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2024-05-04

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共8篇)

篇1: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一、讲究语言的美声性

1、语言要特别讲究简明通俗,好说易懂。

2、语言运用要尽量口语化,把书面词汇换成口语词汇。

3、要尽量少用关联词。

4、举例必须形象具体,生动耐听。

二、注重语言的有声性

1、要尽量少用单音词,多用双音词。

2、演说文体中应避免同音词相混。

3、在演说文体中还要慎用简称。

4、有些标点符号在演说文体中不宜使用。

篇2: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应用写作文体语言的特点

1、庄重

庄重是指语言对客观事物的表述要得体、谨慎、严肃。譬如批评阿诀奉承的人,说“见了当官的跟条狗一样,就会摇尾巴,对老百姓却狗眼看人低”。这样的语言写进办事和交流的文章就显得太随便,太俗气。如果改成“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却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就恰当得多。即便是谴责叛徒、卖国贼,也只能说“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在人民群众面前却不可一世”。这样既得体又不失锐气。

有些交流思想感情的文章,根据需要可以写得活泼一些,可以用些幽默语言,但不能是戏弄性、逗引性的。如父亲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和煦的暖冬是学习的好时一光,努力吧宝贝,让期考的胜利随风潜入你的梦乡。”这样的语言就有失庄重,而与幽默、生动无关。

2、规范

规范是指所运用的语言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符合一定的标准。应用写作文体的书面语言,首先要与口语区别开来。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要脱离口语的习惯。譬如口语说“款子”,书面语言只能叫货币”、“金钱”或“钱”;又如口语说“两口子”,书面语言应当叫“夫妻”。另外,土话、但语、方言、自造词不能进入应用写作文体,要照顾语言适用范围的统一性。如“撒丫子”(放开步子跑)、“掀门子”把要保密的事抖露出来丫‘开瓢儿”打破头‘老公”丈夫)等等,就不能作为应用写作文体的书面语言使用。

其次,同是书面语言,应用写作文体与文学作品又有明显区别。文学作品的语言讲究形象化,应用写作文体的语言则偏重十理性化。应用写作文体是用来办理事务的,因此,其语言要服从“事务性”这一特点。请看下面的文字:

且说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想他上京去了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寻思他的好处。便唤该吏商议道:“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招状从新做过,改作:‘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一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服,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这是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里的一段话,“改作。二字前面是文学语言,但作者一写“招状”时一,由十“招状”是应用写作文体,所以使用的是事务性规范语言,上下文两种语言截然不同。

3、实在实在是指所用语言能如实地表述客观事物,不虚假,不做作,不浮夸。力求高雅而不晦涩,平实但不平庸。在实际中,与实在这一属性相背的现象却不少见。如说到产品或成果的好处,动辄就是“国内首创”,“填补空白”,“质量第一,享誉全球”;批评别人的错误,动辄就是“一贯对抗领导”,’’从无进取之心气涉及数字动辄就是“十分正伴’,“十二分赞同”,“百分之百的可靠”等。更有甚者一,笔下生花,虚报数字,欺上瞒下,违背了应用写作文体语言的真实性。

4、顺口

顺口就是文章读起来不拗口、顺畅。词语的搭配、排列要符合“事务”特征的语言结构规则。主谓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应用写作文体语言结构的基本属性,法规、公文类文书一般不应出现谓主结构的倒装句。如:

南方少一大农村开始“双抢”了、(主谓结构)

开始“双抢”了,南方少’一大农村。(谓主倒装结构)

整理网站:

谓主倒装句在语法上能使谓语更加突出,‘但在应用写作文体中这样写就不顺口了。其次,用定语修饰句子成分时一,应尽量避免递加定语。所谓递加定语,就是连用几个定语修饰中心语。如:

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气势恢弘的内容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晚会。由十在中心语“文艺晚会”前面连用了五个定语,读起来很别扭。

再有,应用写作文体的语言要简洁明快,不能繁琐杂乱。“意则期多,字则唯少”。要竭力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做到言简意赅。例如给人写复信,在信中写上“特以此信函子以答复您来信中的有关内容”这样一句话,读起来估屈瞥牙,一实际上用“特此函复”四个字就可表述明白。

另外,语言要有连惯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乎语法,表述合理。例如“我们要在全省推少’一他们厂的财务管理”。句中谓语部分残缺,应在“财务管理”后面加“经验”一词。二是合乎逻辑,推理严谨、周密。例如“只要全厂职土出满勤,干满点,我厂的经济效益就一定会提高”。这句话在语法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缺乏逻辑性,因为经济效益不只是靠“出满勤,干满点”就一定能提高的,它的条件不充分。又如“他们的口号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其中的“生存州‘温饱叮‘发展”的次序不能颠倒,颠倒了就不合逻辑。

篇3: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在教学《永远不会听到的毕业典礼演说》[1]时, 标题发人深思:演说者是谁?为什么“演说”“永远不会听到”?他讲了些什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通过检索有关该演说的网上资料, 发现作者Jacob Neusner是美国布朗大学著名教授, 有影响力但有争议的犹太教学者。该演说只是发表于布朗大学校园报The Daily Herald上, 当时引起很大争议, 有人认为它讲出了实事, 有人说它愤世嫉俗。本文从该演说高频否定词入手, 运用功能文体学分析方法试图找出其突出的语言特征, 进而探讨其真正意图及现实意义。

1 失协与失衡

“功能思想”是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功能文体理论的核心思想[2]。韩礼德认为, 语言的功能在文体分析中具“中介”作用, 是连接语言形式和情景语境的中介。而判断突出的语言特征是否文体特征, 则取决于它是否前景化, 即是否“有动因的突出”, 与情景语境相符。韩礼德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是“失协”—质量上偏离常规;一是“失衡”—数量上偏离常规。

2 情景语境特征

2.1 演说情景语境因素分析

该演说语境构型可简略描述为:语场:大学毕业典礼演说;对教学的评价和对毕业生进入社会前的建议及激励。基调:交际者:作者与读者;角色关系:作者社会地位高于读者, 双方社会距离大。方式:语言作用:构成型;渠道:书面媒介。

可具体解释为:语场描述的社会活动包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思想和感受及其对未来的潜在影响。语场与语篇内容相关, 是构成语篇的基础。文章主要内容分为校园生活和未来世界两大部分, 具体又分三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启发、建议与激励。演说中we, college/it, professors为同指关系, 指教师, you指学生。双方活动在语篇中关系密切, 因果呼应, 又自然引出you的建议和激励, 这些贯穿全篇并集中于演讲末段, 符合毕业典礼演讲语类的入选条件及位置安排, 但缺少典型的毕业典礼演讲的开场白、呼语及常规结束语等必要内容, 因此, 严格地讲, 它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毕业典礼演讲。我们称它为仿拟毕业典礼演讲 (简称仿拟演讲) 。通过仿拟演讲吸引学生, 它包括了该语类最必要内容, 起到了精炼突出主题的作用, 从而达到其批评教育、说服激励学生的目的。

从基调看, 毕业典礼演讲者社会地位高于学生, 社会距离比较大。教育学生是其职责, 批评、评价和指导学生也是其权利和义务。从方式看, 该演说语言完全是构成性的, 并非“为讲而写”, 而是仿拟演讲, 因此, 它有演说的一般语言特色, 书面语特征也较明显;作为构成型语篇, 它完全省去了与听众互动的呼语及典型的结束标示语。

2.2 语料支持下的文体特征

“文体学实质上是比较性的。”[3]我们用Concordancer和Web_VP_v2.5_Classic[4]统计了三个毕业典礼演讲, 目的在于明晰该语篇的文体特征, 以检查与情景语境的相关。因为语言在情景语境中的功能, 是鉴别语篇中的突出特征是否文体特征和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体特征的标准[2]。

与另两篇相比, 该演说共585词, 8个段落, 41句, 文章最短, 而平均句长为13.929, 平均词长4.455, 最长句达44词, 句长、词长居首位, 单词总数与类型之比2.159, 值最小, 用词简约精炼, 具有明显书面语特征。然而, 英语各类文体平均单句17.8词[5], 该演说低于各类文体平均句长, 且有两、三、四词组成的非规则句[6]:“And all this why?”“Good luck tomorrow.”“To life!”;还有诸如“failure marks you.”“quitters are no heroes.”“So go, unlearn the lies we taught you.”等短句,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再如, “Worse still”Oh, yes, there is one more thing.“as I said”I mean, “again, ”等口语特色明显。长短结合, 文章活泼生动。

Web_VP_v2.5_Classic分析显示, 该演说2000高频词占90.29%, 词汇密度达到0.44, 证明它确是仿拟演讲, 书面语特征较显著, 又不乏明显的口语色彩。

2.3 演说“有动因的突出”

2.3.1 主语失衡与主题突出:

全文“we”17次, “you”37次 (26次主语) ;另三个隐含“you”:“Try not to act…”, “So go, unlearn the lies…”和“To life!”。We占42个小句主语的40.48%, You占69.05%, “We”和“You”作主/从句主语比率相当高, 主语失衡突出。其中主语We全是“实体主题”[7], We所在句子说明了老师教育教学行为和思想;而主语You作为主题所在小句/句子则写学生行动、老师反应、评价及指导, you在状语从句作为命题主题, 提供We实施行为的背景知识。We和You的失衡不但构成其所在小句/句子的“句子主题”, 还共同构成了“句组主题”和语篇“总主题”[8], 这与上文语场分析完全一致, 主语失衡使主题得到了突出。

2.3.2 否定的突出

该演说所用否定词 (包括否定副词、合成词、缀合词) 总计达31个, 加上含否定意味的评价性词, 只剩四句不含否定。整体上否定失衡, 也存在局部失协, 如标题失协。否定的失衡与失协有什么文体效果呢?

标题中“commencement speech”和“never hear”语义失协, “speech”本来讲给人听的, 为什么“you'll never hear”呢?显然, “不让人听”不是该演说的真正目的, 之所以发表于校报原因可能是:一是语篇整体意义否定失衡, 使得不适合隆重而欢庆的场合。标题失协, 预示着否定和批评过多、语言苛刻, 不适合典礼语境。二是书面表达逆耳忠言, 更能发人深省, 达到警诫之目的。

总之, 否定的突出和主语失衡相互呼应, We主语否定句, 批评教育者毫不留情;you否定句历数学生“不当行为”实事求是。否定失衡使语篇的教化功能更加突出, 即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 教育学生除掉恶习, 知错改错, 勇敢面对新生活。这应该是演说者突出使用否定的主要意图。

2.3.3 设问失协下的句式失衡

设问就是用自问自答形式突出主要论点, 申述问题, 引人注意的一种修辞方法。该演说没有采用自问方式, 而是借学生之口 (失协) 连问三个问题 (失衡) , 失协之问引来演说者连用八个排比句 (失衡之答) 列举出学生的“劣行”及老师的反应, 直至最后仅用“And all this why?”四词非规则小句做高度概括。最后一问非问不可, 有理有力, 八个排比句, 句句隐着反问, 回答又出人意料, 富含讥讽与无奈。我们综称为“设问失协下的句式失衡”突出。这样, 合理地使用设问, 发人深思;排比句内容丰富, 语势增强。

结束语

通过对情景语境及文体特征的分析, 发现了该演说作为仿拟演讲显著的书面语特征, 又不失其口语特色;主语的失衡、否定的失协与失衡、修辞方面的设问失协和排比的运用等,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的真实意图, 不是愤世嫉俗, 全盘否定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与学生成绩, 相反, 是一种积极的否定, 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一篇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警诫语, 是延续的教育。

我们从该研究还得到如下启示:一、功能文体学“有动因的突出”理论, 有利于指导阅读理解和欣赏。文体意识帮助发现语篇突出之所在, 确定分析语言层面、顺序及方法。二、语料对比及语料检索的方法, 有助于发现主题链、词汇及修辞的失衡或失协, 合理解释文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新编大学英语 (第二版) 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255-256.

[2]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9, 39.

[3]Halliday, M A 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4]Cobb, T.Web Vocabprofile[2006-01-06]http://www.lextutor.ca/vp/, an adaptation of Heatley&Nation's (1994) Range.

[5]Leech&Michael H.Short, Style in Fiction[M].London:Longman, 1981:113.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62.

[7]许余龙.篇章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一项基于汉语民间故事和报刊语料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8.

篇4:建议文体的写作

文章开头时,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亮出自己的观点。常用句型有:

It must be realized that ...

我们必须意识到……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

该是我们停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

It is time to take the advice of ... and to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

该是采纳……的建议,并对……的进展给予特殊重视的时候了。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ough concern must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 ...

毫无疑问,对……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Obviously, ...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 it is essential that ...

显然,如果我们想做某事,很重要的是……

提出建议和意见的结尾常用句型

文章结尾时,要总结观点或者问题,优势劣势以及给出解决办法。常用句型有: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reasonably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

In a word,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 Only in this way can ... in the future.

总而言之,整个社会应该密切关注……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

For my part, I think it reasonable to ...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

至于我(对我来说,就我而言),我认为……更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gree with the latter opinion to some extent. I think that ...

至于我,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后面的观点,我认为……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 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

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因此,我坚信美好的未来正等着我们。因为……

In my opinion, I think it necessary to ...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 second ... Last but not least,...

对我来说,我认为有必要……。原因如下:第一,……; 第二,……;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

But ... and ... have heir own advantages. For example, ... while ... Comparing this with that, however, I prefer to ...

但是,……和……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好处)。例如,……,而……。然而把这两者相比较,我更倾向于(喜欢)……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So it’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 If every member is willing to contribute himself to the society, it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如果每个人都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社会将要变得越来越好。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ether ... is good or not in general as it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situation of .... however, from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find ...

在总体上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形势。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发现……。

If we can not take useful means, we may not control this trend, and some undesirable result may come out unexpectedly, so what we should do is ...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就可能控制不了这种趋势,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

建议文体中常用的连接词和句型

1. like

We have to compete with our rivals like all our competitors.

nlc202309082205

我们必须跟对手竞争,就像所有竞争对手一样。

2. likewise

Likewise, poor nutrition can lead to dental problems.

同样地,营养不良也会引起口腔问题。

3. similarly

Similarly, not everyone is the enthusiastic type that falls in love with their work.

同样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属于充满激情的那种类型。

4. equally

All systems of time are equally possible and you can choose any system you wish.

所有时间系统都有同样的可能性,进而你可以任选其一。

5. in the same way

With humans, smiles work in the same way.

对人类而言,笑容也有着同样的功效。

6. in the same manner

As you would that others should think about you, think you about them in the same manner.

就像其他人应当怎样看待你一样,你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待他们。

例题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电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它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请根据下面要点,用英语写一篇短文Making Complaints,指出电脑对让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提出改善的有关建议。

1. 长时间使用电脑伤害眼睛,影响视力;

2. 对电脑的过度依赖造成记忆力减退;

3. 在电脑前久坐容易引发肥胖,、腰背不适等症状。

注意:1. 字数120左右;

2. 可根据内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习作一

Mcking complaints

Computers employed more universally, increasing people begin to use them.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make our life convenient. Yet, they will affect our health if used inappropriately.

As is well known to us that long-term use of computers is able to hurt our eyes, which influences eyesight. In addition, too much dependence on them will cause our memory to decrease. And we will find our back uncomfortable and put on weight when sitting too long.

In view of what computers bring to us,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Have a rest at intervals when using them. Play outdoor games rather than play computer games. All in all, getting less touch to them as much as possible.

点评 总体来说,这篇习作写得不错。

1. 亮点句式

第一句用用到了独立主格结构Computers employed more universally。

第二句用到了同位语从句,that they make our life convenient作doubt的同位语,对doubt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In view of后用到了一个由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主干句中用到了it is high time that结构,此结构中从句中的谓语部分用过去时或者是should加动词原形,注意should不能省略。

2. 高级词汇

universally, inappropriately, convenient, uncomfortable, effective, in addition, at intervals, rather than。

3. 不足之处

文章的第二段第一句话,As is well known to us that long-term use ... 中出现了语法错误,应该改为 As is known to us, long-term use ... 或It’s well known that long-term use ...

最后一句话写成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会更好些,可改为We should use computers properly in case they do harm to our health.

习作二

Mcking complaints

With computers becoming more universal,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o use computers. You may not know that if not being used appropriately, computers may do damage to our health.

篇5:教工团总支文体委员就职演说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代表新成立的教工团总支的×名文体委员和×名文体干事在这里发言。我代表×位文体委员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胡耀邦同志说过,团的工作不要坐而论道,要搞活动,一年不搞一两项有影响有实效的活动,青年团的威力就不行,就没有生气。这一思想,是对几十年来团的工作的经验总结,辩证地阐明了团的活动与团的战斗力的关系,也说明了团的活动在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教工团总支文体委员的工作就是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的需要制定出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文体工作计划,有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我们要通过建立文化体育活动阵地,丰富青年教师的业余生活,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道德水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文体活动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技巧性,需要有人指导。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有专业的歌唱教练××老师,有专业的舞蹈教练××老师,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教练××老师,有专业的体操健美教练××老师,还有……。我们都竭诚为大家服务!

现在我们的活动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了专门的活动场所,有了专业的教练指导;我们缺少的可能就是大家的积极参与。当然有些朋友指出,并不是我们参与的热情不高,而是业余时间太少。但是我们的活动不是天天搞,也不会安排在大家的工作时间内。既然大家对教工团总支寄予厚望,那么就应该积极地参与我们的各项活动,群策群力,共同学习和提高。为培养一个学习型和开拓型的教师群体而努力!

朋友们,活动起来!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对工作会更有信心;有了你们的参与,我们的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

篇6: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

邵 峰1 杨义玲2 【内容摘要】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文体的文体特征。本文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演说辞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演说辞这种文学文体具有铿锵有力、语义丰富、力量集中和说理有力等文体特征,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文体。

【关键词】文学文体 演说 简洁

一、引言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挫败南方军队向北的进攻。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北方各州决定在葛底斯堡修建烈士公墓。1863年11月19日举行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林肯应邀出席并作了简短演说,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本文旨在对此篇说辞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对于文体,理论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界定,即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 1 ] [ 2 ] [ 3 ]。狭义的文体指的是文学文体,其中包括文学语言不同于其它文体的艺术特征、作者的个人的语言习惯和表现方式,以及某个文学流派的语言风格等。广义的文体指的是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的语言变体即语体,如新闻、法律、商务语体等。我们在这里的语体指的是狭义的文体分析就是文学文体的分析。从文体分析的目的来看,文体分析本身也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第一种可以被称为语言学文体学,第二种可称为文学文体学。两者的区别在于语言学文体学分析文体的目的在于应用文学文本中的语言素材来检验自己的语言学理论是否正确或完善,很少把语言素材研究的结果与文学批评联系起来,而文学文体学的目的则在于探究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主题思想和美学功能。如果我们把文体分析看作是语言学家证明语言理论的一种工具的话,在文学文体学家的严重文体文体分析就成了连接语言学和文体学批评的一座桥梁[ 4 ] [ 5 ] [ 6 ]。这种区别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比较明显。进20年来,由于语言学界和文学界都不把研究的目的局限于批评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学功能,而是越来越重视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学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之间的界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二、文学文体分析下的具体分析 1.文体分析方法的定义 根据刘世生先生的界定,文学文体有多种分析方法,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分析文学语篇的语法结构和篇章意义。我们就将这篇演说词归为文学语篇。

(1)当词汇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采用形体分析法分析词的新组合。(2)当词汇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利用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知识分析非常规的或标记性的次序或句法组合。

(3)在句法层面上,除了分析句子结构以外,还可以寻找不同类型的短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语言更趋于文学化。

(4)在了解语言系统的基础上,控制某一范围内语法项的组合原则,就易于从语言日常的、非文学的用法中辨认出变异的标记性的或文学性的结构。

(5)语境对理解语篇有多重要? 有不同背景知识的对同一语篇会有不同的理解吗?(6)语言的比喻用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神秘的或可怕的事物变得平常或不可怕,或者使日常的事物变得美好不平常。

2.文体分析方法的应用

我们根据刘世生先生提出的6种方法的3种,选取本篇演说中的比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分析。

(1)词汇层面。当词汇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采用形体分析法分析词的新组合。演讲文体中所采用的词汇具有复杂、准确、正式的特点。在此演讲中, 6个字母及以上的词汇量的数目为57个,占21%的比例,同时不常见的词也较多,如consecrate, hallow, perish等;这些词完全可以被其它词或词组替换,如“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可以表达为“eighty-seven years ago”;“perish”可以被“disap2pear”替换。这样的用词增加了语言的难度,也可以使语言更加正式、准确、有严肃感。演讲文体中抽象词的数量比一般的文体多一些,如proposition, conceived, dedicated, consecrated, devotion, freedom等等,这同样是由《葛底斯堡演说》的内容决定的。在悼念勇士、振奋人心的基调上使用较多的抽象词是合乎情理的,并在使演讲具有感染力和增加听众对演讲人的信任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有若干理论对文体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语域(register)理论、功能(function)理论、衔接(cohesion)理论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在韩礼德看来,人是社会人,语言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受弗斯和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韩礼德重视语境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出了情景语境的三要素,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以及113这些要素在语言的不同结构中的体现形式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语域理论。话语基调分为两种:个人基调(personal tenor)和功能基调(function tenor)。讲话人的个人基调是讲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的讲话人又会用词将两者的关系拉近。在此眼睛中出现最多的是第一人称“ I”,“we”,“our”,“us”,没有出现第二人称“you”,而且只有在指代那些牺牲的先烈们时使用了一次“they”。由此可见,演讲者不自觉地把听众拉到了自己的一边,增强了鼓动性和可信性,也赢得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亲近感。因此人称代词有助于建立和维护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功能。

(2)句法层面。当句法层面上出现前景化时,可利用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知识分析非常规的或标记性的词序或句法组合。由于公众演讲的空间限制和形式决定它较之日常谈话更正式和严明的特点,又由于公众演讲对象水平多层次限制和演讲引起听众共鸣的目的和要求,它没有法律问题或科技问题那么正式,因此公众演讲在句法结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鲜明特色。

①句子结构。演讲问题的句子程度比日常谈话、即席演说或商业广告等文体都有明显的增加。在整篇演讲中共有271个词, 10句话,平均每句话有27.1个词,在最短的句子有10个词,而在最长的句子则由82词构成,远远超过了英语中没句17.6个次的含词量,很好地描绘了未来的方向,以独特的令人易接受的方式激励人们不懈地奋斗。从对演讲的统计可以看出,含词量大部分集中在每句20—30个词之间,而不存在含词量在10个以下的句子,这与日常生活对话的含词量大多在10个以下的形成鲜明的对照。随着句子长度的增加,句子结构也自然的更复杂了,在构成整篇演讲词的10句话中,复合句占了9句(除第3句),比率高达90%之多,句子结构如此复杂是在日常谈话等交流中不常见的。此外,在短短的10句话中出现了4个动词不

定式和4个动名词,这也无疑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在句子成分的组织上可以观察到,以主语开头的句子是7句,这样可以使读者经济便捷地抓住有效信息,同时3个以状语开头的句子的比重较日常用语有较大的增加,这样给读者设下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使整个演讲富有变化、跌宕起伏,符合其文体特征和演讲目的。

②句子类型。演讲与日常的双向交流不同。它要求演讲者事前要进行准备使其易于理解,并具有煽动性,避免表达和理解的重复性。因此,在演讲在动词词组的运用除有简单化的特点外,在句子类型上力求趋于完整准确,并庄重可信。其中在本篇演讲中的10句话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陈述句,适应了这一要求,演讲者并没有使用疑问句是为避免演讲内容可信度的降低。既然是演说词又无一例外的要求语言的文采。在此篇中林肯的语言文采就表现在他经常使用的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美。这也是此篇演讲声调铿锵有力,语义丰富集中,说理有力的原因。其中的第二段是最好的例子,也是本篇的中心,共有167个词,分为5个句子,占了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为了使语言简练,声调铿锵,说理有力,作者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把三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不用连词,仅用逗号把它们隔开;三个并列的简单句都重复we can not,为的是强调听众的印象。But, in a larger sense,we cannot dedicate,we cannot consecr ate,we cannot hallow this ground.接下去的一个并列句也是对偶句。两个并列句使用一对反义词(note, remember/ forget)做谓语动词并各带一个以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what they did here.跟着的是两个以it为形式主语,以不定式短语为真正主语的句子构成的平行结构,把对偶和层进(climax)相糅合。这两个对偶句在意义上又是递进的阐述,进一步深入,很有气势: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who fought here have this far so nobly advanced.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接下去是连续使用that,实际上是so that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这又是一个对偶:That form these honored dead,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measure of devotion;that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最后又用了三个that引导的从句,但是引导的不是状语从句而是三个宾语从句。这也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form the earth.第三个宾语从句中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也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短语组合模式。在句法层面上,除了分析句子结构外,还可以寻找不同类型的短语(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组合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使语言更趋于文学化。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观众获得信息,演讲词的动词词组不是很复杂,演讲中共有33个动词词组,其中只含一个成分,即主动词的有15个,占到接近半数的比重,其它大多是含有两个成分的词组,以完成时和情态动词为主。含有三个成分 的词组仅有一个,并且是完成时的被动形式。这些动词词组的时态情况比比较来说复杂一些,其中现在时仍占主体地位,有12个,占41.3%;过去时有8个,占27.6%;将来时有6个,占17.2%;完成时有4个,占13.9%。这主要是由演讲的内容决定的。在揭幕礼上缅怀过去、憧憬未来的内容也相应决定了各种时态应用的频率和侧重点。

三、结束语

总之,《葛底斯堡演说》这篇演说辞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声调铿锵有力,语义丰富,力量集中,说理有力。无论是从词汇层面,词组短语层面还是从句法层面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体特征使得本篇演说辞更加富有感染力。

篇7:新闻的文体特点

新闻的文体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一是善于通过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透视人物内心世界,并且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

二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与别人笔下形象相似。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6.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7.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8.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9.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0.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基本特征:结构特征、语言特征、新闻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1

把握新闻结构

题型: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

标题的好处: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两方面考虑。

例:《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方法小结

标题的好处: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 8 2.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2)导语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例: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梦碎雅典》)

答: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

方法小结

导语主要作用有:

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点1分)(3)主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例1:文章从写‚大眼睛‛苏明娟开头,主要哪些方面的作用?(4分)(《民间助学 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①说明民问助学早已有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有发展的必要;②提高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关注民问助学这一热门话题。(4分,每答对1点2分)

例2: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答: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写出‚双关‛,‚铺垫‛,不扣分。)

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方法小结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1、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2、中间: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

3、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4)背景

例: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

【答案】:①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②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③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点3分,3点4分)2

分析新闻语言特色

(1)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

分析:新闻要求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或者营造出新闻场景,使读者如亲历其境。/ 8

例1: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擦鞋者说》)

参考答案: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应对:关注语境,明确目的;刻画人物,再现事件;服务主题,分点作答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2)语言的形象生动

分析: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

应对: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题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1: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5分)(《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案:(5分)①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他的赤子情怀,面对成绩又不失理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②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默含蓄地(生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这句话不仅简洁明了,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1点给2分,2点给5分,只答特点不分析,一点给1分)

例2.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请以第④、⑤段为例,从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6分)(《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

答案: 运用反复,例‚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引起注意,强调汶川救灾的开放性是史无前例的(3分);运用排比,如‚趟开了……,趟开…….趟开……‛,增强说理的气势,强有力地论证了汶川救灾是一次全面的开放(3分)。(答对一种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共6分)3.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六要素要完全准确真实,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引语等必须准确真实

题型: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 8 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 分,南澳全镇停电。──《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方法小结

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例1:几年来‚乐助会‛和‚灯塔‛都收获了哪些快乐?请分点概括。(6分)(《民间助学 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第一,组织逐渐扩大,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第二,受助范围和受助人数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三,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和支持。(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得6分)

例2:统观这篇报道,谭盾身上有着纽约人怎样的德性?(4分)

参考答案:心怀远大理想(寻梦);从宇宙看世界;更爱自己、珍惜自己;自由、独立;浪漫:超越世俗。(4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方法小结 ‚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1、主要考查类型:

(1)筛选整合事件场景;

(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

(3)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

2、解题基本思路:

(1)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

(2)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

(3)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4)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3筛选语句,浓缩词语4考虑分值,规范作答5认真书写,审视检查)

三、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根据文本作答。

四、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抒情:直抒胸臆、叙事抒情

2、写作手法:虚实结合、衬托、铺垫、详略、抑扬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题型:文中用了某某手法,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或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例1:这篇报道,除了作者简约的旁白外,通篇都是直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你认为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 8 人德行》)

答案:主人公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直接引用人物语言,更加突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读来有身临其境,与主人公近距离接触之感;主要采用主人公自述形式,不仅符合了报道的真实性的要求,增强说服力,也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这种结构安排,行文更加凝练,不拖泥带水。

例2:本文按倒叙顺序依次叙述了迫降时刻、35分钟的惊险经历、梁万俊所在的英雄团队三方面的内容。作者为什么安排这些内容?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4分)(《惊心动魄35分钟》)

答:这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事件的结果、经过、原因。写结果,要突出‚惊心动魄‛的主题,引入入胜;

写经过,是再现事件全貌,便于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原因,是揭示梁万俊在关键时刻选择迫降的心理和素质基础。(2点1分,3点2分)

选择倒叙,一突出主题,二吸引读者。(1点1分,2分)

例3:连续3~4天的高温使得各大家电空调商场再度人满为患,而在这种天气带来的商机面前,各大商家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苏宁在空调行业强大的销售能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体系第一波,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而自营的售后服务力量也保证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苏宁强大的自营服务能力使空调再次成为苏宁大战初战告捷的利器。(《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于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

2.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 ①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 ③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 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

五、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主要观点的考查,首先要能够筛选和整合出文本中的有关于观点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加以解答。

基本倾向考查题的解答,要在对文本的结构、大意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首要的原则是‚以本为本‛。

感情的客观性与倾向性问题

分析:新闻应追求客观公正,但作者往往在亲历重大历史或自然事件时受到感染,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在不影响客观公正性的基础上,写出为公众所接受的作品。

应对:考虑文本特征,文本内容,社会动向,公众心理。

六、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考查对文本主题的把握,重点要落在通过阅读,概括出文本中心,然后联系社会现实,正确加以评价。

七、对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判断

首先要对通讯和特写的主要特色有一定把握,可以从作者的关注点和报道角度,特写的聚焦性、描述性、感染性,文本的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性、针对性等作思考,联系文本主题做出合理判断。

例1:文中多处运用短句,多数段落也简洁短小。分析作者为什么选用短句和短段。(5分)(《惊心动魄35分钟》)

【答案】:选用短句和短段,一是本文涉及内容庞杂,头绪繁多,/ 8 短句和短段可以承载多点转换内容的穿插叙述(2分);短句和短段表意简明,语气精短强烈,便于传达急迫紧张的气氛,更有利于突出主题。(3分)

例2:文章从第五段开始,就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6分)(《擦鞋者说》)

①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读通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②第五段开始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③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答对1点可得2分,答对2点可得5分。能够答对2点即可。)

八、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

注意: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义

例1:《人物周刊》发表本文时,前面写到‚谭盾又搞怪了,这一次,又震动了西方。1月13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他最新的歌剧《秦始皇》。120多年以来,这是这所全球着名的歌剧院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这部歌剧连演9场,包括最高票价2500美元在内的戏票销售一空‛。你认为这篇报道有着怎样的新闻价值?(5分)(《湖南人德行加上纽约人德行》)

参考答案:能够激发读者探寻谭盾的成功根源所在,学习他精神的伟大之处;感悟他的人格魅力所在,给自己以真正的人生意义的启迪。(适当举例说明)

例2:《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5分)(《擦鞋者说》)

思考点:什么是新闻价值──指刊播事实后引起社会的正面效应

思考的方向:事件本身有没有宣传价值(什么价值);事件中的人物有没有示范作用(什么作用,一般可从精神层面去考虑);与社会现

实的联系程度,是否切合时代主旋律。

答案示例: ①郭兆松生意虽小,但是他肯动脑筋,配鞋蜡,用电吹风吹干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革新出效益,这种创新精神具有新闻宣传价值。

②尽管郭兆松不具备高学历,原来也没有什么技艺,但是他自强不息,敢于创业,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还要‚再开新店‛,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十分可贵,具有榜样的作用。

③关注民生,扶持弱势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报道郭兆松的小小擦鞋店,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方法小结

1.概述相关事实;

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九、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特别注意探究考点‚背景和意图‛。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负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面上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体验储备,探知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注意标题、作者、注释和文本中出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信息(衣着、语言、器物等)

特别注意,题目不一定直接问意图和背景。如传记所写人物的优秀品质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又如报告为过度消费,/ 8 那就暗示写作意图为‚应该理性消费‛。如果文本所写内容为‚强调要维护社会稳定‛,则背景为‚社会有不稳定因素‛。

十、探究文本某些问题,提出见解

例:为什么当地老师觉得义工的行为‚教坏‛了孩子?你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整篇新闻谈谈你的看法。(6分)(《民间助学成长与尴尬同行》)

答:(1)当地教师不理解民间助学者的行为和他们引导学生的手法,因为助学者的一些理念如‚快乐学习‛、‚朋辈教育‛、‚重视自我‛等等和传统教育观念、做法是有冲突的;民间助学组织也没有合法的身份,木能取得政府的支持。(2分;答出前一方面即可得2分,若只答出后一方面只能得1分)(2)民问助学者的行为值得肯定,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助人,效果也不错;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虽然还不为所有人所接受。但是,如要取得更合的效果:①要注册合法的身份,取得政府和各界的支持和信任;②加大宣传力度,让受助的落后地区各阶层那解并支持其新的教学理念,使助学义教取得更好效果。(4分;能说出目的、效果、做法三方面值得肯定之处的得3分,能提出两个改进建议中一个的可得1分;持不同意见但分析能紧扣原文、言之成理的也可评高分)方法小结

探究题答题思路:

1.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

(1)内向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 ①请联系原文 ②请结合文本内容③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

例: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6分)(《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2)外联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①请结合现实…… ②对此,你如何评论

例: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而陈以胜提倡的是‚长板效应‛,你觉得哪种理论对你更有启发?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6分)(《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

(3)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②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 ③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 你有什么建议(看法)?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⑤从文中看……你怎样看?⑥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

例:请结合作品,联系现实,谈谈政府与民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并有效解决民生问题。(6分)(《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答:民生问题要解决得好,需要政府与民众双方共同努力,结合文本内容,答案应由政府与民众两个方面构成。参考要点如下:

①政府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1分)a.各级领导者要有公仆意识;b.要善于倾听,感受民众的心声;c.要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弱势群体,尽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让人民生活得快乐。(2分。答对两点即可)

篇8:论散文的文体特点

一、散文的语言美

有人说, 散文是不分行的诗。

这是指散文要有诗一样的文采———诗的构思、诗的手法, 特别是诗歌一样的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散文里, 语言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散文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靠人物和情节取胜。所以, 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家, 没有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好的散文的语言, 是像诗歌那样的, 经过认真的选择、锤炼和加工的语言, 是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它有时是朴素的。是一种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朴素;是那种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纯朴;是那种从人民口头来的活鲜鲜的质朴。它像旷野里的山菊。

它有时是华丽的。是那种根植于深厚土壤而又脱颖而出的华丽, 虽炫目, 也淳厚, 但不虚浮, 像杏花村的醇酒, 像洛阳王城公园的牡丹。

它有时是单纯的, 是从复杂中探求出来的净纯。

它有时又是平淡的, 是从绚烂而返璞归真的平淡。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文章中用词极为普通, 但极为准确、生动, 有很强的表现力。“泻”下的月光, “浮”起的青雾, “笼”着的青纱, “漏”下的灯光……动词使用极为准确传神;幽僻的路, 苍茫的月下, 渺茫的歌声, 袅娜地开着的荷花, 稀疏的倩影, 和谐的旋律……形容词的使用极为准确形象;荷叶像“亭亭舞女的裙”, 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星星”, 灯光像“渴睡人的眼”……比喻的使用又极为新颖贴切。作者正是用了这样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才把笔下的荷塘月色写得很美, 从而表现了他特定的思想———“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痴心的向往”, 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给了读者很强的感染力。从上例里, 我们也看出了朱自清典雅、细腻、严谨的作品风格。

莫泊桑说:无论你要写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达他的句子, 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最准确的一句和一个动词、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 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我们阅读和欣赏散文, 就是要学习散文的语言。去发掘、采撷、吸取大家们的语言精华, 来丰富提高我们的素养。好的美的, 不光欣赏, 也要记诵, 就像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

二、散文的情感美

人们爱读散文, 常常是因为散文有激动人心的情感美。它像其他文学形式一样, 是用形象思维来反映生活的。形象思维就带有强烈的感情特点。是艺术形象的主体和核心, 是人物形象和生活形象, 写人、写生活, 就必须写情。于是, 人们说“无情不成书”。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礼赞, 对丑恶的憎恨和诅咒, 直接地、曲折地、明露地或含蓄地倾诉给读者。行文中他们往往“缘情布境”, 以一种感情为中心, 把通过想象和联想汇集起来的材料加以贯穿, 使感情借以抒发。即使是对山川日月、花鸟虫兽这些无情物的描绘, 也往往都是经过了作者感情的过滤, 使一切景语皆成情语。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于是, 散文也就有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移情于景或直接抒情等多种写情法。

这些感情, 有时细腻, 像涓涓小溪;有时粗犷, 像奔腾江流;有时含蓄, 像轻松愉快的小夜曲;有时明快, 像晶莹透亮的露水珠。

于是, 散文的情感也就有了色彩;细腻美、粗犷美、朦胧美、明丽美……

这些情感和所写的景物、人物、画面、世态、风俗密切融合, 散文就有了意境美。

我们再翻一下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

文章主要描绘小丘的景物, 是写景散文。文章又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表达了他的思想、抱负、志向, 又能说是抒情散文。

景物是无情的, 如果只是客观摹写, 当然不会感人;

人的感情是抽象的, 一味空洞发泄, 也不会感人。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寓以景物描写中, 就使景物传神, 神有所附, 既写出了景物美, 又表现了情感美。在文中, 一切景语都成了情语。

如, 作者发现了小丘、买下小丘、又整理了小丘后, 使“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这时, “由其中以望, 则山之高, 云之浮, 溪之流, 鸟兽鱼之遨游,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以效兹丘之下。”这不仅是景, 简直是把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加在了山、云、溪、鸟兽鱼的身上, 描绘的是一幅热烈的舞蹈场面, 既写出了美丽的画面, 又表现了自己用劳动创造了美以后的欢乐愉快的心情。

作者接着写道:“枕席而卧, 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滢滢之声与耳谋, 悠然而虚者与神谋,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静态的自然环境都有了思想、有了形象, 它们都来和作者交谈, 已经和作者融为一体。这种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使散文有了优美的意境。这也可能是《永州八记》之所以脍炙人口的一个原因。

我们阅读散文, 就要去感受这种情感美, 去拨动心灵上共鸣的琴弦, 和作者一起低吟浅唱, 嬉笑怒骂, 在优美的意境和健康的情感中获得陶醉和享受。

三、散文的哲理美

人们爱散文, 还因为它有深刻的思想美。特别是那些寓情于事、寓理于景的名作, 所写的一花一木、一皿一器, 哪怕是一幅断笺、一片碎瓷, 也无不揭示着邃密的哲理, 体现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散文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是以形象感人的, 忌讳公式化概念化, 但不等于不要“理”;散文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是以情动人的, 反对干巴巴空洞洞, 但不等于排斥“理”。相反, 正因为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完美地去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不能像戏剧那样激烈地去展现矛盾冲突, 不能像诗歌那样淋漓地去抒写感情, 所以, 理的因素就更强烈、更突出。散文往往是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写一些人物, 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用材料, 去想象联想, 去安排线索, 去布置结构。

这里, 主题—哲理—思想, 是散文创作的基础。“无理不成文”。散文里的形象, 是“理性和直觉, 思想和感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形象“ (高尔基语) 。有了理, 文章才有了灵魂, 有了生命。任何忽视文章思想性的作品, 艺术上再高再巧, 也不会有多长的生命力。

写到这里, 我想到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现象。齐梁以后一直到唐初, 三百余年形式主义的文风盛行, 骈文独霸文坛。它追求声韵对偶的和谐齐整和词藻的典丽, 艺术上不能说不高不美, 但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镣铐。到了唐代, 古文运动一起, 强调“文道”的统一, 注意作品的思想性, 这股浮艳的文风就一溃千里, 几乎没有给我们留有多少有价值的传世作品。

可见, 散文的哲理性———深刻的思想内容有多么重要。

优秀的作家是深得其中三味的, 他们往往把他们的生活、斗争中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 通过散文的形式告诉生活的热爱者。

当然, 这里的理不是简单的议论。散文的哲理, 往往借助于形象, 引动读者的想象。即使是直接的议论, 也是水到渠成, 有睿智的诗情和雄辩的力量, 使人心阔目明。读者通过它能望得更远, 唤起更多的深思和遐想。

这样, 富有哲理的好散文, 就成了航道上的标灯, 航船上的风帆, 或者是暗夜中的星辰。

如方纪散文《挥手之间》, 它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挥手指引下, 我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我们也必将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更大的胜利。这个深刻的哲理鼓舞、激励着中国人民, 也使这篇散文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我们阅读和欣赏散文, 就是要去理解它的哲理美, 去和作者一起认识生活, 理解生活, 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沃野中, 散文是一方斑斓的花圃。古老的华夏沃土养育了它, 人类社会的风霜雨露滋润着它, 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又催发着它。它蔚为大观, 光彩夺目, 展现着翩翩英姿, 吐放着缕缕芳香。

上一篇:描写冬天文章下一篇:二年级生命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