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2024-05-08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生活用具(伞)。

2、伞是由谁发明的?引出课题——鲁班造伞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⑴、鲁班为什么造伞? ⑵、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4、现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重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为什么造伞,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2、学习鲁班造伞的原因

⑴、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鲁班为什么要造伞?

⑵、鲁班首先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因为下大雨而不能游湖赏景这个问题?(盖亭子)

⑶、鲁班想在西湖边盖亭子的想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⑷、在亭子里只能观赏附近的景色,所以鲁班想到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用关联词“既„„又„„”造句。⑸、分角色朗读

⑹、小结:鲁班是一个有了问题就非要解决的人,他是怎样将这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伞发明出来的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3、学习鲁班造伞的经过

⑴、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说说鲁班造伞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小孩子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

⑵、说一说荷叶与伞的相似之处 ⑶、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从“反复”、“许多次”、“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出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

⑷、完成填空,回顾鲁班造伞的过程。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赏景,他从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呢?

2、小结:鲁班能够造出伞,就缘于他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这也是他能够有许多发明创造的主要原因。

3、拓展:他还发明了什么呢?

4、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发明:

四、总结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留心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发明家。

五、作业

把《鲁班造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

板书: 鲁班造伞

盖 亭 子 荷 叶 伞(能开能合)

留心观察 善于动脑筋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得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结合雨中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此后,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继续让学生读文,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有闲着,适时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篇2:《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基础,已基本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遇到问题能商量解决;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能从一些事情中明白简单的道理。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让人。教学难点: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4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复习巩固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开火车读)

2、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朗读感知

1、读课文(大声朗读)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全体齐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你都知道了什么?

4、鲁班是著名的木匠,理解“著名”的意思。有许多发明,除了伞,你还知道鲁班有哪些发明?

报搜集到的鲁班发明。

5、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读第二段,学生边听边想:鲁班去了什么地方,干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板书:下雨)播放西湖课件。

天下雨了,兄妹俩还能观赏美丽景色吗?

6、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妹妹说了什么?鲁班怎么说?怎么想?

盖亭子好么?妹妹怎么说?鲁班怎么想?(板书:盖亭子)

分角色朗读兄妹对话,师生合作对话。

7、教师小结:鲁班想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走的东西,正当他冥思苦想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板书:荷叶)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听到了什么?(嬉闹声)

看到了什么?(玩耍荷叶)

想到了什么?(有办法了)

心情怎么样?(兴奋)

9、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想鲁班是怎样造伞的?(用先„„再„„最后„„)

是一下子就造出来的吗?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最后造出来了吗?(板书:伞)

小结:鲁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多次实践造出能开能合的伞,他真了不起,你觉得的呢?用自己的话夸夸鲁班吧!总结全文

今后我们遇到什么事,也要向鲁班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拓展延伸

看看古代的伞与现在的伞有什么不同,后人通过创新改造变成了现在我们用的伞。在下雨天时,我拿着雨伞,会想到谁。(鲁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自己做手工。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篇3:鲁班文化对生态设计的启迪

1鲁班文化的内涵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 被视为高超技艺的化身。据《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所记载, 锯、刨子、曲尺、墨斗等手工工具是由鲁班所发明。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鲁班灵巧设计制作的传说。后世的工匠将鲁班设计创造的思想加以拓展与发扬, 最终组成了绵延至今的鲁班文化, 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国工匠们的设计制作活动。我国传统的和自然相结合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与城市建设理念也正是鲁班文化在现实中的投影。代表着中国劳动人民勤劳与创造精神的鲁班文化, 在当下仍有着耀人的光辉, 其蕴含的尊重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可以对当今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提供良好借鉴。

2生态设计思想的涵义

生态思想是在对生态系统结构认识基础上, 对人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考察和整体把握。意味着抛弃牺牲自然、唯人独尊的发展方式, 转而寻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道路。而生态设计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 将对环境的干扰与破坏降至最低程度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意味着多种学科互相结合, 建立生态学的思维并指导设计。要求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 衡量其对于环境的影响, 并使景观的观赏性、功能性与其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立足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使建筑景观成为整体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而非孤立个体, 使人们能够对自然进行重新感知与体验, 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境界。在举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 将生态化的设计思想运用于景观设计之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鲁班文化对生态设计的启迪

3.1 体现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的原则是生态设计的前提。尊重自然的设计并非指拒绝对自然做出任何改造, 而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借用自然的力量为实现设计意图提供便利。使经过人工修整的自然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是新时期景观设计的追求。

尊重自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思想在以鲁班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明代午荣编写的《鲁班经》是一部记述古代工程技术理论的书籍, 其中对于住宅基地风水的勘察有着详尽的阐述。风水是我国传统的勘察地势来选择建筑适宜方位的一门学问, 反映了我国先民“尊重自然”的智慧。人类依存于自然而存在, 作为拥有传统农耕文明的中国, 顺应自然更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古代先民不断探寻自然规律, 并利用这些规律结合设计建造的手段, 寻求使气候与地理等因素能够有利于人们生存的方法。尊重自然的设计思想也就此产生。如《鲁班经》中所记载的选择建筑朝向、规定开工吉日等, 无不是先民在设计建造活动中尊重自然思想的朴素体现。

尊重自然的设计要求做到遵循自然规律。景观设计遵循自然规律主要指在进行规划设计时, 充分地了解与分析场地的自然地理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建筑形式等进行景观的布置与谋划, 并最终营造出与当地情势相契合、与周边的环境融合良好的特色景观。

传统鲁班文化中讲究设计遵循自然规律, 以使天地与人类达到一种“和”的良好运行状态。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妥善运用各种材料, 模拟自然的样式进行布置规划。创造了拥有自然意境而且与周边环境良好融合的园林景观[3]。

如《园冶》中所描述的“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我国传统园林讲究根据原有区域状况而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景观设计, 不因追求某些特定的形状而对自然环境多加改动。“插柳沿提, 栽梅绕屋;结茅竹里, 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 列千寻之耸翠,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中国地域跨度较大, 各地地理气候条件也各有不同, 造就了不同区域园林的不同趣味, 如北方园林的粗犷大方, 江南园林的小巧精致, 岭南园林的奇趣秀丽等, 都结合了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设计的产物。我国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营造方式, 也讲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布置上体现顺应区域的自然规律。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有利于植物的成活以及各部分景观的形成与维持, 并进一步地使园林的生态效益更好地体现出来。从美学的角度来看, 遵循区域自然规律的景观也有利于与周边环境融合,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并增加景观的观赏性与观赏者的认同度。

尊重自然的设计也应达到最小干预的目的。最小干预是指在景观设计构造中尽可能减少对场地现有条件的干扰改造, 利用规划方法维护并突出该场地的生态效益。我国传统工匠们在对木料进行加工塑形之时, 着力注重将木质原本的纹理结构展现出来。使成品在体现出人工塑造的形状之外, 同样能够体现其天然的意趣。渗透于鲁班文化中的最小干预思想也同样体现于中国传统园林之中。《园冶》有云:“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即阐明了中国传统园林尊重场地现有自然条件的设计思想。人工进行设计建筑的部分, 也应顺应自然条件, 将场地原有的自然美加以强化与彰显, 使其更具欣赏效果。“入奥疏源, 就低凿水, 搜土开其穴麓, 培山接以房廊。”作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 景观规划时, 应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地形、水体、植物等, 或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进行进一步规划设计, 建筑小品、假山、水体等依托原有环境而建造, 以实现对原有环境最小程度的改动, 使园林景观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区域本来所具有的景观风貌, 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作用。

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的原则同样也体现在对于场地周边环境的认知与妥善应用。对于周边环境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营造出与周边环境进行良好融合的景观, 更加可以利用“借景”的设计方式将设计场地范围之外的良好景色引入园内, 以达到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也有“巧于因借”的讲究。如《园冶》所言:“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晴峦耸秀, 绀宇凌空, 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不分町疃, 尽为烟景, 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使用借景的手段布置出适当的眺望点, 将园内游人的视线引向园外, 可使园外的美丽景色成为园林中的一部分, 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如苏州的拙政园, 通过巧妙的借景设计, 将距离拙政园1.75km外的北寺塔借入园林之中, 看起来塔如同处于园中, 与亭子植物相映成趣, 并使景观具有了纵深上的丰富的层次。这就是拙政园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被当代的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赞为“极妙的借景”。

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在现代园林中也有着广泛的体现, 如杭州西溪湿地。营造景观时遵循区域特点, 注重大面积水体、浅滩与水草地的营造, 为本区域植物、鸟类、昆虫等生物创造了生存繁殖的环境。并综合环境因素做考虑, 选择了具有生命力的柳树桩作为护堤素材。构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湿地的同时, 营造出观赏效果与生态效果俱佳的优秀景观。

3.2 注重仿生的设计方法

仿生设计是以仿生学与设计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仿生设计讲究研究自然界中事物的形态、功能以及结构等, 并将研究成果在设计中妥善地加以应用。仿生的设计方法是当下生态景观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理念, 而仿生的思想却来源已久。中国传统的工具器物外, 受鲁班文化所影响的传统的建筑景观设计中, 无论是从单体设计或是整体规划中都可以看出仿生设计语言的表达。传统园林的整体规划形式多为向环境学习的自然式构图, 使园林景观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然的情趣。如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在营造景观时, 吸收了佛教故事有关的人物与动物的形体, 将这些元素运用在假山的堆砌中, 使整体景观变得生动。在园林设计的细部装饰中, 中国传统园林也重视对于自然图案的提炼与抽象, 并将其赋予了吉祥的内涵。不仅为人造器具增加了趣味与意境, 更加有助于使景观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融合与呼应。如苏州园林中的勾阑则因模仿天鹅修长弯曲的脖颈而的名为鹅颈靠;传统园林中的铺地漏窗等也多以自然景物作为设计元素, 营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与深刻寓意, 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3.3 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夺目的光芒。贵人重生、返璞归真的理论将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结合, 即以人为重, 又提倡与自然界的共生。这种结合自然的人本思想为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与建筑设计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也使景观与建筑呈现出别具特色的人文魅力。

鲁班文化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中心论, 把人作为自然的征服者, 而是将人的需要与自然的发展相互结合起来。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其生存与发展和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尊重是中国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中深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服务向设计成为现今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如功能设施应注重使用适于游人使用的比例与尺度;营造景观时注重选择对环境较少污染的材料, 有益游人健康的同时也体现了对环境的关怀;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中, 除了考虑其适应性与美观, 还应考虑其是否有毒害或成为过敏源、落花落果是否会砸伤行人等问题等。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结合更多的综合功能, 使园林景观能够服务不同的人群。如当下为满足人们健身运动需求而设置的健身廊道、健身公园等, 将景观与人们的使用功能相互结合, 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需求, 成为周边人群健身、休闲的优良场所, 同时也增加了园林景观的使用率。

4结语

鲁班文化凝结了历代工匠设计制作智慧的结晶, 其中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在现今对于生态景观设计仍然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与借鉴价值。在全球面临生态问题的今天, 鲁班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必然可以对现代生态设计发展发挥强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从《四库全书》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3)

篇4:《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执教:

九龙中心小学

梁美娣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怎么发明了伞。

2、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妹妹说什么?鲁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盖亭子)观赏的意思?(观看、欣赏)

(2)盖亭子好吗?妹妹怎么说的?

(3)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下雨→盖亭子

荷叶→伞

反复试验→能开能合(伞)

篇5: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篇6:《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伞的种类、花样越来越多,用途越来越广泛,雨伞则因为使用方便,又最具装饰味和美感而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工具。下雨时,行进中的孩子打着雨伞在雨中嬉戏,各式各样的伞像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为了满足孩子们对伞的各种秘密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伞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丰富有关伞的知识。

2、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探究、发明的热情。

3、能运用粘、贴、剪的形式大胆、创造性地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舞蹈录像、音乐磁带。

2、古代人打得伞1把及小伞若干(伞上面没有图案)。

3、装饰小伞用的及时贴、双面胶、皱纹纸、彩纸、废旧物品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出课题

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歌曲吧!(看录像)

提问:歌曲听完了,你能猜出什么花雨里开吗?(伞)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下雨的时候有的穿雨披,有的打伞,可是在古代的时候却没有伞,你能想象出古时候的人是怎样避雨的吗?

后来一个人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把伞,谁这么聪明呢?请听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二)伞的发明

老师讲《鲁班造伞》的故事,了解伞的发明。

(三)认识伞的发展过程

1、认识伞的结构(出示古代人打得样式的伞):伞把、伞柄、伞骨架、伞面、伞尖。

古时候的伞在制作材料、样式方面比较简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伞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我们看看都有什么种类的伞呢?

2、认识伞的种类:分为实用伞和工艺伞(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除了图片上这些伞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收音机伞、太阳能伞、盲人伞、防爆伞等等,在美国人们还制成了高67米,面积达4000 千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巨伞,<.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这把伞已经成了美国游览观光的景点,孩子们,等你们长大了有机会去参观,还可以发明更好的伞。这么多的伞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3、了解伞的制作过程(播放课件)

(四)伞的作用

这么多种类的伞在各行各业、不同的地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它还是戏曲、歌舞、杂技艺术中常用的道具,下面请小朋友来欣赏一段用伞做道具的舞蹈(看录像)。

(五)设计装饰小花伞

想不想也拥有一把漂亮的小花伞,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有的还是废旧物品,就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图案来装饰吧!(装饰完后进行展示、欣赏)

结束:我们拿着装饰的小花伞到外面去唱歌、跳舞吧!

活动延伸

可把各种材料继续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根据兴趣继续装饰、设计小花伞。

教学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篇7:《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泛华建设集团承建的深圳国检大厦摘得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始创于1987年的“建筑工程鲁班奖”的评选范围包括建设项目的土建和设备安装, 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大奖。本次获奖工程深圳国检大厦采用了日立SET-FREE变频多联商用中央空调作为暖通设备, 2008年安装完成并开始运行。经过5年的专业跟踪监测, 其稳定的品质及良好的节能性得到了使用方及“鲁班奖”评委专家的充分认可。

工程概况

该建筑高度128.4 m, 塔楼31层、地下2层, 标准层建筑面积约1 800 m2, 附楼为2层会议中心, 总建筑面积为65 968 m2。主体为框架—核心筒结构, 外墙为玻璃幕墙, 总空调规模达3 900 HP。

国检大厦建筑功能设计充分体现了实用、经济、舒适的特点。地理位置坐北朝南, 垂直交通布局紧凑, 开间进深合理, 可满足开放式办公和小间办公的自由组合。再结合智能化设计, 具备CIQ, BAS, OAS, CAS等系统, 从而形成了一个高级高效、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

深圳国检大厦作为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及实验大楼, 对空调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为实验室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 所以要求活动区域要有新风引入, 新风的温度要控制在人体舒适感范围内。而且要满足冬季制热取暖的需求, 安装要与建筑格局、风格相吻合, 满足不同房间的装饰要求。在控制上, 要做到智能感应、自动控制。海信日立技术人员在经过多次深入研究后, 在该工程中, 首次 (国内) 使用了闭环式负压自适应实验室通风及废气处理系统, 该系统具备通风自适应调节、变频节能、废气环保处理、自动运行监控等优点, 完全满足了项目所需的实验室排风及废气处理等多项要求, 近300个通风末端的通风柜面风速、排风量等通风参数全部合格。

本刊点评

篇8:鲁班造伞教案

1、认识“鲁、著、匠、创、亭、赏、遍、需、逐、脉、络、撑”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珠、晒、奋、亭、匠”8个辽及以下词语:创造、西湖、雨珠、日晒雨淋、兴奋、小亭子、木匠。认识偏旁三柜儿“匚”。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生写8个字,认识“匚”部。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伞的挂图

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伞,你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鲁班)鲁班是谁,他又是怎样发明伞的,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鲁班造伞》。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1)借助生字表认读,读准字音。

翘舌音:著、创、赏、逐、撑

后鼻音:创、赏、撑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组词互相交流。

半包围结构:匠

上下结构:鲁、著、亭、赏

形近字比较:赏—常 嬉—嘻 脉—泳

(3)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字卡片。

(1)、齐读,抽读。

(2)用前面的方法,记忆,识字,组词。

(3)认真观察字形。

(4)指导写字。

①“匠”字笔顺: 共六笔。

“创”左边仓,下边是“ ”。

“闹”半包围结构,“门”是里一个“市”字。

②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读课文(要读正确)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怎么发明了伞。

2、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妹妹说什么?鲁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盖亭子)观赏的意思?(观看、欣赏)

(2)盖亭子好吗?妹妹怎么说的?

(3)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嬉闹:游戏、玩耍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①小组说,派代表全班说。

②指名补充,纠正。

③最后师小结。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篇9:鲁班造伞课文内容

同学们都阅读过鲁班造伞这篇课文吗?以下是这篇课文的内容,一起来欣赏吧。

鲁班造伞课文内容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zhù)名的木匠(jiànɡ)。他有许多发明创(chuànɡ)造。传说,伞就是他发明的。

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忽然下起了大雨,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

雨中的西湖山青水绿,更加迷人了。“唉!”妹妹叹了口气说,“要是在雨天也能游西湖多好哇!”鲁班说:“我在湖边盖几个小亭(tínɡ)子,人们坐在亭子里观赏(shǎnɡ)风景,就不怕日晒雨淋了。”妹妹说:“可是坐在小亭子里,只能看见附近的景色。要游遍(biàn)整个西湖,得需(xū)要多少亭子啊!”鲁班想:“妹妹说得有道理,要是能造出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该多好哇!”

忽然,雨中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嬉(xī)闹声。鲁班抬头一看,只见一群小孩儿正在雨里追逐(zhú)玩耍。他们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片荷叶。那些落在荷叶上的雨珠,顺着荷叶脉络(màiluò)不停地向四周流去。“有办法了!”鲁班兴奋地对妹妹说。

鲁班跑回家,照着荷叶的样子,先用竹条扎好架(jià)子,再蒙上羊皮……妹妹试了试,说:“要是能在用的时候把它撑(chēnɡ)开,不用的时候又能折起来,就更好了。”鲁班眼睛一亮,说:“对!”他又反复试了许多次,终端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拓展阅读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导言,板书课题。

3、生齐课题,并质疑。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生同桌合作,探讨识字方法

2、组内交流,进一步优化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3、全班反馈

4、检查识字情况

(1)生开火车认读

(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自读自悟,探究发现

1、布置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练读,读出人物说话或思想时应有的语气来。)

3、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六)说话练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七)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完成我会读读、写写。

(八)积累语言

生自己再读课文,完成“词语花篮”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篇10:鲁班造伞的历史典故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他妻子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简短

★ 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 仍然造句子

★ 造比喻句

★ 《鲁班和橹板》教后反思

★ 甚至造句子

★ 似的造句子

★ 多么 多么 造句子

★ 无可奈何造句子

篇11:鲁班建筑文化的义、艺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鲁班建筑文化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独立设置的、从事土建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建筑类高职院校而言, 依托传统文化, 研究行业代表人物鲁班, 弘扬鲁班建筑文化, 打造土建类高职院校专有校园文化品牌, 是建筑类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 笔者发现, 探析鲁班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 发掘鲁班事迹中现代社会和行业企业普遍推崇的闪光点, 是鲁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鲁班, 姓公输, 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 故称为鲁班。约出生于周敬王十三年 (公元前507年) , 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 (公元前444年) 以后, 被建筑行业尊为“巧圣先师”。[1]鲁班的其人其事广泛见诸于民间传说, 在历史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关于鲁班建筑文化, 不妨从历史文献及民间传说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鲁班是一个专注于“艺”———技艺之术的工匠。和后来的独尊儒术不同, 鲁班生活的时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这一时期, 一些关注技术的流派, 如墨家, 由于有著作传世, 有弟子传承, 跻身于诸子百家之列。出于当时社会“形而上者为之道, 形而下者为之器” (《易经·系辞上传》) 的看法, 士子不屑于“艺”, 鲁班的活动与技术发明没有专著记载, 他精湛的建筑技艺仅靠手口相传, 在其他流派弟子撰写的书籍中, 为突出本门本家思想及人物的高大和正确, 鲁班往往以反角出现, 沦为陪衬。如广为流传的《墨子·公输》。

到东汉年间, 大思想家王充替鲁班说了一句公道话, 他在《论衡·卷第八·儒增篇》中针对“鲁般巧, 亡其母也”的说法, 提出“机关为须臾间, 不能远过三日, 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 无为径去以失其母, 必失实者矣。”但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环境中, 像王充这样的有识之士少之又少, 以鲁班为代表的建筑工匠是没有话语权的。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卷六》中的记载代表了统治阶层对技术的妖魔化:“鲁般于凉州作木鸢, 其父后伺得鸢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 遂杀之。般怨吴人杀其父, 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 吴地大旱三年。”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亦有相同记载) 。鲁班被刻画为不顾大义、奇淫技巧的反面人物。有趣的是, 也就在唐代, 祭拜鲁班成为敦煌建筑工匠上梁时的规定仪式。[2]视角不同, 结论大相径庭, 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统治阶层和建筑工匠之间的尖锐对立。从现在的观点看, 张鷟等对鲁班的“艺”之巧的描写是夸大的, 对鲁班“义”之劣的贬低是不可靠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提高, 至明代, 因兴建北京龙圣殿过程中工匠们高超的技艺被附会为鲁班显灵, 明成祖朱棣册封鲁班为待诏辅国大师北成侯, 春秋二祭, 礼用太牢。[3]这标志着统治阶层对民间早已祭拜的鲁班的承认和肯定。明万历 (1573—1602年) 年间由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 居匠所把总章严仝集, 南京御匠司司承周言校正的《新镌京板工师雕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的刊刻, 标志着工程行业的主管部门对鲁班的公开认同。

明以前的统治阶层对蔑视鲁班其人, 但由于鲁班“能因人主之材木, 以构宫室台榭 (西汉·恒宽《盐铁论》) , 鲁班的巧“艺”让人无法忽视。尤其是在土木工程领域, 鲁班发明和改进了一系列重要的工具, 如 (圆) 规、矩 (曲尺) 、刨、钻、机封 (起重机) 、铺首等。《礼记·檀弓》记载“季康子之母死, 般请以机封。这是一种代替人力的工程起重机械。魏晋谯周《古史考》记载“公输般作铲。”明代罗颀《物原·器物》记载“般作刨、钻、隐括, 《物原·室原》说:“鲁般又饰门窗以铺首。”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乐考·度量衡》记载:“鲁班尺即今木匠所用曲尺, 盖自鲁班传至于唐, 由唐至今用之。”这些工具的发明和改进, 对于减轻工匠劳动强度, 提高建筑技术水平, 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到我们熟知的民间传说, 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相比, 民间传说中的鲁班生动形象。就地域分布而言, 从北方的北京、山东到南方的云南、广西, 鲁班的足迹遍布神州;从民族分布来看, 汉族、蒙古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等都有鲁班的故事。就结构类型来讲, 木结构的亭台楼阁、砖石结构的桥梁、生铁结构的牌坊, 都有鲁班的传说。鲁班从事的建筑行业和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大量的民间传说中, 鲁班以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扶危济困正面的形象出现, 成为建筑行业的护佑者。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建筑物往往附会为鲁班建造或者由鲁班指点建造。鲁班的传说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强调鲁班的“义”之高, 一类褒扬鲁班的“艺”之巧。

鲁班的“义”之高包括两个方面的传说:一类是讲述鲁班本人的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如《鲁班学艺》、《鲁班教子》等, 这是中华民族大力推崇的传统美德, 特别切合当前建筑行业实际, 应该大力弘扬;一类是讲述鲁班为工匠指点迷津, 保证工程顺利完工。如《鲁班石》、《故宫角楼的故事》等, 体现了鲁班善解难题、扶危济困的敬业精神, 为行业所推崇。

鲁班的“艺”之巧来自三个方面的传说:一是讲述鲁班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物的可靠质量。如《赵州大石桥》、《真武阁的传说》等, 这是对建筑可靠性的一贯要求;一是讲述鲁班发明和改进工具。如《班母班妻》、《齿草化锯》的故事等, 这是建筑艺术与技术水平提高的保证。一是讲述鲁班创新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如《“鱼抬梁”和“土堆亭”》、《鲁班运碑》等, 这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不断进步的写照。

仔细研究这些传说不难发现, 传说中的鲁班已经成为一种象征, 他工于“艺”, 名于“巧”, 成于“义”。他的建筑行业的护佑者的地位并非完全是由皇帝的册封, 主要是靠他在行业内急公好义, 乐于助人的口碑。

在当代, 鲁班的名字意味着最可靠的建筑工程质量。1987年, 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优质工程奖———鲁班奖, 1993年转入中国建筑业协会, 1996年住建部将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并, 定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国优) 工程, 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今天我们谈鲁班精神,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首当其冲。

从上面的论述中, 鲁班建筑文化的脉络逐步清晰。无论是历史文献中的鲁班还是民间传说中的鲁班, 鲁班建筑文化实质都是围绕鲁班的“义”高“艺”巧为主线来展开。

在历史文献中, 作为土木工程匠师的鲁班, 实事求是,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用睿智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踏踏实实的推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能在根深蒂固的对技术的轻视中逐渐认可鲁班, 尊重鲁班及以鲁班为代表的技术匠师, 这是技术进步的胜利, 是社会对鲁班及鲁班所象征的“义”的认同, 是构成鲁班建筑文化的元素之一。同时, 以鲁班为代表的技术匠师的发明创造不仅在建筑工程领域影响巨大, 更被后人借鉴引喻, 上升到道德要求层面, 这是鲁班对中华文化大义的突出贡献, 是鲁班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民间传说中, 鲁班逐步由一个具体的杰出工匠抽象为建筑行业的象征。他的“义”在于诚信的品德、敬业的精神, 他的“艺”体现为无穷的智慧、精湛的技艺。他总是不动声色的出现在需要他的工程项目现场, 护佑工匠, 帮助工匠建成一栋栋辉煌的建筑。这是活在劳动人民心中的鲁班, 是鲁班建筑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可以肯定的说, 今天我们研究和弘扬的鲁班建筑文化, 绝不仅仅局限于考证鲁班本人, 鲁班建筑文化是一切与鲁班相关联、与建筑相关联的优秀文化的集合, 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和建筑行业企业的共同需求, 是我们大力弘扬的社会主流文化在建筑行业的体现。所谓鲁班, 他是中国土木工程技能的集大成者, 是土木工程匠师集体智慧的化身, 是建筑工程质量最优的象征, 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学子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鲁班精神可以概括为“诚信、敬业、务实、创新”。诚信是立身处事、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敬业是专注技能、掌握最精湛工艺的坚定决心;务实是实事求是、提供最优质产品的郑重承诺;创新是持续改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殷信.公输子 (鲁班) ——中国科技发明之父[M.]山东: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2:2-11.

[2]高国籓.敦煌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439-442.

篇12:古代伟大工匠鲁班的发明创造艺术

一、鲁班生活的时代背景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 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鲁班所在的鲁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经济上也较为强大,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鲁班就出生于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他自幼便跟随家人参加了许多土木建筑工程的劳动。家庭的熏陶和影响, 使他对机械制造、手工工艺、土木建筑等方面的操作技巧格外留意, 并认真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同时悉心观察他们的操作技巧[1]34。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生产实践, 鲁班逐渐掌握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技能和经验, 成为当时最为杰出最著名的能工巧匠。但是由于鲁班一生偏重于技术发明的钻研, 也因为当时手工业者的地位不高, 因此留下的语言文字极少, 仅在如《墨子》、《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中有不成系统、只言片语的记载。作为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建筑学家, 尽管鲁班存留于世的文字不多, 但凭着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和古籍中的记载, 后人依然可以对鲁班的历史功绩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鲁班的发明创造与改进

鲁班被称为机械之圣, 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礼记·檀弓下》就记载了鲁班发明机封的事情。机封是一种代替人力将棺椁放入墓穴中的工程机械, 虽然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广泛使用, 但其技巧令人佩服不已。鲁班还进行过交通器械方面的实验, 《墨子·鲁问》中记载, 他曾削木以为鹊, 成而飞之, 三日不下。《论衡·儒增》篇中也提到, 鲁班在其母亲亡故时, 曾经造过一辆能自动行走的木车马为其送葬。虽然这二者均已失传, 但由此可见鲁班在机械发明创造方面的水平之高。

鲁班生活的时代, 正是楚越争霸的时期, 越国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屡败楚国。楚国国君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 令鲁班为其改进楚国军事装备以增加军事力量。鲁国本是楚国北部的小封国, 实际上也是楚国的臣民。在这种情况下, 鲁班发明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武器, 比如钩拒。钩拒是一种舟战工具, 当敌船后退时能将其钩住, 敌船进攻时又能进行阻挡, 使己方处于能攻能守的状态, 非常有威力。楚军与越军水战时, 钩拒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使楚军占据了主动权。

此外, 鲁班在长期的木工实践中, 很注重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与研究, 并从中得到灵感而进行创造发明。相传鲁班便是观察到草叶的边缘生满锯齿而异常锋利, 从而得到了启发并利用更为坚硬牢固的铁片作为材料, 制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 极大地节省了砍树伐木时的工期和劳动强度。而墨斗的发明, 也是鲁班在观察到其母裁衣服时用一个小粉袋和一根线打印出大概要裁制的形状, 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墨斗的主要结构是一个缠着墨线的线轮和浸有墨汁的墨盒。墨斗可以做长直线、配合墨签和拐尺画短直线和做记号, 还能够画竖直线, 是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重要的工具。

作为一名能工巧匠, 鲁班还对一些传统的木工器具进行了改进。木匠在做活时常常会遇到直角, 当时用以画直角的工具是矩, 用起来比较费劲。于是鲁班经过钻研后, 将其改进成一把L形的木尺, 这样量直角非常方便省事。后人将这种L形的木尺称为鲁班尺, 也就是至今木工行业仍在使用的曲尺。此外, 当时想让木板平整, 大多使用刀斧之类的工具, 不仅不容易达到平整的目的, 而且费时费力。鲁班通过实践, 发现用较薄的斧子刮制相对省力好用, 于是照着斧头的样子造出一个薄片似的斧头, 又经过反复试验, 给这个斧头加块铁片, 装上木座, 便制作出来刨子这种工具。有了刨子, 可以把不平的木头刨得平整如镜, 而且省时省力。

鲁班还在机械制作方面进行过改造。锁作为一种看守门户的工具, 早在周穆王时期便已经出现, 其形像是一条鱼, 但那时锁的结构非常简单, 安全性非常低。鲁班经过研究后对锁进行了改进, 将锁的机关设在了里面, 而外表则看不出来, 使其形状和结构都有了较大变化, 必须借助配套的钥匙才能打开, 其安全性和实用性都有了较大提高。而云梯则是鲁班为楚国改进的一种攻城武器, 他将之前的钩授、楼车、临冲等攻城武器的长处集中起来, 发明出云梯这种武器。云梯底部装有车轮, 可以自由移动;梯身可以自由升降;梯顶端有钩用以钩援城缘;云梯还能够依云而立, 以瞰敌之城中。也就是说, 云梯不仅可以从高处窥视敌人城中情况, 还可以用它攀阶而上, 越过敌人的城墙攻入城内。但是鲁班制造的这些战争器械, 遭到当时著名学者墨子的反对, 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以造福老百姓[2]16。鲁班接受了墨子的思想, 停止了在武器装备上的制造, 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木工、建筑、农用器具的制作上。而我们今天消防和抢险中所经常使用的云梯, 便是在鲁班所发明云梯的基础上改进演变而来的。

三、鲁班发明创造中的艺术性

鲁班所发明创造改进的木工工具, 不仅改变了此前工匠操作方面的落后局面, 较大地提高了木工技术的工艺水平和制作质量。同时, 相传鲁班还发明制作了箱、柜、凳、床、椅、桌等家具, 对于后世家具的制作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贡献。他发明的飞鹊, 即木鸢, 也成为后世风筝的雏形, 其独特的艺术性使其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延续至今。而据宋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御览》记载, 鲁班曾将《禹九州图》刻于洛阳城石宝山东北的岩石上。这是关于我国以石为基的立体石刻地图最早的记载。而《列子·新论·知人》篇中则记载了鲁班雕刻凤凰的故事。传说鲁班在雕凤凰时, 当凤凰的冠和爪还没有雕成时, 看见它的身子有人说像鸏鵄, 看见凤凰的头则说像鹈鹕, 以此来嘲笑鲁班的笨拙和凤凰的丑陋。鲁班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努力。凤凰刻成后栩栩如生, 形象逼真, 赢得了众人的称赞与佩服。从这两件事中, 可见鲁班个人艺术思想的丰富和技巧之高超[3]12。

此外, 鲁班还参与过许多土木工程的建造, “因人之材木, 以构宫室台榭”, 从中积累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建筑工程师。传说正是鲁班发明建造了在路旁或花园里避雨遮阳、供人休息用的亭子。继而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 发明了可撑可收、可以遮挡风吹雨淋日晒、方便随身携带的伞。伞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出行, 不但在广大劳动人民中广泛使用,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也逐渐演化成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 伞还成为戏曲、歌舞、杂技等艺术中常用的道具, 在其实用价值之上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性。另外, 在《事物纪原》、《物原·宝原》、《风俗通义》等古籍中还记载了鲁班根据水螺的启示发明了辅首这种门饰。辅首又称门辅、门环, 是中国古代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其形状有最简单的圆形, 也有较精巧的虎、螭、龟、蛇、饕餮等形状。这种采取动物图案, 以其首衔环的发明, 既便于来者叩门, 有守门之意, 也巧妙地蕴涵了装饰作用于其中。除此之外, 鲁班对于脊兽、金砖、桥、窗棂等的发明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建筑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无一不是拥有精巧的装饰作用, 其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艺术性极高, 对后世建筑方面的影响很大。可以说, 鲁班的发明涉及了众多的行业, 包括建筑、木工、机械、军事、农业等方面, 因此而成为许多行业供奉的始祖,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也成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卢南乔.杰出的民间工艺家鲁·公输班[J].文史哲, 1958 (12) .

[2]杜舒.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J].建筑学报, 1975 (1) .

上一篇:深刻感悟友情的句子下一篇:旅游委干部个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