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2024-05-08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的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作的协调能力,感受音乐,运用图谱以及肢体动作等,区分A段B段音乐的不同性质,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课《螃蟹波尔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运用图谱以及肢体动作等,区分A段B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2、通过肢体动作的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作的协调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有没有吃过大螃蟹呀?螃蟹长什么样?

身体圆圆的,有四只脚,一对大钳子。(教师可以即兴画一只螃蟹)

你能用手来做一只螃蟹吗?(手部动作的创意)

二、倾听音乐(结合图谱)

(1)出示图谱:“请你边听音乐,边看图谱,看看螃蟹在干吗?”

(2)结合图谱,初步感受音乐。

教师指着图谱,倾听乐曲AB两段(不要都听完,听两段即可)。

提问:螃蟹在干嘛?(A段:排队走路,B段:吹泡泡比赛)

三、肢体律动。

(1)动作的创编。

螃蟹怎么走路?用手部的动作模拟螃蟹走路。拟声词:“格矶”(一拍一下),一定要突出拍子,手部指关节要用力。

螃蟹怎么吹泡泡?是一个还是一串?幼儿自主想象吹出一串泡泡的动作。

(2)倾听音乐,跟老师做肢体动作:ABABABAB

A:螃蟹走(手的动作,表现拍子,乐句)

B:螃蟹吹泡泡(手的动作,一个乐句吹出一串泡泡)

(3)创编吹泡泡动作。

我吹出了一串漂亮的泡泡,你能不能也吹出一串不一样的泡泡?

A:螃蟹走(集体做一致的动作)

B:螃蟹吹泡泡(用孩子的创编的动作或者留一个乐段让孩子即兴创编动作)

(4)创编螃蟹走的动作。

刚刚我们用手做了一只小螃蟹,还能用身体做一只大螃蟹吗?

大螃蟹怎么走路?(孩子要站着做动作,注意引导孩子,螃蟹是横着走的,走动时候,钳子可以有各种舞动方式,朝上、朝下……合拢、分开……)

听音乐集体站着做动作。

A段:幼儿创编螃蟹走的动作。(围着圈,朝一个方向,横着走,但是每个乐段中,钳子的舞动动作可以不同)

B段:跟老师一起做吹大泡泡的动作。(按乐句吹大泡泡,第8拍的时候拍破)

(5)集体舞:我们一起来吹一个泡泡。

所有孩子围成圈。演练吹大泡泡,小泡泡。如小泡泡小碎步往内聚拢,第八拍的时候跺一下脚表示破了。吹大泡泡则往后退。

跟音乐做动作。

A段:第一次音乐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动作,第二次音乐可以让孩子轮流进行即兴创编(一个乐段换一个孩子带领做动作)。

B段: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的幼儿手拉手,按乐句吹大泡泡,小泡泡(也就是大圆和小圆,往内聚拢和向后散开,要提醒大家,不能拥挤,不能摔地上,否则泡泡吹不起来的。)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本文扩展阅读: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篇2: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就以体态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的音乐。

2、自制一只螃蟹网。

活动过程:

1、学习A段动作。

(1)指导语:你们见过螃蟹吗?看,我是一只大螃蟹。螃解有很多脚,你们有吗?伸出一只脚,动一动。

(2)指导语:“螃解的小脚可多了,这儿还有一只,(教师示范伸出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

2、创编、学习B段动作。

(1)指导语:螃蟹最喜欢在河里干什么?提议:我们一起来吹个大泡泡吧。

(2)指导语: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幼儿示范后,大家站成散点学习螃蟹横行的动作。

3、创编、学习C段音乐。

(1)指导语:哎唷,哎唷,(老师做挠痒痒动作)我怎么了?

(2)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挠痒痒”的动作。

(3)指导语:我们想一个办法,把动作做得整齐一些,好看一些。(引导幼儿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4、听音乐完整练习动作。

(1)指导语:大家听好音乐,看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

(2)指导语:螃蟹还可以对着谁吐泡泡呢?引导幼儿练习吐泡泡动作,注意提醒幼儿看着对面的小伙伴做吐泡泡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再次练习动作。

5、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指导语:小螃蟹在河里玩得正高兴,忽然,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幼儿倾听捉蟹音乐。

(2)指导语:螃蟹和捉螃蟹的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教师手执网,跑到椅子后问幼儿:“我跑到这里,你们应该往哪儿躲呢?”

6、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1)教师向幼儿交待:在转换动作时,教师会用体态提示,并做两个体态提示动作。

(2)做完后教师小结,提醒在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3)再次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篇3: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教学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篇4: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教学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篇5: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游戏目标】

1、训练孩子能侧身的前进。

2、提高孩子之间的默契度。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游戏准备】

皮球数个。

【游戏玩法】

1、孩子们谁能告诉老师螃蟹是怎么行走的啊?有谁能给老师来模仿一下呢?

2、原来螃蟹是横着行走的啊!通过螃蟹老师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螃蟹赛跑》。

3、这个游戏和螃蟹行走有关,你们想不想玩啊?那老师现在说玩法要注意听哦!

4、孩子们要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这两个人在游戏中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获取胜利。

5、两个人有一个皮球,要背对背站好,游戏开始,起点两个人要用背部夹这个球,夹住后侧身的前进到终点,先到的两个人为胜。

6、在前进中皮球掉落,要快速的捡起,跑回起点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篇6: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侧走的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2、探索用身体各部位夹球侧行的方法以及与同伴合作方式。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球

2、箩筐四只

3、螃蟹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教师提问:我是螃蟹妈妈,那你们是谁啊?现在跟着螃蟹妈妈一起去做

运动(侧着慢行,双手平举、快行、踢腿等)。那螃蟹是怎么走路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2、现在我们沿着线慢慢的侧行,好,现在加快速度侧行,回到原点,集合。请螃蟹宝宝们跟着妈妈坐下。

二、探索练习:

1、教师:那儿有一堆瓜,请螃蟹宝宝们把它们运回家,但是运的时候不能用到我们的大钳子,你想怎么样来运?想好之后,请螃蟹宝宝每人去拿一个瓜(强调不能用手),然后沿着线把它们运回家。

2、集合,请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请螃蟹宝宝们说说刚才是怎么样运瓜的?

3、教师:现在请螃蟹宝宝们再运一次瓜,这次用的方法要和刚才的不一样。

三、合作运瓜

1、教师:刚才是一位小螃蟹运瓜,现在请两位螃蟹宝宝合作运瓜,我们的钳子还是不能碰到瓜,想想看,可以怎么运?(运的时候注意两位宝宝的步子要整齐,大家要一起走,不能让瓜掉下来)。

2、个别幼儿进行交流示范。

3、再次练习,请螃蟹宝宝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运瓜,看哪一队宝宝运的又快有稳。

四、游戏运瓜比赛

1、教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合作运瓜,现在请宝宝们分成四队,看哪一队的宝宝先把瓜运回家,在运的时候,恶魔的大钳子不能碰瓜,也不能让瓜掉下来,一定要沿着线侧行,明白了吗?

2、再次比赛。

活动结束:

现在请宝宝们把瓜搬回家吧。

教学反思:

《纲要》中还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这节课中,我在这个方面做的不错,孩子的健康活动常规培养得相当好,收放自如,自由活动时能放开来活动,集中交流时,都做到听教师指令迅速安静集合,每个孩子都能很专心地听讲。

篇7: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螃蟹歌》是一首老昆明童谣,加入了现代音乐风格RAP和电子等,清澈的童声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螃蟹和小虾米也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动物,幼儿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歌曲节奏感强,适合小班幼儿做动作,歌词也十分诙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能跟随音乐做相应动作。

2.能随音乐与同伴分角色配合做动作。

3.体验扮演螃蟹和小虾米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螃蟹和小虾米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物质准备:《螃蟹歌》音乐,螃蟹、小虾米图片,螃蟹、小虾米头饰若干。

场地准备:幼儿围成一个弧形坐好。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扮演螃蟹,情境导入)

T:(教师头戴螃蟹头饰)哇!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做螃蟹的动作)评析:教师扮演螃蟹随音乐做动作,可以让幼儿对音乐先有个初步印象,为下面学习动作做好准备。

基本部分学习螃蟹的动作T:谁能用动作来表现螃蟹的样子?

(根据幼儿做的动作,规范练习: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大眼睛,一个硬硬的壳。)T: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这些漂亮的动作来做一做。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节奏做螃蟹的动作,特别强调RAP部分螃蟹大钳子一开一合的节奏。)评析: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让幼儿马上跟着音乐把动作做一遍,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能把零散的动作组装起来。

学习小虾米的动作T:小螃蟹觉得一个人玩真没劲,于是找来了小虾米和它一起玩,你们猜猜看它们会怎么玩?谁来演一演?

T:它们到底在玩什么呢?请你们仔细看好了。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螃蟹,做RAP部分一开一合的动作,教师做小虾米的动作与之配合。在螃蟹钳子打开的时候,小虾米将一只手伸进去,当螃蟹钳子合起来的时候,小虾米把手缩回去。)T:原来呀螃蟹和小虾米在玩大钳子的游戏,谁来学一学刚刚小虾米的动作?

(引导幼儿做小虾米的动作,强调手缩回来的时候要速度快。)评析: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在示范的同时,还可以检查幼儿对于螃蟹动作的掌握情况,如果幼儿有错误,可以指出并纠正。

师幼配合表演T: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请你们都当小虾米,老师当螃蟹,当我的大钳子打开的时候你们就把手往我这边伸,当我的大钳子关起来的时候你们要怎么样?(把手缩回去)好,我们跟着音乐开始吧!

(师幼跟随音乐配合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用言语来提醒幼儿,并且教师只要象征性的去把小朋友的手抓住,而不需要真的碰到幼儿的手)T:好玩吗?那接下来我们交换一下角色,老师当小虾米,你们当螃蟹,我们把前面螃蟹的动作也一起加进去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做描写螃蟹外貌部分的动作,然后RAP部分教师做小虾米把手伸进幼儿大钳子中,再逃出来,在音乐的结束部分,教师用语言提醒:螃蟹和小虾米玩累了,打打哈欠,伸伸懒腰,睡觉休息了,并引导幼儿做打哈欠和伸懒腰、睡觉的动作。)评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玩的非常开心,当老师这只大螃蟹的钳子打开的时候都抢着把手伸进来,当钳子关闭的时候又迅速把手藏到背后,幼儿在这你抓我躲的过程中情绪高涨,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

结束部分幼儿集体表演。

T:我们戴好螃蟹和小虾米的头饰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来玩吧!

(请幼儿选一个头饰扮演螃蟹或小虾米,找一个好朋友跟随音乐表演。)评析:戴上头饰后幼儿能更好的融入角色,并与同伴一对一进行表演,这节课也在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中落下帷幕。

活动延伸:将小虾米和螃蟹的头饰投放到小舞台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螃蟹歌》这首歌曲节奏段落清晰,动作简单易学且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特别是在师幼配合表演的环节,教师扮演螃蟹,幼儿扮演小虾米,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想把手伸进老师钳子中的期盼和怕被老师这只大螃蟹抓住的紧张感,这两种复杂的情感完全的调动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为了能伸到大钳子里来,有的小朋友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当我把大钳子关上的时候,他们又激动的把手缩回去,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由于小朋友的节奏感弱,所以在与同伴配合的时候,扮演螃蟹的小朋友常常一看到小虾米把手放进来就拍上去,而不按照节奏来,所以也造成小虾米不敢把手伸进去,但这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小朋友把这个韵律活动看作了游戏,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不要被螃蟹的大钳子抓到,比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来的更重要。

附歌词与动作:

螃蟹外貌部分:螃呀么螃蟹哥【双手模仿螃蟹的两只大钳子放在头顶,随节奏左右晃动四次】八呀八只脚【双手置于腰前,大拇指藏于手心,四指活动并随节奏整体左右移动】两只大眼睛【双手拇指与食指相抵其余手指打开(即OK手势)放置两只眼睛前面随节奏画圆圈四次】,一个硬壳壳【双手在肚子前面环抱成一个圆形并随节奏上下摆动四次】。

RAP部分:一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那么大的壳,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撵也撵不着。

一个螃蟹八只脚,钻进水中撵也撵不着,两把夹夹尖又尖,夹着哪个甩也甩不脱。

【RAP这段扮演螃蟹的幼儿双手做螃蟹大钳子状,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一个乐句打开合住一次。扮演小虾米的幼儿单手平伸出去,一个乐句一伸一收一次。】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详案反思《螃蟹歌》这篇文章共6215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皮球》》:小班教案《皮球》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边念边游戏的快乐,在玩玩、说说中理解儿歌皮球的内容,并能较大胆连贯地念儿歌,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皮球》教案吧。

篇8:小班音乐欣赏《螃蟹波尔卡》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3、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4、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篇9: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教学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篇10: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蜜蜂的基本外形,愿意用动作表现小蜜蜂采蜜。

2.感受2/4拍的节奏并体验小蜜蜂勤劳工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蜜蜂服装 蜜蜂头饰 蜂蜜水

活动过程:

一、引题话题,初步认识小蜜蜂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

原来真的是小蜜蜂啊!那你们见过小蜜蜂吗?小蜜蜂长得什么样子?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头上有什么呀?还有一对什么样的翅膀?屁股后面还有什么?

小结:小蜜蜂有两根细细长长的触须,有一对透明的翅膀,身上的条纹黑黄黑黄排排队,身后还有一根小针。

二、熟悉乐曲,感受小蜜蜂采蜜的快乐

1.熟悉乐曲。

小蜜蜂长得漂亮吗?它不但长的漂亮而且非常的勤劳每天都在花丛中勤劳的采花蜜。你们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我们来听一首小蜜蜂的歌吧!(跟着音乐打节拍)

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

小手放在胸前,上下摆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

2.教师换装变成小蜜蜂,并示范动作。

现在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们赶快闭上眼睛(教师换上着装,自己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幼儿变装成小蜜蜂。

你们想不想也变成小蜜蜂啊?(幼儿换装)小蜜蜂们!跟着妈妈一起飞到花园里去玩吧!(一群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采蜜忙呀!)

4.幼儿根据要求一起采花蜜。

这里开了好多花,我们一起去才花蜜吧!(每只小蜜蜂找一朵花进行采蜜)(只能采红花或黄花)

小蜜蜂们!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蜂蜜该放在哪里呢?(人手一只蜂蜜罐)

妈妈来看看,你们的蜂蜜罐装满了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今天我们采了很多的蜂蜜,累吗?小蜜蜂每天都在这样不停的采蜜,说明我们的小蜜蜂是非常非常勤劳!

三、品尝蜂蜜,体验劳动的喜悦

我们刚才采的蜜叫什么呢?你们吃过吗?闻闻看我们采的蜂蜜香不香?想不想尝尝啊?

妈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蜂蜜水,我们一起来尝尝吧?甜不甜啊?今天我们也采了很多的蜂蜜等会我们一起带去给其它小朋友尝尝好吗?

教学反思:

首先在课的内容上我并没有实行“拿来”主义,而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提炼。音乐方面的取舍。我舍弃了原来的音乐,重新剪辑了一首新的节奏显明的音乐,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小碎步的练习。

课的具体环节是:图片小蜜蜂的导入——知道小蜜蜂长什么样,初步体会小蜜蜂的勤劳精神——学习蜜蜂采蜜的动作——创编采蜜动作——花园采蜜——品尝蜂蜜。

在课的导入时由于我的问题问的不是很规范,导致幼儿一直重复回答一个问题,是语言的引导不到位而引起的混乱,我没有明确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而是他们来看。而只是说了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所以我觉得在调整后的教案里我应该在图片出示时,直接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通过幼儿看到图片表达出蜜蜂的形态及主要特点。

在模仿蜜蜂采蜜环节时,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结合着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蜜蜂的基本形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的同时,幼儿通过演一演,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品尝蜂蜜时,老师指导语是“请你们常常你们自己采的蜂蜜”,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篇11: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2.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模仿哈巴狗动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毛绒小哈巴狗一只;小狗头饰若干;音乐光碟一张;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发声练习和歌词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的特点,学会演唱

活动难点:能够试着边唱边做动作,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大门口有一只哈巴狗,他长得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一对大大的耳朵,他饿得一只摸自己的肚皮。小男孩一想,小狗肯定想吃肉骨头了。小男孩跑回家拿了好多的肉骨头给哈巴狗,哈巴狗吃完后,高兴的又向小男孩点头,又向他摇尾巴,小男孩就和哈巴狗成为了好朋友。

2、教师提问:(1)小男孩在大门口看到了什么?(幼儿说出“哈巴狗”后,教师出示毛绒哈巴狗))

(2)哈巴狗长什么样子啊?

(3)哈巴狗饿了,它想吃什么呀?

(4)哈巴狗吃饱后,对小男孩做了什么?

二、教师放音乐

1、放音乐时,让幼儿做律动,用手打节拍

2、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给幼儿示范一遍歌曲,然后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幼儿,教师唱一句,(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幼儿唱一句。并要引导幼儿:(1)哈巴狗除了像老师这样蹲在大门口,还可以怎么蹲?(2)哈巴狗怎么吃肉骨头?(3)哈巴狗吃完骨头,怎么向小男孩摇尾巴和点头的?要让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请表演有不同的幼儿上台示范做给大家看。

三、放音乐

1.让幼儿带上小狗的头饰,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试着边做动作边唱歌曲数遍

2.请表演好的幼儿站上台表演,台下的小朋友可模仿的做,也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哈巴狗,想吃肉骨头吗?到外面找找去

教学反思

1.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想象力,当他们听到听到音乐会,就会手舞足蹈。哈巴狗这个小动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理解了歌曲每一句的特点。在授课中,我激发幼儿大胆表演,自由表达、想象和创造。在模仿小哈狗时,幼儿感到了乐趣。

2.在授课中,幼儿有表现出不一样、突出的模仿动作,没有注意观察到。

3.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计一个互动的游戏,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感受歌曲特点,在模仿动作更加感到快乐。

篇12: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螃蟹波尔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ABA的结构。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划船》。

2、课件。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今天陈老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首曲子,曲子的名字叫《划船》。曲子里面有大巨人和小矮人,请你仔细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听完教师讲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故事。

2、幼儿欣赏音乐,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和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这个曲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卡通片,请你听完后告诉陈老师,小矮人在干什么?

幼儿观看课件。

幼儿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并学一学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现在陈老师要用魔法把你们的小手通通变成大巨人的大脚掌。请你们仔细听大巨人出来的音乐,然后拍出他的脚步声。

幼儿倾听音乐。

3、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

——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助大巨人和小矮人一起用劲地划船。请你把小脚伸直坐上我们的小船。

4、幼儿分角色进行划船游戏。

——陈老师这里有四艘小船,每一艘上坐四个人。每条小船请一个小船长。

——我是巨人妈妈,谁来做我的巨人宝宝?

——再请一个小船长。

5、幼儿独立进行游戏。

教师扮演巫婆,幼儿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学大巨人人走路时没有掌握如何走出沉重的脚步声,而且不能跟着节奏走路。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所以效果一般。

上一篇:2016品管圈总结下一篇:真实版校园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