音乐把这首乐曲用动作完整的表现出来,敢不敢试一试?(幼儿跟音乐用动作完整表现)(第五次完整欣赏乐曲)

3、简单介绍乐曲

这首乐曲是外国的一首民谣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是一种乐器,(出示图片),波尔卡是乐曲的一种风格,就是用单簧管演奏的波尔卡风格 的乐曲。四:活动结束

篇11:《单簧管波尔卡》优秀教案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篇12: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篇13: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4:单簧管波尔卡的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习

3、随音乐分组练习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青蟹的自述作文下一篇: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合作真快乐》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