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

2024-05-20

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共6篇)

篇1: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

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的评选对象为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境内承包并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新建工程,工程质量应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获奖单位分为主要承建单位和主要参建单位。鲁班奖的评选推动了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鲁班奖工程的高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在开工前,就按照鲁班奖评选条件制定质量目标,提出技术措施,强化质量控制,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在工程上遇到新问题时还要组织技术攻关,并要做好整个工程技术档案材料的积累。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创出高质量的工程,所以,创鲁班奖工程的全过程,也是整个加强管理的全过程。

下面就给大家展示一些鲁班奖优质工程的细部效果。

一.屋面工程部分细部做法

二:室内细部处理图片

三.设备安装工程部分

四.外装饰及其它参考照片

篇2: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

1.屋面的面层及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的防水构造、排水坡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温层的排汽作法及排汽口构造应符合88J5图集的要求。面层的材料质量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材料的铺设、搭接、压接、坡度和上卷收头高度及构造作法应符合规定。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结合严密、无滑移、无空鼓、无渗漏。屋面、阳台、雨篷排水口留置、坡度或水箅子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畅通,不得有翘边、例泛水、积水。

3.屋面防水层周边抹灰保护层不空裂,女儿墙内侧及顶部抹灰不空裂。屋面排汽管、排汽孔留置的高度、位置,应符合上人或不上人屋面的规定。

4.屋面排水的坡度和铺撒片状石渣的规格、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铺撒均匀,无粉末。铺撒彩砂应均匀,粘结牢固。铺设人造草坪应均匀平整、防风吹落。铺设地砖块材的平整度、坡度、排水孔和伸缩缝作法应符合要求,纵横缝顺直均匀,嵌缝合格无污染。

5.阿嚏饰面材料面层的施工方法及技术除满足上述质量要求外,还要满足装饰、装修、楼地面工程的质量标准。

二、屋面面层精品效果的控制要点

1.控制屋面坡度,在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坡度适宜,行走舒适。

应在屋面结构施工前,做好屋面坡度施工的深化设计,计算屋面各层作法的厚度、标高、坡度,以及与凸出屋面的竖向结构的标高和尺寸关系。当发现与规范相抵触时,提前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满足创精品的施工需要。

2.控制屋面面层的装饰质量。屋面面层的饰面质量,除要满足装饰、装修、楼地面的饰面标准外,还要保证坡度正确合理,排水通顺。装饰材料及其构造要求,还要适应温差变化大的露天环境,具有抗风化、耐久性强的特点,细部处理注重美观统一,保证使用功能并具有小品特色。

3.控制屋面平面面层与竖向结构之间过渡的装饰作法。屋顶竖向结构(建筑物及女儿墙)与屋顶平面交界处宜设圆弧造型过渡,通过圆弧消除不规则的尺寸偏差,以便于排砖、设缝、找规矩。圆弧造型作法见图l。圆弧造型应采用混凝土,不得用砂浆以免出现裂缝,同时应随屋面统一设置分格缝。

4.防水层收头必须高于屋面面层250mm,通常在收头处设金属盖口条。盖口条上面的缝要密封,方法有两种:(1)打胶,难度较大,打好不容易;(2)在盖口条与墙面缝隙处抹灰或用硅酮胶封闭,效果较好。盖口条可采用不锈钢、彩色钢板制作,顺风接口严密打胶封口,阴角、阳角要在铁活加工时剪裁正确,保证严密不漏水,美观精巧。

5.屋面分格缝的控制如下。

(1)防水找平层设分格缝,纵横缝的间距不大于6m,缝宽20mm。

(2)水泥砂浆保护层或面层设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lm2。

(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分格缝的分格面积不宜大于36 m2。

(4)块体材料保护层分格面积不宜大于lOOm2,缝宽不宜小于20mm。

(5)屋面刚性保护层与竖向结构边缘,如与女儿墙、机房、透气管、排烟道等部位设分格缝,缝宽30mm。

(6)各种分格缝均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7)屋面分格缝的位置要与屋面分水线、平面布置特点、饰面材料的模数、凸出屋面的构筑物密切配合,有序合理。分格缝材料可用1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根据排水坡向和标高要求裁出不同的高度,用水泥砂浆双面固定,作为面层施工时控制标高的主要标志之一。嵌缝要求饱满顺直、密实均匀,具有良好的弹性及耐候性。

6.设备基础、出屋面的管道及其支撑架尽量支承在结构基层上,局部应增加附加防水层;预埋铁件安装前应抄平放线,做到标高准确、坚固稳定;饰面时做到体形方正,边角顺直,线条通顺,饰面平整,套割合理。

7.出屋面烟道、通风道的根部处理、通风口处理、通风帽处理,应与屋面风格一致,根部做圆弧,排砖与屋面一致,通风帽下面设滴水线,上面起脊。也可通过深化设计做成建筑小品。

8.天沟内的排水坡向应准确、流畅,严禁有积水现象。天沟、檐沟与屋面交界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由于构件断面的变化和屋面的变形常会产生裂缝,除要对这些部位做防水增强处理外,局部面层的抹灰或细石混凝土内宜掺用杜拉纤维等防裂材料。

9.雨水口四周可用切割成多块的扇形饰面砖拼成圆形图案,必要时采用两种颜色进行点缀,做到排砖整齐,勾缝光滑平整。侧排水口可以做成半圆形,也可以做成矩形的斜坡口,坡度不应小于5%,作为临时集水坑,以利排水,水箅子起落灵活,使面层整体达到最佳观感质量。

10.屋面房间的门口雨罩、房间顶部造型都必须按屋面总体装饰风格精心雕琢细部作法,如滴水线、排砖一致、分格缝、防止裂缝的构造措施(设缝、软连接、排汽)和施工措施(分遍加纤维聚合物砂浆抹灰、加铁丝网或网格布、错台等)。女儿墙栏杆、避雷装置的位置应与墙面排砖统筹考虑,如避雷卡子可设在砖缝中,栏杆立柱可设在砖缝十字中心线上等.

三、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要对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面层等施工过程进行跟踪检查验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各专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所有的设备基础、预埋铁件、预埋管线,防水层施工前要求各专业进行会审,确认所有的预埋、预留工程验收合格,并对其进行防水构造加强处理。

2.找坡层施工必须根据工程特点进行精心策划,测量放线,复核验证,做出标志,确保坡度正确,排水通畅。找坡层施工后,要进行排水试验,保证屋面排水畅通,验证已无积水或排水不畅现象。

3.面层施工时,要有专职技术、质检人员跟踪指挥,检查验收,特别是细部处理,应由技术好、责任心强的高级技工完成。

4.面层局部完成后,在混凝土、砂浆的养护期内及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屋面严禁堆物和上人操作。在焊接防雷接地网和安装阿嚏设备、构件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面层不受损坏和污染。

5.面层完工后,对细部构造、分格缝等进行全部外观检查,并再次进行淋水或蓄水检验。

四、细部处理

1.屋面排汽孔:做到大小一致,外形美观,排汽畅通,布置巧妙,安装牢固。

2.屋面排水沟:檐沟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檐沟表面平整美观,线条顺直,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3.屋面水落口:水落口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附加防水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防水层贴入水落口内不应小于50mm。杯四周与面层之间要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用高弹性、耐候的密封材料封堵。水落口面层排砖整齐,勾缝光滑平整,水落口处无积水现象,水箅子起落灵活,整体达到最佳观感效果。

4.屋面反梁过水孔:反梁过水孔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过水孔高度不应小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预埋钢管做过水孔时,直径不应小于100mm。过水孔周围要用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加强处理,预埋管两端与混凝土及面层交界处应留凹槽,用耐候胶密封。

5.屋面侧排水口:排水口外侧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加强处理,横式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胶料,杯口周围应平整光滑,坡度明显,对称方正,达到最佳观感质量。

6.屋面女儿墙:女儿墙防水构造合理,卷材、涂膜收口高度应大于泛水高度,且不小于屋面面层向上250mm。混凝土墙防水收头用金属盖口条钉在混凝土墙上,钉距不大于900mm,盖口条与墙面的接缝宜设在抹灰层内或打胶封口。女儿墙压顶也应做好防水,压顶表面光滑平整,向内流水,坡度一致,阳角通顺,鹰嘴明显,下口光滑平整,墙面色泽均匀,防雷接地网焊缝饱满,油漆光滑,平整通顺。

7.屋面表面与女儿墙的交界处:宜做成圆弧形,且整齐平顺,宽窄一致,并在圆弧下端与面层交界处沿周边留出30mm宽分格缝。

8.屋面分格缝:各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要结合工程特点,布置合理,满足使用功能。找平层、保温层、防水保护层、块材面层均应按规范要求做分格缝,不同材料的分格面积不同。分格缝等细部构造的密封处理,必须嵌填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缝格宽度的允许偏差为±8%,胶体深度为宽度的50%-70%。

9.屋面面层:块材应平整,颜色适当,排砖讲究,砖缝顺直,缝的宽窄一致、深浅一致,擦缝颜色一致。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面层应平整、压光,色泽均匀,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面层沿排水方 向的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

10.屋面烟风道:排烟井道、盖板及排烟口下四周都要做出腰线和滴水线槽。槽内棱角方正,光滑平整,槽口阳角平直方正,分色清晰、无污染。盖板顶坡度明显,棱角通顺,表面平整、方正、光滑。

11.屋面透气管:伸出屋面管道根部周围与结构基层之间应预留20mmx20mm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卷材上卷300mm,上口加金属箍封密封胶,可从防水保护层起浇筑高出屋面面层不小于300mm的圆台混凝土保护墩。

12.屋面竖向排水管:距墙不应小于20mm,排水口距面层高度不应大于200mm,管卡安装牢固,间距均匀,排水口下可用阿嚏坚固的饰面材料做成斜坡或簸箕口,起到缓冲保护面层和点缀作用。

篇3:模板工程细部节点施工做法

本文以工程实际做法为例,简述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部节点做法和经验。通过加强施工中的细部节点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混凝土观感效果,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工程及地下车库,地下建筑为3层,部分的建筑层高为3.6m;地上建筑为15层,建筑层高为2.9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模板细部节点控制问题。如门窗洞口及顶板模板漏浆的控制、飘窗板上板的细部节点控制等,这些问题都对主体结构的外观质量有很大影响。具体的问题见表1。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局部门窗结构洞口设计为起拱、阳角圆弧角,不同于普通的阳角直角方洞口。通常所用的定型洞口钢模板是以其本身的钢板厚度及支撑体系的方正来保证模板的板面牢固性,若使其钢板卷边而产生阳角圆弧角的效果是不易实现的,并且其支撑体系也不能产生有很好圆弧度的起拱效果,这给模板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模板细部节点问题及做法

2.1 门窗洞口及顶板模板漏浆的控制

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大面积混凝土的观感效果是衡量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杠杆,但混凝土漏浆往往对观感质量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这又是细部节点控制的一个难题。解决此问题往往是在模板边粘贴海绵条或密封条。在该工程地上结构施工之初,尽管使用了海绵条或密封条,但墙体和顶板拆模后的观感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现场盯班作业和总结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严格控制两点:(1)要针对不同的部位合理使用海绵条或密封条;(2)要对海绵条和密封条的材质(宽度和厚度)有一定的要求(表2)。

2.2 飘窗板的细部节点施工

因为飘窗板与飘窗洞口和墙体不同时施工,飘窗上口板的错台往往不易控制,很多工程在装修期间都要花很大的投入来进行结构处理,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经过现场观察发现,要保证飘窗上板与飘窗洞口结构施工时不产生错台,需在飘窗的钢筋预埋、洞口混凝土交界位置混凝土的切割、飘窗模板的支设三方面进行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的具体做法如下。

2.2.1 飘窗的钢筋预埋

将飘窗板预埋钢筋锚固在过梁下铁第二排钢筋上,以保证钢筋高度为8cm,防止埋筋高度不够,并将出墙面的钢筋横向弯入保温板内(图1)。

2.2.2 混凝土交界位置的施工缝切割控制

(1)弹线切割:飘窗板厚8cm,弹线位置为自飘窗阳角上1.5cm向上至埋筋8cm范围内;线弹好后有手提切割机沿线切割,严禁破损飘窗下阳角;

(2)凿毛:按线凿毛,剔出预埋钢筋,凿毛时一定要保证阳角的完好(图2)

2.2.3 飘窗模板的支设控制

飘窗上口模板一定要将竹胶板伸入飘窗底的室内20cm,并在该模板窗口处加设一根100×100mm的方木,采用立杆支承,将竹胶板与洞口墙体顶死,防止出现错台(图3)。

2.2.4 防止洞口定型钢模板标高上浮的控制

为更好地控制洞口模板的标高上浮,除在下侧及两侧采用传统的顶模撑外,施工中将上侧角部固定于过梁水平筋的上顶筋优化为固定于两侧暗柱竖筋的下拉钩筋,更好地加强了洞模上侧的拉结强度(图4)。

2.3 大模板墙的烂根、粘模的控制

大模板墙体的烂根、粘模也是影响主体结构的观感效果的危险因素。常规来讲,一般采用提前放同强度减石子砂浆及充分振捣来控制墙体烂根,采用模板清理和涂刷脱模剂来控制墙体粘模。但在施工中发现尽管对工人反复交底、严格要求、现场盯班作业,但烂根和粘模的控制还是不太理想。通过与现场有经验的工长反复探讨、试验、总结,发现这两个控制措施要正确合理的使用才能达到效果,并且对脱模剂进行优化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2.3.1 减石子砂浆的正确使用

(1)在墙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减石子砂浆不能放得过早:这是因为放早了容易干,并且粘到墙体模板上还容易产生粘模问题,起不到预控烂根的作用;方法是将砂浆用料斗集中存放,等到要浇注墙体时,再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下放。

(2)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墙根部一定要浇水湿润,防止砂浆过早失水变干,起不到砂浆的作用。

(3)一定要振捣充分、均匀,防止烂根。

2.3.2 脱模剂的优化

墙体模板上涂刷脱模剂是防止墙体粘模的必要手段,但在施工中发现有时刷了脱模剂效果也不太理想,并且模板清理问题也较多。通过与现场的工人的探讨得出一个优化的方法:在脱模剂内兑一些柴油,利用两者的混合物代替单独的脱模剂,那样脱模效果会很好。并且经过尝试发现脱模效果的确不错,这样能更好地解决墙体粘模的问题。为节约成本,现场又反复尝试,得出了比较经济的勾兑体积比:柴油:脱模剂=1:4。

2.4 转角处预留洞口的错台控制

本工程的电梯井旁边的正压送风口,刚好在相互垂直的转角墙处,要求洞口的一侧要与另一道墙的大面平齐,但这往往很容易出现错台,具体位置(图5)。

(a)平面图;(b)立面图

针对此种情况,现场总结出要保证不错台就必须把预留洞口模板固定牢固,就必须采取通长的顶模撑,一侧与电梯门口钢模板顶紧,另一侧与墙体大模板顶紧,保证预留洞口模板不移位,具体见图6,7。

2.5 门窗洞口圆弧角及起拱施工

在平常的结构施工中,门窗洞口阳角均为直角,洞口要求横平竖直,这样使用定型洞口钢模板施工很方便。但在该工程的施工中局部洞口设计要求阳角做成圆弧角,并且洞口上口要求起拱。

为使施工后的细部效果满足要求,项目部对模板方案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使用胶合板、方木、定型加工木装饰条及钢管+U形支托自行加工洞口模板,以达到最终的效果,具体施工做法见图8-10。

3 结束语

质量好的主体结构必然会使其后的装修施工易于进行,并且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工程通过以上做法很好地控制了门窗洞口及墙体、顶板的漏浆、烂根、粘模,控制了飘窗板及预留洞口的错台。

一方面减少了结构处理的工程量,节省人工;另一方面在装修施工时可不必对内外墙体进行抹灰处理就有很好的平整度,这对节省基层处理的材料、人工,提高工程的竣工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从另一个角度也降低了工程成本,加快了装修施工的速度。

参考文献

篇4: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施工工艺

【关键词】建筑工程;细部节点;防水施工;钢筋连接

细部节点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格外引起设计人员注意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建筑施工经验中可以得知,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或使用中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在一些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没能得到保证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以及防水工程中,对于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要求则更高。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必须要加强对细部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以全面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防水工程与钢混凝土工程这两项工程的细部节点做法为例进行探讨。

1.防水施工中细部节点做法

防水问题一直以来都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且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进行根治,成为了困扰施工设计人员的最大难题。但究其根本原因,防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还是在于在防水细节部位没有做好,继而导致渗漏现象。为此,必须要加大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1.1外墙外保温在外窗的收口部位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被大多数工程所采用,外保温在外窗收口部位的雨水渗漏问题也随之而来,雨水顺着保温的收口部位渗漏至保温的空气层内,进而沿着外墙渗透至室内。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防治:在施工主体结构时在外窗四周浇筑凸出的混凝土边框,其凸出厚度为设计的保温层厚度。此种做法犹如给外墙保温在外窗的收口部位加设了一个环箍,对其进行了加强,避免了由于此处破坏引起的渗漏。

1.2卫生间门口部位

卫生间的防水可以说一直以来人们的重视程度较高,因为其经常处在一种有水的环境下,特别是马桶底部、地漏处、给排水管道根部等部位一直是人们的高度关注的部位。但是,对于卫生间门框下部的渗漏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应当在这一问题上加强细节部位的做法。安装门框时,在靠近门框底部增加固定点,保证在此部位门框与墙体连接牢固。同时,门框安装好后,要注意避免对其产生大的震动,做好成品保护。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要采用砂浆填塞密实,而且填塞砂浆中适当掺入建筑胶,使其不容易产生裂缝。同时,在门框与墙体的接缝处另加一层防水油膏,对此部位的防水进行加强。

1.3预埋件与套管的留置部位

现在的建筑各种管线都埋置在地下,由地下室外墙穿入建筑物后接入室内,于是地下室外墙上的预埋件与套管的留置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这些部位处于地下室,特别是对于水位较高的地区,非常容易产生渗漏。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下述方法来控制:

(1)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穿地下室外墙的管道,应使用防水套管,并认真焊接止水环。预埋套管加焊止水环做法:套管采用钢管,其长度等于墙厚,兼具撑头作用,以保持模板之间的尺寸;止水环在套管上满焊严密,支模时在预埋套管中穿人对拉螺栓拉紧固定模板。拆模后将螺栓抽出,套管与管道间采用沥青麻丝和防水密封膏封堵密实。套管两端有垫木的,拆模时连同垫木一并拆除,除密实封堵套管外,还应将两端垫木留下的凹坑封实。

(2)加强对止水环焊缝的检查,在满焊的条件下应逐个敲击焊缝检验,对不合格的要补焊后方可用到工程中。用于支模的穿墙螺栓要采用止水螺栓,而且在螺栓端头要预埋小木块,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埋的小木块剔掉,在剔掉小木块后形成的凹槽内截去穿墙螺栓,并将凹槽采用膨胀砂浆补实。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细部节点做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的建筑结构形式,而在其结构施工中,对于梁柱节点的施工是整个建筑结构稳固性的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出现房屋倒塌的建筑工程大都是因为梁柱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不能达到技术要求而引起的。为此,必须要重视其节点核心区的施工质量控制,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2.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的钢筋绑扎时主要应注意两点:即箍筋的间距大小和纵筋的锚固。在实际的施工中,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箍筋。 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也可以先搭顶撑架,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2.2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工效底。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及接驳垂直度较差等通病,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加快进度。

2.3节点区的砼浇灌

框架梁柱节点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所以节点砼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应注意的是: 节点区砼与梁板砼应连续浇筑,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砼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中,要合理确定配合比,并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在搅拌中应控制搅拌时间,做好浇筑过程的振捣工作,最后要加强混凝土养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3.结语

篇5:信和 细部做法

报验程序

一、外墙:粉刷前需报监理验收并签署隐蔽验收单。验收项目:钢丝网依照样品悬挂到位;甩浆达到强度;非外架洞口封堵到位;扒钩眼用发泡剂封堵完毕;明显混凝土涨模剔凿完毕。

二、内墙:粉刷前需报监理验收并签署隐蔽验收单。验收项目:钢丝网依照样品悬挂到位;甩浆达到强度;非外架洞口封堵到位;线槽敷设完毕并将相关槽、洞补平;明显混凝土涨模剔凿完毕。细部节点

(一)、墙体

1、厨房及卫生间墙面粉刷,墙面竖向垂直拉毛,阴角上下立管背后墙面粉刷应在管道安装前施工,以防产生粉刷施工死角部位,若该部位局部提前施工,该处为竖向拉毛,两边各宽300mm。

2、排气、排烟道粉刷时为防止开裂,应在与墙体接缝部位悬挂钢丝网。该管道预留口高度应控制在2.4m以上,其中烟道预留口应设置安装止逆阀。

3、普通房间墙面设踢脚线,高度为120mm,面层为水泥浆压光,与墙面批白嵌塑料条分格。

4、窗口侧面抹灰:窗口侧面在与窗框相交处应留置3mm宽、深3mm缝隙,待面层施工完成后,对缝隙打胶封闭。所打封闭胶应宽窄均匀一致、严密、平顺。

5、室内其它房间(除卫生间与厨房间)墙体及顶棚均批白。阴阳角施工时均应弹线控制。墙面光感均匀、无起伏阴影和色差,阴阳角线条清晰、顺直、方正。

第 1 页

共 11 页

6、内窗台、飘窗板、返梁应为水泥砂浆粉刷,与墙面批白嵌塑料条分格,阳角为圆角,如下图做法。

7、卫生间、厨房及阳台处给排水管、雨水管等穿楼板处设置塑料装饰圈。

第 2 页

共 11 页

(二)、地暖及地面(该工序应办理交接验收程序)

1、地暖施工前应根据招投标文件或合同约定内容提供相关材料(聚苯板、PEX-B管材、反射膜、分水器)的样品及相关资料,经监理、甲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样板间施工,样板施工经三方验收分水器位置、伸缩缝设置位置及方式、盘管间距、加强部位等内容并会签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地暖施工前应清理、打磨楼地面基层垃圾及突出部分砼碎或砂浆并验收基层后放可施工,否则会因基层不平整致使聚苯板翘曲导致面层砼开裂。

3、施工期间为防止运输砼车辆将管材和苯板碾破或变形,应在浇筑路线上设置施工通道后方可浇筑砼。

4、卫生间地暖施工前应确保防水施工完成,细部处理符合要求且蓄水试验合格后方可施作。

5、砼浇筑前应确保管材打压试验符合要求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施工。

6、为保证沿墙及大房间砼收缩裂缝开裂规则、一致,应确保沿墙面及各房间门口及大开间房间的苯板固定牢固、顺直。

7、细石砼面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重点控制现场搅拌用砂粒径过细或含泥量过大等材料原因产生地面裂缝。

8、砼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严格控制砼二次收面(按照施工工艺流程操作,即初凝后终凝前),以防止砼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

9、砼浇筑完成后,应制定和实施养护措施,以防止地面开裂及起砂现象的发生。

10、楼地面砼表面拉毛处理,拉毛深度、方向、纹路一致、均匀。

第 3 页

共 11 页

11、卫生间楼(地)面排水坡向应控制在2%左右。

12、装饰台:装饰台应在结构层基层上施工,并非在面层施工完成后施作。⑴、突出楼(地)面的消防、上下水等立管及排烟、气道底部应设装饰台,装饰台可采用圆形或矩形,同一楼层内其做法应保持一致,装饰台饰面做法应选用相邻楼(地)面面层材料或成品材料。装饰台高30mm,台边距管道距度为30mm。⑵、水泥装饰台顶面应抹压平整,周边应抹成小圆角,圆角半径为2mm。⑶、当管道较为密集且距离较近时,可做为整体装饰台,其外观形状可根据外围立管情况而定,外围管距装饰台侧面宽度按上述要求。

13、所有可踏面处阳角应做R=20mm圆角(如右上图)

14、楼板吊洞小技巧(充分利用砼自防水):找比较负责的工人将楼板洞口的模板吊好,然后用事先拌置好的细石混凝土浇注在楼板2/3高度处,此处要认真用钢筋棍捣实,然后等混凝土终凝后用小塑料瓶子在其中浇水,24小时后如果不漏水,再把其余1/3浇注完毕。这样做后98%是不会漏的。

二、外装修工程:

(一)、外墙粉刷:

第 4 页

共 11 页

1、粉刷施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对建筑外立面线条、空调板、雨水管位置、建筑做法及洞口尺寸、形状进行统一检查和验收,偏差及施工错误整改完毕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2、主体施工过程中外墙线条突出墙体尺寸应考虑墙体粉刷及外墙保温施工厚度。

3、外墙所有线条、面饰(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材料不能在阳角收头。

4、阳台、雨棚、窗台、压顶、腰线、檐口线条等突出建筑物部位必须做滴水槽(线)。无遮阳板的窗天盘应做滴水槽。滴水线应顺直,滴水槽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槽的楞角应整齐,深浅宽窄应一致,颜色一致,无丢缝。滴水线:上口宽8mm,下口 宽10mm,深10mm,滴水线距外侧挑口装饰面25mm,根部距墙面20mm。

4、外墙阳台、露台、屋面檐沟、雨棚等砼返沿、栏板等压顶或顶面坡度应坡向内侧,坡度应大于4%,禁止坡向外墙。该构件内侧阳角应抹成小圆角,半径为10mm。

5、外窗台做法:窗下口预留4~5CM空间,用水泥砂浆找坡底面,窗下槛做半径为20mm的圆档。比窗框下槛凹进2~3mm,圆档应深浅一致,光滑。面砖离窗框边预留12mm缝用勾缝剂勾缝,便于打胶,窗台应抹出6%以上的排水坡,窗台下口应做滴水槽。

6、竖线角的内容为:外露柱的阴、阳角,窗台,窗脚、旋侧面、腰线、阳台、遮阳板、出水管等。其质量应达到头角方正、顺直,无明显缺角缺楞缺陷,上下层垂直,水平方向顺直。

第 5 页

共 11 页

(二)、外墙保温(进场施工前必须执行交接验收程序)

1、外墙保温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国标《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02J121-1)及省标《外墙外保温构造》(图集05YJ3-1)及施工方案施工。

2、进场施工前应明确外墙保温施工部位及内容(如线条、门窗套、保温砂浆等)。

3、门窗洞口部位,采用保温砂浆砂浆收口,上、左右侧面完成面与窗框之间留5mm缝隙打胶,下口做法详见外窗台做法。

4、聚苯板粘贴完成后应检查墙面平整度及垂直度及阴阳角部位,待修整完毕后方可进行抹面砂浆施工。

5、抹面砂浆施工时尽量使用大抹子批面以保证其平整度、铝合金靠尺以保证其垂直度,保温面阴阳角要竖直,不得出现弯曲、毛边。墙面不得外露网格布及钉帽等现象。

6、首层墙面阳角及阳台门套等人员活动频率较大及易受损部位阳角应增设PVC护角条,高度为1.8m左右。保温材料制作之外墙线条构造做法详见“外墙粉刷”中第3、4条内容。

7、外墙保温墙面外墙涂料应采用柔性腻子。

8、涂料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抗裂砂浆厚度及表面裂纹,及时处理。该工序交接验收前应将阴阳角弹线控制及标示。

(三)、铝合金门窗

1、铝合金门窗设计大样图中应有所有门窗外立面图、各种型式门窗型材编号及断面图、配件与型材配置节点详图、五金配置清单等内容,经甲方签认后方可下料。

2、推拉门下滑选材时应尽可能选用带角度宽轨及双滑轮,光企腔体宽度应能满足大拉手的安装,为保证大拉手牢固性,安装时应打螺丝胶,同时应控制好腔体开孔大小,如选用弹簧勾锁,应注意其使用性耐久性,另推拉门防撞块及防脱块不能缺少。

3、平开窗扇及压线选材时应考虑执手型式,以避免选用偏位执手。

4、铝合金门窗连接固定采用的螺钉、螺栓必须采用优质不锈钢制品,以防止电化腐蚀产生螺钉松动。不锈钢螺钉尽量采用机制螺纹,尽量避免使用自攻钉。

5、门窗活动扇上部应设置披水板,下部设置排水孔。

6、打胶方面:窗框与窗扇打胶必须为硅硐耐候胶,颜色与型材一致。内外墙打胶必

第 6 页

共 11 页

须粘贴美纹纸。打胶要顺直、美观,宽度10mm左右。外墙打胶应在外墙涂料完成后外架拆除前进行。

7、门窗安装位置应考虑外墙粉刷及保温厚度而居建筑宽度中线,而非居结构墙体中。

8、铝合金门窗制作前,应对建筑实体结构门窗洞口进行复核后统一尺寸,对个别偏差较大洞口进行整修后安装。杜绝简单按图示尺寸下料现象。

9、落地门窗框或可踏面处门窗框考虑到成品保护因素应后装。

10、门窗框或附框安装时,应控制好门窗框垂直度及水平线,外窗台部位框离结构面应有不少于30mm空隙。

(四)、铁艺栏杆

1、铁艺栏杆样品经设计师确认后需提交实物样板、图纸、制作工艺、安装方案及节点详图等资料。

2、严格控制铁艺产品制作工艺,落实材料进场验收程序,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制作是否精细。

3、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安装方案实施,合理安排工序时间,避免工序冲突。

4、栏杆安装高度、位置、方式、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甲方要求,固定要牢固,杜绝连墙件、联连片或螺丝外露等现象。

5、应加强成品保护措施,安装后应立即对所有栏杆进行包裹,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或破坏。

6、空调栏杆制作前应对现场空调板净尺寸(雨水管安装后)进行复核,如满足不了空调安放空间要求,则应及时调整栏杆安装方式。

7、花坛及一步阳台栏杆制作前应对门窗开启型式进行确认,如为平开门或窗,应确保门窗开启顺畅。

(五)、雨水管及冷凝水管

1、主体完成后应检查雨水管预留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在墙体阳角设置及挡住空调洞及影响窗户开启等现象,检查设计有无漏设现象。

2、安装前应检查管材品牌及尺寸是否符合合同及设计要求。连墙件数量、间距及固定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第 7 页

共 11 页

3、确保检查口或预留口位置合理,无遗漏现象。

4、空调洞应预设穿墙套管,内外墙窗调洞均增设PVC装饰圈。

(六)涂料(必须执行交接验收制度)

1、外墙涂料施工是外墙装修工程中最后一个环节,该工序的施工质量即外立面的最终效果,施工前工程师及监理应组织好相关单位的交接验收工作,为防止二次污染及交叉施工的影响,屋面及外墙保温、线条粉刷、铁艺栏杆、铝合金门窗框、空调洞、露台雨棚防水、雨水管及冷凝水管等所有外墙工作完全完成且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施工。详见《外墙涂料交接验收汇总单》及其附件《外墙涂料交接验收质量检查要点》内容。

2、该工序为重点控制对象,为防止大面墙体因二次施工或其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色差、接缝等质量通病,应保证该作业面的劳动力数量及其技术能力,并制定详尽的、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施工方案和监控方案。

3、涂料施工前应对外立面构件处涂料收头位置及方式进行确认,如栏板、阳台、空调板、雨棚等。

4、为确保外墙涂料细部施工质量,腻子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工作,整修完成后方可进行涂料施工。

4、外墙雨水管、冷凝水管及空调装饰罩应刷与相邻墙面相同颜色之涂料。

5、阳台处顶棚批白与墙面涂料收头参照左下图做法,即顶棚批白下翻20-30mm。

6、阳台返梁(沿)顶面涂料收头做法如右上图,涂料反裹50mm左右,该处粉刷面高出平面5-8mm左右,该处阳角为圆角。

第 8 页

共 11 页

7、空调板处涂料做法如下图,板底批白,与墙面涂料下翻20mm收头,外墙涂料收头于空调板50mm.9、阳台、露台墙面距楼板面设置120mm踢脚线,该部位涂刷深色弹性涂料。

10、外架拆除前必须进行涂料、外墙门窗打胶、成品保护工作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外架。

11、应加强拆架时外墙涂料成品监控措施及交房前期间的外墙成品保护措施。

(七)、伸缩缝

为了保证外墙伸缩缝安装美观,材料细部收头顺畅,外墙伸缩缝需采用成品材料,样板经甲方确认后方可实施。

三、屋面工程:

1、压顶应坡向女儿墙内侧屋面,其坡度不小于6%,圆弧檐口上下线条均应设置滴水线。

2、屋面排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要单独加大,一般达到5%以上,防止

第 9 页

共 11 页

出现坡度过小,容易积水,而且下水落口不位于最凹处,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水落 口杯留置的标高。

雨落管周围雨水管

3、伸出屋面管道根部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柱台,圆柱台与管壁四周留20mmX20mm的凹槽,槽内填嵌密封膏。防水层与附加防水层的收头部位应位于管道上方250mm处,并用金属箍或铅丝固定,收头部位用密封材料封严。

4、女儿墙压顶转角处其顶面宜按角平分线留置分格缝,分格缝宽:上口10mm,下口8mm,深10mm,分格缝靠转角端10mm不贯通。

四、楼梯间

1、楼梯顶层平台应设置挡台,以防坠物伤人,参见下图:

第 10 页

共 11 页

2、楼梯间滴水线做法如下:

第 11 页

篇6:剪力墙结构细部构造做法探讨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剪力墙结构在民用建筑中占了很大比例, 对于大多数结构工程师, 剪力墙结构设计已成为平时的主要工作内容。

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况, 建设单位对结构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都有相应的限制要求,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把经济性做到最优。针对剪力墙结构, 特别是边缘构件和墙身的构造, 虽然相关规范做了很多规定,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不明确的地方,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结构理论自己把握。不同的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方面认识差别还很大, 常导致一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下面就一些常见的剪力墙构造做法问题进行探讨, 给出做法建议, 供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2 截面尺寸及轴压比

2.1 墙体厚度及长度相关问题

1) 异形剪力墙如何进行短肢墙判断?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1] (以下简称《高规》) 第7.1.8条注1对短肢墙进行了定义:截面厚度≤300mm, 各墙肢截面高度与墙厚之比的最大值>4但≤8的剪力墙。一般常规剪力墙都很好判定, 某些工程会偶尔遇到弧形、折形等不规则的剪力墙, 此时的墙长判定很困难, 如图1所示。建议此类剪力墙以图1中最长方向的投影长度 (即长度L) 来定义墙长, 然后进行短肢墙判断。墙虽为异形, 其截面竖向承载力无减弱, 其最大惯性矩也并未降低, 与一般墙相比, 具有同样的竖向及抗弯承载能力。

2) 墙长计算时起止点怎么合理选取?

剪力墙墙体长度计算, 应是墙体外皮到外皮的总长度, 不论端头是墙肢还是端柱, 不论中间是否有与之相交的墙柱, 墙长L取值如图2所示, 计算约束边缘构件Lc长度时所取墙肢长度同图2。

3) 翼墙长度多长时墙肢可不算一字墙?

剪力墙一端连有翼墙或端柱并达到一定要求时, 墙肢按一般墙体。对于带端柱情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 (以下简称《抗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3] (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及《高规》的规定都很明确, 但对于带翼墙情况, 《混凝土规范》及《抗规》规定“翼墙长度小于其墙厚3倍”时按无翼墙, 《高规》规定“翼墙长度小于翼墙墙厚3倍”时按无翼墙。笔者认为《高规》的规定不合理, 应该是翼墙长度达到被考察墙肢厚度的3倍时按有翼墙 (如图3, hf≥3bw) [4]。

4) 怎么判断联肢墙是否为短肢墙?

联肢墙是指由强连梁连接的两片或多片剪力墙, 所谓强连梁, 综合规范相关规定及其他参考资料, 建议跨高比不大于2.5且梁高≥400mm的连梁可认为是强连梁。根据《高规》第7.1.8条条文说明, 联肢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断其是否属于短肢墙, 应可以将联肢墙总长减去开洞长度后进行判断。

5) 底部楼层或地下室墙体比标准层墙体加厚 (不加长) , 导致墙长与墙厚之比<8, 是否判断为短肢墙?

这里要分析墙体加厚的原因, 当墙体加厚是因为原厚度不满足墙体稳定性验算、或者不满足墙体轴压比时, 此时需要按短肢墙构造;若原墙厚稳定性及轴压比都满足要求, 仅是为了满足与层高的比值, 或者为了增加刚度控制位移等, 可不按短肢墙构造。

2.2 墙体轴压比相关问题

1) 四级抗震及非抗震剪力墙轴压比按多少控制?

规范没有给出四级及非抗震剪力墙的允许轴压比, 参考一、二、三级墙体的轴压比限值及框架柱的轴压比规律, 建议四级抗震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0.7, 非抗震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0.8。

2) 根据墙肢轴压比大小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 取何处轴压比合适?

《抗规》和《高规》相关条文都指出,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允许值时, 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能有效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及受压变形能力。这里所述的底层, 应为加强部位的首层,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对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规范规定的以墙肢底层底截面轴压比进行判断, 应该是基于越往上轴压比越小的条件, 实际设计中存在上部轴压比反而大的情况, 故应当以加强部位所有楼层墙肢的轴压比作为判定指标, 只要有超过轴压比限值的, 不管是不是在底层底截面, 都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因为强震下连梁破坏后, 墙肢的底部钢筋屈服形成塑性铰, 墙肢底部是一个范围, 不仅仅局限于底层, 故底部加强部位都应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底部一旦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就应该贯通加强部位及上一层。

3) 确定约束边缘构件Lc及配箍特征值λv时怎么选取轴压比?

约束边缘构件的受压变形能力与墙肢配箍率密切相关, 箍筋能有效约束核心区混凝土及纵筋的变形, 提高抗震性能。比较长的墙体, Lc长度会较大, 需要设置非阴影区, 非阴影区的纵筋同墙, 配箍特征值为阴影区的一半, 作为阴影区和墙身之间的过渡。常见情况下, 底部加强部位的轴压比底层最大, 向上逐渐减少, 这时底部加强部位每层的约束边缘构件Lc长度及配箍特征值可以按本层的轴压比分别选取。当底部加强部位的轴压比不是底层最大时, 应保证下层约束边缘构件的Lc长度及配箍特征值不小于上一层。

2.3 边缘构件

1)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长度具体怎么取?

非阴影区一般取Lc长度减去阴影区长度, 因为非阴影区纵筋是采用的墙体竖向分布筋, 故非阴影区长度一般取墙体竖向分布筋的整数倍较妥。

2) 阴影区是否可以随意增大?

在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阴影区配筋时, 不能因为配筋率太大随意将阴影区增大, 因为软件计算阴影区配筋时, 阴影区大小一般都是按规范规定值选取, 纵筋合力点位置位于阴影区中点。如果随意加大阴影区范围, 纵筋合力点位置就会发生改变, 原计算纵筋面积就会不够。

3) 墙体长度或洞口有变化时边缘构件需要上下贯通吗?

有些情况下, 地上楼层的剪力墙洞口在地下室取消了, 底部几层层高太高, 则墙长比标准层增加,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上部的洞口边的边缘构件向下延伸时位置不在洞边或端部, 如图4所示, 根据规范规定及实际受力作用, 下一层如果不需要设置边缘构件时, 上部边缘构件的纵筋只需向下伸1.2倍锚固长度即可, 如图5所示。

3 配筋构造

3.1 墙体分布筋及拉筋

1) 墙体竖向分布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具体怎么执行?

2010年, 新版《抗规》规定了墙体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因为是“宜”, 各设计单位及审图机构要求的严格程度并不一样。若按10mm执行, 既违背了细而密的钢筋设计原则, 又提高了墙体的含钢量, 规范之所以这样规定, 主要是考虑到施工因素, 竖筋太细太软不宜保证竖向垂直度。经分析, 施工时竖向垂直度的保证不只与钢筋直径有关, 还与钢筋级别、层高有很大关系。根据结构专业《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 第5.3.5条注2“层高较高时, 竖向分布筋直径宜不小于10mm”, 且目前设计墙体分布筋大量采用HRB400级钢筋, 故建议一般的住宅楼层高不是很高 (3m左右) , 可以采用8mm直径的竖向分布筋, 层高较高时 (比如>3.3m) 宜采用≥10mm直径。

2) 根据建筑地基规范, 主楼地下室墙体分布筋直径和间距怎么确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5] (以下简称《地规》) 第8.4.5条规定, 当高层建筑采用筏型基础时, 其地下室墙体分布筋“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12mm, 竖向钢筋的直径不应<10mm”。实际设计过程中有分歧的地方是, 采用筏基时, 是不是无论高层建筑地下室有几层, 所有地下室楼层都需按《地规》的规定配筋吗?还是仅与筏板相连的一层做到即可?《地规》之所以对采用筏板基础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墙体厚度及钢筋提出要求, 主要是为增加筏基的整体刚度, 减少筏板的平面外变形, 跟箱型基础的要求类似。但当地下室层数较多时, 位于上部的几层对筏基的约束有限, 故建议仅与筏基相连的最底层地下室墙体按地规要求构造即可。

3) 墙体拉筋具体怎么设置?

《混凝土规范》《高规》《抗规》等规范对墙体拉筋都有相同的要求, 即拉筋直径不应<6mm, 间距不宜>600mm。拉筋间距不一定非是分布筋间距的2倍或3倍, 只要≤600mm即可。拉筋必须在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交叉点位置, 同时拉住2个方向的分布筋。国标图集11G101-1与12G901-1的相关图示对梅花形拉筋的设置方式规定不一致, 12G901-1的规定更为合理。拉筋的布置方式有梅花形和矩形, 拉筋矩形布置时, 间距及水平竖向排布间距不宜>600mm很好理解, 梅花形布置时拉紧间距不宜>600mm应为斜向最近间距, 当为正梅花形布置时, 水平及竖向排布间距应为不宜。例如, 当水平筋与竖向筋间距均为100mm时, 矩形布置如图6a, 梅花形布置如图6b即可, 图6c的梅花形是较浪费的 (比图6a形式增加1倍的拉筋) 。

3.2 边缘构件纵筋

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纵筋, 除满足规范规定配筋率外需不少于8根16mm、6根16mm、6根14mm的钢筋, 是否阴影区所有纵筋直径都需满足16mm、16mm、14mm?

规范规定是为了使暗柱纵筋有一定的纵筋量, 本意应不是为了控制所有纵筋直径。建议一、二、三级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纵筋满足规范要求根数之外的纵筋直径可适当小一些, 比如一级抗震等级的阴影区需配置10根纵筋, 除去8根16mm外, 可选用2根14mm或2根12mm, 但需满足最小配筋率, 小直径放到次要位置。

2)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是否应满足墙体竖向分布筋间距要求?

一般情况下,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与墙体竖向分布筋间距要求都一样, 按≤300mm控制, 但比如《地规》第8.4.5条对高层筏基地下室墙体的竖向分布筋限制了最大间距200mm, 《高规》第7.2.19条对房屋顶层、矩形建筑端开间纵墙、端山墙、楼电梯间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间距做了≤200mm的限制。而边缘构件纵筋配置过程中往往采用250mm左右的间距, 在上述部位是否需要把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控制在200mm以内, 规范并没有明确。从概念上讲, 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一般不能低于墙体, 但钢筋间距是否一定要比墙小, 笔者认为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边缘构件纵筋直径一般都比墙竖向分布筋大, 有时就算间距略大于墙体竖向筋, 但配筋率不会低于墙。上述《地规》和《高规》规定的目的, 一个是为了增强对筏基的约束, 一个是为了在温度敏感部位加强墙体构造, 边缘构件一般位于墙体端部, 温度应力、整体变形等与整片墙体有一定差别, 纵筋配筋率只要满足, 纵筋间距适当比墙放松, 不必一定限制为200mm, 应可满足要求。

3.3 边缘构件箍筋

1) 边缘构件绘图时, 与墙相邻一端箍筋是否还留置保护层?

很多结构设计师在绘制边缘构件大样图时习惯于将与墙相邻一端的箍筋留置保护层, 甚至有些标准图集也如此, 见图7a) 。该处不需要保护层, 构造边缘构件或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边界应到箍筋中线为止, 如图7b。

2) 不与墙相连的边缘构件墙肢, 其外环箍筋是否需满足墙体水平筋要求?

前文说过, 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一般不能低于墙体, 当边缘构件某翼墙墙肢不与墙相连, 即没有墙水平筋通过时, 该墙肢外环箍筋是否需要满足墙水平筋要求?如图8箍筋1。这里同样做一分析, 之所以强调外环箍筋, 因为该处翼墙外环箍筋等同于墙体水平筋, 首先分析该墙肢能否视为墙体, 笔者认为其长度需要满足3倍以上的墙厚, 否则在长度方向可以视为柱子。当翼墙长度大于3倍墙厚时, 若外环箍筋的配筋率不能满足墙体水平配筋率和配筋要求, 则外环箍筋需要加强。但当外环箍筋直径及配筋率满足墙水平筋要求, 仅箍筋间距不足[类似前文3.2第2) 项]时可不加强, 例如墙水平筋要求直径≥8mm, 间距≤200mm, 而外环箍筋为φ10mm@250mm, 则外环箍筋不用再加强。

3) 边缘构件采用箍筋还是拉筋?

边缘构件箍筋配置时, 可全采用箍筋, 也可除外环箍筋外全采用拉筋, 采用箍筋时受力性能会更好, 但由于重叠部分不能计入配箍率, 故会比较浪费。规范对此规定的不很明确, 《高规》表7.2.16注3指出, 一般部位的边缘构件转角处宜采用箍筋;针对框筒结构, 《高规》第9.2.2.2条规定,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筋。另据《高规》表7.2.16中在底部加强部位时采用的是“箍筋”, 在其他部位时采用的是“拉筋”。故结合规范条文, 根据不同部位边缘构件的重要程度, 建议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及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应以箍筋为主, 一般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除外环箍筋和转角处, 可以以拉筋为主配置。

4 结语

剪力墙墙身、边缘构件尺寸、纵筋、箍筋等, 是剪力墙结构设计构造的主要方面。本文给出的一些做法, 能满足安全和规范要求, 还能做到经济合理, 建议结构设计师们采纳。

摘要:对施工图设计中遇到的一些与剪力墙构造相关的问题, 包括剪力墙截面尺寸、边缘构件尺寸、墙体分布筋、边缘构件纵筋及箍筋、轴压比、短肢墙等方面, 从一线设计师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不同做法。针对各种做法, 结合规范要求, 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从受力和抗震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经济合理的施工图设计做法建议。

关键词:剪力墙,细部构造做法,边缘构件,墙体钢筋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GB 50011—2010)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上一篇:高温如何防中暑教案下一篇:医院感染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