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2024-05-20

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共9篇)

篇1: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一、全员参加 纪律严明

按照学校的要求,从领导到教师都参加了本次学习。学习期间,大家非常遵守学习纪律,学的也很认真。学校建立了签到簿,人人签到,几乎没人迟到早退。而且大家听得很认真,没人唠嗑,手机基本放到震动状态,没有随便出出入入的,我认为这是一次最好的集中学习,也会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

二、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本次活动,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人员的选定以及整个培训过程,范校长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周密的部署。放假伊始,教师们学习、工作的热情还在,还没有沉浸在假期完全放松的状态,抓住这个好时机,开展培训学习,必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培训内容也全面,从课件制作、课标解读、说课、讲课等均作了安排;从培训的学科看,不仅有《语文》、《数学》,还有《品生》、《品社》、《英语》等科目,这些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从全乡教师队伍中,精选出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对工作充满热情的、课堂教学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上台展示教学基本功,这即是对全体教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又是对作课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对他们心态和语言表达上也是一种锻炼和培养的过程。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是双丰收。

三、作课教师 出类拔萃

本次作课教师都是业务上的精兵强将,各个学科的楷模。王艳老师的课件制作很专业的,辅导很到位。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有帮助的,也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运用恰当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会给课堂增添亮点,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有学习的必要。周芳竹老师参加工作不到三年,可以说是教育战线的的一名新兵,可她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加上谦虚好学的工作态度,使她在教学工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她辅导的内容有理有据,深受大家的好评。堪称年轻有为啊!李月平老师的辅导更是无可挑剔。其他几位辅导教师也都是本学科的精英,听了他们的辅导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对比之下,已感觉到自己的学识太浅太浅,确实有充电的必要!

总之,本次培训学习即是为了迎接上级对教师基本功的验收检查做准备,同时,全体教师在业务上也“饱餐”了一顿,这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定会到引起领和促进作用。

篇2: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听课之前,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要面对学生的家长。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做课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她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篇3: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一、教师培训有效性之内涵

“有效性”一词作为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的关键词,如果对此理解不透,必然会影响到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概念内涵有必要再认识。

首先,教师培训是一项活动,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都有其不同的表现侧面,那么在一项教师培训活动中,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共同关注点在哪儿,利益不同点又在哪儿,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才会真正理清这“三效”含义。“有效果”仅关注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什么”、“有效率”仅关注培训方所谓的效率、“有效益”仅指培训机构的效益并不全面。围绕某次教师培训活动,存在多方利益角逐,有培训委托方,有培训实施方以及受训教师等主要主体,尽管他们都认可有效果不计成本,有效益不计效果,有效率不计质量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这三方所持立场不同,在他们眼里的效果、效率、效益理解又是必然不同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培训中,就这“三效”而言,这三者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第一重是“效果”,首先应关注教师培训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反映在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然后在哪些方面又得到“改变”或“改善”上,这些都应最终体现于该教师的教学上,体现于他的专业发展水平上。第二重含义是“效率”,上述冯延平等人的界定中,采用了“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的评价”定义,我觉得还不能更直观地说明“效率”内涵。一是它没有反映出效率的时间范畴,二是它还须从两个层面再作进一步考察,一是培训方的效率:它可反映在“有效培训时间与实际培训时间的比值上,二是受训方(即培训学员)的效率,可反映在学员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上。总体地讲,一次高效的教师培训,它必须体现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师的行为等方面的“最快改变”,培训所花费时间越短、改变越快,说明效率越高。第三重含义才是效益,笼统地讲,我们可以把效益定义为“培训活动价值的实现”,但是,教师培训活动有关各方,他们的效益观也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培训委托方、受训学员他们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于受训学员的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与专业发展程度,作为培训承办者,也应有他们的效益形式,尽管目前许多学者都采取了回避的策略,事实上,作为培训机构,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无论是民间机构还是官方机构,它们讲效益也是应该的、正常的,反而不讲效益才是不应该、不正常的。

其次,关于有效性的理解,无论是效果观、效率观、效益观的单一理解也好,还是这三者的融合理解也好,要描述清楚其内涵,都必须建立参照系。显然,培训的预设目标是衡量该次培训活动的主要参照,所以培训活动预设目标的建立,也是有效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预设目标的合理与否,也是衡量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第三,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除体现于上述“三效”以外,笔者认为,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质量,二是所提供的个性化指导与服务、三是培训模式创新与课程组合的柔性。

培训质量。如果我们借用产品质量定义的话,它是指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委托方和受训方的使用要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培训课程与内容的适切性方面;二是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过程与培训内容等满足委托方要求的程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概念,委托方或受训学员,总会对培训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个性化指导与服务。作为受训方,客观上是存在着个体内与个体间差异的,同时,每个受训学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与方向也不一致,通过培训,如何充分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提升,离不开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

培训模式创新与课程组合柔性。教师培训模式是由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共同组合构成,很多学者曾从多个侧面探讨了我国教师培训的模式,也已很充分,在此,笔者不作过多论述。培训模式的创新可以在很多方面展开,但是,培训课程或培训内容都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的核心,因此,任何培训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培训课程开发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既要满足受训学员一般性需求,同时更要满足不同学员、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需求;创新课程组合方式,使培训课程与培训机制、方式、方法间实现更为灵活、快捷的联结,从而能对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促进培训模式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其柔性程度也是衡量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的重要侧面。

培训质量、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培训模式创新与课程组合的柔性等,与效果、效率、效益等指标一道,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同样反映了教师培训有效性程度。因此,笔者认为,要完整考察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离不开上述要素的共同作用。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体现上述要素。

二、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之目的与目标

传统理论认为,评价是确定教育活动的结果相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是,鉴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们行为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指在学生行为模式中产生某种所期望的变化,因此,评价是一种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2]泰勒的观点一方面为我们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明了评价目的之所在,同时也为我们如何评价提供了方法选择的依据。

尽管教育评价实践中仍然没有脱离泰勒的传统理论范畴,但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至今天,其概念内涵及其作用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评价目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斯克里文就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值的评价,或者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其着重点在判断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所产生的效益,看其是否具有价值。”[3]克龙巴赫等人则认为:“我们可以把评价广泛地定义为,为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收集信息和使用信息。而需要通过评价提供信息的决策包括教程的改革、关于个体的决策、行政的决策”。[4]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评价的目的也由传统的目标评价走向多元,现在更多倾向于为决策服务。作为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它的结果也不再局限于评价教师培训活动中所确定的培训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它应广泛收集培训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利益相关各方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三、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选择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对于同一次教师培训活动,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立场的不同,评价方案的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与此同时,即便是同一评价结果,由于不同的使用者,他们解读立场的不同、视角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所以笔者认为,由于教师培训活动所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众多利益的交织,迫使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的维度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评价指标的设计,是一次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何设计,必须要有其专业的方法选择与严格的标准程序。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都是常见并常用的指标遴选与权重设置方法。这时,每一位专家的评价观势必会影响到指标选择与指标权重,这就要求所选专家必须涵盖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同时,在每轮征询中,专家意见不断集中也会产生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指标选择中,应充分征询专家意见,不然很难获得培训有关各方的一致,也势必影响评价的结果。另外,笔者还认为,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仅仅尊重专家意见还不够,不管是指标选择还是权重安排过程中,仍须征求培训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这才真正符合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从上述两个层面上说,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设计必须也必然是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意志体现。

四、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上述讨论,笔者认为,要能完整反映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达到评价之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考察体系。首先,整个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涵盖培训效果、培训效率、培训效益、培训质量、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培训模式创新与课程组合的柔性等,不然很难说这个评价体系是能完整反映某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的。其次,由于我们的评价不仅是一次培训有效性程度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性评价,获得决策的充分信息,以便及时决策,因此,整体评价体系应又能覆盖整个培训过程直至培训后的应用效果。第三,每个评价指标均应是培训活动有关利益方的共同协商结果,它应能体现有关各方的共同意志。因此,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目标一致的原则

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决策,根本目的还在于为了提高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从受训者角度来说则是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从培训机构来讲,则是以提高培训与服务质量实现培训效益为宗旨;从委托方来说则是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评价目的与培训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

(2)可操作性原则

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要为不同评价者所理解并在实践中准确适用,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讲,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首先应能充分体现评价者或决策方的意图,因此,作为评价指标它必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后的结果;其次,评价指标的语言表述应要简洁、准确、便于操作;再次,应注意评价指标的可观察、可感受、可测定等方面要素,以便于评价者使用。

(3)独立性原则

一组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层次分明、同级指标间充分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下级指标应能充分准确地说明上级指标,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则必须不能存在任何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能存在因果关系,应是对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不同侧面进行的评价,同时也应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重叠,彼此干扰,以保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4)可接受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被委托方、评价者所接受,而且必须被评价活动的所有主体能够接受,它必须符合教师培训活动的实际情况,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出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内涵,能够对教师培训活动的真实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

2.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前已论述,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达成度如何是我们评价的最终目标,反映培训有效性有许多个侧面,包括了培训效果、培训效率、培训效益、培训质量、个性化指导与服务、模式创新与课程组合柔性等方面。同时,要保证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它涵盖了培训活动开展前后的一切活动,也就是应有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三个阶段。这些构成了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设计的基础。基于上述,我们认为,可以把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体系分解为三个层次,即总体指标———教师培训有效性,3个一级指标 (培训准备、培训过程、培训结果等3个方面)和19个二级指标。整个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整个培训过程、涉及委托方、培训方、受训学员等三个重要利益相关方。(如表1)

3.指标权重安排

指标权重设计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另一个更重要方面,它比指标设计更难,它直接影响评估结论的合理性;权重分配直接反映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就目前情况来说,确定权重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根据计算权数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按赋值客观性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种为主观赋权法,其特点是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是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实际问题的判断主观给出。比如二项系数法、环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实际操作中以专家调查法为居多。第二类为客观赋值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指标与评估结果的关系来进行综合评估。它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性的来源,使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赋权法与均方差法等。客观赋值法的缺点是确定的权重系数有时与实际相悖,优点是权重系数的客观性强,可避免人在评价中的主观片面性。

尽管赋值方法很多,但是就我国目前教育评估实然生态来说,与其它行业相比较,评估指标的赋值方法非常单一,常用方法仍以经验性的赋值为主,人为因素很强,很难照顾到各方利益,也因此而备受诟病。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培训任务日趋重要。笔者曾工作于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评价体系方面有过些许探索,然而上文所提及的问题及指标体系构建仅为实践后的一些思考,一方面是就教于各位同行,另一方面希望此文能够抛砖引玉,以推进评价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摘要:在教师培训领域,培训的有效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有人关注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途径,也已经有人对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厘清教师培训有效性之内涵,引入利益相关者概念对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目标与培训活动有效性评价维度选择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关键词: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光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D].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研究[D].冯延平等人.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1)、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0).

[2]泰勒著,施良方译.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效用?.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

[3]金一鸣.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5.

篇4: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从2009年起,国家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但目前各培训机构和高校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教师教学技能、业务能力的培训上,对教师道德素养涉及不多。笔者认为,教师培训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上,也应加强对教师职业兴趣与敬业精神的引导。通过培训,要使教师树立更加正确的职业观,形成明确的人生规划,达到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双提升。 一、加强教师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道德素养,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其他岗位不同,高尚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因为这个职业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师要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它是最核心、本质的职业要求;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相对于教学能力和专业技巧,教师的品质更重要。教师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不良风气盛行。学校存在于这个社会,教师也是社会人,这种不良风气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渗透到学校中。加上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师素质高低不一,以致目前教育行业,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出现了许多由于教师道德品质问题引起的恶劣问题,严重损害了部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让教师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目前教师培训的误区

目前的教师培训,无论从指导思想还是培训主旨,更多地关注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提高,重视的是知识传授和先进教学仪器的运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本上只限于学科课程和教材教法研究,或者搞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题讲座,忽视对教师道德素养、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引导。虽然有些培训也注意到了教师背离师德导致的事件,但只是流于表面的说教。教师也只是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看成是“软任务”,知识和学历成为衡量一切的“硬指标”。

三、教师培训中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的策略

1.进行有关道德素养的专题培训

要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举办道德素养专题培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和时下教育行业的热点问题,聘请有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专题研讨培训,帮助教师探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消除教师的职业恐慌和畏惧,激发参训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动机,使其对教育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

2.在培训方案中注重教师道德素养内容

目前,大部分培训的关注点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育技能的掌握,从培养方案到课程安排以及参观考察,都是以单一的知识技能为重点。在今后的培训方案制订上,应增加师德教育课程,将师德内容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

3.聘请道德修养高的教师担任培训主讲

聘请专家时既要注重其教学水平、社会影响,也要注重其人格典范,防止有的专家在课堂上卖弄知识、哗众取宠,虽笑点很多,但内容经不起推敲和质疑。这本身就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对参训教师也是一种误导。

4.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只有对职业充满兴趣和热爱,教师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和尊严也受到挑战,整个教师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培训应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进行疏导和解压,使教师从职业的焦虑和困惑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5.教师要端正培训态度

教师要认识到,培训不是为镀金,也不是为享受,而是要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培训单位也应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教学上,聘请更多的专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教师游刃有余地解决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篇5:教师基本功培训心得体会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注重基本功德积累与修炼。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团结协作,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热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

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特别感触的是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考查和判断的基本功。教学评价涉及教育教学的革新领域,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我认为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篇6:教师基本功培训心得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听课之前,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要面对学生的家长。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做课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她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篇7: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培训体会

赵雪

本学期我校教研室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的培训。此次培训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共包括三部分:导入技能、板书技能以及结课技能。目的是: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基本技能的锻炼,磨练教学内功,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可以说,这次培训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平台。

培训结束之际我感慨很多,同时收获也颇多。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下面我就谈一谈在此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培训中获得的一些体会:

一、导课不可含糊。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歌唱家定调,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导课技能这一环节中,我的感触是: 导课也讲究“一锤定音”,要像磁石一样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自然就顺了。而且不同的导课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堂课成败与否导课是关键。在实际课堂过程中,导课的方式很多,课程设置不同,导课的方式也不同,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课都必须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要尽量短小精 1

悍而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影响后面的讲课环节。

二、板书尤为重要。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在课堂上,学生除了用听觉接受教师的信息外,利用视角观看板书,也是吸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大家都知道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漂亮、规范的书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助手。

好的板书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设计科学的板书能较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其次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多以表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最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能板书一手漂亮、规范的数字与文字,而且板书设计得整洁、美观,就会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三、结课不可忽视。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

结课艺术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功的结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结而趣无穷”的效果。

结课技能与导入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教学的结尾,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结课如同聚光灯一样,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帮助他们清理思路、梳成“辫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了然于胸,变瞬时记忆为长时记忆。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经过了这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使我着实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与进步并存。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收获是丰硕的。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只要虚心没有越不过的坎;只要勤奋没有趟不过的河;只要坚持没有翻不过的山。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坚持的!感谢基本功培训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个舞台上我充分的展示了自己,这是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的一次磨练,也是一次机会,我会更加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

篇8: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办学理念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迁移。21世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应根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 结合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 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立足教学, 面向未来, 积极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并通过解决为什么培训、培训谁、培训什么、用什么内容培训、谁来培训、如何培训和培训效果如何等7个问题, 强化校本培训管理, 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 提高教师的职业综合能力。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拥有和把握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 是教师在具有优质的先天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1], 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格方面的素质[2]。因此, 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

2.1 知识结构

(1)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

(2) 教育教学知识:掌握胜任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和学生管理的基本知识。

(3) 职业工作知识:掌握与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的职业实践和工作相匹配的医药卫生行业工作知识。

2.2 能力结构

(1) 教育与管理能力:具有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与管理能力, 且拥有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医药卫生行业工作经验, 具有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

(2) 教学能力:能够按照职业能力学习的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3) 教育科研能力:能够正确分析所在专业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 具有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教材研发和职业能力培养所需实训教具、器材的研制等应用型教育科研能力。

2.3 人格结构

(1) 职业道德:具有教书育人和敬业精神等基本的职业道德。

(2) 教育价值观:理解学生成长的多样性, 能够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促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3) 教育情感:热爱卫生职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3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与建议

3.1 培训需求分析:解决“为什么培训”的问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需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出发, 明确校本培训的需求, 把握校本培训的目的和意图。首先, 需要在教师校本培训前分别开展3个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即社会需求分析、卫生职业教育需求分析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岗位需求分析。其次,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 寻觅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训期待与教师工作岗位客观要求的交集, 对校本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再次, 在校本培训需求排序的基础上, 根据培训资源和培训条件, 确定校本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最后, 依据校本培训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 为校本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设计提供必要条件。

3.2 遴选培训对象:解决“培训谁”的问题

“培训谁”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要解决培训对象确定问题, 一般主要关注培训对象的人数、学科、岗位、学历、职称、年龄和性别等基本情况。但对于校本培训, “培训谁”的问题还蕴含着对“谁”的深层次的再分析, 即根据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 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层次分析。如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如何, 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处于什么水平, 对校本培训的期望和需求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等。这些分析是为培训对象提供个性化学习与针对性培训的基础, 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3.3 确立培训目标: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

“培训什么”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校本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在培训中要有什么变化、提高和发展。这使校本培训目标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 并能够使教师便于理解, 易于接受。因此,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目标应体现下列特点。

(1) 培训目标的可操作性:校本培训目标的确定要以教师素质的基本构成为指针, 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格目标逐级分解为具体的培训目标, 且用行为动词清晰、精练和准确地描述培训对象的变化情况。

(2) 培训目标的可评估性:培训目标与培训的预期结果要一致, 并能够使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便于评价各阶段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

(3) 培训目标的实用性:培训目标要与教师的认知背景、岗位需求和个人兴趣密切相关, 使教师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 积极主动地朝着目标奋斗, 使预期的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实现。

3.4 优化培训内容:解决“用什么内容培训”的问题

校本培训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础。为此, 校本培训的内容要依据培训目标设置3个单元和9个模块 (见表1) 。

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现在知识、能力和人格3个方面, 因此, 培训内容设置为对应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单元、以能力为中心的活动单元和以人格为中心的情意单元。每个培训单元又分为3个培训模块, 使培训内容由侧重师德修养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理论等集中培训, 过渡到更强调实践的教师职业道德训练、教学能力训练、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既继承传统, 又力求创新。

3.5 合理配置培训师资资源:解决“谁来培训”的问题

教师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育者和研究者。优秀的培训教师是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因此, 校本培训内容的构成要求培训师资的层次应体现多样性, 以满足培训对象的多样化需求。如邀请校外的教育专家、名师开展学术讲座;邀请教育、科研专家对课例进行评课、解读;邀请医药卫生行业的名医、名家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校长和学术学科带头人做辅导报告;组织骨干教师现身说法讲心得体会, 从而有效地解决校本培训的师资问题, 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

3.6 设计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方法:解决“如何培训”的问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拥有较多的经验、信息和知识, 其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方面体现出互动、共享、仿真、多样化等特征。为此, 校本培训要将培训内容的单元、模块分解为若干要素, 实施多样化培训。多样化培训是建立在培训对象认知独特性的前提下, 为培训对象提供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机会。可以采用结业仪式、案例研究、现场观察、现场答辩、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多样化培训方式, 且根据卫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时间、空间的允许程度, 对这些形式和方法予以组合, 形成不同的若干个变式, 既可增加培训对象的研修路径, 又可拓宽培训对象的研修视野, 使校本培训“常训常新”。

3.7 科学评估培训效果:解决“培训效果如何”的问题

“培训效果如何”实际上就是关于教师校本培训效果评估的问题。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估过程是对培训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 更是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3]。因此, 校本培训的评估要依据校本培训的目标体系, 以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引领, 坚持从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 科学构建校本培训综合考评体系, 分层次进行培训对象自评、培训教师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培训对象自评主要是评估培训对象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和对培训内容、过程的满意度。通过填写《培训评价与反思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和《学习情况调查表》等进行即时评估。培训教师评价主要是评估培训对象经过校本培训后在知识、能力和人格方面提高的程度, 主要通过培训教师对培训对象完成作业情况的分析、学习状态分析、技能展示、情感内化等进行的效果评估。学校综合评价是学校在培训对象自评、培训教师评价的基础上, 通过对培训对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效率的变化, 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进行综合考评, 是校本培训效果的深度评估, 以保证全过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郑燕萍.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香港:广角镜出版公司, 1991.

篇9:教师基本功培训体会

为充分发挥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功能,全员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与专业水平,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有必要思考、探索、建立一个校本教师培训证书机制,从证书的发放、等级的确定、效力的规范等方面规范和完善校本教师培训工作。

一、证书发放等级

证书放发等级,指的是教师依据一定培训标准、完成相应培训内容、达到相应等级后所获得证书级别。给参与培训班学习且具备专业培训水平的教师发放相应的校本培训等级证书,既可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等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理念,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广泛参与校本教师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当前校本教师培训实际情况并本着操作性、应用性、普适性等原则,校本教师培训等级证书应当分为普训级、提高级和研修级等三种。

普训级培训。普训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年轻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主要规律与原则、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师德品质修养、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在学习提高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年轻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坚持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心得等文章,为以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奠定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表达基础。参与了一定阶段的普训级培训,并且经过书面、口头、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确认达到普训级培训标准要求的教师,可获得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并可以申请进入提高级校本培训。

提高级培训。提高级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培训的重点是培养他们教育创新精神和创新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教育改革与实验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生管理经验与技巧等。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应当要求中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体会积极撰写教改实验、管理育人、教学研究等文章在校内广泛开展交流或公开发表,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课题研究活动,以强化其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参与了一定阶段的提高级培训,并且经过书面、口头、教育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确认达到提高级培训标准要求的。可获得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并可以申请进入研修级校本培训。

研修级培训。研修级培训对象主要是壮年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他们对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概括的能力与行为。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与观念、国内特级教师、教育名师的教育历程研究、学生典型个案研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系统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等。在辅导带领年轻教师的同时,应当积极主持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与教育探索,撰写并公开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参与了一定阶段的研修培训,并月。经过书面、口头、教育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达到了研修级培训标准要求的,可获得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

上述三种培训等级确立主要体现出普遍性、一般性原则,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也可以酌情提前进入高一级的培训级别。随着校本教师培训工作蓬勃有序地开展,其培训证书应当是全国通用有效的。

二、证书发放权限

培训证书的发放,直接关系到校本教师培训的效果质量和发展导向,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习欲望,因此,应当根据适度从严、分级发放、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特点,对校本教师培训证书的三种类型发放权限应当具体如下。

普训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教师所在学校。普训级培训证书的发放依据: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培训综合测试达到学校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教学工作、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等。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是一次性的,终身有效。

提高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级培训证书发放的依据是: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培训综合测试达到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学校出具的其培训后教育工作质量提高的相关证明。提高级培训证书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有效期为10年,10年期间可以享受其应得的权益;10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请培训测试,合格后即可换发新证书,继续享受其权益,不合格,享受权益取消,重新申请参加提高级校本培训。

研修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研修级培训证书发放的依据是: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综合培训测试达到了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学校、县区出具的其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证明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章。研修级证书实行动态管理。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5年期间可享受其应得的权益;5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请培训测试,合格后即可换发新证书,继续享受其权益,不合格,享受权益取消,重新参加研修级校本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分三级发放,不仅体现出校本教师培训立足基层、培训基层、服务基层的培训理念,而且也充分表达出校本培训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特别是提高级和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实施动态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教师始终处于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态状,促使校本教师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证书作用效力

影响校本教师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具体作用和效力。如果校本培训的等级证书的作用足以影响教师的工资提升、职称评定、选聘任用,其效力足以说明其培训态度、学习质量、专业水平,毫无疑问,每一所学校都会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每一位教师都会积极参加培训工作。

目前,一个必要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办法,就是将校本教师培训证书与教师的学历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一样,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一项硬性资格。具备了相应等级的培训证书,方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没有相应的等级培训证书,不得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具体办法如下:参与普训级校本培训,获得普训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参与提高级校本培训,获得提高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中级专业职称;参与研修级校本培训,获得研修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为了彰显校本教师培训的持久性,体现终生学习的现代理念,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实施校本培训证书动态管理制度。取得了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仍需不断地参与校本培训。如在中、高级专业技术任期内失去了提高级或研修级培训证书,其专业技术职称应低聘一级(即高级自动低聘为中级、中级自动低聘为初级),工资也相应降低一个级别。待重新取得了原有的培训证书级别后,专业职称即可恢复原级别,工资也自动恢复原级别。

校本教师培训,从其培训主体、培训场所、培训途径和培训需求来说,是学校的组织行为和教师的学习行为,但这种行为必须要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具体的培训指导和科学的培训制度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真正激活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校本教师培训,才能在政策上明确保障教师的应有权力和利益,才能在形式上丰富和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否则,校本教师培训将会失去应有的培训意义与价值,要么落入盲目跟风、徒有形式的怪圈,要么陷入骤起骤落、自生自灭的泥淖。

上一篇:想象作文?猪八戒改名记下一篇:公务员法律知识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