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

2024-04-22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精选10篇)

篇1: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效地实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解决我校贫困生因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一、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小学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残疾学生、贫困军烈属家庭子女、残疾家庭子女、享受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特困户)的家庭子女、贫困单亲家庭子女、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二、资助项目

贫困生资助项目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贫困生生活费补助;二是学前教育保教费。我校资助贫困生的具体方式是在核定资助对象时,根据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确定。我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方式对资助对象进行资助,不随意改变资助方式,更不随意更换资助对象。

三、资助程序

资助对象按下列程序及要求核定:

(一)指标下达。我校贫困学生资助名额、经费由区教育局确定,再按比例分到各年级进行上报、审核、公示、发放、备案。

(二)信息公开。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大会、班会、在校内醒目处张贴公告等方式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条件与名额、资助方式与标准、申请时间与评审办法等。

(三)资助申请。学生或学生家长(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资助申请,填写由学校发给的《特殊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申请审核表》。《资助申请表》经受助学生所在村委会(社区)、乡镇(街道)民政办公室分别审核、确认、签字盖章后,送交学校作为评审确定资助对象的依据。

(四)评审公示。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按资助名额,依据《资助申请表》所记载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对象确定后,学校应在《资助申请表》上签署明确的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然后将资助对象名单在学校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学校及评审小组要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核实。

(五)汇总上报。公示期结束后,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资助对象汇总,报送中心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四、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由区教育局同区财政局按核定的资助对象和标准核拨到我校。学校财务室按资助花名册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或学生家长。

五、资助管理

我校总务处负责全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并成立贫困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贫困生登记、核实及资助对象的公示、报送等工作。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制度,建立有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从制度层面保证公开、公正、规范、有序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六、资助监督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校将贫困生资助政策、资助工作程序、资助对象及资助方式、标准等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布,接受广大教师、学生的监督。在校长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人员,对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有限的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学生。学校年终督导考核内容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并占一定权重。

篇2: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规范学生资助管理,有效地对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切实解决我区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问题,深入做好学生辍学的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资助项目

1、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2、学前教育助学金。

二、资助对象

以下11类学生可以列为资助对象:

1、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

2、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3、父母有弱智或精神不正常,无劳动能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

4、学生本人残疾,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5、家庭经济困难的烈士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

6、父母(或监护人)持有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的有效低保证明材料(农村特困群众和城市低保户子女);

7、父母一方已故或单亲家庭,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8、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9、家庭成员久病无能力医治,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10、人口较多,劳动力少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11、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程度相同条件下,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获得资助。

三、资助程序

1、指标下达。我区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及学前教育助学金资助名额、经费由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确定,我校再根据摸底情况分配到各班级进行申报、审核、公示、上报、备案、发放。

2、信息公开。学校通过班会向学生及家长通报申请事宜,在校内公示栏张贴公告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开资助条件与名额、资助方式与标准、申请时间与评审办法等资助信息。

3、学生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资助申请,填写由学校发给的《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表》或《学前教育助学金申请表》。

4、班主任根据摸底情况、村委会出示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其他相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在申请表上签署班级意见并填写汇总表。

5、学校评定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申请表上签署小组评定意见。

6、汇总接受资助的学生及监护人的相关信息后,对所有资助信息在校内外公共场所张榜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公示期不得少于5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学校学生资助评定小组要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核实并调整,然后在申请表上签署公示后审核意见。

7、汇总上报。公示期结束后,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资助对象信息汇总,报送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镇财政所。

四、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由教育体育局和财政局按核定的资助名额和标准划拨。由镇财政所及时、足额发放到监护人的银行户头内。

五、资助管理

1、领导小组 组 长:岳 峰

组 员:上官现华 蔡斌 于安江 杨成军

2、财务室具体负责全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六、资助监督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校将贫困生资助政策、资助工作程序、资助对象及资助方式、标准等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布,接受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在学生资助评定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人员,对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有限的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学生。

篇3:高等教育公平之学生资助制度探讨

一、学生资助制度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教育制度、教育财政和资源分配、入学选择方式等诸因素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享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机会等都不能均等。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各国均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为贫困生提供各种经济帮助的学生资助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学生资助制度有利于贫困学生获得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后,只有那些能够负担起学费的学生才有入学机会,而贫困生往往因交不起学费而没有入学机会,或者因不能负担读书所需费用而辍学,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学生资助制度则通过向贫困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援助,增强其教育支付能力,使其不致因学费问题而失去入学机会,提高了贫困生受教育的经济准入资格。另外,对于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贫困生,通过学生资助使其走出经济困境,让每一个有能力继续学习的人都不会因为经济的障碍而中途放弃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辍学现象的发生。总之,学生资助制度使贫困生在受教育机会上拥有相对平等的起点,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学生资助制度有利于贫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公平竞争

经济拮据使得贫困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诸多的限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比如,在学习上,贫困学生无钱买必要的学习书籍和资料,从而影响其学习;在生活上,他们饮食节约,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因为身体素质差影响学习;他们不能承受额外的社会活动开支,或者业余时间忙于打工赚钱,从而限制了其人际交往及社会活动,影响其更好的发展。学生资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学生经济状况,使他们与其他非贫困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竞争,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三)学生资助制度有利于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贫困生中有一部分人能正视现实,摆正自己的心态,自强自立。但也不能否认,贫困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这些非健康心理和不良的人生态度会影响其成才与发展,学生资助制度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贫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二、我国的学生资助制度

学生资助是指向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是我国常用的几种学生资助形式。奖学金是指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机构为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奖励资金。贫困生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达到在奖励优秀学生的同时发挥助学作用的目的。学生贷款是一种推迟付费性资助,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发放的无须抵押和担保的个人信用贷款。勤工助学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工作岗位,付出一定的劳动来获得报酬以完成学业。困难补助分为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定期生活困难补助和重病困难补助三部分,是各高校给予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专门补助,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而学费减免是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确因条件所限、交纳学费困难的学生,给予全部或部分减免学费的资助措施。

一项对西北五所高校贫困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五所高校中有20%—40%的特困生每年获100—2500元的奖学金;有70%—100%的特困生每年获150—1000元的贷学金;有40%—100%的特困生能通过勤工俭学每年获100—1200元的劳务费,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还有40%—100%的特困生每年获100—2500元的学校减免教育收费资助[1]。这些学生资助形式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有助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的理性探讨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奖学金和学生贷款为主,助、补、减、勤多种资助形式并存的学生资助体系,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比如助学贷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助学功能,高校和银行之间缺乏主动性,学生贷款难。刘小干、游河对井冈山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95.1%的同学认为获得助学贷款很难或比较难[2]。奖学金制度过分强调其激励和导向功能,忽视了资助功能。勤工助学资金不足,岗位有限。困难补助金的透明度不高,贫困生的情况难以界定等等,这给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从多方面综合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教育公平。

(一)多渠道筹措我国资助资金

当前我国资助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学生资助基金紧张,亟须加大资助力度和资助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宣传与引导,调动社会各界及学校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宗教及慈善事业、高校以及私人等以各种方式加入到学生的资助事业,促使资助主体多元化。在日本,社会的资助在整个资助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已达到全部资助的27%,受助学生是日本全部受助学生的39%。其中公益法人团体提供的奖学金较多,地方公共团体提供的以贷学金为主[3]。另外,学校还可以同企业和政府签订研究性合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款,开展咨询及培训社会服务等。资助主体多元化大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扩大了学生受助的范围,保证了教育机会均等,实现了教育公平。

(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我国的学生贷款制度

政府在学生资助体系中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借鉴他国经验,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完善贷款资助体系。第一,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将助学贷款工作体系以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信用机制建设和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法制化建设,增加其执行的法律效应,以法律为依据来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做到执行有法可依。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学生贷款管理系统,协调好高校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调动各种金融机构对学生资助的积极性。世界各国在加大贷学金力度的同时,又都为滞还率上升而大伤脑筋。所以政府应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不是让商业银行独自承担从而挫伤其积极性。可借鉴日本的育英会,在政府和银行之间引进一个中介机构进行学生贷款担保等各方面的运转。此外,管理成本一般也应由国家承担,健全和完善助学贷款的回收机制,建立通过社会保险机构回收资金的制度。第三,发挥奖学金等资助方式的公平作用。平衡奖学金的激励功能和补助功能,确保奖学金发放在鼓励先进、调动学生奋发向上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也可以建立一套新型的学生贷款制度,对于毕业后自愿三支一扶的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后免还贷款等方式提供资助。第四,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做到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门制度、专项经费和专人管理,帮助贫困大学生寻找合适的资助方式,加强资助后的管理工作,使该项工作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第五,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增强学生的借贷意识和还贷意识。

(三)合理配比各种资助方式,建立分层次的组合资助

各国的资助方式侧重点不同,我国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合理搭配,才能有效发挥学生资助制度的整体功能。加强学生贷款的作用范围和力度,使其居于主导地位;奖学金不能过分强调其激励和导向作用,忽视其补助功能;增加助学金透明度,充分认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情况,补助面不宜太宽,量不能太大;勤工助学要以不影响学生学习为原则,尽量做到提供的工作岗位与学生所学知识相结合。

(四)建立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资助制度

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但由此引发的贫困生隐私问题和心理压力却往往被人忽视。部分贫困生由此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引发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等现象。因此高校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应更加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加强沟通,尽可能地给予其倾诉的机会,缓解其心理压力。学校要在贫困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等,引导贫困生摆脱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励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及时主动地为因贫困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育收费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高教投资研究”课题组.高等学校教育收费与特困生资助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1998,(6).

[2]刘小干,游河.高等教育公平之贫困生问题与助学贷款问题调查[J].农业考古,2006,(6).

[3]高晓杰,武毅英.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资助制度[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篇4:大学生多元资助制度特征研究

关键词:多元资助;大学生;政府定位

一、多元资助形式中国家资助的主要形式

(一)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资助。大学生资助形式多种多样,从资助发放的形式来说,大学生资助首先可分为直接货币性资助和非直接货币性资助。大学生勤工助学制度在各个国家都很普遍,但是作为获得这种形式资助的对价学生需要付出的劳动,所以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助。从获得的资助将来是否需要返还这个角度来看,直接货币性资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馈赠性资助和借贷性资助。馈赠性资助将来不需要返还,一般也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包括我们所说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等。借贷性资助不仅将来需要返还,而且在大多时候还需要支付一定利息,这就是向学生或家长的助学贷款。

(二)国家资助的主要形式。第一,奖励先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整体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功能。第二,实现国家某一类人才培养的战略目的。第三,為国家特殊政策服务,比如少数民族奖学金等。国家助学贷款的标准比较宽松。纵观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的标准相对都是比较宽松的,只要达到大学入学成绩或在校学生的成绩达到一定合格标准,都有可能得到某种形式的国家助学贷款。

二、多元经营主体和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运营机构

(一)大学生资助的多元经营主体。根据资助形式的不同,大学生资助主要可以分为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两种形式。其中奖助学金是一次性发放,发放后资金提供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几乎不会有实质性的厉害关系,所以这种形式的大学生资助在管理和运营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助学贷款就不同了,助学贷款发放后还有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贷款的回收,如不能顺利回收则意味着助学贷款制度的失败,而助学贷款能否顺利回收的关键在于回收制度设计是否完善,而回收制度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摆正贷款经营管理机构的位置。

(二)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运营机构。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运营机构和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有密切关系。来自国家财政的资金容易为国家政府经营,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容易为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大学生贷款的经营主体有国家部门、政策性中介机构、学校和盈利性金融机构。国家助学贷款既然是贷款,其经营业务就存在着贷款发放和回收两部分。一般来说,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应由同一机构负责进行,但是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拖欠贷款不还者日益增多,又出现了两类衍生的贷款回收机构,一个是贷款担保机构,一个是催促拖欠贷款者还款的机构。

三、国家助学资助制度不同侧面间联系

(一)资助资金提供主体与资助目的之间的联系。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资金提供主体。其中,政府提供的大学生资助往往以提高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为主要目的。大学提供的大学生资助主要从高等教育的效率角度出发,为大学吸引更优秀学生。社会提供的大学生资助主要出于慈善目的。在大学资助体系宏,由国家提供资金的国家助学贷款目的相对比较复杂,往往是以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为主的混合目的。虽然从原则上说,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程度,但这里的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在不同时代会稍有变化,而且即使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也不尽相同。

(二)资助形式与资助目的间的联系。对于一般大学生资助来说,主要采取奖助学金的形式,采取助学贷款这一形式的很少,实际上,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制度的主要形式之一。资助形式和资助目的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一定的资助形式易于为一定的资助目的服务。奖助学金形式更有利于为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服务,助学贷款相对更能服务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能只采取一种资助形式,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资助的所有目的。

(三)资助形式与资助标准间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定的资助形式往往和一定的资助标准相结合。奖助学金这一资助形式一般对学习成绩的要求较高,而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而学生贷款这一资助形式一般对学生家庭收入方面的要求比较严,而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相对宽松。不管是国家大学生资助还是其他形式的大学生资助均是如此。

总结上述对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说,包括国家资助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资助主要有促进高等教育教育公平和效率两个目的,具有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两种基本形式,以及家庭收入和学习成绩两个主要发放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篇5: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为规范资助管理工作规范、顺利实施,切实把国家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增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使资助管理机构的工作得到有效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教师入户走访,向学生家长发放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宣传,切实把这项国家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资助原则

受助学生的认定是以县、乡政府扶贫部门的建档立卡数据信息为依据,结合各学段的相应资助政策对受助学生发放,对受助学生发放是以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到受助学生或者受助学生的监护人手中。春期每年5月31日前、秋期10月31日前要完成受助对象资助资金的发放任务,受助对象应已具备正式学籍.三、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

1、学前教育保教费、生活费补助

学前教育保教费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元,生活费资助标准每生每年400元。资助范围为当年在河南省内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幼儿。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由幼儿园本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扶贫部门负责确认,幼儿园具体实施。资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有电子信息档案。

(2)具有正式学籍,纳入“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2、义务教育生活补助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的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阶段学生,发放标准每生每年800元。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由学校本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扶贫部门负责确认,学校具体实施。资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有电子信息档案。

2、具有正式学籍,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四、工作要求

1、中心校成立以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各个学校在校长带领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严格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申请、认定工作,规范评审程序。对学生的认定应按政策要求严格审查、严格把关,按实际审核后的名额执行。建立和完善受助学生相关资料,将学生申请表、承诺书、学生资助花名册公示情况、生活费补助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建档以便随时备查。

2、做好学生资助信息汇总工作,以及报表完整、及时上报,做到无虚报、错报、重报、漏报行为的发生。

3、要求各学校严格做好受助花名册的公示以及资助政策宣传,强化措施,细化流程,压实责任,确保做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不漏一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及时处理。

篇6: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1、明确资助政策,广泛宣传,严格执行各项资助申办程序,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2、认真做好各类资助的申请、审核、公示、认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享尽享,应贷尽贷”。

3、认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前和贷后的管理工作;保持和资助学生及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协调经办银行、申请贷款的管理、认定和贷款到期的催还贷款工作。

4、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在审核上严格把关,严肃工作纪律。在落实资助金发放上跟踪检查,认真落实资助金公示制度,加强工作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把国家各类资助款项落实到位。

5、建立健全各类各项家庭贫困学生的详细信息档案管理、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上报工作。

篇7:学生资助的管理制度

第二条资助对象为具有我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主要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三条学生资助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学院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和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和各系部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第四条学生资助办公室负责执行国家及学院资助工作的有关政策,全面实施我院“奖、贷、助、补、减”等政策措施;负责全院性资助工作的管理并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负责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管理工作;负责接受各类捐助和奖助学金的设立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年度资助计划的制订、各类资助指标名额的分配及受助学生的审核与推荐等。

第五条各系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形式争取社会资助,拓宽奖助学金渠道,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设立本系更多的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和每年受助学生名单在学生资助办公室和财务处备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受助学生尽已所能向社会奉献爱心并要定期向出资人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等表现情况。

第六条奖学金: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以及由社会、各界捐资设立的社会奖学金等,主要面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标准及奖励金额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学院奖学金按学院奖学金评选细则执行,社会奖学金由出资方与学院共同议定评选细则执行。

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由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配具体名额至各系部,由各系(部)组织等额推荐;各系(部)将评选结果在系部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组织学生填写有关材料并签署系部推荐意见,于规定的时间内报送院学生资助办公室审核、汇总,经学院资助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报送省教育厅或出资方,学院奖学金,由学院直接发放。

第七条生源地贷款:未获得其它资助者或获得资助尚不能解决其本人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生源地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学生本人向生源地信用机构申请,并由学生本人承担贷款偿还责任。

第八条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的社会助学金,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其评审程序与奖学金评选程序相同,但分学期发放。

临时困难补助,主要针对家庭或本人遭遇变故,出现突发性经济困难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或家人申请,系部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学院学生资助办公室审核,从学院学生困难补助专项资金中支出,如情况需要,可由学院团委发起组织师生募捐,学院纪委全程监督,学生资助办公室发放,除此以外,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在校内面向学生发起组织各种类型的募捐活动。

社会助学金由出资方与学院共同议定评选细则执行。

第九条勤工助学:学院设立部分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其经济困难。

学院勤工助学活动,依照《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执行,校内勤工助学活动,由院团委具体组织管理,相关数据报学生资助办公室备案。校内各用工部门于每年6月,将用工岗位及岗位要求报院团委向学生发布,校内各经营户的用工需求,由后勤管理处报送。学生本人申报后,持系部和院团委审批意见到用工部门应聘,未聘上又自愿服从调剂的学生,由院团委调剂分配。校外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勤工助学活动,由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未经家长书面承诺,禁止学生个人参与未经学院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活动费用,由各用人部门直接向学生支付,标准不得低于《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要求。

第十条学费减免:学费减免包括中职学生免学费项目、退役复学学费减免、特殊专业学费减免和优质生源学费减免,中职学生免学费、退役复学学费减免、特殊专业学费减免参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优质生源学费减免,由招生就业处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学生资助办公室具体实施。

第十一条绿色通道:学院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使他们能及时报到入学。

第十二条学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各系部每学年要开展贫困学生建档和更新工作,对贫困学生档案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报学生资助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受助学生需接受师生监督,学生资助办公室接受师生就受助学生个人表现的举报投诉,并对其申报资格进行核查。

第十四条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8: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困境及突围

一、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困境

1、资助措施存在缺陷, 没有统一而有效的标准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方式, 主要是高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构成的各种助学金、奖学金等占了很大的比例, 由于大学生资助评定名额没有统一而有效的标准, 在贫困生评定方面, 主要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 而贫困生因为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都不如非贫困生, 往往学习成绩往往也会低于那些非贫困生, 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的贫困生评定, 容易造成对贫困生群体的不公平。另外, 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 许多高校也存在对贫困生的认定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有些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 以地方政府出具的学生最低生活保障为依据, 不能科学的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 这种贫困生认定方式, 使一些本来算不上贫困的学生占据了真正贫困生的名额, 而一些真正需要援助的贫困生, 却没能够得到应有的资助。

2、资助项目缺乏有机整合, 资助体系缺乏系统而明确地划分

虽然国家在大学生资助项目上不断增加, 但是, 一些部门只注重增设各级各类资助项目, 而大学生资助项目的项目间缺乏有机整合, 在功能上, 对各个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没有明确而系统的规划, 对资助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没有明确而系统的划分, 这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的资助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一些资助的失当。例如:助学金是一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经济困难的资助资金, 助学金由社会各界捐资设立, 设立助学金的目的, 是解决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又家境贫寒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 一般情况下, 助学金可以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活困难, 一般情况下, 助学金可以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 但是, 在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 却存在平均资助的问题, 获得助学金的学生, 并不全是最贫困的学生。

二、完善和创新资助制度的一些有效措施

1、设立贫困生专项补助, 不断完善困难补助及学杂费减免政策

设立贫困生专项补助是勤工助学、奖学金等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但是, 贫困生专项补助的量不宜过大, 专项补助面不宜太宽。另外, 应严格限制减免学杂费和困难补助的资助范围。对于突遇灾难的学生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应给予无偿补助, 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 应尽量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途径来进行资助。同时, 还要创新资助体系, 广泛开拓社会资助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学生资助事业,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宣传与引导, 形成资助合力。同时, 通过吸收大量社会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促使资助主体多元化, 进而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2、做好赞助金的分配使用, 不断完善勤工助学政策

首先, 要不断完善奖学金资助政策, 进一步调整奖学金资助功能, 专门设置各种创新奖、文体奖、单项奖等奖学金, 让贫困生拥有更多的获奖奖学金的机会。其次, 学校在享受政府补贴奖学金的渠道外, 也要进一步开拓校外奖学金来源渠道, 学校可以制定优惠政策, 吸收引进大量社会资金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 学校可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 尽量满足赞助人的意愿和资助愿望, 同时, 做好这些赞助金的合理分配使用。另外, 国家在针对大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中, 应加强勤工助学资金的管理力度, 首先, 国家可制定有关“捐岗助学”的优惠政策, 鼓励各省市面向高校困难学生, 召开定期的“捐岗助学”专场招聘会, 为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 国家可以给与一定的报酬补偿, 由于办学经费有限, 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对于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给予严格控制, 导致一部分学生想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 但是, 由于岗位有限没有机会。所以, 国家对于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给与一定的

总之, 虽然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困境, 但是, 只要我们找对方法, 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公平的资助制度体系, 就能够走出困境, 大学生资助制度就能够发挥应起到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资助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资助制度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同时, 也关系到高教的改革与发展。目前,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大学生资助制度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文针对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困境, 提出了完善和创新资助制度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峰.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08) :86.

[2]段铸, 程颖慧.大学生资助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学刊, 2011 (01) :194-197.

[3]赵中建.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J].电力高等教育, 1994 (04) :10-15, 28.

篇9: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

一历史与现状

在我国,实行对学生的资助,保障家庭困难学生的求学由来已久。赵中建指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助学金阶段、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并存阶段以及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阶段。任初明也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但都是大同小异。倪彬、倪玲(2005)对我国目前现行的几种资助形式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对资助形式的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极具参考价值。范先佐(2010)从历史的高度对我国学生资助进行了细致的回顾,从汉代的太学生不缴纳学费,正式学生享受官俸一直到民国时期的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由国家给予公费待遇,由之可见,对学生资助不是突兀出现的,有其历史根源。

二为什么要资助,资助的意义何在

高校学生资助由来已久,为什么要资助,资助的意义何在,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有人提出疑问:既然有那么多人上不起学,高校为什么要收费?张国强(2010)做出解答:高等教育的成本是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方承担,即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这里需要指出,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而应收取学费的观点,也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人力资本理论、成本分担理论、教育收益理论等成为各国收取学费的理论依据。叶忠(2000)、陈鹏(2010)、夏书亮(2010)等也做了相同的研究,这些研究也为为什么高校要收费做了理论解释。

陈有春、刘军(2006)指出,在宏观层面,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有一些重要功能,例如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社会教育的文化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功能等等,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但叶忠(2000)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高校学生资助,第一是有促进公平,赢得社会认同的功能。我们知道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难以解决的一对矛盾,在非理想化的社会中,要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并无现实的可能性,但可以做到相对的公平,把这种使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至于由于经济原因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作为大学生资助政策抉择的出发点,也是各国追求社会公平理念的一种重要表现。第二,可以调节供求,保障国家需要。高等教育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必然存在着供求关系和供求矛盾,而国家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可以适当地调节。此外学生资助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励学习,保证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等。对高校学生资助意义的研究也使人们认识到资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由谁来资助,怎样来资助

陈鹏(2009)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政府应该承担责任。范先佐(2010)也指出,在政府主导下,要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有必要建立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管理机构,加强对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引导和管理。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贺保月(2010)明确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资助主体在资助资源分配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我们知道政府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举办者,是高等学校的主要投资者,也是高等学校的行政领导和管理者;市场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和创造的科技、文化成果的使用者,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者,经过对这三种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供给主体在资助资源分配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明确是由谁来资助后,我们有必要知道究竟是怎么样来资助的,在这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资助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

贺保月(2010)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提出,高等教育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按需分配,注重效益的原则;第二,权利与义务对等,实施多元混合资助的原则;第三,量力而行,能力与负担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有效指导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具体来说范先佐(2010)总结了党和政府为完善学生资助制度所采取的措施,比如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制度。刘宏波(2011)也指出,要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主要有如下观点:推行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加大学生资助经费筹集力度、加大国家助学贷款规模等等,这些都回答了怎么样来资助的问题。

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分配不公等方面。贺保月(2010)指出高等教育资助资源的分配不公及不平衡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不同区域间的分配、区域内不同高校间的分配、同一高校内不同专业间的分配、同专业内不同个体间的分配。王红、陈纯槿、童宏保(2010)通过引入有序Logistic模型来分析,指出在高校学生资助过程中,存在三方面的因素:学校、个人以及家庭,并且指出重点学校(211、985工程高校)学生获得资助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点高校学生、学生个人专业、性别和生源地也对学生获得资助水平有影响等等问题。通过这些研究,我们知道虽然理论上一直倡导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现实中往往以学校层级的高低来决定学生资助的分配,这样就把我们提倡的公平理念在运作中偏向了绩效目标,从客观因素分析,这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资源有限,因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有一定倾向性,但是我们要力争建立“以公平为基本原则,公平和绩效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四怎样来偿还

通过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及资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我们知道资助后的偿还是一个重要课题,不少学者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张国强(2010)提出,延长偿还期限,由毕业前偿还改为毕业后偿还,实行收入联动式和特殊行业减免偿还制,这些措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偿还贷款,制度设计也更体现以人为本,并且有利于打消学生借贷后的后顾之忧。夏书亮(2010)提出,关于贷款的回收,各国学者曾经提出毕业税、教育券等各种方法,目前来看,“按收入比例还贷”和由“税收部门或者养老保险系统回收贷款”是最为有效的贷款回收方法,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关于如何偿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五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研究的整体述评

对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他们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研究内容高度集中,注重对高校学生资助主体进行分析,围绕这个主体进行展开,而很少涉及其他行为主体;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者不局限于教育这个范围,引入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带有主观性和思辨性,但基于实证调查和客观数据系统地分析的研究不多见;研究层次深入,对高等学校资助制度的研究由开始关注的资金的问题,然后逐步转入社会保障系统和就业等方面。

尽管现有研究已从多个方面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受助者资格的认定模糊。各高校对学生经济情况的了解还仅仅依赖于入学时的《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户籍地的一张证明,至今没有更科学的复核办法,对困难学生的数据难以进行动态更新,缺乏对虚假陈述家庭收入的行为进行监管,不利于有效合理配置各种资助资源。

第二,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涉及较少。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是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主要针对公办高校,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对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很少涉及。

第三,社会力量的参与具有无序性。国家鼓励并寻求多方面筹措资助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而我国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不成熟。

参考文献

[1]叶忠.论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功能[J].教育与经济,2000(3).

[2]赵中建.高等学校的学生贷款—国际比较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3]倪彬,等.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2).

[4]柯文进.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分析[J].江苏高教,2001.

[5]黄进,等.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考察和出路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3).

[6]张民选.关于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政策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4(6).

[7]陈有春,等.中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选择与评价[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

[8]张国强.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学生资助制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9]张银成.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率探讨[D].浙江大学, 2001.

[10]夏书亮.基于国际经验的关于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M].工会论坛,2010.

[11]贾志兰,等.大学生奖学金、贷学金与助学金制度的调查分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14).

[12]杨宝东.建国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再审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3]杨亚军,等.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历史考察[J].商场现代化,2008(3).

[14]陈鹏.大众化后期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1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6]方春媛,等.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比较和启示[J].社科纵横,2011(4).

[17]王震宇,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缘何难以助学:问题及建议[J].中国金融,2007(5).

[18]张芳.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参考, 2004(6).

[19]范先佐.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0]贺保月.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的分配[J].南都学坛, 2011(4).

[21]唐永泽.我国高等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变化趋势[J].江苏高教,2002(1).

[22]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3]王红,等.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篇10:岑溪二中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

为帮助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促使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强化责任意识、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岑溪二中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配置专门人员和办公设备,制订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职责。

2.规范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地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和材料上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严格遵章办事。

3.坚持信息公开。做到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时公布。对于直接涉及学生个人利益的工作,切实保证公正、公平、公开,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如当事者对所涉及信息不知情,有责任和义务向当事者做出解答。

4.加强监督制度。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严禁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工作人员涉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由学校予以查处。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774-8220249,广泛接受监督。

5.加强申报学生资格审核制度。从班级、年级组到学校实行三级评审制度,逐步开展对在籍学生申报材料的核查、补充和更正工作,做到科学管理,严格保密。

6.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健全资助学生台帐和相关档案,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专款专用。受助学生档案实行“统一归档,经办人立卷,分项目整理”的原则。经办人对受助学生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及其完整性要及时,并负有督促、审查责任。

7.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校学生及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这项惠民政策的落实。

8.强化服务意识,热爱学生资助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在面向学生的各项服务中,做到热情周到、细致耐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排忧解难。牢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服务育人的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中

岑溪二中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上一篇:【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土地利用对策建议下一篇:果业局2010年信息公开工作总结