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敬老院的感想

2024-04-11

去敬老院的感想(精选8篇)

篇1:去敬老院的感想

去敬老院之后的感想

在上学期临近期末时,我得到消息假期要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自从初中开始每年的假期我都会去家乡附近的敬老院去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们,虽然每年的假期都去看望爷爷奶奶们,心理已有了准备,但每一次都会令我感慨颇多。

每次我去敬老院的时候,我都想我要给那里的爷爷奶奶们带去些什么,否则我就是有虚此行,但是我也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虽然爷爷奶奶们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孙子看,但是话语间总是会流露出些许的悲伤,他们说子女忙着工作,儿孙忙着学习,这话听着多让人心疼,我也知道这些不过是他们给自己的不难过找的一个借口而已,父母永远都是这么无私,在和爷爷奶奶聊天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他们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一个在社会中活了近七八十年的苍劲生命,走到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时,充斥他们头脑的仍然是他们的子女,就这样简单,就这样微小,便足以让他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于充实,而我们呢?

之前我常认为我们这一生需要的很多,很复杂。夹杂在这混沌的现实社会中,冲击我们眼球的大多是权,名,利,以及无边无际的欲望,可我们不曾回想,当我们沉静下来时,发现我们当初的愚昧是那么的可笑。一时的得逞,享受到短暂的欣喜与痛快,最后剩下的只会是空虚和无助。看着面前的爷爷奶奶们,心里一阵酸痛,我好想问问他们的儿女,你们现在到底在忙些什么,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这是敬老院墙上得一段话,读着读着心会疼。身为子女的我们快行动起来吧,世界上有俩件事是不可以等的那就是爱和孝顺。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2:去敬老院的感想

走进大院的那一刻,心仿佛瞬间被冻洁了一样无法动弹!表面上看着敬老院是那么的温馨,在我眼里它却透露着无比的凄凉!每走一步我的心都像被针刺一下。

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度过这每一天的,看不到自己的亲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使抬头也只能看到那一片小小的天空。眼泪在眼中打转,最终我还是没有让它掉下来。我可以感受到他见到亲人时的感动,我看得到他的眼泪,我看得到他对亲人的渴望。

我原本以为敬老院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想象和现实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这里一点也不好,甚至可以用可怕来形容!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还可以下床走一走,和别的老人聊一聊天。可是,那些那样不能自理的人,只能天天在床上躺着,什么都不能干。我无法想像每天都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能干,只能等待亲人的到来。他心理的痛苦又有谁知道呢?

我现在开始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老人放在这里了,把老人放在这里是省心了,可以放心的去挣钱了。但是挣那么多钱干什么?没有了自己的亲人,没有了爱你的人,就算你拥有在多的钱,你能干什么?你快乐吗?没有人和你分享,有在多的钱你有什么用?人活着不只是为了挣钱,因为人不是一台挣钱的机器。没有爱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剩下的只是一具躯壳!

人为什么而活?我想是爱与责任吧!

我不后悔今天来到这里,我很感谢它!是它让我学会了要珍惜眼前的人,并且为爱而活!我很高兴我又长大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篇3:去敬老院的感想

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老龄人口居世界首位。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2 亿,占8.87%[1],郑州市65 岁以上的老人有61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16%,已随着全国的节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这一现象正在日趋严重。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应集中社会力量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养老的主体老年人们的生活状况。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目前郑州市敬老院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选择了部分敬老院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结合郑州市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化引发的老人赡养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实际,随机选择郑州市颐和敬老院和银水河敬老院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做一些探索研究,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以郑州市颐和敬老院和银水河敬老院为调查对象。颐和敬老院2004 年上半年创办,目前有151 个床位,10 名专业服务人员,老人入住率达80%,有相应的健身设施、医疗室、附属医院,是建设相对成熟的敬老院。银水河敬老院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目前有床位51 张,8 个服务人员,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三)调查时间

2013 年7 月1 日至2013 年8 月1 日。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样本的收集。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8 份,问卷有效率达96%。由于大多数入住老人的文化水平都很低,无法自己填写问卷,在调查中主要是采取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即由项目组员对每位老人进行访谈,再由组员填写问卷,并作好访谈记录,获取感性资料。最后对调查所得的数据录入Excel 2003 制作表格与图表进行处理分析。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涉及被访老人的年龄、性别、子女等基本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生活满意度(涉及到敬老院的膳食条件、周边环境、文娱健身设施、服务等内容)、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护理状况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年龄、性别结构

此次参与调查的48 名老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共20名,占总人数的41.7%,女性28 名,占总样本的58.3%。分年龄段看60~79 岁和70~79 岁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1.3%和39.6%,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比有增大的趋势,80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老人所占比例为16.7%高出男性12.2个百分点,说明女性高龄化趋势逐渐明显。

(二)与子女院友关系

在被访老人中,无子女户占28.6%。子女每周至少探望一次的老人占16.7%,子女不但关心其生活状况,更关心心理感受。一个月才探望一次的占46.7%,这部分老人明显缺少亲人和社会的关爱,儿女不孝顺是其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子女忙于工作或居住外地。调查中发现有4.8%的老人因为性格等原因与院友关系相处很不好,经常会与院友发生小摩擦。与院友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经济状况

在被访老人中,以子女亲友给予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比例最高,占到46.6%,有20.7%的老人有退休金,还有28.3%的老人靠社会福利生活,个别老人还有一些其他补贴。总的来看,大部分老人的经济处于基本够用而无结余的状态,支出上主要为敬老院每月所需缴纳的费用和医疗费用,普遍反映医疗费用难以承担。此外,还有偶尔的人情开支。

(四)生活满意度

对于入住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涉及了住宿、膳食、周边环境、文娱健身设施、服务人员和养老服务六个方面。对住宿条件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共占21.4%,均觉得宿舍无饮水机或开水瓶很不方便,或者是与室友关系不够融洽住着不舒服。有26.2%的老人对膳食条件不满意,7.1%的老人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是饭菜太硬,不利于老人咀嚼和消化,二是不合胃口,三是饭菜单一。有17.5%的老人对周边环境不满意。文娱健身设施方面,表示满意的只有15.4%。在调查中发现,颐和敬老院有一般公园配备的健身设备,有医疗室,但银水河敬老院设施较欠缺。有12.5%的老人对于养老院服务人员的服务不满意,主要是对于老人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这和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数量欠缺有关。在总体养老服务方面,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占到被访老人的87.8%,说明敬老院对于绝大部分老人而言是比较适合养老的场所。

(五)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表示敬老院没有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多位老人均表示很盼望自愿者的到来。空闲时间无处可去,无事可做,会使得老人们长期压抑,久而久之老人可能就会出现孤独、衰老、忧郁、无助等心理疾病。文娱活动的举办频率也很低,敬老院对于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考虑还不够周全,老人入住敬老院不但应在物质生活上享受到方便,更应丰富其精神生活,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真正达到健康老龄化。

(六)健康护理状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往往需要别人的照料,敬老院正好提供了这种需求,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研制,许多敬老院不愿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在调查中发现养老院对于已入住老人的护理也较不足,能经常为他们做护理的只占被访老人的10.5%,无健康护理的占23.7%。造成健康护理严重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缺乏,有的服务人员甚至未经过专业培训。由此可见,养老机构在这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七)来院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因身体状况需要照顾所占比重达42.6%,成为来院的最大原因。其次就是为子女减轻负担占了23%。除这两项外,还有缺少伴侣、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和等因素。

(八)入住老人对敬老院意见及建议

在调查中许多老人希望敬老院能对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1)增加工作服务人员的数量;(2)经常变换菜谱;(3)降低收费;(4)增加娱乐活动场所,能提供出去走走的机会。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生活上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总结如下:(1)老人体弱多病,缺少护理;(2)老人缺少亲人、社会的关怀,出现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3)文娱设施简陋,精神文化生活缺乏;(4)院方的发展困难,制约老人入住质量的提高。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运作资金缺乏,来源单一;第二,医护人员缺乏;第三,服务质量低质化,服务内容单一化。

四、对策与措施

(一)鼓励“造血”和资金注入两不误

资金是制约改善入院老人生活质量的瓶颈。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养老院发动身体健康、行动自如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打发闲暇时间,生活有了目标,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能焕然一新;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养老机构,从而扩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丰富其服务内容,最终提高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功能配合养老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使养老机构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还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尤其是医疗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应加大对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三)加大“尊老、敬老、爱老”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爱老人

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尊老爱幼的美德。一方面,发动企业,团体、个人加入关爱老年人的行列,走进敬老院,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使其寂寞的心灵得以慰藉;另一方面,作为亲人更应该多抽时间去敬老院看望,陪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不要让家人的爱被工作掩埋。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一方面,可强制要求养老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老年文体设施方可开办;另一方面,敬老院应配备相应的文娱工作人员,比如教老人唱歌、搞娱乐活动等,活跃老人的闲暇生活。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郑州市已随着全国的节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基于此背景,通过实证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经济、精神文化、健康护理状况、与院友的关系、生活满意度、来院原因等方面对敬老院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老人生活上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篇4:去敬老院的感想

生活中,吴秀波还是一个孝子,但为了心爱的演艺事业,应母亲的请求,含泪将其送进了敬老院。孤独的日子里,吴母没有丝毫的委屈和难过,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为儿子祈福,展示了古稀老太太高尚而宽宏、坚强而善良的情怀,让吴秀波无比欣慰的同时,演技突飞猛进……

养儿方知报娘恩

老母亲不愿“三世同堂”

吴秀波1968年出生于北京,上面有个大他4岁的哥哥。父亲吴天波是个外交官,常年住在瑞士,母亲刘秀荃是个药店职工。

与天资聪颖、茁壮成长的哥哥相比,吴秀波发育迟、开窍晚,快两岁时才会牙牙学语,指着饭桌上的红烧牛肉丸,说:“咸了,这个咸了……”刘秀荃高兴地把他抱在怀里,在他脸上亲了又亲,说:“小波终于会说话了!”

见吴秀波长得瘦小,刘秀荃就做炸酱面、卤煮火烧、羊杂汤等特色食品给他增加营养,还经常带着他出去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晒太阳,以此增强体质、补充钙质。

从小到大,刘秀荃在吴秀波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究其原因,他在体质、智商和成绩上,都远远比不上哥哥。母亲的疼爱,只是想让吴秀波缩短与哥哥的差距。

读初中起,吴秀波开始偷偷拜师习武,最痴迷的时候,甚至逃课。刘秀荃闻讯后,没有干涉,而是鼓励他把身体练得强壮一些,长大好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

哥哥顺利考上清华大学后,这对吴秀波的刺激很大,他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也要考上大学。

孰料,1985年,正读高二的吴秀波被诊断为结肠癌。进手术室前,刘秀荃对他说:“你要挺住!”他向护士要来圆珠笔,在自己左手掌心里写下“挺住”二字。在切掉40厘米结肠,花去13万元医疗费后,吴秀波才得知自己被误诊了,他忍不住放声大哭。刘秀荃一把抱住他,说:“秀波,误诊没有癌魔可怕,我要你好好活着……”

读高三时,吴秀波的成绩降至中等偏下,这意味着他难以考上大专院校。正当他为此烦恼之际,刘秀荃给他提供一条出路:“秀波,你的形象很特别,说话风趣幽默,可以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随后,吴秀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考试。被主考官刘锡田相中。1988年,吴秀波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铁路文工团当小品演员。吴秀波作为文工团里的台柱子,在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获得专业组创作奖、表演奖,但他每月的工资并不高,一开始是27.5元,后来涨至70元,他特地请父母去全聚德吃了一顿烤鸭。

一次偶然的机会,颇有音乐天赋的吴秀波开始“走穴”。他每天晚上都要去大富豪、和平HOUSE等歌厅当兼职歌手,可以挣到两三百元报酬。

1995年,吴秀波毅然辞职。随后的几年里,他当过歌手,出过专辑《爱之战》。

1998年,吴秀波当上了新郎,新娘田莉是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婚后,吴秀波与爱妻住进了东五环附近的婚房。他的父母仍住在东三环附近的外交部宿舍楼里。

在难以成为歌星的前提下,吴秀波选择了下海经商。他开过餐馆、酒吧、服装店、美容院和电器专卖店。他每干一种新行当,刘秀荃虽然很担心,但都表示支持:“秀波,我不求你发大财,只要你每一天都过得无拘无束、开心快乐……”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吴秀波经常给她打电话报平安。每隔一两个月,他都与妻子开车去见母亲。母子俩每次见面,他都会笑着说:“妈,我没事!您瞧我不是好端端的吗?”

也许是时运不佳的缘故,也许是吴秀波在商不言商、只注重交朋友的缘故,他在商海里折腾了几年,也没获得成功。

到了2002初,田莉有了身孕,为保胎安胎,从公司里辞了职。这时,吴秀波成了无业游民,全部积蓄只有5000余元。

向来花钱如流水的吴秀波,一直对母亲报喜不报忧,哪能坐在家里“啃老”呢?情急之下,他电话告诉好友、实力派演员刘蓓:“我没饭吃了……”

在刘蓓的帮助下,吴秀波主演了多部电视剧,渐渐在影视圈里闯出了一条出路。刘秀荃看了那些电视剧后,认为儿子演得不错,很有发展潜力。

养儿方知报娘恩。吴秀波的大儿子两周岁时,他与爱妻商量后,卖掉所住的房子,贴上几十万元片酬,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要父母与自己住在一起。已退休的吴天波与刘秀荃都没同意。无奈之下,吴秀波只好给父母送去了一些健身器材,每月都要给一些零花钱。刘秀荃舍不得用小儿子的钱,经常给自己的长孙购买学习用品、服装鞋帽和营养品。

拍戏之余,吴秀波都会去父母家里,陪他们唠唠家常。母亲喜欢吃鱼,吴秀波就亲自下厨做红烧鱼,做好后还仔细地把鱼刺一根根挑净,再送到母亲碗里。这个孝顺儿子,让刘秀荃备感欣慰。

拍戏尽孝两难全

含泪送妈进敬老院

2007年1月初,吴秀波正在上海拍摄电视剧《兄弟门》,惊闻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他抹着眼泪飞回北京,料理父亲的后事……

父亲入土为安后,吴秀波向母亲提出:“妈,你一个人太孤单了,干脆与我们住在一起吧。”

当时,吴秀波的哥哥已在美国安家。侍奉母亲,他责无旁贷!

刘秀荃坚持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说:“小波,我不给你添麻烦了,你安心拍戏吧。”

吴秀波动情地说:“妈,我真想在离您很近的地方上班,朝九晚五,每天都有空去照顾您,在您膝前尽孝……”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2007年5月,吴秀波正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拍戏,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自己头疼得厉害。

吴秀波难以向剧组请假,遂打电话给爱妻田莉,请她赶紧送老母亲去医院做CT,结果是“三级高水压脑积水”。

得知这一情况,吴秀波心疼得直掉眼泪,他怕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于是,他叮嘱田莉,请主治医生给母亲用最好的药。

nlc202309061746

刘秀荃没把脑积水当作一回事,她特地打电话给吴秀波:“小波,你别为我担心,我不就是‘脑子进水了’嘛。你别把大夫的诊断太当作一回事,我现在头已不疼了,吃饭和睡觉都很正常……”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刘秀荃康复出院。吴秀波请了两天假,飞回北京,亲自挑选了一个小保姆照顾母亲,还在自己所住的小区买了一套一楼精装修的独单,再三动员母亲搬过来,以便于田莉和家里的保姆照顾她。

刘秀荃没答应:“小波,田莉和保姆要照顾你两个年幼的儿子,我搬过去,帮不了田莉的忙,只会添乱…….”

2007年9月,吴秀波在广州拍戏时,接到老母亲的电话:“小波,你爸‘走’后,我一个人总是觉得心里空空落落的,已经开始觉得自己的精神出问题了,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吴秀波动情地说:“是啊,您太孤独了,家里人气不旺,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妈,您快搬家,与您的儿媳和两个孙子生活在一起吧。”

但刘秀荃要吴秀波把她送到敬老院,那样吴秀波就省心了。

吴秀波连连摇头说:“那怎么行呢?哥哥在美国,我理应孝敬您。把您送敬老院,别人不得戳我脊梁骨,骂我吴秀波不孝啊?”

刘秀荃坚持道:“小波,我不想拖累你……你拍戏比我这个老太婆重要!我说去敬老院就去敬老院,你就依我这一回吧。”

原来,刘秀荃一个同事向她推荐北京密云县的一所敬老院,说那里环境不错,还有京剧团,可以解解闷。刘秀荃特地转了三趟公交车,前去察看。她由此喜欢上了那所敬老院。

吴秀波长叹一声,泪水夺眶而出。

空巢老人入住敬老院,需要子女签字。吴秀波特地请假飞回北京,给母亲办理相关入住手续。

收拾行李时,刘秀荃从相册里拿了一张吴秀波的照片,自言自语道:“我要把这张照片放在床头,想你时就看一眼。谁要是看不起我,我就说吴秀波是我的儿子……”吴秀波听着,心里涌起阵阵酸楚。

吴秀波亲自开车,含泪把老母亲送至密云县的那所敬老院里。在入院承诺书上签字时,他认为“老人若在院中去世,遗体只能在院中停留3天,3天后敬老院自行处理”这一条款很不合理,还觉得敬老院离医院有点远,不肯在上面签字,说:“妈,您别急着住进来,跟我回去吧,我给您找个更好的敬老院。”

“小波,你大老远的开车赶过来,就这样带我回去,要浪费多少油啊?”在刘秀荃的强烈坚持下,吴秀波在入院承诺书上签了字,并交了三个月共3600元的费用。

由于养老院,离市里太远了,看望老人不是很方便。吴秀波就嘱咐妻子给妈妈换一家离市里近一点条件更好的敬老院。没多久,田莉就把刘秀荃接出来,安排她住进了北京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刘秀荃所住的房间如同宾馆客房,30平米,带有卫生间,电视、冰箱、洗衣机和DVD一应俱全。

那天晚上,吴秀波打电话给刘秀荃:“妈,您先在里面住着,看看满不满意?如不满意,田莉再给您找敬老院。”

刘秀荃说:“老年公寓的条件很好,就是费用太高了。小波,我想起来了,你在密云的敬老院里帮我交了3个月的钱,应该去退回来。”

没办法,吴秀波只好请田莉再次驱车密云,同敬老院结清相关费用,把凭证拿给刘秀荃“过目”,让她安心。

一举成名天下知

老母深情令人动容

刘秀荃住进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后,吴秀波每次从外地拍完戏回到北京,都会带着特色礼品前去看望。

吴秀波还关照爱妻田莉每个月都要把母亲接回原来的老房子住上一两天。为此,田莉帮老太太代交电话费和闭路电视费,还与保姆提前打扫好房间,准备好饭菜,让老太太回家时格外开心。

“妈,您要把老年公寓当作自己的家,把里面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要多动脑,多动口……”在吴秀波的建议下,刘秀荃在老年公寓里结交了几位“闺蜜”,经常与“闺蜜”们一起去北海、大观园等景点游玩,还在京剧组里唱起了老生……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特别充实。

尽管如此,吴秀波对一天天老去的母亲越来越牵肠挂肚。他离京只要超过两个月,就会梦见母亲哭着拉住他的手不放。醒来后,他泪湿枕巾,一声长叹,对自己说:“要把演技提上去!当明星,报答母亲不给自己添麻烦的大义之举!”

到了2009年春节后,吴秀波主演了多部电视剧,但只是混了个“脸儿熟”。就在这时,他患了严重的肩周炎,右肩膀做了一次手术。

刘秀荃闻讯后,给吴秀波送去药物护肩、健身铁球等保健用品,说:“这是我的‘闺蜜’推荐的。小波,你一定要锻炼身体,保重自己,免得我天天都在操心。”

吴秀波感动地说:“妈妈,我都是中年人了,哪用您操心呢?”刘秀荃说:“你再大,也是我的孩子呀!你的肩周炎是累出来的,我要你少拍戏,多在家里歇歇。”

吴秀波无奈道:“妈妈,我也想歇下来,多陪陪您,可是儿子已人到中年了,再不努力拍戏,以后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2009年9月,吴秀波在谍战大戏《黎明之前》中出演男一号“刘新杰”。这部戏整整拍了4个月,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这部电视剧杀青后,他对爱妻田莉说:“这部戏再不成功,我就退出影视圈!”

2010年下半年,《黎明之前》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各大卫视热播,掀起前所未有的收视狂潮。大器晚成的吴秀波一举成名后,片约不断,采访不断,他为没有时间去看望母亲而纠结不已。那天晚上,他打电话给老母亲:“妈,我现在太忙了,看您的次数越来越少,您别见怪呀。”

刘秀荃说:“小波,我天天能在电视上看到你,就行了……你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了,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呀……”

继《黎明之前》大获成功后,吴秀波主演的国内首部大型医疗剧《心术》同样火爆荧屏。刘秀荃特地打电话提醒他:“人过四十天过午,小波,甭管你有多少粉丝,你只是个演员,相当于一个手艺人,演得不好,你是工作不到位;演好了,别人喜欢你,你不过是称职而已……”

人红是非多。吴秀波把老母亲送进养老院的事被一家媒体记者挖了出来,很快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质疑吴秀波的孝心:“你一个演员,为了自己成名,怎么可以把老母亲送到敬老院去?”

刘秀荃接受媒体记者的跟踪采访时,主动为吴秀波开脱和澄清,反复强调说,是自己是主动住到敬老院的,而且现在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她还请网友们不要随意猜测和抹黑自己的宝贝儿子:“小波很孝顺,他有出息我就没白活。我住在老年公寓里很舒服,也习惯了。我不管小波什么时候来看我,什么时候打来电话,我的心态都能保持好,有他锦上添花,他不在我身边,我也很愉快。”刘秀荃还向媒体记者出示了日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吴秀波前来探望及通话的时间。

母亲的态度,让吴秀波觉得对她“亏欠太多”。他数次打电话,并让田莉前去银龄老年公寓,动员母亲搬回自己家里同住。怎奈,刘秀荃坚决不同意,说自己在老年公寓里过得很好,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都很高。

2013年,吴秀波的演艺事业焕发了第二春,主演的《赵氏孤儿》《乱世书香》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影视剧,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票房。当影帝、闯入好莱坞这两大目标,让他欲罢不能,像走火入魔一般,完全沉浸在“戏如人生”的境界里。“多留点时间给老母亲”,成了他难以企及的奢望。

好在76岁的刘秀荃非常理解吴秀波,她在电话中说:“小波,我的身体很好,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毛病,你尽管拍戏!你前些年经商,失去了好多机会……小波,我同你的粉丝们一起,期待着你登上新的高峰!”

(责编:成灵通)

篇5:去敬老院活动感想

这次活动是我们办公室策划的,我作为办公室的一员,所以今天一早就起床,去敬老院准备前期工作。首先我们去采购了需要为老人做饼的面粉,火腿,鸡蛋等材料,然后就在敬老院厨房开始分工:有的人打鸡蛋,有的人洗刷锅碗,大约9:30左右其余的队员全部到齐,也分工去打扫敬老院:扫地,擦窗等。我主要是在厨房做煎饼,这真的是一次我有趣又充满意义的体验!第一次与很多同学为老人做煎饼,感觉就像是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特别是当我拿着我们亲手煎的饼发给老人们时,他们脸上灿烂的笑,让我觉得饼煎饼是的疲劳一下子都消失了,他们的笑容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我想他们一定会感到幸福,感觉到我们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温暖吧。看着老人们开心的吃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暖暖的。深申忙着用相机记录我们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时不时也来厨房帮帮忙,汤圆可是她亲手煮的哦!而莹莹和佳行忙着切火腿,不亦乐乎呢。徐雯助理跟徐珍学姐尽情的为老人表演,刘敏助理也忙着拍照个……我们队的每一个人都埋头干着,心里有一种满足,脸上有最温馨的笑颜……说着,做着,笑着……

在午饭前,院内的老人们还大献歌吼,为我们唱了一曲又一曲经典歌曲。虽然她们年岁已高,缕缕白发在微风中飘动,但是看着他们,拿着话筒拿专注表情的样儿,就觉得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激情昂扬,活力四射啊!真心祝愿他们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当然,我们队也是有备而去的,表演了《和你一样》《感恩的心》的手语,演唱了改变歌曲《七里香》《十五的月亮圆》等。他们笑了,他们为我们热情地鼓掌,我们成功了,我们开心地雀跃,让每个人笑到最真,最乐,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啊!

篇6:看望敬老院老人的感想

上学期期中,护理系2009级的全体同学带着温暖的祝福来到了*******看望老人。虽然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但让我感慨了好多。

首先,我们参观了养老院的设施。一楼是老人们的活动室、饭厅、医务室、还参观了楼上的卧室。楼里阳光充足,干净整洁。根据介绍,生活在这里的老人每天吃饭,生活,锻炼,检查身体等等,作息都是很有规律的。我们不禁为这些老人的和谐的生活环境感到欣慰。其实,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不止是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上的转变。过去人们都说在膝下尽孝。大家似乎都不是很理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的做法。可是,仔细想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家有多少时间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呢?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反而能够使父母得到更专业和更及时的科学的护理,也可以让父母和他们的同龄人一起活动,生活的更充实,更有趣。这样做,可以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之后,我们就陪老人们聊聊天,说说话,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陪老人打打麻将,打打乒乓球,给老人表演一些文艺节目而已。我们为老人们表演了一些在临行之前编排小节目。欢笑声,掌声不断,最后我们还邀请爷爷奶奶们也一起唱,大家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看着爷爷奶奶们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认真的歌唱,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那颗依然年轻的心„„我们似乎真正体会到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感觉。

真希望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像这儿的老人们一样,能够正视自己的年迈,接受这个生命进程,每天唱唱歌呀,和同龄人聊聊家常呀,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充实,多彩。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希望,是因为还有一些小场景让我映象深刻,有一位文静的老奶奶看东西不太方便,一遍又一遍问我墙上挂的那些活动照片里有没有拍到她,拍的好看吗,她当时穿的什么衣服,问我叫什么名字,还会不会再来看她;还有位奶奶唱歌唱的还余兴未尽,临走时拉着我的手又唱了一段;还有一位老爷爷,听说有一群学生来了,他就让护士推他下楼和我们一起聊天,唱歌;还有我们参观楼上卧室时,一位腿脚不太灵便老奶奶和我们聊完天后给我们说了几遍待会儿闲了“你们参观完了一定要再上来咱继续聊天哪。”从这写小小的场景里我能看得到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是很孤独的。他们希望有人能来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打打麻将,听她们唱歌。有时,他们需要的仅仅就是一首歌,一首唤起他们美好回忆的歌,一副重聚他们活力的精神篇章。就这样简单,就这样微小,便足以让他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于充实,享受严冬里存在于他们每一个角落的温暖和惬意!

可是如今的现状是,护士们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兼顾老人们的心理感受。而我们和他们的家人陪得了他们几个小时,甚至一下午,一天,可是,没有办法做到在他们感到孤独是就及时的去陪伴他们,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我们照顾老人就应该像照顾小还那样的细心,我们常常会忽略他们的心里的感受,他们在乎的其实更多的是陪伴。养老院的老人们还可以相互结伴一起活动,可以稍加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可是,又有几分之几的老人住在养老院呢?

篇7:去敬老院的感受

那的老人挺可爱的,请他们的子女多关心老人,他们不只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需求的,我以爱心社成员的身份向所有有爱心的网友发出邀请请你们多关爱老人多关爱敬老院的老人!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老人们需要子女从心底的真挚的关怀。不过话又说回来那的老人挺可爱的,请他们的子女多关心老人,他们不只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需求的,我以爱心社成员的身份向所有有爱心的网友发出邀请请你们多关爱老人多关爱敬老院的老人!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人们需要子女从心底的真挚的关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子女不赡养老人或者对老人的关心很少这样的事似乎经常发生哦,我从来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没想过吧,今天政治老师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思考啊,是啊现在子女对老人的态度关心不够我们往往会说这子女真不孝啥的,我们从来没从老人的方面想想为什么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老师说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怀和爱护,以致于到他们老时得不到子女很好的赡养,其实人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不会对你冷漠的,对吧,人心都是肉长的啊,滴水还能穿石呢,更何况是人心啊。由此推之到人与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啊,现在全球变暖也挺严重的啊,这也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合理的向自然索取而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惩罚我们,只是聪明的人类要极早的清醒了.现在子女不赡养老人或者对老人的关心很少这样的事似乎经常发生哦,我从来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没想过吧,今天政治老师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思考啊,是啊现在子女对老人的态度关心不够我们往往会说这子女真不孝啥的,我们从来没从老人的方面想想为什么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老师说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怀和爱护,以致于到他们老时得不到子女很好的赡养,其实人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不会对你冷漠的,对吧,人心都是肉长的啊,滴水还能穿石呢,更何况是人心啊。由此推之到人与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啊,现在全球变暖也挺严重的啊,这也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合理的向自然索取而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惩罚我们,只是聪明的人类要极早的清醒啊。

篇8:寄养在敬老院里的脑瘫儿童

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将来怎么受教育……当一个个问题摆在敬老院院长和其他老人们面前时, 无奈之下敬老院将孩子的亲人告上了法庭……

半夜送来的孩子

3月15日, 当记者来到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敬老院说明来意后, 传达室的赵启荣老人指着旁边的一位大妈说:“这就是敬老院专职照看孩子的贾奶奶, 几年来都是她一直照看那孩子。”

在敬老院东南角的一间房子里, 7岁的刘刘一个人趴在电视跟前, 电视里播放的是他和贾凤芹老人都喜欢的河北梆子。

记者的到来似乎没有惊动这个小家伙, 他还是紧紧盯着电视并不时地拍动自己的小巴掌, 嘴里哼哼唧唧地叫着。

一尺之外, 是刘刘的床, 一块海绵垫子上铺了一层塑料布, “昨晚他又把被褥尿湿了, 没办法, 他不知道大小便, 裤子、被单隔上两天就要洗一堆。”贾大妈说。

刘刘的衣服都是好心人捐赠的, 贾大妈会给他改一下尺寸。贾大妈说:“其实这孩子什么都懂, 每次我们问他想不想妈妈, 他都会摇头。依我看他就两个毛病, 一是不会说话, 二是管不住拉屎撒尿, 即使这样, 我们这里也没人嫌弃他。”

今天是周日, 按惯例敬老院吃的是饺子, 刘刘喜欢吃饺子, 贾大妈像往常一样用一条布带把刘刘拴住, 早早去食堂排队了。

看到贾大妈去打饭, 赵启荣老人走了进来。“这个孩子我们都喜欢, 别看脑瘫, 不能说话, 我们说什么他大都能理解。”

提起3年前刘刘被送到敬老院的那个晚上, 已经76岁的赵启荣老人记忆犹新, “那天晚上都快12点了, 大家都睡下了。突然我听到外面有人砸门。借着门外车灯的光亮, 赵启荣透过门缝看到外面停着一辆警车, 而砸门的正是镇里负责民政事务的办事员石喜峰 (音) 。赵启荣打开大门, 只见民警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

民警说, 孩子是被遗弃的, 现在无人照看, 窦店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想让他在敬老院寄养10天。当时在场的贾大妈赶紧把孩子抱进屋里。

说到孩子被送来的时间, 贾大妈刚好端着饺子走了进来, 说:“2006年3月6日晚上, 到现在已经3年了。”

为脑瘫儿放弃天伦之乐的老人

从进敬老院的第一天晚上, 刘刘就一直待在贾大妈身边。“他父母没离婚前, 一个姓刘的保姆照顾他, 所以我们后来就叫他刘刘。”贾大妈说。

“孩子长得很漂亮。”贾大妈回忆说, 刘刘刚来不久, 很多人都想领养他, 但是当认出刘刘就是附近河口村班玉兰家的孩子, 而且还有毛病后, 就再也没有人说收养了。

“这3年来, 没有一个亲人来看过刘刘。”已经62岁的贾大妈有些担心地说, “刘刘刚被送来时, 走路都成问题, 经常摔跟头。我现在身体还行, 过几年不好了, 刘刘该怎么办?”

因为没有人领走刘刘, 敬老院承担下了照顾孩子的重任, 而原来看护其他老人的贾大妈成了刘刘的专职保姆, 敬老院每个月给她发300元的工资。

刘刘是“脑瘫儿”很快得到了印证。比起同龄的孩子, 他发育慢, 生活无法自理, 而且一直都不会讲话。但是, 敬老院里的老人们都不嫌弃他, 经常自掏腰包给刘刘买这买那, 贾大妈的那点微薄工资也多是给他买了吃的。这个被遗弃的孩子没有得到父爱母爱, 却得到了老人们的疼爱。

因为要照顾刘刘, 贾大妈3年来一直没有回过家, 虽然她的家就在离敬老院不远的丁各庄, 贾大妈说:“我儿子、女儿都成家了, 平时都是他们来看我。如果我回家了, 这个孩子就没人看了。”

“刘刘喜欢看电视, 我忙的时候, 就用一根布带把他拴在床上, 他也很听话, 一个人乖乖地看电视。别看他不会说话, 但他不高兴的时候会跺脚, 高兴的时候会拍手, 看到不喜欢的电视节目会拉着我的手要求换台, 冷了、饿了也都主动找我。”贾大妈说。

有时候, 贾大妈也会领着刘刘到院子里玩, 到附近的村里玩, “他很喜欢和同龄人在一块, 可是其他孩子看到他一般都会躲得远远的, 更可气的是许多大人都叫他大傻子, 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多大啊!”贾大妈伤心地说, “所以我们一般会到离敬老院比较远的地方去。”

3年来, 贾大妈日夜陪在这个脑瘫孩子身边, 她说:“以后我就在这里养老了。”当记者问是不是因为舍不得刘刘时, 贾大妈的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命途多舛的脑瘫儿

刘刘被送到敬老院时, 院长是附近交道一街的老支书周占, 半年后来了一位新院长李成。

看见跟10多名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今年60岁的李成觉得不是长久之计。孩子大了, 怎么受教育等问题都是敬老院解决不了的, 他开始为刘刘的事情东奔西走。

李成首先找到送来孩子的良乡派出所。“派出所的领导说送孩子的事情是经镇领导同意的, 以前捡的孩子也都是送到敬老院。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李成说。

在李成的坚持下, 良乡派出所最终答应帮忙再找找孩子的母亲班玉兰。李成最后得到的是一份盖有良乡派出所公章的“情况说明”。在这份说明里, 刘刘的身世被揭示了出来。

家住河口村的老人刘德光 (音) 告诉记者, 孩子的父亲叫李金发, 母亲叫班玉兰, 原来都是窦店砖瓦厂的工人。1996年5月两人结婚。婚后因为生活琐事, 两人经常发生争吵。2002年10月3日, 刘刘出生, 但随即被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吸力性肺炎”。

刘刘的出生并没有让夫妻俩的感情好转。2005年年初, 在刘刘两岁多的时候, 李金发以感情出现裂痕为由, 起诉离婚。同年6月,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判决孩子由班玉兰抚养, 李金发每月付400元生活费, 直至刘刘成人。

2006年3月1日, 班玉兰因与前夫李金发发生矛盾服毒自杀, 被送到良乡医院抢救。在河口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事:离婚后, 李金发曾多次以复婚为名, 把属于班玉兰的财产骗了回去, 因此, 班玉兰曾多次想自杀。

贾大妈告诉记者, 班玉兰住院期间, 刘刘被几度“易手”。班玉兰喝药当天, 她的哥哥、姐姐就把孩子送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跟前, 但李家认为孩子判给了班玉兰, 于是当天晚上, 他们就又把孩子送回了班玉兰所在的良乡医院。

2006年3月1日晚上11点左右, 良乡派出所接到良乡医院护士长纪某报案:“今晚10点左右, 有一病人家属将一个小男孩放在住院处三楼东侧楼道内离去, 现小孩在楼道内哭叫长达1小时左右, 目前无人看管, 要求处理。”

无奈之下, 良乡派出所将孩子交给班玉兰的姐姐照顾。然而3月6日中午, 班玉兰的姐姐将孩子放回了良乡派出所门口。经窦店镇政府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同意, 3月6日晚, 派出所连夜将刘刘送到敬老院寄养。

2006年3月10日, 趁医务人员不注意, 班玉兰离开良乡医院后, 至今下落不明。刘刘也成了没有亲人要的孩子。

敬老院将孩子亲人告上法庭

李成曾找到孩子的姑姑, 但对方称刘刘已经判给了母亲, 此外, 李金发外出打工, 所以她也管不了。

李成又找到民政局, 打算将刘刘转到儿童福利院, 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但民政局的人说, 刘刘父母双全, 不是孤儿, 按照规定不能送福利院, 也不能享受孤儿补助。

李成说, 他最担心的是刘刘的未来。“以后怎么生活?生病了怎么办?往最坏的方面想, 孩子死了怎么办?我们不是监护人, 都没法火葬他。否则他的父母找过来, 敬老院承担不起责任。”

在律师的建议下, 敬老院决定走法律途径。

2月24日下午两点,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窦店人民法庭开庭审理了此案。

作为原告的敬老院将刘刘的祖父母、外祖母及其居住地居委会、村委会作为被告诉至法庭, 要求五被告履行监护职责, 将监护对象刘刘从原告处接走, 依法安置, 并向原告支付34个月的护理费、住宿费、医疗费、生活费共计2.72万元。

庭审时, 刘刘的祖父母一方表示:根据当初的离婚判决书, 孩子应由其母亲抚养。且离婚后, 孩子的父亲每月都给400元生活费, 直到孩子母亲失踪, 不知道给谁才停掉。该代理人表示, 李金发现在四处打工, 没有固定的居所, 不适合也不应该监护刘刘。

而刘刘的外祖母李淑华在庭审最后表示同意承担抚养孩子成人, 但因为每月只能从3个儿子处拿到60元的生活费, 所以实在没能力抚养孩子。

上一篇:能评报告下一篇:晚期肿瘤病人疼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